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是什么学位 > the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guide download
  • the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guide download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0-06-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Traditional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是 "真知" .那么如何使 "温故" 必然转为 "新知" , 使 "熟知" 必然成为 "真知" 那就只能通过思 呢 考 .还是孔子说得周全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 : 学则殆 .孔夫子道出了治学的真正奥秘 .对材料 " 即使再 "熟知"也有可能停留在经验上 ,如果不通 , 过思考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 当然不会获得 "真知" 和 "新知" . 第三 ,重视理论的修养 所谓理论 ,主要是指原理 ,即由基本概念与基 本公理构成的最基本的理论 .而理论即理性的 , 系统的阐述 , 包括明确的术语 , 清晰的概念 , 合理 的分类 .这一切都要符合逻辑 ,否则 ,科学研究无 法进行 . 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和专业理论 .一般理论指 与本专业相关又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 .至于基 本的专业理论修养 , 则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求 : ( 1) 明确一些初始概念和初始命题 .初始概念指 不加定义的概念 ,初始命题指不必证明的命题 ,即 所谓公理 .它们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 ( 2 ) 以初始 概念和初始命题为基础而能推导出 - 些原则和规 律. 材料的提炼和理论的修养二者主要靠读书 . 就奠定学问的根底而言 , 应该充分信赖古老的经 验 ,即阅读经典之作 ,因为凡是经典都是经过足够
    显而易见 , 材料 , 经过搜集 , 积累 , 整理 , 再经过一 时间的检验和筛选的 .早先有一篇研究先秦文献 番 "探寻内在联系" 的工作 , 就会进入 "先验的结 《韩非子》 句法结构的学位论文 , 在后面所附的参 构"即所谓理性的领域了 . , 考文献里 ,连 《马氏文通》 汉语语法史》 中国文 《 , 《 , 对人文学科来说 , 材料即文献资料和语料 . 法要略》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及 这样的论著都 处在网络时代 ,收集材料并非难事 ,提炼材料才是 没列上 ,其作者的理论准备就可想而知了 .经典 真功夫 ,即要经过一番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 及彼 ,由表及里" 的细致工作 .就是说要对材料加 以精选和归类 ,认真考察其真实与否 ,与所研究的 课题是否一致 .鉴别材料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修 养 ,而且还要舍得 "割爱"做到合理地取舍 .只有 , 如此 ,才不会被一堆材料牵着鼻子走 ,不会为之所 误导 . 说到这里 , 不禁使我想起两位伟人的名言 . 一位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 , 他说过 "温故而知 : 新 .另一位是西方的大哲学家黑格尔 , 他却说 : " "熟知非真知 .以上两种说法似乎是悖论 ,应当如 " 何理解呢 仔细琢磨即知 , 二人所说都是一种可 能性 ,并非必然性 . "温故" 有可能 "知新" 也有可 能 "不知新" "熟知" , 有可能是 "真知" 也有可能不 著作读起来往往费力 ,但是一旦豁然贯通 ,将会终 身受益 .当然 ,还需要关注学术进展 ,追踪学界前 沿 .因为这样才具有时代感 , 才能获得并保持与 当代学术对话的信心与能力 .但是 , 经典与前沿 二者相比 , 有一个孰轻孰重的问题 , 不可本末倒 置. 第四 ,注意方法的运用 方法既有依存性 , 又有层次性 ; 既有理据性 , 又有操作性 .就其层次性而言 , 就有哲学层面的 方法论 , 逻辑层面的一般方法和学科层面的专门 方法 . 研究 "说文学" 的都知道 , 许慎于 《说文解字》 释 "为" "母猴" 母猴即所谓猕猴 .而古文字学 作 , 家罗振玉则根据甲骨文字形考证 , 认定 "为" 字是 ·10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古者役象以助劳"许慎所释非是 .此说影响深 , 雎》 "参差荇菜 , 左右流之" 中 一句时 , 认定毛传训 ( 远 .然而 《墨经 · 上篇》 "霍为姓 ( 性 ) , 故也 . "流" "求"择取) 不正确 , 而应当按其本义解释 云: " 为 其中 "霍" "鹤"指飞禽 ; 而 即 , "为" "猴"指走兽 . 为 即 , "水流 , 流动" .孤立地看 , 此条新解未尝不可 . 《墨经》 "为" 里的 字并非罗振玉所说的 "古者役象 以助劳" 之义 ,因而可证明许慎释 "为" "母猴" 作 亦 有来历 .对此应当如何解释呢 自然是由两个源 头合流为后来的一个 "为" .这个例子说明 , 有 字 些问题用一元论的观点是讲不通的 , 当从二元乃 至多元之方法论来思考 .这属于哲学层面的方法 论. 属于逻辑层面的 , 有比较法 , 归纳法 , 演绎法 等 .还是以 《西周金文动词研究》 那篇论文为例 , 作者在其 "绪论" "借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 中把 果" 当作一个专门方法 , 与比较法并举 .其实 , 所 谓 "借鉴" 并非一个独立的方法 , 在逻辑层面上应 当属于一般的比较法 , 二者不可并列 .记得在一 次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会上 , 有位博士生写的是 关于战国文字的内容 .我当时问及作者论文写作 主要用的是什么方法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主要用 了 "二重证据法" .所谓 "二重证据法" 即以考古发 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参校 .在场的他的导师立即生 气地责问这位博士生 , 你的论文中没有一处引用 地下出土文献的实例 , 哪儿来的 "二重证据法" 其实他所使用的正是一般的比较法 .这说明 , 有 的学位论文已经完成了 , 其作者连自己在写作过 程中主要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还不清楚 , 这是不 应该出现的现象 .倘若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之间 不具有契合性 ,那么其学位论文的写作必然会受 到某种限制 . 有一篇研究 《诗经》 的学位论文 , 在考释 《关 然而 《关雎》 是叠章体之诗篇 , 我们不妨将有关诗 句排列在一起考察一番 :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 显然 ,以上三章句法结构完全一致 .按照新 解 "左右流之" , 的主语是 "荇菜" 而后二章之 , "采 之" "芼之" 的主语却绝不是 "荇菜"而应当是 , "淑 女" .根据骈俪句的句法规律 ,第一章 "左右流之" 的主语也应当理解为 "淑女" 才是 .其次 , 该诗篇 其余五章之 "求之" 采之" 友之" 芼之" 乐 , " , " , " , " 之" 皆动词与宾语的关系 ,其中 "流" "芼" "采" 三词 义近 ,皆为 "择取" .若训 "流" 为流动 ,则 "流之" 即 非动宾关系 , 那么就与其余五章之句法相抵触 . 由此可见 , 毛传以通假训 "流" "求" 为 绝然不错 . 如果那篇学位论文是出自本科生犹可谅解 , 而作 为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却未能从全诗着眼 , 又没 有适当地运用学科层面的句法分析法 , 因而必然 进入误区 ,应当说是一个不该出现的比较大的疏 漏. 以上分析说明 , 方法有其依存性 , 这是说 , 方 法的运用是要凭靠论文作者的学识的 .没有一定 的学识 ,对方法的认识不会清醒 ,运用起来自然不 可能得心应手 .这一点千万不可忽视 . 【责任编辑 : 邵霭吉】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ba学位  ba系统是什么  ba0168是什么机型  obala是什么歌  ba是什么线  ba是什么元素  ba是什么化学元素  ba是什么的缩写  6ba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