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第四十一回 > 以虚无为实有
  • 以虚无为实有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5-02-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Yann Bertacchini, bertacchini@univ-tln.fr
    关键词:Case Studies
    主题:English Contribution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以虚无为实有 :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
    □ 黄承元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就有悲剧戏剧的诗学 , 而到谢灵以后才有了悲剧意识的哲学思维 . —— — 宗谛 ( Peter Szondi) ① 在他晚期作品中的地位 .此外 , 亦将分析中 西悲剧意识的流变 (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trag2 代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 , 以作为一个抛砖引 玉的开端 , 以期能引发进一步的讨论 , 连结 传统与现代的文学感度 ( sensibility) , 建构出 跨文化意义的悲剧意识以及在其背后运作的 文化思维模式 .就这层意义而言 , 悲剧意识 的 研 究 可 以 说 是 文 化 诠 释 学 ( cultural
    hermeneutics) 的一个具体基础 .
    引 言 从德国 20 世纪戏剧与美学理论家宗谛 的这段话出发 , 我们可以说中国自 《离骚》 以 来就有悲叹诗 , 但是到鲁迅许多实验性的作 品以后才有了悲剧意识的论述与完整实践 . 与西方情况相反的 , 中国自有诗学传统以 来 —— — 特别是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 — 就有 悲剧意识 , 而且已趋成熟 , 但是中国既没有 相应的悲剧的诗学也没有悲剧意识的哲学 . 悲剧意识是中国抒情传统中的一个重要议 题 , 应该获得重视 , 而中西悲剧意识的思维 体系也有待重新理解 .在浩瀚的中国文学文 本中 , 本文选择性地从现代中国文学中鲁迅 晚期的作品出发来思考绝对的黑暗与虚无在 鲁迅式的悲剧观里的地位 , 以及他描写的孤 独感与近代德国悲剧意识理论的关系 .作为 中国文学里一个陌生而悲壮的声音 , 鲁迅的 悲剧意识是值得研究的 .鲁迅曾经大量译介 日本文学作品 , 理论 , 受到俄国文学影响 ( 例
    etsche) 的存在主义哲学 .鲁迅受到当代德国
    ② 思潮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 . 因此 ,本文不企
    ic ) 以及鲁迅晚期作品中的氤郁色彩 , 建构现
    鲁迅的 《野草》 表现了来自绝对的虚无与
    黑暗的悲剧意识 , 既非道德冲突也非人生抉 择 , 更非关英雄与受难 ; 鲁迅常描写平凡人 对人生的荒谬性的体悟 , 终于一个人 "向黑
    暗里彷徨于无地" "独自远行 …… 而 并且再没 有别的影在黑暗里" 最深刻的悲剧是 ; "梦见 自己正和墓碣对立" 并且必须自己一个人像 点上 ,鲁迅所理解的的悲剧意识与班雅明对
    没有实体的影子一样 "被黑暗沉没" .在这一
    德国文学的悲剧意识的理解颇有神似之处 . 宗谛与班雅明 ③这两位德国美学家都在一定 程度上反省了欧洲文学的悲剧意识 , 指出悲 剧的本质不是受难与英雄的死亡 , 而是人透 过人生旅程 , 认识到自我道德意识的主体性
    如 :安特列夫 ) , 并且熟悉尼采 ( Frederick Ni2 图结合周树人传记研究与写作当时的文化社 会现况来解释其作品中的批判与悲剧意识 , 而是透过比较悲剧理论的方式 , 特别是近代 德国悲剧理论 , 来看鲁迅式的悲剧意识的本 质 , 特别是孤独与荒谬这两个主题的重要性
    终究要与周遭社会的冷默产生断裂 , 于是只 有相对无言 , 只有绝望 , 这样的反讽 ( tragic 的终曲 .鲁迅的悲剧意识乍看之下相当程度
    11
    irony) 导致绝对的虚静 ( silence ) , 也就是悲剧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反映了存在主义的思想 , 认为人是被荒谬 地抛进这个世界的 .另一方面 , 鲁迅描写的 孤独 也 与 班 雅 明 的 悲 剧 理 论 中 的 无 言 ( speechlessness) 若合符节 .然而鲁迅更深刻 的地方在于他从中国传统出发而获致了对孤 独与永恒的体认 .鲁迅常援引的是屈原那种 "世人皆醉我独醒" 式的孤独感 , 特别是 《离 骚》 中反复陈述的个人觉醒与社会庸众间的 ④ 张力 . 鲁迅描摹的孤独不是感时伤逝的 ,像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这样的孤独感 , 而是个人无 法被他人理解 , 身处闹市中的孤独 .这点当 然与鲁迅悲剧性的一生很有关连 , 但是如前 所述 , 鲁迅作品里面的悲剧意识与他一生的 经历之间的关系 , 以及对时事的反讽 ( 例如 : 《理水》 与顾颉刚) 与自传书写 ( 例如 《影的告 : 别》 与鲁迅当时的心境 ) , 不是本文关注的 焦点 .我们关注的是鲁迅的悲剧意识的本质 以及其与传统的关系 .鲁迅从小即嗜读 《楚 辞》 也在 , 《中国小说史略》 多次表达他对屈 原赋的喜爱 . 《离骚》 描摹不被理解的孤独 , 以及洁身自爱 , 超脱凡俗的 "解脱" 之道 .但 鲁迅则有细微的不同 .他的作品表现的是因 为世事荒诞的本质造成无法被理解的孤独 , 以及这样的孤独带来的黑暗世界 . 在进一步谈鲁迅与近代西方悲剧理论的 发展之前 , 有必要概述一下近代中国文学学 者对类似问题的处理 .王国维的 《宋元戏曲 考》 《静庵文集》 与 是近代第一部提及中国戏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水浒传第四十一回梗概  水浒传第四十一回概括  水浒传第八回  水浒传第二回概括  水浒传回目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读书笔记60回  水浒传100回每回概括  水浒传第十回内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