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e(); ?>
<REC>
<序号>=1
<报名>=哈工大报
<日期>=2011-04-30
<版次>=04
<版名>=展望副刊
<专版期号>=
<期号>=第2143期
<引题>=
<副题>=
<标题>=“一个永远的约定”背后的感动与思考<br>理学院 熊永阳
<作者>=
<栏目>=
<来源>=
<体裁>=
<分类>=
<图像>=
<图说>=
<图作>=
<全文坐标>=36,104,865,104,865,187,36,187,36,104,36,87,883,87,883,575,36,575,36,87,36,104,
<正文>=
15年、56封“家书”、一笔笔汇款……河北农大园艺系果树93(01)班学生对病逝同学父母的默默资助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丧子老人坚强活下去的人生道路。
15年、56封“家书”、一笔笔汇款……这个平凡的群体用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谱写了一曲大诚大信的赞歌。于是,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回音。
近日,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坚持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双亲的故事,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在自己工作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仍主动承担起资助同学双亲的责任,并且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始终践行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呢?
这个故事感人至深的地方不在于这群大学毕业生给了老人多大的经济资助,也不在于他们那些安慰的话语在多大程度上减轻了老人丧子的痛楚,真正让人感动的是他们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之举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也点燃了老人生命的希望之火。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这样一份默默的坚持与坚守,如春风般扑面而来,带给我们久违的温暖。更可贵的是,他们的事迹触动了社会大众的情感,引起了人们对诸如诚信、道义、仁爱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议。这群大学毕业生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在生命旅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用自己崇高的精神境界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生命价值,而这些不正是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学习的地方吗?
《大学》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大学的宗旨进行了阐述。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两个观点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在于完善自我,成就一种理想的人格。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尤其提出“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因此,作为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我们就更应当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并且以德为先,主动担负起社会交给我们的责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张健就是一个坚持内心纯净、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在6年时间里,他累积无偿捐献RH阴性B型血16600多毫升。这些血液超过3个成年人的总血量,至少能够挽救22个人的生命。另一位哈工大学子曹晟,在大学期间选择入伍参军。当汶川地震来袭时,他随部队执行救援任务,白天帮助老百姓拆除危楼、挖地基,晚上帮助灾区的孩子补习功课,但是归队评功时,曹晟却执意要求把奖励授予其他战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对社会的担当,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他们的清澈涤荡了世俗社会中的狭隘,也将激励更多的人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这也是社会和谐、人民精神走向崇高的希望所在。
毛泽东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种难来源于对行善的坚持。同样,一个境界崇高的人也不是一两天就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它需要我们像燕子衔泥筑窝般不断地去积累,这样才不至于有浮华或缺乏根基的味道。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先进事迹往往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他们对道德的传承和对使命的担当让我们产生震撼的同时,也让我们从中得到了道德上的感悟和思想上的启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我们是否应该认真体会《道德经》中“无私为大私”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我们是否应该在道德模范的感召下,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总之,不管文化思潮走向何处、价值观念如何转变,作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都应该用“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精神惠济社会,并且始终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承上启下的责任。
北岛说:“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时代对具备高尚道德的人的呼唤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漫漫人生中不断走向崇高。
<REC>
<序号>=2
<报名>=哈工大报
<日期>=2011-04-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