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更是让学习者掌握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因此,教师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并锻炼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助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放的信息环境,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维目标.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充满了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提供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学习兴趣;审美情趣;开放性学习 现代社会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独厚的优势. 在我从事语文教学的十年中,亲身经历了教育现状的变化,从简单的挂图、卡片到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之处,给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还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灵活,兴趣浓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观,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因此,它在新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冲突.如何辨证地看待,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本文以小学语文课为例,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在课堂中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长时间的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才会对语文好学、愿乐、乐学.但是,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加之有些教学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本身较为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如: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境,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声音、图像,动画,将抽象的文字描写 与生动的画面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例如,在上《龙卷风》一课时,因为学生没有经历过那种危险,很难感知龙卷风的"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所以学生的朗读是没有激情的.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阶段,我利用课件把课文的朗读录音以及龙卷风的视频结合在一起播放给学生,课件中的声、光对学生的感官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当学生们看到龙卷风在陆地上、在海洋中任意肆虐的情境,以及龙卷风过后留下的残垣断垣、一片狼藉.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读书变得有滋有味了.再如: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中连续四个综合学习都编排了《有趣的汉字》这一栏目,目的是提示汉字的文化内涵、渗透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习方法,知道汉语言的丰富与厚重.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等资料;课中让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利用搜集的资料,教师穿插演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汉字的演变、指事字的特点、象形字的构字方法等.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无穷魅力,感受汉字的有趣.使学生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喜爱中国汉字之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教材的选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取材范围广,信息容量大;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有时代气息,语感鲜明,能够激发想像,启迪智慧;选文注意儿童的年龄、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儿童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而一堂好的语文课总是能赋予文字以生命力,让文字与灵魂共舞,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用亲身的经历与去体验,去感悟,去践行.这也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最难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确立,不能靠灌输,靠说教,而应当注重品词析句,以文本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心灵受到震撼. 在冀教版每册教材中都选取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优美风景的文章或古诗,如:《望庐山瀑布》、《华北明珠白洋淀》、《东北大森林》、《桂林山水》、《颐和园》.这些文章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无比自豪之情.但由于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光靠简单的说教,很难达到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教材!文中这样写到"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桂林山水,没有感性认识,如:"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奇、秀、险之感.不能深刻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和视频欣赏,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桂林山水有了总体的印象,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然后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观察、体会、感悟,在反复吟诵优美句子的同时,充分调动多种感观记忆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意境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提供开放式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更是让学习者掌握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并会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的教学环境,开展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放的信息环境,让小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并且把语文素养的提高训练向课外、家庭延伸,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的需要. 我在教《空城计》一课时,一改以前的教学方法,不是把我精心备课时准备的作者简介、作品介绍、、人物故事等一一介绍给大家,而是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在网络媒体的情境下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整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我只作引导者和组织者.我首先提供网页名,让同学们查找有关"罗贯中的生平简介"和"三国演义介绍",接着再告诉学生有关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与空城计有关的故事的网址,如:"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让同学们在自我查阅、反复欣赏诵读的基础上,把《失街亭》与《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联系起来进行阅读,体会诸葛亮的人物性格,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反复诵读来感受诸葛亮在交锋中的知己知彼,有胆有谋和才智过人.最后,学生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在BBS上进行专题讨论,不仅实现了师生对话,而且还实现了生生对话,并能把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表达出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这些东西不是老师嚼碎了喂给学生,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去领会的.实践表明,让学生通过眼、耳、口等的第一信息系统去感知这些视听材料和语言文字,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因此说,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语文老师上课凭的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充当演员或导演的角色.而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充当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合作伙伴.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师生提供了更为开放、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并非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时时、处处.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不要时时处处依靠多媒体 ?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只是众多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冷落、忽略了常规手段.如:每篇课文题目的板书就要比多媒出示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再有在教学《走进大自然》一课时,这首诗歌内容浅显,情境生动,节奏欢快,音韵清朗,最适合在朗朗的诵读中,想象具体的情境,品味内含的情感."追着小鸟,走进密林;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会飞的花朵,我们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边读边结合自己的经历边想,在头脑中再现具体事物的表象和具体的情景、画面,同时从具体字、词、句中体味出相应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要比多媒体大量介入要行之有效.所以,不要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技术,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有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技术会事半功倍、有的用了反而会画蛇添足.只有量身定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板书被人为忽略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教学目标和教学中的重难点等本该板书到黑板上的文字也一律都搬到了屏幕上,如一个字的写法,用多媒体的效果,比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的效果好不了多少.在语文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教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而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方面,会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成为学生学习写字的榜样,学生在欣赏教师的"书法艺术"的同时,也能激发写好汉字的趣;再有,教师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头脑中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如果用鼠标代替了粉笔,并认为这就是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殊不知这种无意义的整合,只能是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和可变性. (三)把握课件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语文课上,有些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加生动而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语文的学习重在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生活情景,而不是依靠生动的画面而精彩.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绚丽多彩和形态多变的火烧云景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淳朴,有一种不用雕琢的自然之美.比如第一自然段中连用了七个"了",读来不公让我们体会到火烧云给周围的景物、人物带来颜色的变化,而且有一种诗一样的韵律美,读来琅琅上口.所以这部分的教学应在朗读中赏析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因此在制作语文课件时,要注意课件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不能将文本资源丢弃在一边,完全依赖于课件映衬课堂,这样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这是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契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运用适时的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 多媒体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 实践证明,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将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助推作用.因为它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