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劲爆摇头dj舞曲 > 「台客电子舞曲的文化政治意涵—以"闪亮三姊妹"为例」
  • 「台客电子舞曲的文化政治意涵—以"闪亮三姊妹"为例」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8-0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Lin1 1 「疆界∕将届」文化研究全国研究生?文发表會?文 交通大学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 ?建廷 chiantyng@yahoo.com.tw 新竹市大学? 1001 号交通大学语文所 ?文初稿请勿引用 「台客电子舞曲的文化政治意涵—以"闪?三姊妹"为?」 Cultural Politics of Techno Music in Taiwan: "Shining 3 Girls" 本文主要谈?电子舞曲(Techno)成为当今全球??(the global popular) (During, 1997),在台湾的文化政治意涵.主要以三人?子团体「闪?三姊妹」1 为 分析对象,包括其音?与表演形式,讨?电子舞曲在台湾的变形,并以此?明所 谓的「台客电子舞曲」的出现在台湾所代表的在地意义. 「台」或「台客」 2 的概 ?在台湾文化图像建构纠结复杂的?史、社會、政治、经济因素,加上现今全球 /在地?同脉络交错,本文企图从世界风?的电子舞曲或科技之音(Techno)与台 客文化的交界之处,即台客电子舞曲作为重新思考全球与在地的辩证关系的重要 场域,以及全球/在地或全球化的性别特质(the gendered qualities of globalization). 电子舞曲自八十?代兴起至今,已成功扩展出全球的音?版图,其中的 音?形式也?断的转换、融合与变形,?如嘻哈(Hip-Hop)、浩室(House)、Trance 等等,而台湾在电子舞曲全球??的过程中,加入在地的特殊文化与音?表演元 素,发展出在地的??舞曲—「台客电子舞曲」 .本文试图以「闪?三姊妹」 为?,?证台客电子舞曲在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过程中的在地转变 (local transformations)与独特性,包括歌词、节奏等音?以及舞蹈表演形式的转换、 1 「闪?三姊妹」为?子三人团体,以?轻、性感、活?的「台客」品味著称,并锁定台客族群 为主要的聽/观众群. 可??: http://archive.udn.com/2003/2/17/NEWS/FASHION/FAS1/1196490.shtml 2 「台客」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义,?过大致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特质,通常指称那些穿著很在 地,像是穿著丝质软布花衬衫,夹脚拖鞋,夸张染发造型,腰边系上一条铁环,骑著Vino或是 Dio 摩托?,操著一口台湾国语的特殊口音,通常被称为「台客」 .而「台客电子舞曲」?是指称音 ?表演者艺人是具有台客味道或是主要以台客聽众设计的音?. 请??「台客装扮宝典」 : http://udn.com/NASApp/rightprt/prtnews?newsid=1196493 Lin2 2 当中展现的所谓的台客特殊品味与风格,具体呈现?性?同面向的身体展演政治 等等.并藉著「闪?三姊妹」的各种身体表演,?述?性角色在台客电子舞曲的 音??域上的能动性与局限,藉此进一步挑战全球化的性别化特质的二元划分: 全球属於男性特质(the global as masculine),在地则是属於?性特质(the local as feminine),透过闪?三姊妹与台客电子舞曲在台的??,我们或可?到在地元素 的全球潜?. 关键字:全球化,全球??(the global popular),台客电子舞曲,闪?三姊妹, 全球化的性别化特质,?性身体政治 Lin3 3 西方的电子舞曲自 1980 ?代出现以?,包括浩室,trance, brit-hip, garage,hip-hop 等等,以於今日成功的扩展其世界的音?版图,并成为当今最受欢 迎的??音??型之一.1990 ?代电子舞曲?与锐舞等舞厅文化形成当代全球 ??音?的重要文化表现,当中台湾可视为一个有趣的在地分析个案, 因为融 合?台湾在地的民俗元素,使得电子舞曲在台湾衍生出一种在地特殊的音?表 现,称之为「台客电子舞曲」 . 虽然电子舞曲的全球??已经有越?越多的讨?,但是台湾仍然很少有 评?家注意台客电子舞曲的在地转变,及其衍生的文化现象,大多?的学术研究 是讨?电子舞曲、锐舞文化以及嗑药的关系,而本文则企图以闪?三姊妹为?, 从电子舞曲和台客文化的交界之处,重新检视台客电子舞曲?头的美学意涵和文 化政治,即全球?动如何与在地文化互动,在地又如何回应这种文化全球化的过 程,或者?全球?动如何具体展现在??音?的美学表现上,以及在地身体如何 承载或成为美学与政治的物质性场域,藉此重新反思全球与在地的辩证关系.笔 者认为,传统的马克思语汇,?如阿多?所提的「文化工业」 (cultural industry) 的概?或者后殖民语境下,巴巴所?的「混杂」 (hybridity)观点,皆无法尽释电 子舞曲作为全球??展现在台湾的音?板块的在地文化复杂性,前者忽?在地的 能动性,后者又似乎又过?低估全球资本的控制??. 从文化全球化的观点,全球与在地的文化交构,涉及在地的差?以及跨 国的文化?动,当中?单只是殖民主义式的文化霸权意涵,因为全球化时代的跨 国?动方式比较接近如阿帕?莱所?的 "跳接"(disjuncture) ,而非单一的中 心边缘?述,抑或殖民与被殖民的简单二分,但同时也?应局限於狭隘的地方国 族想像,过?推从在地的文化能动性与创新,却忽??全球资本的控制??,或 成?传统国族主义式的狭隘心态.本文欲从这种较为复杂的全球化角??入,希 望解?出交织於台客电子舞曲上头的?多层次的文化政治意义,透过对「闪?三 姊妹」仔细的文本分析,从该?子?头,本文期望在全球的??音??头挖掘? 多的在地因子,或重新活化(reactivate)在地元素的可能. 一、电子舞曲的全球?? 1980 ?代至 1990 ?代,对舞曲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与科 技结合的电子舞曲(或称科技舞曲)(Techno). 广义而言,电子舞曲指的是任何 透过?位科技创作的音?,?如tape recorders, 转盘,电子合成器,电脑,贝斯 (、、、) ,换?话?,80 ?代随著进步科技的到?,影响?音?的创新,尤其 Lin4 4 是舞曲的新型态.当代舞曲,包括电子舞曲,一开始可以?是一种另?的音?型 态,特别是在青少?文化当中尤其??,透过当时电子舞曲在英国的?传 3 ,形 成?青少?的锐舞文化(rave),或?舞厅文化(club culture),以及当时提倡的一种 DIY文化 4 (自己动手创作音?做为一种隐喻,强调青少?的自主性) ,做为反抗 主?(音?)文化的抗议表现,一直以?每个时期前卫性的实验音??如摇滚, 嘻哈,或是电子舞曲,通常具有政治性的意函,藉由音??传达对社會的?满或 想法.在一九九八?,锐舞也在这样的脉络?头,散布至欧洲及美国各地,成为 青少?的一种次文化表现,透过音?仪式的实践形成一种「共同体」的概?与想 法,藉此寻求身体与精神的解放或自由,然而,环绕电子舞曲的锐舞文化,因为 被与所谓非法药物或违禁药品画上等号,?如LSD或Ecstasy(俗称的摇头丸),当 时舞厅中确实有许多舞客使用这?的药品,引发卫道人士的恐慌,也促使后?的 「娱?(增加惩戒)法案」(Entertainment (Increased Penalties) Act )的出现,该法案在 1991 ?,由南?顿 (Luton South) 前任保守党议员葛?汉?布莱特 (Graham Bright) 推动促成,对锐舞的进一步限制,包过实施一九九四?刑事司法与公共秩序法, 尤其是该法案第?十三条,使警察有权拘捕?加或筹办锐舞的人 (p. 177, Bennett).因此也导致后?所谓的「跳舞场景舞厅化」(clubization of dance scenes), 也就是锐舞派对从以往是在户外场地举?的活动,变成进入舞厅或者酒吧等室内 空间.尽管如此,锐舞的风潮并未因而消减,反而随著科技逐渐的进步,与科技 ??性之故,逐渐形成所谓「全球电子舞曲新部?」(Global Techno Tribe)5 . 除?科技的进步之外,锐舞文化的商业化趋势也加速电子舞曲的全球??. 电子舞曲在一开始,诚如前面文章所言,比较偏向所谓非主?的音?,但由於该 音?的独特音?性,结合的舞蹈,舞厅文化,以及青少?追求的自我表现风格, 强调「和平、爱、团结和尊重 」的精神 (PLUR) 6 ,引起许多聽众的回响,特别 是?轻族群,使得他们纷纷将追求心?平静的慾望,投向这个乌托邦式的音?或 者口号,相信乌托邦确实存在这种音?文化?头,电子舞曲逐渐风?的同时,使 得该音?文化成为可被?用的文化经济产业,?加速跨国企业发展该音?全球化 的信心,相信这是可以全球获?的文化产业,美国作为??音?市场关键的?导 位置,亦是促成电子舞曲该音??型全球??的重要推手之一. 3 任何企图想要明确指出电子舞曲的最初起源都是危险而且?必要的,但我之所以挑选八??代 的英国?谈?电子舞曲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大多?学者或研究者或音?人都认为,电子舞曲在英 国的发展,对於后期整个舞曲的全球??具有相当重要的先决影响. 4 DIY文化强调个人的独?自主性,并鼓?自我的文化表现,?重要的是,DIY哲学注重以?性 为基础的沟通与交?. ?? 《电子圣经舞曲》 . 5 「全球电子舞曲新部?」指称一种全球性的社群,透过消费电子舞曲形成一种文化的共同体, 藉由科技网?的?系,跨越时空的限制. 6 P.L.U.R. stands for peace, love, unity and respect. 「和平、爱、团结和尊重 」 Lin5 5 二、台客电子舞曲 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与全球??之间的关系牵涉?个?同的层次,当中资 本?动以及影像?动特别与电子舞曲的??相关.根據席门??(Simon During) 的?法,全球??涉及四个层面, 「?融;政府政策;科技以及特定明星的市场 魅?」"financing;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technology and market appeal of particular stars" (During, 1997, p.810). 本文欲拟就这四个层面分析 , 探讨电子舞曲 如何跨界台湾??,并以此讨?当中资本主义意?型态影像?动.诚如上述,电 子舞曲的崛起挟带的高??潜?,即刻吸引国际音?公司的重视,并尽?驱动其 ?大的??性,透过多媒体的再现,诉诸影像塑造,乃是推销此?影像生产的产 品,诸如音?或电影等,一个很有效的?销策?,音?想当然尔是聽觉感官的一 环,於此本文试图探讨电子舞曲的聽觉效果是如何与视觉性?结?又是在哪些层 面扣合与互补的呢?音?产品的?销在这个高科技媒体的?代,除?音?性的聽 觉享受,透过视觉?销的方式?如媒体的再现,表演者的影像,动作或舞蹈等等 ?是?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尤其是电子舞曲强调音?与身体的?动达到的一种解 放的效果,藉由视觉媒体的再现和媒介,?能吸引聽众的注意,诚如??所?的, 全球??所仰赖的明星特质和市场魅?,?用电子舞曲特殊的节奏音?性,结合 媒体的操作再现,包括文字以及明星意象的操?,都是相当程?的视觉与聽觉的 结合,??是藉由电视广告,广播节目,或是电视音?台的 MTV 放送,甚至是 网?等,该音??型很快的传播至各处,大?曝光,其中当然必须藉助跨国资本 与科技的??.电子舞曲就在这样一个媒体形塑与再造的过程,暧昧的凝聚一种 ??性,何谓暧昧呢?一方面电子舞曲是潜?十足的跨界商品,但在跨越国界之 前,该商品就必须先被塑造为早已经(always already)是跨界的全球???达成 其跨国的目的,亦即?造就其真正的全球??.於是视觉上就已经先要营造一种 所谓「音?新势?」或「??新指标」的音?商品,於是这样媒体影像的?动, ?加速其??全球的过程. 对於台湾这样一个人口密?极高的岛屿国家,电子舞曲於视觉?结聽觉 的意象上,正好提供聽者一个"慾望空间"藉以投射心?以及身体的自由解放. 正所谓眼?为凭(seeing is believing) ,电子舞曲的?动意象较能吸引聽众进入它 的因为世界?头,让台湾的聽众相信这是?容错失的全球音?,??的新指标, 因为当中有关电子舞曲的影像意符很轻?的被?结上"??" , "自由" , "前卫","进步"甚而是"解放"和"活?"种种投射的意指,各是在某种意义上 满足聽众的跨国想像与全球?结,因为可以与世界同步消费这样的音?,达成上 述的一种「全球部族」的想像,这?是一种地球村的想像.於此介面上,电子舞 Lin6 6 曲轻?的投射一个全球社群的想像,召唤所有的聽众相信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一 员,人人都是活在一个和平(PEACE)、爱(LOVE)、团结(UNITY)、尊重(RESPECT) (P.L.U.R.)的大同世界当中,沙?如?(Sharon Zukin)评?道: 「文化活动本是 将我们从每日生活的困境?头抽?出?,并带我们进入一种神圣的空间,享受仪 式性的愉悦」"… cultural activities are supposed to lift us out of the mire of our everyday lives and into the sacred spaces of ritualized pleasures" (Zukin, 1995, p. 1). 在现在这样一个「时空压缩」的全球化?代,电子舞曲正好提供一个超越性的空 间(transcendental space) ,弥补现代人每日生活的破碎片断的空间,时空的向? 可?是全球化过程?个最重要的场欲,亦即全球化造成相当的时空重组与变革, 而空间尤甚,於是空间中的每日生活与主体也势必承受重要的冲击,简单??, 台湾面对全球化的过程,原本就已经狭小的空间再次承受多层的压缩分割,主体 於当中必须面对空间一再压缩的压迫以及日常生活紧缩的压?,身体的压缩於是 必须透过另一种同样感官的出口,在此?是聽觉,藉助电子舞曲的强?音?节拍 以及全球慾望的投射,解放身体的局限,想像音?当中无限延伸的虚幻空间,重 新确?主体的位置与空间.换?话?,为?成功地成为跨界的全球商品,电子舞 曲必须被赋予一种无国界的普遍性,亦即一种跨文化的色彩,是人人得而趋近与 拥有的,?用这种文化想像上的趋和再进而藉助资本?动以及市场的开?成功的 越界. 因此就这个方面??,电子舞曲?应继续自然化为一种「单纯」的音? 文化,相反应该去由文化经济的面向检视电子舞曲的背后的意?型态.消费电子 舞曲似乎就等同将自己提升至与西方文明一等公民的位置,人人都是地球村平等 的一员,於此电子舞曲?仅投射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感,还召唤一种西方现代与 进步的世界空间想像,只要购买/接受 (buy)7 电子舞曲,但是这样一个召唤的过 程可能产生?麽问题呢?於实质的意义上,我们生活的空间仍是一再被压缩,消 费电子舞曲的过程作为逃脱,可能终将只是收束我们的慾望,回到日常生活,让 我们漠视?多的?平等,?重要的是,在电子舞曲全球??的音?文化中,我们 应该如何可以凸显在地性与文化特质?抑或只是全盘接收??是?去检视电子 舞曲的文化?动中资本与意?型态的??,可能會造成台湾在地音?图景的疲 态. 去自然化电子舞曲的目的?在否定台湾音?在地性的可能,而是希望? 仔细阐述电子舞曲的全球??和全球的文化经济之间复杂的关系,唯有透过审慎 7 buy 在英文?头有?层意义,一是「购买」 ,另一个指「接受」 ,所以在此?用这种双关意义? 表达实际经济上的消费电子舞曲这种音?,意即购买该音?相关产品,另一种是意?型态上喜欢 或「接受」这种音?. Lin7 7 的检视当中的复杂性以及权?关系,在地性才得以被凸显.台湾的音?市场基本 上是相当商业化的市场取向,相对的也较?具音?的独创性,主要受日本以及美 国市场的影响很大,台湾因而常常被认为没有较具?史以及文化?传的音?运 动,但即?如此,台湾音?市场绝?单单只是被动的接收外?音?的殖民,以电 子舞曲为?,尽管西方?如英国或美国似乎具有相当的影响?,但当电子舞曲进 入台湾的市场,我们是否就看?到当中在地的创造?吗?坎贝尔在他的文章「边 缘地带的音?」就曾指出,在无可避免的全球化过程以及跨国合作的过程?,导致「生活各个面向的商业化,进而促使在地文化认同的需求,这种现象就是一种 本土化(indigen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of all aspects of life, combined into a demand for preservation of local cultural identity, a phenomenon we refer to as indigenization" (Robinson, 1991, p. 228). 换言之,融合在地元素以及全球品味? 再现自身的文化表现在音?文化形成一种趋势,特别是在全球化各种文化交遇的 ?代,电子舞曲作为全球??在台湾的在地脉络下,牵涉?各交杂的在地性,包 括音?市场,音?产业,消费文化以及性别政治等,呈现相当复杂的在地元素交 织於电子舞曲在台湾在地化的过程,电子舞曲吸收融合?同的在地元素,进入台 湾的脉络产生一项相当特殊的本土音?表现,称之为「台客电子舞曲」 ,几个代 表性艺人包括芭比姊妹,谢?燕,还有闪?三姊妹等. 从音?元素本身,包括节奏、节拍以及歌词等,台客电子舞曲其实展现 ?在地元素的差?.实际上,强调机械性节奏以及节拍是电子舞曲的一个重要的 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当中的科技混音揉合,而非歌词的意义或是歌手的表演, 台客电子舞曲,相反的,歌词是相当重要的元素,尤其是?用本土口语化的歌词, 戏谑玩笑的内容??近与日常聽众的距?,以闪?三姊妹的音?为?,歌词本身 的重要性要强过其节拍的韵?,口语化又带点`俗味的'歌词,如:"你大笨头 大魔头大芋头大猪头,你又在骗我?"经常让人一聽就??上口,却又趣味十 足,抑或有时带有性感挑逗的台语歌词像是,"裙要穿短短,衫要?较低,?去 帕一下",?即让人对於与全球??的科技之音之电子舞曲,印象相去甚远,产 生一种全球??的在地熟悉,是一种诡谲(uncanny)的经验感受,但这部分的歌词 确确实实是台客电子舞曲相当重要的特色之一,也是这种音?吸引特定族群的部 分.笔者认为台客电子舞曲这样一个在地的转变与台湾独特的KTV文化有关,唱KTV几乎已经成为台湾民众最受欢迎的休闲活动之一,对许多人??,唱卡?OK 或是KTV似乎是释放压?获得解放?趣的方式之一8 ,实际上,在KTV?头唱歌狂 欢在某这意义上可以?比於?加锐舞派对,?者的共通点在於,都是试图透过音 ?获得解放的快感,只是音?的表现方式?有?同,前者著重随著音?而唱,后8?多关於KTV文化的休闲政治讨?,可以?阅张淑玫〈休闲的政治-KTV的快感与权?关系〉 一文. Lin8 8 者则是随音?而舞.既然要唱,歌词当然就显得重要,或者要舞,节奏?是重点, 所以?,台客电子舞曲的歌词为何重要,因为必须在音?性的节奏之外满足聽众 唱的部分,但电子舞曲与锐舞派对则基本上是以跳舞的舞曲为重点.?重要的, 与KTV业者合作已经是当前台湾??音?市场很重要的策?之一,台湾当前的唱 片公司大多會与KTV业者合作,?推销其唱片歌手及其音?,以达到互?的局 面,由多首台客电子舞曲在台湾三大KTV,钱柜、好?迪、笑傲江湖的歌曲排? 榜上的名次,?难看出台客电子舞曲的??与KTV文化之间的重要关?,也因此 在台湾这样的音?消费市场?头,电子舞曲有?另一层的转折而与台湾的音?市 场交合. 除?歌词之外,台客电子舞曲在节奏和节拍上,也呈现与电子舞曲?同 的在地差?,明显的变得较慢,浩室(House)是台湾电子舞曲重要的一支,大约八 ??代末期,浩室几乎被当成是舞曲的同义词,而且越?越受欢迎,也渐渐商业 化,浩室在当时被视为是迪斯可(Disco)的变形音?,受迪斯可音?的影响并转变 成另一种舞曲,强调混音以及重复性的节奏以营造一种`失序混?'的声音,并 且一直延续至九??代,并持续转变与融合新的元素.台客电子舞曲,受到浩室 这种音??型的影响,并在节奏、节拍、以及混音的部分做?一些改变,在闪? 三姊妹的音??头,我们看到主唱声音的部分被突显,而非混音的部分,大致? ?,浩室这?型的舞曲,常常會?用电子混音的方式将主唱声音的部分去掉,刻 意突出节奏以及 sampling 的科技部分,这种处?手法称之为 "Dub",但是在闪 ?三姊妹的音??头鲜少有这样的处?方式,承上所述,声音的部分和台客电子 舞曲很强调的可唱性是?可分割的,而且节奏以及节拍上放慢的速?,也使得台 客电子舞曲的可唱性增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在地性是台湾的高科技,科技的高?发展以及电脑使 用的普及,可视为电子舞曲於台湾发展的另一个面向,电子舞曲本身的?史发展 ?与科技进步的过程息息相关,?非?位科技,电子舞曲的各种科技混音,重接, 再制就无法进?,换言之,台湾本身具备高科技的条件这样的基础设施,电脑科 技产品的普遍性以及使用者的普及,提供电子舞曲发展一个重要的物质环境,同 样地,也较为倾向接受像电子舞曲这?所谓的「科技之音」 ,相对於台湾,那些 基础物质性条件欠缺的地方,受限於电脑、电吉他、混音器材的限制,???形 成电子舞曲的音?文化,一方面获?性相对减低,接受的程?以及接触的人也较 有限,台湾的聽众以及文化环境则较熟悉这?高科技的文化,操作上也具有相对 的??性,甚至有所谓的?位音?学校或机构,专门教授如何运用高科技器材进 Lin9 9 ?音?创作 9 .电子舞曲常常强调其音?的民主性,亦即藉由?位科技,大众可 以自?创作甚或改编各种音?,这种音?民主化的目的意欲打破音?创作的常规 化或一致性,以使得??音??加多样化,?贴近聽众自己的声音,个人可以随 著自己的音?喜好与兴趣,?用电脑或是电子器材重新创作自己的音?,同样 地,台客电子舞曲?可以在当中挪用或展现在地元素,只是这种赞颂科技带?的 音?民主的??,忽视?同样是科技所引发的问题,所谓的「科技区分」(digital divide),面对许多?善使用科技,或是?具备这样硬体设备以及技巧者而言,音 ?的民主化并非真正的大众化或普及化,电子舞曲可能区分?新的族群、阶级或 性别. 三、抑郁的?返:重思「台客电子舞曲」中的性别意义 上述以闪?三姊妹为?,分析?明电子舞曲全球化过程中,台湾在地的 能动性以及在地的转变,?明确的?,电子舞曲的在地化,促使台客电子舞曲的 出现,涉及的?是在地差?(local difference),以?文化产品的跨国?动,用霍尔 的话进一步?明, 「全球后现代的形式,试著继续生存维系的方式,必须同时克 服,消除,又紧握,吸纳差?.」"And then this other form of the global post-modern which is trying to live with, and at the same moment, overcome, sublate, get hold of, and incorporate difference"(Hall, 1997, p33). 亦即,电子舞曲的全球??包含吸 纳、合并、适应的过程,以闪?三姊妹为?的台客电子舞曲?展示这种在地的差 ?.除?从音?性的面向探究,本文亦从闪?三姊妹的身体展演重新思考性别的 在地差?(local difference). 电子花?的?返:新式电子花? 闪?三姊妹在正式成为歌手之前,职业是所谓的电子花??郎,因此其 身体表演以及造型和电子花?特殊的本土文化表现密?相关,电子花?的展演文 化(performative culture)绝对是相当复杂的台湾?史文化,并分本文可以处?亦非 本文的目的,因此本文在此主要探讨的问题是:闪?三姊妹是在?麽样的脉络 下,从电子花??郎变成现在??音?市场中的闪?三姊妹?但本文仍會做一些 电子花?的?史回顾,意欲凸显电子花?和(台客)电子舞曲?者间的?结,进一 步讨?电子花?从原本被贱斥的位置如何可以跟全球??的电子舞曲相合? 9 ?如「国际电子音??位配?课程」 .可??网站 http://www.accmedia.com.tw/music/. Lin10 10 电子花?大约在五??代左右的台湾社會渐渐??,虽然常常被视为是 一种败德的文化表现,在当时??却促进当是经济发展相当重要的文化产业之 一,也是当时存在台湾十分特殊的本土文化表现之一.举凡庙會,婚?,或是丧 ?,就几乎可以看到电子花?的表演 , 这些电子花?的表演很重要的功能就是 「暖场」 ,??是庆祝的场子或是哀悼的场面,身负暖场的重任,电子花?的表演者 无?使?的「表演」 ,??是丧?上大哭,婚?上高歌抑或庙會上大玩(playing the music and playing with their bodies).?具体?,电子花?的表演模式可以因应?同 的目的和功能而?同,张琼霞研究指出,电子花?一个团至少包括司仪,歌手, 脱衣舞者,魔术师以及孝?,而每个人都會随著场子的需求做?同的调整 (张琼 霞,2002,p. 39).根據张琼霞的研究,电子花?的大??大约从 1970 到1980 维 持?近十?的时间,直到 1987 ?,台湾当时的?长谢东闵明?禁止电子花?的 表演为止,为?将台湾带入像西方现代化的国家之?,政府首要之急?是将一? ?符合「现代文明」的低俗文化(vulgar)扫除,电子花?是其中之一,在所有电子 花?的表演当中,?性脱衣舞的表演最受争议,於是政府下?禁止?准这种表 演,因为在当时这是一种道德的堕?. 有趣的是,倘?电子舞曲是现今全球最??的音?文化之一,那麽电子 舞曲和电子花??者之间,暧昧的相似性,包括音?和表演方式,?带出?一个 问题,亦即:电子花?究竟是在?麽样的文化脉络下被贱斥为低俗?而又在?麽 ?同的?史情境与条件下,促使电子花?在九??代?返而与台客电子舞曲可以 结合?首先,笔者认为九??代电子舞曲的兴盛并传入台湾,是致使电子花?表 演融入台客电子舞曲的在地表现之一,这部分可以就?个层面?分析,其一是电 子舞曲以及电子花?暧昧的文化相似性以致?者可以互相挪用,而凸显在地差 ?,其二则是九??代的性别?述.电子花?和电子舞曲的中文?头共通的电子 ?个字,其实在某个意义上是代表科技的运用,也就是?,电子花?即?当时因 为身体表演的部分被视为?入?的低俗文化,但是其中?用电子琴的音?表演方 式,在当时是相当进步或?先进的?器表演,正如现在的电子舞曲,使用的电子 ?器代表都是相当先进的?位科技,?如电子合成器或者比当时?先进的电子琴 等等,除此之外,?用这种电子?器创作的音?都具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或目的, 就是「净化的作用」(catharsis),净化这?指称的是一种解放或抒解情绪的过程, ??是锐舞派对中的电子舞曲或是庙會?头的电子花?表演,?者都是透过音? 与身体动作,做一种仪式性的表演,达到宣泄或解放的作用,因此身体的表演与 音?是?可分的,随著音?舞动身体,必须跟著节奏或节拍摆动身体是很重要 的,因为身体的表演是仪式中具有相当重要的象徵性意义的,一般相信仪式?是 没有透过肢体的动作被表演出?,??是跑步,挥舞,或是绕圈等等?同的动作, 祈求神祇(invocation for God)的目的就?會奏效. Lin11 11 就上述的电子花?和电子舞曲的相似性?看,闪?三姊妹的出现某种程 ?是将?者重新融合,也突出?本文所?的台客电子舞曲中的台湾在地特殊性, 但是闪?三姊妹却也凸显另一个有关性别的问题,那就是台客电子舞曲的表演者 大多是?性,?从电子花?的?史?看,这似乎?难?解,但是?置放在全球化 的脉络下,我们又可以如何?积极的??解,全球化的性别特质(gendered qualities of globalization)和闪?三姊妹之间的关??费?曼(Carla Freeman)在她的文章 "Is Local: Global as Feminine: Masculine? Rethinking the Gender of Globalization" 中,提出一个有关全球化/??性别化的问题,因为全球化常常被视为是阳刚特 质,意象上是一种入侵在地处?地的??,所以在地往往就被阴柔化?,费?曼 在其文章中想要解决的就是这种全球化的性别特质所造成的?性能动性的缺 席,或是在地的缺席,於是本文欲将闪?三姊妹放置於此脉络下,呼应费?曼的 ?点,检视在地或?性新的可能性.仔细观察,我们?难发现电子舞曲的场欲, 尤其是锐舞派对中的 DJ 几乎都是男性为主,然而,融合或?适应台湾在地的音 ?环境,台客电子舞曲似乎是?性表演者为主,因为融合?电子音?,槟榔西施 的装扮,钢管?郎的舞蹈,电子花?的表演方式,唱歌的独特(台湾国语)口音使 得闪?三姊妹的音?表演也是一种全球化的聚合(global convergence),混杂?各种 跨国文化元素,并创造?其独特性. 也因为这种独特的聚合(convergence)表演方式,为?性营造?多的空 间,简言之,男性相较?较难同时具备上述的聚合条件,如槟榔西施的装扮或钢 管?郎的舞蹈等等.从文化?性主义者的观点,这种表演方式或许會成为他们极 ?反对的「迎合男性凝视」的?性物化表现,但本文试著从全球化性别化的观点 ?入,企图思考「闪?三姊妹」所代表的台客电子舞曲与全球??的电子舞曲相 呼应,或可帮助我们看到?多的在地性,也可脱?全球在地这种阳刚特质或阴柔 特质的简单二元划分. 「闪?三姊妹」的表演方式,实际上是具有高?的自我意 ?,与身体掌控的,这必须回到电子花?的?史和钢管?郎的表演模式?头,? ?是电子花?,钢管表演或是闪?三姊妹在电视或音??影带中的表演,掌控是 一个相当重要的概?,要炒热场子要懂得掌控现场的气氛,还要懂得掌控?话, 唱歌和身体的部分,?如她们的舞蹈,一举一动她们都经过相当纯熟的?习,才 能完全掌握表演时的情绪以及观众的反应,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由她们自?设 计,因而她们可以自如的操控自己的身体,换言之,她们相当懂得「玩」(play) 和「展示」(display)自己的身体,与观众或聽众大玩互相凝视的游戏.这部分有 必须放在九??代有关槟榔西施或是钢管辣妹的性别?述下,一同检视,由於台 湾这方面的性别?述??,亦帮助开放?多这??性身体表演的?述空间,以及 解放的事实,也试著注意到这种身体展演政治的?性动能,因此也为「闪?三姊 Lin12 12 妹」的表演方式开启?较大的空间.?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只将她们受欢 迎的原因放在身体的展演这个部分,事实上,她们的窜红主要还有她们形象的亲 ?性或亲近性,包括音?还有表演等等,往往具有台湾本土的特质,所以她们常 常被形容「俗搁有?」 ,另外她们暖场的功?也是一?,这当然拜过去电子花? ?郎的训?所赐,也因此她们常常担任各种产品的代言人,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 线上游戏, 「传奇」的代言人,亦是促使她们加速窜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 我们看到电子舞曲的全球??并非只是「入侵」(penetration),而将在地性全部一 扫而光,反而电子舞曲的进入让我们看到?多值得注意的在地文化,?如电子花 ?表演,也提供?性表演者新的可能性,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或许我们可以看到 台客电子舞曲中?性/在地的阳刚??以及能动性. 从电子花??郎到??音?的艺人,代表?种?同的表演空间,一是与 地方?结的(place-bound)现场表演(live performance),另一种则是媒体的再现.以 往电子花?的表演是与地方结合,在舞台上做现场的演出与表演,和观众或聽众 做直接的互动,这种现场的表演方式或?會因为转换至电视媒体而失去其「真实 性」 (authenticity)或如班雅明所?的 「氛围」 (aura)呢?" …man has to operate with his whole living person, yet forgoing its aura. For aura is tied to his presence; there can be no replica of it." (Benjamin, 1969, p.229) ,正如班雅明在文中所言,文化的 「氛围」 (aura)可能會在机械复制时代的大?复制中消逝,因为「氛围」是与人的存在/现身(presence)有关,而无法复制的. 基本上我认同班雅明在此的?法,媒体与资本相互的作用反而會掩盖或 抹除某一些在地性,但是?是将科技全盘视为负面,可能失去?多在地文化再现 的机會,诚上所述,科技的进步是台湾面对电子舞曲时一个在地的优势之一,而 电子花?这种在地的本土文化,透过新的媒体再现,藉由闪?三姊妹的出现,或 许找到另一种新的空间,或可挪用?多的资源,当然我们必须正视闪?三姊妹的 表演可能會因此受到电视的审查制?限制,?似过去电子花?的表演尺?,但是,闪?三姊妹即使已经是出?唱片的歌手,她们仍继续?加许多电子花?的现 场表演,她们透过媒体的出现实际上带??多在地元素,让?多人接触到电子花 ?式的表演,钢管辣妹的舞蹈动作,结合全球??的电子舞曲,展现在地的「台客」品味. Lin13 13 四、结?:重新活化??音?中的在地性 (re-activation of the local in popular music ) 在地抵拒(local resistance)似乎成为?面对全球化侵入的必须回应(a must response).电子舞曲的全球??的确挟带相当强大的资本?动??,媒体影像? 动以及意?型态,但我认为在地抵拒并非唯一的出?,而且我们也?应忽?在地 差?性的因子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影响?,电子舞曲从原本代表的主要是中产阶级 的音?消费品味,到融合电子花?这种被视为低俗的表演形式,聚合为「闪?三 姊妹」这种「台客电子舞曲」的音?文化,很明确的可以看到在地差?的活化, 从电子舞曲到「台客电子舞曲」这个转变的过程,呈现?许多在地因子,??是 音?,身体表演,性别甚至阶级,确实提供我们很好的机會去重新思考全球与在 地的辩证关系,而「闪?三姊妹」这个案?著实开启?许多新的可能性与面向? 思考全球化的?同向?,电子花?的?返,在「闪?三姊妹」身上表现出?的新 形式,应该可以让我们再次审视全球化时代下台湾自己的在地文化,或民俗文 化,本文透过这个全球在地在电子舞曲上交互的过程,希望呈现?是在地抵拒的 被动意义,?重要的是我们或可发掘在地元素或在地文化的全球潜?. Lin14 14 Reference Appadurai, Ajun.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Minneapolis: U of Minnesota P, 1996. ---. "Dead Certainty: Ethnic Viole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Public Culture 10.2 (1998): 225-247. Benjamin, Walter. Illuminations. Trans. Harry Zohn.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69. Caldwell, John. "Introduction: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ies of Television and Digital." Emergences 11:1 (2001): 5-11. Campbell Robinson, Deanna and Elizabeth B. Buck, eds. Music at the Margins: Popular Music and Global Cultural Diversity. London: Sage, 1991. D. Taylor, Timothy. Strange Sounds: Music, Technology and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During, Simon. "Popular Culture on a Global Scale: A Challenge for Cultural Studies?" Critical Inquiry 23 (1997): 808-833. Erlmann, Veit. Music, Modernity, and the Global Imagination. New York: U of Oxford P, 1999. Lin15 15 Freeman, Carla. "Is Local: Global as Feminine: Masculine? Rethinking the Gender of Globalization." Signs 26:4 (2001): 1007-1037. Frith, Simon. Sound Effect: Youth, Leisure and the Politics of Rock'n'Roll. New York: Pantheon, 1981. Gikandi, Sim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Claims of Postcoloniality." The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100:3 (2001): 627-658. Hall, Stuart.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Globalization and Ethnicity." in Anthony D. King ed., Culture, Globalization and the World System: Contemporary Condition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Identity. Minneapolis: U of Minnesota P, 1997, 19-39. ---. "Old and New Identities, Old and New Ethnicities." in Anthony D. King ed., Culture, Globalization and the World System: Contemporary Condition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Identity. Minneapolis: U of Minnesota P, 1997, 41-68. Harvey, 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I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Cambridge, UK: Blackwell, 1990. Nehring, Neil. Popular Music, Gender,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1997. Rutheiser, Charles. Imagineering Atlanta: The Politics of Place in the City of Dreams. London: Verso, 1996. Lin16 16 Urry, John. Global Complexity. Cambridge: UK, Blackwell, 2003. Zukin, Sharon. The Cultures of Cities. Oxford: UK, Blackwell, 1995. ?强: 《2001 电音世代电子圣经舞曲》 . 台?:商周,2001. 张琼霞: 《再探电子花?: 矛盾?仰望?现代性》 . 清华大学社會学研究所, 2002. 廖刚甫: 《Let's Go Party: 台湾锐舞文化之研究》 . 东海大学社會学系,2000. 锺佳沁: 《全球化下摇头次文化再现之研究台?的摇头空间》 . 台湾大学建筑 与城乡研究所,2001.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美女劲爆摇头dj舞曲  92cc劲爆摇头dj舞曲  dj迪厅劲爆ざ摇头舞曲  ktv劲爆摇头dj舞曲  劲爆摇头dj快摇舞曲  劲爆摇头dj舞曲  dj劲爆混音摇头舞曲  劲爆摇头dj舞曲视频  劲爆dj摇头舞曲串烧  好听的劲爆摇头dj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