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科技信息
广州能源研究所图书馆 广东省新能源生产力促进中心 第十一期 2012 年 6 月
目 录
总论 ......................................................................................................................................................................... 1 2012 年乌克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翻倍 .................................................................................................... 1 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源 ............................................................................................................. 1 酒泉市新能源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 2 国情决定新能源宜分散开发就近利用 ............................................................................................................. 3 耗能大国发展新能源趋向多元化选择 ............................................................................................................. 4 热能、动力工程 ..................................................................................................................................................... 8 科学家试图将反物质作为新能源 用于飞船燃料 ........................................................................................... 8 中国明年或钻探南海可燃冰 盲目开采将导致灾难 ..................................................................................... 10 2013 年开钻取样 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 650 亿吨石油..........................................................................11 海洋六号有望明年开钻南海可燃冰 ............................................................................................................... 12 四方合力推动太阳能工程与建筑结合进程 ................................................................................................... 12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新能源入网的支点 .......................................................................................................... 13 地热能 ................................................................................................................................................................... 14 意大利 EGP 公司地热电厂 投产.............................................................................................................. 14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为肯地热项目融资 295 亿日元 ....................................................................................... 15 法国:Fonroche 公司将开发深层地热能 ....................................................................................................... 15 欧盟地热能源技术研发及应用 ....................................................................................................................... 16 天津地热将达 4500 万立方米 七成供暖尾水回灌 ....................................................................................... 16 英国地热能可满足英国国内 1/5 电力需求 .................................................................................................... 16 印尼投资 3.67 亿美元融资其地热厂项目 ...................................................................................................... 17 生物质能、环保工程 ........................................................................................................................................... 17 秘鲁对生物燃料项目投资将超过 5 亿美元 ................................................................................................... 17 美国乙醇汽油推广引发论战大打攻防战 ....................................................................................................... 18 生物质资源: 能源紧缺的一条新路径 ................................................................................................... 18 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 21 生物质能源升温 非粮乙醇将成重点 ............................................................................................................. 23 秘鲁对生物燃料的投资将超过 5 亿美元 ....................................................................................................... 24 美国实现生物质高效合成二甲苯 PX ............................................................................................................. 24 波音与国航中石油合作 再试飞生物燃料飞机 ............................................................................................. 24 原料供给 生物燃料产业 ........................................................................................................................... 25 多数生物燃料能与化石燃料竞争还需 20 年 ................................................................................................. 26 广东积极消纳垃圾:未来三年建六座垃圾发电厂 ....................................................................................... 27 英国零售企业利用食品垃圾发电 ................................................................................................................... 29 垃圾发电标杆电价首获政策明 ................................................................................................................... 29
1
罗伯特:中国 99%生物柴油 用厨房废油生产 ............................................................................................. 31 巴西大力发展新能源 生物燃料技术抢占先机 ............................................................................................. 31 澳可再生能源基金拟投资光伏与生物燃料 ................................................................................................... 32 重庆市九成生活垃圾将用于发电 ................................................................................................................... 33 生物柴油种出来 湖南建 5 万吨生物柴油基地 ............................................................................................. 33 太阳能 ................................................................................................................................................................... 34 德国五月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破新记录 ....................................................................................................... 34 澳大利亚 4.5 亿澳元建大型太阳能项目 ........................................................................................................ 34 新加 发出可涂在物体表面的新型太阳能电池 ....................................................................................... 34 Conergy 将建设巴基斯坦最大光伏项目......................................................................................................... 35 北美地面光伏安装市场 2016 年有望达到 4068MW ..................................................................................... 35 美国建设世界最大太阳能热电厂 ................................................................................................................... 35 “光伏电微网”受追捧 进入成长期 ............................................................................................................. 36 深圳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民用住宅装太阳能热水有补贴.......................................................................... 37 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成立 ................................................................................................... 37 加州能源委员会批准利用太阳能使住宅和商用建筑.................................................................................... 38 天威光伏电池转换率突破 18% 且成本更低 ............................................................................................... 39 夏普打破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记录达到 43.5% ............................................................................................ 39 南洋理工大学研发出染料敏化光伏电池 ....................................................................................................... 40 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完成 19 小时首次洲际飞行 ......................................................................................... 40 太阳能光热发电即将进入“低温”时代 ....................................................................................................... 43 宏伟太阳能计划 美国如何 世界能源危机 ............................................................................................. 45 不耗一滴燃油 太阳能驱动力上天入海 ......................................................................................................... 48 电工所在 CdTe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51 夏普研制出 43.5%的世界最高转换効率光伏电池 ........................................................................................ 51 KANEKA 与 IMEC 开发 22.68%的铜电极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 ................................................................ 51 美研发成果克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致命弱点 ....................................................................................... 52 太阳能光伏电池 5 年内效率提至 20% ........................................................................................................... 52 新能源光伏产业摆脱困境要“三步走” ....................................................................................................... 53 AQTSolar 开发出铜锌 CZTS 光伏组件 .................................................................................................. 56 澳大利亚累计屋顶光伏系统装机量近 1.5GW ............................................................................................... 56 光伏的劲敌——光热发电还需政策突破 ....................................................................................................... 56 三菱开发高转换效率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 59 海洋能、水能 ....................................................................................................................................................... 59 少建 1500 万千瓦抽水蓄能 对风电并网影响几何 ....................................................................................... 59 风能 ....................................................................................................................................................................... 61 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吸引荷兰 看好中荷海上风电合作前景.......................................................................... 61 国家能源局:风电利用明显偏低地区不得扩建 ........................................................................................... 62 甘肃玉门将建风电蓄能区域供热项目 ........................................................................................................... 62 风电发展身处十字路口 向左 OR 向右 .......................................................................................................... 63 青岛风电产业加快发展 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 42.5 万千瓦......................................................................... 65 蒙西试点“大风电” 风电产业政策或将调整 ............................................................................................. 66 西班牙研发气球风力勘探系统助力海上风电开发 ....................................................................................... 68 阜新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 ............................................................................................... 68
2
2011 年风电利用小时数平均 1920 小时 ........................................................................................................ 69 西门子工业一站式体验提供全面的风能解决方案 ....................................................................................... 70 氢能、燃料电池 ................................................................................................................................................... 71 葡萄糖燃料电池可为医疗植入物提供动力 ................................................................................................... 71 什么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未来清洁能源 ................................................................................................. 72
本刊是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存。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 表本刊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 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将本刊用于任何商业或其他营利性用 途。用于读者个人学习、研究目的的单篇信息报道稿件的使用,应注明版权信息和信息来源。 《能量转换科技信息》半月一期。联系方式:李家成 87057486,lijc@ms.giec.ac.cn。我们十分 乐意为您服务,更希望你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3
总论
2012 年乌克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翻倍
国际能源网讯:据外媒报道,能效节能国家机构预测,乌克兰可再生能源容量将增加 2.3 倍。 该机构表示,乌克兰替 源总装机容量达 411 吉瓦,占其国内总发电量的 0.8%。 2011 年,乌克兰 411 兆瓦替代能源项目投产,预计,今年,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 252 兆瓦,太 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 290 兆瓦。 乌克兰国家能源公司 Ukrenergo 连网风电场装机容量达 3027 兆瓦, 太阳能连网发电装机容量达 1500 兆瓦。 该机构还称,今年,其计划在国内各地区建设一些新的设施。捷克企业 Ekotechnik Praha 将完 成基辅 42 兆瓦太阳能电站建设,并开始在中部地区新增 50 兆瓦装机容量。Rentechno 将完成 Vinnytsia 地区 1.8 兆瓦太阳能电站,并开始在赫尔松地区建设 11 兆瓦项目。 Rengy Development 将建设六个装机容量为 50 兆瓦的太阳能电站。以色列 SunElectra 打算建设 10 个太阳能电站,其总装机容量达 25-30 兆瓦。 国际能源网 2012-6-13
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源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为国家节能中心主任李仰哲,在参加 2012 APEC 中国工商领导人论坛时表 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绿色发展并不矛盾,强调绿色并不意味着经济要放缓,陷入低迷。事实上, 转型发展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这些产业成为新的增长源。 李仰哲指出,刚才陆克文先生提到了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如何实 现发展。我想从我的角度谈三点意见。 第一,绿色增长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低碳发展既是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国之所以选择要做绿色发展,主要 基于两个现实的选择。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再也不可能延 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方式来谋求高速增长。二是全球都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 任的国家,我们也不可能再通过无节制的排放来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完整,要 持续发展如何来发展?只能走节能、绿色、低碳、持续的发展之路。 第二,中国十一五计划发展表明,绿色和快速增长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十一五期间,中国把节 能减排作为约束性的指标,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 努力,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 2005 年的 1.276 吨标煤,下降了 1.034 吨标煤,完 成了降低消耗的任务;中国以 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 11.2%的能源消费;电力钢铁、电 、 水泥等重点耗能行业的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中国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少消 耗了能源 6.35 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4.6 亿吨。 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的调整,2010 年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也 达到了 8.3%,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等都有较大的增长,目前中国核电的在建规模、 风电装机容量、水电装机容量、太阳能、农村沼气的容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十一五计划的发展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绿色发展并不矛盾,强调绿色并不意味着 经济要放缓,陷入低迷;事实上转型发展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这 些产业成为了新的增长源。 第三,十一五的实践告诉我们,今后中国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当然这条路很不平坦,这 是需要进一步探索,要克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方面困难的发展之路。十二五中国已经明 计
1
划,并且把节能减排目标继续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我想十二五中国要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关键 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要处理好增长与发展转型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增长速度和直来的 关系;第三,要处理好用能与节能的关系。 我们强调节约能源,不是说不用能,不是说把我们的生产生活回到原生态的状态,而是要科学、 合理的用能。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能,使能源效率最大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我们自身发展和所处的国际环境看,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别误选择,没有退路了;做这样的转 变可能会经历一些阵痛,甚至短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缓,但这是为了更好、更高质量的 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对中国未来的绿色发展之路充满信心。 凤凰网 2012-6-15
酒泉市新能源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今年,酒泉市全面分析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进一步调整新能源建设部署, 了“两 转向”“五主攻”的工作思路:由突出抓风电,转向风光电一起抓,由突出抓发电,转向发电、用电、 、 送电一起抓;具体工作中主攻风光电“双千”工程、骨干电网工程、调峰火电工程、装备制造工程 和电能消纳工程。 1 月至 5 月,我市共新争取光伏项目指标 1028 兆瓦、风电项目 80 万千瓦,位列全省第一;风 电二期 300 万千瓦项目核准前置文件(除电网接入批复文件)已上报国家电网待签发,有望近期获签; 敦煌—鱼卡—格尔木 750 千伏输变电工程于 5 月 13 日开工建设。全市计划建设的 137 项能源项目, 已开工建设 74 项,其余 开展前期工作。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 58.3 亿元。 风电项目共计 42 项,总投资 394.8 亿元。已开工 19 项,委托开展前期工作的 23 项。累计完成 投资 81.7 亿元。风电二期 300 万千瓦项目完成投资 15 亿元,核准手续除国家电网公司同意接入的 意见 办理外,其他前期工作已全部收 风机设备订货合同签订工作已完成的企业 6 户,施工 单位进驻现场开始施工作业的企业 3 户,由瓜州县、玉门市和肃北县承担的“四通一平”工程已初 具投运条件。 65 万千瓦大型风机示范项目共计 14 项,累计完成投资 53.8 亿元。其中,今年 1 月至 5 月完成 投资 2.6 亿元,吊装风机 9.1 万千瓦。规模外风电项目共计 20 项,装机 115 万千瓦,目前已开工 3 项,建成 2 项,委托开展前期工作的 15 项,1 月至 5 月完成投资 6.9 亿元。 光电项目共计 50 项,装机 1500 兆瓦,总投资 167.7 亿元,已开工 17 项,委托开展前期工作的 33 项, 累计完成投资 28 亿元。 其中, 今年 1 月至 5 月完成投资 17.5 亿元, 月份新增投资 4.1 亿元。 5 电网项目共计 25 项,总投资 73.5 亿元,已开工 22 项,未开工 3 项,累计完成投资 5.8 亿元。 其中,今年 1 月至 5 月完成投资 5.3 亿元,5 月份新增投资 3.5 亿元。敦煌—鱼卡—格尔木 750 千伏 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计划总投资 95.56 亿元,酒泉境内投资 48 亿元。 调峰火电项目共计 3 项,总投资 149.4 亿元,已开工 1 项, 开展前期工作的 2 项,累计完 成投资 0.7 亿元。其中,今年 1 月至 5 月完成投资 0.7 亿元,5 月份新增投资 0.05 亿元。 水电项目共计 5 项,总投资 7.04 亿元,已开工 5 项,累计完成投资 5.4 亿元。煤炭石油天然气 项目共计 10 项,今年计划投资 19 亿元,已开工 10 项。 各项新能源项目的相继开工,体现了我市抓开工、促建设、保投资的工作思路。针对进展缓慢 问题,我市近期将加快争取 300 万千瓦风电项目尽快核准,狠抓新批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同时,进 一步加大力度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争取 840 万千瓦调峰火电与风电二期后续 500 万千瓦项目 以及酒泉—株洲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获得国家支持,同步启动,特别是确保肃州电厂 120 万千瓦项 目和瓜州常乐电厂 200 万千瓦项目年内获得“路条”先期开工建设。积极协调西北电网公司和省电 力公司,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电网通道输送能力和西北电网消纳潜力,尽可能多地增加风电上网容量, 提高运行效益,增强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酒泉日报 2012-6-15
2
国情决定新能源宜分散开发就近利用
欧美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新能源特性决定了宜采用分 发模式 新能源发电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均具有随机性强、出力不稳定、调峰调频能力差、不能大 规模储存的特性,如果采用大规模集中开发、远距离输送方式,不仅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极大风险, 而且线损电量损失巨大、输配电建设投资惊人,还容易造成弃风限电、弃光限电现象,浪费宝贵的 能源资源。相反,如果在资源富集地或者用户端推广分散开发模式,用电户可以投资风电光电,自 建自发自用,调度机构优先调度、系统整体平衡调节,富余电量可向电力市场出售,供电不足则由 大系统补给。如此开发模式,优点显而易见:一是电力就地消纳,基本不弃风不弃光,电量得到充 分利用;二是不用远距离送电,故不用配套新建大量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施,节省大量投资并减 少大量输电损耗;三是电源分散,故接入系统电压等级很低,好比在“毛细血 统”里运行,出 力不稳定的风电电力对涉及主系统安全和电能质量的电压和频率等重要参数指标影响甚微。 由于分散开发具有诸多优点,许多开发利用新能源比中国早的发达国家,风电和太阳能发 电均采用了分 发、就地供电模式。例如北欧诸国,风电机组星罗棋布、三三两两,还有许多是 单台接入 20 千伏—10 千伏以及电压等级更低的电网,大都直接接到供电系统。西班牙风电采用比 较分 开发模式,单个风电项目规模都不大, “遍地开花” ,发展速度并不慢,风电装机总量达到 了“风电三峡”的规模水平,风电电量占到全部电量的 16%,风电运行容量占日负荷比例曾达到创 世界纪录的 53%。即使风电集中程度最高的美国,单个风电项目规模仍很小,在全美现有风电装机 4000 万千瓦中,大于 20 万千瓦的风电场个数仅占总数的 4%—5%。德国光伏发电容量为 1732 万千 瓦,2011 年年底超过 2300 万千瓦,超过中国三峡水电站装机规模,基本都分 建在用电户屋顶, 分布式接入系统。 中国国情决定了新能源不宜采用集中开发模式 在中国新能源开发模式上,主张集中开发的观点认为,中国北方土地辽阔,风能光能资源非常 丰富,但电力负荷小、电网薄弱,不能按照欧洲 “分 网、就地消纳”的模式发展,只能是 采用“大规模—高集中—远距离—高电压输送”的发输模式。然而,开发资源必定要受到技术、经 济等方面诸多条件的制约,在一定发展阶段内, “丰富的资源”并不是都能够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 方法还是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考虑上述新能源特性和现有技术,以寻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 最佳模式和方式。 首先,集中开发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极大风险。由于风电、光伏呈现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 的特点,与水电、火电等常规电源相比,目前还没有办法像常规电源一样对风电场有功出力进行计 划安排和控制。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电网 调峰调频压力增大、电压控制难度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增加等。近期,甘肃酒泉、甘肃瓜 州与河北张家 地接连发生风电机组脱网事故。 2011 年 2 月,发生在酒泉的一起“脱网”事故, 如 导致附近 16 个风电场的 598 台风电机组脱网,损失出力 84 万千瓦,占事故前酒泉地区风电出力的 54.4%。在最高电压等级的电网上注入随机波动的新能源电流,有点像在“主动脉系统”里随机地 供应间歇性“血流” ,对整个大系统,特别是受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其次,由集中开发导致的“并网难”“弃风限电”造成巨量能源浪费。风电发展关键问题是电 、 网消纳,北方风电集中开发地区大都遭遇较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东北一些地区冬 风限电比例 已近 50%;西北主要风场因数次脱网事故,目前限电竟高达 70%—80%。风能资源最好的一些地区, 设备年利用小时数还不到 1400。当前在西部地广人稀、用电负荷很小的地区又掀起了集中大规模建 设太阳能发电的热潮, 其电力消纳同样遇到远送的问题, 有的要输送 700—800 公里才到省负荷中心, 而省内又无力全部消化,还要向东部输送,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仅 1700 左右。 最后,集中开发需要配套建设输变电设施,投资巨大。在远离用电负荷中心的地区集中建设巨 型风电场和光伏电站,优点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效率较高。如果经论证具备经济合理性,当然不失 为一种高效率开发模式。然而,为了远距离输送风电光电,需要层层升高电压,配套新建从 10 千伏
3
至 750 千伏之间各个电压等级全套输变电设施,才能将昂贵的风电光电输送到上千公里甚至数千公 里以外去使用。以某风电场 300 万千瓦项目投资概算为例,风电本体投资 225 亿元,另配套送变电 工程投资高达 66.7 亿元。而且这 66.7 亿元投资中尚未包括受端电网从 750 千伏至 10 千伏之间层 层降压所需新增输变电投资。相比之下,以低电压分散接入系统的风电项目,新增输变电投资就少 得多。风电设备发电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为 2000 多,光电更少,由此连带降低了输电系统效率。加之 输送昂贵的风电光电,长距离线损和层层变损对输电经济性影响颇大,过网费进一步降低了经济竞 争力。而就地消纳的新能源电力就没有这些成本。 分散开发新能源不仅投入少、效率高,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从中国新能源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电网企业在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和新能源电量消纳方面遇 到较大困难,出现较多弃风和数 统稳定事故,使超大规模集中并网的风电对电网运行安全性影 响受到关注,大量限电使风电项目经济性降低,风电设备产能大量积压,产量大起大落,这也是当 前风电发展速度放缓的原因所在。然而,分散开发新能源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分散的风机可以同 时建设,千家万户都来建,可谓“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不仅投入少、效率高,而且随着技术进步 越来越具有现实可行性。 2010 年某企业在蒙西达茂旗某个大风电场附近做了个试验。在 1 座 35 千伏配电变电站墙外建 设了 4 台 1.5 兆瓦风电机组,直接接入用电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结果令人振奋。这 4 台风机因 无需建设场内送变电工程,造价比相邻风电场低 1300 元/千瓦,节省建设投资 16%。风机日常出力 与变电站平均负荷相当,发电量直接消纳,不用升压返送。特别是由于接入电压等级很低,对蒙西 电力系统运行主要参数没有影响, 从未出现 “被弃风” 情况, 其折算年发电利用小时数达 2500 左右。 而在距其不远处以 220 千伏电压接入高压系统的大风场,有时会弃风限电,发电利用小时数明显低 于试验机组。我们以甘肃省为例来说明分散开发的好处。该省各地风能资源条件都不错,全省用电 环节 10 千伏配电变电站有 12.3 万座。保守地假设,即使其中的 90%不具备建设和接入风机条件, 可以接入风机的用电变电站还有 1.2 万座。如果考虑在每座 10 千伏用电变电器附近各建设并 接入 1 台风机,很快就可以建成 1.2 万台。而现在,甘肃全省运行的风电机组数量仅 3000 多台。 这个设想仅考虑了 10 千伏一个电压等级,还有上千座 35 千伏和 110 千伏配电设施可以容纳更大量 风机,消纳更多风电电量。甘肃一个用电小省尚且如此,推广到全国呢? 而且,随着中国风电设备技术进步、性价比不断提高,适合低风速地区的风机发展很快。以往 认为平均风速低于每秒 6.5 米的风能资源没有开发价值,现在若采用低风速风机,每秒 5.5 米的 风能资源都具有了经济上的可开发性。过去山区、丘陵地带设备运输困难,也因有了分段桨叶技术 而得到解决,这些都为全国各地分散开发建设风电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时报 2012-6-7
耗能大国发展新能源趋向多元化选择
目前,积极发展新能源已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识,但如何选择适合本国的新能源路径,因地制 宜地在新能源格局中 优势,仍是各国发展新能源必须面对的课题。对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反思 以及曾被热捧的生物能源的科学性频遭质疑,要求世界重新审视和 新能源发展的思路,各国开 始更加科学、务实地勾画自己的新能源发展路线图…… 日本:电力新政推动新能源普及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加快调整既有能源战略,向减少核电依存度方向发展,此前一度受到 压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开始加速。根据日本政府的最新规划,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 量在发电总量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约 10%增加到 30%左右。为加快可再生能源普及,日本政府从政 策层面加大引导和刺激力度,特别是今年 7 月开始实施的“电力全量购入制度” ,将为企业投资可再 生能源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力推电力新政
4
今年 7 月起,日本将实行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量购入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日本各大电力 公司有义务以相应的固定价格购入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 日本有关部门希望,这一制度的全面展开和落实,将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在日本的普及,从长 远来看,也有助于培育日本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领域的技术扣 优势。 今年 4 月 25 日, 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一个委员会 设定了每一类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固定购 入价格及购入期限。在设定购入价格和期限方面,委员会充分听取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意见, 确保设定的价格有助于鼓励企业参与或扩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在日本,可再生能源分成五大类,即太阳能、风力、地热、中小型水力、生物燃料。根据不同 的能源种类和发电功率,委员会设定了不同的价格区段。其基本原则是,在企业发电所需成本基础 上“补贴”一定的利润空间。 以太阳能发电为例, 一度电的价格是 42 日元, 购入期限根据发电功率不同设定为 10 年或 20 年。 风力发电的价格为 23.1 日元/度(20 千瓦以上功率)或 57.75 日元/度(20 千瓦以下功率), 期限为 20 年。 其他如地热发电购入价格为 27.3 日元/度—42 日元/度,中小型水电为 25.2 日元/度—35.7 日元/度, 生物燃料为 13.65 日元/度—40.95 日元/度,除地热发电购入期限为 15 年外,其他均为 20 年。 设定购入期限,主要是基于预期每一类可再生能源在这一期限过后能实现成本大幅下降,从而 无需制度保护,企业即可在电力市场中获得竞争力。但在购入期限内,经济产业省将根据市场普及 程度,每年重新厘定购入价格,从而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保证一定的公平性,也有助 于防止市场进入无序状态。 可再生能源项目井喷 这一制度公布后,相关产业和市场信心大振。据中国尚德电力集团的日本法人介绍,该公司不 断接到问询,不少企业希望在自家工厂的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仅 4 月 25 日一天该公司就达成 了几十份铺装协议。该法人表示,经济产业省设定的购入价格超出业界预期,公司今年在日本的销 售量有望翻番。 东日本大地震后,率先跨行业参与大规模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日本软银公司表示,鉴于固定价格 购入制度有助于企业参与新行业的成本核算,今后将考虑进一步增加大规模太阳能发电项目。 软银旗下负责太阳能发电业 “SB 能源公司”已于今年 3 月宣布,作为第一波投资,将在京 都、群马、德岛三县先行建设装机容量总和为 12.2 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根据软银的设想,未来建 成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总规模将达 200 兆瓦,大约相当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三个机组的发电量。此后, 软银 4 月又 计划在北海道征地大约 480 公顷, 建成现阶段日本最大的 200 兆瓦级太阳能发电站。 夏普、京瓷等日本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也于近期宣布了在北海道、枥木县、鹿儿岛县等地 的太阳能发电站建设规划。三菱商事、住友商事等日本大型商社则宣布将在福岛县的一处国立公园 规划建设大型地热发电站。 三井化学和东芝公司则计划在爱知县建设大型太阳能和风力综合发电站。 新产业集群诞生 除了发电企业外,可再生能源的普及给日本制造业也有望带来新的商机,乃至创造新的产业集 群。 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能源产业研究会今年 3 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市场参与者 的增加和需求的多样化,国内外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将激发新的产业群。新的产业机会不仅出现 在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还包括能源控制机械、蓄电池、IT 家电、电动汽车等关联机械和设备,以 及上游的零部件、材料、工程和系统设计等市场。 报告以太阳能发电产业的经济波及效果为例说, 如果在日本国内生产 1000 套功率为三千瓦的太 阳能发电设备,经济波及效果将包括生产制造层面的 5447 亿日元.附加价值层面的 2319 亿日元,以 及新增就业岗位 2.3 万。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产业调查部的一份报告认为,从成本、市场、技术成熟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风电最有希望成为日本具备竞争优势的新产业集群。报告指出,大型风车由一万到两万个零部件组
5
成,零部件采购费约占风车制造成本的七成,包括零部件在内的产业链规模堪与汽车业匹敌。从新 产业培育的角度看,日本有必要实现风车国产化,打造和扩大国内零部件供应链。 瑞穗实业银行产业调查部的牛漥恭彦告诉记者,由于日本国内风力发电刚刚起步,市场尚不成 熟,一定程度影响了日本风车制造商在全球风电市场的影响力,比如日本国内最大的风车制造商三 菱重工在全球所占份额只有 2%, 而日本国内运营的风车有八成是欧美企业生产的。 但实际上日本国 内企业在风电产业零部件制造方面相当有竞争力,大型轴承、碳素纤维等风车零部件和材料的全球 市场占有率相当高。一旦国内风电市场得以扩大,日本有望打造出新的产业集群。 他还建议,鉴于中国企业在风力发电和风电设备制造方面已具备较强实力,中日两国可在设备 制造分工、技术研发和风电厂运行等方面开展合作。 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能源产业研究会则把海上风力发电视为日本风电产业的突破 与陆上风电 相比,海上风电对环境的破坏和噪音公害相对较小,大规模选址建设的潜力大,发电稳定性高。此 外,海上风力发电还能充分发挥日本具备竞争力的造船业、海洋平台等行业的技术储备。 耗能大国发展新能源趋向多元化选择 据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估计,英国目前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 1858 兆瓦,相当于世界上所有其 他国家海上风电的总和。根据目前的建设情况,这一优势至少会保持到 2020 年。 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英国也视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发展,比如作为岛国,波浪能和潮汐能丰 富,因此这两种海洋能也被置于较优先的地位;而英国经常下雨的气候和偏北的位置,使得太阳能的 作用不大。 在风能的带动下,英国的新能源发电能力近年来持续上升。据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的统计, 2011 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 9.5%, 创历史新高, 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2010 而 年这一比例还只有 6.8%。 在绝对数值上, 2011 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为 348 亿千瓦时, 2010 而 年的发电总量仅为 257 亿千瓦时。 在各类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发电量占最大份额。2011 年,仅陆上风能发电量就达 104 亿千瓦时, 海上风能发电量达 51 亿千瓦时,二者合计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的近一半。 保障安全 英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出于多种原因,首先是为了减排温室气体,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英国是 世界上第一个出台《气候变化法案》的国家,并自我规定到 2050 年使温室气体在 1990 年基础上减 排 80%的法律目标,这对于其发展新能源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其次是在石油价格波动且不断创新高的年 发展新能源可以减小英国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 赖,确保能源安全。但英国并没有抛弃传统能源,比如一直在努力推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 展,试图以此改造传统的火电厂,使其能达到减排二氧化碳的标准,继续工作一段时期。同时,英 国已有的核电站大多已到设计寿命,政府也正在计划新建一批核电站。总之,英国的能源策略是既 重视发展新能源,也并不指望未来完全依赖新能源。 此外,发展新能源还可带来新的需求,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比如大力发展风能会带来对 风机叶片、涡轮等方面的需求,这对英国制造业来说是个机会。而英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新 能源的供热系统,需要大量新的专门设备,据估计这可以给英国相关行业带来 15 万个工作岗位。 《英国可再生能源路线图》 中预测, 要达到 2020 年使能源需求的 15%都源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需要投入数千亿荚镑,这对整个经济的促进作用难以估量。 巴西:生物燃料技术抢占先机 巴西水利资源丰富,提供了全国 60%以上的电力需求。2007 年,巴西在东南沿海发现了储量丰 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巴西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压力不大,但它因地制宜发展出以乙醇、生物柴油为 的成熟的生物燃料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生物燃料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能源的不 足,还使巴西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今天抢占了先机。 “国家酒精计划”
6
1973 年,世界爆发了第一 油危机。原油价格暴涨使得所需原油一多半需要进 巴西遭受 沉重打击。由此,巴西政府决心利用本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有利的农业气候条件,从甘蔗、木薯等 作物中提取乙醇燃料,作为化石燃料的替 。于是,雄心勃勃的“国家酒精计划”在 1975 年正式 出台。 在这一计划实施期间,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统购乙醇燃料、调整价格以及行政于预 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乙醇燃料,并帮助企业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巴西政府还要 求在人口超过 1500 人的城镇中,加油站必须安装乙醇加油泵。汽油中添加乙醇燃料的比例也以法律 形式确定下来。 在政府扶持下,巴西石油公司、圣保罗州蔗糖技术中心等企业和机构一直在开展提高乙醇生产 效率的项目,包括研究各种甘蔗的基因及萃取技术。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乙醇的利用在巴西达到一 个高峰,当时巴西每年生产的 80 万辆汽车中,3/4 使用了乙醇发动机。通过实施“国家酒精计划” , 1975 年至 2000 年间,巴西少进口了约 5.5 万桶石油,成功减少了对石油进 依赖。 但上世纪 90 年代,由于巴西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巴西国内乙醇燃 料供应量急剧萎缩。然而,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和机构从未停止研发工作,不断提升技术和降低成本。 进入 21 世纪后,巴西乙醇的生产效率翻了三番,成本从每升 0.6 美元降至 0.2 美元以下,加上国际 油价走高,乙醇燃料在巴西的再度推广在经济上变得可行。 列入创新战略 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巴西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乙醇出口国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据统计,巴 西目前甘蔗播种面积达到 650 多万公顷。全国有 300 多家甘蔗加工厂,其乙醇年产量已接近 300 亿 升,每年的出 也在 50 亿升左右。受美元贬值、糖类价格走高、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巴西近些 年乙醇生产和出口呈减少趋势。 目前,巴西政府重视发展生物能源,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科技、能源政策。巴西认为, 石油、天然气、水电、生物燃料为今后几十年的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巴西 2011 年至 2014 年的《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生物燃料在 15 个国家研发创新新战略领域中位列第二位。 巴西当前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为甘蔗,并将传统的通过甘蔗发酵生产的乙醇称为一 醇。如 今巴西一 醇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由于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酶,成本比美国从粮食中提取乙醇要 低 1/3。目前巴西致力于开发的是二 醇,即纤维素乙醇。如果这项技术开发成功,不仅可以将蔗 蔗叶等变废为宝,还可以使乙醇产量提升 30%至 40%。 此外,另一项关键的研发是开发生物柴油技术。这项技术使蓖麻、棕榈、棉花、大豆、向日葵 和玉米等可以大量生产的作物以及动物脂肪等,都成为这种新型生物能源的原料。目前巴西生物柴 油的年产量在 20 亿升左右, 80%是以大豆为原料。 规模化培育微藻是巴西 研发的一项先进技术, 以微藻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可以环保与炼油一举两得。 风能后来居上 利用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先进地位, 巴西近些年正大力推动 “乙醇外交” 这项外交政策的核心是, 。 巴西愿意无偿提供乙醇生产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替 源,并加强与它们的经济和科技合作。 分析人 为,巴西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也有经济上的考虑, 即促进乙醇燃料在全球普及。 此外,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其他新能源方面,巴西政府提出了在 边远落后地区能源时, 使用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并为此提供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 特别是在发展风能方面,巴西政府已显示出较大兴 据巴西风能协会人 绍,该国东北部 地区和南部南大河州是巴西发展风能潜力最大地区,尤其东北部地区是世界上利用风能条件较好地 区之一,有些地方的发电率可达 45%至 5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 27%。 巴西风能协会人 示,巴西是继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世界上风能发展较快国家之一。巴西 现在的风能发电装机容量为 1200 兆瓦,到 2014 年将达到 7200 兆瓦。如果按照目前这个速度发展,
7
到 2020 年将达到 2.5 万兆瓦。 迄今,巴西国家电力局已于 2009 年、2010 年和 2011 年举行了三次风力发电商业招标,吸引了 通用电气等国际行业巨头,同时也引起我国大型风能技术公司的注意。巴西风能协会人士表示,中 国企业进入巴西市场,对于提高当地清洁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促进风能技术发展和产品竞争力的 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们建议中国企业最好是在当地投资建厂并转移技术,因为这样做会得 到巴西政府一系列的税收和贷款优惠。 国际能源网 2012-6-1
热能、动力工程
科学家试图将反物质作为新能源 用于飞船燃料
即将到来的数十年里,人类发射新型高科技探测器前往近地星球探索的消息无疑会越来越多, 而那些距离地球仅数光年的行星亦将陆续被人类一一打量,这也是未来宇航探索的目标所在。
NASA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研究人员开发的未来反物质动力火箭的假想草图
NASA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研究人员开发的未来反物质动力火箭的假想草图 在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人们不会忘记去观察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否能在其他星球上也发挥着 和在地球上一样的巨大作用——换句话说,试图寻找地外生命。
8
尽管人类制造的太空望远镜已越来越强悍,但科学家们认为:短时间内或许还不能用它们直接 观察到外星生物,最好还是能在显微镜下观测到 奇异的、处于低级状态的外太空生命痕迹,而 这就需要我们的飞船有足够的动力抵达另一个行星系统。 现在,越来越多关于反物质研究的文章意图说明:人类可以将反物质作为一种新型燃料之源。 我们想知道这一结论背后,究竟是可望可及的事实,还是自由奔放的臆测? 科幻是负 的天马行空 反物质的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 20 世纪 30 年代预言,每一种粒 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而携带的电荷 相反。 我们都知道当 质(普通物质)与反物质相互接触时,会发生湮灭并释放出大量的伽马射线。 可以说,这种稍一接触就大爆炸的变态效果,乃是科幻小说家最津津乐道的题材之一。 在著名的《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中,反物质是一种燃料(其作为燃料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也需 要利用正反物质相互湮灭而释放能量)“企业”号宇宙飞船可实现曲速飞行、超光速抵达宇宙中任 , 何一个地方,都仰仗于它的反物质动力系统。 尽管这只是科幻作品中的一个情节,但负 的科学家们推断,要进行恒星际宇宙航行时需要 携带相当多的反物质,如果是对另一个行星系统进行考察并登陆, 还需要携带足够的反物质燃 料用于减速。据粒子物理学家的计算,如果一艘恒星际宇宙飞船重量为 100 吨,设计速度为光速的 40%,则其必须携带的反物质质量要相当于 80 艘超级油轮的装载量。不过,如果能将最大速度降低 为光速的 25%,需携带的反物质燃料质量也会大幅降低。 除作为燃料外,在畅销书作家丹·布朗所撰写的《天使与魔鬼》中,描述了欧核中心(CERN) 的科学家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提取出足够量的反物质用于制造威力巨大的炸弹。由于该书 中借用了太多真实场景(甚至包括对 CERN 花园的描写)与毫不夸张的科学数据,那颗藏匿在罗马 的反物质炸弹给读者带来了相当逼真的震撼——能以百分之百的效率释放能量,0.25 克就足以“将 梵蒂冈从地球上抹去” 。 尽管书名《天使与魔鬼》另有它意,却同时也描述出了反物质的两极性格——轻松的能量来源, 轻易地毁灭世界。只不过,即使只是制造和保存微量反物质也是件非常困难和耗资巨大的事情—— 试想它一接触任何常规物质制造的容器壁,就会瞬息湮灭。因此若谈到制造超级武器,更是距离现 实非常遥远。 “在科学技术的力量到达之前,我们已经到达了 世界。 ”这就是科幻的真实含义。它符合现 在绝不可能兼未来一定要有可能这两个基本条件。反物质在科幻作品的“虚”中,扮演了相当重要 的角色, 在科学世界的“实”里,情况又如何? 理论探索一贯喜中掺忧 在实验室里,科学家对反物质相对比较了 可惜现在的宇宙环境中却没有很多反物质。在这 些“微乎其微”中,最早被人们发现的就是正电子,而在所有反粒子中,最容易获得的也是正电子。 对于现在的宇宙而言,人类无疑非常幸运——早期宇宙中虽然存在大量的反物质,但是正物质 的含量却比反物质稍微多了一点。正是如此幸运的“一点点” ,导致此后的宇宙在演化中逐渐形成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恒星、行星,也包括我们自己,所有的普通物质。 在宇宙学中,对解释今天宇宙中“物质—反物质比”的一则极其重要的理论,就是“CP 破坏” 。 现在,通过一系列有理的假设,宇宙学家可以得出在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后数秒内的极端状况下,由 “CP 破坏”所导致的普通物质数量超过反物质数量的结论。根据其描述,如果有一个由反物质构成 的星系出现, 作为普通物质的人类,最好还是远离它。 然而,由于有“电子—正电子”这对最适合研究 物质结合的系统存在,其在碰撞湮灭过程 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可以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2 算出的,这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 认为:反物质的 以是新型燃料之源。 但是,在这项新构想真 诸实施之前,人们必须 反物质数量稀少的问题。按照麻省理工
9
大学《技术评论》的估算,大型强子对撞机工作 1000 年,或者说仅通过目前的粒子物理加速器技术 尚需花费 1000 年,才能够制造出 1 微克可作为燃料的反物质。 如此看来,对反物质的理论探讨并没给其实际应用带来更多的希望之光,反倒凭添掣肘,颇有 “人问寒山道,寒山道不通”的意味。 不过,另一点必须看到的是,在人类建造的加速器里,质子束在以每 10 年 4 个数量级的速度提 高着。更巧合的是,曾经服役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飞机机队,于过去的数十年 间使用的液态氢量也呈现相似的增长趋势。美国《探索》杂志 5 月末一篇文章指出,有部分粒子物 理学家认为,到了本世纪中期,微克级的反氢产量可能出现指数式增长。 网易探索 2012-6-5
中国明年或钻探南海可燃冰 盲目开采将导致灾难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纪伟首先介绍了南海的基本地理特征。他说,通常意义上的 南海北起北纬 22°,南至赤道附近,东起东经 120°,西至泰国湾一带,不包括岛屿面积的话,面 积约为 400 万平方公里。南海既有陆架海的性质,也有深海大洋的特点,物产极为丰富,是国际和 国内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在南海的丰富物产中,科学家着重谈到了矿产资源。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海洋地学研究中心主 任方念乔将南海的矿产主要分成了两个方面。首先是油气资源。他说,现在在油气开发领域中,潜 力最大的是深海油气,深海地区是保障未来 50 年油气持续供应的主要场所,预计未来世界油气总储 量的 44%将来自深水区,油气勘探向深海进军也是大势所趋。 目前,世界上深海油气开发最成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包括美国的墨西哥湾和巴西 东部海岸。此外,西非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我国在没有“981”钻井平台之前,基本上只能是望洋兴 叹,在浅水区 300 米以内的海域作业。随着“981”钻井平台的建设,我国在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 用也将步入新阶段。 南海在地质构造上类似于大西洋的深海原油富集区,一般认为它的油气储量前景非常好,石油 地质资源量约为 200 亿吨~300 亿吨,天然气资源量 16 万亿立方米,其中约 70%蕴藏于深海地区。 但是南海的南部和北部在油气资源的蕴藏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总体情况是南部油气蕴藏量超过北 部。现在的南海约形成于 4000 万年前,而生成石油的年代主要是 8800 万年前,这使得南海北部在 油气生成方面“先天不足” 。但是,南海的南部曾经存在一个古南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新南海 所“吞并” 。这就使得这一带在构造上比北部多了一个“轮回” ,反而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因此,南 海南部的油气比北部发育得要好,目前的地质资源量相当于北部的 3 倍~4 倍。虽然目前南海北部有 不少盆地石油开发工作做得很好,但是比起南部地区,例如曾母盆地、万安盆地这些盆地来说,在 油气储量上还是差别很大。 南海的另一种重要矿产是多金属结核。方念乔说,太平洋是世界上多金属结核成长最好的地区。 而在南海,同样大小的结核成长时间仅为大洋结核的 1/35,因此,南海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极其丰富。 不过,由于海洋多金属结核的开采成本过高,再加上陆地上仍有丰富的铁、锰等资源,因此对其开 采并没有 紧迫。 可燃冰商业利用尚无 时间表 南海的另一项重要资源——可燃冰是当天交流的热点。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 分为水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 成的固态笼状化合物。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 俗称“可燃冰” 。国务院参事、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张洪涛介绍说,目前全球已在 116 处地点发现可燃 冰,其中大多数分布在海洋。而在我国 300 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除了南海有一处之外,很多 地方还是空白,有待进一步勘探和研究。但对南海可燃冰的储量以及赋存状态如何,目前尚缺乏进 一步的研究。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 2 倍。
10
国际科学界预测,它是石油、天然气之后最佳的替代能源,一些发达国家将利用该能源的时间表定 在了 2016 年~2020 年。 对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是一个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首先是开采可燃冰带来的负面效应难以想象。 相同重量的可燃冰,气体状态下的体积是固体状态下的 164 倍,也就是说,一立方厘米的固体可燃 冰气化变成气体以后的体积将是 164 立方厘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规模开采的话,可能会对海 底的岩石、岩层以及科学仪器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可能导致海底的坍塌等灾难性后果。对这一难 题的 办法,目前尚处于研究过程中。 其次,开发可燃冰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后果。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甲烷,此外还包括一 部分丙烷等其他物质。可燃冰如果发生泄漏,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加剧。目前, 防止可燃冰泄漏的方法共有三种,但目前都处于研究过程中,还达不到成熟利用的程度。由于这些 技术上的困难,美国、日本等国纷纷修 商业开发可燃冰的时间表,将原定开展商业利用的时间 往后推迟。 “海洋六号”赴南海摸清可燃冰家底 在回答媒体的提问时,张洪涛教授说,我国是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世界上第 4 个采集到 可燃冰样本的国家。前期的勘探研究工作显示,南海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我国大型科考 船“海洋六号”今年已开赴南海进行可燃冰专项调查,调查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它们之间 的神狐海域,而神狐海域也是中国首次采集到可燃冰样本的区域。今年调查工作的重点不是采样, 而是通过与我国台湾以及国外的科学家合作,对南海可燃冰的基本面进行调查。我们现在必须精确 掌握南海可燃冰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储量、分布、厚度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此次专项 调查的内容大概有 10 项~20 项。如果条件许可,明年有可能打钻采集可燃冰。与世界上其他进行可 燃冰勘探的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六号”所进行的调查项目与世界水平是同步的。 张教授说,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人类对核利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心存疑虑。因此 他预测,作为一种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替代能源,可燃冰勘探和开发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海洋监测技术仍与先进水平有差距 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深海技术的支持。田纪伟教授还从海洋科学、海洋监测等方面, 对深海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他说,我国的海洋监测技术起步较晚,但我国“863”计划在 1997 年启动了海洋技术计划,其中一个主题即为海洋监测。经过 3 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我国海洋监 测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在传感器、平台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田教授希 望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能够尽快缩小这些差距,迎头赶上世界水平。 中国海洋报 2012-6-14
2013 年开钻取样 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 650 亿吨石油
2010 年 12 月 15 日,中国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 11 个可燃冰 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 22 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 20 米,预测储量约为 194 亿立方米。获 得可燃冰的三个站位的饱和度最高值分别为 25.5%、46%和 43%,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可燃冰地区 中饱和度最高的地方。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能满足人类使用 1000 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 油、煤等 传统能源的首选。它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可以被直接点燃。 1 立方 米可燃冰可释放出 160—180 立方米的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 10 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 废气。中国南海可燃冰明年有望开钻取样 可供中国用 130 年。最近,在中国科协与中国海洋学 会联合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说资源话南海”活动上,专家揭秘,中国南海可燃冰明年 有望开钻取样。 2011 年,我国 启动了可燃冰的专项研究,海洋 6 号对发现海域进行精 量。明年 2013 年将再次开钻,获得新的样品,探明储量。
11
南海可燃冰有望明年开钻 初估可供全国用 130 年, “可燃冰”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 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可燃冰用途广泛,人们可以用它来开车、发电,也可用于化工领域。据初步 估计,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 650 亿吨石油,够我国使用 130 年,中国南海可燃冰 2013 年有望开 钻取样。 目前全球总共有 116 处地方发现了可燃冰,预计全海域资源相当于全球 690 亿油当量,南海占 大部分。据初步估计,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 650 亿吨石油,够我国使用 130 年。根据目前掌握 的情况,南海的可燃冰可能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 工大在线 2012-6-12
海洋六号有望明年开钻南海可燃冰
当日下午 6 时许,前往太平洋执行大洋 27 航次科考任 “海洋六号”科学考察船,经过近 32 个小时的艰苦航行,及时地避开了台风“玛娃”尾部和受南海西南季风影响形成的大风、暴雨和 巨浪区域,正在穿过海况相对平稳的巴林塘海峡,预计 6 月 11 日到达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目 标工作区。 昨天,在中国科协举行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张洪涛透露, 我国海洋六号目前 南海北部区域精 测可燃冰储量,一旦具备取样条件,最快明年将可在南 海可燃冰富极地区开钻。据介绍,可燃冰是现在世界上公认最大众、最有可能解决能源问题的物资。 够我国使用 130 年 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形似冰块却 能燃烧,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目前,全球总共只有 116 处发现可燃冰。据估 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 据初步估计,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 650 亿吨石油,够我国使用 130 年。根据目前掌 情 况,南海的可燃冰可能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 海洋六号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储量调查。 “我们必须精确掌握可燃冰到底有多少,并针对它的储 量、分布、厚度等,进行大约二十项专项调查。 ”张洪涛说。 成熟利用至少到 2030 年 从 1996 年起,日本、加拿大、美国、印度等国相继展开对可燃冰的商业开发,但随后又都陆续 修正了试采计划。 “这是因为可燃冰的开采难度非常大,可能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张洪涛介绍, 由于可燃冰在温度和压力变化的情况下会迅速变成气态,在打开瞬间会释放巨大的力量。一旦海底 开采发生问题,将引发海底塌陷,进而破坏水体、岩石、岩层等。此外,可燃冰开采过程还会释放 出大量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 “因此,我国对可燃冰的开采十分慎重,预计成熟利用至少要到 2030 年。 ”张洪涛说。 曾打捞到疑似可燃冰物质 早在 2003 年, 张洪涛曾与外籍科学家乘坐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太阳号可燃冰调查船赴南海 开采可燃冰,但由于遇到了坚硬的碳酸岩 使得勘探仪器被砸坏,最后没能成功获取可燃冰。张 洪涛介绍,当时打捞到的几块淤泥不断在冒泡,而且很冰,当场测试显示全是甲烷,疑似是可燃冰。 人民网 2012-6-7
四方合力推动太阳能工程与建筑结合进程
近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在对于这些问题给众企业和广大地 产商等多方带来的困扰和纠结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四方合力”才是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 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太阳能工程能够在城市大行其道的最优解决方案
12
在当下,众太阳能光热企业所面对的如何转战城市市场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只是摆在众多太阳 能光热企业面前的难题了,它也同样引起了我国节能建筑科技设计者们的重视和热议。近日,中国 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在对于这些问题给众企业和广大地产商等多方带来 的困扰和纠结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四方合力”才是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太阳能工程能够在城市大行其道的最优解决方案。 与建筑应用形式多样 徐伟说,建筑与太阳能的融合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一直以来居民建房多会选择“坐北朝南” ,就 是被动利用太阳能对房屋的照射。此后,随着太阳能集热器的出现,也是对于太阳能的被动式利用, 为人们提供生活热水。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光热发展和应用在全球取得了领先地位。在徐伟看来, “中国在太阳能光热 的应用规模处在全球第一,技术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太阳能光热与建筑的应用形式 非常多样,除了最基本的太阳能热水器,还拥有生活热水、热水供暖、制冷等多种功能的开发和应 用。此外,太阳能光热还可以发电,成为动力源。 ” 徐伟认为,当前中国在太阳能光热与建筑应用的技术成熟度较高,特别是在太阳能集热的热转 换效率、大量热水的长期存储等重要性能,一直在不断提升。不过,受到 、天气变化等不 性因素限制,一直以来太阳能光热在节能建筑的推进过程中,一直是作为辅助能源的角色出现,无 法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导者。 虽然应用形式多样,不过受到市场接受度、产品经济成本、技术瓶颈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 国太阳能光热企业在工程方面为建筑取暖、制冷功能方面的推广应用并不多。对此,徐伟指出, “当 前大面积地通过太阳能为建筑供暖会受到安装条件、能量供给、季节等因素的限制,缺乏在一些大 型建筑和工程上的应用案例。此外,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可靠性也受到很大的考验。生活热水是断续 型,而供暖则是连续型,两者对于热量需求不在一个量级。 ” 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网 2012-6-7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新能源入网的支点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新能源、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将电力电子技 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对电力系统参数的连续调节控制,大幅降低输电损耗、提高输电 线路输送能力,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水平。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可以稳定电网电压,提高输电网的传输能力,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设备利用 率,减小网络有功功率损耗,提高输电能力,为系统提供电压支撑,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 经济性 获取大量节电效益
13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有效提高交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满足电力系统长距离、大功率、安全稳 定输送电力的要求,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交流电网过去基本上只依靠缓慢、间断以及 不精确设备进行机械控制的局面,为交流输电网提供了控制快速、连续和精 控制手段以及输送 优化潮流功率的能力,保证了系统稳定性,有助于在事故发生时防止连续反应造成的大面积停电。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经济性很好。首先,它完全能与原输电方式协调,无机械磨损,控制信号 功率小、控制灵活性高,能快速、平滑调节,可灵活、方便、迅速地改变系统潮流分布,提高系统 的稳定性。其次,采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线路,输送能力可增大到接近导线的热极限,提高了送 电线路的利用率。再次,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够提高联络线的输电能力,减少发电机备用容量。最 后,采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电网和设备故障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事故扩大,减轻系 统事故的影响。 展望 助力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为前提,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特 点,可以高效、灵活地应对电网出现的变化。运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通过控制设备,可以有效地 控制和调节电网运行的柔性,且把风电等新能源引入系统的运行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电网运行的 需求。 输变电系统对保证智能电网 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当前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中 的负荷和自由潮流也逐渐变大,这不利于电能的经济、高效传输。此外,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导线 发热对交流远距离的输电传输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中的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 是很有必要的。 美国专家认为,若实现电力半导体开关的全面控制,就可实现电力系统的控制,从而通过电力 传输系统就能将更多的电力传输出去。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集中了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对我国 智能电网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为发展智能电网发展提供了保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工程应用 两项工程 节省基建投资 4 亿元 可控串补技术,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在智能电网中有广泛用途。过去, 可控串补技术只为瑞典、德国、美国三国掌握。国外各大公司均对核心技术严加保密。为了摆脱这 种困境,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了由中国科学院院 孝 三名院 衔,数十名技术人员参与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和设计可控串补技术及装置。 2004 年,中国首套国产化可控串补工程、世界第一个固定及可控混合型串补工程——甘肃碧成 220 千伏可控串补装置顺利投运,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4 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3 年后,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称为当时“世界上可控串补度最高、串补容量最大、额定提升系 数最大、阀额定电压最高、运行环境最复杂、设计难度最大”的国产化超高压可控串补工程——伊 (敏电厂)冯(屯)500 千伏可控串补装置成功投运。 这两项工程在建设之初,就为国家节省基建投资约 4 亿元,减少输电走廊面积约 2100 多公顷, 后者少砍伐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约 750 公顷,有效保护了宝贵的生态资源,其环保效益难以估量。 亮报 2012-6-4
地热能
意大利 EGP 公司地热电厂 投产
国际能源网讯: 意大利 Enel 绿色能源公司(EGP) 托斯 区 17 兆瓦 Rancia 2 地热厂正式投产。 据了 该地热发电厂可生产 1.5 亿千瓦时电力,可减少 1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Rancia 2 发电厂的整修也是托斯 区 5 亿欧元地热发电厂发展的部分工业计划。 Enel 绿色能源首席执行官 Francesco Starace 说: “这些投产的地热电厂展示我们改善现有电厂的
14
承诺,同时,我们还将有一些新的地热电厂投产,以增加在全球地区的发电量。 ” 目前,Rancia 1 和 Le Prata 发电厂工作已有所进展。 国际能源网 2012-6-4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为肯地热项目融资 295 亿日元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近日表示,肯在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方面处于非洲领先地位,JICA 将全力支持肯建设地热发电项目,开发地热潜力。目前,JICA 已经与肯发电公司就奥 (Olkaria) 1 区和 4 区地热发电项目签署 295 亿日元的贷款协议,这将有助于增加 Olkaria1 区 140 兆瓦的供电 能力。这也是 JICA 利用气候变化日本贷款(Climate Change Japanese Loan)首次为撒哈拉以南非洲 国家项目提供贷款。 驻肯尼亚使馆经商参处 2012-6-11
法国:Fonroche 公司将开发深层地热能
根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 Fonroche 公司总部位于洛特-加龙省(Lot-et-Garonne)阿让地区(Agen), 2011 年营业额为 2.57 亿欧元。该公司主要在法国和外国经营太阳能发电站。近期,公司计划将其业 务范围拓展到其他可再生能源,并将继续实行包括全部产业链、技术控制以及发电站建造和运营融 资在内的经营战略。Fonroche 公司在阿让地区拥有两条自己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在甲烷和深层 地热能业 发展中,公司也将采用同样的经营战略。为了利用超过 150 度的温度,公司将钻探到 地下 7 千米的深度,该技术能够使其在开发地热能的同时生产能源。该公司的地热能技术团队 Fonroche Géothermie 由 15 名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该公司已经为由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 校(Mines Paristech)、波城大学(université de Pau)、波尔多新工程学院 Ensegid de Bordeaux 和地质与 矿产研究所(BRGM)负责的研究工程投资了 250 万欧元。
图为法国 Fonroche 公司总部 Fonroche 公司计划进军总价值为 10 亿欧元的法国地热能市场, 并在未来几年内创造约 500 个工 作岗位。公司将在需求区附近建造分 热能和电力生产设备。此外,地热能还具有持续供应的优 势。公司已经计划在阿尔萨斯地区(Alsace)、巴黎大区(Ile-de-France)和阿基坦地区(Aquitaine)进行十 个工程,这三个地区拥有最多的地热资源。 对于这个刚刚成立的公司而言,这些计划的完成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高能量深层地热能具有 一定的发展潜力,其技术是最先进的,然而生产成本也很高。法国电力公司旗下在法国的唯一一间 生产工厂位于阿尔萨斯地区的苏茨苏福雷市(Soultz-sous-Forêts)。从 2000 年初起,该工厂已经开始 用于新技术进行试验。Fonroche 公司总裁晏·马斯先生(Yann Maus)表示,公司的创新主要使用从石 油行业借鉴的最新的钻探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有助于节约成本,同时防止发生水力压裂。公司已经 为钻探机投资了 2700 万欧元。 法国 Eurazeo 投资基金持有该公司 28.4%的股份, 并投资了 5000 万欧 元。在未来几年内,Fonroche 公司将为地热能的开发投资 4 亿欧元。第一个名为 Fongéosec 的工程 总价值为 8200 万欧元,公司希望未来的投资项目能够为此工程出资,工程结束之后将保证波城市郊
15
的 Lons 地区的电力生产。 元培产业情报 2012-6-8
欧盟地热能源技术研发及应用
欧盟地热能源技术属于新能源技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和多行业,其绝大部分技术的研发是 新兴的综合性开发技术,因此需要统筹资源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合力。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 (FP7) 、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行动计划(SET-Plan)和欧洲地热能源工业协会,联合资助支持的地热 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以下优先领域的技术突破及应用: 1、超高温、超高压深层地热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的研究,包括高温腐蚀性盐水处理技术和新型耐 腐蚀材料技术。 2、地热资源特性的研究,包括地温梯度和地热流量机理的基础研究,地质结构包括岩石 学、 水文地质学和地质构造引发地震的机理研究等。 3、 地热田设计及开采技术的研发, 包括 机数字模型、 地质断裂特征图、 原位应力测定 (In-Situ Stress Determination)和最佳刺激区预测技术等。 4、地热田刺激技术的研发,包括新型刺激技术、改进型连接井口与地热源技术、增强型液压穿 透刺激技术、地热模块化学刺激技术、地震/非地震地质运动剪切过程分析及模型、实验室及现场测 试技术、环境友好性化学催化剂技术。 5、地热田运营及维护技术的开发,包括储量监测分析技术、新型检测工具和测绘工具、盐溶液 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新型再注入设计(井内循环、冷却技术) 、微地震诱导技术、地热田储量的力学 演变、地热田寿命和地热田从分钟到数 10 年期的储量模型。 6、盐溶液防腐技术的开发,包括金属部件表面积的缩小及防腐技术、热交换机和过滤器以及管 道防腐技术、经济上合适的防护技术及产品、以及地热泵的可靠性从 6 个月延长至 12 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2-6-7
天津地热将达 4500 万立方米 七成供暖尾水回灌
6 月 4 日, “津沽环保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京津新城考察本市地热资源利用情况。记者了 , 为了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本市将地热水进行回灌。根据相关规划,到 2015 年,全市地热资源年开 采量将控制在 4500 万立方米,地热资源年回灌量达 2760 万立方米,地热供暖利用系统尾水回灌率 将达 70%。 市房管局地热处负 介绍说: “到 2015 年,全市地热资源年开采量将控制在 4500 万立方米,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 36.71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87.60 万吨。 ”到 2015 年,地热资源年回灌量达 2760 万立方米,地热供暖利用系统尾水回灌率将达 70%。作为清洁能源,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 效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煤灰渣排放,为本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发挥作用。 据介绍,天津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全市地热资源分布面积达 8700 平方千米, 约占全市面积的 80%,主要分布在宝坻以南广大平原地区。截止到 2011 年底,全市地热井共有 349 眼,年总开采量为 2976 万立方米,其中用于地热供暖的开采量 1866 万立方米,供暖面积达到 1320 万平方米,约占全市集中供热面积的 5%,是全国利用地热供暖总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 今晚网 2012-6-5
英国地热能可满足英国国内 1/5 电力需求
一份科技报告近日指出,随着英国地热的快速发展,对地热技术的投资有助于降低其成本,地 热能或将能够满足英国总电力需求的 1/5。 依据这份由可再生能源协会委任辛克莱工程咨询公司所作的报告,与德国和瑞士等国相比,英 国对地热能源的补贴偏低,而目前的政策不能为英国地热技术发展提供足够的激励。 据报道,日前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部长查尔斯 亨得利(charlesHendry)与冰岛财政部部长
16
OddnyG.Hareardóttir 签署谅解备忘录,寻求一条可行线路为英国输送冰岛火山的地热电能。 地热能是可再生低碳能源,不仅可以提供基础电力,而且还能够在风能、太阳能等无法供电时 备用。地热发电站利用抽水机将水输入地下热岩后,再返回地表用于发电或室内加热。 事实上,英国广大地域建设地热电站的前景都较为乐观,地热能可提供 9.5 兆瓦的电能,约占 英国总需求的 20%,或提供 100 兆瓦的热能,足够满足全英国室内取暖需求。 可再生能源协会深层地热部门的主席赖安.劳(RyanLaw)表示: “预计到 2020 年全球地热产业 产值约为 300 亿英镑。基于英国工程技术的优势,我们可以在该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已经 明 投资相对于英国未来清洁且安全的能源需求而言, 仍相距尚远。(1 英镑约合 9.84 元人民币) ” 此外,地热能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该技术成本高昂,且只能在特定区域应用,钻孔的过程 以及把水导入地下岩石的方法都可能引发某些地区的地震活动。英国黑潭市钻孔开发页岩气后,就 随之发生了两个轻微地震,这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恐慌。 另一份由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建议,英国应尽量利用现存的石油和天然气。国际能源署总干 事范德胡芬(MariavanderHoeven)表示,英国需要更为广泛且具竞争力的电力批发市场。她赞扬英 国政府计划通过“绿色交易”来鼓励居民实现家庭隔热,但该计划的成功有赖于公众“充分意识到 利益所在” 。英国让电力公司提供高于市场价格水平的能源改革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 国际能源网 2012-6-6
印尼投资 3.67 亿美元融资其地热厂项目
国际能源网讯:印尼计划投资 3.67 亿美元以融资其地热厂建设项目,从而实现其能源供应多样 化。 政府投资机构(PIP)主席 Soritaon Siregar 接受一些公司建议,即寻求地热厂项目投资。 印尼总统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上周 ,BP 同意参与印尼数十亿美元地热能项目。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BP 每天将从巴布亚岛 Tangguh 油田输送 230 立方英尺天然气到国内工业 区。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工程集团主席 Edward Thiessen 说: “地热项目开发商面临上游行业高投资成 本及陆地租用问题,以及政府规章制度的不 性。 ” 据悉,印尼拥有 40%的世界地热能源资源。其地热厂可生产 28 吉瓦的电力,约相当于 120 亿桶 石油。 然而,去年,印尼地热能在其可再生能源投资额约达 10 亿美元。 印尼政府计划推出上网电价,其旨在使地热能比化石燃料更具竞争力,在 2017 年前,其地热能 装机容量将增加两到三倍。 国际能源网 2012-6-1
生物质能、环保工程
秘鲁对生物燃料项目投资将超过 5 亿美元
6 月 9 日,秘鲁全国工业协会(SNI)生物燃料委员会主席 Ari Loebl 称,秘国内对生物燃料的 投资 增加, 到 2020 年可能会超过 5 亿美元。 他指出, 2009 年以来, 自 一些公司如 Ca, Brava, a Maple Etanol 和 Palma 不断扩张,总计投资额超过了 5 亿美元。目前,总共有 13 个生物燃料项目, 这些项目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投资额已达到 4.2 亿美元。如果一切顺利,到 2020 年,对生物燃 料和乙醇的投资额将超过 5 亿美元。 此外, “包容性生意:共赢”发展项目拉美地区协调人 José Luis Segovia 在参加完秘议会举行的 “秘鲁生物燃料生产的政策和影响”研讨会后指出,最近 3 年秘鲁在生物燃料生产方面已投入了 4.5
17
亿美元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商务部网站 2012-6-13
美国乙醇汽油推广引发论战大打攻防战
近日,美国石油学会(API)联合 16 家生产、贸易和环保组织反对美国环保署(EPA)推广 E15 乙醇 汽油, 称第三方机构的实验数据显示, 这种燃料会带来严重的安全和环境隐 可再生燃料协会(RFA) 随即表示公开抗议,利润受到挤压的生物乙醇生产商也希望加快 E15 乙醇汽油的推广步伐。整个 5 月双方一直在你来我往地大打“攻防战” 。 在 5 月初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API 称 EPA 缺乏相关的科学论证,推广使用 E15 乙醇汽油威胁 着国内 157000 个零售加油站。API 所属团体负 鲍勃·格雷科指出,在美国大部分加油站,这种 高浓度共混物在存储时不会完全兼容,有可能使汽车发动机及其他相关设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但 EPA 仍在继续大力推广 E15 汽油。 RFA 很快对此做出回应。该协会的发言人玛特·哈特维希(Matt Hartwig)称: “EPA 对 E15 乙醇 汽油的测试是任何燃料测试中最全面的,然而 API 对于这种汽油的‘热议’使得本来合理的分析蒙 上了阴影,不过这也促使我们在 E15 乙醇汽油批准使用之前,进行了充分研究。EPA 对于这种乙醇 汽油使用的授权不是强制性任务,并且燃油零售供应商可以通过联邦政府的帮助,来弥补包括燃料 配料以及设备升级等方面的支出。 ” 他补充道,2011 年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国家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升级铁路、卡车、驳船和 零售业的基础设施,以配合完成 2015 年美国生物燃料目标。EPA 已经采取措施, E15 乙醇汽油 管道有合适的标示,避免消费者的使用风险,而且对于不能使用这种混合汽油的引擎也已经予以明 确。 5 月 16 日,美国能源部(DOE)发表报告称,对总行驶里程达 600 万英里(1 英里=1.609 千米)的 86 辆车进行的实验轨道测试表明,使用 E15 乙醇汽油的发动机磨损情况与其他实验燃料没有本质区 别。RFA 负责人鲍勃·迪尼(Bob Dinneen)肯定了 DOE 报告的重要性,并表示美国公众期待燃料供应 的多样化,包括使用更高级别的乙醇混合燃料。鲍勃·迪尼还抨击 API 等提供的测试数据存在问题, 了石油垄断企业的利益。E15 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可以拉动美国可再生燃料市场,并减少对 进口原油的依赖。 美国生物燃料生产商希望 E15 乙醇汽油的推广,能改善乙醇利润率下行的现状。一些乙醇生产 者表示,1 月份以来,美国乙醇企业经营惨淡。政府取消税收减免政策重创了乙醇行业,并且市场 的生物燃料需求大幅递减,从而导致乙醇销售价格走低,库存激增。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数据显 示,5 月 4 日乙醇产量已从 1 月第一周的 95.3 万桶/天下降到 88.5 万桶/天。 在 5 月 1 日召开的 2011 财年第三财季(2012 年 1 月 1 日至 2012 年 3 月 31 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 美国阿丹米公司(ADM)公开表示乙醇行业处境十分艰难。为此,该公司已关闭了位于北达科他州沃 哈拉的 3000 万加仑/年生物乙醇工厂,而且今后还可能继续削减生物乙醇产量。ADM 公司有 18 亿 加仑/年的乙醇生产能力。 ADM 首席运营官胡安· 卢西亚诺(Juan Luciano)表示: “长远来看, 乙醇汽油的推广对于 ADM E15 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推广 E15 乙醇汽油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我们一直在取得进展。随着玉 米价格上涨,美国乙醇生产的利润率在逐步降低,但是由于汽油价格高企,乙醇出口巴西及其他国 家的态势可能会扩大。 ” 中化新网 2012-6-4
生物质资源: 能源紧缺的一条新路径
“生物质热裂 业化技术难度高,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目前,中国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技 术取得重大突破,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质热裂解数控自动化生产线,有望近日在长春生物质热裂解 液化技术示范基地试车” 。在能源日益紧缺、油价飞涨的今天,这条从吉林省颐民宝新能源开发有限
18
公司传出的喜讯无疑让人感到振奋。 世界性难题在这里得到破解 5 月中旬,记者来到坐落在长东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吉林省颐民宝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白色 的现 厂房格外显眼,巍然耸立的热裂解塔下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做设备调试。据现场指导调试的 公司技术顾问、青岛科技大学教授李建隆介绍,这条即将试车的生产线设计能力为每小时投料 1 吨。 日前,这套装置的投料系统和裂 应器单机试车已调试正常,近期将择日全线试运行。每小时投 料 1.5 吨,年液化能力为 1 万吨生产规模的设备也随后进行安装调试。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火炬计 划,这里将逐步建成长春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的科研、生产、制造、推广示范基地。 李建隆是国内“旋风除尘”专业的知名专家。在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方面也造诣很深。他告 诉记者,生物质热裂解工业化技术难度很大,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如厌氧投料、快速热裂解、 热碳降温、气固分离、烟气净化及重油挂壁等难题成为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长久地困扰着热裂解 技术工业化的进步与发展。 记者了 ,从开始的实验室研究到形成生物油成套设备工程化,颐民宝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的科研团队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历经 13 个春秋,终于掌握了快速热裂解工业化核心技术,解 决了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难题。 “公司研发的快速热裂解装置每小时可处理物料 1—1.5 吨。利用烟道气输送物料, 了厌氧 难以控制的问题;采用改进型真空移动流化床,解决了粉料快速加热、物料易产生堵塞、高温下裂 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难题;研发的油气净化工艺, 了生物油中含细微碳粒的难题。在除尘、 高温生物质炭冷却和裂 冷凝捕集方面,攻克了一系列瓶颈难点,使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迈上 了一个新台阶。 ”讲起公司攻克的难关,李建隆如数家珍。 据介绍,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有很多种。 “若论技术含量及先进性,还当属颐民宝新能源开发有 限公司自行研发的真空移动流化床反应器。 ”李建隆如是说。 所谓生物质热裂 通俗地讲就是利用农作物、林产品的废弃物(秸秆、稻壳、树枝、锯末) 等所有光合作用的植物为原料,在厌氧(完全没有氧)和限氧(缺氧)条件下快速热降解,最终生 产出生物油、生物质炭和可燃气体的过程。 李建隆的细致讲述让记者理清了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工艺流程:生物质物料经过粉碎,由烟气 带入气流干燥器烘干,再进入高温裂 应器。裂 物进入气固分离器进行分离,固体产品为生 物质炭,气体则进入洗涤精馏塔,塔底部液相为重质油产品,顶部气相经过油水分离冷凝之后得到 生物油和不凝气。不凝气作为裂解炉的燃料燃烧利用。 在生物质热裂 工艺流程中, 热裂 应器是核心装备和关键环节。 “国内有的企业之所以无 法连续性生产,就是难以 热裂 应器在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在车间里,李建隆指着已安 装完毕的反应器告诉记者。 在李建隆看来,颐民宝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决了诸多技术难点,其中 4 项尤为突出:热裂解 反应器使用自身产生的燃气加热,不需要任何其他化石燃料。整套装置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洗涤塔 底的含炭重油与反应过程产生的含有残油的污水、部分炭,按一定比例研磨成油炭浆(自主研发的 一种新型燃料)进入市场,且可作为锅炉燃料使用;设备采用自动化控制,实现在线监测,操作方 便,安全性强。 据介绍,该公司历经 13 年的研发,目前已完成每小时投料 1000 公斤的全自动控制的工业化示 范装置建设。每小时投料 1500 公斤,年液化能力 10000 吨的装置也将随之投入安装试运行。李建隆 告诉记者,经过长时间大量的试验攻关,目前公司已获得“快速热裂解技术取生物质油的方法”等 数项专利,掌握了高效生产生物油的核心技术。 生物质燃料用途广泛发展潜力巨大 生物油及生物质炭具体有哪些用途?李建隆回答说: “生物油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新型可再 生的清洁能源产品,它可以替代部分石油和煤炭,应用于锅炉、柴油机、涡轮机等。其实,它更诱
19
人的用途是可从中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比如,加入乙醇经过缩醛化和脂化后降低酸度、闪点和 黏度,经分馏可得到香料、溶剂、树脂等特殊化学品。还可制取多酚、化肥、农药和一些满足环保 要求的化学品。 ” 李建隆在谈到生物质炭的用途时说,生物质炭疏松多孔,灰分低,含硫量低,有着良好的燃料 特性;在冶金业可用做炼制的还原剂,熔炼的生铁具有细粒结构,铸件紧密,无裂纹等特点,适于 生产优质钢;通过深加工可制成橡胶行业碳黑替代品;还可用于有色金属生产、黑火药、固体润滑 剂(石墨) 、电极碳制品等。尤其是制成活性炭后,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环保等方面。如用于化 学药剂的提纯、糖的脱色、脂肪的除臭、气体的分离、溶剂的回收、空气和水的净化等。 记者了 ,生物质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国外利用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基本进入商业化 推广应用阶段。目前,世界上生物质发电装机为 5200 万千瓦,年发电电量约 3000 亿千瓦时,可替 代 11000 万吨标煤。专家分析,今后 10 年是生物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预 物质发电量每年将以 7%的速度增长。 据介绍,中国利用生物质发电,一种是将生物质直接送入燃煤炉与煤混同燃烧,生成蒸汽带动 轮机发电;另一种是将生物质先气化,再将可燃气体通入燃煤锅炉与煤共同燃烧。要保证电厂在一 个运行周期内连续发电,包括秸秆在内的生物质原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都是电厂要认真解决的 问题。如果采用生物油为燃料上述问题可迎刃而缓 颐民宝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平贵杰告诉记者,企业已捕捉到这一良机,他们正在河北的 一家生物质发电站附近建厂,准备为电厂提供生物油。 “缓 石化燃料的依赖,开发利用再生能源已是全球的必然趋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生物能 发电,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平贵杰同时认为,利用生物质燃料发电还是一项增加农民收入, 焚 烧秸秆和清洁再生能源的支农、环保项目,在国家或地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 意义。 平贵杰认为,目前制约生物质发电的瓶颈除技术之外,还有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中国生物质资源主要是农业废弃物,虽然丰富,但资源分散,收集和运输困难,加上季节性强, 不可能全年保证供应。而且秸秆大都密度低、体积庞大,大量存储和管理极其困难,这也是国内不 少生物发电厂设备无法保证全年 运行的原因。颐民宝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对此,平贵杰说公司通过调研已有了对策,就是建立区域性农业秸秆热裂解产业集群,并建立 生物油精制及生物质炭的深加工场所。为 秸秆运输问题,计划以县级为单位,每个县设立一个 站, 安装 10 套生产线, 每套生产线所需物料半径为 6—10 公里。 “如果 12—18 个站为 1 个产业集群, 建立一个深加工场所,可实现每年处理秸秆 8—10 万吨,年产值过亿元,利润可达数千万元” 。平贵 杰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 “我们下一步的打算是不仅要建站,还要销售生产设备。可以提供加工多种农、林生物质的设 备,这些设备适应性广,操作简便,快速安全,农民工稍加培训即可上岗操作,乡镇村均可建厂生 产。以后,还会根据需要研发可移动的撬块组合型生产装置” 。 为解决好原料供应问题,平贵杰还瞄准了能源林。借助国家当前大力推广能源林建设的契机, 公司在河北获批了 2 万亩荒山荒地用来开发能源植物。此外,在广西、贵州等地 20 万亩荒山、荒地 种植能源树种的申请也即将得到批复。 “这既是储备,也是对秸秆之外原材料的的补给” 。平贵杰说。 为了确保以生物油为原材料生产化学品,该公司与中科学院化学所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并在 山东青岛建设了两个基地,一个为核心装备生产基地,一个专门从事技术研发的技术开发公司。在 河北馆陶建设了规模化生产、热裂解产品深加工基地,再加上长春的示范装置生产基地,都将为公 司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平贵杰通过调查了解,全国诸多家生物质发电厂中,其实真正实现连续供电的很少。为了尽快 发展壮大企业,他雄心凸显,要并购一部分生物质发电厂。 “这样我们的生物油和新型燃料就直供发 电厂。但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壮大企业,使生物油早日进入中国石化(600028,股吧)系统。
20
说到该项目的发展前景时,平贵杰告诉记者: “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这三大可再生的自然 能源中,生物质能是唯一物质性能源,是中性碳的再生资源,具有储量大的明显优势” 。他接着说, 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目前,生物油在市场上还没有国家标准,我们下一步要计 划起草标准。另外,对于 不能 生产的同行企业,我们可提供思路和技术帮助。 “综合分析,不难看出生物质资源开发的潜力、发电技术水平,还是市场需求、政策导向,都 将会促进生物能利用的大发展。可以预见,生物质液化技术的发展空间无限。 ”平贵杰对做大做强生 物质新能源产业充满了期待。 科技日报 2012-6-11
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该规划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 “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为 依据,以传统生物质集贮、新型生物质资源培育以及生物质高效转化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热电 能源为重点,提出“十二五”期间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形势与需求 随着化石资源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把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 能源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投入,着力推进。生物质作为唯一可转化气、液、固三种形 态燃料并具有双向清洁作用的可再生资源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广泛关注。生物燃气、生物液体燃料 等生物质能源在德国、巴西、美国等国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德国生物燃气的产量约为 20.7 亿 立方米,占德国燃气产量的 14.5%。巴西生物液体燃料产量己达到 1750 万吨/年,燃料乙醇己替代 50%的汽油,是世界上唯一在全国范围内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 “十一五”以来,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突破了厌氧发酵过程微生物调控、 沼气工业化利用、秸秆类资源高效生物降解、高值化转化为液体燃料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兆瓦级沼 气发电、万吨级生物柴油、千吨级纤维素乙醇及气化合成燃料示范工程。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在核心技术 gesep.com、关键设备与装备研制、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规 方面仍有差距。加快生物质 能源产业发展,必须加快新型能源植物的规模化培育、加强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创新、推进液体燃 料等生物质能源产品规模化生产与示范,构建生物质能源研发平台,提升生物质能源企业科技创新 能力,为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科技支撑。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 以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秸秆、畜禽粪便、村镇垃圾等)及能源植物为主,以制备生物燃气、 生物液体环保燃料、固体成型燃料等产品为重点,培育有潜力的新型生物质资源,实现多元化资源 供给。突破高效转化与高值利用的核心技术,实现转化过程的高效与终端产品的高值化。加强关键 工艺和设备的创制,集成和成套化关键设备与装备。建设产品多元联产和终端产品高值利用的示范 工程,为发展生物质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二)发展目标培育一批新型高效生物质新品种,突破一批生物质高效转化与利用的核心技术, 创制生物质能源、化学品和材料新产品,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专利,制定一批农村新能源产 业标准。形成一批多元化联产工艺与成套设备,建设一批体现技术特色、区域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示 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物质能源企业,培养一支生物质能源研发与产业化人才队伍, 构建完善的生物质能源利用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生物燃气制备与高效利用 重点研究厌氧微生物产氢和产甲烷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生物质原料特性,开发混合多元预处 理技术、高浓度高效厌氧发酵新工艺技术、热 化新技术以及生物燃气提质纯化技术。建设标志 性集中式生物燃气高值利用示范工程。
21
(二)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制备 重点研究生物质全成分生物炼制动力燃料的基础理论。研发高效低成本复合酶制备、辐照解聚 等预处理新技术,突破以多种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纤维素乙醇、非粮燃料乙醇、生物柴 油、生物燃油、汽油、航空燃料、合成燃料等) 、化学品、生物基材料、能化产品联产等关键与核心 技术,培育纤维素乙醇、丁醇发酵新菌种、代谢调控新工艺,建立相应的示范工程,进行产业化推 广。 (三)成型燃料标准化成套化生产与应用装备开发 以玉米秆、麦秸、稻草、棉秆、木薯秆等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为原料,开发新型 高效低能耗生物质固体成型设备,研发适宜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特性的高效抗结 烧装置,建设 适应我国北方和南方区域特点的生产和应用示范工程。 (四)高生物量能源植物培育与能化产品生产培育高纤维素含量、高油脂含量、高糖含量、高 淀粉含量等生物质资源新品种,并进行规模化种植。研究新型生物质原料的能化产品转化与生产技 术和工艺设备。 (五)能源微藻育种与生物炼制 研究能源微藻育种、规模化培养、油脂提取、转酯化、生物反应器研制和应用等产业化共性关 键技术及工艺,开发利用废水、燃煤烟气等生产能源微藻和炼制生物柴油等技术。 (六)生物质高效燃烧发电和新型气化发电技术 研制生物质高效燃烧设备,研究抑制秸秆灰碱金属腐蚀锅炉技术,建立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示 范。研究混燃计量检测技术,建立生物质与煤混燃发电示范。突破新型低焦油气化发电设备、生物 质热 气化多联产系统技术,建立生物质气化发电与热电联供系统。 四、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管理,加强政策保障 加强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完善生物质科技发展相关政策和法规,落实 国家投资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制定促进快速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燃料替 动计划以及示范工程推 广应用的后补助政策,联合相关部门支持科技补助方式创新,推进制定补贴生物质能源产品、企业 和用户的政策。 (二)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依托科研院所、大学和大型骨干企业,联合国内相关机构, 组建工程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成立以生物质能源企业集团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 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生物质能源由院所、高校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创新向以企业为中 心的市场主导型创新转变,夯实产业科技创新基础,增强产业科技发展后劲。 (三)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推进生物质能源人才培育纳入人才规划纲要。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 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生物质能源领 域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杰出学者。加速 构建一支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强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生物 质能源产业的整体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 多方投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政府引导和大型生物质能源企业集团参与科技投入机制,推进后补助支持方式向生物质能 源科技创新倾斜,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多方开拓、吸引和争取民间、社会等资本 向生物质能源产业投资,引导风险投资公司和资本市场参与投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 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科技部 2012-6-14
22
生物质能源升温 非粮乙醇将成重点
日前, 《上海证券报》援引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处长李宏的话称, 《生物产业“十二五” 规划》正等待国务院最后的讨论。报道引发市场对中国“生物质能源‘十二五’规划”亦即将出台 的预期迅速升温,A 股市场不少相关概念个股“闻机起舞” 。 事实上,2011 年 12 月,中国就公布了“国家生物质能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提出, ” 到 2015 年,中国非粮乙醇年产量目标为 350 万吨,是 2011 年产量的 7 倍多。业内人士预计,随着 粮价上涨和粮食安全问题的突出,非粮乙醇将成为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开发非粮乙醇关键技术 早在 2011 年 11 月份,中国即将发布“生物质能源‘十二五’规划”的消息便不胫而走。根据 媒体当时的报道,中国“十二五”期间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是:到 2015 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 1300 万千瓦, 2020 年将达 3000 万千瓦, 2010 年底 550 万千瓦的基础上分别增长 1.36 倍和 4.45 到 在 倍。 2011 年 12 月 5 日,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 》 )正式发 布。在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能源科技规划中,生物质能源被列为新能源技术领域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 其中, “开发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 丁醇等液体燃料及适应多种非粮原料的先进生物燃 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工程示范,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燃气高效制备及其综合 利用关键技术,进行日产 5000-10000 立方米生物燃气规模化示范应用”被写进“2015 年能源科技发 展目标” 。 申银万国分析师赵金厚称,与传统粮食乙醇相比,非粮乙醇(主要包括木薯乙醇和纤维素乙醇) 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以及碳排放量少等特点。随着国内粮价上涨和粮食安全问题的突 出,非粮乙醇将成为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的重点。 据悉,生物质能源也是科技部发布的《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蒋剑春指出,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源是 唯一可实现碳循环,并能以气、液、固三种燃料形态替 油的可再生能源。赵金厚认为, “生物质 能源‘十二五’规划”将推进非粮乙醇行业快速发展。 尽管有关生物质能源的“十二五”规划尚未正式公布,但相关工作正在紧 鼓推进。日前,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正式批复同意成立能源行业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生物质能源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化石能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各国热衷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有其必然性,以中国为例,国家 能源局副局长吴吟 5 月 23 日在出席“第十五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能源结 构亟待优化,利用效率较低的煤炭比重达 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 40 个百分点。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早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 研究计划。日本和印度分别制订了“阳光计划”及“绿色能源工程计划” ,美国此前亦提出从 2001 年至 2010 年,燃料乙醇占运输燃料总量比重由 0.5%提高到 4%的规划。 据有关研究,第 1 料乙醇由玉米、小麦发酵制取,工艺简单成熟,可减少碳排放 10%-20%, 但因为与人畜争粮,资源非常有限;第 1.5 粮燃料乙醇由木薯、红薯、甜高粱等制取,可减少 碳排放量 20%-50%,虽然工艺相对成熟,亦受制于与粮林争地。 目前,市场比较看好的是第 2 粮乙醇,又称纤维素乙醇,原料主要是农产品废弃物、林产 废弃物,可减少碳排放量 50%-70%,且不与人畜争粮、不与粮林争地,但遗憾的是,其技术尚未成 熟和普及。 环顾全球,生物质发电技术向与高附加值生物质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多联产方向发展;生物燃气 技术向多元原料共发酵方向发展;燃料乙醇技术向原料多元化发展;生物柴油技术向以产油微藻及 燃料油植物资源为原料的方向发展;混烧生物质比例达到 20%的 600MW 级发电机组已成功应用。
23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 》显示,中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都已逐 步实现了产业化,单厂最大规模分别达到 25MW 和 5MW;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 术正在起步应用;生物柴油技术已进入产业示范阶段;大中型治气工程工艺技术已日趋成熟。 不过,毋庸讳言,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它所带给我们的,除了机遇, 还有很多的挑战。 南方日报 2012-6-4
秘鲁对生物燃料的投资将超过 5 亿美元
月 9 日,秘鲁全国工业协会(SNI)生物燃料委员会主席 Ari Loebl 称,秘国内对生物燃料的投 资正在增加, 到 2020 年可能会超过 5 亿美元。他指出,自 2009 年以来,一些公司如 Ca?a Brava, Maple Etanol 和 Palma 不断扩张,总计投资额超过了 5 亿美元。目前,总共有 13 个生物燃料项目, 这些项目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投资额已达到 4.2 亿美元。如果一切顺利,到 2020 年,对生物燃 料和乙醇的投资额将超过 5 亿美元。 此外, “包容性生意:共赢”发展项目拉美地区协调人 José Luis Segovia 在参加完秘议会举行的 “秘鲁生物燃料生产的政策和影响”研讨会后指出,最近 3 年秘鲁在生物燃料生产方面已投入了 4.5 亿美元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商务部网站 2012-6-14
美国实现生物质高效合成二甲苯 PX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 科研小组发明了一种用生物质高效合成对二甲苯(PX)的 新方法。该方法以分子筛为催化剂,在高温生物反应器中通过三步反应将葡萄糖转化为 PX,且以大 多数的生物质为原料均能以 75%的高收率获得 PX,成本低廉。该项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 催化》期刊上。 目前塑料工业均以石油为原料生产 PX,而新方法则能够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制得,进而生 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 中国化工报 2012-6-7
波音与国航中石油合作 再试飞生物燃料飞机
距香港媒体报道,波音公司高层昨日在北京透露,将与中国国际航空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 司合作,第二次使用生物燃料进行试飞,该次试飞燃料将部分使用植物油。
波音将与中石油第二次合作试飞使用生物燃料的飞机,该燃料提取自中国本土的麻风树种果籽
24
波音公司负责中国和北美生物燃料战略的地区主管埃默特表示,试飞将在今年第三 进行, 并很可能在泛太平洋航线上进行, 试飞里程将远远超过去年 10 月份在中国所进行的 1 小时的首次试 飞。 本次试飞与去年相同,将采用中石油从本土的麻风树中果实提取的生物油。从麻风树种中提炼 出的这种燃料在中国将有很大市场,中国有大片的荒地可以转化为种植麻风树。 目前,波音公司在全球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航空业减少碳排放策略 中扮演重要角色。 今年四月,波音将一架波音 787 飞机交付给全日空航空公司,该架民用飞机首次使用航空生物 燃料成功飞越了太平洋。此次 787 梦想飞机所使用的生物燃料主要由厨余废油提炼而成,与目前同 等尺寸的飞机相比,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约 30%。 网易 2012-6-14
原料供给 生物燃料产业
仅仅运行半年多,全球首个生物燃料航班就因燃料不足而被迫停飞。前不久,该航班所属的德 国汉莎航空公司负 透露: “只有找到能保障公司 运营的充足可靠的生物燃料来源, 汉莎才会 继续进行试飞工作。 ” 近日,由于非粮原料难以为继,以粮食为原料又会引来众多争议,生物燃料的量产之路可谓步 履维艰。 对此,清华大学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指出,一个新兴产业的形成需要科学的发 展线路图,主观愿望不能代替科学规律。生物燃料产业化发展还应根据本国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来 确定。 “与人争粮”的第一 物燃料 在众多新能源中,生物燃料一直存在争议,而几乎所有的质疑和指 是冲着第一 物燃料 而来。 第一 物燃料主要是指糖、淀粉、植物油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原料主要来自玉米、 小麦、大豆、油菜等重要农作物。 “由于第一 物燃料存在"与人争粮"的弊端,有争议也是无法避免的。 ”中石化集团石油化工 科学研究院燃料油产品及添加剂研究室主任张永光告诉记者: “特别是在美国,反对的 更为强 烈。 ” 美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玉米约 3 亿吨,其中 25%以上用于制造燃料乙醇,由于 大量的粮食被转变为燃料,反对者甚至惊呼: “灌满一个 25 加仑油桶的乙醇,需要用去的粮食可供 一个人吃一年。 ” 与此同时,英国《卫报》也曾发文称,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已经在一些地方造成了饥荒,例如 非洲国家斯威士兰,40%的人 临着食物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与该国政府决定用主要农作物木薯 制成燃料乙醇有直接关系。 如此, 早在 2008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发出警告: 急于开发和使用燃料乙醇, 世界将经历 “前 所未有”的粮食危机。 而按照中国国情,也不适宜扩大粮食燃料乙醇的建设规模。 据张永光介绍,中国目前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达 194 万吨/年,其中 80%的原料为玉米和小麦。 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大规模发展燃料乙醇并不符合国情,而且基础原料价格高也会导致生物燃料的 生产成本升高。 在张永光看来,生物燃料如果想要具备可持续性,就必须朝着不与人争粮的方向发展。 “现在,国内外都将目标转向第二、三 物燃料,也就是用纤维素类农林废弃物、木本油料、 藻类等非粮原料来生产。 ”张永光说。
25
非粮原料难以为继 然而摆在眼前的现实是,由于非粮原料分布 收集采购难度大,原料的循环供应成为制约新 一 物燃料发展的瓶颈。 纤维素乙醇是第二 物燃料的典型 ,它主要以秸秆、枯草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具有原 料资源丰富、再生周期短、不会引发粮食安全问题等众多优点。 可是,纤维素乙醇的高能耗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一方面, 秸秆等纤维素原料密度小、 体积大、 分布 这使得原料的收购半径不宜超过 50 千米, 否则运输消耗的能源就会接近产出;另一方面,该原料还存在季节性强、易变质、不易储存的问题。 受制于此,企业在原材料供给上难度加大。 另外,张永光觉得,如果扩展到工业生产,大规模地将纤维素转化为糖,然后将糖发酵转化为 乙醇, 这其中纤维素酶的造价就要占据 1/3, 就中国目前的发酵技术水平而言, 成本可谓 “相当昂贵” 。 而对于生物柴油来说,由于中国植物油资源有限,目前基本以“地沟油”为原料。可是,由于 “地沟油”收集困难,难以满足产能的要求,因此也不符合大规 产的条件。 对此,张永光觉得,大规模开发麻疯树、油桐等含油类林木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些含油林木资源很不集中,从育种、产收直到初级品的加工,都还没 有形成一定的循环链条。而如果要大面积集中种植这类植物,又不得不涉及到“与粮争地”的问题。 面对如此窘境,李十中建议,首先通过生物技术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然后利用盐碱、沙荒等 边际土地和退化农田来种植,在不占用现有耕地和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为中国生物燃料产业 提供原料。 据农业部的专项调查报告中显示,全国可用于发展液体生物燃料的宜能荒地有 2680 万公顷,其 中有 1.96 亿亩荒地都适宜种植能源作物。 大规 产还需时日 虽然受原料制约严重,但业内专家仍对生物燃料的前景表示乐观。 “从长远眼光来看, 非粮生物燃料很有前途, 但是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 ” 张永光说,以生物柴油为例,规模化发展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废气餐饮油为原料,大概需要 3~5 年才能步入规模产业化;第二个阶段是以含 油林木为原料,近几年在初具雏形的基础上发展林木种植和培育,5~10 年之后,预计就会形成一定 规模的供应量;第三阶段是开发藻类能源,但由于藻类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受气温、压力、CO2 供给、太阳照射等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至少还需要 15~20 年的时间。 “目前藻类生物燃料的成本在 200 美元/桶以上,这显然还不具备商业化生产的经济性。 ”李十 中强调的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形成需要科学的发展线路图,生物燃料也不例外。 “主观愿望不能代替科学规律。因此,生物燃料产业化发展还应根据本国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来 。 ”李十中指出。 中国科学报 2012-6-6
多数生物燃料能与化石燃料竞争还需 20 年
国际能源网讯: “预计到 2050 年,生物燃料可占到交通运输燃料总量的 27%,持续生产后每年 可避免 21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在北京举行的 ” 《交通用生物燃料技术路线图》 中文版发布会上,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处高级能源分析员亚当·布朗博 Dr.AdamBrown)说。布 朗博士同时指出,良好的政策框架和初期的财政支持是发挥生物燃料作用的关键。 国际能源署 生物燃料发展目标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全球对运输燃料的需求突飞猛进。在此情景下,国际能源署对 现在到 2050 年前由生物质制备的液体和气体生物燃料的技术潜力和应用效益进行了分析, 并最终形 成了《交通用生物燃料技术路线图》 。该报告认为,到 2050 年,全球生物燃料可以替代 5500 万吨到
26
7500 万吨石油,同时不会对环境及粮食安全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也就是说,生物燃料在运输燃料中 的比例可以由目前的 2%上升到 2050 年的 27%。 由于纤维素乙醇等先进生物燃料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表现出色,因此生物燃料的应用扩大将带 来巨大的减排收益。在国际能源署预 情景下,生物燃料在实现可持续生产之后,每年可避免 21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交通行业第五重要的减排源(最主要的是车辆能效的提高)。 报告认为,目前的几种先进生物燃料在技术上主要还处于中试和示范的阶段,还需要继续投资 形成商业化生产才能真 现成熟和市场化,因此来自政府的推动非常重要,有必要提供稳定持续 的长期政策框架以确保资金流入生物燃料行业。预计未来 40 年中,这个行业将需要 11 万~13 万亿 美元的投资以达到必要的生产规模。 不过该数字只相当于未来 40 年全球交通运输行业总生产成本的 1%。 报告同时指出,生物燃料在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可能引起的直接和间接 土地利用变化,要防止行业发展造成的占用耕地、破坏 植被等不当行为,否则会带来温室气体 排放的额外上升,抵消生物燃料的减排利益。 报告认为,到 2050 年,生物燃料可能需要 30 亿吨生物质原料使得生产得以进行,其中 10 亿吨 来自农林废弃物,剩余的 20 亿吨需要能源作物的生产提供,占用土地 1 亿公顷,约占总农业用地的 6%。考虑到 2050 年全球人 能增长 30%至 91 亿人,粮食生产的保证供应至关重要。因此生物燃 料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高效、清洁和环境友好。 国际能源署报告中涉及的生物燃料包括纤维素乙醇、先进生物柴油、生物合成气、生物甲烷、 航空生物燃料等。 生物燃料指由来自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成分(统称生物质)制备的液体或气体燃料。 生 物质是地球上总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资源。 国际能源网 2012-6-6
广东积极消纳垃圾:未来三年建六座垃圾发电厂
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垃圾处理是滞缓城市发展的“瓶颈” 。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预测显示,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 2015 年和 2020 年将达到 2.1 亿吨。目前,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 70 亿吨,占地约 80 多万亩,而且以平均每年 4.8%的速度持续增 长,全国 200 多座大中城市 步被垃圾“包围” ,合理“消化”垃圾已经刻不容缓。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秦时平表示,随着城市人口得不断增加, 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每年也以 8%?10%的速度增长,生活垃圾必须处理,这是刚性需求。目前来看, 采用规模化垃圾焚烧发电的处理方式无疑是比较理想的——符合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 另外,还可以将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热能转化为电能,可谓一举两得。受这一因素影响,我国近几 年兴起一股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热潮。 广州将新建六座垃圾电厂 三年前,广州市番禺区拟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事,一度引发风波。尽管当地政府以 暂缓建 设来平息争议,但面对日益逼近的垃圾围城困境,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重新上马目前已迫在眉睫。 今年 4 月 20 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城市废弃物品处置利用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广 州新建 6 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名称统一为“资源热力电厂” ,分别分布于白云、萝岗、番禺、增城、 花都、 从化。 根据实施方案, 广州市力争 2015 年底前形成生活垃圾从分类、 回收减量到无害化焚烧、 填埋和生化处理的处理路线。届时,广州垃圾焚烧的日处理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广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贵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该建设计划得到通过,将会立即按照程序开展 立项、选址、环评等工作。原计划是兴建 7 个垃圾焚烧厂,现在把番禺和南沙的合并在一起。建成 这 6 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保证 50 年老百姓不再受垃圾围困。 该实施方案明确,废弃物处置项目实行主体以投融资为主、财政支持与引导为辅。鼓励社会资 金通过独资、合资、合作,以股份制、BOT、公私合营等形式投资城市废弃物处置利用产业。但实
27
施方案也强调,公共财政投入要重点支持无利或微利的废弃物处置利用领域,如生活垃圾、餐厨垃 圾、动物尸骸、粪便等废弃物的处置利用,以及用于生态补偿。此举意味着,一些大集团垄断投资 经营的局面将在未来得到改变。未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引入多种投资渠道,公共财政投入也会参 与其中。 广州市城管委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广州共建成 17 个餐厨垃圾处理站点,但目前广州餐厨垃圾日 处理规模仅为 110 吨,有 1200 吨的处理缺口。在今年底全市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后,餐厨垃圾的处理 缺口会更大。因此,广州在两年内新建 4 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深圳垃圾处理不可小觑 提到广东省的垃圾处理做法,不能不谈到深圳的垃圾处理经验。 纵观我国垃圾发电历史,广东深圳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 1988 年我国第一座 垃圾焚烧厂——深圳市市环卫综合处理厂建成投产以来,深圳已经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 7 个垃圾焚 烧发电厂,成为垃圾焚烧发电业内的领头羊。 探路者必定遭遇崎岖和磨难。作为行业的先驱,深圳也历尽了坎坷和艰辛。 垃圾焚烧发电虽然有诸多好处,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造价昂贵,而且,垃圾发电的主流技 术一直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面对此困局,深圳巧妙地走出了一条引进、吸引、国产化的道路, 不仅掌握了垃圾发电的核心技术,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还通过设备的国产化拉低了垃圾发电 厂的造价,为国内其他城市垃圾电厂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深圳在垃圾发电国产化的探索中选定盐田垃圾厂作为试点,盐田垃圾发电厂也是国内第一座按 照国外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自行设计、自主生产制造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最关键 的在于焚烧炉,该厂根据深圳垃圾水 分多、热值相对低的特点引进了比利时西格斯的多段炉排技术,使垃圾能被充分燃烧。在垃圾 焚烧发电过程中,盐田垃圾发电厂还一一降服废气、废水、废 让这些“吃”垃圾的工厂不再排 出污染环境的水和气体,在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同时实现了对环境的最佳保护,避免了二次污 染。 深圳在垃圾处理费方面也经历过波折。2004 年至 2006 年,由于垃圾处理费配套政策迟迟未落 实,加上当时国家收紧信贷政策,深圳的垃圾发电业一度陷入严峻的资金困境,甚至发生资金链断 裂的局面。 面对巨额亏损,深圳市政府进行了资金的大力支持,2007 年初,垃圾处理费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熬过严酷的寒冬,深圳的垃圾发电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目前,深圳的宝安、南山、盐田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 2450 吨,每年可以为深圳处 理生活垃圾超过 100 万吨。此外,一大批新的项目 陆续开建,这些新项目投运后将大大提升深 圳的垃圾处理能力。 广东垃圾发电大有作为 广东省的垃圾发电势头一直很强劲,那么,该省新建这么多垃圾发电厂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没有考虑企业投入成本的前提下举了一个例子:假设广州市政 府将广州市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专营权授权给某公司,以 25 年的特许经营权计算,按照目前可知数 据计算,运营方可获得接近 500 亿元的收入。 从官方公开资料显示,垃圾处理费补贴和上网电价收入是垃圾发电厂成本补偿和利润的主要来 源。广州市政府给予企业的垃圾处理补贴费约为每吨 140 元。 目前,广州全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 1.7 万吨来计算, ,运营公司每天可获得垃圾处理 费补贴 238 万元,全年累计超过 8.6 亿元。这意味着,如果广州市政府给予运营公司 25 年城市生活 垃圾终端处理特许经营权,以广州垃圾数量维持在每日 1.7 万吨来计算,仅垃圾处理费补贴,运营 公司就可获得约 217 亿元。
28
此外,运营公司还可从发电业务中获得收入。根据有关规定,国家为扶持再生能源项目,除保 证垃圾发电的电量全部收购上网外,每千瓦时电还补贴 0.25 元,同时免征增值税、减免所得税。 虽然,今年 4 月 10 日,国家发改委规定垃圾发电上网电价每千瓦时 0.65 元,这与广东省今年 初的规范价格每千瓦时 0.689 元降低了每千瓦时 0.039 元。但面对目前的发展形势,广东垃圾发电项 目还是大有作为。 能源评论 2012-6-12
英国零售企业利用食品垃圾发电
多家位于英国的大型零售商将鱼头和鸡肉中脂肪等食品残渣运往发电厂,不仅削减了垃圾处理 费用,还产生了电能。英国最大的超市连锁店乐购有限公司与玛莎百货集团有限公司、约翰·路易 斯合作伙伴公司、威廉·莫里 市有限公司以及塞恩斯伯里有限公司都在尝试如何用肉、鱼、食 用油以及其他的残羹冷炙来削减电费账单和垃圾掩埋开支,并转化成电能的办法。彭博新闻社能源 财政部门所做的统计显示,过去 5 年,世界各地的企业总共向“变垃圾为能源”的资产中投入了 182 亿美元。北美地区最大的垃圾运输企业垃圾 有限公司收购了 8 家“变垃圾为能源、燃料和化工 材料”系统开发企业的股份。在巴西,各个城市都在修建通过燃烧垃圾产生电力的焚化炉。英国政 府预计,到 2020 年以前,生物能源至少可以满足该国 8%的能源需求,按照当前的原油价格计算, 这笔开支的价值约为 130 亿美元。受越来越高的垃圾填埋税影响,越来越多的超市都在尝试这类活 动。这项今年 4 月开始征收的税收已经达到了每吨垃圾 64 英镑,而且 以每年 8 英镑的速度增长 着。贝伦贝格银行食品零售分析师尼亚姆·麦克雪利说: “对于超级市场来说,将食物垃圾的处理办 法由填埋转化为厌氧消化是件很容易的事,而填埋费用与能源开支都在不断升高。 据彭博社 ” 时代商报 2012-6-8
垃圾发电标杆电价首获政策明 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 280 千瓦时,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为每千瓦时 0.65 元的新政,将进一步鼓励、规范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 继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价格后,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价水平,并于 2012 年 4 月 10 日发布《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 (下文简称《通知》,确定以生活垃圾为 ) 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均先按其入厂垃圾处理量折算成上网电量进行结算,每吨生活垃圾折算 上网电量暂定为 280 千瓦时,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为每千瓦时 0.65 元(含税),其余上 网电量执行当地同类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 目前,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价高出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实行两级分摊。其中, 当地省级电网负担每千瓦时 0.1 元,电网企业由此增加的购电成本通过销售电价予以疏导,其余部 分纳入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 新政规定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可促进行业更加规范,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目前,全国 31 个省市中,仅有广东、浙江、上海等少部分地区的电价高于 0.65 元/千瓦时,其余地区都低于这 一价格。垃圾发电上网电价整体水平的上调,有望促进垃圾发电企业增收。明确每吨生活垃圾折算 的上网电量,将更有利于规范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整治部分企业烧煤发电骗取补贴。同时倒逼企业 创新技术,促进垃圾发电行业良性循环。而相关人士同时强调,此次标杆价格的 ,不会对用户 购电价格产生影响。 2600 亿投资规模 随着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的逐年迅速增长,在“垃圾围城”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妥善处理是个 严峻问题。目前处理方式主要有堆肥、填埋和焚烧 3 种。前两种方法受到土地容量、环境保护等因 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垃圾产生量居世界第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历年堆积的垃圾超过 70 亿吨, 占用 300 多万亩的土地。 而垃圾焚烧在国内是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容量 75%以上,节省土地,
29
不易产生污水渗透等污染,并且产生的热值可以用来供热、发电等再次利用。当前我国垃圾焚烧比 例在 15%-20%之间,与国土面积相对较大的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据业内人 计,到 2015 年,垃圾焚烧比重将会增加到 30%,到 2020 年会达到 40%。据估算,目前全国每年因为垃圾造成的 损失高达 300 亿元,而将这些垃圾综合利用可以创造 2500 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预计到 2015 年,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 80%以上,行业总投资将达 2600 亿元以上。 规范意味浓厚 “当前制约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不够规范,而《通知》最大的意义就在于 规范垃圾发电行业” 。相关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以前垃圾焚烧发电的上网电价按照当地燃煤发电价 格每度标杆电价另加 0.25 元的补贴确定。由于我国各地燃煤资源的差别,各地燃煤发电价格也有所 不同, 在西北、 东北地区燃煤发电标杆电价既有每千瓦时 0.35 元, 也有每千瓦时 0.38 元, 而在华东、 华南地区燃煤发电标杆电价都在每千瓦时 0.4 元以上,导致各地投资焚烧垃圾发电差距很大,实施 起来也比较混乱。 此前的补贴是按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实际发电量来计算,每千瓦时超过燃煤发电 0.25 元的上网价 格,导致某些焚烧发电厂烧煤发电骗取补贴,既造成国家重大损失,也让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没有足 够的压力、 动力去改良工艺提高效益。 《通知》 明 定, 每吨垃圾最多只能补贴 280 千瓦时的电量, 这个数字既能保证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利益,又断绝了烧煤发电冒充垃圾发电骗取补贴的可能,因为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为循环流化床炉,在每吨垃圾最高补贴 280 千瓦时电量的情 况下,掺煤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中信证券就在其调研报告中指出: “发改委该调价政策的出台旨在肃清行业乱局, 从直接对发电 量进行补贴变为先根据垃圾平均热值测算出单位发电量,再按照发电量发放电价补贴。我们认为此 举将有效抑制‘伪垃圾发电’企业的超额利润和投资冲动,促进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 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在对垃圾发电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 《通知》也有需要进 一步完善之处。 “一年四 同时间的垃圾含水量是不同的, 因此不同 每吨垃圾的发电量也有所 不同,各省应该进行一次调查核实,进一步 更合理的每吨垃圾上网电量。另外,政策怎么执行 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当前比较混乱的垃圾发电行业来说,组建得力的监管机构保障政策落实极为重 要” 。 投资前景可期 此前,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此次垃圾焚烧发电标杆电价的推出,势必 也会提高相关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推动行业发展” 。 据了 目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垃圾处理费补贴和上网电价收入,而企业往 往仅依靠电价收入就能基本实现收支平衡,政府给予的垃圾处理费补贴则成为企业利润。有业内人 士透露: “有垃圾处理费用和上网电价双向补贴,垃圾焚烧发电即便不是有利可图,至少不会亏损, 亏损的企业多是由于技术和 的问题” 。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经营企业赢利前景也表示乐观。 在他看来目前做垃圾焚烧、垃圾处理的企业基本都是赢利的,且政府对企业也有较大的补贴支持力 度。他认为, “垃圾处理并非简单处理,其中关键的一环是循环利用,对企业和政府乃至大众都是有 利的” 。 从长远看,垃圾发电运营前途更为广阔。据相关人 测,垃圾发电运营收入在未来 10 年的年 均增长率可望达到 18%,从 2010 年的 34 亿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189 亿元。 尽管垃圾焚烧发电的投资巨大,但企业的利润也较高。张砚霖算过这样一笔账,如以 1 吨生活 垃圾平均发电 380 度测算,一座日处理 2000 吨生活垃圾的焚烧厂建成后,一天发电量高达 76 万度, 每年可发电约 2.7 亿度,电费收入 1.35 亿元。此外,企业每年还可获得政府补贴约 6000 万元。 “一座投资 10 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年运营费用也就五六千万元,建设方大约七八年就能 收回投资” ,张砚霖分析,以后的 20 多年时间里,建设方大约能获得 30 亿元的投资回报。
30
而具体到垃圾焚烧设备,未来 5 年的市场总需求约为 300 亿元。垃圾发电设备中最核心的是垃 圾焚烧锅炉,占整个垃圾发电厂的 50%以上。据了解,之前我国大型焚烧厂主要引进国外设备,国 外的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而国内的垃圾混放,可燃和不可燃的垃圾混在一起,具有成分复杂、含 水量高等特征。同一套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可能在欧美等地区可以顺利发电,但在国内有可能不行, 开发适合国内垃圾特征的垃圾焚烧锅炉,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是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努力方向。 中国投资 2012-6-6
罗伯特:中国 99%生物柴油 用厨房废油生产
6 月 12 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第 68 届年会暨世界航空运输峰会现场,在讨论减排的生物燃油 时,在讨论生物燃料分会场上,嘉宾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低碳交通总监罗伯特(Robert)透露,目 前中国 99%的生物柴油是用厨房废油生产的。 2012 年 6 月 12 日上午,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董事、清洁交通项目主任罗伯特·厄雷(Robert Earley) ,在第 68 届国际航协年会暨世界航空运输峰会的“生物燃料商业化”高端对话上发言。 他会后对记者透露,经过研究,这种用废油脂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碳排放要更低,不过目前还 存在不够纯的问题。 他还说,国内生产生物柴油的公司并不能得到补贴,这导致收购废油脂时这些公司给的钱不如 “黑市” (比如潲水佬)的高,因此“抢不过”这些黑市,也令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价格较高,卖不 出去。 “国内企业也可以考虑把这些废油脂卖到国外,比如欧洲。那里有更先进技术提炼, 厂家 也更爱收购这些废油脂。 ” 广州日报 2012-6-13
巴西大力发展新能源 生物燃料技术抢占先机
巴西水利资源丰富,提供了全国 60%以上的电力需求。2007 年,巴西在东南沿海发现了储量丰 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巴西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压力不大,但它因地制宜发展出以乙醇、生物柴油为 的成熟的生物燃料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生物燃料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能源的不 足,还使巴西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今天抢占了先机。 “国家酒精计划” 1973 年,世界爆发了第一 油危机。原油价格暴涨使得所需原油一多半需要进 巴西遭受 沉重打击。由此,巴西政府决心利用本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有利的农业气候条件,从甘蔗、木薯等 作物中提取乙醇燃料,作为化石燃料的替 。于是,雄心勃勃的“国家酒精计划”在 1975 年正式 出台。 在这一计划实施期间,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统购乙醇燃料、调整价格以及行政于预 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乙醇燃料,并帮助企业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巴西政府还要 求在人口超过 1500 人的城镇中,加油站必须安装乙醇加油泵。汽油中添加乙醇燃料的比例也以法律 形式确定下来。 在政府扶持下,巴西石油公司、圣保罗州蔗糖技术中心等企业和机构一直在开展提高乙醇生产 效率的项目,包括研究各种甘蔗的基因及萃取技术。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乙醇的利用在巴西达到一 个高峰,当时巴西每年生产的 80 万辆汽车中,3/4 使用了乙醇发动机。通过实施“国家酒精计划” , 1975 年至 2000 年间,巴西少进口了约 5.5 万桶石油,成功减少了对石油进 依赖。 但上世纪 90 年代,由于巴西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巴西国内乙醇燃 料供应量急剧萎缩。然而,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和机构从未停止研发工作,不断提升技术和降低成本。 进入 21 世纪后,巴西乙醇的生产效率翻了三番,成本从每升 0.6 美元降至 0.2 美元以下,加上国际 油价走高,乙醇燃料在巴西的再度推广在经济上变得可行。 列入创新战略
31
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巴西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乙醇出口国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据统计,巴 西目前甘蔗播种面积达到 650 多万公顷。全国有 300 多家甘蔗加工厂,其乙醇年产量已接近 300 亿 升,每年的出 也在 50 亿升左右。受美元贬值、糖类价格走高、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巴西近些 年乙醇生产和出口呈减少趋势。 目前,巴西政府重视发展生物能源,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科技、能源政策。巴西认为, 石油、天然气、水电、生物燃料为今后几十年的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巴西 2011 年至 2014 年的《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生物燃料在 15 个国家研发创新新战略领域中位列第二位。 巴西当前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为甘蔗,并将传统的通过甘蔗发酵生产的乙醇称为一 醇。如 今巴西一 醇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由于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酶,成本比美国从粮食中提取乙醇要 低 1/3。目前巴西致力于开发的是二 醇,即纤维素乙醇。如果这项技术开发成功,不仅可以将蔗 蔗叶等变废为宝,还可以使乙醇产量提升 30%至 40%。 此外,另一项关键的研发是开发生物柴油技术。这项技术使蓖麻、棕榈、棉花、大豆、向日葵 和玉米等可以大量生产的作物以及动物脂肪等,都成为这种新型生物能源的原料。目前巴西生物柴 油的年产量在 20 亿升左右, 80%是以大豆为原料。 规模化培育微藻是巴西 研发的一项先进技术, 以微藻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可以环保与炼油一举两得。 风能后来居上 利用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先进地位, 巴西近些年正大力推动 “乙醇外交” 这项外交政策的核心是, 。 巴西愿意无偿提供乙醇生产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替 源,并加强与它们的经济和科技合作。 分析人 为,巴西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也有经济上的考虑, 即促进乙醇燃料在全球普及。 此外,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其他新能源方面,巴西政府提出了在 边远落后地区能源时, 使用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并为此提供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 特别是在发展风能方面,巴西政府已显示出较大兴 据巴西风能协会人 绍,该国东北部 地区和南部南大河州是巴西发展风能潜力最大地区,尤其东北部地区是世界上利用风能条件较好地 区之一,有些地方的发电率可达 45%至 5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 27%。 巴西风能协会人 示,巴西是继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世界上风能发展较快国家之一。巴西 现在的风能发电装机容量为 1200 兆瓦,到 2014 年将达到 7200 兆瓦。如果按照目前这个速度发展, 到 2020 年将达到 2.5 万兆瓦。 迄今,巴西国家电力局已于 2009 年、2010 年和 2011 年举行了三次风力发电商业招标,吸引了 通用电气等国际行业巨头,同时也引起我国大型风能技术公司的注意。巴西风能协会人士表示,中 国企业进入巴西市场,对于提高当地清洁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促进风能技术发展和产品竞争力的 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们建议中国企业最好是在当地投资建厂并转移技术,因为这样做会得 到巴西政府一系列的税收和贷款优惠。 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2012-6-1
澳可再生能源基金拟投资光伏与生物燃料
2012 年 9 月末,澳大利亚总额达 2 亿澳元(1.96 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风险投资基金将率先用于 投资太阳能光伏及生物燃料产业。 2011 年 12 月,澳大利亚政府任命 SouthernCrossVenturePartners 公司 这项基金,该公司投资 总监 MarkBonnar 在悉尼接受采访时表示,计划到 2012 年年末投资三或四家企业。SouthernCross 的 资金来自于澳大利亚和中国风险投资基金,预计每项投资支出高达 2000 万澳元。 澳大利亚计划推动风能、光伏、地热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资,而该笔专项基金是计 划的一部分。据政府表示,澳大利亚政府的目标是十年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 20%。此外, 该国将自 7 月其向排放污染的企业征收碳排放税,从而削减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并与气候变化进行
32
斗争。 Bonnar 表示, “我们已开始启用这笔资金, 并开始向人们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公司有稳固的融资渠 道。这个市场受制于资金所限,但机遇无限。 ” 曾担任 CleantechVentures 风投公司投资总监的 Bonnar 表示, “人们不愿意大笔投资澳大利亚的 原因之一在于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相比美国、中国或欧洲而言,在澳大利亚很难开辟业务。 如果你正承担着 风险、技术风险和执行风险,那么你一定不想再面临市场风险,这就是我们在 这里的原因所在。 ” 他表示,这笔风险投资基金以及政府为进一步鼓励投资的倡议将有助于产业的发展,并证明这 个产业可带来源源不断的回报。此外,澳洲政府计划斥资 100 亿澳元成立 CleanEnergyFinance 公司, 并定于 2013 年正式启动。 solarzoom 2012-6-1
重庆市九成生活垃圾将用于发电
重庆第二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将于 6 月正式投产,届时重庆主城区 90%的生活垃圾将用于焚烧发 电,年效益达 2.5 亿元。 重庆主城区每天要产生 5000 吨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后,与原有的回兴厂每天最多可 焚烧垃圾 4500 吨,将消化掉主城区 90%的垃圾,日均发电量可达到 150 万千瓦时,可供 20 万个家 庭使用。 山西日报 2012-6-1
生物柴油种出来 湖南建 5 万吨生物柴油基地
光秃秃的山岭流出金灿灿的柴油,种不出粮食的山地“长”出汽车的燃料。这不是梦想,湖南 中鑫生物柴油科技有限公司 把“种”柴油计划变成现实。 5 月 25 日,中鑫生物柴油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柴油和蓖麻子油加工基地奠基仪式在永州市双牌县 工业园隆重举行,项目总投资将达到 5 亿元人民币,预计年产生物柴油和蓖麻子油近 6 万吨。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 ‘绿色能源’ 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 , 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进能源替代,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鑫集团董事长何振国表示,为了缓解柴 油缺 这个项目 2012 年一定要投产。 生物柴油“种”出来,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中鑫生物柴油科技有限公司依靠种植“光皮树”把 梦想变成了现实。光皮树枝繁、叶茂,寿命超过 200 年,2 至 3 年可以结果,其果实(带果皮)含 油率 33%-36%,盛果期平均每株产油 15 公斤以上。 据了 湖南中鑫生物柴油科技有限公司在永州市双牌县租赁 16 万亩山地种植光皮树和蓖麻 树,建一条年产 5 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和一条年产 8000 吨的蓖麻油生产线。双牌县的气候、土壤、 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因素,均适宜大面积发展生物柴油、蓖麻油原料林-光皮树和蓖麻树。 项目兴建后,将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在双牌各乡镇发展原料种植园 50 个, 初榨加工基地 10 个,精炼基地 2 个。该项目全部建成后,生物柴油生产线年产值可达 4 亿元,蓖麻 油生产线年产值可达 1.6 亿元,合计 5.6 亿元。 三湘都市报 2012-6-1
33
太阳能
德国五月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破新记录
德国公用事业说,太阳能发电 5 月份达到了一个新的纪录水平,太阳能发电占其总电量的 10%。 BDEW 公用事业公司的一个游说团体说:星期五,太阳能发电输出量增长了 40%,是因为有利 的环境条件和新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的持续繁 日本的福岛灾难之后,德国决定到 2022 年,将完全淘汰核发电,那时,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量 占总量的 30%,2050 年达到 80%。 所有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厂,去年占全国电力约为 20%,但是随着对太 阳能投资补贴和激励的出现,这一比例出现上升趋势。 solarzoom 2012-6-11
澳大利亚 4.5 亿澳元建大型太阳能项目
澳大利亚资源部长 Martin Ferguson 表示,澳大利亚将投资 4.5 亿澳元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两个地 方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 Ferguson 在 中表示, 这项装机量为 159MW 的项目将由太阳能组件制造商 First Solar 和能源 零售商 AGL Energy 共同建设,预计到 2012 年底 。 该项目将从将近 1.3 亿澳元的政府现金拨款中获益, 建设地点位于 Broken Hill 镇和 Nyngan 镇, 所产电力足够 3 万户家庭使用。 Ferguson 表示,该项目拥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下降很多,是时候将工业级 太阳能引入市场了。 “如果太阳能想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它必须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Ferguson 说道。 solarF 2012-6-11
新加 发出可涂在物体表面的新型太阳能电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发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称为“染料敏化 电池” 。以往制作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是以硅晶为主要原料,而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发明是受到植物 光合作用的启发,参照叶绿素可以把光原子转换成能量的原理,利用比较稳定的人工染料捕捉光谱 中几乎所有的可见光。 电池的导电部分是由纳米级的二氧化钛颗粒和帮助导电的电 组成,再加上含金属钌衍生物 的染料。与传统的硅晶太阳能电池相比,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可以吸收直射阳光以及漫射光源(如室 内灯光等)。 二氧化钛通常都用在油漆、防晒霜和食用色素中,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导电层可涂在玻 璃板或者塑料片上,轻巧且有韧性,并可双面吸收光线。 据南大能源研究所的专家透露,该新型太阳能电池目前尚处于小面积实验阶段,主要困难是要 找到合适的聚合物,因为它不仅要能与二氧化钛和染料融合,而且还要有较好的透光度。专家说, 这种新型电池一旦最终走向市场,不仅可以把导电涂层涂抹在 上,而且还能涂在建筑玻璃外墙 甚至车窗上,将打破太阳能板像现在这样只能“躺”着接收太阳光的局限。 据悉,染料敏化电池虽然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不及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但因其在日照不佳 的情况下也能 运作,因此采光时间更长,制造的电能也更多,比较适合地处热带且云层密布的 国家和地区。 中国经济网 2012-6-12
34
Conergy 将建设巴基斯坦最大光伏项目
随着太阳能系统进 税的取消,巴基斯坦因其高日照度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将成为新兴的 光伏市场。在一系列近期建设的光伏电站项目中,Conergy(ETR:CGYK)和项目开发商 Ensunt 以及 DACC Power Generation Company(DPGCL)合作在 Cholistan 地区的 Bahawalpur 建设 50MW 的太阳能 园。 DPGCL 的总裁 Doug Melvin 指出: “这个 50 兆瓦的电站是为巴基斯坦政府建设的最大的太阳能 电站。目前该地区高度依赖水利电站作为能源来源。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能源供应出现波动的时候, 容易引起电力中断或短缺。为了响应总统的要求,总理和他的内阁正在努力工作防止出现能源短缺, 同时在巴基斯坦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可持续性经济并创造就业机会。 ” Conergy 表示有 21 万块 PowerPlus 组件用于该项目,包括 IPG 300C 中央逆变器。总计还有 210 公里的 SolarLinea 安装系统。 Conergy 的首席执行官 Philip Comberg 博 充说: “至此, 我们非常满意 2012 年第二季度的业 务开发。这个项目是我们 2012 年筹建项目的又一步。亚洲太阳能市场有增长潜力,反映出 Conergy 良好的市场进入能力、全球足迹以及在亚洲的雄心 。我们采取了 '的决策,关注于增长型市 场,我们的目标是把我们的足迹扩大到不仅仅是亚洲还有美洲。 ” pv-tech 2012-6-6
北美地面光伏安装市场 2016 年有望达到 4068MW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 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 公布的北美地面安装光伏电力市场预测报告显 示, 北美地面光伏安装在 2011 年已达到 913MW, 但到 2016 年会达到 4068MW, 复合年增长率 34.8%。 太阳能光伏市场正在经历强劲的客户需求,并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在北美地区健康成长。其 他的关键市场因素包括碳排放和温室气体,寻找替 源和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好处等认识 的上升。光伏发电技术,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替 源的关键之一。在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 地面安装光伏的效率和性能将得到改善,这将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市场的地面光伏安装需求已延伸到加州以外的几个州,然而,加拿大安大略省代表 99%的 国内市场却有很大的政策风险。2012 年预 国将占北美市场安装的 82%。加州将占 20%处于领先 地位,其次是安大略省占 18%,新泽西州紧随其后为 12%。 solarbe 2012-6-6
美国建设世界最大太阳能热电厂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布莱斯,一座耗资 40 亿美元、设计装机容量超过 100 万千瓦的太阳 能发电站,将在 2013 年建成。迄今为止,该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35
太阳能热发电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它产生的热能容易存储,因此,即使在太阳落山后,也 可以继续发电,电力可以在最需要的时候输送到电网上。 布莱斯太阳能发电站占地约 2800 公顷,建在荒漠土地上。它通过庞大的凹面镜阵将太阳光转变 成热能加热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这一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每期工程装机容量均为 50 万千瓦,全 部建成后,其产生的电能足以满足 75 万个家庭使用。 伊万帕太阳能热电厂占地 1400 多公顷, 就在拉斯维加斯附近。 它使用排列成同心圆的凹面镜阵, 把太阳光聚焦到中央塔,形成高温,产生蒸汽。这座太阳能热电厂采用三座中央塔,每座塔都有自 己的一组凹面镜。第一组机组在前部,今年 2 月完工,工人们已开始安装凹面镜。 在现场建成临时工厂,组装凹面镜,形成定日镜,以跟踪太阳的运动,可以使光线全天都集中 在同一点。在工厂内,镜子由机器人定位,沿轨道输送,工人们用螺丝把它们固定到金属框架上, 而发动机会使镜子转动,以朝向太阳。一旦它们完工,定日镜就会被拖出来,拖到凹面镜场地,这 要用拖拉机。工人们用起重机安装定日镜。这些柱子会被捣进沙漠地面以下,而不是被固定到混凝 土地基上,这是为了减少它们的阴影。 太阳能发电不仅依赖阳光,也要占用大量土地,而美国加州南部阳光充沛,又有很多商业价值 不高的荒漠土地,适合发展太阳能发电站。此前,在附近地区已建成9座小型太阳能发电站,总装 机容量达 35.4 万千瓦。此外,还有一座在建的伊万帕太阳能发电站装机容量达 37 万千瓦。而布莱 斯太阳能发电站的装机容量几乎相当于一座核电站。 太阳能热电厂的未来并不明朗,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的影响。使用太阳能电池 板可以把太阳光直接转化成电能,而且它的价格在这几年中迅速下降,致使不少能源公司不再计划 修建太阳能热电厂。 中国能源报 2012-6-6
“光伏电微网”受追捧 进入成长期
近年来, 与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 “寒冬已至” 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光伏电微网” 的内需市场推广应用则可以用“阳光灿烂”来形容, “小微网、大市场”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朗。 而近期,有关“国家科技部机关办公楼屋顶即将建微网”的消息,更是成为了业内广泛关注的 热议话题之一,其“示范效应”不言而喻,并被业内人士充满希望地称之为“ ‘小微网’登上‘科技 顶’。 ” “小微网”入驻科技部办公楼顶 据该项目的建设参与者之一、上海奇亚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负 介绍:即将入驻国家科技 部办公楼屋顶的“微网” ,是一个集“风电、光电、储能”于一体的微网项目,其中风电部分的装机 容量为 8×300W,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约为 15KW,储能系统采用标称容量为 20kWh 的钛酸锂 电池,采用可灵活移动的柜式结构,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控制,具备并网和离网两种工作模式。 据了 “微网”的监控系统由 LM 和 MDS 调度控制组成,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投切(或输出 功率控制) 、储能子系统的功率控制和负荷投切。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电网和负荷等通过 LDU 连接,构成“微网”的发电、储能和用电环节,风电逆变器组成离网系统单独为屋面照明负荷供电, 其信息由 LM 采集,并上传至 MDS。MDS 通过 LM 获取各个支路的功率等信息,并通过 LDU 对各 个环节进行投切,在并网及离网情况下实现发电、储能及负荷的控制,保持微网系统的平衡。 “光伏电微网”悄然进入成长期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与近年来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喧嚣相比, “光伏电微网”的市场拓展则 显得相对沉寂。但实际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干 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政策 措施的逐步实施,不仅使“光伏电微网”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并且已悄然地进入了成 长期。 一是近年来海外市场与内需市场的实际情况已经证明,悬于光伏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
36
是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而有效的“破剑之道”就是必须要培育相对稳定并能够实现稳步增长的 内需市场。 二是伴随着“分 发、自发自用”模式已逐渐成为全球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 “自发自用、内 需希望在屋顶”也逐渐开始成为了扩大光伏发电内需的基本思路,从而使“光伏电微网”市场获得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三是作为国家电网的有效补充和分布式发电的有效利用形式,具有“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因 地制宜”等优势的光伏电微网技术,着重于从“系统集成”方面来切入“自发自用”模式的分布式 发电,相当适合于在目前情况下进行实际应用。 中国电子报 2012-6-4
深圳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民用住宅装太阳能热水有补贴
最新一期政府公报同时公布了《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规划》 。规划透露,深圳 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居全国前列,但在新能源利用中,可再生能源比例偏低。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 用,深圳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要求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后新建民用建筑,凡具备太阳能热水系 统安装条件,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均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政府并给与一定补贴。 深圳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居全国前列。但新能源利用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仅为 2%。 “十二五” 期间,深圳将实现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替 规能源 12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量 21 万吨 的目标。 首先, 深圳将新建民用建筑规模化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 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深圳要求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新建民用建筑,凡具备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条件,有稳定热 水需求的,均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对于 12 层及以下的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覆盖全体住户; 12 层以上的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覆盖不少于 12 层的住户且屋顶全部铺设太阳能集热板。鼓励太 阳能热水系统覆盖全体住户。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鼓励有热水需求的新建公 共建筑、工业厂房和既有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十二五”期间,新 建民用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面积不少于 400 万平方米。 再有,深圳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纳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十二五”期间内,深圳将完成 不少于 400 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改造工程。对既有工厂宿舍、学生宿舍、医院住院 部和居民住宅,在不破坏建筑结构、屋面防水、日照遮挡、公共通行的前提下,鼓励安装太阳能热 水系统。此外在政府、医院和学校公共建筑中有条件实施太阳能光伏系统时,可在节能改造中同步 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建筑应用, 如应用高效非逆变太阳能建筑照明技术与产品等。 “十二五” 期间内, 深圳将完成不少于 60 万平方米的政府办公建筑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工程;完成不少于 40 万 平方米的社会大型公共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改造工程。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2012-6-7
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成立
“我们希望借助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研发平台, 使公司到 2015 年实现产品技术 全面领先,并构建核心技术和专利优势”实验室主任、天合光能负 研的高级副总裁黄强说。5 月 18 日,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常州高新区天合光能总部落成。这个国家级的研发平台 将围绕光伏科技发展中急需 的“高效低成本”等核心问题,开展应用性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前瞻 性研究。 2010 年,天合光能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于 当年初在天合园区动工,并于 2012 年初完工。这是全国首批获准建设的两家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 室之一。 天合光能将依托这个国家实验室,通过与中国科学院、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澳洲国立大学、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等在内的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合作,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高性价比
37
光伏电池材料、高效高性价比电池、高效高可靠组件、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光伏工艺创新和应用技 术开发、突破性技术等方面实现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实验室将逐步推进一批国际顶尖水平、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加快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与量产,同时,加快可再生 能与储能相结合的微网、智能网以及全方位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发。 在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成仪式上,天合光能 :经国际权威机构测试认证,其 多晶组件发电量和转换效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该组件属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 1650mm×992mm 标准商用多晶组件,发电量峰值达 284.7 瓦,组件转换效率达 17.4%。这是继 2011 年 9 月天合光能 组件创造世界纪录之后的又一 破和超越。 据了 截止到 4 月底,公司共申请专利 810 件,其中发明专利 365 件。公司拥有有效专利 298 件,居国内光伏行业第一。2011 年底,天合光能提出的两项光伏标准获得国家标准立项,并通过了 国际电工委员会光伏组件委员会的国家成员投票, 成为国际标准立项。 科技日报 2012-6-4
加州能源委员会批准利用太阳能使住宅和商用建筑
加州能源委员会(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批准了将于 2014 年 1 月 1 日生效的能源效率标 准,使住宅和商用建筑节能 25%,从而降低能源成本,为消费者省钱。 能源委员会的 2013 建筑能源效率标准为建设商提供了更好的窗口、隔热、照明、通风和其它功 能特性来降低家庭和企业的能源消费。 能源委员会委员卡伦·道格拉斯(Karen Douglas)说: “通过提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建筑的能源效 率,能节约加州数十年的能源。这些标准将帮助消费者节省公共设施账单中的钱,使他们在家中生 活的更舒适,通过更好、更环保的建筑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 标准中一些改进的措施包括: 住宅: · 预置太阳能屋顶使业主能在日后添加太阳能光伏电池板 · 更有效的窗口能增加阳光,同时减少热增益。 · 隔热热水管能节约水和能源,减少提供热水花费的时间 · 整个房子用风扇降温,减少夜晚空调的使用,降低空调的负荷 · 空调的安装校验以确保能高效运作 非住宅: · 高性能的窗 传感器和控制器使建筑物能使用“日光” · 超市、计算机数据中心,商业厨房、实验室和停车场配备高效处理设备 · 先进的光线控制器能同步日光照射和建筑占地大小,提高需求响应能力 · 预置太阳能屋顶使业主能在未日后添加太阳能光伏电池板 · 屋顶冷却技术 新的能源效率标准预计可增加建设成本每户 2290 美元,但是 30 年中能节能 6200 美元。在 30 年抵押贷款的基础上,该标准每月每户额外多 11 美元,但是每月节约 27 美元的制热、制冷和照明 账单。 在标准实施的首年,预计能增加 3500 个建筑业就业机会,每年节约上百万加仑的用水。在标准 实施 30 年后,加州会节约将近 14000MWh 的电力,能提供给 170 万户使用,可以减少建设 6 个新 电站。 能源委员会和建筑业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紧密合作制定了这个新标准,并指出认清了面临的挑 战,为行业提供了灵活的、有选择性的标准。支持者包括加州建筑业协会(California Buil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太平洋煤气电力有限公司 (Pacific Gas & Electric);南加州爱迪生(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圣迭戈煤气电力有限公司(San
38
Diego Gas & Electric);南加州煤气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Gas);美国节能经济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y,ACEEE);节能联盟(Alliance to Save Energy);建筑规范援 助项目(Building Code Assistance Project)和设备标准项目(Appliance Standards Awareness Project)。 Shea Homes 北加州分公司总裁兼 CBIA 政府事务委员会主席 Layne Marceau 说: “住宅建筑业还 在从 60 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倒退中艰难复苏,加州建筑业协会(CBIA)支持能源委员会的 2013 建筑能 源效率标准,以便平 州达到更高水平能源效率目标和住宅优惠价格之间的关系。 ” NRDC 的资深科学家 Noah Horowitz 说: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支持采用这些标准, 因为 其代表了加州实现全州范围内到 2020 年每个家庭零能源(Zero Net Energy)目标的第一步。 ” 太平洋煤气电力有限公司的客户能源 方案副总裁 Steve Malnight 说: “PG&E 强力支持新规 范和标准,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来帮助加州达到清洁能源目标。加州能源委员会制定建筑标准 的工作是和加州长期在能源效率方面的领先地位分不开的。今天采用的建筑标准,平衡了多方利益, 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可以帮助消费者省钱并且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 pv-tech 2012-6-5
天威光伏电池转换率突破 18% 且成本更低
近日,天威集团在类单晶铸锭技术和背接触电池组件研发技术取得突破。采用类单晶铸锭制造 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 18%,且生产成本更低。 背接触电池标准组件输出功率已达 265 瓦, 组件效率达到 16.5%,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两项成果是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自 2011 年 7 月研发成 功“神鸟”高效太阳能电池以来的又一全新突破,标志着天威新能源的研发能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形成了自有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人民日报 2012-6-4
夏普打破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记录达到 43.5%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夏普公司 ,他们所研发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 43.5%,称 “展示了绿色能源的光明未来” 。报道中称,在此之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最高纪录为 36.9%, 同样是由夏普所创。现在,他们亲自打破了这个记录。由公司发布的 来看,他们的太阳能电池 基于透镜,可将阳光直接集中以更好产生电能。
39
为了取得更高的转换效率,夏普采用其专有技术,堆叠了三个吸光层,通过它们有效地转换阳 光为电力。另外,夏普还优化了电极之间的间距,在聚光电池表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电池的电阻。 据悉,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只有 15-20%的转换效率。但是通过这次技术突破,将有希望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这项技术暂时只被用于太空领域,但夏普公司表示正考虑将它应用在 地面上。此次新纪录已被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认证。 weiphone 2012-6-5
南洋理工大学研发出染料敏化光伏电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发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称为“染料敏化 电池” 。以往制作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是以硅晶为主要原料,而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发明是受到植物 光合作用的启发,参照叶绿素可以把光原子转换成能量的原理,利用比较稳定的人工染料捕捉光谱 中几乎所有的可见光。 电池的导电部分是由纳米级的二氧化钛颗粒和帮助导电的电 组成,再加上含金属钌衍生物 的染料。与传统的硅晶太阳能电池相比,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可以吸收直射阳光以及漫射光源(如室 内灯光等)。 二氧化钛通常都用在油漆、防晒霜和食用色素中,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导电层可涂在玻 璃板或者塑料片上,轻巧且有韧性,并可双面吸收光线。 据南大能源研究所的专家透露,该新型太阳能电池目前尚处于小面积实验阶段,主要困难是要 找到合适的聚合物,因为它不仅要能与二氧化钛和染料融合,而且还要有较好的透光度。专家说, 这种新型电池一旦最终走向市场,不仅可以把导电涂层涂抹在 上,而且还能涂在建筑玻璃外墙 甚至车窗上,将打破太阳能板像现在这样只能“躺”着接收太阳光的局限。 据悉,染料敏化电池虽然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不及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但因其在日照不佳 的情况下也能 运作,因此采光时间更长,制造的电能也更多,比较适合地处热带且云层密布的 国家和地区。 中国经济网 2012-6-12
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完成 19 小时首次洲际飞行
北京时间 6 月 11 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5 月 24 日,瑞 阳能飞机“太阳驱动” 号在安德烈-博尔施贝格的驾驶下从瑞 耶讷起飞,大约 17 小时后顺利在 西班牙马德里着陆。在 此之后, “太阳驱动”号又从马德里起飞,前往摩洛哥拉巴特,共历时大约 20 个小时。 “太阳驱动” 号凭借此次飞行创造历史,成为有人驾 驶的太阳能飞机进行的第一次洲际飞行。太阳能飞机“太阳 驱动”号在摩洛哥拉巴特的夜空中飞过。这是“太阳驱动”号的第一次洲际飞行,也因此 创造历史。 当地时间晚上 11 点 30 分,从西班牙马德里起飞的“太阳驱动”号在飞行了 19 个小时之后在摩洛哥 首都拉巴特降落。这一段旅程由伯特兰-皮卡尔德 驾驶,他是设计“太阳驱动”号的两位设计师之 一。从马德里到拉巴特全程 448 海里(约合 830 公里) ,飞越欧洲与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随着 在拉巴特安 全降落, “太阳驱动” 号也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架上演洲际飞机的有人驾驶太阳能飞机。 “太阳驱动” 号在拉巴特-塞拉国际机场降落后, 现场人群 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皮卡尔德表示: “飞 越直布罗陀海峡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刻,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洲际飞行分
40
为两段,第一段从从 瑞 耶讷起飞,由“太阳驱动”号设计师博尔施贝格驾驶,大约 17 小时后 顺利在西班牙马德里着陆。此次洲际飞行只是一个热身,按照计划, “太阳驱动”号将 于 2014 年进 行环球飞行。
6 月 5 日马德里当地时间凌晨 5 点 22 分, “太阳驱动”号项目的地面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 作。由于天气原因, “太阳驱动”号在马德里耽搁了几天。这里的天气原因并不是光照不足,而是强 风。 “太阳驱动”号采用超轻型设计,强风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天气条件改善后, “太阳驱动”号 从马德里起飞,前往摩洛哥拉巴特,继续它的第一次洲际飞行。19 小时零 8 分之后, “太阳驱动” 号抵达拉巴特,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平均地速不到每小时 32 英里(约合每小时 52 公里) 。博尔施贝格 表示: “‘太阳驱动’号在夜色中起飞,夜色中降落,但电力供应并没有遭遇挑战。此次飞行历时近 20 个小时,降落时飞机电量仍非常充足。此次飞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增强了我们对新技术的信 心。 ”
41
在飞往摩洛哥过程中, “太阳驱动”号的飞行高度达到 2.7 万英尺(约合 8229 米)“太阳驱动” 。 号项目组表示此次飞行获得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赞助,同时也获得摩洛哥太阳能局的邀请。 之所以选择摩洛哥作为首次洲际飞行的目的地,不仅相中了它的地理位置,更因为摩洛哥 大力 打造太阳能产业。据悉, “太阳驱动”号将飞往摩洛哥南部瓦尔扎扎特省,参加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 电厂(装机容量 160 兆瓦特)的开工仪式。摩洛哥太阳能局负责人穆斯塔法-巴克利表示: “我们要 与‘太阳驱动’号项目组分享一条信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太阳能的触角已经延伸出科学世界,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将于 2014 年正式发电,与‘太阳驱动’号上演环球飞行的时间相 同。 照片在 2011 年“太阳驱动”号进行一次试飞前拍摄。飞抵马德里后, “太阳驱动”号等待理想 天气出现,而后启程前往拉巴特。 “太阳驱动”号项目发言人亚历山大-金德罗兹在当时接受采访时 表示: “我们非常自信。天气并不是一门可靠的科学,我们一定成找到飞行窗口。我们并不打算创造 什么速度纪录。我们需要等待合适的天气出现。 ”此次洲际飞行只是一个热身,按照计划, “太阳驱 动”号将于 2014 年进行环球飞行。2004 年,国际化学公司索尔维成为“太阳驱动”号项目的第一 个参与者。 这家公司提供了制造 “太阳驱动” 号所需要的高性能超轻聚合材料, 它的英文名字 “Solvay” 出现在“太阳驱动”号的机身上,非常显眼。 “太阳驱动”号项目的其他赞助商包括表商欧米伽、德 意志银行以及著名电梯与电动扶梯制造商迅达。 5 月 24 日, “太阳驱动”号从瑞士帕耶讷的一架机场起飞,进行历史性飞行,第一站是西班牙 马德里。 “太阳驱动”号洲际飞行的第一段长 1550 英里(约合 2500 公里) ,由太阳驱动公司首席执 行官博尔施贝格驾驶。此次洲际飞行的终点是摩洛哥拉巴特,整个飞行过程中没有消耗一滴化石燃 料,也没有产生一点碳排放。博尔施贝格用“令人难以置信”描述此次飞行。他说: “此次飞行增强 了我们发展太阳能飞机的信心。 ” 照片于 4 月在瑞 耶讷的 “太阳驱动” 号项目基地拍摄, “太阳驱动” 号正为试飞作准备。 “太 阳驱动”号洲际飞行的第二段从马德里到拉巴特,由太阳驱动公司总裁皮卡尔德负责驾驶。此次洲 际飞行打破了多项有人驾驶太阳能飞机的飞行纪录。不过,这一次仍只是热身。2014 年, “太阳驱 动”号将进行全球飞行。 与 20 世纪初的飞行先驱一样, “太阳驱动”号的飞行员也必须等待合适的天气出现,才能进行 飞行。照片于 2011 年 4 月拍摄, “太阳驱动”号停靠在瑞士帕耶讷的机库,地面工作人员 附近 忙碌着。金德罗兹说: “这架飞机重量很轻,对湍流和强风非常敏感。当前的逆风和侧风太多,我们 必须等待更平静的天气出现,才能进行飞行。 ”金德罗兹指出起飞时的天气条件非常重要。 “很多天 气因素都会对起飞产生影响,导致飞行速度只有 4 到 7 节之间,因此必须选择几乎无风的天气起飞。 在飞行中,强风是我们无力承受的。 ” “太阳驱动”号采用碳纤维材料,翼展 200 英尺(约合 61 米) ,与空客 A340 不相上下。这架 太阳能飞机采用超轻型设计,重量只有 3525 磅(约合 1600 公斤) ,与一辆汽车差不多。 “太阳驱动” 号安装了近 1.2 万个硅太阳能电池,主要分布在机翼,负 使 4 台电动马达。由于采用能量存储 技术,这架太阳能飞机可以昼夜飞行。 在 2010 年进行试飞过程中, “太阳驱动”号在瑞士蒙特勒上空飞过。借助于电池存储的电量, 这架太阳能飞机能够在夜间飞行。不过,巨大的电池也让“太阳驱动”号面临工程学挑战。 “太阳驱 动”号的电池总重量达到近 880 磅(约合 400 公斤) ,超过飞机总重量的四分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 “太阳驱动”号要采用超轻型设计。 2008 年,飞机设计师拉莫斯-林桑德莱 测试“太阳驱动”号的 4 个推进器。借助于这些推进 器,71.5 英尺(约合 21.8 米)长的“太阳驱动”号的时速可达到 43.5 英里(约合每小时 70 公里) 。 “太阳驱动”号的 4 台马达平均马力为 8 匹,总马力与 1903 年赖特兄弟所驾驶的飞机大致相同。 2010 年 7 月 8 日, “太阳驱动”号停靠在瑞士帕耶讷的跑道上。此前,它刚刚结束 26 小时的夜 间试飞。这也是它的第一次夜间飞行。在上演洲际飞行前, “太阳驱动”号曾打破 3 项世界纪录:绝
42
对高度纪录, 成绩为 30300 英尺 (约合 9235 米) 爬升高度纪录, ; 成绩为 28688 英尺 (约合 8744 米) ; 有人驾驶太阳能飞行时间纪录,成绩为 26 小时 10 分 19 秒。 皮卡尔德 测试虚拟飞行模拟器,整个测试历时 25 个小时,旨在为洲际飞行做准备。太阳能 飞机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当时的试验性飞行首 过英吉利海峡。随着技术的越发先进,飞行 距离增至数百公里。1990 年, “追日者”号太阳能飞机经过 20 几次起降飞越美国,最长的一次飞行 达到 250 英里(约合 400 公里) 。无人驾驶的太阳能飞机也取得骄人成绩。2010 年 7 月,英国奎奈 蒂克(QinetiQ)公司的 Zephyr 无人机在美军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尤马试验场上空连续飞行 14 天。 2005 年 7 月, “太阳驱动”号项目组测试一个早期驾驶舱模型。设计制造“太阳驱动”号并不 是为了运输目的,而是为了验证和展示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皮卡尔德说: “我们的飞机在设计上并 不是为了搭载乘客,而是为了向公众传递一条信息,也就是提高公众对太阳能技术的关注。 ” 2011 年 5 月, “太阳驱动”号 备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降落,结束第一次国际飞行。此次飞行 的起点为瑞 此次洲际飞行过程中,博尔施贝格在空中飞行了大约 17 小时后顺利在西班牙马德里 着陆。金德罗兹说: “我们等了 3 个小时才获得降落许可。不过,这种等待对‘太阳驱动’号来说根 本不是问题,因为它不会耗费任何燃料。 ” 5 月 24 日, 瑞 耶讷机场, 太阳驱动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飞行员博尔施贝格的飞行服与飞行靴。 很快,他就要驾驶“太阳驱动”号踏上洲际飞行的征程。博尔施贝格与瑞士飞行员皮卡尔德用了 7 年时间设计“太阳驱动”号。 5 月 24 日, “太阳驱动”号从瑞士帕耶讷起飞,踏上第一次洲际飞行的征程。大约 17 个小时后, 这架太阳能飞机在马德里降落。整个飞行过程中没有消耗一滴燃料,也没有产生任何碳排放。此次 飞行展示了太阳能动力在化石燃料统治下的航空业的发展潜力。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 6 月 11 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5 月 24 日,瑞 阳能 飞机“太阳驱动”号在安德烈-博尔施贝格的驾驶下从瑞 耶讷起飞,大约 17 小时后顺利在 西班 牙马德里着陆。在此之后, “太阳驱动”号又从马德里起飞,前往摩洛哥拉巴特,共历时大约 20 个 小时。 “太阳驱动”号凭借此次飞行创造历史,成为有人驾 驶的太阳能飞机进行的第一次洲际飞行。 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在摩洛哥拉巴特的夜空中飞过。这是“太阳驱动”号的第一次洲际 飞行,也因此 创造历史。当地时间晚上 11 点 30 分,从西班牙马德里起飞的“太阳驱动”号在飞行 了 19 个小时之后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降落。这一段旅程由伯特兰-皮卡尔德 驾驶,他是设计“太阳 驱动”号的两位设计师之一。从马德里到拉巴特全程 448 海里(约合 830 公里) ,飞越欧洲与非洲之 间的直布罗陀海峡。随着在拉巴特安 全降落, “太阳驱动”号也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架上演洲际飞 机的有人驾驶太阳能飞机。 “太阳驱动”号在拉巴特-塞拉国际机场降落后,现场人群 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皮卡尔德表 示: “飞越直布罗陀海峡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刻,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洲 际飞行分为两段,第一段从从 瑞 耶讷起飞,由“太阳驱动”号设计师博尔施贝格驾驶,大约 17 小时后顺利在西班牙马德里着陆。此次洲际飞行只是一个热身,按照计划, “太阳驱动”号将 于 2014 年进行环球飞行。 新浪图集 2012-6-11
太阳能光热发电即将进入“低温”时代
一项全新概念的太阳光热发电技术,120℃条件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技术解决方案,太阳能 光热发电领域即将破冰。 用落魄贵族来形容国内当前的太阳能发电产业应该是相当贴切的。它出身高贵,同一时代的新 兴技术/产业几乎没有一个达到过其被重视的程度;它曾经光鲜照人, “绿色,环保,低碳”令其身 边不乏鲜花掌声;它曾经创造和拥有的巨大财富令无数投资客趋之若鹜,一掷万金。现在落魄的它, 被技术和市场两只大手无情地推向寒冬。
43
技术方面: 目前规模化程度最大的两种太阳能发电技术有光伏发电技术 (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 ;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两者由于在核心技术上没有突破,导致两者的最终发电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成为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瓶颈” 。不少光伏发电项目在消耗完政策支持资金和初期投资后,几乎难以 维持,根本谈不上商业盈利。光热发电领域,较高的成本和技术门槛,令相关研发和投入起步艰难。 市场方面: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相关知识产权,中国的光伏产业很大程度上只能称为制造业, 低利润靠加工量的运行模式令投资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光伏产业过大的产能导致光伏电池价格不 断被打压, 之后的金融危机, 各国设置的 “贸易壁垒” 更让许多国内光伏生产企业没有了生存空间。 , 缺乏核心技术是中国光伏行业在这次危机中最吃亏的地方。美国的“双反”就是个活生生的案例! 一项用于光热发电领域的新技术,或将打破“瓶颈” ,让光热发电打开局面…… 近期刚获专利授权的“太阳能热机” ,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 采用全新概念,使系统运行温度从传统太阳光热发电的 700~800 度,下降至 120℃左右,从而免除 了昂贵的太阳光汇聚部件和跟踪设备,令转换设备的成本造价下降很多。 这项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创造性的利用了磁性材料的“热至消磁”特性,实现了低温条件下将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借由该项技术的独特原理和设计,大幅度降低整体发电成本;提高了热电转化 效率;同时实现了后期运行低成本,低风险,高稳定性,长寿命。 (依据初步估算:本技术建造的太 阳能发电站,投资成本仅为目前光伏发电站的 5%,土地占用面积为普通光伏发电站的 1/2 左右,预 计投资回报率是光伏发电项目的 8~30 倍以上) 。 简要的做个对比分析,帮助大家理 项新技术与传统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区别。 太阳能电池 主要部件成本:制作光电池的原料“硅” ,其提纯就是个十分耗电和昂贵的过程,直接导致太阳 能电池价格不菲; 辅助设备成本:光电池发出的低压直流电必须经过稳流设备,以及逆变电路转化成可并网交流 电,需要十分昂贵的逆变辅助设备(如果是大功率或超大功率的逆变设备,成本就更加巨大) ; 发电效率:实际运用领域的转换效率就 10%多一点,经过逆变设备后,还有相当的电能损耗, 最终发电效率还有折损; 后期运行成本/风险:逆变设备维护及日常调控成本,光伏电池清洁保养,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 (多晶硅电池 25 年,薄膜电池 10 年)都是后续问题。 汇聚式太阳能热电站 主要部件成本:需要用反射镜汇聚太阳光,将工作物质加热到 700 度以上。这类发电站首先要制 造大量的大尺寸优质反射镜(高反射率,高指标的曲面精度)其价格自然不低。 (据报道,美国某大 型槽式反射镜电站,其反射镜是从德国进 ,美国都没有能力生产) ; 辅助设备成本:要保证数百面的反射镜跟踪住太阳的移动,需要有复杂的辅助电子装置和机械 装置完成,国外大型槽式光热发电站的测算数据是“跟踪装置的成本占总成本的 50%左右” ,另外这 些装置本身的运行就需要消耗不少电力; 发电效率:据国外大型槽式光热发电站数据,大型电站可以达到 40% 后期运行成本/风险:数百面反射镜的日常维护清洁需要的成本,气候灾害导致反射镜损失的风 险,复杂精密且数量很多的辅助装置需要长期的维护保养,这些综合因素都大幅度提升了汇聚式太 阳能光热发电站的发电成本。 运用新的太阳能光热发电方案(太阳能热机)发电 主要部件成本:在成本方面,其 90%以上的投资成本是太阳能热辐射收集管(也就是太阳能热水 器用的真空管,批量生产的成本约 10 元一根,每平方米的成本大约 100 元,其价格仅为以上两种技 术的 1/100) ;核心部件“热机” ,其工艺要求和成本不高,价值就几万元(成熟量产后) ; 其他辅助设施都是现有的成熟低成本技术,装配完成后可多年无需维护保养,适合广泛普及; 发电效率:较汇聚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有先决优势————不需要将工作介质加热到 700-800
44
度,不存在将液态水加热至汽化(大家知道,液体转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额外的汽化热,这些能 量对于转化效率来说,是负面的) 。所以该系统的理论热电转化效率大于汇聚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 后期运行成本/风险:作为主体成本的真空管,其使用寿命是上述技术的几倍,此外真空管抗灾 害性气候的能力优于以上两种技术(即使局部区域的真空管受损,也只会造成微小损失) ; 热机本身价格低廉,轻易实现几年一换;完全可以实现免维护和免保养,整个系统可以实现无 人值守方式工作. 该光热发电系统不需要任何其他外界条件来激发或调整就会自动地反复完成工作循环。当太阳 辐射能较大的时候,其运行周期就会自动缩短---输出功率加大;相反,其运行周期就会自动变长---输出功率减小。所以运用该技术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输出功率会自动调节。 太阳能联盟网 2012-6-9
宏伟太阳能计划 美国如何 世界能源危机
《科学人》网站上的文章——幻想美国如何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以太阳能解决世纪能源危机(A Solar Grand Plan) (以下表述金额皆为美金) 如今汽油及家庭供暖用油价格高涨。美国发起中东战事的原因也有保护境外石油生意的成分。 再加上中国、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化石燃料需求日益增加,围绕能 源的纷争日趋热化。即使在这个情 况下,燃烧煤(coal)、天然气的电厂(power plant)以及铺天盖地的车辆依然持续排放着数百万吨的污 染物和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从而威胁着这个星球。 尽管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及政治人物们意图利用各种方法去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但 不够的。美国需要一个更庞大的计划才能从化石燃料中抽身。我们的分析促使我们承认大规模 转用太阳能才是符合逻辑的方法。 太阳能的潜在能量是无法预知的。 日光照射地表 40 分钟的能量相当于全球能量消耗 1 年的份量。 很幸运的,美国拥有广大的疆域。西南部适合铺设太阳能装 置的地区就有超过 25 万平方英里,而 将这片地域 1 年吸收的 4500 兆英热单位(British thermal units, Btu)的太阳辐射中的 2.5%转化为电能 的计划将在 2006 年配合国家能源消耗推出。 把国家能源来源转换到太阳能需要在大量土地上铺设太阳能电池面板(photovoltaic panel),亦需 要架设一直流电(direct-current, DC)传导中枢以便高效的在国内传输电力。 当下的技术已经达到足够水平了。接下来要在这里介绍一个可以提供美国电力 69%及 35%能源 (包括传输)的伟大计划。这个太阳能计划将在 2050 年 前实施。我们计划能将这些能源以与现在 普通能源的价格出售给客户,即千瓦小时(kWh)约 5 分。如果风能、生物能量与地热同样能完成开发 则全国所有的电能 消耗和 90%的其他能量消耗都能使用环保能源。 联邦政府需要投资 4000 亿在将来的 40 年才能完成 2050 计划。 尽管需要的金额相当庞大但是回 报是更大的。太阳能厂消耗的能量趋近于无,每年可以 节省约 10 亿。一间产生的能源相当于 300 间煤电厂再加 300 间天然气厂以及它们的运行消耗。这个计划能有效地消除对输入油的需要,能从 根本上解决美国的 财政赤字并舒缓美国与中东及其他地区的外交问题。 而因为太阳能厂是接近无污 染的所以这个计划每年可以减少 17 亿吨温室气体的排放,另外由综合燃料包括太阳 能的汽车取代 汽油汽车还可以再减少 19 亿吨由汽油车排放的污染气体。到 2050 年时美国的二氧化物排放将会剩 下 2005 平均的 62%,推动解决全球暖化。 太阳能发电田 过去几年在生产太阳能发电池及组件的投资相当程度上停止了,开始进入铺设阶段。虽然样式 众多,但是如今最便宜的组件是由镉碲化合物(cadmium telluride)制造的薄膜。如果要在 2020 年达成 电力每千瓦时 6 分钱的话,镉碲化合物转换电力的效率至少要在 14%以上、而系统的安装则需要降 至 1.2 元每瓦容量。现在通用的组建效率约为 10%系统安装费用需要 4 元每瓦。尽管进程的速度还 需要更快,但是科技的进步已经很迅速了,过去的 12 个月中效 率已经从 9%提升到 10%。藉着它的
45
无消耗特性加上技术逐渐改良,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面板将成为一种有竞争价值的房屋配件, 因为它可以大量减轻白天的 能源消耗。 按照我们的计划,在 2050 年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可以产生将近 3000 亿甚至 3 兆瓦的能量。这需 要在 3 万平方英里建设太阳能发电厂, 尽管这个数字听起 来很庞大但是架设这些远比现在在西南部 架设煤炭厂和煤矿矿区要小得多。国家可再生资源实验室的研究表明西南部有比足够量还要广大的 可利用区域,不包括环境 敏感区(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人 中地区或地形复杂地带。亚 利桑 水土保持部门发言人 Jack Lavelle 曾表示该州 80%的土地都非私有地且该州对太阳能源的 开发很有兴 太阳能源可以达到对环境造成最小影响。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将组件效率提升到 14%。尽管通用的组件不会使用如实验室里的材料但是如 今在国家可再生资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的镉碲化合物效率已经达到 16.5%而且还在上升。同时至少第一家生产商——在俄亥俄州 Perrysburg 的初创公司 (First Solar) 已经在 2005 到 2007 年间把组件效率从 6%提升到了 10%且将在 2010 年达到 11.5%。 加压洞室(pressurized cavern) 太阳能发电最大的限制条件莫过于在阴天及夜晚只能生产微量能源。为此在晴天必须储存备用 的能源以供其他时候使用。而大部分能源储存设备诸如电池等都很贵而且缺乏效率。 压缩空气能源储存是比较成功的方法之一,即让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力将空气压缩进空旷地下 洞室、废弃矿山、地下水含水层(aquifers)及废弃天 然气井中。释放这些压缩空气可以推动生产电力 的涡轮机,只需要燃烧少量天然气辅助。压缩空气能源储存自 1978 年起已经在德国 Huntorf 稳定运 行,阿 拉巴马州的 McIntosh 也在 1991 年加入这个行列。这些涡轮机只需要燃烧原本需要量的 40% 即可,而更先进的热能回收技术可以把这个值降低到 30%。 加州 Palo Alto 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指出现今压缩空气能源储存的成本是铅酸蓄电池的一半左 右。研究同时表示这种设备会增加 3 或 4 分钱每千瓦时的太阳能发电成本,于是 2020 年能源价格应 该是 8 或 9 分钱每千瓦时。 从西南部太阳能发电田生产出的电力经过高压直流电缆传输到遍及全国的压缩空气能源储存设 施,然后由涡轮机制造全年使用的电力。要达成这样目的其关键 就是寻找适合的基地。由天然气生 产商及电力科学研究院(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的筛选指出 75%适合架设基地的地点都靠近 大都市区域。 压缩空气能源储存系统也与天然气系统有不少相似。天然气工业有 8 兆立方英 尺 气体储存在 400 个地下储存库中,而我们这个计划在 2050 年会需要 5350 亿立方英尺储存空间给压 缩成每立方英吋 1100 磅的压缩气体。这项开发会有 一定难度、需要大量的空气筒但是天然气生产 商一定会有兴 及这个领域的。 热盐 另一项现今可以供应大约五分之一太阳能源的是聚光太阳能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在 一面被 过的长形金属镜上反射阳光到一条充满流体的管子中,被如放大镜般的效果加热后的流 体经过热能转换器,生产出的蒸汽推动涡轮转 动。为了储存能量管子会被导入一充满熔盐的大型绝 缘隔热罐体中以保持热效率。热能会在夜间提取形成蒸汽然后熔盐慢慢冷却。所以能源的储存需要 花费一整天。 九座总发电量 3.54 亿瓦(MW)的聚光太阳能发电厂已经在美国持续提供电力。一座在内华达 州的 6.4 千万瓦发电厂也已经在 2007 年 3 月开始运 作,不过这座发电厂没有蓄热。还有一座具有 7 小时盐储存的 50MW 发电厂正在西班牙兴建,还有更多的电厂在世界开工。这些电厂需要 16 小时 来储存电力并可 以提供 24 小时的电能。 现有的聚光太阳能发电厂证明聚光太阳能发电是可行的,但是其成本势必需要降低。规模和持 续性经济研究将有助于他们降低成本。在 2006 年由西部州长 协会中太阳能专责小组(Solar Task Force)提出的报告中指出聚光太阳能发电可以在 2015 年提供每千瓦时 10 美分或更低的价格如果有总 发电量超过 4 百亿瓦的电厂进入运营。设法提高热能 转换器的温度将可提高经营效率。工程师也正
46
在研究如何让熔盐本身成为热交换液以减少热流失及成本。但因为盐具有腐蚀性所以还需要更有弹 性的管道系统。 聚光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电池是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但两者都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我们的 计划让它们都能在 2020 年大规模部署,也给它们时间去变得成熟。然后太阳能技术也能得到进化以 满足经济的要求。从中工程师可以评估两者的优缺点让投资者决定支持一方。 直流电 太阳能发电站的地理位置与国家电流供应计划是明显不同的。今日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 的发电厂遍布各地,与它们需要的资源本身距离在较近的地方。 而美国大部分的太阳能电厂将会建 在西南地区而现在的交流电(AC)网络还不足以承载将这些发电站出来的能源传送到客户处,而在传 输过程中将会损失大量的能 源,所以架设一种新型的高压直流电(HVDC)传输骨干是势在必行。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研究表明高压直流电传输将可比交流电传输 减少不少消耗。而这些骨干网络将会从西南地区辐射整个国家直到当地的转换站切换成交流电然后 沿着区域线路发送给当地的客户。 尽管直流电系统简而有力但是仍在在如加州等地缺乏占有率。直流电线路比交流电线路要便宜 而且需要较少的土地,现今已经有约 500 英里的高压直流电线 路在美国稳定运行。尽管架设不需要 大量先进技术但是经验的不同将会对业务产生影响。德州的西南电力联营(Southwest Power Pool)正 在设计一个直流交流综合系统使在西德克萨斯州 的 1 千亿瓦的风力发电产物能传输出去 。 TransCanada 公司亦提出要铺设 2200 英里的高 压直流电线路来输送自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的风能到 南部拉斯维加斯及更远。 第一阶段:现在到 2020 我们郑重考虑过如何让宏伟太阳能计划实施,从而预见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从现在开 始到 2020 年必须使太阳能具备竞争力也就是有大批生产的水 平。 这需要政府保证提供 30 年的贷款 和购买合约并提供价格的补贴。年度的补助从 2011 到 2020 年缓步提升让太阳能技术与竞争力拉上 来,期间累计补贴总 额 4 亿 2 千万(我们稍后会 如何支付这项草案) 。 约能生产 8400 亿瓦的聚光太阳能发电及太阳能电池厂将会在 2020 年建成,与此同时直流电传 输系统也有了一定基础。它将沿州际公路架设以减少土地 征用及监 障碍。这条主干线的市场是 凤凰城、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和圣地牙哥西至圣安东尼奥,达拉斯,休斯顿,新奥尔良,伯明翰, 阿拉巴马州,坦帕,佛罗 里达州然后东起亚特兰大。 在首 5 年建设能产生 150 亿瓦的太阳能电池厂和 150 亿瓦的聚光太阳能发电厂将刺激商家扩大 规模。在之后的 5 年内每年攀升 500 亿瓦并帮助企业优化 生产线,这样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将下降到 6 美分每千瓦时。这个时间表是现实的因为自 1972 到 1987 年美国核电站每年增幅就是 500 亿瓦, 而且太阳能电厂 的架设要比其他电厂快和简单也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安全问题的疑虑。 第二阶段:2020 到 2050 如果这个市场刺激措施在 2020 年依然历久不衰,就可依然维持增长。把下一个点设定在 2050 年的保守进行。假设不包括技术和成本的改善在 2020 年以后还维持 1%的增长,到 2050 年太阳能 发电厂将供应全美电力的 69%和 35%的能源。 这数量包括足以供应所有 3.44 亿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 消耗, 将取 进口外国石油的依赖, 这 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还能增加约 300 万人的就业机会, 分布在研究制造太阳能组件的单位,这些空缺远多于失业量大的矿物燃 料工业。 大量减少进口石油每年将能减少 3 千亿美元支出,假设原油价格每桶 60 美元(平均价格将较现 在高) 。虽然一旦太阳能发电站架设了就需要维护和修理但是 作为原材料的阳光却是永远免费的, 如此能持续节省燃油。而太阳能投资将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减少军队财政负担、降低抵抗全球变暖 的社会成本。从人类健康问题 到被侵占的海岸线和农地等问题都能得到舒缓。 另外,太阳能宏伟计划将可降低能源消耗。即使能源的需求在以 1%的年增长率增加中但尽管 2006 年消耗了 100 兆 Btu2050 年却可以下降到 93 兆 Btu。 这是因为在提取石油燃料的时候将会浪费
47
燃烧,而在此计划中能限制其消耗。 为了满足 2050 计划的要求, 将需要 46000 平方英里的土地来架设聚光太阳能发电及太阳能电池 厂。虽然这个土地面积很庞大但是这只占有西南地区土 地的 19%,这些土地大多荒芜,没有相互竞 争的使用价值,而且架设电厂不会造成污染。我们假设,在 2050 年只有 10%的太阳能会来自架设在 全国各地商业 地段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装置。但是随着价格的下降,这些应用将会有更大的影响。 2050 年及以后 尽管预测 50 年以后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个假设,我们为充分展示潜力的太阳能作了 一个设想。到了 2100 年根据我们的计划总能源(包括运输消耗)预计会达到 1.4 兆 Btu,是现在总 发电能力的 7 倍。 我们保守点,估计太阳能电厂的总产量需要根据历史最差的情况来推断。在 1982 到 1983 的冬 西南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及 1992 年和 1993 年 后根据 1961 到 2005 年的全国太阳辐射资料库 (National Solar Radiation Data Base)摩皮纳图博火山爆发。 我们不预测到时技术及材料的改善, 2020 在 年以后的 80 年间一定会提升太阳能的效率、成本和储存技术。 根据这些假设,美国的能源需求可以由如下完成:2.9 太瓦(terawatts, TW)的太阳能电池能源 将会向传输另一端的压缩空气能源储存设施压缩 7.5 太瓦、2.3 太瓦的聚光太阳能发电能源、及分布 的 1.3 太瓦的太阳能电池能源。 再加上 1 太瓦的风力发电田、0.2 太瓦的地热发电厂及 0.25 太瓦生 物能量。该模型包括 0.5 太瓦的地热泵直接构筑采暖和制冷。该太阳能系统需要 16 万 5 千平方英里 的土地,这仍然少于西南地区的可用面积。 在 2100 年这样的可再生能源组合可以生产 100%的美国电力及 90%以上的美国总能源。在春季 和夏 阳能基础设施能生产足够的氢来满足 90%以 上的所有运输燃料的需求, 并会取代小型天然 气供应用于辅助压缩空气漩涡机。加入 480 亿加仑的生物燃料将用于其余的运输能量。与能源有关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将会减少 92%,即低于 2005 年的水平。 科学人 2012-6-7
不耗一滴燃油 太阳能驱动力上天入海
5 月 24 日,瑞 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Solar Impulse)从瑞 耶讷起飞,飞往北非国 家摩洛哥。这是这架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飞机的首次跨大洲飞行,在 2500 公里的里程里,它没有耗费 一滴燃油。 一个月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快艇“图兰星球太阳”号(MS Turanor PlanetSolar)经过 20 多 个月的巡航,已经完成环球航行,顺利返回摩纳哥赫尔克里港。 “太阳驱动”飞机与“图兰星球太阳能”快艇给人类带来最大的好消息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 下,太阳能应用在大型交通工具上是完全可行而且可靠的。 国内外科学家纷纷表示,如果能大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未来人类就能坐上纯太阳能驱动的飞 机翱翔天际,搭载太阳能轮船环游海洋。 太阳能飞机:完美首秀洲际飞行 1 万块电池板供持续飞行 48 小时,计划 2014 年实现环球梦想 “太阳驱动”号是冒险家贝特朗·皮卡德与机械工程师安德烈·博尔施贝格的梦想结晶。 1999 年,皮卡德乘坐热气球环球冒险。尽管这次飞行非常成功,但让皮卡德耿耿于怀的是,出 发时携带的 3.7 吨丙烷气体着陆时只剩下 40 公斤。他因此萌生了建造一个不消耗燃料的环保飞行器 的构想。 “太阳能动力飞行探寻新能源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比航空冒险还要刺激。 ”皮卡德说。 博尔施贝格曾是机械工程师兼飞行员。他的梦想是“找到一种方式建造一架既强劲又轻巧的飞 机,仅需极少量的能源即可满足高效的飞行。 ” 当皮卡德与博尔施贝格于 2003 年相遇, “太阳驱动”计划便应运而生。2004 年,皮卡德与博尔
48
施贝格共同成立了太阳驱动公司,组织了科学家团队 70 多人。 “太阳驱动”计划将在 2014 年实现太阳能飞机环游世界,而最终的目标是用太阳能飞机实现永 久飞行。 一切都在紧 鼓进行中,该项目连续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2009 年秋, “太阳驱动”一 HB-SIA 成功试飞,成为世界上首架有人驾驶的太阳能飞机。 2010 年 7 月, HB-SIA 成功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昼夜飞行,最长飞行纪录达到 26 小时 10 分钟 19 秒,也创下了海拔 9235 米高的纪录。 2011 年 5 月 13 日,HB-SIA 从瑞士帕耶讷机场起飞,途经法国和卢森堡,抵达布鲁塞尔,用 12 小时 59 分飞行 630 公里,成功完成首次跨国飞行。 而这一 洲际飞行,则是“太阳驱动”号迄今航程最远的一次飞行,全程持续 48 小时。 据项目新闻发言人介绍,此次飞行的主要目的是协调该项目与各机场的合作并检验飞行保障水 平,作为其在 2014 年进行环球飞行之前的预演。 2011 年,太阳驱动公司开始建造第二架飞机 HB-SIB,这架经过改良的飞机将承担环球飞行的 重任, 完成皮卡德的承诺。 根据计划, 它将以每小时 70 公里的均速在 20 天到 25 天时间内经过中国、 欧洲、美国等地上空。 为了完成极具开创性的目标, “太阳驱动”号的设计处处体现了高吸收低能耗的理念。 “太阳驱 动”号 HB-SIA 飞机是一架具有悬臂的四引擎高单翼飞机,它拥有传统的尾翼布置和更高的机翼伸 展,从外形看,像一只轻巧的大蜻蜓。 它的机翼跨度为 63.40 米,几乎与空客 A340 的机翼等长,但重量仅有 1.6 吨,只相当于一辆小 轿车的重量,是世界上唯一一架尺寸如此大而重量如此轻的飞机。 它的平均飞行速度约为 70km/h。由于仅有一个没有密闭的单座座舱,所以其飞行高度,理论最 高海拔是 8500m,但这已被 2010 年 7 月的昼夜飞行实践打破。 这架飞机机翼下方设有 4 个发动机舱,各配有一个 10 马力发动机,一个锂聚合物电池组和一个 调节充放电及温度的控制系统。 最令人瞩目的是它的动力装置:总共有 11628 个太阳能电池板,其中 10748 个安装在机翼表面 上,其余 880 个位于水平尾翼。 太阳能电池板能将白天吸收的 22%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夜晚的飞机提供动力。这些强劲的太 阳能电池板使得“太阳驱动”长时间持续飞行成为可能。 2010 年 7 月, “太阳驱动”号完成了首次昼夜试飞。它在阳光充足时爬升至 8500 米高空,让电 池尽可能多地储存能量; 临近夜晚时, 飞机缓慢滑翔下降到 1500 米的高度, 利用电池储能继续飞行。 目前, “太阳驱动”号仅能容纳一个人,但太阳驱动公司表示,如果未来能够在技术上突破太阳 光能的吸收问题,大幅度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可使飞机上搭载更多乘员。 根据该公司的计划,或许几十年后,能承载 300 名乘客的全太阳能飞机有望 投入运营。 太阳能快艇:全球首航盛装落幕 6 颗蓄电池 2 天充满后可航行 3 天,现足够容纳 40 人乘坐 5 月 4 日, “图兰星球太阳能船”成功返回港 与“太阳驱动”一起, 了太阳能的可靠性 与稳定性。 这艘充满时代感的太阳能船在 2010 年 9 月 27 日,从法国南部的摩纳哥出发,途经十多个在赤 道附近的停留点,总共航行了约 60000 公里,花了约 585 天,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使用太阳能来 作持续时间最长的旅程和成为第一架环绕地球的太阳能船。 “图兰星球太阳能船”的诞生,与“太阳驱动”号似乎如出一辙:都是由瑞士人发起,都是探 险家与商业的结合,发起时间也都在 2004 年左右。也许这并不是巧合。 2004 年,对海事和太阳能应用非常感兴趣的瑞士商人伊莫·斯多赫萌生了建造太阳能远洋船的 念头。在与瑞士著名探险家拉斐尔·多米扬提到上述概念时,两人便一拍即合。
49
这艘船的设计出自著名的纽西兰设计师克雷格·卢姆斯的手笔,制造地点则是在制造业发达的 德国。 对节能的追求体现在设 每一个方面,甚至连船体整个展开的过程都是通过人手去搅动滑轮 上的绳索来进行,完全没有耗能机器进行辅助。其他方面必要的耗能也极尽斤斤计较:引擎以外的 器材耗能只占了整体的 1%,例如计算机、测风计、GPS、仪表和灯泡等。 这艘船的外形极具现代感,船上层平坦覆盖着一层银黑色的太阳能电池板,与白色的驾驶室形 成强烈的对比。太阳能电池板总面积约为 536 平方米。在停泊状态下,部分太阳能板将收回与船身 互相重迭;而在航行状态时,上层的太阳能板便向外伸展以吸收更多的阳光。 这样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给船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保障了船在夜间以及阴雨天气照样能够安 然航行。在中午时,电池充电的速度会比引擎的耗电速度快一倍以上,到天黑的时候一般都仍会有 约 45%的电量,足以让引擎支撑到明早的日出时间。 船上备有的 6 颗蓄电池在阳光充沛的地方时只要约 2 天便可以充满,在 情况下可以提供足 够航行约 3 天的能量。 在驾驶台里,24 小时都会有人在监察着天气、电力和航道的变化。船长和船员基于这些信息来 计划出最有利的航道,不过整体上还是会紧贴着阳光丰沛的赤道来航行。 图兰星球环球航行计划旨在利用这艘世界上最大的全太阳能远洋船,向人们展示太阳能这种新 型能源的实用性。 “建造这艘巨轮的目的旨在证明,太阳能技术能在海上等最需要的环境下工作,这艘船也很好 地证明了这一点。“图兰星球太阳”的联合建造者、大气科学家帕斯卡·高乐皮耶说。 ”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电化学家格雷戈里·沃弗则指出, “图兰星球太阳能”项目展示了零排放交 通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无限的可能性。他说: “太阳能将会改变海洋运输的面貌,而这艘太阳能快艇 的建造者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 据了 “图兰星球太阳”结束环球航行后将用作商业用途,接载乘客。在船甲板的下层,已经 设计了一个很大空间,足够容纳 40 人乘坐。 专家连线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纯太阳能驱动 商业运用还很远 “太阳驱动”与“图兰星球太阳能”的成功只说明了太阳能技术在飞机轮船上可以应用。但这 个实验的意义并不大。将太阳能应用到飞机和轮船上,我们也早就知道它是可行的。太阳能飞机与 太阳能船都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去做的,他们第一个做出来,因此受到了公众的瞩目。 但它现实意义并不大。你看“太阳驱动”不像普通的飞机,而是很像我们做的航空模型。它采 用很轻的材料做成,机身轻巧,耗电就少,因此按照目前的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能够支撑它的运 转。但是要是想达到普通的载客飞机的水平,比如波音 747,需要多少太阳能板才能送上天? 这个实验给老百姓鼓鼓劲倒是可以的,说我们太阳能已经可以上天,可以入海了,但对我们专 业人士而言,这个实验并没有 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要多少太阳能晶片才能支撑起足够的重量, 第二个就是储能,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能够走多远。 飞机只要没有了动力就立即会掉下来。轮船倒是可以做大点,因为本来它就有海洋的浮力来支 撑,但太阳能船也同样没有 这两个问题,它的动力也是由晶片铺出来的,要铺多大,才能吸收 足够的能量? “图兰星球太阳能”号设计了 40 人的空位,但这也是很少的。要达到 的轮船的载客水平, 可能要做成 500 个船 大,把一个船弄到铺满整个海面了。 晶板就是靠吸收太阳光然后转换成能量,要有足够的面积才行。你看太阳能发电厂,一大片全 部都是太阳能晶板,这又能发多少电呢?比如很早就开发的太阳能汽车,全身都是太阳能板,但也
50
走不了多远。 靠纯太阳能驱动,在目前是很困难的。真 来商业运用,对人类产生较大贡献,还差得很远。 更好的做法是采取混合动力,用一部分太阳能,用一部分汽油。除非以后有人能够把太阳能板做得 非常小,并且光电效率转换大幅度提高。 今后我们可以朝着太阳能飞机和轮船的方向发展,这个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目前在太阳能技术 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发热发电,先解决太阳能发电的问题,把转换效率提高,把成本变得更便宜, 这才应该是大家最看重的。 南方报网 2012-6-4
电工所在 CdTe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太阳能电池技术实验室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在商业化 节能玻璃上制备出了厚度仅为 2 μm 厚的 CdTe(碲化镉)多晶薄膜。经中科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 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其转化效率达到 12.78%,这标志着电工所在 CdTe 薄膜太阳能电 池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CdTe 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宽度为 1.5 eV(电子伏特) ,带隙值与太阳光谱非常匹配,其理 论效率高达 29%。CdTe 吸收系数大于 5×105/cm,只需要 1 μm 就可以吸收 99%以上、波长小于 826 nm 的可见光,且厚度仅为硅太阳能电池厚度的 1/100,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以 CdTe 薄膜太阳 能电池为 的薄膜太阳电池因其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和高稳定性,备受研究人员和产业界的关注。 国际上以美国 First Solar 和 Abound Solar 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已经实现 CdTe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规 模化生产,产量在各种薄膜电池中是最多的,CdTe 组件的生产成本率先降低到了$0.75/Wp(峰值功 率每瓦 0.75 美元) ,被证明是生产成本最低的太阳能电池之一。但是,其规 产工艺技术一直为 美国少数企业垄断。 电工所采用全部国产化设备和原料制备的转化效率达到 12.78%的 CdTe 薄膜太阳能电池,将为 我国 CdTe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 2012-6-14
夏普研制出 43.5%的世界最高转换効率光伏电池
夏普 31 日发布消息称, 运用透镜聚光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聚光型化合物 3 结合光伏电池组件, 实现了 43.5%的世界最高转换効率。2012 年底将在海外进行实际验证,预期可用在日照量多的地区 发电站。计划 2013 年 3 月之前转换効率达到 45%。 化合物光伏电池组件使用铟、镓等 2 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作为光吸收层材料。开发的组件 基本结构是独特的以铟、镓、砷为底层的三层光吸收层技术。将受光面电极间隔做得紧密,使电阻 降至最低。 该开发项目为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一环。 化合物光伏电池用于人造卫星等特 殊领域,本次的开发成果将致力于运用在地面用途。 solarbe 2012-6-4
KANEKA 与 IMEC 开发 22.68%的铜电极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
据日经 BP 社消息,日本 KANEKA 公司与比利时研究机构 IMEC ,双方共同开发的 6 英寸 (约 15cm) 见方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转换效率达到了 22.68%。 2011 年 11 月公布的数值为 “21%以上” , 两家公司用半年时间将效率提高了近 1.7 个百分点。 此次发布的电池单元集电极的形成与 2011 年 11 月发布时一样,利用了 IMEC 的铜电镀技术。 KANEKA 与 IMEC 预定在 2012 年 6 月 11~15 日于德国慕尼黑市举行的太阳能电池国际会议暨 展会“Intersolar Europ 2012”上,在 KANEKA 的展区公布开发单元的详情。 日经 BP 社 2012-6-14
51
美研发成果克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致命弱点
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分别有产生毒物和制造成本高的弱 点。1991 年瑞士工程师发明的染料敏化电池很好地克服了它们的这些弱点,但填充在电池两极间的 电解质溶液会腐蚀电极并有可能泄漏。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 Mercouri Kanatzidis 和 Robert Chang 受固体半导体材料制造工艺的启发,把一种由铯、锡和碘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 中制成电 充注到染料敏化电池的两极之间,然后蒸发掉有机溶剂,形成固体电 层。经检测, 这种固体电解质染料敏化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达到 10%以上,具备了商业应用前景。 该成果发表在 5 月 23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有几位未参加该项目的专家称赞该成果为近几 年染料敏化电池研究领域最重大的突破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2-6-14
太阳能光伏电池 5 年内效率提至 20%
光伏产品的价格急速下跌,英利等制造商们开始寻求技术突破来提高产品的效率以降低成本。 过去几年,全球太阳能电力浪潮催生出 13 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他们生产了全世 界超过一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但这样的成绩并未给光伏产业带来太多的赞誉。 在许多人的眼中,这些组件制造商们所做的不过是对“中国制造”的另一次刻画:从海外买设 备、原料,利用国内廉价的人员和电力进行生产,然后在港口装船运往欧洲。 足以为此观点佐证的,是中国拥有不计其数的光伏制造企业,而且都曾经过得很滋润。 “常规太 阳能电池的生产并不是一项很高深技术。 ”英利绿色能源技术总监兼研发部经理胡志岩说, “市场好 的时候,只要有钱能买来基材和生产线开工,就不愁销路。 ” 但产能过剩导致供过于求之后,光伏产品的价格急速下跌,制造商们开始寻求技术突破来提高 产品的效率以降低成本。 这一点应用材料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能源与环境 方案事业部总经理马克平(Mark R. Pinto)深 有感触。在光伏领域,应用材料只提供生产线锯、丝网印刷和检测的设备,即便如此,其销售额在 过去四年都在全球设备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但马克平已有心理准备,今年的销售不会像去年 高, “我们将更多地依靠技术的更新,优化 电池的生产工艺,帮助客户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成品率和工厂盈利能力。 ” 未来的高效电池是什么样?英利绿色能源能源副总裁熊景峰并不敢断言, “但 5 年内电池片的 最低效率也要达到 20%。 ” 技术备战 2011 年无疑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暗淡之年,尚德全年净亏损 10 亿美元,英利全年亏损 5 亿美元, 赛维的负债率更是高达 227%。但行业里并不是没有人在 。2011 年,应用材料在中国的营收从 2010 年的 15 亿美元增加到 25 亿美元, “其中光伏业务营收在我们中国所有业务中占比超过 1/3。 ” 马克平说。 行业里的“吸金王”还有同样来自美国的企业杜邦。2011 年,杜邦在光伏市场的销售额为 14 亿美金。基于市场对其产品的持续强劲需求,杜邦还设定了在 2014 年销售达到 20 亿美元的目标。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马克平的答案听起来毫无新意, “作为行业的技术领导者, 应用材料公司通 过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来优化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工厂产出,并降低成本。 ” 去年 8 月, 应用材料推出新产品——PEGASO 丝网印刷印机, 可以实现太阳能电池的二次印刷, 新的印刷设备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准确度,而且提高了设备的产能,使得每台设备增加 4MW 的产能。 “相较于老设备,新设备价格虽然增加了,但带来的产出增幅更大,光伏制造商愿意接受技 术升级后的设备。 ”马克平说。 应用材料在西安的全球开发中心有一条从硅片到组件的完整生产线用以试验和技术展示,其中 开方、切片及丝网印刷设备是应用材料自己生产的设备,其他设备应用材料也购买过来,搭建一条
52
完整的产线。 这个耗资 3 亿美元搭建的开发中心,拥有应用材料在全球惟一一条整线研发线,而今年,光伏 制造商到应用材料西安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来参观技术展示的频次是去年的五倍。 实际上,与组件生产相比,设备和基础材料听起来似乎要更具技术含量一些。以对光伏电池的 性能,如接触电阻、开路电压、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等有很大影响的银浆为例,每个银浆生产企业 对主要原料的成分搭配比率都不一样,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最终性能。 角力高效电池 在当前的价格压力下,提高产品转换效率成为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产品同 质化较高的情况下,高效电池产品意味着高附加值。 “但如果只有先进的设备和高性能的基材,你很难生产出真正的高效电池。 ”熊景峰说,英利已 经实现通过定制化的设备和基材,来满足组件的技术要求。而因为这样的“定制化”当中包含了英 利自己的 Knowhow 和专利,别家即使买到同样的设备和基材,也没有工艺来生产同样的高效电池。 马克平证实,尽管组件生产看起来简单,但其制造工艺及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光伏行业要 降低发电成本,需要组件厂家通过创新生产工艺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 ” 弘亚时代副总裁刘文平介绍,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高效电池,以日本企业三洋和美国公司 Sunpower 的效率最高,约为 20%;其次是普遍能够做到 19%的中国厂家,包括尚德的冥王星、英利 的 Panda、天合的 Honey 和阿特斯的阿尔卑斯。 “如果加入很复杂的工艺,我们的电池效率也可以做的很高,但是只有在成本能被接受的情况 下,高转化率才有意义,所以我们是希望用简单的工艺来生产高效电池。 ”熊景峰说。 据胡志岩介绍,英利大规模生产基本线产出的 Panda 电池的效率为 19%。不同于传统的多晶硅 电池,Panda 电池采用 N 型基材,它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并不是设备厂提供新型的设备就能生产。 “比如扩 杂工艺, 要保证均匀的参入 P 元素才能使得电池的寿命长,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技术。 ” 英利目前具有 600 兆瓦左右的 Panda 电池生产能力,但是去年出货量只有 200 兆瓦,原因还是 高效电池眼下的成本较高。 “比起普通组件,Panda 的成本要高出 15 美分/瓦。 ”熊景峰说。 熊正在想办法降低 Panda 的成本, “我们的计划是 5 年内实现电池效率最低 20%, 成本力争比现 在的 Panda 基本线降低 0.1 元/瓦。 ” 为 了 实 现 这 个 目 标 , 英 利 早 些 时 候 与 荷 兰 国 家 能 源 研 究 中 心 (ECN) 和 设 备 制 造 商 Amtech-Tempress 共同合作,进行 Panda 高效电池在线工艺技术优化。 “但仅有三家合作还是不够, 如果要降低成本还是需要量产作为保障,所以我们希望更多地同行参与进来。 ” 21 世纪 2012-6-15
新能源光伏产业摆脱困境要“三步走”
培育并扩大国内光伏发电市场 提高光伏产业自主技术水平 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培育分布式光伏市场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制造产业体系,但技术与市场主要依赖国外 的状况并未有大的改变;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光伏产品主要依赖国 际市场的状况难以持续。 如何推动我国光伏产业走出困境,一要着力培育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建设立足国内、面向全球 的光伏制造产业和服务体系;二要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光伏产业自主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 力;三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培育分布式光伏市场,最终形成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全球市场的可持 续发展的光伏产业体系。 光伏发电是最有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 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随着全球
53
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越来越受到全球的重视。 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最亮点,到 2011 年底,全球光伏发电 装机已达到 6740 万千瓦,特别是德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已达到 2470 万千瓦,光伏发电量已占 到其总发电量的 3%,为全球光伏发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许多国际机构研究认为,太阳 能将是未来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将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 50%以上。 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 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 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二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 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三 是光伏发电的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相吻合,一般来讲,光伏发电在太阳光照最强的中午时段出 力最大,而此时也 用电的高峰时段,这可以有效减轻电力系统的调峰压力,有利于优化电力系 统运行,节约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资源,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几十年会不断地发展 ,并最终成 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可以说谁真 握了光伏发电技术,谁就会掌握未来能源发展主动权。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局 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大国,但大多数光伏企业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开始亏损,整 个产业面临的问题极其严峻。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全球来看,2011 年全球电池产量已达到 3300 万千瓦,实际产能达到 4500 万千瓦,产能过剩率超过 50%;从国内情况来看,2011 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经达到 3500 万千瓦, 已可以满足全球光伏电池的安装需要。 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今后几年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会有所增长,但增速不会太快,特 别是全球主要的光伏发电市场欧洲近两年可能会有较大回落,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如美国对 我国光伏产品进行的“双反”调查将影响我国光伏产品的出 我国光伏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将在未 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二是产业过度依赖国外。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曾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一是光伏电池的 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 二是晶体硅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 外。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多晶硅 产量已满足了我国 50%光伏电池生产需要,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迅速提高, “三头在 外”的状况有所改变,但光伏电池产品市场在外的状况尚未改变,许多关键装备和主要原辅材料的 对外依赖度仍然很高。 目前,我国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 欧美等光伏电站建设较多的发达地区,出 占到我国光 伏电池生产量的 90%以上,在当前国际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乏力和贸易保护加剧的情况下,我国光伏 产业发展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我国光伏电池生产所需的主要制造装备如薄膜电池生产线、高纯多晶 硅生产的氢化炉、四氯化硅闭环回收装置、大尺寸铸锭炉、多线切割机、PECVD 镀膜设备、自动丝 网印刷机、自动电焊机等都主要依赖进口。光伏电池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如高纯多晶硅、银 浆、EVA 用高分子树脂、切割液等的对外依赖度很高,如 2010 年和 2011 年高纯多晶硅进口数量分 别为 4.75 万吨和 6.48 万吨。 三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部分晶体硅生产工艺性能仍有差距,生产成本明显偏高,市 场竞争力不强。比如,目前国际多晶硅市场价格已由 2010 年的每公斤 50~90 美元下降到 20~30 美 元,降幅超过 60%,而我国大部分多晶硅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均明显高于这个价格,很难在国际市 场的竞争中生存。 此外,现行电力管理体制也是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制订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54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研究制订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持续稳定的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支撑。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国际光伏发电市场,特别是德国、西班牙、意大利 等欧洲光伏发电市场的快速增加。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除采取反 倾销、反补贴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外,还试图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规则、技术标准、劳工标准、 社会 等来强化产业控制主导权,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去年以来美国对我国光伏电池 等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就是例证。 因此,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难以持续,必须着力扩大 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消费占能源 消费的 70%以上,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目前德国光伏发电量占到 其总发电量的 3%,如果到 2020 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 3%,光伏发电量将达 3000 亿千 瓦时,需安装光伏容量 2 亿千瓦,按此目标每年需安装 2000 万千瓦,这将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 重要支撑。 其次,要加强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提高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光伏系统集成和建设以 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运行 等等。这些技术仍都处于发展的初期,全球的差距虽 然并不很大,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要使我国光 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何加大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一方面要建立国家级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心,解决产业发展 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光伏产业从材料到系统全产业链的技术提升和创 新,实现高端制造设备的国产化以及应用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重点 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主要辅助材料领域的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能力,巩固和发展核 心竞争力;同时也要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淘汰技术落后企业,建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集团。 其三,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开放用户端电力市场,培育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为光伏产业发 展提供体制保障。 近年来,我国采取特许权招标方式启动了大型光伏发电的建设,以常规电站建设和 方式建 设大型光伏电站,这对推动我国光伏电站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 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并不科学。 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由用户自行建设 或与相关投资者合作,利用建筑物顶或附近空闲土地安装小型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 就近开发就近利用。所发电量主要满足用户自身用电需要,多余电量上网,并与电网进行电力交换,
55
由电网提供备用服务。用户侧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营造千家万户安装和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的 市场环境,并最终形成社会用电量增加、而由电网供电的量减少的情形。 实际上,近年来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就是这种以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用户端分布式光伏发电 系统的应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制于电力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目前 的电力管理体制以电网全部收购各类电站的发电量,并为所有用户提供供电服 单一购买者和单 一服务者为特征,电网企业集购电、输电、配电、售电为一体,以扩大售电市场、增加售电收入为 主要目标,对于任何影响其售电量和收益的行为都会有天然的抵触情绪。受目前电力 体制制约, 分布式光伏发电很难得到规模化应用。 要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就要改革现行电力 体制,实现输电和供电的分离,开放用 户端电力市场,把电网企业变为提供输电服务的专门公司,以输送的电量多少作为盈利的基础,建 立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机制,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体制 保障。 慧聪电气网 2012-6-11
AQTSolar 开发出铜锌 CZTS 光伏组件
领先的低成本 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开发商 AQTSolar 今天 ,该公司已经与组件 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了 60 瓦功率输出的铜锌 (CZTS)太阳能光伏组件原型, 这对该公司和太阳能行 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功率密度里程碑。 AQT 利用其材料无关(materialagnostic)的独特生产平台,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原型开发阶段。 这一成果证实了 AQT 的商用平台能够支持各种满足低成本高 效率太阳能电池需求所需的材料。今年早些时候,AQT 已经开始在阳光下测试 CZTS 光伏组件。 21 世纪网 2012-6-7
澳大利亚累计屋顶光伏系统装机量近 1.5GW
据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机构 AEMO 透露,截至 2012 年 2 月底,澳大利亚屋顶光伏系统装机 总量已从 2008 年的 23MW 增至约 1450MW。 AEMO 同时发现,2011 年屋顶光伏系统发电量约为 1, 200 GWh,占改过能源需求量的 0.6%。据 AEMO 预计,到 2020 年屋顶光伏系统装机量将达到 5100MW,到 2013 年装机量则将近 12000MW。 按照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光伏系统成本将快速下滑,能源价格则快速上涨,补贴仍较为慷 慨——AEMO 预计到 2031 年屋顶光伏系统装机量或许将跃居 18000MW。然而,如果澳大利亚光伏 市场呈现缓慢增长态势,那么到 2031 年屋顶系统装机量或许甚至达不到 6000MW。 此外,到今年 9 月末,澳大利亚总额达 2 亿澳元(1.96 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风险投资基金将 率先用于投资太阳能光伏及生物燃料产业。澳大利亚计划推动风能、光伏、地热能以及其他可再生 能源技术的投资,而该笔专项基金是计划的一部分。据政府表示,澳大利亚政府的目标是十年后可 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 20%。 Solarzoom 2012-6-4
光伏的劲敌——光热发电还需政策突破
光伏价格的快速下降,使得光热发电的竞争优势正进一步丧失。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局面,但在一些光热发电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光热发电更具有成为主要替 源的潜在优势。 “目前,虽然光伏发电在中国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但其未来发展始终要受到电网的制约。而光 热则不同,由于具有储能优势,完全可以作为火电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在由中海阳新能源 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光热发电分论坛上,中华全国工商联新能 源商会常务副会长、中海阳 长薛黎明如此表示。 参与此次论坛的光热发电业内人士一致呼吁,我国的光热发电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
56
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特殊的财政补贴等措施给予发展机会。但在具体的补贴方式上,大家也存在不同 意见,比如,是在应用终端上投入更多还是在产业链的装备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等。 光伏降价带来的冲击 去年初以来,受产能严重过剩以及欧盟等国家缩减补贴等措施影响,光伏组件的价格呈直线下 降趋势,至今仍未企稳。 “以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为例,2011 年 9 月份招标时的组件价格大多还在 9 块多钱,但随后几 个月价格下降迅猛,很快降到 6、7 块钱,因组件占整个光伏系统的投资比重在 50%—60%,其价格 下降无疑将极大地降低光伏电站的整体投资成本。 ”有光伏人 示。 而在前不久的两次招标中,英利更是以 4.99 元/瓦和 5.18 元/瓦的低价轰动业界。可见光伏价格 下降的趋势还在延续。这对原本成本方面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太阳能光热发电业来说,绝非什么好 消息。 有光热发电企业人员就对记者直言,当前光伏组件价格的不断下降,正在进一步吞噬一些企业 发展光热发电的热情。 中金盛唐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建城也坦陈,光热发电的成本要降到光伏发 电这么低,在技术上目前还不具备可行性。因此,如果仅仅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光热发电的 发展无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从技术路线上看,光热发电主要分为槽式、塔式、菲涅尔式和碟式等四种,目前大规模发展的 是槽式和塔式。 据中海阳首席技术官黄其松介绍,目前槽式在技术上最为成熟,但从成本下降的潜力来看,塔 式更有优势。 槽式系统是利用抛物面槽式反射镜将阳光聚焦到管状的接收器上,并将管内的传热工质加热产 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塔式系统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热辐射反射到置于高塔顶部的高温集热器 (太阳锅炉)上,加热工质产生过热蒸汽,或直接加热集热器中的水产生过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 发电。 未来发展更具潜力 尽管现阶段还无法在成本方面与光伏竞争,但在专业人士看来,由于可以 能源储存难题及 具有电网友好性,光热发电更具有向替代能源发展的潜力,对中国这样的能源需求大国而言,选择 发展光热发电无疑更符合国情。 中科院电工所姚志豪博士认为,由于光热发电能直接产生公平的 交流电,并可连续发电, 将来有可能完全替 电、核电,承担基础负荷。且相比光伏和风电而言,光热发电属于电网友好 型电源,更易于被电网接纳。 “除了可以用来发电外,光热发电的高温属性还可以用来进行高热化工。光热发电过程中,能 够获得上千度的温度,这一温度可以用于很多化学反应,例如用于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目前煤 制油是四吨煤可以制一吨油,而用光热则可实现两吨半煤制一吨油。而且耗损很低,能耗很少,污 染也很小。 ”姚志豪对记者表示。 薛黎明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尽管光热发电与光伏二者很难说谁忧谁劣,但受制于夜间不 能发电的 ,光伏无疑带给电网的压力更大,光热发电在这方面则有相对优势。 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则介绍说,就经济性及技术成熟度而言,太阳能热发电目前不如光 伏发电,但其前景并不暗淡,原因是光热发电不仅可以规避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缺点和能够提供基础 电力支撑,还拥有巨大的成本降低潜力。 北方工业大学吴玉庭教授认为,如果考虑蓄热问题,太阳能热发电成本要低于光伏行业。 “如果 蓄热达到 4-5 小时,每度电成本下降 20%。到 2020 年至 2025 年,光热发电成本将能够与化石能源 接近。 ”据了解,目前国外太阳能热发电度电成本约为 0.2 欧元/千瓦时。来自国际能源机构(IEA) 的预测则称,该成本到 2020 年有望降低到 0.05 欧元/千瓦时,折合人民币 0.5 元/千瓦时左右,与常
57
规能源相当。但这一时间仍有望大大提前。一方面,常规能源的成本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包括 光热发电在内的新能源的成本呈下降趋势。 二者的交汇趋势可能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如同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一样。 关键技术再获突破 据张建城介绍,截止到 2011 年底,全世界实际上已经运行的光热电站是 1700 多兆瓦。不过,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国内目前还没有正在运行的光热电站。 北京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步亮认为,之所以光热发电在国内发展较慢,并非技术 原因。他表示,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与国外差距并不大,差距主要在于应用,尤其是因示范项目缺 乏导致目前尚无应用数据积累。 张建城认为,光热发电目前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且部分关键技术仍在不断突破。他以技术最 为成熟的槽式发电为例来说,除了有可供选择的多种动力模式,包括导流换热、熔点储热、熔盐换 热储热、直接蒸汽技术以及煤电和燃气混合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关键环节也仍处于不断突破之中。 “比如,尽管现在 运行的电站中 95%以上都是应用的导流换热、熔点储热,这一技术路线 也是此前比较公认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路线。但目前,更让业界寄予厚望的是直接蒸汽技术,这 种技术可以不再使用熔盐或者导热油体,一是可以节约很大的成本,二是可以彻底解决导流油所引 起的燃烧问题。 ”张建城对记者介绍,该技术允许有更高的工作温度,因此可以提高热转换效率大概 在 4%左右。而这对降低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非常重要。 据了 直接蒸汽技术已经在德国航天中心以及泰国电站中有所应用。 政策扶持还需加强 我国在 2007 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曾提出,到 2010 年,太阳能光热发电总 容量达到 5 万千瓦,这远远要高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的 2 万千瓦;到 2020 年,太阳能热发电总 容量达到 20 万千瓦,与光伏发电相当。 但实际情况却是,近年来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爆发,光热发电却迟迟没有实际进展,总是“只 闻楼梯响,未见人下来” 。 略具安慰的是,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即将破题。据姚志豪透露,由中科院电工所承担的位于北京 八达岭的 1 兆瓦塔式光热发电示范电站即将 。 “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做试验, 因此在建设过程 中要 很多科研问题,希望通过实验项目的建设,使中国能够完全拥有光热发电的设计、建设等 整个过程的能力。 ” 尽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姚志豪对于国内光热发电产业的前景非常乐观。他表示,正打算成立 一家公司实际投身到光热发电的产业化过程中去。 同样乐观的还有薛黎明。据他预测,随着国内不少光热发电站开始筹建,在未来半年或者一年 内,将带领光热发电向着产业化、应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据了 中海阳此前已经在成都双流设立子公司,投资建设太阳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系统项目, 主要进行槽式聚光镜和塔式定日镜的生产制造,预计 2012 年年底相关产品将下线。 从政策层面上看,光热发电也正在得到更多重视。刚刚出台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 提出,推进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向可承担基础负荷方向发展,2015 年实现规模化电站年发电效 率不低于 15%、发电成本降至 1.5 元/千瓦时、每天可连续发电 12 小时、发电期间负荷变化率小于 5%的经济与技术指标。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PDF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P02P04P06P09P11P23P25P27P29P30P32
下一篇:开拓视野 寻求突破 谋取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国家电网公司黄强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福建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招聘 国家电网蒙东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邮箱 国家电网北京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电话 国家电网集团公司 国家电网保险公司
- 大家在找
-
- · 题李凝幽居全诗的意思
- · 语文课堂点睛七年级
- · 兰州石油化工学院
- · ok88us福彩门户com
- · 黄山奇石狮子抢球图
- · piccppt
- · jb47084709
- · 徐志摩再别康桥
- · iko凸轮轴承
-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
- · 新员工培训计划表
- · 葫芦丝歌谱简谱网
- · 二手车购车计算器
- · 58同城南京求职网
- · qq拼音输入法cf皮肤
- · 模拟电子技术试卷wd
- · 无锡欧尚海报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排名
- · ke袙芯褋褌芯褔泻
- · 数控车床刀位号
- · 2012普通话测试报名
-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 · usbdevice万能驱动
- · 周星驰点秋香四川话
- · 重庆2012教师公招
- · sd敢达全扭蛋机
- · 内蒙古大学函授
- · 医学电子学基础答案
- · 单机游戏鬼畜眼镜
- · 产品发布会ppt
- · 凤凰2011刷机软件
- · 聚丁烯价格
- · to8to第80期案例
- · 吃帅哥的臭黑袜子脚
- · 雪地里的小画家儿歌
- · 科迪实验中学
- · 小学生活数学创新空间
- · isa2006中文
- · 8411型电动振筛机
- · 徐州废铁回收电话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