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授课大纲
(2008/2)
王 海 澜
whailan@shnu.edu.cn
主要参考资料
1,刘晓东等著:《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李季湄 主编:《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
4,袁爱玲等译:《摇篮里的科学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5,刘晶波:《师幼互动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 》,南京师大出版社.
6,木村久一:《早期教育与天才》
7,(日)七田真 著:《如何培养儿童右脑》,《如何培养天才儿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8,刘晓东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9,王东华著:《发现母亲》(上,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一,学前教育的内涵
(一)教育与学前教育
1,教育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人"指各种年龄的受教育者;"有意识的"是为了把教育与其它并非有意,但可能对人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活动区别看来."直接"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都不属于专门的教育活动;二是说明教育除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之外,还有间接的目标,如推动社会发展等.
狭义上,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社会活动.其特征: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
2,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 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从出生至6,7岁的儿童.研究范围涉及托儿所,幼儿园,家庭乃至社会的某些方面.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家庭教育
学前公共教育
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
(三)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二,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孕育阶段:15世纪之前
特征:有了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最初散见于谚语中,如"教儿婴孩,教妇初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等.这时的主张大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处于经验水平之上.
(二)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前期
特征:学前教育思想大量见诸于教育学的论著中,与普通教育理论一起笼统地加以论述.有影响的教育学论著:
作者 代表论著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洛克(1632-1704,英国) 《教育漫话》
卢梭(1712-1778,法国) 《爱弥儿》
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 《普通教育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