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语青岛总表 > 青岛科技大学关于制订2014年本科专业
  • 青岛科技大学关于制订2014年本科专业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9-05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青岛科技大学关于制订2014年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等文件精神,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需要,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结合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学校决定全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原则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秉承学校"立人、传知、求新、惠众"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质量至上、文理融通、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打造"精英型、特色型、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目标,努力培养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特色鲜明、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优势学科专业着力培养行业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1、整体优化.在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课程结构的严谨性和各类学科知识体系内在逻辑性的基础上,精简学时学分和教学内容,处理好课程与课程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压缩毕业总学分要求,增加和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其次要制定专业课程地图,优化课程结构,理顺先行后续关系,通过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的分析,缩减重复讲授内容,科学制定教学大纲,构建紧密衔接、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三是进一步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四是突出宽厚基础,强化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 2、突出特色.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充分体现特色办学意识.首先要体现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化工、橡塑等行业特色,努力使之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其次是要体现学校的区域特色,明确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国家战略的服务面向;三是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品格特色,融汇学校校园文化底蕴,将"橡胶品格"的养成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四是要体现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专业自身的特色,根据学科专业自身特点,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打造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做到"人有我特","人特我强".为彰显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学校鼓励学院参照"英才计划"和"卓越计划",开设各类特色班、实验班、创新班. 3、强化实践.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理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工程专业通用标准,构建全过程、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自主、开放的创新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着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大力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开放实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建设,突出对学生工程意识、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的培养. 4、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入开展"固本、知情、厚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毕业去向,如考研、跨学科发展、就业等,分类设计培养方案,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精英型"培养目标,应注重基础教育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国际化人才" 培养目标,应注重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 培养目标,应注重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技能型" 培养目标,应注重技术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应为学生发展各自的兴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留有充分的空间.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双学位和辅修专业资源、推进国际合作办学、推广导师制、丰富选修课程资源,灵活学生自主选课办法,为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对基础课程实行分级、分类教学,满足学生的基础差异和发展需求. 5、倡导研究性教学.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意识.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和科研短课,引导新生认知专业、感受教授魅力、启迪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专业研究性课程,探索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期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和研究型课程将纳入学校新一轮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给予建设经费支持. 6、推进国际化.各专业、特别是优势特色专业,要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本科人才要求出发,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一要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建立定期交流及联合培养机制;二要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有条件的专业可引进国外一流大学同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三要按照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标准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增加双语教学课程或全外语教学课程的开设比例,探索建设全英文授课专业;四要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访学、进修和引进海归人才等方式,为提高学生面向世界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7、加快信息化.适应高等教育教学多元化、信息化的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计算机模拟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建设课程中心和虚拟仿真实习、实验教学中心,设置自学型、网络型课程或网络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基本框架 1、专业代码、名称 2、培养目标 3、培养要求 4、主干学科 5、核心知识领域(理工类专业) 6、核心课程 7、主要实践性环节 8、学制及最低学分要求 9、授予学位 10、教学计划进程及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四、学分要求 1、总学分和学时 理、工、医、经、管类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一般控制在160学分以内,除集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不超过2100学时,专科总学分应控制在110学分以内.文、法、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一般为140学分以内,除集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不超过1900学时,专科总学分控制在100学分以内.双学位教学计划总学分要求原则上不超过60学分.以上对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学分要求含校企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2、学分计算 (1)理论教学16学时折合1学分. (2)实验教学16学时折合1学分. (3)体育教学32学时折合1学分. (4)实践环节1周计1学分. 3、学分构成 (1)必修学分 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2)选修学分 包括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分. (3)弹性学分 包括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和专题讲座与自学辅导学分,以及在完成限定的选修课外,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取向,通过辅修1个双学位,或者进一步修读其他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而获得的学分. 其中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学分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鼓励、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等活动,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专题讲座与自学辅导学分主要指以参加讲座或在教师的辅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学术论文写作、学业、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而获得的学分.各课程学时学分要求见附表2. 五、课程设置 1、课程类型 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 必修有必修课和实践环节.必修课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环节有军事教育,认识、生产(业务)实习和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设置. 选修课由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组成,专业选修课分为限选和任选两个系列. 2、课程结构 (1)公共课程平台由公共基础课、专题讲座与自学辅导课和通识选修课三个模块组成. 公共基础课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和计算机基础. 专题讲座与自学辅导课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写作、学业、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附表2). 通识选修课主要有理学、工学与医学类、文学与艺术学类、经济学与管理学类、哲学、法学与历史学类和体育类五个系列. (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由学科基础课程模块组成,指各个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教育部规定的学科主要课程.同属同一学科的相关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原则上应该相同.要求学科类别相同的专业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3)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组成.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共同构成专业核心课程,具体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两个系列.专业限选课可设置专业方向,倡导有条件的专业设置2个以上专业方向的课程系列,供学生按照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选修课程开课总学分应达到学生在该部分需获得学分的1.5—2倍. (4)实践教学平台由实践环节组成.(附表3). 3、课程学分要求 必修课:理、工、医、经、管类专业必修课学分原则上控制在90学分左右,不超过1600学时.文、法和艺术类专业必修课学分原则上控制在80学分左右,不超过1400学时.必修课占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55%左右. 选修课:学分原则上控制在35—40学分,占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25%左右.专业选修课原则上不超过640学时.通识选修课原则上要求学生跨类别至少修满8学分. 实践环节:理、工、医、经、管类专业原则上不少于30学分,文、法类专业原则上不少于25学分,占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15-20%. 各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学期分布科学合理、均衡有序,其中第一至第四学期学时学分可相对比较饱满,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可相对较少,但每学期一般不超过25学分. 4、课程设置要求 (1)各专业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科学性、先进性、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注重锻造内涵、凝炼特色. (2)要遵循教学规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按照课程地图,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的关联,注意课程的先行后续,要加强专业内和相关专业间各门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课程群的统筹,避免重复讲授和重复设课. (3)各专业要继续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外语、计算机教学和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要求.要加强系统化、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语、计算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开拓学生学生上述"四个四年不断线"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其中,外语能力的培养,在加强专业外语教学的同时,骨干学科专业应至少设置2-3门双语教学课程. (4)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限选课是专业的核心课程,要精心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重在夯实基础,专业课承载着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特色.专业选修课设置要考虑知识的交叉跨度,加强专业前沿知识的传授,倡导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创新性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识选修课程旨在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要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保证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5)要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有实验及上机的理论课程要注明实验及上机时数,16学时以上的实验、实践课程需独立设课.单独开设的实验等课程要内容饱满、科学合理.16学时以下的专业实验课,可由几门相关课程以课程群的形式设置综合实验课.要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开放实验室等手段,鼓励实验教学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6)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意教材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相配套,形成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改革体系. (7)各专业要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改革传统的单一授受式的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考查,成绩可以以考试、作业、论文等多元化的形式进行评定;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构建创新型的课程体系,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与方法. 5、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学科基础课的具体要求(附表1)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加强实践环节,进一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明确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化课程教育教学的效果."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16学分,其中理论课8个学分,形势与政策课2个学分,专题讲座与自学辅导4个学分,结合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2个学分.为贯彻政治思想教育四年不断线的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一到三学年开设,实践活动在各学年开展.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强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适应英语分级分类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除英语专业外,各专业在一、二年级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其中理、工、经、管、医、文学和法学类专业以及外语类专业在第一、二两个学期内完成大学英语四级教学,计8学分、128学时;艺术类、体育类三个学期完成大学英语四级教学,计12学分、192学时.完成英语四级教学后,开设各类专项英语提高及拓展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六级考试、考研、出国等多元化的需求. (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突出针对性、时效性 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设置计算机应用为全校公共基础课.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和要求设置课程系列. (4)体育课程实施"1+X"模式 体育课程设置为"1+X"模式,即大学一年级为系列必修课程,二年级开始为系列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对多种体育课程进行自主选择.为保证教学效果,除遇天气等特殊原因,原则上体育课程不单独设置理论教学. (5)学科基础课程要按需设置 数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开课学院要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供各专业选择. 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有关要求 1、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校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学校或学院发展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至少选择1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培养方案作为参照系,严谨、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不同专业的各自定位,既要有区分度,又要强调培养方案各要素的符合度. 2、切实将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细化落实到各门课程和课内外、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要素在每个培养环节中的有机融合,并根据教学目标、性质和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通过统筹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各学院要成立以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为组长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小组,广泛征求意见,集体论证签字、学院审核盖章后报教务处. 4、开办双专业的学院要制订出相应的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专科培养任务的要制订出相应的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专科特色,不能成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简单压缩.开设特色班、实验班和创新班的专业需单独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体现特色. 5、合作办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满足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的前提下,要加强与企业和对口国外大学的沟通,体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色.合作双方协商设置的特殊课程,应在教学计划外单独列出教学计划进程及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6、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需由其他学院开设的课程,需提前与相关学院沟通,提出课程内容要求,确定教学大纲.数学、物理、化学和电工电子类等学科基础课要进一步明确课权归属. 7、各专业需在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中明确学生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实践教学、弹性学分等环节需达到的学分和具体要求. 8、各专业要做好课程、学时学分分学期统计工作,填写课程学时学分分学期统计表(见附件4) 9、方案中所设置的课程均应严格按学校要求填写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和课程编号.各专业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出相应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目录以及实验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各专业均需提交英文版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10、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在四年的运行周期中原则上应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调整,必修课需经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长批准,选修课由教务处审批. 七、本意见自2013年10月起实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1、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学科基础课设置表 2、专题讲座与自学辅导课设置表 3、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表 4、课程、学时学分分学期统计表 附表(略)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青岛国基外语学校学费  青岛国基外语学校  青岛英华外语学校  青岛赛思外语学校  青岛托马斯外语学校  青岛利文外语学校  青岛琴声外语学校  青岛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青岛外语学院  青岛思迈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