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市分校 王宇 摘要: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职类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存在多种问题,使得毕业生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不一致,毕业生难以顺利从事物流工作.因此,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进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设施建设,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学校 物流专业 就业导向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产业随之兴起,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物流专业人才已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在这种环境之下,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中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经过了几年的物流专业学习之后,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从物流企业频频跳槽,另一方面却是物流企业难觅其所需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中职物流教育进行思考,如何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本文认为,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进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设施建设,这是解决这种人才供需矛盾的较好方法. 一、对我国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1、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分析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所包含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操作.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而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是需要全天候24h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并且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市场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对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的重要基地,但由于在教学计划中培养方案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顺利从事物流工作,以至物流操作人才严重短缺. 2、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层次分析 对我国物流人才的从业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操作工.他们基本上没有掌握物流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像搬运装卸工、叉车司机、货车司机等,往往体力劳动消耗很大,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或中年人比较胜任.这一层次上的人数比较多. 第二个层次是基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往往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或者在某一方面的技能特别突出,比如像物流客服人员、车辆调度人员、采购员、仓库保管员等,这一层次上的人数也比较多,但相比较而言少于第一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能够胜任管理岗位的工作,一般像物流业务经理、物流客服经理等,都属于企业的业务骨干,与基层管理者相比较,他们熟悉并掌握物流某个环节的流程,并对这个流程进行计划、组织与管理,这部分人数比较少. 最后一个层次是高级物流管理者.他们是整个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属于这个领域的精英,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物流行业目前的层次划分,可以清晰的分析出作为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首先我们不能将学生定位在操作层,因为一旦定位在这个层次,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就将无用武之地了,也不能体现出中职类院校培养学生的特色.当然也不可能将他们定位在高层管理者,因为客观地讲,学生的条件远远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我们应该适时地将他们定位在基层管理者这一层次,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经过一定的社会历练,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之后向中层管理者挑战和冲刺.这样学生既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也满足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 很多的中职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动因是"物流热",为了提高招生量而盲目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照搬照抄高校的课程设置,专业定向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特别是绝大多数的物流管理专业都是依附本校已有的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等建立起来的,无论是专业教师、教学设施还是专业资料,都不成熟.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物流专业素质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中职物流专业发展的瓶颈.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学的相关专业经短期学习、培训后转变成为物流专业教师的,且绝大部分专业教师仅有书本知识而无实践经验和实际的物流管理能力.而中职物流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只能是经不起实际推敲的理论,不能较好的应对现代物流岗位的需求. 2、教学手段落后 首先,表现为物流教学理念的落后.由于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关物流管理的许多理论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使得物流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于物流实际发展.据调查,90%的物流教育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课本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就处于落后状态. 其次,表现为物流实训手段的落后.物流专业的实践性极强,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设施比较薄弱,就会影响到物流教学的效果.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方式上,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影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轨 我国的物流教育与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指导与规划,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多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脱离了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片面追求理论性,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的现象,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因为物流实训设备不足和实训场地有限,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轨的.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无法达到职业标准和岗位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三、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1、创新教学理念 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物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从而确定课程设置.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将岗位需求化为教学目标,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一个全新的物流教学理念. 2、注重培养专业技能 物流专业要强调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在保证理论教学同时,要加强实践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校内模拟系统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结合起来.校内模拟系统主要通过各种软件和实训设备、模拟实验系统,让学生熟悉物流操作的整个过程,对于物流各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技术与设备有一定的知识,能够合理使用和调配这些设施和设备,从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实践的动手能力.校外的实训基地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要以物流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纽带,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采取学生"轮岗"方式,在企业业务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岗位工作,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开展"定单培养"活动,代培企业员工.就学校而言,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业打好基础,又能让企业直接了解学生,为学生就业疏通渠道,提供更多的机会.教师也可依托这个基地深入实际,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 结论: 总之,物流专业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新兴专业,因此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增强培养技能的实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物流教学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2(5). [2]宫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J].经济师,2003(8). [3]李树平.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跳槽率"现象浅析[J].职业,2008.? [4]邓新红.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的几点设想[J].成才之路,2007,(26). [5]张守德.我国物流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7, (23):94. [6]牟维.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2006,(1):32- 33. [7]赵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