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职学校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
中专计算机教育对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是不同的。各学校、各专业可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求。大体上,中专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按其专业、学习年限分为三个层次: 1 、初级能力要求 (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 2 )掌握 DOS 、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 ( 3 )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完成中英文文档、报表的输入和处理制作。 ( 4 )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测览、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 ( 5 )能判断和防治计算机病毒。 ( 6 )能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一般简单的维护。 2 、中级能力要求 ( 1 )具备初级能力。 ( 2 )具备开发数据库的能力,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 ( 3 )能够判断、检测和排出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 ( 4 )掌握 WINDOWS NT / 2000 操作系统的使用。 ( 5 )能完成流行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 3 、高级能力要求 ( 1 )具备中级能力。 ( 2 )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 3 )使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 ( 4 )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 ( 5 )掌握 Internet 基本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和发布的能力。
通过结业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中级以上水平,并通过中级职业资格认证。
3、 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培养方向
针对目前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电脑录入员、电脑等级操作员等)的社会需求将会逐渐饱和,而行业性质或专业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对短缺,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广告设计、网页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在市场上十分看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主要有以下培养方向并围绕其进行课程设置。
(1)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本按原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加强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程。 (2)计算机网络技术 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并掌握网络规划设计基础知识,掌握国际互联网知识。 (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主要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应用设计,对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要求。 (4)计算机广告设计(或称: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广告的创意和设计,要求学生最好有一定的美工基础。 (5)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建筑、机械、电子等行业,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完成各种设计图纸的输入输出。 (6)办公自动化 培养中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
在课程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的眼光。教学上应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对各种不同的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分类,除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就业准入的技能考试中所确定的项目外,再按以上专业(以及形势需要增设更新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增加新的教学模块,每个专业都应至少要有一个自己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以及课程内容
4、 中专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
__
与大学生相比,中专生的职业要求特点更为明显,我认为,大学生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而中专生的则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所以在专业的划分和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考虑职业的需求。按上述计算机专业专业化、行业化设置的设想,对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按各应用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选择和讲授各专业计算机相关的应用软件。 有些计算机专业教师缺乏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未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开设的课程偏重于一些基础的和传统的理论教学,这对计算机的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在计算机课程和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应强调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注意选择先进、合适的应用软件进行教学。 对于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 “ 学生有一技之长 ” 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计算机现在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必备工具,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除了应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之外,要按其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