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需要坚持的作文 > 让写作更加贴近我们生活
  • 让写作更加贴近我们生活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12-06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譬如,有所中学的模拟作文题大意是: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各有各的精彩,就此写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就将爱因斯坦,爱迪生的成功史写进去,虽不算离题,但角度不灵活,显得死板,自然拿不到高分.其实这个题目重点应是"不同的精彩",而非经历.
    有些老师在训练中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多举例,至少要写三个例子.有例子文章会显得充实.但简单举例,蜻蜓点水,文章就显得很干巴.多个事例中最好有一个要写具体细写,要有血有肉.比如写母爱,表述时就不能只用概括性语言.你可以举例,通过哪件特定事例,表现母爱的伟大之处,这样的文章就容易拿高分.
    2.切忌盲目轻率,审清题目再下笔
    要想把作文写好,审题非常重要,一旦偏颇,"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拿到题目,不要急于动笔,为准确审题花点时间非常值得.
    经过老师训练,考生习惯于把作文题目分成三类: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标题作文.拿到题目,首先看划分到哪一类中,再区别对待.其实从这几年的命题情况看,这些界限早已模糊了.比如去年的作文"常识",给了一句话,不像材料,又不是标题,很难划到哪一类.其实没必要划定类别,认真审题后,就可动手写作.
    现在,考生审题能力比较弱,层次比较浅.应该加强审题能力,辩证分析题目,善于联想.例如,以《包装和本质》为题作文,有的同学开篇就批判"包装",其实应该辩证看待.首先应该看到包装的必要性,其次要看到虚假包装的危害性,再说到决定事物本质的绝不是包装而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效应,摆事实,讲道理,层层递进,主题随着步步深化.
    作文审题要有深度,不要只看到字面意思.比如"习惯",除了写某个人的某种具体习惯,还可以联想到民族的习惯,时代的习惯.改革开放也是对根深蒂固传统习惯的深刻改变.
    如果学生的基础厚实,审题时可选择较为独特的角度,为自己加分.比如有个题目是"心灵选择",有个考生的立意是"不选择同样是一种选择",结果得了高分.
    3.鼓励创新,但还须遵守规则
    考生在作文中的创新,应该受到鼓励.但作为考试,规则还是要遵守的,一味标新立异,有时非常危险.有个学生的一篇散文非常好,完全可以拿去发表,但是不切题,结果"不及格".高考作文就像踢球,你违规了,即便进了球也白搭.
    对于高考作文写诗歌的问题,如果不在允许范围之内,就不要写诗歌了.
    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创新应体现在对问题的认识有新意,有独到的观点,有切实的证明,所谓"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语言的表达要有个性.但考生如无把握,还是不可轻易"冒险".
    根据历年高考作文的评卷情况,我们可以概括出"一等卷"的标准:
    1.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为"内容一等".
    2.符合文体,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为"表述一等".
    3.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为"发展一等".
    能完全符合或者做到这些标准的大部分要求,就是高分甚至是满分卷.
    根据上面所讲的高考作文易犯的毛病,我们可概括为:
    1.硬套既定材料(作文前准备的材料)或格式,思路僵化,弄巧成拙.
    2.简单举例,蜻蜓点水,文章干巴.
    3.审题肤浅,就事论事,思路狭隘.
    4.违背规定,一味"标新立异".
    要想取得高考作文成功,不妨朝着这样几方面去努力:
    第一,完全抛弃依赖,通过独立思考而不是对过去的文章进行"组装".
    第二,准确把握题意,亦即从宏观或微观角度去理解题意,写出灵活而有生命的文章.
    第三,提炼内涵深刻的句子.动笔前,整体把握内容,把集中体现主题的中心句子写出来.
    第四,追求深刻.要写针对性强,时代感强,发人深省的文章.
    (三)
    今年高考后《南方日报》社分别邀请了大学副教授,青年作家,外国留学生撰写了"高考作文"(见2010年6月8日《南方日报》A19).
    编者按:"中国孩子第一次撒谎是在作文里",前一阵,有网友发起对学生作文的讨论,引得《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报道,这句话成为广受网友认同的观点.而高考作文,是所有作文里最事关重大的一次,因此似乎也成为假话最多,形式最古板的一次.关于高考作文的批评从未绝迹,似乎是为了应对这些批评,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也越来越鼓励发散思维,鼓励说真话,甚至写现代诗,文言文的作文也获得了高分.这次我们邀请来一位大学老师,一位青年作家,一位外国留学生,让他们从他们的视角写一篇仿高考作文或"反"高考作文,并请一位高级语文教师进行点评,看看读者对这些作文的印象与语文老师有什么差别.
    《与你为邻》
    □杨支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下岗"副教授,评论家)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生活需要挫折作文  生活需要沟通作文  作文生活需要勇气  生活需要互助作文  生活需要什么的作文  作文生活需要快乐  生活需要爱的作文  生活需要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作文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