• 老子是癞蛤蟆txt > 《老子》有无观之哲学新解 - 长庚人文社会学报
  • 《老子》有无观之哲学新解 - 长庚人文社会学报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1-06-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Cuifeng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14
    刘笑敢认为「两者」所指为有名,无名,见刘笑敢 (2006),页 100.而此有名,无名实可 简称为有,无,如王博认为:《老子》中言有无之关系等与其言无名有名,无物有物,常 「 无欲常有欲等是一致的,因而我们确实可以把它们简化为有和无.」 见王博 (1993),页 218. 事实上,视「两者」为有无,古代王安石等人即如此认为,见陈鼓应 (2003a),页 75.
    15
    此外,第二章的「有无相生」也可在此理解向度内;但同时也可以放在与道相关联的脉络 下理解(即第二种意义) . 至於「道」是麼呢 《子》首章已「道可道非常道」 ,表明之道可言.但根据文 本作分析,陈鼓应指出「道」可有三种主要意涵:1.「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2.「道」 是指一种规律;3.「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在这三种意涵当中,似说明 了天道和人道两者间的关系,即以形而上,规律的道的运作,来推演人事间的活动,使人 的行为有所依循,规范而合於天道.关於这点下面将作讨论.引述部份见陈鼓应〈老子哲 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 ,收在陈鼓应 (2003a),页 2.
    16
    17
    以上所说乃是参考自刘笑敢的观点,而作出个人的解释.刘先生观点可见刘笑敢 (2006), 页 261.
    .361.
    长庚人文社会学报.第一卷第二期
    因这里主要以此意涵来作讨论. 关於《老子》有,无对举所成的词组有多种形式,如果将有无所成的复 合词考量进来,如有名无名,有欲无欲,有为无为,有事无事,无德有德, 无知有知等,则问题的讨论易於复杂化.因此以下的讨论,仅就关乎形上论 述的有无对显的字句,作为探讨重点,而此些字句在《老子》文本中,主要 有下列几个线索可谈:
    (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 观其徼.」 (第一章)
    (2) 「有无相生」 (第二章) (3)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4) 「天下万物生於有, (有)生於无.」(第四十章) 18 虽然首句之断句即是一大问题,但无论如何,天地万物的根源以及「观 其妙」 「观其徼」皆与有,无相关.此外, , 「有无相生」也说明有无间具有 相反相成的关系;而「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似指出有无间较为具象的 利用关系.至於第四十章之引文,如果就郭店楚简本所作之「天下之物生於 有,生於无」来看,则说明有,无两者生成天下万物,此观点可与「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有无相生」相近.但如果依通行本或帛书本等其 , 他版本而言,则是「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说明天下万物与有无间, 具有某种层次性的生成关系,最后以「无」为重,标示出「无」才是天下万 物最终的根源. 19
    18
    第一句帛书本作「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 以观其所徼.」第四句於帛书本,河上公,王弼本及傅奕本中,皆作: 「天下万(之)物生 於有,有生於无.」 但郭店楚简本作: 「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无(亡).」 可见陈鼓应 (2003a), 页 422,436.
    19
    其它仅就有或无的独立个词所作之表述,尚有「当其无,有器之用」 ,以及「生而不有」「执 , 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既以为人己愈有」等. ,
    .362.
    《老子》有无观之哲学新解
    综观以上《老子》书中无,有字词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艰涩度;於此语 境下,显示《老子》 无」与「有」的意义并不固定.反而倒有诸多含混 「 (vagueness),歧义(ambiguity),留给后世诸多创造性解读的空间.但基本上, 在上述所引的四个语句中,可以分析出两种理解有无的进路.一种是从纵向 式,立体式的理解,如说「有生於无」 ,即把有无视为由上到下的过程,说 明了无在有之前,而由无生有;另一是横向式的解读,如说「有无相生」 , 即有无间同属在一个平面上,有无两者交错,互成,在相反对立中组构为一 切事物.如此,诠解《老子》的有无,可能就有纵向和横向不同的理解进路. 而且,既然有无统摄《老子》对天下万物的看法,其解释的面向,势必较为 广泛,所以应可以纵,横两面来涵盖.而无论从纵向面或横向面作理解,皆 说明有无两者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 因此,从纵,横不同的观点切入,对《老子》有无将有不同的认知.譬 如说,王弼对《老子》的诠释,其「以无为本」的主张,显然是偏向於 緃 向 式的诠解,因此其所谓的本末,体用之分,即视「无」为根本,本体,於是 「无」的位阶高於「有」 ,而超越了一切存在(有)的最高概念.20但是, 《老子》 首章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如果两者所指为有,无,则有, 无「同出而异名」 ,说明有和无仅是名称之别,但都是出自同处.而且,若 采取不同的断句方式,而作「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或如帛书本之「两者 同出,异名同谓」 21则显示有无仅是同一件事的不同称呼而已;此时对於 , 「有 生於无」的命题,就有理解的困难. 22相对地, 「同出而异名」 「有无相生」 ,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老子是癞蛤蟆txt下载  老子是癞蛤蟆全集txt  老子是癞蛤蟆全文txt  老子就是癞蛤蟆txt  老子是癞蛤蟆  老子是癞蛤蟆最新章节  老子是癞蛤蟆语录  老子是癞蛤蟆全文阅读  老子是癞蛤蟆美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