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简易捕兔子工具 > 科学与美术"牵手"
  • 科学与美术"牵手"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10-1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科学与美术"牵手" —浅谈结合美术元素开展科学探索活动 [摘要]: 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运用各种感官发现问题的同时,需要一定的探索途径和表达方式,我们发现美术,正迎合了幼儿科学的这种需要.幼儿科学与美术的"牵手",能让孩子们在享受美、感受快乐的同时,动手动脑、发现科学、体验科学,整合的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感受!本文从剖析科学和美术的交集之处入手,结合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案例,阐述不管是美术活动引发的科学探索,还是科学活动各环节隐含的美术元素,都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表达自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的达成科学活动的目标. [关键字]:幼儿科学 美术 结合 [正文]: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简单或有趣的现象都能激起孩子探究的欲望,他们喜欢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寻求答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里所谓的"操作"往往涵盖着美术的成份,也就是说,美术活动以其特有操作形式出现在科学活动中,不管是美术活动引发的科学探索,还是科学活动各环节隐含的美术元素,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表达自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的达成科学活动的目标. 幼儿科学和美术的融合更符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各领域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指导意见,二者结合能让孩子们在享受美、感受快乐的同时,动手动脑、发现科学、体验科学,整合的获取一些科学的经验和感受! 一、细细思考,发现幼儿科学与美术的交集之处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21世纪人类发展研究的主题.不难发现,幼儿美术和科学在目标、内容等方面存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以美术的手段表现科学、发现科学,不仅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科学的愿望和憧憬,这也符合了现代课程强调的整合的观念. (一)目标上的交集——都将 "情感态度"置于首位 科学和艺术是全然不同的学科体系,其目标的取向和内涵自然不同,但从另一个层面上分析,它们的目标也有交集之处,即均将"情感态度"放于首位. 刘占兰老师分析了新《纲要》提出的科学领域目标,指出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优先重视使幼儿获得对科学的兴趣和乐于探索周围事物的态度,将以人为本的幼儿自主探索的情感态度为幼儿科学的首要目标.同样,艺术教育更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认为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幼儿不断求异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内容上的交集——皆源于生活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新《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正是对此的最好解读,来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内容才能真正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幼儿美术内容同样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亲眼所看、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过的事物,比如有趣的自然现象、可爱的小动物、身边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幼儿作品的来源. (三)观念上的交集——整合的观念更是促成了科学与美术的有机融合 对于课程设计,我们说它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建立在幼儿某一项或某一种领域的发展上,而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整合的观念使我们意识到,对幼儿来说,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单一的、某一方面的经验,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整合的经验.因此,如能巧妙的将科学与美术有机融合,不仅符合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更能促进幼儿整体性和谐、稳定的发展,达到最佳的教育成效. 二、处处留心,寻找由美术活动引发的科学探索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经常会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材料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发产生一些科学的探索.教师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寻常时刻,鼓励与支持幼儿大胆探索. (一)自发生成——在美术活动中无意生成的科学探索活动 在美工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点往往会被有趣的科学现象吸引,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接住孩子抛来的球,顺着他们的兴趣,将球以适当的方式传还给他们. 记得大班的美工区,我们开设了"自制陀螺"的美工活动,孩子在自制了几个陀螺后,明显对于画陀螺、剪陀螺的活动失去了兴趣,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了陀螺的转动上,比如"为什么转动的彩色陀螺颜色发生了变化?""不同大小的圆形陀螺,转动时间一样长吗?""三角形的陀螺会转吗?方型、六边型的呢?"一系列的问题随之抛出,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我立即开展了以陀螺为主线的系列科学探索活动,设计了"陀螺探密"、"陀螺转转转"、"彩色陀螺"、"陀螺大变身"等系列活动,小朋友设计了各种各样陀螺,通过制作、玩耍、发现问题,相互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喜爱,.这说明在美工活动中,顺着孩子的兴趣点,可能会生成系列深受孩子喜爱的科学活动. (二)自然渗透——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 1. 利用美工活动,探索科学. 美工活动中不乏闪着科学的元素,由此我们经常将科学的探索自然地渗透在美工活动中,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探索科学! 记得大班综合活动《会变的面粉》,活动目标为: (1)感知面粉的特性,加适量的水揉成面团,比较干、湿面粉的不同; (2)自由创想,制作自己喜欢的面点造型; (3)在制作过程中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目标上看,这个活动就是科学和美工的结合体.孩子们在做面粉造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的我的面粉就不能团结在一起,是不是水放少了;我的面粉变成了糊状,怎样加水才恰到好处;怎样让湿面粉变得干一点;如何让干面粉慢慢变湿等等.在一次次的揉面粉中,大家发现应该往面粉里一点一点的加水,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当然最后的面点造型也千奇百怪,有兔子型、蓝猫型、糖果型、小鱼型等等.这样的活动一举两得,让孩子在美术造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科学! 2.延伸美工活动,发现科学 美工活动引发了科学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们经常会"延伸"这一类型的美工活动,做成系列活动,让幼儿尽情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记得我们班的孩子在报纸拓印的过程中发现红色和黄色交集在一起竟然变成了橘黄色,这使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甚至要求玩玩另外颜色,看看会有怎样的惊喜.发现孩子们得需求,我们延伸了这一玩色活动,设计了《彩色雨》、《好看的烟花》、《美丽的花园》等系列活动,在孩子自由玩色的过程中,主动比较两种颜色混搭会变成产生什么样变化;量的多少结果会一样吗;三种、四种、五种颜料混在一起会怎样等等. 这些延伸了的美工活动,使孩子们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问好,当然我们并没有要求现在就要掀开谜底,但是孩子们不断追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素质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促使他们不断的探索. 三、时时用意,挖掘科学活动各环节隐含的美术元素 在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加入美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的达成科学活动的目标已屡见不鲜.我们以"助"、"引"、"延"三个层面,不失时机的搜索科学活动各个环节隐含的美术元素. (一)助——活动前的图表式科学小调查,帮"助"幼儿点燃科学探索的热情. 科学小调查先于正规的科学活动,是教师组织正规科学活动的一个前奏和铺垫,由于大班的孩子对文字的掌握有限,孩子往往喜欢用画图的方式表达他要记录的物品,它的形式灵活多样,一般以绘画、表格、数字等方式为主.实践中,我们发现图表式科学小调查在科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让教师及时掌握孩子传递过来的信息,如孩子的认知程度、兴趣程度、参与程度;又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活动中有依可寻,有话可说.因此,以美术为主要记录方式的科学小调查能帮助幼儿点燃科学探索的热情,是我们成功开展科学活动的好帮手. 一次,在开展科学活动《家用电器》前,我们组织了科学小调查《家用电器小调查》活动,孩子们回家之后非常认真的寻找家中常见的家用电器,并以画图的形式记录下来.活动中,教师大胆的利用孩子们的调查表,现场进行了集体的统计,发现孩子们最为关注的是电视机、电脑和冰箱,于是我们将重点放在了这三种家电的特征及作用上.这次活动孩子的表现非常活跃,同伴间积极交流,大胆表述这些家用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相互间也获得了更多的视角.所以说,科学小调查让孩子有了先前的经验准备和图画记录经验,让他们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体. (二)引——美术加盟,"引"出精彩的科学活动 为能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推动他们去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寻求答案.我们尝试利用美术这一手段,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学得生动、学得有趣. 1. 科学活动中以美工为载体,"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教育中,我们发现活动过程的设计尤为重要,一旦设计失误,不仅使得科学活动显得非常地枯燥乏味,缺乏生趣,还让孩子失去了探索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采取哪种手段"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作了以美术为载体,开展科学探索的尝试. 比如,中班科学《磁铁的奥秘》,常规教学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让孩子吸一吸,从而发现磁铁的特性.当然这样的活动或许也达成目标,但教学气氛不温不火,孩子兴趣平平.为突破这种局面,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即引入美术的手段探索科学奥秘.我们开展了《磁铁沙画》活动,让孩子寻找一些材料放在沙子上,看看哪些材料能够画出美丽的沙画.活动中,孩子惊喜地发现回形针、螺丝钉、铁夹子都能成功,而塑料玩具、玻璃弹珠、纸片不被吸住,这样自然而然地归结出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非常浓厚,这说明教师要大胆尝试,敢于突破,适当的时候可以让美术加盟到科学活动中去,这样会让活动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熠熠生辉. 2. 科学活动中以绘画为主要方式的记录,"引"出新的发现 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采用"图文并茂"(即绘画或数字)形式进行记录.而这一种特殊的美工形式——记录,不仅帮助幼儿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让他们直观感受收集的信息,而且还能让幼儿根据记录的信息及时调整先前的经验,得出新的发现. 记得我们班曾开展过科学活动《吹泡泡》,让幼儿将软电线折成一定的形状,猜想这些形状可能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并通过亲自实践得出答案.这个活动的亮点就是在于记录上,孩子制作了许多形状的工具,比如兔子型、爱心型、月亮型等等,并天真的猜想能吹出相应形状的泡泡,但是最后通过记录单发现所有形状的工具都只能吹出圆形的泡泡.当然这个发现并不是本次记录的得到的唯一信息,有的孩子还提出:为什么U型、拱门型、兔子型的工具吹不出泡泡?查看记录单和工具发现原来只有闭合的材料才能吹出泡泡.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记录表,那些不仅仅简简单单的图案或数字,更承载着孩子探索科学、驾御科学的灵感和足迹! (三)延——不断挖掘,以美工形式"延"伸科学活动内容 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幼儿兴趣的止步,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便会发现许多可以延伸的信息,所有这些"延"出活动也是美术和科学融合的体现. 1. "延"出有趣的科学小制作 科学小制作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更是以美工的形式拓展幼儿的科学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小制作非常的感兴趣,他们经常会在小制作中发现新的科学现象,并进行新一轮的探索. 记得在大班,我们进行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弹性》后,根据孩子的需要,在科学区进行了"弹簧娃娃"的小制作活动.因为是大班小朋友,我鼓励孩子自己收集材料,他们找了大小不同的圆柱体,比如卷纸芯、笔筒、粗笔等等,利用小铁丝绕圆柱体变成了大小不同弹簧.这个科学小制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发现,比如为什么弹簧娃娃会跳呢?不同高度和大小的弹簧娃娃,跳跃程度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虽然现在他们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今后当孩子看着中学老师带领他们做弹簧实验的时候,脑海里也许还会出现小时候那些可爱的弹簧娃娃,这就是我们的科学小实验留下的轨迹. 2."延"出丰富的科艺活动 在科学活动结束后,延伸出一个个有趣的美工活动,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当然这种美工活动不同于单纯意义上的美术活动,它夹杂着科学的探索和憧憬,因此这里把它成为"科艺"活动. 一次,我们在探索了《绿叶与枯叶》后,利用孩子们收集来的绿叶与枯叶,开展了有趣的"树叶拼画"活动,孩子们凭借自己的创想,用绿叶和枯叶拼出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故事.在主题角展示的日子里,他们还继续观察着绿叶和枯叶的变化,谁说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科学探索呢! 总之,以美术的手段表现科学、发现科学,不仅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科学的愿望和憧憬.所以说,幼儿科学与美术的"牵手",能让幼儿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主动地接近科学、探索科学、理解科学,整合的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邬小艳马惠娟主编,《动手动脑学科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0. 3.何黎明主编,《幼儿园智慧活动课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张慧和张俊?,《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1997. 5.许卓娅和孔起英,《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艺术》,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周兢,《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8.高一敏,《幼儿科学教育新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6. 临平街道中心幼儿园 张宗勤 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日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自制简易捕鸟工具  自制简易捕猫笼  自制简易捕鸟器  如何自制简易捕蟑螂器  捕兔子工具  各种捕兔子工具图片  野外捕兔子工具  货到付款捕兔子工具  怎样制作简易捕鸟工具  简易捕鸟工具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