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素养高级读本 > 石狮市2013年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暨评优活动经...
  • 石狮市2013年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暨评优活动经...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8-08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0 1 石狮市 2013 年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暨评优活动经验论文汇编 耕耘第18 辑目录阅读笔记 《语文阅读的着力点:文字的形式》 《突出学段重点 重视"语段教学》 童升远/2 校本研修 关注言语表达 捕捉文本奥秘…灵秀中心校 傅亚怨/8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一只小鸟》教学设计…第二实验小学 许卡亚/10 三年级《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锦尚琼山中心小学 邱阿娜/15 三年级《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锦峰实验学校 纪沙娜/19 三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永宁梅林小学 张英英/27 三年级《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宝盖龟湖中心小学 杨瑜珊/31 四年级《柚子树下》教学设计…蚶江石壁小学 黄东旭/34 四年级《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灵秀古洋小学 黄建真/37 四年级《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中英文实验学校 黄妲瑜/42 四年级《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三中附小 施华瑛/46 经验论文 巧用教材悟读写…第二实验小学 曾明雪/51 "读"——阅读教学的硬道理…第三实验小学 蔡秀润/54 美读课文 快乐朗读…三中附小 施华瑛/57 中年级阅读教学怎样做到言意兼得…银江华侨学校 罗茂财/59 淡淡经典童话的导读…宝盖第二中心小学 王丽双/63 阅读与写作,吸收与表达…宝盖上浦小学 邱美娜/67 关注差异 因材施教…第三实验小学 施苍凉/69 开辟阅读新天地…锦尚琼山中心小学 张秋蕾/72 阅读对话——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容卿实验小学 颜荣荣/75 让孩子的个性在阅读中张扬…锦尚琼山中心小学 卢明媚/79 后记…小学教研室/83 封面设计:吴旭华 责任编辑:童升远 2 【阅读笔记】 语文阅读的着力点:文字的形式 ——夏丏尊 叶圣陶《阅读与写作》学习体会 童升远 一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十分关注这样一个问题: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其着力点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面对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引导孩子阅读,我们应把他们"引"向何处, "导"向 哪里,孩子才在语文学习上学有所得、受益无穷? 七十五年前,中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夏丏尊先生给我们一个很经典、很明确的回 答,那就是着眼于"文字的形式"学习! 夏丏尊先生说: "我主张学习国文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 " "文字是记载事物发挥情意的东西,它的内容是事物和情意,形式就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 文字. " "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情感的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 则. " (夏丏尊 叶圣陶《阅读与写作》 ,岳麓书社 2012 年1月第 1 版,以下引文出处同) 夏先生和叶先生一起合编《国文百八课》 ,在"关于《国文百八课》 "中开门见山,一开篇就说: "这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书中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对于 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 " "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言语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 少.……因此之故,我们主张把学习国文的目标侧重在形式的讨究,同时主张把材料的范围放宽.洋 洋洒洒的富有情趣的材料,固然选取,零星的便笺,一条一条的章则,朴实干燥的科学的记述等也选 取. " 《国文百八课》出版于 1938 年.七十五年过去了,两位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本质的深刻阐述,仍3然对今天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说一点也不过时. "侧重在形式的讨究" , 用2011 年版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的话来说,那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修订课程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 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 ,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 不正是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形式吗? 二 为什么要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学习? 夏叶两先生坦言: "依我们的信念,国文科和别的学科性质不同,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的固 定的材料来的.凡是在白纸上写着黑字的东西,当作文章来阅读、来玩索的时候,甚么都是国文科的 工作,否则就不是. " ( 《关于〈国文百八课〉 》 ) 夏先生说得更为清楚: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侧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 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 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了图表外原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 从文字上去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一般科学的教 科书应懂得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只要好好地阅就行,像国文、英文两门是语言文字的 功课,应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阅不够,该好好地读. " ( 《怎样阅读》 ) 简单地说,着眼于"形式的学习" ,是语言文字学习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形式的学习"是语 言文字学习之"本" ,我们绝不能"舍本逐末" ,过于注重"内容"的学习,忽略"形式"的学习. 反思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重内容轻形式的学习,可以说是一个顽疾,久治不愈,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一是内容更能引起兴趣,特别是许多课文所叙故事生动有趣,吸引师生的注意;二是教材选文 按内容分类的影响,教材把几篇内容相类似的文章合成一组,如关于家庭的合在一处,关于爱国的合 在一处,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直到现在的课程改革,语文教材还是按"主题"进行单元编排,这种 "主题"就是按内容来排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教学对内容的过度关注.夏老、叶老对此类做 法是不赞成的,他们说"这种办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科的范围,一方面失去了国文科的立场,我们 未敢赞同. " ( 《关于〈国文百八课〉 》 , 《阅读与写作》P95)所以他们创造性地编著了经典的国文学习教材《国 文百八课》 ,遗憾的是如今像这样高质量、高水准的教材难觅踪影了;三是"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 文以载道,学以传道,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但由于受到某些干扰和影响,语文教育在有些 时候便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过度张扬"道" ,忽略甚至放弃了"文"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失去"语4言文本"本身的学习.这样,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开展的语文课程改革,也忽左忽右,一直没有处理 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直到 2011 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台,明确提出语文课程 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突出语言文字的学习,注重"语言文字形式"的学习,似乎才渐渐 达成共识. 三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怎样着力于"文字形式的学习"呢? 夏丏尊先生 1936 年在当时 "中央广播电台" 上给中学生讲 《学习国文的着眼点》 (见《阅读与写作》 ) 时,指出着眼于文字的形式学习,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注意文章的用词.要辨别清楚词语的意义、情味以及在句子中的用法.我们现在的教学都十 分重视词语的意思,但比较忽略的是词语的"情味" ,往往停留在字的表面意义上.夏先生说"词儿不 但有意义,还有情味,词儿的情味,完全要靠自己去领略,辞典是无法帮忙的.犹之吃东西,甜、酸、 苦、辣是尝得出,说不出的东西. "他举当时的"摩登"与"现代"两词,以及"贼出关门"和"亡羊 补牢"两词为例.我们要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作者为什么用此词不用彼词,体会作者用上此词后表达 出怎样情思;这个词还有哪些用法.这就是注意文章的用词,着眼于文字形式的一个方面.北师大版 二年级有首冰心的小诗《雨后》 .其中一个诗句写"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 后面" ,读这样的诗句,就不但要引导学生懂得 "泥裤子"在这里指代 "小哥哥" ,还要在朗读中体 会到"泥裤子"一词的"情味" ,那就是小妹妹对"小哥哥"的尊敬、喜爱,也表达出作者对"小哥哥" 的喜悦之情. 二是注意文章的句子.要着眼句子的"样式" .夏先生说"读文字,听谈话,能够留心句式,找 出若干有限的格式来,不但在理解上可以省却气力,而且在发表上也可以得到便利. " (P44)我的理解, 这"句式" "格式" ,就是句子的表现形式,除了最简单的陈述、祈使、疑问、感叹句外,还有较为复 杂的复句;此外,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的联系.夏先生说得好: "读文字的时候,对于每一句句子不但 要单独的认识它,还要和上下文联络了认识它,自己写作文字的时候,对于每一句句子不但要单独地 看来通得过,还要合着上下文看来通得过. " (P45)这里实际上就牵涉到句群与语段来.着眼于文章的 语言文字的形式,自然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内容.当然,具体的方法不是脱离语境讲语法,这是不言 而喻的. 三是注意表现的方法.夏先生说, "文字语言原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工具,我们心里有一种意思或 是感情,用文字写出来或口里讲出来,这就是表现. " "文字语言的一切技巧,可以说就是表现的技巧. 5 写一件事情、一种东西或是一种感情,用甚么文体来写、先写甚么、写得简单或是写得详细,诸如此 类,都是表现技巧的问题.所以值得大大地注意. " (P46)问题在于,同是一件事情,同是一种意思或 感情,表现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夏先生举例说"张三喜欢喝酒" ,这个意 思就可以有"张三是个酒徒" "酒不离口" "酒是张三的第二生命"等意思差不多的表现方法,以何种 方法表现,写作者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我们阅读文章,就要对揣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何以这样写, 还可以怎么样写.长此以往,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上,必然有大的长进. 市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研讨提出"读中悟写 学读习文"的主题,就是要倡导将教学的着力 点放在"文字的形式"之上,在此基础上探寻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终言意兼得,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突出学段重点 重视"语段"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童升远 记得十多年前,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曾提出要加强"段"的教学, "段"的教学与研究曾热闹一 时.但不知何故,课改以来"段"的教学研究却似乎备受冷落,差点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在人们思 考如何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时候,讨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似乎有必要 重提"段"的教学,加强"段"的研究.下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语段" :言语表达的重要环节 其实, "段"是语言表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张志公先生说: "实际上,在语言表达中,段落 是极关重要的.无论是说或者写,一串连贯的句子构成一段话,是一篇讲话或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 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 " ( 《要重视"段"的研究》 ,载《中学语文教学》1987 年第 5 期)先生明确指出"段" 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指出"段"具有结构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段"是"篇"的具体而微, 因此"段"的训练具有"篇"的训练意义. 这里提到的"段" ,指由两句或两句以上的一组句子组成的段落,不含由一个句子构成的独句段 落,人们习惯成地又称之为"自然段"、 "段落" 、 "语段" , 本文估且将其称之为"语段" . 6 语段的结构形式多数呈起始、展开、终结三部分,其表达方式一般分叙述型语段、描写型语段、 说明型语段、议论型语段,有人还归纳出抒情型语段.事实上,除长篇文艺作品外,很少有大段单纯 抒情的段落.语段的若干句子,根据语段中心的需要,句与句之间又形成各式各样的关系.或因果、 或并列、或递进、或解说、或承接、或总分等等.但是,大体上仍不离纵式和横式这两大类结构形式. 不言而喻,说话为文,表明一个意思,阐明一个观点,话总得一段一段地说,文总得一段一段地 写,如果说字词句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单位的话,那么,语段便是篇章表达最重要的构件,语文教学 不能忽视语段这个言语表达的重要环节,一段话如果都读不懂和写不来,孩子怎么能读懂和撰写成篇 的文章呢? 二、 "语段" :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1-2 年级)的教学重 点.但对第二学段(3-4 年级)的教学重点却只字未提.那么,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呢?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先生,在担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期间多次强调这样的观点:小学语文 教学重点,一二年级是字词句,三四年级是词句段,五六年级是句段篇,指出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是 在继续抓好词句训练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段"——即"语段"的教学.笔者很是赞同. 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方面的提出的课程目标,除了朗读、默读、略读、复述之外,主要有下 面两条: l 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 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l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如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显然要从"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开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不能离开"语段"及文章整体的特定语境.由 此看来,课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语段"是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但分析上述两条课程目标,要重视 和加强中年级的"语段"教学这样的意思明显地隐含在"目标"的陈述之中. 因此,找准课程定位,把握课程目标,我们应该可以且很有必要把"语段"作为第二学段的教学 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掌握"语段三要素",即语段的构成、语段的表达方 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读写"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语段" :言语训练的重要载体 与整篇文章相比,语段虽显"微小" ,但也有中心、有内容,有头尾,语句连贯,它必然应合乎 7 情理,合乎逻辑,合乎习惯,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所以,张志公先生说: "段的训练是语言 的训练, 逻辑思维的训练, 思想认识的训练, 又是文体、 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 " 语段以其短小而具 "篇" 的作用,用来作为语文训练,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年级应扎扎实实地抓好连句成段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让学生在了 解几种基本段式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分析"承接" (侧重于"言之有序" ) 、 "总分" (侧重于"言 之有物" )两种重点段式的结构规律,并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 四年级应开始抓好连段成篇的训练.指导学生划分逻辑段,概括段意,弄清段与段、段与篇之间 的内在逻辑联系.指导学生掌握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有关规律,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在此 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连缀段意的方法,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010 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九届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两岸四地开展"同文 异教"研究,几位教师执教的课题是《别让七块钱买走了一天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不约 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语段"的教学之上.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段中"找出中心句——提炼概括中 心句" ,并把句子"读短" ,缩短成若干字的短语,指导学生获取语段的主要信息,让学生习得"方法" , 继而以这段话为例,再让学生阅读其它各段,寻找和归纳中心句的意思,从而把握整篇课文的主要内 容.有的教师则引导学生在语段中找出"能概括这段话意思的句子" ,再用 [ ]号标注出来,引导学生做 读书"提要" .不难看出,教师十分注重阅读策略与方法的学习,而这种学习正是透过语段的学习进行 的. 语段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之外,还应从学习"言语表达"的角度, 可按照"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意图"的路径,引导学生"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 深入言语形式" (王尚文) ,体会语段的构成方式与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语段中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 结成段的,体会关键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起到怎样的效果等,这是阅读教学中最为薄弱 的地方,亟待得到加强. 8 【校本研修】 关注言语表达 捕捉文本秘妙 灵秀中心校 傅亚苑 2013 年石狮市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提出了"读中悟写,学读习文"的中年阅读教学主题,围绕这 一主题灵秀中心校就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研讨活动,以展示课、研讨课的形式,围绕"领 悟课标精神,打造高效课堂"这一核心开展课例研修活动. 活动基于反思.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 "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 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老师们也清楚地认识段承接 字词句的载体,是构成篇章的核心.可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呈现的阅读课整体感知时重 视全文的统摄,细读品味时强调语言文字的感悟训练,而"段"教学研究得并不深入提炼总结得并不 丰富.另外,课时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日趋模糊.情况有两种,其一,不管是长文还是短篇,课伊始 初读感知后便直奔重点段教学,把学生带入教师想研读展示的精彩部分;其二,不管是低年级、中年 级、还是高年级导入后的生字教学从读音字形到书写事无巨细地拼读分析范写;这两种情况运用到中 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拔高或滞后.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以骨干教师展 示课为引领,开设了第二学段《海底世界》完整课教学,而新教师则以《翠鸟》 、 《钓鱼的启示》两篇 中段课文的同课异构活动,将上课与评议,教学与反思,多重视角文本解读与建构,融入教研落动中, 深化中年级语文教学研讨. 展示课,呈现课时意识,关注言语表达 2012 年九月推出由中心校推选参加福建省及泉州市农村骨干教师提升班培训的两名老师进行培训 后的教学展示,执教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的完整课教学.几次的磨课过程,体现了执教老师对教 学目标与内容的重新建构,从重视文本内容到重视语言文字的习得与运用的转变. 一教重整体结构分析,轻自读感悟.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思考"你 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呢?课文用了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海底真是个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揭示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及总分总的构篇方式.再由此进入生字新 词的学习,教学的环节略显生硬,高年级的执教痕迹明显. 经过教研组的研讨,第二次研磨后的教学体现了注重言语表达的特点: 1、第一课时扎实识字写字,创设语境学词读句.如抓住关键词"波涛汹涌与宁静、黑暗与光点" 9 体会海底景色奇异;创设语境让学生理解词语,师: "窃窃私语"什么意思,你轻声地告诉老师,像这 样小声地说话叫窃窃私语;这样的教学情节将学生带入文本,学文识字理解词语. 2、第二课时多向互动,顺势迁移运用.教学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这一自然段,学生自读体会,教 师创设"嗨,大家好!我是梭子鱼……,我……" "我是乌贼……,我……"用这样的口语交际形式, 学习鱼的活动方式,并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加以转述,活跃课堂教学;而对于句式"有的……有的…… 还有的……"的练习,教师则于感受海底世界物产丰富时播放海底各种鱼的形态,并设计小练笔: "海 底动物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进行仿写练习, 体会句式训练及总分的 构段方式,真正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两个课时的教学展示了课时目标明确的阅读教学,把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学习方法 渗透其中,正视学生已有认知,并于实际教学中适当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和练笔表达融入课堂教学, 习得语言表达特点,把阅读与习作有机融合,有效实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 同课异构,重视文本解读,体会表达奥妙 两年一届的新青年教师见习期研讨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选择三年级上册《翠鸟》四年级 上册《钓鱼的启示》两篇课文,每课由三名新教师执教,基于各校对语文学科的思考,对中年级"段" 的教学的研讨,呈现不一样的教材解读. 以下是两位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 阅读训练的重点,习作训练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学习《翠鸟》课文过程中,充分重视"读"的训 练.初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通句子.默读,理清写作顺序.研读,抓住各部分特点.赏读,感 悟语言的美. (2) 《翠鸟》教学难点在于学习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 喜爱之情.而我想,要学习和感悟它,惟有一个字"读" .在这第一课时"细读品味"这一部分,从"绘 翠鸟" 、 "赞翠鸟"到"仿翠鸟"三个递进环节始终贯穿着读,力求让学生通过品读,赏读课文,真正 理解作者的 "赞翠鸟" .两名新教师抓住了文本的主旨,将文本解读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呈现颇有生机的课堂教学.教师们更多地关注言语表达,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翠鸟外形特点的描写,学 生通过品读感悟写法的奥妙,通过仿写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从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对中年级识字教学及习文方式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年级的渐进,识字写字教学不求 面面俱到,择重点难点讲解辨识、范写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字形特点进行整合及编排达到归类识字随 10 文解词的效果;中年级的学文注重构段方式的渗透,其中总分构段方式在多篇课文中反复出现,学生 在习文中感悟在练笔中运用,自然熟识而又深知. 【编者絮语】 不难看出,灵秀中心校扎扎实实地抓校本研讨,按照市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观摩研 讨暨评优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以"读中悟写 学读习文"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取得了初步的 成效.团队教研、同课异构、反复磨课的课例研修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教学设计】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鸟儿"主体单元《一只小鸟》 执教老师 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 许卡亚 指导老师 曾明雪 包慧华 【教材解读】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冰心以细腻、柔 美的笔触,写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非常喜欢它,就用弹子打伤了小鸟. 两只老鸟箭似的飞来,接住小鸟把它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文章以爱为 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告诉我们生 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当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应该有一颗真诚的爱 心.文章篇幅虽小,内容简短,却能撩起隐藏在读者们心里的爱,带给人们深远的反省,在主体单元 中对学生珍惜鸟类、理解亲情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能阅读浅近的文章,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体 会文中的情感,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本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对小鸟产生喜爱和同情之心. 但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小鸟之乐,自然之美,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对于三年级的 学生仍有一定困难. 11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我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主,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 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涵,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文本的不同理解.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应该保护它们,同时也 感受亲情的伟大. 2.认识 8 个字,写字 8 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啁啾" "景致" "新意" "景致" "消失" "仰望"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抓住重点词句,采用 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情感. 4.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的情感,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 5.试着续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认读 15 个生字,巩固部首"羽"字旁,会写"翻" . 3.、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啁啾" "景致" "新意"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 思,体会小鸟的快乐. 4、继续续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 思,体会小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前活动:欣赏鸟类的图片. 2.揭示课题, 《一只小鸟》 ,齐读. 3.关注注释符号,在这里介绍了作者. 12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通过图片交流,让学生生发爱鸟之情,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本册 第五单元中有一把金钥匙,引导学生关注注释.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录音,学生听读.边听边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4.指导写"翻" 5.学生接力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6.借助板书,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认字识字,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的 内容与情感.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幼小" 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 1.联系上下文理解"啁啾"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小鸟和老鸟啁啾的画面读一读吧. 3.说话练习 出示:它太小了,不能_____,只能______. 我的妹妹太小了, 不能_____,只能______. 不能_____,只能______. 4.过渡:是啊,虽然小鸟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和老鸟在巢里啁啾着,他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语言.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启发 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语言,突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 (二) 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快乐" 过渡:我们还在课文的哪个地方读出小鸟的快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小鸟的快乐?画出相关语句.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3 A.它探出头来一望,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一片好景致. (1) 这是小鸟第一次探出头来看外面的世界,它是怎么看的. 它______地探出头来一望. (时不时,小心翼翼,……) 一个探字让我们看出这是一只____的小鸟? (预设:一个"探"字写出了一只充满好奇心的可爱的小鸟. ) (2)它探出头来一看,看见了什么?(看到了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 (3)什么叫景致?能换个词吗?换词也是理解词义的好办法. (4)课件3学生据图发现: (它还看见了……)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依序提升,对"大地一片好景致"充分进行感性认识,课内与课外积累同在. 】 (5)过渡: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想做点什么来表达你的快乐? 师:此时此刻,小鸟的小脑袋里就像你们一样充满了各种新奇的想法,这就叫做新意.看来,想 象和联想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B.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齐读) (1)学生做动作,想象自己就是这只鸟.体会小鸟的高兴 (2)引读.是啊,多快乐的小鸟啊,你看-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多么热爱大自然的小鸟啊, 你听,它的声音里满含着—— C.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1)一起来听听小鸟那清脆柔美的歌声吧.(放课件鸟声) (2)听,它的声音里唱些什么? (3)这歌声里包含了这么多的歌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它的听众都有谁呢?(生回答:自然好像含笑着倾听) (5)采访大自然中的小花、小青蛙、小蟋蟀……说感受 引读: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 __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本环节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够把文字变幻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边读边想象, 我们就是这只快乐的小鸟,一起把心中的快乐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 由于表达的需要,作者有时会在文本中留下许多空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空 白,挖掘空白,从空白的文字之中读出"画外之音",在简洁的语言中读出生动而丰富的内涵,让学 生有心灵的自由,有想象的空间.】 14 四、课时小结:我们多么喜欢这只小鸟, 老师真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将这份美好永远留住!可是这只 小鸟后来怎么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关注这只小鸟. 五、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2.读古诗《鸟》 板书设计: 一只小鸟 小鸟(歌唱) 射 小孩 (喜欢) 老鸟(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鸟类,同时体会亲情的伟大. 2、 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 1、 试着续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 难点:试着续写一段话. 【学习过程 】 一、复习回顾: 1、 听写词语.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二、 研读课文 加深理解 1、小组合作读一读 3—8 自然段,你知道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理解小鸟的可怜.比如"跌、一滴一滴" ,与第一课时的"快乐"形成对比. ) 2、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3、找到描写老鸟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5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小孩对小鸟的爱,以及老鸟对小孩的爱,对比两种"爱" . ) 4、汇报交流. 5、指导感情朗读. 三、 联系生活,深入体会 ⑴想象:小鸟的歌声消失后,孩子们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想? ⑵讨论:树下的那几个孩子他们喜欢小鸟吗?可是他们的喜爱却伤害了小鸟,给小鸟和老鸟带来了痛 苦和悲伤,这是真的爱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续写: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被孩子们打伤了,想像一下那只小鸟后来怎样了?孩子们又会怎样? 【执教老师简介】 许卡亚,本科学历,热爱教育事业,有爱心,极具亲和力.坚持用爱心筑就每个 孩子的信心,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现任教于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单元 执教老师:琼山中心小学 邱阿娥 指导教师:邱美丽 卢明媚 【教材解读】 《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 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 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课文第一部分通过 华罗庚在家里与妻子的对话,写出他得知祖国解放,决定回国;第二部分通过在码头上与送行的美国 16 朋友的对话,写华罗庚要把学识献给祖国,为祖国尽力的坚定决心.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 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学情分析】 "祖国"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目中,是很抽象的,"爱国"对学生来说,更是很宽泛的一个概 念.对生活在国外的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及他的爱国情感还不太了解.学习本课之前,引导学生多途径 查阅资料,增进对华罗庚的了解,初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华罗庚的敬佩和自己 的爱国情感,并化作自觉的爱国行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筛选能力,初步了解华罗庚.2、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 新词.3、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品读课文 1—9 自然段,体会华罗庚的 爱国之情.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可 见阅读教学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和探究 中不断提高. 2、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过去,语文课上老师把文本条分缕 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审美教育,没有情感陶冶,没有 心灵触动,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今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的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魅力,还语文以应 有的面目,应该尽快从过去单纯工具性的语文教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人文语文,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和谐统一.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7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唱响国歌,调动学生情感 2、师介绍中国成立的意义.3、出示课题, 齐读. 【设计意图】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较久远,设计以国歌切入华罗庚热爱祖国的话题,能激发学生内 心情感,学生更容易理解,也一下子就进入了华罗庚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是谁说的吗?2、小组交流华罗庚资料.3、筛选 重要资料汇报.4、课件同步展示华罗庚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懂得通过收集资料能增长见识,而筛选资料又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资料,能 初步了解华罗庚,也有利于理解文本.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这篇课文主要写华罗庚的什么事?2、学生反馈,师强调课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整体把握课文,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2、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3、重点解决多音字,理解词语:学识渊博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检测,有利于进一步督促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再读课文,体会爱国情感 1、启发:你想从课文知道些什么?2、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3、反馈并指导朗读课文 13 自然段. 4、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用"——"画出来. 5、课件出示,对比读这两句话,着重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与感情朗读. 18 6、思考:说说你从这两句话可以读出什么?7、引导生找出能体现华罗庚回国态度坚决的词(斩钉截 铁),指导朗读相关句子.8、自由读课文 1—9 自然段 思考:⑴华罗庚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⑵找一找:哪个词体现了华罗庚他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 诉他的妻子?⑶通过对比句子理解"疾步"的意思. 9、分角色朗读课文 1—9 自然段. 【设计意图】 "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有引导学生充分走进文本,在反复品读中,才能走进主 人公的内心,才能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我们应采用多 种形式让学生"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悟情. 六、小结 提出下一节课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为国尽力 【执教老师简介】 1999 年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我踏上了三尺讲台,用青春的激情与汗水开始谱写我 的教育之歌.从教十四年来,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致力于教学改革,在小学教育这片沃土 上,和孩子们快乐地耕耘着,收获着.我先后多次参加市级、镇级各项比赛,曾获得市少先队辅导员 风采大赛铜奖、市演讲比赛二等奖、镇经典诗文诵读二等奖,还多次被评我市、镇优秀教师,优秀班 主任.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还将踏踏实实地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孜孜不倦地耕耘,收获一路芬芳. 19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塞北江南" 执教老师: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 纪沙娜 指导老师:郭金迎 谢嗥在 【教材解读】 《小镇的早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塞北江南单元的一 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我国江南水乡桃源小镇早晨那安静、热闹、忙碌景象的描写,反映出了改革 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扬之情.全文文字优美,情 蕴恬淡,格调清新,是一篇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文章.全文 5 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顺序排列, 中间三个自然段是"分" ,并列地写出了小镇"安静" "热闹" "忙碌"的三个特点.这三个自然段每一 段又都按"总—分"的顺序描写,第4自然段最后还有一个总结句收束全段.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小学地处城乡结合带,全校有大部分学生为外出务工子女,部分家庭无稳定经济收入, 家长忙于生计,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给教学工作带来一些阻力.本班多数学生能与我一道不断 实践、反思、改进,已逐步树立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各项语文课外学习实 践中表现良好,有了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鉴于各种原因学习能力较差,课 外的搜集资料、阅读等语文活动无法实现.此外,学生地处西北内陆,对课文中描写的水乡景色较陌 生.鉴于这些情况,我将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本班学生的优势,学习方式以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充分发 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学生情感,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 提高.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镇早晨的特点,明白文章按"总分总"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2、认读 生字词;3、学习第一自然段. 20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感受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重点放在第 2 自然段),品悟优美语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江南水乡小镇的美景及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继续渗透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 2、了解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总教学目标: 1、精讲 2 自然段,扶学 3 自然段,自学 4 自然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江南水乡小镇的美景及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培养学生能围绕一个中心句说或者写一段话. 【设计理念】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 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 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水乡歌》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水乡歌》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 一首《水乡歌》让我们回到了美丽的江南小镇,这节课老师要带着你们再次步入江南小 镇,一起 去感受那里独特的美. 2、板书课题,正音 板书课题《小镇的早晨》 , "镇"——请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学生跟读、正音) 二、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1 1、检查预习.师: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吗?生:预习了 2、找课文中难读字词,正音. 师: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预习了课文,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发现这篇课文有些字是比较难读或比较难 写的.现在请你拿出笔,边默读边做上记号.我想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一读. 师:小老师们准备好了吗?谁愿意来? 生:第一自然段的"橹声" (生带读或生指名读) (生陆续提出银鳞、摆满 、淳朴、缫丝厂等字词) 3、读课文生字词 师:小老师们找出了这么多,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课件词语,全班齐读) 师:难读的字词我们弄懂了,那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字难写或者容易写错? 生:拔, (和"拨" )区分——(生带读) (生陆续指出"满、摆"等字) 师:请同学们牢牢盯住这些字,并用手指头在桌上写一写,记住它们,不写错别字. 师:在小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记住了字词.现在让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一起去课文中感受桃园小 镇的早晨.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镇特点的句子. 师:小镇的早晨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拿起笔,边听录音边画出课文描写小镇特点的句子. 2、学生反馈交流 生: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热闹的、忙碌的)——(师板书) 师:全班齐读这三句话. 你能用一句话把这 3 句话连成一句吗?(出示课件) (小镇的早晨是( ) ,又是( ) ,更是( ) .———全班齐读) 四、细度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师生对话,体会"安静" . 师:同学们,小镇的早晨是怎样被唤醒的呢?(师范读课文) 生:木船的橹声唤醒的. 22 师:你们听过木船的橹声吗?生:没有 师: (播放声音)这个大吗?会很嘈杂吗?生:不会 师:对啊,这样悠闲的摇橹声会飘进你的梦乡把你慢慢叫醒.我们再来听听这个声音(播放汽车喇叭 声) ,这是什么声音?生:汽车喇叭声 师:对的,在我们城市里,在你们每天早晨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来来往往的汽车和不时响起的喇叭 声,同学这样的声音还是悠闲的吗?是一下子把你惊醒,还是能慢慢的把你唤醒呢? 生:被惊醒了.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是的,让我们伴着木船悠闲的橹声,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轻有慢)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 上一节课, 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 小镇的早晨是 ( ) , 又是 ( ) , 更是 ( ) . ———全班齐读)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师范读本段,示范"安静" . 师:到底小镇的早晨是如何的安静、热闹、忙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看一看.首先我们来看 2 自 然段,听老师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从老师的读中听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 生:安静 2、生默读本段,标出句子编号,圈出重点词. 师:为什么说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呢?请你默读第二段,标出句子编号并圈出重点词. 3、品读词句,感悟安静. 师:课文从那些景色写出了小镇的安静呢?(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生: (1) 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 你从哪些词看出安静?(抓住"淡淡的、片片银鳞" )结合插图来理解 师: "淡淡的"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 霞光是很柔的 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一片片银鳞" ,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作者 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片的鳞片,多美啊! 23 (2)河水净的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 (板书:河水) 找出"静静地" (板书) 师:说明了河水流动时是多么的平静啊!静得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板书:小船)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江南水乡的穿多,那小镇呢?哪些词看出船很多?(各式各样、一 只紧挨着一只) 这么多的船,怎么会给人安静的感觉呢?好好读读想想,哪个词 写出了小船也是静的?(停) (4)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 从河上轻轻飘过. (板书:拱形石桥) 师:从哪些词语中能体会小镇的安静?(遥遥相对的石桥,悄悄、轻轻) (5、6)两座拱形石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静静地坐落在小镇的两头. (板书:遥遥相对)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句子,然后告诉老师这些悄悄的、轻轻的,安静的小船有在动吗? ( 引导学生找出"钻"、 "漂")——(板书:以动衬静) 、 这种手法也可运用到平常的写作中.我们再来找找还有那一句话也用了这样的方法? 生: (7)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板书:哼——(以声衬静) 师:就连船工哼的小调也能听见,可见小镇是如此的安静. (齐读第一句) 4、指导朗读 师:作者紧紧抓住了河水、小船、石桥、桥等特有的景色,将小镇早晨的安静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师生合作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师读第一句,生读 2-7 句) 5、感受学习本段总分结构的写法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生: 课文 2-7 句都是围绕着第一句来写的. 师:这结构就叫做"总--分" (板书:总——分) 让我们看着图片,伴着音乐一起再来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吧! (尝试背诵)体会了小镇早晨的安 静,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方法吧. 师:体会了小镇早晨的安静,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方法吧. (课件呈现) 2、找中心句, 3、找重点词; 3、标重点词句; 24 4、感情朗读. 三、扶学第 3 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师(过渡) :你看船只越来越多,小镇一下变得热闹起来了.让我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一起来学习第 三自然段. (同桌两人一组合作学习) 2、读第二自然段 3、同桌根据课件上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4、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师: (1)找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2)找特点:你从哪里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A、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查词典:置身是什么意思,把什么比作什么?带感受读句子) B、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去. 师:从哪个词体会出小镇早晨热闹的特点?抓"不由自主"体会人多热闹 (板书:人多) C、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 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 目不暇接. 师:①从这句话中还体会出什么? 生:物产丰富、新鲜……(板书:物丰) ②小镇的物品十分丰富,是否只有作者列举的这些呢?从哪里知道的? 生:从"......"中知道的 一个省略号的背后藏着许多不曾列举的新鲜瓜果蔬菜,让我们看着插图,展开想象,小镇的早市上还 有些什么? (出示课件) 学生练习填空 ( )的黄瓜 ( )的萝卜( )的桔子 ( )的( ) ③这么多的物品一起涌入人们的视线,真是让人? 生: (接读)目不暇接, (还可以说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 ④全班齐读第 4、5 句. 25 D、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师: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小镇的人们是怎样的呢?结合重点词语谈谈. 生:从"淳朴"中体会出小镇的人很热情,很诚实. 师:读出你的理解 这一句主要写了?(板书:人热情) 生:买东西的人 3、 师:拥挤的人群,琳琅满目的物品,声声高昂的叫卖,热情淳朴的微笑,欣赏了这番热闹的景象后, 我们不禁赞叹: (课件出示: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 生: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小镇的热闹. (齐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也是总分结构. 师:是的,让我们记下小镇富庶热闹的美景. (自己练习背诵) 四、自学第四自然段 1、 出示自学提示. 师:我们一起去体会了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接下来老师要让你们自己来体会小镇的忙碌.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四人一组自学第 4 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中心句,想这段主要介绍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 (2) 、 想想你从哪些句子里读出了小镇的忙碌,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用着重 号""标出描 写小镇忙碌的词语. (3) 、思考:本段主要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镇忙碌,画出重点词 (4)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2、学生自学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 (全班齐读) (2)师: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镇忙碌的特点? 生: (汇报读句子,谈体会) 师:师板书:学生、妇女、店铺、农家姑娘 3、师:对于本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预设) 26 (2)为什么人流是"彩色"的呢? 师:这些学生,妇女、商贩、农家姑娘走走在小镇的街上,它们穿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衣服, 是不是像一条彩色的人流呢? (3)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面买进来的蚕乡小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 (改革 开放给蚕乡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 出示句子:过去. .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如今. . ,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 (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通过古今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小镇发展之快,是小镇人民共同忙碌的结果.希 望我们今后的写作中也能恰当的运用对比,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小结本段升华感情. 师:是呀,人们的忙碌是在创造美好的生活,是为把小镇建设得更加美好,把祖国变得更美.来,让 我们一起读出对小镇的赞美. 生: "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 (齐读) 五、根据板书回顾总结全文 1、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镇的早晨是 生:安静的,又是热闹的,更是忙碌的 师: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会用什么字? 生:美(师板书) 师引读:因为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美丽,所以作者不禁赞扬道: 生: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 (课件出示句子) 师再次引读:看到自己的家乡有如此大的变化,作者不由自主的感叹道: 生"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 2、总结写法,读中悟写. 师:同学们,这么美的小镇在什么地方?这么美的景象是怎样出现的?(播放课件全班齐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条理非常清晰.整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描绘出桃源小镇早晨的美丽景象,而 每个自然段呢,又是由总到分.先是用一句话概括小镇早晨的特点,然后,通过具体的描写表现这个 特点. 2、 仿写总分句子 27 师: 我们就学一学课文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出示课件:校园的早晨) (让学生想在课堂上试着说)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执教老师简介】纪沙娜,2007 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就职于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现担任学校 少先队总辅导员.毕业至今,曾多次获得学校优秀表彰.2010 年参加石狮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优,荣 获一等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班级的主人. "一直是我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我相信,生命因 阅读而幸福,,教育因执著而精彩! 《葡萄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塞北江南》 执教老师:梅林小学 张英英 指导老师:李婷婷 蒋炳顺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塞北江南》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 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 的赞美之情.课文分为 4 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介绍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列举了葡萄 沟盛产的水果,落脚点在"最喜欢的葡萄"上,既说明了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又突出了本文描 写的中心,自然引出了下文.第2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全段共四句.前两句细致描绘了葡萄沟 美丽的景象:用比喻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形象地描绘出葡萄 枝叶的茂盛;第三句讲葡萄结得又多又好;第四句点出了这里不仅景色美,人也美.第3自然段写葡 萄干的具体制作过程.并告诉我们制作好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 对全文的概括: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 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尤其是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心灵美,孩子更难体会出来,这就需要老 师引导孩子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读中感悟,引导孩子抓重点词句层层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分析】 28 我们的学生大都生活在南方,新疆对于他们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孩子对那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 那里,因此执教本课时,我采用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让孩子一睹为快,并产生对葡萄沟的赞美与 热爱.此篇课文孩子们刚进入三年级,对字词段的理解尚稚嫩,教学设计上,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 让他们从读中悟,悟中读,读中悟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2、认字 12 个,写字 8 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盛产" "茂密" "五光十色"等词语. 4、初步领悟文章的中心句. 【设计理念】 在阅读过程和方法方面, 《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中" .即都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以读为主,创设情境,随趣入文,同时尊重学 生个性特征及多样化阅读兴趣,注重渗透阅读方法,注重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读中积累,读中悟写, 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个民主、开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 主体.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因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无法全面掌握,在课文学习中我关注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课文内涵,学词识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观看视频感受异域风光. 一、导入 1、师:刚刚我们看到了好多好多葡萄,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到葡萄沟去摘 葡萄好不好? 2、出示课题: 《葡萄沟》 ,齐读课题. 3、书空课题,指导写"沟" .学生写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同桌合作检查读音,相互纠正. 29 3、比赛读词. 三、新课 (一)在地图上找葡萄沟. (二)自主读课文,找出中心句.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三)熟读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那么葡萄沟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呀?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抽生读) 2、指名回答.课件呈现各种水果.理解"盛产" .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 读出喜爱之情? 3、指导朗读,比赛朗读. 4、师:看到这么多水果我真想大声说! (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 、熟读第二段. 1、师:新疆有个顺口溜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顶呱呱,叶城的石榴人人夸, 这吐鲁番的葡萄可是排第一位,咱们也去瞧瞧这大名鼎鼎的葡萄吧,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读完画出描写葡萄的句子. (生读) 2、师:把你画的词句读给同桌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如:生说: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 理解"茂密" ,加动作朗读. 如:生说: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 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葡萄挂在"凉棚"上,你们来读,我 们来比一比,看谁记性好. 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理解 "五光十色" . 出示课件填空题,指导用词说话.指导读. 4、指导朗读"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再夸葡萄沟. (四)小结,课堂延伸. 30 四、作业 为葡萄沟的水果做份宣传广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二、新课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 (板书:葡萄沟)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 味道甜、 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 然后说说这样的词; 水果多、 景色美、 名气大…… (4)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3、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 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 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4、夸夸我的家乡.课堂小练笔. 5、作业: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又多又好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1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味甜色鲜 【执教老师简介】 张英英,一个平凡的一线老师,十七年的农村小学教育生涯中已享受不尽各种烦恼与失败,但也 累积了一摞喜悦与证书.都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但我却认为未必,我只相信努 力会让一切情况变得更好.我始终信奉:在学生身上下工夫,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才能真正做好教育.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塞北江南"主题单元《小镇的早晨》 执教老师 龟湖中心小学 杨瑜珊 指导教师 蔡毓玲 黄雅容 【教材解读】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笔调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 这三个特点突出了她的美.本文条理非常清楚,运用了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在描写每一个特点时又通 过中心句引出具体的描绘.通过品读感悟,我们就能知道仿写的重点是模仿其总分的叙述方法,从而 让我们后面的练写《校园的早晨》有法可依. 【学情分析】 本册是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而此次上课的对象是刚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小朋友,因此我们主 要还是针对该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首先以"游览"为线索,创设有趣的旅游情境激发学生的兴 趣;其次,此时的学生"合作与探究"方面缺少训练,于是我们的生字教学环节加入让学生把不懂得 生字词向同桌请教,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同时,写一段话对于初上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 难度的,所以仿写环节我们也主要以扶为主,设计填空式的仿写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会写好"镇"字; 32 2、学读习文,品读感悟小镇早晨的"安静"与美; 3、读中悟写,学会运用你"总——分"的写作顺序. 【设计理念】 以导游的身份领着学生游览小镇,品读感悟小镇早晨的安静后,要求学生仿写"——的早晨" .本 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学写校园的早晨,意图是读写结合,把本节课品读"安静"这一段时所学的"总— —分"的写作技巧运用到习作片段的练笔中.通过播放"校园早晨"的视频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写熟悉的景,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并让学生在"看看——说说——写写"的学习过 程中,使"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教学时间】 40 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导游自我介绍. 2.课件播放祖国美景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与小游客互相问候.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小镇的早晨. 3.生提醒如何把"镇"字写好. 4.生写,师巡视,展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把预习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词向同桌请教 2.词语游戏 (1)"水中捞鱼" (课件出示生字词: 读准字音) (2) "园中摘果" (ABB 词语补充 成语) (3) "遗址挖宝" (多音字组词 "着" 的三个读音) 五、学读习文,感悟"安静" . 1.看图片,说安静. 2.师配乐范读. 3.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3 4.学生抓住相关句子交流汇报,感受安静. 预设 1: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 预设 2: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飘过. 预设 3: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 预设 4: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预设 5: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的两头. 预设 6: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5.全班配乐读,感悟"安静. 6.师引导发现中心句和"总——分"的写法. 7.快速阅读,抓住"热闹"、 "忙碌"的特点,引读本文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仿写片段. 1.播放视频,感受校园早晨. 2.生说. 3.生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点评总结 孩子们笔下校园的早晨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下节课,让我们再继续这快乐的小镇之旅吧. 【执教老师简介】 从事教师行业,刚满第五个年头,工作中与人为善,善于学习,也敢于挑战,在教 师这个队伍里虽然还是名新老师,但已经多次参加市级的优质课比赛与研讨课,曾获得 2009 年石狮市 《品德与生活(社会) 》优质课二等奖,2011 年石狮市《综合实践》优质课特等奖 .其语文教学亲切 自然中不法轻松活泼;沉稳踏实中不乏开拓创新.此次参加语文优质课,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 将大大提升其教学能力. 34 《柚子树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收获"主题单元拓展阅读《柚子树下》 执教老师 蚶江石壁小学 黄东旭 【教材解读】 《柚子树下》记叙了柚子丰收的季节孩子们游戏、劳动的情景.文章先写景,后写事,由景及事, 用景色描写的方法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达到渲染丰收的喜悦气氛,烘托人物的品质之美.在 写事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我"在划盆采菱时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更是生动、细致,值得品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浏览材料的方法.但是浏览的速度还不快,浏览方法的 运用还不太熟练,捕捉的信息也往往不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准确性不够.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尤其 在略读教学中,必须在这几个方面作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学生在学字习词方面,已基本具备独 立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可针对较难的字词进行点拔指导即可.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凭借快速浏览,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概貌;初步树立学 生的预习意识,继续学习做摘录笔记并补充、修改. 2.重点探究"柚子春华秋实的景象"和"划盆采菱"这两部份,感受收获的快乐,理解课文中"收获"的双重含义. 3.初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初步了解"篇末点题"的写法特点.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中指出: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浏览、抓重点读等方法,粗知文章大意,提高阅读速度,并恰当地 学习语言,从而使略读教学真正发挥出其本色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创设轻松的谈话情境,了解学生预习效果. 创设情境,通过师生互聊,从标自然段序号、做摘录笔记及如何处理摘录笔记、朗读课文等方面 35 了解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 板块一:揭示课题,交流预习. 1.揭示课题. 2.抽读了解预习情况. (1)出示教师摘录笔记(部份) : 剥开 .. 和.着柚香 惬.意沉甸甸的绿色球儿 .. 菱.角莲蓬 . 要点: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加点字,要求读正确;教师针对读错的字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树立学 生针对摘录的生字新词要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进行自学的意识. (2)课件出示图片,认识"菱角" "莲蓬" . 板块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在深秋季节柚子树下发生的美好故事.快速浏览第 3—13 自然段,用"圈关键 字"的方法梳理课文中写了"我"和孩子们在柚子树下的哪些活动?(温馨提示:浏览时,可用手指 指着一行的开头,然后快速向右移动,目光随着手指移动,看完一行再看下一行. ) 2.引导比较"做游戏" "收柚子" "爬树"和"划盆采菱"这几件事,初步认识"简单地写"与"具 体地写"的写作方法. 3.文章除了写"我"和孩子们的活动外,还写了什么?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用"圈关键字" 的方法概括这部份的内容. 板块三:聚焦重点,感受收获. 课文写了"柚子树" "做游戏" "收柚子" "爬树" "划船采菱"这些内容,你最喜欢哪一部份内容 呢?为什么?(柚子树、划船采菱) 教学点(一) :感受"柚子春华秋实的景象美" . 1.快速浏览第 1—3 自然段两遍.第一遍,画出表示季节的词语;第二遍,画出每个季节里描写 柚子树的优美词语、词组. 2.出示教师摘录笔记(部份) : 又酸又甜还带点苦味的汁儿 根深叶茂 36 一张绿色的大网 沉甸甸的绿色球儿 青葱葱、嫩生生的大绿叶 一个个硕大的柚子 3.连线.通过引导学生给以上词语、词组与相对应的季节连线,测查学生的快速浏览效果.同时 通过这种连线的方式,理清文章景物描写的表达顺序,感受柚子春华秋实的景象之美. 4.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词组.结合这些词句,请学生用一个词形容柚子树的特点,用一个词形 容当时农民的心情. 4. 教师小结.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了柚子树的生长情况, 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柚子树的特点, 让我们感受到了柚子树的景色之美,体会到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5.温馨提示.出示第四单元金钥匙:反复阅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我又对摘录笔记做了补充. 要求:这些描写柚子春华秋实的词、句都很美,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如果没来得及摘录,那么在 课后,可以对摘录笔记进行补充、修改. 教学点(二) :体会"划盆采菱"的收获之乐. 1.快速浏览第 6—13 自然段,说说最喜欢这部份的哪些描写? 2.关注心理活动描写. 快速浏览第 10—12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反映"我"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并体会"我"一惊一乍 的心理变化. A、我坐在红木盆里,心儿扑扑直跳.(紧张、害怕) B、我放心了,一边划着盆采菱,一边也哼起小曲,惬意极了!(放心、开心) C、过来一会儿,柚根了忽然摇晃起盆来,吓得我直叫妈.(恐惧) D、我坐在盆里不知怎么办好.(束手无措) E、渐渐地,我的心平稳了,胆子也大了起来.(平静) F、我心里特别高兴.(喜悦) 3.师生接读第 10—12 自然段,体会"我"一惊一乍的心理变化. 4.对比原文和没有心理活动描写的改文,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于写好一件事的作用. 5.引导理解"收获"的双重含义. 37 6.揭示"篇末点题"的写法特点. 板块四:成果梳理,总结全课. 1.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从预习、摘录笔记、生活感悟和习作方法等几个方面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作业:补充、修改摘录笔记. 【执教老师简介】黄东旭,男,任教于蚶江镇石壁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之海"中摸爬滚打十 八年有余,依然常存茫然之感.拷问再三,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三个走向" :走向生活,走向 实践,走向运用.不知诸位同仁,然否?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金钱"主题单元 执教老师 灵秀古洋小学 黄建真 指导老师 邱艳红 傅亚苑 【教材解读】 《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金钱" .课文主要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 通过让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使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能不劳而获;要懂 得珍惜劳动成果.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通过写摘录笔记积 累词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 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 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38 1. 认字 7 个,写字 6 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充分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父亲和儿子"受不了"的心情,从而懂得应珍惜劳动 成果. 3.感悟老人的行为是想让儿子懂得以劳动换取金钱,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继续推进中段主题"读中悟写,学读习文"的实践探索.结合单元整体安排和本课特点, 主要体现两个为主:以课堂上教学为主,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致力于导,教给学生抓住重点 词语体会人物心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读书思考,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题:聊"币"观,识"币"字1.(出示图片)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手里拿着这样一枚金币,你想拿它做什么? 2.揭示课题,提示"币"的写法. 【设计意图:从单元研究主题出发,通过与"金钱"有关的谈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题,营造学 习氛围,激发了兴趣. 】 二、交流补摘录:查预习,读中固 1.认读生字新词. 2.读摘录,学生补充重点词、改正错别字. 3.快速浏览课文,讲一讲: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师生共同梳理课文内容,指导"懒"字识记、书写. 【设计意图:本册教材明确要求应指导学生如何写摘录笔记,并通过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尽量不 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三、整体感全文:合作填,读中思 (一)体会儿子的"受不了" 1.父亲让儿子自己去挣钱,哪怕一枚金币也好,那儿子一共交给了父亲几枚金币呢?父亲和儿子是怎样 对待这三枚金币的. 39 2.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 9 到28 自然段,同桌合作,口头填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质疑、提问. 3.儿子为什么会受不了?找找描写儿子受不了的表现. 4.自己读一读,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儿子怎样的心情? 追问: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动手圈画重点词语)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人物心情. 5.儿子为什么会受不了呢?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表格的出示梳理文章脉络,了解童话故事的发展线索. 】 (二)体会挣钱的不容易 1.理解"当牛做马"和"苦差事"的意思. 2.再联系上文,儿子都干些什么样的苦活、累活? 3.想象:除了收割庄稼、盖房子,他还可能会干些什么累活?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说一说儿子在这一星期中的劳动情景. 四、潜心会人物:读中感,品中悟 1.这一星期对儿子来说确实是很难熬,他干了那么多苦活,那么多累活,终于挣够了这一枚金币,如果 你是这个儿子,当你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金币交给父亲时,你最想得到什么?可是父亲却把它扔进火炉 里,此时,你是什么心情? 2.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读儿子说的话,自己读. 3.儿子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此时的儿子也许晒黑了,也许手磨出水泡、肩膀磨破了皮,太辛苦了, 难怪儿子会如此受不了, (引导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儿子"受不了"的心情,带着 自己的感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 五、回顾展体会:拓思维,展感受 1.小练笔:如果你是"儿子" , 通过挣这枚金币后,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今后又会怎样做? 2.听了儿子的心里话,我们知道儿子通过挣这枚金币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什么呢?(指名回答)板书: 珍惜 3.课堂小结: 儿子这下懂得了珍惜,父亲的心情又会是如何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近父亲, 去体会父亲的内心变化 . 40 【设计意图:通过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金钱" 的认识,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 六、作业"自助餐" 1.收集有关"金钱"的名言警句; 2.说一说以后你会怎样安排你的零花钱. 板书设计 : 一枚 金币父亲 儿子 受不了 珍惜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 2.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1)老人为什么会受不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去寻找答案.你能读读书上的句子吗? (2) "省吃俭用"什么意思?(指导书写"俭" ) (3)一辈子省吃俭用、辛勤劳动的父亲却养了一个很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他再也受不了了.老 人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会怎样说呢?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 )地说: "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 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 (预设:带着生气、无奈、伤心的语气读句子. ) (4)相信同学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那么就带着你们各自不同的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吧! (同桌 互读) (5)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明白父亲为什么"受不了"了吗? (6)这样的儿子放谁家谁也"受不了" .老人终于受不了了,于是愤怒之下,他决定将他的财产全都 41 送给别人,一分钱都不留给这个懒惰的儿子.这时,谁着急了?——母亲.母亲求情后,父亲的决定 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读,把父亲的决定告诉这个懒惰的儿子! (7)母亲在面对父亲的安排是如何做的,勾出最能体现母亲态度的语句,母亲说什么?(指名朗读) 母亲的话说明了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溺爱儿子) 你愿意扮演这位母亲吗?来试试吧! 2.抓住"改变" ,引导学生读、悟、议. 儿子懂得了珍惜,老人的心情会怎样呢?(欣慰、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欣慰、高兴读读老人的话. (指 导书写"挣" ) 3.设想交流:父子俩现在都很激动,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当老师,一个当儿子, 把最想说的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悟情悟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让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 活动"分角色朗读" ,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同桌之间练习,等会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1.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口头交流) 2. 这节课让你明白了什么?(父母不能娇纵孩子,孩子要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3. 你打算写下一句什么样的警言呢?交流课前查阅的关于"金钱"的名言警句. 四、 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枚金币》 :故事中的儿子通过挣取这一枚金币,他今后的生活会有什么改 变,一家三口会有什么故事发生? 【执教教师简介】 黄建真,女,小学高级教师,1998 年毕业于泉州师范,专科学历.执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及 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班级的 主人"是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以爱心感染学生,以真诚感动家长,所带班级在各项活动中表现 突出,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 42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金钱"主题单元《毽子里的铜钱》 执教老师 石狮中英文实验学校 黄妲瑜 指导教师 蔡晴海 曾德思 【教材解读】 本文是北师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金钱"这个主题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 是作家琦君所写的一 篇风格隽永的叙事散文.作者运用倒叙的的方法,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山薯的老人送两块烤山薯给 "我"吃,我想给老人毽子里的铜钱但他不要的事情.感受到卖山薯老人和"我"的善良,以及我们彼此的 关爱.文章首尾呼应,并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大方、善良、慈祥的 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篇幅较长,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 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 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而体会对比的写法,来揣摩人物的性格,并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来品味词 句,突破重难点,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八个,能正确书写七个生字.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理解"栉风沐雨、辛苦、珍惜、风霜、浮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找出"热烘烘"等ABB 型的词语. 3、通过练习点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学会品味重点词语.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人物心情的 变化.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卖烤山薯老人的大方、善良、 慈爱,感知我和老人 之间相互的温暖. 【设计理念】 43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初步阅读了文本,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文章脉络,并以"读" 为本,通过不同形式地读,帮助学生解读老人生活的沧桑,感悟老人为人的善良以及我对老人的理解与 尊敬.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学会抓细节描写,体会对比写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的 写作方法,也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懂得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 8 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7 个生字,并积累文中在表达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明白怎样写一位令人难忘的人:通过品读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运用对比的写法,来体现人 物的性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卖烤山薯老人的大方、善良、 慈爱,初步感知我和 老人之间相互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体会对比写法,体会卖山薯老人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 、书写课题,检查预习. 1、认识铜钱,板书课题. 2、教写"毽"字. 3、读课题,练好轻声. 4、检查生字词. 二、学习第 1 自然段,引出细节和对比. 1、过渡语.(略) 2、齐读最后一段,引出"温暖".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引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写法.(引出"细节"与"对比") 5、再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 2—8 自然段,抓住细节,体会对比写法,体会人物性格. 44 (一)学习第 2、3 自然段 1、过渡语 2、交流描写老人的句子,抓细节,体会对比,悟出性格. ①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一放说: "给你吃. " ②老人说: "不行啊,我要亏本啦. " 3、回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这部分的学习方法. (二)应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第 4——8 自然段. 1、过渡语. 2、交流汇报,体会句子. ⑴交流第 4、5 自然段. ⑵品读句子,悟出性格,回读最后一段. ⑶交流第 6—8 自然段. ⑷品读句子,悟出性格,回读最后一段. 四、回归整体,明了运用细节和对比写法来写一个令人难忘的人. 1、引读. 2、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细节 对比 温暖 1、画 笑呵呵、一放、给 不行 大方 2、品 毽子里的铜钱 不快乐 笑、送 善良 3、找钱?又…再…塞 驼着 慈祥 4、悟4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点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学会品味重点词句.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我"心情的变 化. 2、进一步深入感知"我"和老人之间相互的温暖. 3、学会关注细节,述说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并适当应用对比写法把它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述说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学会关注细节.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 二、抓细节,体会我的内心变化. 1、过渡语. 2、引读"我"与"老师"的对话,理解我的"这份心" . 3、品读描写我心理的句子,抓细节,感悟我的心理变化. 三、引导学生述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 1、请个别学生述说. 2、教师及时点拨,及时引导关注细节.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师小结. 2、学会抓细节,适当应用对比写法,把生活中令自己难忘的事写下来. 46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金钱"主题单元《一枚金币》 执教老师 石狮市三中附小 施华瑛 指导教师 石狮市三中附小 吴魏 、李建平 【教材解读】 《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 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 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 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本篇课文的教学既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又要抓住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 按什么顺序写的.在阅读理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课文两处"受不了" 时人物的心情体会上,在此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 亲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其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 子只是笑笑而已,第三次为什么会这样呢?针对自己的质疑进行集体交流,还可以分角色读课文,进 入情境,体会儿子心情的变化.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 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身上的零用钱从不缺少,因此,也养成了花 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 地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并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学习要认识和会写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及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 "受不了"的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知道金钱的 来之不易,学会节省和有计划的花钱. 47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 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篇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 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中,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取长补短, 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在班级交流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生生、师生与文本对话,感 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生们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积累,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悟出了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基 本具备了预习课文的能力.他们能够利用汉语拼音和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会一边看书一边思考, 会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并能利用文本、资料处理所提问题,为合作学习做好准备;在合作学习中, 能通过质疑、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为班级探究交流做好铺垫. 【教学时间】 二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谈话,趣味引入 1.千百年来,金钱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我们古代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的说 法,关于金钱的格言、警句、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咱们就围绕着"金钱"这一主题来学习新课 文《一枚金币》 .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来考考大家. (认读词语)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字词的考查让学生获得 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来进行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文中概括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 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 (三) 品读父亲与儿子的"受不了" 1.师:课文中出现了"受不了" ,什么是"受不了"? "受不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分别 在写谁? 48 2.师:父亲为什么会受不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去寻找答案. 生:儿子很懒惰,花钱如流水 (板书:懒惰,花钱如流水) 师:那你们知道他花的钱是哪儿来的吗? 生:儿子花的钱是他父亲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挣来的. (板书:辛勤、省吃俭用) 师: "省吃俭用"什么意思? 生: "省吃俭用"的意思是吃得很少,很节俭. 师:在这篇课文当中指的是什么? 生:在这篇课文当中指的是父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钱都存了下来. 师:从两组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一对反义词.父亲的都是好习惯,儿子的都是坏习惯. 师:同学们你们看,父亲——(生说:辛勤、省吃俭用) ,一辈子辛辛苦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把钱都——(生说:存了起来) ,而儿子却——(生说:懒惰,花钱如流水) ,他花的可是父亲的—— (生说:血汗钱) ,难怪父亲会——(生说: "受不了" )带着体会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面对这样的儿子,父亲做了一个决定.父亲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做决定? 生:失望、伤心、生气……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的——忍无可忍.带着这种体会,请全班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父亲说"随便给谁" ,那都可以给谁呀? 生:乞丐、勤劳但需要帮助的人…… 师:对,给需要的人,给要帮助的人.同学们,你们看,父亲宁愿把财产拿去帮助陌生人,都不 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挥霍.可以看出父亲真的是——(生说:受不了) ,所以他会这样说——(引读第 3 自然段) . 3.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父亲为什么"受不了"了.那儿子又怎么会受不了呢? 生:我觉得儿子受不了,是因为他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的一枚金币,却被 父亲扔进火炉里去烧,被老人践踏了. 师:父亲一共扔了几次金币? 生齐说:三次. 师:是不是每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都受不了? 生齐说:不是. 49 师:第几次扔的儿子才受不了? 生齐说:第三次.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的 9—28 自然段.想想面对父亲的三扔金币,为什么儿子前两次受得 了,第三次却"受不了"了呢? 生:前两枚金币是母亲给的,而第三枚金币是自己赚来的.所以儿子"受不了"了. 师:前两次金币被扔掉时,儿子的反映是怎样的呢? 生:笑了起来,走开了. 师:我们从"笑了起来" ,看出了对于父亲两次把金币扔进了火炉里,儿子只是无所谓地笑了笑, 他可能在想什么? 生:反正也不是我挣的,你扔就扔了呗,我不在乎. 反正你也不会把财产给我,觉得无所谓了,所以你扔就扔吧! 师:父亲扔了两次金币,儿子觉得无所谓、一点都不可惜、满不在乎是因为金币是——妈妈给的, 一点也不需要费力气.所以他受得了.那第三次的金币被扔时,儿子怎么"受不了"了?(第25、26 自然段) 生: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 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 师:儿子说他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儿子干的都是什么苦差事?(体会 到儿子在这一个星期以来劳动的辛苦并理解"当牛做马". ) 师:所以父亲把儿子这一个星期所挣来的血汗钱扔了的时候,儿子就"受不了"了,他的举动是? 生: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 师:此时儿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愤怒的. 师:所以他大声叫道——(引读第 26 自然段) 现在,你们明白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这时,父亲也高兴地说:——(引读 28 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们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积累,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悟出了一些语文学 习的规律,在这一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问题, 50 提出自己的见解.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不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引起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在阅读中学会取长补短. 】 (四)拓展延伸 父亲一次又一次地逼着儿子去挣金币,到底是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 你想对那位老父亲说点儿什么,又想对那位母亲说点儿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知道本课的道理,让学生自我反思,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想.进一步体 会金钱得来不易,让学生有感而发,懂得学会节俭. 】 (五)回顾全文,点明题目. 1.这一次,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你还认为儿子挣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 生:不仅是金币,更收获了一个道理…… 2.小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会有收获……老师希望如你们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 劳动挣很多很多的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课题,进一步加深道理.说出自己在本课中获得的收获,最后以简单的 结束语作为总结,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会有收获. 】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扔↗ ↑ 抓 ↖给 ↗ ↑ ↖ 父亲受不了母亲↑儿子【执教老师简介】施华瑛,2010 年于泉州师范学院毕业,至今工作三年.从教以来,能关心学生,潜 心教学.2012 年度荣获镇级优秀教师,2013 年度学年考核优秀.2013 年5月参加市直小学校际教研, 获得了老师们的好评.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深入浅出,让学生自 觉自发地去体会语文之美,深受学生喜爱. 51 【经验论文】 巧用教材悟"语用" ——儿童诗《信》语用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 曾明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基本性质的定位,足以"秤"出语 文课程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分量. 对"语用"的解读,中年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句能力的重要阶段,指导学生学习抓住重 点词句进行理解,进而理解课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其积累与运用,指导学生积累优美 词语,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 好的语言习惯.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也就培养了运用的能力. 堵住内 容分析的路,丰富地进行阅读探究与体验,加强阅读方法、策略指导,保证交流、训练、思考的学习 空间,突出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教师依据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巧用教材,就能 打开了一扇有效教学语用之门. 做法一:无痕的词语教学策略 三年级下册儿童诗《信》一文这样教学"蜜、绵" 师:你们瞧,这两个字(蜜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能不能帮帮它们?课件出示词语,选字填 空()蜂 茂( ) 师:那如何区别(蜜密)这两个字呢?蜜与昆虫有关,密代表山洞或草叶茂盛. (绵棉)绵: 是啊,春雨细细小小,如千条线,万条线,所以绵绵细雨的绵就是绞丝旁的绵. 还有表示浑身长满羊毛的"绵羊".谁能给木字旁的表示植物的棉字组词? 延伸学习:老师这还有一组词语,你能不能填上正确的偏旁呢? 延伸练习: 山( ) ( )鸟刀( ) 相( ) 52 这个教学片断有两点是值得学习的,一是教学的起点从学生起点开始,教师没有教本课所有的生 字,通过了解学生的起点和问题所在,然后从学生易混淆的字开始教学,重点教学如何区分形近字, 简洁高效. 二是将拓展延伸纳入生字教学的范畴. 根据形旁理解字的意思这一方法来解决新的生字词, 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做到这一点,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 做法二:这样处理赏读和练说: 三年级下册儿童诗《信》部分教学环节: 第一节: 师:你们瞧,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女孩呀,她写了这么多的信,你最喜欢她替谁写的信 呢?请找出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 好,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情感,整体感知,拎出训练点. 】 第二小节 (喜欢这一节的同学读一遍)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小鸟想让妈妈回家) 问:为么要叫妈妈快回家?(引出黄昏) 眼看天就快暗下来了,妈妈还没回来,如果是你一个人在家,你心里怎样?雏鸟当时的心情是……(担心、害怕、想念) 让我们急切地呼唤妈妈回家吧,让几个学生深情朗读. 【设计意图:娓娓叙来,学习词语、融入角色、自然朗读】 第三小节 : 是啊,春天来了,花儿都披上了漂亮的衣裳,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课件出示配以解释} 你还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千娇百媚,娇艳欲滴,花红柳绿,五颜六色、 含苞欲放……) 我们也来给蜜蜂写写信吧, 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________ 花园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呢?你想对它说什么? 替花朵给_____写, 大家看,春到人间遍地都开满了鲜花,多美啊. 53 让我们用动听的朗读把小蜜蜂吸引来吧,齐读 【设计意图:视觉满足,对比置换、理解到位、自然说写】 第四小节: 我猜,你一定很喜欢大海.你们见过大海上狂风掀起巨浪时的样子吗?(汹涌的大海的图片)谁 能用词来形容这时候的大海? ——波涛汹涌,汹涌澎湃, 读这个词的时候,声音应该怎样呢?谁来读读看? 你们看(平静的大海图片) ,这里的大海,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 ,跟波涛汹涌比, 要读得——轻(学生体验读) .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当海面掀起巨浪时,大海又会怎样跟大海诉说呢?出示写话联系:替大海给小 船写, , . 【设计意图:情境设置,前后对比,读中悟写,信手拈来. 】 不同文体的文章学习都有其最佳的学习方式,指导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从不同文体文章特 点出发,关注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者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 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一首新诗、儿童诗的教学,虽说一个"读"字可以解决很 多讲不透的东西,多次含着问题去感知诗歌的意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 美 ,活用在现实生活之中,表现生活情景,表达内心感受,经历从课文语境到生活情景的渐变过程这 才是最佳的仿写、仿用.如果老师只是把《信》一文内容定位为谁给谁写信,写什么,为什么写,一 遍又一遍机械地读,平淡无奇地教,而没有在语言的体验、模仿、积累、运用上下工夫,没有丰富和 发展学生的语言,就意味着教材没有实现其教学的价值. 语用如花,教材如土壤,阅读教学时要像园丁培育鲜花一样在广袤的土壤精心耕作,细心培养, 才会采撷到美丽的花朵. 54 "读"——阅读教学的硬道理 ——三年级《老北京的春节》一课中的"读到"之见 第三实验小学 蔡秀润 "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没有读,就不可能培养语感;没有读,就不可能正确理解; 没有读,字词教学就不可能真正落实到位;没有读,语文味就不能浓烈.读的形式不应是放羊式的, 它既应是一种现场氛围调节的捕捉,同时也应是积极而有效为教材服务的手段.现以北师大版三年级 上册《老北京的春节》为例,立足如何选定教学内容,并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谈谈"读"在这 节课中的表现形式何, "读"如何为"写"而服务, "写"又是如何在"读"中感悟而出. 以下例谈为第一课时,以"读"为主线,锁定"第四自然段"为教学主打内容, (此段总分明显, 是学习写段的好素材) ,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在对比朗读中感悟段的总分写法和表达上的具体,并试着练习写一写. 2、学会带上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感受老北京除夕的热闹喜庆! 【聚焦课堂】 一、画中心句——自由轻声读 师:今天老师要特别特荐的是除夕这一天.请同学们自由读,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用"——"画出来. 生: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师:围绕这一句的哪个词? 生:热闹 师:带上热闹的感受读一读.(生读) 师:真不错!你"真"字读重音,热闹的味道全出来了! 思: 初上此课时,这一环节没有设计"读"的经历,问题一抛出学生便开门见山说答案,因为简 单觉得不必留有时间和空间.但经过几次试上,发现应该创设"读"的回味过程,这里又是课的伊始, 所以确定为"自由轻声读".观课的效果,"自由读"是正确的方式,它有助于激发思考能力,也营 造氛围."围绕哪个词?——热闹"让学生带着感受去读,从"听出了重音,注意到了感叹号"等角 55 度去欣赏和关注孩子的朗读能力,这里将"自由读"的效果进行了强化:其一落实读的指导和评价, 其二也对关键词有了印记,对于下一环节"读悟关键词(重点词)"也是起来了润物细无声的妙用. 二、圈画习俗——默读 师: 热闹的除夕都有哪些习俗?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习俗吗? (家家赶做年菜,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 生:做年菜 师:请你们像老师这样边默读边把写到的习俗圈出来.(师投影示范 做年菜) 生: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思:我们在想: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说出习俗,学生会缺少了"静思"的过程,思维会显得 零散.如何培养孩子完整的思维能力, "默读"无疑是最佳方式,默读贵在思考,旨在理解.思考必须 与默读形影相随,这样才能提高默读的实效.在默读时创设积极氛围,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 而此环节是在学生刚接触文本之时,如果不提供一个静静思考的空间,学生可能会人云亦云,又或者 追随老师的想法而懒于思考,这样不利于在中年级初始训练学生圈画的理解能力.观课效,在默读中, 孩子潜心感悟,表达言之有条理,也很完整. 三、嚼味原文——自由放声读 师:老舍先生紧紧围绕"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展开来写.老师也紧紧围绕"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把老舍先生写的习俗串成了一段话,你们放声读读? 师:再看老舍大作家的原文,你觉得哪一段读起来更热闹! 生:原文读起来更热闹些. 师:同学们说得对,那我们就热热闹闹放声读给自己听.想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能写得让你感受到热 闹!(再放声读) (以下两段话对比读):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们要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通宵灯火,放鞭炮, 还要吃团圆饭和守岁.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 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 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56 思:研讨之时想到中年级立足仿写,如何通过读来将"仿"渗入文心呢,所以就想到了通过两段 话来进行对比导读.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拎出习俗现组的一段话.引导学生借助两段话关注文本: "男 女老少都,哪一家,必定"等词,让学生在直接的对比朗读中深入地明白:原来老舍先生就是加了这 些词语来体现老北京的除夕有多热闹的,如果去掉这些词,这种热闹的氛围就不再那么强烈了.把文 章中蕴含丰富情感的句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放声读"来获得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感受, 通过比照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什么表达方法更合适,怎么用词造句更生动,更准确. "读"在这里也起到 了"悟"的关键一笔,为"写"作了很充足的"导向" . 四、读中想象——高声齐读 以"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为例指导朗读. 生:从"家家、到处"看出很热闹. 师:说得好!老北京的春节从初一到初五是不能动刀剪的,除夕这一天要把好几天的饭菜准备好. 家家户户都动起来了,赵家黄金鸡翅,家油焖大虾,王家清蒸大闸蟹,孙家北京烤鸭,李家贵妃鸡, 张家包饺子,马家做年糕,这个场面可真—— 生:热闹(齐读课文) 思:研讨时大家突然顿悟:咦,家家?如何让老北京的春节在此处推向高潮,这个"家家"可得 磨磨,于是就想到了展示这些北京名菜的想法,以 "赵家、王家、孙家、李家……"等百家姓来体会 "家家"一词,可谓设计之细,中国是百家姓,而北京是祖国的心脏,聚集五湖四海之人,这百家齐 过大年不就更热闹了吗?想到了这一层面之后再想,如何通过读来使课的尾声进一步走向高潮呢?于是,故采用"高声齐读"的方式,让孩子在朗朗读书声中进一步感受除夕的热闹,声音造势,将老北 京的春节氛围在齐读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有感而发】: 市课题指导组提出"先学后教 快乐教学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语文课的教学似乎永远 离不开"读"的话题,学好语文以读为评介,爱上语文也以读为终止,如何构建"和谐幸福有效"的 语文课堂,我们想: "读"的恰到好处便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读"作为教学 目标的条码,旨在通过"读"的层层深入和恰当的处理,使得课堂预期目标基本达成.而在教学目标 定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教材的学段位置,大家一致认为中年级(三年级上学期)处在"扶写"的阶 段,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参透"读" "写"的意识. "读"为"写"而衍生, "写"在"读"之后感悟.我 们拒绝"抛"式教学,或者说是"散" "捞"式教学,这种"坐收渔翁之利"的教学让我们错过了学生 57 学文写话的最佳时机.我们提倡并应该坚持做"帮、带"式学习,尤其在"学段"之时,安下心来, 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地研究教学内容,实实在在地精心地去研读教材的文意,真真切切地做好"读" 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 . 美读课文 快乐朗读 三中附小 施华瑛 朗读教学中的"美读"是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来,他说: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 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 作者的心灵相通. "而在阅读中我们信奉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与作者 进行情感交流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也是提升其自身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阅 读教学中要教师要把好朗读训练关,重视朗读教学,通过美读课文,达到快乐朗读. 一、利用范读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刚升入三、四年级的中年级小学生,虽然他们也有一些朗读的基础,但是通过平时的观察,我 发现他们所谓的朗读,与其称之为"读" ,还不如说他们那是在"唱" .很多学生都能很流利地将一些 诗歌和文段像唱歌似地背下来,但是他们却根本理解不了那其中的意思,在朗读时也只一味地以一个 音调"唱"下来.鉴于这种情况,身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想办法扭转这一局面,而此时,在阅读教学 中,教师的范读就来得尤为重要.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黑格尔曾经说过: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 也就是说教师的一言 一行,学生可能都会学习、模仿,再加上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这一特点,因此,在阅读教学 的环节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甚至要比细致的文本解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范读这 个环节中,他们对老师范读过程中的音调、表情及情感也会模仿得更快更精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 学中,要认真准备,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动之以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培养 其语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朗读课文的兴趣. 58 如:在教学《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比讲再多的内容更能引起孩子的 兴趣,且能更快的融入课文之中,明白华罗庚决心回国的爱国思想感情. 二、运用领读培养学生语感 所谓领读,就是指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来朗读课文.即教师先读一句,然后学生紧跟着读一句.这是 指导中年级小学生读古诗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中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古代诗歌,在断句 方面的能力较差,同时,对古诗的朗读技巧掌握得就较少.这就需要教师的领读,来帮助学生解决这 一朗读障碍,并通过领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诵读古诗的认知,培养其语感. 如:五言绝句《鸟鸣涧》 ,学生读起来难度相对来并不是太大,除了最后一句"时鸣春涧中" ,读着 有一些拗口,再加上"涧"字的读音一些学生读不准,其它的问题不大.但是七言绝句《暮江吟》 、 《江 畔独步寻花》 、 《游园不值》这三首诗,就需要教师通过领读的形式,来指导学生断句并停顿.同时, 还可以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这一特点,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边读边讲边分析的教学 方式,通过领读诗句,和学生一起解读诗歌,揣摩情感,然后再通过领读,尝试让学生能够读出感情, 最终完成阅读教学.这种领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读准字音和句读,还能使其很好的读出声调、 语气.坚持下去,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采用演读享受学习乐趣 中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生活故事所占比例较大,这些课文中往往都是一些情节非常生 动的小故事,学生都特别喜欢.中年级的小学生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常常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 中的主人翁.依据这样的特点,在朗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出一些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课文,然 后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来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安排好学生分担不同的角色,从而演读课文,感 受朗读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七色花》一文时,就是采取分角色演读的形式,找三名学生分别扮演珍妮、老婆婆、 维佳,教师读旁白,师生共同合作来演读《七色花》 .其他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并在书上圈点勾画出 重要语句,标出疑问,断而引发更深层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七色花"的神奇魅力,并用心体会到 珍妮最后一个愿望的非凡意义.在演读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投入,我还提前用彩纸制作了一朵"七 色花"作为道具.在演读中,学生那充满激情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表情、动作等,都使学生感受到朗读 的快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演读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举行赛读提供学习动力 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也特别地明显.在他们 59 的心里都有想要超越他人的意识,都想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地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让学们分小组进行比赛朗读,也可以男女生赛读,还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赛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比赛的平台,让他们在比赛朗读的过程中来 "取长补短" , 逐渐提高其朗读的技巧,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美读课文. 当然,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除了公正、公平地评判比赛结果,还要 对比赛双方的朗读予以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建议.这样的赛读活动,才能真正起到给学生提供朗读的 动力,同时,能达到使学生提高朗读技巧的教学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指导切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文章的特点,明 确朗读的教学目标,灵活选择,综合运用,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喜欢朗读,享受朗读 的乐趣,逐渐练成"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美读" . 中年级阅读教学怎样做到言意兼得 银江华侨学校 罗茂财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 的标杆.中年级语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写话过渡到习作的关键.也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我 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教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大的板块.因此,要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主要依托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要"读中悟写,学读习文" ,才能言意兼得. 今年,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了《美丽的小安岭》一课.从传统的阅读教学角度评价,上得不错. 但是,从习作的角度看,还需要提高.接下来,我以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怎 样做到言意兼得. 一、从题目出发,了解表达顺序和结构 不同的体裁,不同的类型,课文的写作方法也不同.阅读教学,要紧扣课文的类型,学习写作方 法. 三年级下册的第十二单元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教学伊始,可以让学 60 生从题目出发,学习写作方法.下面是这篇课文题目的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 师: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生:写景. 师:联系以前的学过的课文,想一想写景的文章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写? 生: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大家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画出提示顺序的词. 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师:也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的.请大家再把课文浏览一遍,想一想课文是用怎样的结构写的? 生:总分总. 师:请大家按总分总的结构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想一想每个部分主要写什么? 生:这篇课文头尾段各一部分,中间一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小兴安岭是绿色的大森林;第二部 分具体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第三部分总写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 在教学时,老师从题目出发,引导学生找准课文的类型,打通新旧写作知识的关卡;再引导学生 初读课文,鸟瞰全文,梳理文章的脉络,既训练概括能力,又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把阅读能 力的培养和写作知识的学习溶为一体. 二、依据段落结构,领悟构段方式 段落的教学时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段落的写作也中年级习作的重点.因此,教学时,要重 点关注构段的方式,也就是句群的连接方式.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段落教学片断一 师:春天的小兴安岭是怎样的美丽呢?请大家画出春天的景物. 生:树木、积雪、小鹿、河、原木. 师:这些景物分几句话写的? 生:六句. 师:小鹿用两句话写,其他四种景物用一句话写.一句话写一种景物,才能把景物写清楚.重要 的景物可以多写几句话.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段落教学片断二 师:按照刚才的学法,请大家自学小兴安岭的夏天. (生自学) 61 师:这段话写了哪种景物? 生:树木、雾、太阳、草地. 师:这四种景物是按怎样的结构和顺序写的? 生:先按总写夏天的小兴安岭的树木是茂盛的,再按时间的顺序写具体写了早晨的雾、太阳、草 地的特点. 在教学段落时,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写的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怎样的方式构段的,怎样 连句成段的,做到读中悟写. 三、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写作手法 作品写得好的两个标准是写准确,写生动.准确、生动要从重点的词句写作来实现的.因此,教 学时,要品读重点词句,领悟写作技巧.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词句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 子. 师:小鹿在溪边散步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生:悠闲、开心.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因为他们可以喝到甘甜的溪水,还可以欣赏到自己美丽的身影.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小鹿可爱的? 生:抓住小鹿喝水的动作,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 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一说.小鹿在草地上漫步的情景. 生:小鹿在草地上漫步.它们有的地下头津津有味地吃嫩绿的草,有的抬起头,回味着无穷的乐 趣.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让学生领悟到写景的作文要写得好.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从形状、大小、颜色、声音等方面写准确,写具体,并大胆想象,采用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景物写得生 动、形象. 四、从中心出发,体会写作方法 中心是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体会中心,能够明白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的,是怎 样表情达意的. 62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中心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喜欢和赞美之情.通过写大兴安 岭的美丽,间接、含蓄地表达出情意的.大兴安岭的美丽又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的:景色诱人,物 产丰富.通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主要的景物,把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特点写具体.下面是结课的 教学片断: 师:课文通过写大兴安岭的美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写景的文章常用的表达情感的方法.请画出全文的中心句,想一想课 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大兴安岭的美丽? 生:景色诱人,物产丰富. 师:课文的春夏秋冬四个段,每个段都是从这两方面写的.其中,秋的这一段表现得更明显一些. 景色迷人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外在美,物产丰富表现了它的内在美.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描写,说明小兴 安岭美得并不空洞. 五、精心设计课后作业,积累语言,迁移写作方法. 中年级的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写好段落.如果每一篇课文都在课堂中,仿写段落,教学时 间不允许.较为合理的做法是把仿写设计到课后作业中,做到一课一写.长期坚持,读写结合,一定 能把段落写好.下面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作业设计: 1、请大家从春夏秋冬四段中,选择一段话背诵. 2、从这四段中的任意选一段,模仿它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夏天周边的一处景物. 综上所述,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要有所突破,我认为突破口在阅读教学.我们要从习作的角度教阅 读,以怎么写和写什么为双翼,用段落的仿写、补写、续写作桥梁,做到"读中悟写,学读习文" ,才 能言意兼得. 63 谈谈中年级经典童话的导读 宝盖第二中心小学 王丽双 2012 年11 月能参加泉州市语文优质课比赛,是我的幸运.他迫使我深入经典童话——《丑小鸭》 , 更幸福的是被安徒生充满灵魂的文字感动过温暖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丑小鸭》作为儿童经典 文学导读的一个课例,是联通课内外阅读的一座桥梁,引领着学生走入课外阅读的广大天地.着眼于 《丑小鸭》这一课例,放眼思考"中年级经典童话"的导读教学问题,谈谈自己备课之旅的丝丝触动, 点滴思考与尝试. 一、导之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绝大部分学生对《丑小鸭》已有了解,基于这种不是零起点的学情,必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整 合教学资源,让教材之点带动原著之面,让40 分钟的导课最优化最有效. 1、学科间教材的整合 整合语文课和艺术课,欣赏根据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名曲改编的芭蕾舞《四小天鹅》,由"小天 鹅" 聊到"丑小鸭",再聊到看过的安徒生童话,赞美孩子曾经的阅读史,让孩子对阅读拥有成就感 和热爱,整合教材找到美的起点.如同课标指出:"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来开 阔视野,养成语文素养." 2、文本教学内容的整合——"不求甚解"与"咬文嚼字" 在备课中,第一次出现迷茫是课文中对丑小鸭的苦难经历是否进行逐词逐字解读,是传统的字词句 篇,语修逻文,还是大而化之,激发欲望,导入经典.于是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 方法一: 抓住动词进行细细地咬文嚼字. 怎么咬?公鸡尖尖的嘴怎么啄?学生用最狠地词来表达着, 用尖尖的嘴专啄鸭子身上最柔软最敏感最疼痛的地方——脖子.用表演来演绎吓唬,讥笑,追赶,接 着我引用原文中鸭妈妈的话推波助澜: "孩子你走远些,走远些!"可怜的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钻 出篱笆,离开了家,音乐起,悲情发,师生一起"声泪俱下"地读着:秋风瑟瑟地吹着——.教学的 目地就是唤醒学生对丑小鸭的同情理解课文. 方法二——六字教学法: 指名逐段朗读.一考查学生的对课文的熟悉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阅读. 二是给学生正字正音,确确实实将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三可纠正他们朗读的姿态, 读书的基本语速音量.用童老师的话就是过好语文基本关. 64 面对迷茫:我起先认为只有咬文嚼字才能嚼出情感,才能嚼出想像,才能培养语感,也才能让公开 课引人入胜.童老师有一句话说得我的心一下子敞亮: "你有没有觉得我把老师解放出来了?"当时我 们学校何教导的一句话也让我的心拔了一下: "丽双,我问你阅读是为了什么?就是像培养语法大师一 样,把句子咬过来嚼过去?"当你感到有问题时,你总试图找到答案,而内心的声音在回答:我心中经 典没有崇高地位;反映出我们一线老师文本意识淡薄,无论什么体裁作者,统统一样喋喋不休,如同 流水线生产;上公开课太存功利心. 不同的学情不同的编排选择的方法也不同.像这种对童话熟悉,字面意思清楚的浅显文字,只要 读通读顺会用自己正常的语速语调来读,其实心里层面就理解课文了.只有真真切切过好语文基本关, 在坚实的地基上才能建出高楼大厦.否则便是空中楼阁,导之无效.为了真真切切过好语文基本关, 优化教学资源,引向经典阅读,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教法. 二、导之根基——扎实语基语用 子日:本立而道生.当我们心越向往原著,脚越要扎根于文本.扎扎实实地进行识读写,突出语 言文字实践是导读课的根基.教学设计巧妙地将语用有层次地融合于识写结合中,体现在三次动笔教 学中:1.指导写字 2.生字词识写 3.积累词语形容天鹅的样子.每一次动笔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 惯. 识写结合一:写字指导 课标中要求每天要有十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字,增强练字意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通过一 看二写三对照,力求一字更比一字好.比如课题"丑和鸭"两个生字. 一看: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边写边在字的形态美上作提示:丑要注 意它的笔顺,最后一笔写得又平又长——.二写:放手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写,写前注意提醒写字 姿势:头正,身直,足安;写中适时表扬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如:"这个小姑娘一提笔就注意写 字的姿势!"三对照:写后把同伴的字在幻灯机上"悬"起来评一评,培养孩子对字的审美,增强练字 意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 识写积累结合二:生字词识写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意识分类,进行集中识写.第一组结构一样(例: 暖烘烘 毛茸茸) ,第二组描写美天鹅的词(例:高贵 优雅) ,第三组形容词加动词的形式(例:百般嘲 笑 大吃一惊 ) .比如"优雅、高贵——那么优雅、那么高贵——姿态那么优雅、样子那么高贵"这种 层层递进的词组,学生读起来能很快形成语感.老师说: "挑几个词语抄到作业单上吧! "识写积累就 65 是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我想这也是十分钟写字另一种形式,同时为后面学生运用这些词来形容美天 鹅做好准备. 识写积累运用结合三:积累课文中词语来描写美天鹅的样子 当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美天鹅,学生看美图后表达自己的赞美:钻石般的羽毛,黄金般的嘴,宝 石般的眼睛.然后老师引导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词来形容它的样子吗?前面的词语积累自然而然地进 行迁移运用. 在这节导读课上,识读积累语用是一环扣着一环,一环铺垫一环,一环夯实一环.课标指出: "语 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这是语文 课的根本,这是导读课的根基. 三、导之良方——善用朗读体验 经典的特点就是不好读.如何让学生喜欢原文,牵引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去?朗读是推销阅读 最好的广告:藉着朗读,借着体验,步步牵引. 1、体验"又大又丑".教师巧妙地朗读原文中的一小段故事,很多孩子笑了.这一笑自然而然亲 近了原文,感觉安徒生的语言还挺有趣. 2、体验"遭遇困苦".教师动情朗读原文中唯一爱它的鸭妈妈的话: "孩子,你走远些,走远些!" 激起学生对原文的好奇和对丑小鸭的同情.将这所有同情化成朗读声融化在文字中,从我的朗读迁移 到学生自己的朗读. 3、体验"变成天鹅" .这是全文写得最美的地方,原本认为自己最丑的转眼间变成最美,原本想 死突然间幸福得想飞,美与丑,生与死瞬间碰撞在"难为情"上,而"难为情"闪烁着童话的真善美. 这种强烈而低调的内心情感唯有朗读足以表达.朗读指导方法是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像.随着情节的 推进作六步指导: 第一步读出关键词——难为情. "连你们也要嘲笑我吗?"丑小鸭难为情地低下头. 师问:在这里你们读到了一只()的丑小鸭?——让学生把重点词读出来,表扬渗透朗读方法: 抓住重点词进行想像. 第二步感同身受读.师:丑小鸭不知自己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他觉得自己---太丑了;当看到自己 心中最羡慕的最美的天鹅围在他的身边,他感到自己简直是——丑得没脸见人,想死……让学生一层 层读入丑小鸭的内心,越是理解它,越是唯有朗读能表达心情. 第三步师生配合对比读. "连你们也要嘲笑我吗?"丑小鸭难为情地低下头.这一低头,让它大吃 66 一惊——原来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师生配合读这一低头一抬头,朗朗的读书声就是丑小鸭的 心声. 第四步欣赏读.欣赏完天鹅美图从内心发对天鹅的赞叹.让孩子将脑海里的美转移到眼球,用声 音把美直扑扑地读出来. 第五步情感迁移读.接着大声朗读鸭子、猫、公鸡赞叹的句子,这里是鸭子、猫、公鸡的赞叹还 是学生的赞叹,已经分不清,情感进行了迁移. 第六步老师分享读. "想知道安徒生爷爷把天鹅写得有多美吗?让我和你们一起分享一段原文. " 老师便沉醉地朗读起来—— 佛陀云: "婆娑世界,耳根为利" ,能进入你的耳朵,流向的就是你的心灵,朗读真的是推销阅读 最好的广告.教师真要有另一个名字叫朗读者.最后与您分享朗读予我的感动——曾经在宝盖塘头小 学与孩子的一段对话: 当我拿着书给孩子念 "变成美天鹅"的片断后,有一个女同学说: "老师,我喜欢你的声音! "我 淡淡地回答: "谢谢你! "突然想起在试上的过程中是第三次听到这种表白,悲哀于自己的麻木,走过 去微笑着对她说: "孩子,你知道吗?是安徒生的文字给了老师声音魔力, 你也读一读安徒生的童话吧, 你也会变得很有魅力! "你真切地看到孩子的表情:睫毛一扇,眼睛亮了,脸也亮了!抿了抿嘴,狠狠 地点点头.这一点头直点在你的心上:什么是师者,不是一味的鼓励,鼓励是听时激动,过后一动不 动.师者更应是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作点醒者.点醒他们的智慧之灵,灵性之源,牵他们的手走进 阅读"百花园" . 在这节课中,我们立足文本,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教学——读识写用.在这节经典童话导读 课中,整合优化资源,摒弃咬文嚼字,利用经典童话中的一个个小亮点,嵌入课堂,激发欲望,乘借 朗读的翅膀, 导入经典. 这是在这堂导读课中初作的尝试, 导读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我还在思考…… 只愿能牵起孩子的手在阅读的百花园中赏繁花观胜景. 67 阅读与写作,吸收与表达 宝盖镇上浦小学 邱美娜 叶圣陶先生指出: "读与写的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 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 . 著名学者张志公先生对读写结合有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当合者合,当分者分,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读写的关系也当作如是观. "从语文教学的目的看,培养读、写的能力都是目的,不能把写作能力看为 唯一目的,而读、看为手段.这其实也是在强调"阅读"是首位的,是基础的.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实现"读中悟写,学读习文"呢?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写 1、转换角色法.如《太阳》一课为说明文,运用了列数据、举例说明、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课 文充满情趣.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入角色:你就是太阳,你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呢? 这样,在角色转换中,在学生仿照文本的过程中,既帮助学生悟到了文本的表达方法,也训练了学生 有序表达的能力.再如《葡萄沟》 《小镇的早晨》这类文章,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写一写导游词等,在 这些"变式"训练过程中,有文本表达方法的沿用,也有自我表达,既关注了语言表达的学习,也突 出了文本语言的运用. 2、技能迁移法.中年级以自然段的教学为重点,教材中许多重要语段在遣词造句的方法、连句成 段的顺序上,堪称"典范" ;同时,中年级处在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学习作者选择材料、连段成 篇等方法,也应是"读中悟写"的重点. (1)读中悟,品词造句.如三年级上册《翠鸟》中"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 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本段中通过对翠鸟动作的描写,来体现翠鸟 的灵敏,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样板" .很多精彩的课文都有类似优美的词句,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 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2)读后仿,组句成段.如三年级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中"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 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又如 《小镇的早晨》中,通过总分结构,描写了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热闹的、忙碌的,从而概括出小镇 68 的早晨的美.对于这样段式结构明显的语段,教师就可以采取"技能迁移"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运用 这种技法的情境,如"校园的早晨是安静的、公园的早晨是热闹的、菜市场的早晨是忙碌的……"通 过这样的仿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思维,试着学习表达,进行练笔. 二、以写促读,学读习文 从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的知识、技法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侧面.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教 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 . 他曾指出阅读的最佳境界: "看书不仅知其梗概, 还须察其用心,衡其工夫.含蓄之意,思想之路,均宜细求.进一步则不仅诵其文而已,还须自出己 见,衡其得失,孰去孰舍,孰可师孰不可师,乃真达到活读书之境界. "可见,学生的阅读学习,应该 是潜心会文、个性感悟、共议提升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静下心来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呢? 适时动笔、以写促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1、发挥想象,以丰满人物形象.如《马拉松》中所描写的"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 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这时 可让学生想象: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在写话交流过程中,菲利比斯那种坚持不懈、 顽强拼搏的形象跃然而出.又如《滥竽充数》是一个寓言故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当三百个人 一起吹时,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试着把这个故事写一写.在想象描述中,南郭先生那装腔作势的样 子得以复现,为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寓意奠定了基础. 2、立足整体,以整合个性感悟.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感悟,有时可能不够深入、全面.因此,立足 于篇章整体、设计读写结合的练笔,可以整合学生的个性感悟,达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如三年级上 册《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中,穷困潦倒的少年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宁可不要别人施舍的钱.如果你 是那个少年,你会怎么做?如果你也是船上的一名乘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 么呢?这样,在自主表达过程中,既有文本信息的重组输出,也有学生个性的理解感悟;既有已学内 容的引用再现,又建立了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评价时,生生启发、师生共议,达成了对文本的整体 把握、全面认识,也促进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有感而发,以表达真情实感.好的作品总能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 生的生活.这也为学生的阅读拓展、有感而发,提供了空间.如三年级下册《平分生命》中写到的—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 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 "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这勇敢、无私、疼爱妹妹的 小男孩,不仅感动了当时的医生,也感动了我,同样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他们的内心肯定涌动着丰 69 富的情感,这时让学生把内心的想法写下来,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 当然,读和写有各自的活动规律.因此,无论是以读为本,还是以写促读,都需要立足学生发展、 依据教材特点,系统设计并适时适度地进行训练,才能够不断拓展与创新"读写结合"的内涵,切实 提高读与写的实效.总之,实现"读中悟写,学读习文"的最佳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还需要下 大力气不断探索、不懈追求. 关注差异 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第三实验小学 施苍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局面,做语 文学习的小主人.语文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小学生 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分 层教学,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了解学生 目标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 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 层:语文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 层:语文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 层:语文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或学习品质不够好. 70 D 层:语文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分层,我们是不能告诉学生的,目的是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 层:语文基础要更扎实,语言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语文尖子.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 求,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课外书,鼓励他们多提语文问题. B 层: 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和语文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 A 层转 化. 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能 够举一反三,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 层: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基础和语言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 B 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 层:尽量提高他们的识字组词造句的基础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部分向 C 层甚至 B 层转化. 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语文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 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因材施教 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尝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 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 ,即要对本班的每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 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 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第个学生的个性差 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 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 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 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 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 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 我觉得分层教学就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因人而异,因地而异.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 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 71 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 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 学边朗读边表演.我在教学《三个儿子》时,同学们阅读后,对课文中老爷爷: "不对吧,我可只看见 一个儿子. "在讨论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说: "老爷爷可能眼花了. "有的说: "老爷 爷可能是视线被某个妈妈挡住了. "还有的说: "老爷爷是不是说瞎话呢?"在讨论老爷爷究竟看到了 哪个孩子,他那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时,同学们也提出了许多看法.充分流露出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课文 内容的不同理解.但经过热烈的讨论,不同层面学生的交融与撞击,最终达成了共识.即三个母亲都 称赞自己的孩子,可在她们提水有困难的时候,只有一个孩子跑过去帮妈妈提水,值得称赞的只有这 一个孩子.所以怪不得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孩子.这样在课堂上多让各个少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既能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享学生自己的成果 的目的. 在古诗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要求学生先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 (鼓励 C,D 层次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我顺势提出新的课题: (要求学生解释题,让B层学生回答)学生 讲出答案后,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抄下来,从而让 B 层得分学生有成就感. 然后抽每组的 B 层次的学生板书生字词.该学生板书后,通过让 C,D 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 师再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领读生字词,首先让每组的 A 层的学生教会 C/D 层的学生,然 后让 C/D 层的学生教会全班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生都得到了提高.读诗句,先自读,然后让小组齐 读,各层比赛读,A 层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多种方式的联环读相结合,既解决了生字词,又训练了诵读, 一举两得.解诗意悟诗情,先告诉学生学习的三件法宝:读注解,看插图和查资料.你用其中的任何 一种方法去自学,有发现了就举手示意发言.在这一个环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时的加分是不一 样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发言,只要学生敢说,就算成功了. 另外,课堂作业的安排也要分层次设置.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 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作业的布置也是分层的,日记也是分层批改给分的.年来 四、因人而异 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 处.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评价,要认识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学 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因此,我72 们要注意他们的闪光点.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有意请一位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到讲台上用 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他一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心头一颤,一下子脸都红了.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 他才不得不走上了讲台.他不是复述课文,而是断断续续地把课文读了一遍.当他读完后,同学们似 乎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他.这时我立即举起了双手鼓起掌来,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然 后我很真诚地说: "你从来没上过讲台,今天你能够勇敢地走上讲台为同学们朗读课文,虽然有点慌张, 但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我们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很从容的. "就这么几句话说得他瞪着眼睛 望着直点头.后来再经过几次的练习,如今他能较为自如地为同学们演讲了.又如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方面,也要分层次.有的同学写作能力比较强要鼓励他们更加开拓视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指出他 们努力的方向;而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更不应该批评指责,要引导他们多观察周边的事物,发现他 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如在评语写上"某某句写得非常好" , "这次作文比上次进步多了" ;当然对有 不足之处也要指出来,但一定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别,要用恰如其分婉转的口气给予指出,以激发他们 的习作兴趣.总之,我们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定要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 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 语文传统教学中"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 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开辟阅读新天地 琼山中心小学 张秋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尚知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何况是生于现代 文明的我们呢?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也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 其追求必然执着.可见,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只有阅读,才能让人思想永远 活跃,胸襟开明宽阔;也只有阅读,才能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 断,新水长流. 73 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大阅读活动已悄悄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形式多样的读书节俨然成了诸多 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却常常遗憾地看到:许多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项任务, 只是在教师的督促或家长监督下才会阅读,缺乏基本的阅读兴趣,阅读的效果也不高.而多数家长要 求孩子阅读,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眼前的学习成绩,这样一来导致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片面性 与被动性,不但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受到影响,而且课外阅读能产生的长远影响也受到制约.因此, 能否改变阅读现状,教师责无旁贷. 下面, 我就本校有效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激发阅读的兴趣,引导孩子从 "阅读" 走向 "悦读,简单谈谈在实践中的拙见. 一、 声情并茂,让孩子会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孩子所喜欢的那些优秀的人物形象,来源于 师长讲述的故事,也就是有声的故事源.做为孩子的领路人此时就要顺应孩子的探究欲望,为孩子提 供丰富的阅读环境、阅读机会,呵护孩子刚刚萌芽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但 是许多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踏进校门,老师就急于把书本"丢"给孩子,结果适得其反.如何才能让 农村的孩子初尝阅读的"圣果"呢?为孩子讲故事,从为孩子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开始! 朗读大师特雷斯说,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比自己看得懂的语言程度要高一些.孩子们比较喜欢阅 读他们熟悉的书,如果他听过这个故事,你再给他提供文字书,他会很乐意的读一遍,从而顺利的走 上阅读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听读"不仅让孩子收获了智慧,更收获了健 康.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孩子智力开发的重视,孩子们每天都在接受大量视觉信息. 在这个眼球发育最快的阶段,很容易导致孩子近视.在健康与读书之间,我们该做出何种选择呢?"听读"是一种全新的读书方式,它让孩子的眼睛解放出来,在近似于"闭目养神"中享受读书带来的所 有乐趣,完全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听读经典可以培养孩子深度聆听的能力,形成持久的 注意力,为今后上课听讲做好准备. 二、 身临其境,让孩子会说 实践证明,当我们有意识地经常让孩子大量听读经典故事时,孩子的语言和知识积累也在悄悄丰 富.孩子在这种反复的听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被作品中的朗读方式所滋养,而且自然而然的运用到 自己的朗读当中去,这语感也就逐渐的形成了.许多孩子一个故事听一两遍就能复述出来,而且讲得 惟妙惟肖.那我们何不顺水推舟,创设情境让孩子尽情地讲,尽情地说,说出喜欢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说过: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殊不知,把无声的 74 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阅读的兴趣.这就是老师们平常所忽略的有声书, 有声书是经过加工的语言艺术,通过声音将文本变得富有节奏和感情,有利于把阅读推向一个新的高 度.特别低年段中图文并茂的绘本,深深吸引孩子阅读的目光,更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我们就可以 带着孩子走进绘本,生动精彩的情节情不自禁地调动了孩子的想象力,产生了不吐不快的情绪.那么 让孩子成为故事中的一员,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想象自己喜欢的结局,把故 事续说下去,而且越"说"越起劲,他们的阅读需求就越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书声琅琅,让孩子会读 新课标指出:要让孩子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 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 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朗读就是经典阅读中的一坛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那抑扬 顿挫的语调,或快或慢的语速,再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牢牢地抓住了听者的心灵,拨动着听者的心 怀,调动着听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让他们获得了极美的艺术熏陶,逐渐提高了对文本的审 美情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晨读这段时间,让孩子轮流把平时阅读中最喜欢的作品朗读出来,再把 经典段落投影出来,让所有的孩子跟着读.古人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这样一来,那一个个个性 鲜明的人物,一抹抹或清新淡雅或绚丽浓重的风景,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故事,便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孩 子的心田,碰撞着孩子思维的火花.同时,朗朗的书声也会引领孩子从被动的跟读到主动阅读,诱发 他们再次走进文本. 四、触景生情,让孩子会写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当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命需求时,生 活积累、语言积累便源源不断,文化修养自然提升了.为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读出 精彩,读出内涵,我们想到了阅读的归宿——写!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孩子通过读、悟,都会有较深 刻的感受,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都会产生共鸣.我们要充分发掘阅读教学中可"写" 的因素,抓住能让学生欲"写"的契机,巧妙地安排"写"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动笔,并养成善于 动笔的习惯.因此,在孩子们最"情动"之时,教师的适时把握,能让孩子们心中的激情如滔滔的江 水一发不可收拾,动笔写话不就轻而易举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此情此景下的"写" ,才能感人 至深,才能扣人心弦;才能把阅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领地.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一潭死 水,而是汨汨不绝的"活水" . 75 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老师们,走遍天下书为侣,让我们领着孩子一起遨游阅读的 天空,一起体验阅读的精彩,为了让孩子们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让我们尽 力在校园中开辟阅读新天地! 阅读对话——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容卿实验小学 颜荣荣 中年级是小学生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它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这学段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着他 们今后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 我们的课堂如何呈现这种"对话"呢?我校针对中年级承接过渡的特点,加强了校本教研活动.通过 研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师生亲历充分的文本体验,构筑互动、生成的 教学形态,以此实现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对话"昭示着平等、民主.老师要与学生"平等沟通",尊重学生,转变"角色".在新课标 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充当向导,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成为可亲、可信的朋 友.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进学生,从而形 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学习之中,与他们进行平等的 心与心的对话,把准时机引入到学习的重难处,导入到更深的学习层次,导读出文章的精神、情感与 境界,导问出抓住重难点的有价值的问题,导悟出词句中的内涵、情感以及引导学生交流、合作等. 《丑小鸭》教学对话片断: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慨,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从题目中选择一题,然 后交流.(出示:1、对丑小鸭哥哥姐姐说……2、对鸭妈妈说……3、对小鸟及猎狗说……4、对农夫 说……5、对丑小鸭说……) 76 生:我想对鸭哥哥姐姐说:你们是哥哥姐姐,不要欺负弟弟,要关心他们,瞧,你们的丑小鸭多 漂亮呀. 生:我想对鸭妈妈说:谢谢你鸭妈妈,你费出那么大劲才孵出丑小鸭,不因为儿丑而嫌弃他,你 是一位好妈妈. ……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这么美的童话故事,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安徒生.他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师:你懂得真多.安徒生从小没受过正规的教育,14 岁时,他来到了哥本哈根一家皇家剧院,一 边做杂役,一边学唱歌,后来得到别人的资助上了大学.安徒生有着丑小鸭一样的经历,但他没有被 困难吓倒,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世界上闻名的童话大师.他一生发表了 160 多篇童话.有兴趣的 同学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然后同学间进行交流…… 课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与文本对话,潜心会文后,产生了一系列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虽然其中的感情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模糊,有的清晰,有的浅显,有的深刻,有的片面,有的全面. 但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搭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对话"的同时,也无形中分别折射出了自己 的影子,"善良的农夫","坚强的丑小鸭"……一个个形象渐渐丰满.老师不失时机地提供了课文 的背景资料,简介了安徒生,又一个"勇者"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 亲历充分的文本体验 教者,要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进入课堂时,才有足够的底气.同样,进行师生、生生对话前, 学生也必须对文本进行充分、亲历的接触.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只有充分让 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过程中,才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 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一过程是唯一性的,是不可替代的. 如教学《冰灯》时(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师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师: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哪部分最让你感动.(生读, 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我看到爸爸给"我"做冰灯的时候和爸爸的对话部分,我最感动. 师:把这部分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好吗?(生朗读课文) 师:请你自己找同学说说听了你的朗读有什么感受. 77 生:选兰兰. 生:荣钦,你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这句,我听出了你关心爸爸. 就是你读的"我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不像爸爸的语气.爸爸的声音再粗点,就更好了. 生:谢谢你兰兰. 师:兰兰评得真好,爸爸的声音是要再成熟和深沉些,表现出父亲疼爱儿子那种亲切的感情. 生:对,我就是这么想的,没说出来. 师:荣钦,那请你再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说说,还有哪个部分让你最感动. 生:我最感动的是第 10 自然段."我的鼻子发酸"我觉得小作者后悔得都要哭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要哭的感觉吗? 生:我试试吧.(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读不错.你们选择这部分,我也很受感动,我也想读读. …… 三、构筑互动、生成的教学形态 对话的课堂更应是互动的、生成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心预设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弹 性设计及板块式设计.抛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生发性,使学生感到具有一定地挑战性.使学生处于一 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对话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 合作的教学形态,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丑小鸭》课堂中的一幕: 生:鸭子会变成天鹅吗?骗人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该怎么办?是装作没听见忽略过去,还是……) 我: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方认为丑小鸭会变成天鹅;一方认为丑小 鸭不会成变成天鹅.) 生:老师,鸭子能变成天鹅,书上最后不是告诉我们丑小鸭变成天鹅了吗? 生:不能.如果鸭子能变成天鹅,那干嘛还要鸭子与天鹅两种称呼呢?叫一种就行了. …… 78 我:看来,同学们似乎都各有各的理,那么到底丑小鸭会不会变天鹅?课文的作者是不是在骗人 呢?同学们不妨再好好地读读课文,认真仔细地找找依据,好吗? (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寻找依据.) 生:老师,鸭子不会变成天鹅的,课文中的那只鸭子——"丑小鸭"之所以变成天鹅是因为那个 蛋本来就是个天鹅蛋,因此那个蛋特别大,孵的时间才会那么长. 生:我也认为鸭子不会变天鹅.课文中不是还告诉我们,丑小鸭出生时特别丑,跟其他鸭子长得 都不一样,这是因为它本身就不是鸭子. …… (最后学生一致认为鸭子是不会变成天鹅的.) 我:的确,鸭子是不会变成天鹅的.课文中的"丑小鸭"之所以变成天鹅是因为那个蛋本身就是 天鹅蛋.既然这样,那么老师想问同学们,如果丑小鸭一直甘心生活在那个鸭窝里,受到别人的嘲笑 和欺负,第二年春天它会变天鹅吗? (我引导学生想象那时丑小鸭会是怎么一个样子.) 生:那时的丑小鸭会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 生:它的腿软弱无力,走起路来哆哆嗦嗦. 生:它没有尊严地活着,根本没有一点儿生气,变得更丑了. …… 我:是呀,失去尊严,没有经过磨练的丑小鸭即使长大也不可能真正地变成白天鹅.现在,同学 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关键靠的是什么? 生:它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 生:它能勇敢地走出那个让它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另一个未知世界. 生:丑小鸭靠自己的努力变成了天鹅. …… 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阅读教学中具有"互动生成"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反应不可能 完全由教师在课前予以预定,学生往往会在课堂上给你一个"小意外"、一段"小插曲",这时我们 教师必须根据当时的"学情"做现场处理,随机调控.而教师的善于发现、捕捉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 出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亮点". 79 让孩子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锦尚琼山中心小学 卢明媚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 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如同一 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知识甘露的滋润,而这"甘露"的取得,不仅需要教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 更需要学生依靠读书去采撷,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让孩子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呢? 一、 激发想象,挖掘个性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 切,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可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 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如以下是我教学 《风》 这一课的片段: 师: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从哪儿能感觉风的存在?能在诗句中找到答案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答案. 师:你从哪儿找到了风?快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1:树叶颤动的时候,就是有风了. 师:什么是颤动?想看看树叶颤动的样子吗? (课件出示视频:树叶轻轻颤动的样子) 师:伸出你的小手,学着小树叶轻轻颤动. (学生伸出手做动作,师提示动作幅度要小. 师:小树叶们,你们这时感觉到风了吗? 生: (纷纷回答)感觉到了. 师: 读一读这个句子, 想象一下, 在微风的吹拂下, 小树叶轻轻颤动, 一片一片的小树叶在干什么? (学生自由读,并交流. ) 生2:小树叶在说悄悄话. 生3:小树叶在唱歌、舞蹈. 80 师:小树叶轻轻颤动,轻轻的,是在唱歌、跳舞吗? 生4:小树叶轻轻地动,是因为风藏在树叶里,在和小树叶捉迷藏. 师:多可爱的风,多可爱的小树叶!让我们带着爱之情读一读这一小节. 整个环节是在师生对话中自然推进,有读有议,有情有趣,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获得了初步的 情感体验,学得其乐融融.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读科普故事,编写童话等,在读和写的时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丰 富的想象力,在想象训练中有效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启发思维,张扬个性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 "有一千个读者就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教学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的理解有 根有据,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如执教《想飞的乌龟》一文,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乌龟掉 下来会想什么?"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生1:乌龟想,摔得好痛啊,我再也不想飞上天了. 生2:乌龟想,我不用小鸟带我了,他们带我很不安全,我去找孙悟空带我飞. 生3:乌龟掉下来以后,心里非常后悔,不该到天上去,害得我把自己漂亮、光滑的外衣摔破了, 成了丑八怪,今后没脸见人了. 生4:乌龟从天上掉下来以后,虽然差点摔死了,但它想,天空太美了,还想办法到天空去玩玩. 于是,它向神仙爷爷借了两根羽毛,让神仙爷爷帮它把羽毛插在身上,变成翅膀.它一使劲,飞起来 了.乌龟越飞越高,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海,飞到了孙悟空的花果山,和小猴子们成了好朋友------ 这样,学生在为乌龟想办法的同时,他们的情感已经和小乌龟连在一起了,有的认为小乌龟可怜, 有的认为小乌龟可笑,有的认为小乌龟可叹------学生各抒己见,在想象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新课 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让每位学生自主去感悟、去体验、去探究、去发现.所以,老 师也应转换角色,蹲下身来,认真倾听学生对文本、对问题的多元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 述,有创意的表达.总之,我们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学生的智慧,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 心. 三、 鼓励质疑,开发个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疑是思维的火花,疑是创新的动力, 81 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石. "在教学中,老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 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教学中来.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孙膑给田忌想了一个办法,学生问: "老师,孙膑为什么不给田忌想别的办法?"老师和学生共同 试了除了第二场和第三场比赛以外所有的办法,发现结果都和第一场比赛一样.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 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田忌胜的可能性非常小,孙膑想过各种办法之后,发现只有这一种方法可以改 变比赛的结果,使田忌转败为胜,从而进一步体会孙膑足智多谋,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 学生的一点也正是课文的重点所在,老师要善于抓疑启思,积极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由此可见,学 生的"惑"往往比老师预设的问题更精彩,而学生解"惑"的过程正体现了思维的过程,认识发展的 过程. 四、 珍视体验,呵护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一理念是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多品读,多揣摩. 如教学《凡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及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课文的结 尾部分设疑让学生大胆争辩:爷爷如果接到凡卡的信,会不会把凡卡接回乡下呢?这时产生了两种相 对峙的意见:一方理直气壮地说:凡卡是爷爷唯一的亲人,亲情是难以割舍的,爷爷一定舍不得孙子 过那种猪狗不如的生活,再苦的日子也是可以熬过去的,再说能和亲人再一起,就是再苦的日子也是 幸福的.另一方反对了:在俄国沙皇政府统治时期,贫富差距悬殊,城里的老板和乡下的地主都是残 酷无情的,年幼的凡卡在城里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乡下的爷爷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当时的社会背 景下,穷人们根本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爷爷是不可能接他回乡下的.课堂上很自然地形成了辩论的 正反方,也不知不觉把快要结束的课堂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双方同学你来我往,争论十分激烈.我 也及时表扬他们说得都有道理,整个辩理的过程中,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武断地喊停,否则不是熄灭了 学生个性化阅读所碰撞出来的火花吗? 五、 亲密文本,发展个性 《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响, 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们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 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 82 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 如执教《月光曲》一文,文中描写盲姑娘想象的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曲子的旋律、节 奏到底怎样,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先 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结合文本想象月光曲的旋律与节奏的变化.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把文本与 音乐结合在一起,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练习题: "当我读着( )时,仿佛听到了( )的 音乐. "这一练习把语言文字与音乐紧密结合,安排充实的时间让学习自读自悟.于是,学生说:当我 读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时,仿佛听到了轻 柔舒缓的音乐;当我读着"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时,我仿佛听到了"高昂激 荡"的音乐.学生通过这一感悟,间接体验了贝多芬琴声的旋律变化.然后,我再让学生把这一感悟 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 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教师只有对文本重点、难点、亮点、要点等做到深入领会和精准把握, 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一起诗意地徜徉、幸福地成长! 转贴于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在"阵地"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 定能让孩子的个性在阅读中张扬,孩子们在阅读的大舞台中也一定能演绎更多的精彩! 83 后记小学教研室 为了更好地贯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落实我市小学语文"主题研讨—突出 重点—分段研究—整体推进"的教研思路,进一步加强对中段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打造优质高效 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我市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按照今年我市小学教研工作安排,我们组织了"石狮市 2013 年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研讨会暨优质课评选活动" , 《耕耘》第18 辑汇编了本次活动的教学设 计、部分教师的经验论文,供各校和教师进一步交流、研讨. 这是课改十年以来,我市首次较大规模地集中研讨小学语文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在市小学语文低 年级阅读教学"读中识写 熟读成诵"主题研讨会(2011 年,蚶江华锦小学举办)之后,市小学教研 室又提出了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读中悟写 学读习文"的研究主题.2013 年3月28 日,市小学语文优 秀教师教学教研交流活动在锦尚琼山中心小学举行,会上讨论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研讨会的主题,并确 定由 2011 年全市"阅读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承担习作教学专题研讨任务的第二实小、 三中附小、 锦峰学校、中英文实验学校,灵秀、宝盖、蚶江、永宁中心校、自然门学校,以及锦尚中心校各推荐 一节中年级阅读教学公开课,参加交流研讨与观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了全市性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 主题研讨活动.不少学校按照年初公布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教师围绕研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 践探究,重点研讨中段如何扣准学段目标,根据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深入有效备课;研讨如何 基于学生实情,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研讨中段如何体现语文课程性质,关 注语言文字形式,突出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由于本次研讨暨观摩评优活动定在学期初的九月份举行,虽然早在三月份便启动了主题研讨工作, 但各项准备还是比较仓促,有些单位未能按时送交经验论文,已送交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故选入汇编 的文章较为有限;有些单位送交的教学设计,未按要求撰写,有的甚至写得类似教学实录,由于时间 紧,也无法返回让教师再作修改.限于编者的水平,汇编难免会有谬误或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 正. 市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研讨会暨观摩评优活动,得到了各单位特别锦尚中心校、锦尚琼山中心小 学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相信美丽锦尚、微笑琼山,一定会给老师们留下美好 的记忆.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语文素养高级读本下载  语文素养高级读本pdf  语文素养高级读本txt  语文素养读本3年级  人文素养读本  健康素养读本电子版  人文素养读本读后感  马小平人文素养读本  干部素养读本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