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对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
推荐对象进行公示的公告
根据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初审名单公示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单位通过初审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名单进行公示。
通过初审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单位名单及简要事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铸造一车间铜炉班
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铸造一车间铜炉班现有成员15人,主要从事铜、铁熔炼及浇注工作。该班组自组建以来始终秉持着“严于律己、创新奉献”的工作精神,认真完成着公司及车间部署的各项生产任务。
一支不怕吃苦的队伍。
熔炼岗位对于铸造生产工作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岗位,也是一个最为辛苦的岗位。说其重要,是因为熔炼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批铸件产品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生产成本的高低。因此对于熔炼配料、投料、熔炼时间,整个工作流程上来讲,不能有一丝马虎。多年来,铜炉班用其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技术工艺,没有出现过因为金属液品质不合格,导致铸件质量问题的情况发生。说其辛苦,是因为熔炼作业条件的艰苦,高温、有毒气体、粉尘、高强度、高危性等,这些无疑给熔炼作业人员带来了比其他工种更艰辛的工作条件。现如今为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更多的炼铁生产任务也需要由铜炉班来承担,双重的工作压力,对于仅有15人的生产岗位来说,强度之大可以想象。从2010年至2012年先后实现完成铸铜件产量1510.7吨、1359.1吨、1100吨的喜人成绩。
一支严于律已的队伍。
作为车间的排头兵,铜炉班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平日工作里每一名组员都有能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个团队,他们注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注重向技术人员及老师傅请教学习,充实自己,并积极参与配合车间完成多项技术改进。在车间最初试制电炉炼铁的时候,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认真学习配料、熔炼等关键技术,并认真做好记录。班组成员还在工作之余,查阅相关的书籍,了解熔炼生产技术。在他们的积极参与配合下,技术人员制订出了一分完整的电炉炼铁工艺,给车间日后电炉化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频感应电炉筑炉时炉领已往都采用水玻璃砂捣打,在加料及搅拌金属液过程中容易损坏,而且平均1至2罐就要对开裂处进行修补,给生产带来了一定麻烦,生产效率低。在他们及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改用自制的铸铁炉 圈,有效避免了炉领损坏,也减轻了修补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
多年来每每遇到生产困难时,铜炉班组总能冲在最前面,圆 完成生产任务。
2012年12月,车间接到生产部下达的铸铁阀箱10个型号58件紧急生产任务,由于计划数量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给车间带来了严峻的生产压力。铜炉班果断向车间请命,提出承担铸铁熔炼任务,保证准时输送高质量铁液。在生产工作中,他们严格按照技术人员要求配料,及时向两个造型班组了解生产进度,从而保证熔炼一结束即浇注要求,确保铁水质量。在最初生产几天,铜炉班组每天都要从早上6:00到厂工作,以做好前期生产准备,直至晚上18:00点生产才结束,总是车间最后一个离岗的班组。最终在他们的全力配合下,12月30日首批阀箱发往总厂,截止2013年1月8日剩余50件阀箱毛坯全部生产完毕,除去元旦休息3天时间,在不耽误其它计划生产的同时,仅仅用时10天就交付阀箱毛坯,为后续机加和压水组装环节抢出了宝贵时间。
一支勇于创新的队伍。
作为一个优秀团队,作为车间的排头兵,铜炉班组十分重注精细化管理,在节能降耗、安全、5S及设备维护保养维护上都能认真落实。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他们积极协助技术人员挖掘可行项目,在他们的协助下,车间最终通过电炉利用铸铁大口径浇冒口这一方案,来免去冲天炉炉料劈铁环节,每炉节省劈铁费用500~600元,每个月可节约劈铁开支4000~5000元。协助技术人员完成修改模具及改进9-2铝青铜止回半阀盘铁模5项,仅此一环实现减重1884.4kg,节约成本近13万元。
安全上,铜炉班组十分注重安全隐患排查,一 长于元圣在检查设备过程中发现,燃油坩埚炉熔炼速度相对以前变慢,经检查发现是燃油喷枪有部分堵塞,为了不影响生产,他利用平时周末休息时间带领班组成员对三个燃油喷枪进行了清洗,及时 了这一问题;为了有效防止有职工掉入地坑摔伤,铜炉班组及时请示车间设立了防护护栏,有效保证了生产安全。铜炉班近几年从未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
由于铜炉班涉及的生产设备较多,而且设备多为重点设备,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为了有效管理,他们将每台生产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通过有效落实,精心维护,多年来铜炉班所辖的设备从未出现过一起因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发生。
谓“宝剑锋从 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凭借优秀的团队意识,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多年来铜炉班的各项工作获得了公司的高度肯定,同时也获得了省市级的多项荣誉称号。其中包括:二00八年省国防科技术工业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2010年度大连市“工人先锋号”班组称号、2012年度大连市优秀班组称号等。一个个耀眼的 背后,离不开铜炉班的每一位成员所付出的辛勤汗水。现如今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 ,新产品、新技术、先进管理思想的不断引进,为了能紧跟公司大踏步前进的步伐,铜炉班积极应对,不断强化自身,对自己又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那就是成为一支“精干高效,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团队”。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干事,是他们的座右铭;生命不息,实干不止是他们永远的追求。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八七二厂
八七二厂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作为我国水中兵器型号产品研制生产重要基地,一直承担着多型海军武器装备自导、控制、引信、线导、操雷等系统和组件的研制生产任务,先后完成了十几项国家重点军品型号的生产和国防科技预研课题的研究,为我国国防现 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 。近年来,工厂紧紧围绕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发展战略,按照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保好军、做稳船、强力发展非船”战略部署,以军为本,强军扩民,加快发展,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军能力稳步提升,民品产业快速发展,和谐企业建设成效显著,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实现并保持了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
一、强军扩民,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工厂始终围绕以军为本,强军扩民,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按计划完成了“十二五”高新工程和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建设项目(高新三期)产品批产、鱼雷武器装备系统研发平台项目产品研制及其他多型产品的换装、湖海试、产品鉴定等任务以及惯性测量组合、换能器基阵、舰船用变压器等横向军品研制任务。同时,紧抓国家政策导向,在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按照“有限、相关、多元”的发展规划,不断丰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工厂军民产业多点开花、持续发展的健康格局。经济总量从2005年的2207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56055万元,年均增长32.24%;民品总量从2005年的8006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35570万元,年均增长49.90%;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
二、全面创新,重点工作推进成效显著
1、人才强企,引领发展
强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根据工厂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加大了核心技术领域和市场经营型等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在输配电产业发展过程中,成功引进了以成勃生同志(荣获集团公司非船装备产业领军人物)为首的优秀经营和管理团队,实现了工厂输配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其它产业领域,先后成功引进了拥有水能设备专利的海归博士、主持再生能源再利用研发领域的第四军医大学著名博士,以及拥有丰富经验和资深军工背景的高端技术人才等,实现了企业在技术引领、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健康发展。
2、体制创新,增强活力
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面引入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制和准公司制运营的管理模式。目前工厂已成立了9个法人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2个,控股公司6个,参股公司1个,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发展态势日益强劲。同时,依托秦、晋两个能源大省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煤机配套产业和矿用避险装备产业,尤其是以矿用救生舱和避难硐室为主体的矿用安全装备产业,实现了经济总量从2011年的3200万元到2012年2.36亿元的跃升式发展,该产业已快速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前景广阔,预计到“十二五”末可形成年经济总量10亿元以上的经济规模。
3、技术创新,提升能力
注重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高竞争能力。2012年科技开发费用总投入7329万元,工厂先后获得国家、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100余项,取得国家授权专利41项。新项目、新产品多点开花,随着煤安认证矿用安全设备配套项目、自动化立体泊车项目、高层建筑室内小型防灾救生项目等一批新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工厂不断丰富技术储备,持续提升产品系列化,有力助推新产业横向延伸,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国内首创采用蓄冰制冷技术的无源式矿用救生舱产品顺利量产,国内首例沙漠风场完成建设即将实现并网发电,为工厂后续民品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模式创新,提升效益
发展模式决定经济效益。工厂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
从集成、配套、服务到工程分包、项目总包的过渡和转变,使产品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产业链上游集中。通过承揽太重天津海上35KV变电站项目,青海格尔木300MW风电和20MWP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宁夏韦州500MW风电项目等一批总包项目,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改革、尝试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速占领行业制高点,在资本运作方面的有益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工厂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5、优化结构,持续发展
根据发展形势和外部条件,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确立支柱核心产业。稳中求进巩固成熟产业,乘势快上发展新兴产业,顺势而为强力推动特色产业,全方位扶持亮点产业。同时,紧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抢抓机遇,先期介入,全面快速进入矿用安全装备、新能源、绿色环保科技、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力争有所作为。
预计到“十二五”末,工厂将形成以输配电装备(15亿元左右)、矿用安全装备(10亿元左右)、新能源产业(15亿元左右)等三大类,年总量各超过10亿元的龙头产业;以精密测量仪器及机电装备产业,电磁阀、矿用安全配套及特种设备产业,高压水能设备、军民综合试验及环保科技产业,合作新型服务产业等四大类,年总量各超过3亿元的特色亮点产业为支柱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三、倡导和谐,引领企业科学发展
在保持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工厂充分依托和发挥党群组织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和谐文明企业建设。根据发展目标制定了“十二五”职工收入同步增长规划,确保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职工收入保持年均14%-20%的速度增长,实现与企业同步发展。创新帮扶模式,建立了职工爱心互助基金和职工子女教育成长基金,努力让全体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倡导和谐文明生活方式,引导职工岗位成才,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努力打造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促进了工厂全面发展。几年来,工厂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文明单位”,“中船重工非船装备产业突出贡献单位”,并被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授予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是集中、高速大功率内燃机(柴油机、气体机)及成套装置的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指导、信息化建设等为主要职能的重要部门。现有技术人员317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244人,其中博 人、硕士21人;研究员级高工13人,高级工程师81人,高级技师12人;40岁以下员工占61%,高级专家10人,外部专家1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近年来,技术中心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研发高端自主品牌”之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开创了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中国高速大功率柴油机自主研制的里程碑。
一、瞄准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坚持产、学、研结合,以国内行业一流设计水平,开创了中国中、高速大功率内燃机(柴油机、气体机)系列化、跨行业、覆盖广的产业模式。新产品对河柴重工年均总产值的 率达到60%以上。近三年申报专利37项,已取得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
在技术中心的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河柴重工产品以一年一个新产品的研制速度阔步前进,形成了现在四大系列、几十种机型、涵盖功率从87kW-4000kW的系列中高速柴油机、气体机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上,在亚丁湾护航的多型舰船等重要项目、重大领域中,均选用河柴重工产品。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品达到80%,具有多项自主品牌,全部满足IMO TierⅡ排放要求,所有机型全部通过国际八大船级社认证,形成了军民通用、船陆通用、主辅通用的产品格局,产品技术均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近两年新产品研制成果:
1、自主品牌高速大功率柴油机自主研制:国家高技术船舶重要项目HND 622V20首型样机研制完成,不仅开创了功率最大、升功率最大、功率密度最高等多个建厂以来的产品之最,而且也是目前国内高速大功率柴油机领域里的功率之最,在技术开发和行业地位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2、CHD 316V16柴油机研制:通过“高速巡逻艇主推进机组监控系统研制”等3项科技项目成果鉴定,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气体机研发:完成CHG 620V8和 CHG 620V12两型气体机改进研制工作并定型,其中CHG 620V8已在用户现场运行1万余小时。基本掌握了气体机关键技术及应用、运行规律。
4、双燃料发动机:完成了CHS 604BL6船用双燃料发动机CCS资料认可、供气设备及余热利用成套设备模块化研究等。形成了以船舶双燃料发动机为主干,供气装置、余热利用装置配套的全套技术资料。
二、将前端科研、高端技术与国情、使用层次、用户要求紧密结合,扩展机器性能链条、拓宽机器使用领域,完成国家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系列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多个项目取代国外知名品牌,打破进 品一统天下的局面。
技术中心承担并开展了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型号科研、预研、基础科研、海洋平台专项、863专项、高技术船舶、军转民专项等一大批国家级重点项目,开展了柴油机、气体机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及产业化,持续改进现有产品质量,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成为第一家正式进入海洋钻井平台的国内厂家,打破了国外知名产品垄断该行业的局面;首次装备国际内河领域五星级豪华邮轮,在出 、大型渔船、公务船等中高端市场得到迅速扩展,市场占有率保持在40%左右。
三、引领、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注重技术成果转化,建立了一支良好的项目 运作和项目财务运作队伍,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国内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研发团队。
完善科研项目 流程和技术人员岗位发展规划,形成科研带头人传帮带、项目负 压担子、设计任务节点考核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机制,为科研人才健康茁壮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多年来,河柴重工技术中心集体和个人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表彰、奖励:
“620系列气体机研制”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进步一等奖”、“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三等奖”;
“高速柴油机机体高精度高效加工工艺研究”获“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二等奖”、“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16/24系列柴油发电机组国产化研制”获“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速柴油机机体三轴孔高精加工工艺研究”获“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技术中心2011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科研试验中心2012年获河南省“工人先锋号”,同时获“2012年度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 创新成果二等奖”。技术中心主任刘丕人,被评为“中船重工有突出 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另有数名成员被分别被授予“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中船重工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船重工劳动模范”等 称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重庆前卫仪表有限 公司
重庆前卫仪表有限 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在渝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职工1836人,主要承担水中兵器和精密仪器仪表、陆海井 置及采油树、风电控制系统和IT配套等产品的研制生产。近年来通过定战略、调结构、打基础,大胆实施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领域拓展,实现了对产品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以每年超过20%速度增长的良好业绩。2013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利润总额6500万元。净资产由6000多万元迅速发展到8个多亿,经营规模扩大10倍。连续八年荣获集团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一等奖,三次荣获重庆市国资委“国企贡献奖”,多次被上级机关授予“全国国民经济动员先进单位”、“四好领导班子”、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非船装备产业突出 单位等荣誉。
一、定战略、拓领域、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保增长
随着公司的发展,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执行 、总经理张进为首的领导班子 思想,敢为人先,在巩固原有产业基础上,坚持以战略作引领、拓展新产业和扩大对外合作不动摇的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国家新兴产业政策,以敢于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勇气,采取资本运作、借力借势等举措,大力实施重建新前卫、拓展领域、品牌建设、人才强企和主辅分离、企业文化六大战略,闯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新路。打造了以军品为主的稳定型、以计量仪表为主的成熟型、以IT配套为主的成长型和以风电控制、海洋装备为主的潜力型产业格局,形成了多头并进的产业和经济结构,改变了原来主要依靠军品增效益的发展方式。燃气表、水表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巩固了在行业领导者地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真诚做人,用心做事”的核心理念和构建“五个前卫”目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壮大了经济实力,确保了公司转型升级保增长。
二、抓 ,重研发,强化创新,确保有质量发展
新产业拓展和生产规模迅猛扩张,促进了产品和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转变。由于所属子、分公司既有国有独资和控股,又有合资、民营和集体所有制,形成了多种体制并存运行的管控模式。为此,公司以开展管理提升为契机,以优化资源配置、防控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线,针对薄弱环节和 瓶颈,推进精细化 ,初步实现了由企业经营向经营企业集团化管理模式转变。金融风暴期间,公司化危为机,投资2300多万元收购民营企业智能水表后,仅输入了管理理念、方法和企业文化,使该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四年累计实现利润5800万元,收回了全部投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nternet城市供水云计算平台打破了传统运营模式,实现了公司由制造商向运营商的转变,被誉为在水行业掀起的一场技术和营销“革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公司在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上倡导“不做第一做唯一”,所研发的井 置和采油树通过了美国石油工程协会认证,获得了目前全球API17F水下生产控制产品仅有的三张证书之一,产品出 国、墨西哥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家,1500米水深卧式采油树被国家发改委立项。燃气表年产销突破200万只,跃居世界第二,被 为国家燃气表标准制定单位,牢牢把握行业的话语权。引进全球海上风场占有率超过50%的丹麦kk控制系统技术,并在新疆哈密、内蒙锡林浩特、江苏如东等陆上和海上风场投入运行,平均利用率为98%。
三、抓党建、促发展,承诺践诺,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党委坚持一手抓班子建设,一手抓创先争优,始终把生产经营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助推公司发展。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主动接受职工监 考核,其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勇于开拓的实干精神得到职工的高度认可,总经理张进被重庆市委市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称号。
党委将创先争优融进“海盾-06”武器装备生产动员演练全过程,受到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国防科工局验收组的好评。为适应体制机制转变,创造性地在基层开展督察工作,其经验被作为党建工作案例在全市国资委系统推广,并被命名为“五个好”党委和“党建示范点”。
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干部安全发展。督促领导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和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开展基层工作日活动、召开 情况通报会、重大事项提交职 长联席会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谐稳定。
四、有 ,敢担当,构建和谐,积极履行社会
公司把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与职工共同发展作为实现前卫梦的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职工。投入巨资为生产一线安装防暑降温设备,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实施自动化改造,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实行大病特病看望和内部医疗补助政策,解决职工后顾之忧。每年以不低于10%的幅度增加工资,职工平均收入十年增长了三倍。企业发展让职工得到实惠、尝到甜头,职工队伍更加稳定,凝聚力不断增强,主动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献爱心和结对扶贫活动,近年来共计捐助近100万元,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总工会评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昆明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昆明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隶属于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47人,技术人员204人,专业技术带头人12人,获得中船重工特殊津贴和突出贡献专家各2人。资产总额5.8亿元。是一家提供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咨询规划、方案设计、系统仿真、优化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服 一站式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自动化配送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物料处理系统的订制需求。成立16年来,已成功实施了10多个行业450余个项目,客户遍布全国各地,产品远销海外(委内瑞拉)。2012年承揽合同10亿元,成为国内最强最大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商,并进入世界物流装备行业排名前20强。
公司拥有 机软件著作权7项、授权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开发项目3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2项,完成两项国家标准的编制。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2007年“昆船牌”物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获“最受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欢迎的物流技术装备提供商”;2009年获“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 2010年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1年获“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十大民族品牌”、“自动化库市场满意度最佳品牌企业”;2012年获“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十大知名品牌”、“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十大年度人物”、“最受全国欢迎的物流信息平台大奖”、“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在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密切相关。
一、与时俱进,规划长远发展战略
昆船物流通过“十一五”的发展,从最初的烟草工业发展到烟草商业、军方、金融、医药、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在“十五”基础上合同总额实现了翻番,完成了“物流倍增”工程目标。“十二五”期间,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在稳固烟草行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非烟行业市场,力争成为国内最强最大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商。
二、抓抢机遇,积极稳固和拓展行业市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公司审时度势,树立了“以市场为中心,立足烟草,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营销思路,积极开拓军方、金融、医药、酒业、电力等其他行业市场,到2012实现了非烟行业与烟草行业齐头并进、共同支撑昆船物流发展的局面,昆船物流的发展迈向多元化的领域。
三、锐意进取,永不止步的技术创新工作
技术创新是赖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入一批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开发平台,加强了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提高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为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做好“中华专线”等样板工程,稳固在烟草行业的技术优势地位,配合新行业市场,调整技术创新思路。重点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轻型堆垛机、高速滑靴式分拣机、大流量地面输送系统等一批适应市场需要的关键主机,引领国内物流技术的发展。在军方、金融、电力、酒业等行业逐步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整体物流 方案,获得了用户好评。
四、求真务实,行之有效的管理提升工作
以市场为中心,及时调整了营销和技术团队的组织架构,在组织机构层面完成了烟草和非烟并重的战略部署。
持续完善、坚持执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技术专项绩效奖奖励办法》、《年度评优办法》等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收入增加与业绩提高成 ,有效调动了市场和技术人员抓抢订单的积极性。
出台《公司新进员工上岗前的培训、考核 办法》,组织新老员工签订《导师制 办法》,从制度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公司人才队伍建设。
五、和谐发展,注重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做强做大昆船物流的发展道路上,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不断探索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以四好班子建设为引领,以团队凝聚力建设为抓手,以密切联系职工为基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政治思想优势,运用党建、工会、团委的优良平台,上下联动,开展注重实效、侧重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职工认可度高。
团队建设是实现企业和职工持续和谐发展的有效推手,也是昆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船物流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市场营销能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管理能力强,有 心、荣誉感,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学习型团队。
人文关怀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实行病、困、育、丧必访制度,工会、团委积极组织多种形式、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团队竞赛,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员工沟通交流。
公司主动承担社会 ,组织缴纳特殊党费、抗旱救灾、扶贫帮困等捐款捐物活动。团委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员工参与勐腊纳卡希望小学捐赠、一对一帮扶等公益活动,收获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度。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七〇二所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噪声、抗冲击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研究设计与开发。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整的大中型科研试验设施20余座,设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建所六十多年来,七〇二所遵循“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为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做出重大 。1978年以来共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技成果奖500多项,获“高薪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1997年至今六次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 “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尤其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与海试成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7062米的最大深潜记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七○二所始终铭记科技报国的使命,主动肩负社会 ,作为国家级研究所,朝着“创建一流船舶与海洋工程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不断攀登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新高峰,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近年来经济总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职工收入稳步增加,全所呈现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国内外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发挥国家队作用,勇于创新,引领行业科技进步。作为军工特色中央企业成员单位,七○二所坚持将保军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服务国防建设。“十一五”期间承担了数十项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大量的国防预研项目。在全面提高舰艇的综合航行性能、结构强度和减振降噪水平,着力提升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和海洋装备工程应用诸方面发挥了技术引领作用。成功研制了掠海地效翼船、小水线面双体船、援潜救生装备等产品,摘取了“蛟龙号”、“北调991船”等多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凝聚着科研人员智慧和心血的地效翼船走上了工程实用化道路,随着“985”型边防巡逻艇1号艇和2号艇的交付,我国北部边陲终于有了被誉为“界湖的守护神”的现代高新技术装备。近两年还交付部队潜艇水下救援装备“机动型救生钟”和十余辆机动抢险救生车。这些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装备得到官兵一致称赞。
“下五洋捉鳖”,寄托了国人对海洋最美好的梦想。2002年6月,7000米载人潜水器作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 立项,七〇二所作为总师单位负责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与集成工作。面对艰巨而光 使命,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历经10年 ,蛟龙号于2012年6月进行了7000米级海试,海底作业技术和能力得到验证,潜水器本体系统289项、水面支持及母船系统24项功能、性能等指标全部通过检测验收,成为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蛟龙号成果载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3年5月17日以七○二所科技人员为主体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团队被授予“载人深潜英雄集体”,叶聪、崔维成等被授予“载人深潜英雄”,我所另有三个集体和四个个人分别荣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奖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勇挑生态文明建设重任,加速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七○二所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发了高速游艇、水上游乐设施、环保型岩棉生产线等系列产品,研制了绿色船舶、蓝藻打捞装备和生态清淤装备,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科技领军作用。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直接威胁到数百万无锡人民的饮水安全,七○二所主动担当,自筹资金,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丰厚的技术积累,迅速组织力量研发,率先研制成功能够适应浅水湖泊蓝藻打捞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蓝藻打捞船,目前已销售各型蓝藻打捞船300余艘,用户覆盖太湖流域并拓展到全国其他湖泊、水库,市场占有率达98%以上,树立了七○二所蓝藻打捞船的品牌效应,蓝藻打捞船2011年和2012年分别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战略创新产品”。
以蓝藻打捞处理为突破 七○二所迅速扩大水环境治理战场,将产业链延伸至湖泊河道清淤领域,相继开发出矿山尾水泥浆处理技术、河道清淤技术、城市建筑泥浆处理技术等,形成了围绕生态清淤及淤泥快速干化的技术群。承担的梅梁湖工程、武汉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扬州河道生态清淤工程等频现亮点,开拓了环保产业发展新领域,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 。七○二所在加速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创新科研合作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七○二所牵头建立了国家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江苏省绿色船舶技术重点实验室,组建了江苏海洋工程与船舶信息技术应用产业联盟等。为不断推动我国深海载人装备技术发展,以“海洋装备产业化发展”为牵引,通过引进和集聚一批创新型人才,突破共性与关键技术,最终将成为具有研发、设计、总装及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国际一流的海洋装备技术创新创业载体和产业化发展平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创立于1966年,所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集科研开发、设 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防科研单位。主要从事高能化学、制氢及氢能源的开发、特种气体、精细化工、工业节能、核电安全、空气净化等领域的专业研究设计。全所现有职工16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800多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30人,研究员70余人,高级工程师35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300多名。
多年来,在集团公司的 '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七一八所秉持“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理念,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后完成科研项目550余项,共有370多项获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20余项;列入国家重大装备专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40多项;拥有国家专利150多项,部分技术产品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天宫一号”和国防重点工程上成功应用。
“十二五”以来,七一八所按照集团公司“保好军、做稳船、强力发展非船”的战略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科学发展。所领导集体精诚团结,带领全所职工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在全面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发挥央企军工科技优势,努力打造非船产业,研发出上百种的民用产品和军民两用产品,产品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科技经济总收入15亿元,实现利润较上年增长20%,民品科技产业实现收入首次突破了10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所总收入的67%,全面完成年初职 制定的任 标。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科技经济总收入在“十五”末的基础上翻了四番,总资产达到21亿多元,占地面积由350亩增至1400亩,所部、派瑞科技产业园西区、东区、试验外场区、天津分部“两地四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所里在集团公司各院所科技经济综合排名由原来倒数末尾,跃据至前五名行列。职工收入明显提高,幸福指数逐年递增。核心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七一八所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8项,申报专利167项,取得授权126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9项。科技产业列入国家重大专项16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27项,列入河北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19项。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并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天宫一号”和国防重点工程上成功应用,得到国家重大创新及产业化无偿资助2.1亿元。科技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培育出一系列科技经济增长点,形成了以制氢设备、特种气体、石油核探测仪器、核电安全设备、环境工程、节能控制、化工及精细化工、空气净化、仪器仪表、矿用救生舱等10个主导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包含高科技项目42项,其中27项技术水平国内第一,18项国内唯一,12项居国际前列,大部分己形成规模产业。2012年,收入超5千万元以上的产业达到9个,收入过亿元的产业4个,其中制氢设备产业收入超2.55亿元。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明确政策跟着项目走、机制随着产业定的科技产业化理念,不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完成了产业化平台派瑞科技有限公司及5大产业的公司化改革,成立了派瑞气体有限公司、派瑞气体设备有限公司、派瑞电器有限公司、派瑞节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和派瑞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精神文明成绩显著。七一八所先后 中国优秀企业形象单位、中国文化管理先进单位、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文明单位(连续16年)、中船重工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创先争优先进单位、河北省AAA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等 称号。
几点主要做法:
1、 高目标战略,用梦想引领行动。2011年七一八所确定了“十二五”科技经济发展更高的“56261”工程目标(即到“十二五”未形成5个超过3亿元的产业,6个超过1亿元的产业,科技经济总收入超过26亿元,职工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在高目标战略规划的引领下,职工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发展的欲望更加强烈,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在美好梦想的激励下,奋战在军、民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第一线。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紧跟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广泛关注市场动态,调整产业和产品发展方向,以稳定的技术创新政策和推进产业化上不封顶的经费支撑,使七一八所研发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瞻性核心技术,为抢占市场赢得了宝贵先机。
3、以机制改革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改变原来各单位均以研究室等军品科研生产模式存在的状况,逐步转变运行体制和经营模式。推行“对基层单位实行目标 ”,“对机关实行小机关高效率、大服务”,“中层干部竞聘与任命相结合”等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产业发展激励办法,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全所员工的科技产业发展意识。
4、以人才凝聚为保障,以能力业绩为是举。实施人才强所战略,构筑人才高地,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工作,推行“淡化职务和身份,强调岗位和能力”的有效用人机制,以及“干部职级和经济规模相挂钩的浮动机制”,为科技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人才保障。
七一八所将以为国防现 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优良技术和产品为宗旨,以更加饱 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科学态度,团结一致,迎接挑战,努力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通过初审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名单及简要事迹
邱万涛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员
邱万涛同志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设计所的主任设计师,先后参与或主管完成了多型船舶的舾装设计工作,是设计所舾装设计的核心力量。邱万涛同志在工作中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断进取创新,为提高大船重工的设计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开发海洋资源的热潮,使钻井平台订单数量迅速地增加, 大船集团承接的JU2000E型钻井平台数量就已达到12条。目前,邱万涛同志担任集团承接的所有JU2000E系列的机装部分主管主任设计师。订单的增加使集团受益菲浅,但也给设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首先是时间紧、任务重。由于船东需求的迫切性,SEADRILL平台从合同生效到产品开工只有短短五个月时间。为了按时完成设计任务,邱万涛同志对项目进行了精心策划,采用布置阶段自上而下,出图阶段自下而上的设计模式。带领设计团队奋斗在设计第一线。到晚上8点了,总是能看到邱万涛工作的身影;到周六周日了,也同正常工作日一样奋战着。在设计团队的拼搏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取得了SEADRILL项目设计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钻井平台除了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还有用户多,意见多的特点。在平台建造过程中,投资方、监造方和使用方均会对平台提出意见。提出意见后,施工就必须停止, 方案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作。邱万涛同志经常深入生产一线,第一时间确定现场状态并积极与船东方探讨, 方案,保证车间施工的连续性和修改的最小化,得到了生产部门的好评。
2012年以来,经过邱万涛及其设计团队的共同努力,集团承接的POD、SUMMIT等新船东的JU2000E平台的设计工作均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有力保障了生产的有序进行。船东对大船的技术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双方建立了高度的信任感, SEADRILL又与大船重工订单了4座平台。
邱万涛同志创新抓设计 ,探索出许多先进的设 理思路和经验,成为主任设计师的典范。
作为设计所舾装设计的领军人物,近年来,邱万涛同志积极探索和推进舾装设计的新模式。积极推进舾装单元化、设计工艺一体化、设计标准化等多种设计模式,有力保证了大船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邱万涛同志将其多年的设计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同事们,使设计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相信在邱万涛等先进同志的带领下,大船集团的设计水平一定能稳步提高,为大船重工“承百年基业,创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程新和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陕柴重工分公司总经理
一、砥砺成长,献身舰船动力事业
自1984年7月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毕业进入408厂工作至今,程新和从技术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到2011年11月就任陕柴重工西安电站工程分公司总经理。30年的艰苦跋涉,程新和走过的每一个岗位都闪烁着光辉的足迹。多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非船生产经营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有突出 专家”等 称号;2012年,他领衔的团队获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非船装备产业突出贡献团队”称号。组织完成了引进专利技术6DS-22柴油机的性能调试工作并获得陕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完成了16PA6STC及MTU956TB92两型舰船动力的性能调试及可靠性考核试验;他还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主动力系统的改造维修任务,使“大洋一号”环球考察得以顺利进行。
二、转型升级,助推公司战略调整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和市场格局的深度调整,近年来,陕柴重工开始对企业发展进行战略性调整。即,以业务版块项目制为基础,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逐步打造集团化经营 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推动企业由柴油机制造商向动力成套系统供应商转变。因这一战略转型,从2006年起,程新和作为陕柴重工核心支柱和未来发展重点的核电应急发电机组项目部负责人,从企业技术带头人,华丽转身成为企业创业版块带头人。
2011年,陕柴重工电站工程分公司正式成立,带着领导班子和陕柴全体员工的重托,程新和走马上任,担任了电站工程分公司的总经理。他带领技术人员完成了12PA6B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成套设备方案、总体布置和机组成套方案设计。同年成功中标巴基斯坦恰西玛2期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项目, 迅速推出340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并完成了核电站现场的调试, 投入商业运营, 了陕柴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套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设备的生产供应商。
2007年至今,程新和带领核电项目团队的全体成员,紧盯国家核电发展布局和核电技术进步的最前沿,以技术为先导,调整市场战略,先后成功签约国家核电建设项目之红沿河、宁德、昌江、三门、防城港、海阳、田湾、巴基斯坦等项目核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货合同。目前,陕柴重工西安电站工程分公司占据了国内核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市场65%的份额,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核资质的动力设备成套供应商。不仅为企业长远发展培植了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推动陕柴重工实现了由分包供货向总包成套供货的飞跃转变,为企业发展战略由动力制造商向动力成套供应商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强劲保障。
三、科技创新,抢占核电技术前沿
生产一 预研一 是程新和在核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制造中的总体思路。他参与研制的6DSbM-22型柴油机获陕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052”后续巡航动力MTU20V956TB92柴油机国产化研制获2005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公司科技步进奖。自巴基斯坦C2项目中标后的3400KW柴油发电机组 运营至今,他带领的团队紧盯市场需求,各型号核级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不断推向市场。
2010年11月24日,程新和带领的技术团队研发的核电1E级630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在西安通过了专家鉴定评审。该机组的成功研制,改变了我国核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尴尬局面。当年12月,首台18PA6B柴油发电机组圆满完成了包括27小时负载试验、100次快速起动带载试验和机组裕度实验,成为国内首家完成 6300 千瓦核应急柴油机组型式试验的厂家。全球首套AP1000核电站柴油发电机组于2012年12月在陕柴重工的成功下线,标志着陕柴重工完全具备完成三代核电站柴油发电机组自主成套设计和制造能力。
抓住当下,关注长远。程新和注重各型核应急柴油机组总体性能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提高,不断提高公司的系统设计能力。近年来,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核级应急柴油机组抗震安全性能分析》技术研究协议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订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动态仿真软件开发》技术研究协议。2012年又依托巴基斯坦恰希玛C3/C4项目,就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国产化研发分别与国内知名专业厂家联合开展了首套3700KW、1E级发电机和励磁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同时依托武汉七一九所HEA项目(1000KW、400V应急发电机组),开展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国产化研发工作,目前已经进入生产制造阶段。
这些技术成果作用的显现,将进一步加速核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步伐,加快了核电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保证了核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系列化和梯次化建设,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做好了储备,提升了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徐兵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甲板机械首席技术专家
徐兵同志是武汉船机首席技术专家,是我国船舶配套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知名专家。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进取、善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受到全公司及业界同行的高度评价。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他全面掌握IHI锚绞机设计技术及其液压控制技术和核心液压元件的应用技术,具备深厚的特种甲板机械设计开发技术基础和实力。他先后承担了武汉市十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等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省部级科技成果,为提升我国船舶配套实力、海工装备等新兴领域的战略地位,以及打破海工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做出了重大 。
1、2007年,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Φ117链径超大型船用液压组合锚绞机》,该产品为国内首创,实现了超大型船舶甲板机械自主配套。2009年以来承担实施国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专项《中国品牌大型船用(甲板机械)锚绞机、舵机、吊机技术研究》和《民用船舶推进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随着公司国产化项目的设计应用,每年至少可以节约设计制造成本2000万元以上。
2、该同志在船舶配套领域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及省部级成果奖,开发了一批重点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5项。2008年,由其主持开发的“30万VLCC配套超大型锚绞机研发”项目均获武汉市以及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由其开发的“海洋工程船超大型低压拖缆机研发”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洋工程船超大型低压拖缆机,获2011年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
3、为贯彻公司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战略部署,徐兵带领研发团队投入到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并建议公司以开发大型低压拖缆机为突破口。经过近一年的攻关,2009年10月,开发的250吨拖缆机顺利通过了CCS船级社和项目用户——中海油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该领域业内人 认可。大型拖缆机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继250吨拖缆机的成功开发,又先后开发了100吨、150吨、60吨和350吨拖缆机,使该产品形成了系列化。同时,公司海工装备开发以点带面,向多品种、系列化、集成化发展。打破了该类产品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对于推进海工装备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4、近两年又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项目。如:工信部的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大型货油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制》、《动力定位系统(3500KM全回转舵桨装置)研制》和《自升式钻井平台系统研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和锁紧装置》等。公司海工装备开发由为海洋工程船配套向为海洋作业平台配套发展,如以海洋工程船拖缆机为核心的甲板拖带系统、浮式作业平台多点系泊系统及动力定位系统、自升式作业平台升降系统、海洋平台起重机、风电安装船全回转起重机等。
5、2010年至2012年,由其主持了“海恒1号”300ft自升式平台液压齿轮齿 制工作,该项目为国内首次研制,技术基本被国外垄断,为打破垄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徐兵同志带领技术团队从技术调研、设备研制到整船调试、顺利交付,整个产品设计周期上全面进行把关, 了大模数齿轮齿条设计、升降系统载荷转移及多桩腿高精度自动调平技术等技术难题,完成了海洋平台齿 切成型、长大件焊接精度控制等多项工艺攻关,掌握了整船联调的核心技术。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海洋工程大型配套装备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与借鉴作用。
6、目前国内三大主流船型中最大吨位船舶(32万吨超级原油轮、1.1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40万吨矿砂船)和高端LNG船的甲板机械均由我公司提供配套。均由徐兵担任项目负 。公司开发的海洋工程起重机、锚泊定位系统、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等海工装备替 已具备为远洋运输船舶、海洋工程船、海洋平台、LNG船等高技术船舶(平台)提供配套的能力。
陶友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重庆)海装风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陶友传同志,是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2MWM风电机组和5MW海上风电机组总设计师,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特聘专家,重庆船舶工业公司总工程师、海装风电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科技部“十二五”863战略研究能源领域专家。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 感,处事稳重,为人亲和,清正廉洁;勤勉敬业,忠于事业。他一直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在机械、自动控制、电子与 机等领域均有较深造诣,具有很强的风电总体设计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风电技术发展方向拥有较强的洞悉力。2005年从事风电技术开发工作以来,他作为2MW、5MW风电机组的总设计师、技术带头人,搭建的研发团队先后成功研制开发了2MW、5WM风电机组系列产品,特别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MW海上风电机组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中船重工集团发展非船支柱产业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风电自主技术获得新突破,为我国新能源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 。
一、早期主要工作成绩
(1)硕士论文智能化磨削直径主动测量控制,博士论文柔性制造系统(FMS)建模、优化及其仿真的理论与实践。
(2)先后担任预研项目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709所部分的负 ,水下潜器给定轨迹与姿态的控制、面向海军C3I专家系统工具负责人,军用加固 机和军用加固液晶显示器负 之一。海军标准显控台、高新工程XXXX首舰ZKJ-5XX指控系统和ZBJ-2XX指控设备中负 固技术研究及应用。
(3)负 制或研制成功SCARA装配机器人,自瞄准消防装置,精密数控旋转工作台,采用核技术的系列测量仪表(包括核子秤、密度计和厚度计),温度测控系列仪表和采用CCD的生化检测仪。
以上工作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1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3等奖1项,第七研究院3等奖二项,负 团队获国防科工委“八五”预研先进集体(金质奖章);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20多篇,国防科技报告多篇。
二、风电技术领域主要工作成绩
(1)2MW双馈式风电机组研制及产业化
立项:获中船重工立项和支持的申请报告第一撰写人,之后,原海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扩股后更名为现在的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主业确定为风电设备制造。重庆市重大专项项目“风力发电装备重大专项”建议书、申报指南的第一撰写人和组织者。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研制2MW双馈式风电机组。
组建团队:2MW双馈式风电机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总设计师。由于海装风电是新组建的公司,需从零开始负 建风电队伍,包括技术、对外技术合作、配套、质量、生产、工程等专业。
研究成果:在2MW风电机组技术经济演进路线、型谱规划、传动链方案、系统布局、抗恶劣环境技术以及参数优化等总体技术开展了有前瞻性的、创新性工作,合作完成了2MW风电机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零部件制造/装配调试环境准备、样机装配/车间调试、运输、安装/现场调试、运行优化、样机测试、产品认证等工作,自主实现了2MW风电机组小批量试制、系列产品设计定型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自主开展了陆上风电关键技术研究,可利用率达到98%以上(行业规定为97%)、实测功率曲线优于理论功率曲线、降低了载荷,新开发了H100/H102/H111-2MW等机型,成为单位kW扫风面积最大的风机之一。设计文件211份、技术协议359份、图纸6504张,认证文件2000余份,软件3套。
技术创新:总体技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改进优化、效率提升、载荷优化。其中,速度转矩控制算法、变桨控制参数整定技术、传动链阻尼反馈及共振控制技术等国内领先,变参数变桨控制算法和总体技术改进优化中部分控制策略等为国际上首次提出。成果部分内容已申请专利24项,论文22篇。
产业化:2008年初安装首台样机,2012年底2MW风电机组累计安装约600余台、销售收入超50亿元,预计2013年新增装机400台以上。
奖励:2MW双馈式风电机组相关技术获中船重工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
其它:曾创造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等多个第一,多次被CCTV新闻联播报道。
(2)5MW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及产业化
立项:2MW风电机组样机在内蒙古调试期间开始构思海上风电发展方向,之后,经过近2年时间里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论证、申报书的撰写,并于2009年底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获得2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型产业项目等的衔接支持。项目经费预算1.48亿,担任总设计师。
进展:2012年底实现样机额定功率运行,预计今年完成产品定型。
地位:5MW级别海上风电机组世界排名靠前,国内排名前二;世界范围风轮直径最大之一;中国第一个采用多桩海上风电基础、第一个采用海上风电安装装备施工的5MW级别海上风电机组;主导设计,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在控制策略及载荷 等应用基础技术、整机抗恶劣环境技术等产品技术取得突破,预计核心专利3-5项。
产品竞争力:与32MW国家海上试验风电场比较,单位kW成本降低20%以上;具备5MW级别海上风电机组风电场建设全流程支持的整机制造厂。
(3)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度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筹建期3年,2010年01月开始;申报材料的第一撰写人,所有评 主答辩人之一。正在准备2013年验收。
(4)其它: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十二五”863战略研究能源领域专家。第一作者撰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程院组织编写的中国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报告(2013)第18章 风电产业。拓展风电应用,如分 接入、微电网,已取得初步进展。
吴连义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天津新港造船厂钢板预处理
工段工长
吴连义,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 公司造船厂内业车间钢板预处理工段工长。该同志多年来爱岗敬业爱企如家,勤恳踏实默默奉献,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团结带领工段职工为新港船舶重工造船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 ,赢得了周围职工的信任和爱戴。多次荣获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生产标兵等 称号。
一、加强班组建设、打造一流员工队伍
吴连义同志重视班组建设工作。他在工段建立了“职工园地”,各种 制度、日计划、周计划、月度滚动计划、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成果等在园地公开。明确工长、安全员、质量员、工会组长等工作负责制。工段的 逐步形成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班组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造船厂被誉为 出色、能打硬仗的战斗集体。他所在的工段在公司实行的《班组达标考核》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为公司深化班组建设,提升基础 积累了一套看得见、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二、重视小改小革 提升生产效率
吴连义同志重视小改小革成效显著。该工段大型抛丸机的抛丸室每天要进行检查、保修,每天工人要从两米高的狭窄通道爬上爬下,很不方便,而且存在着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吴连义同志打破常规大胆提出在抛丸室的下方舱室壁上改装一个安全门的建议,经领导同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即完成了安全门设计、改造工程,经实践收到了预期效果。即减轻了工段员工的劳动强度,又规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该工段除锈流水线的抛丸机是主要的生产设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曾连续发生多次主轴折断的问题,服务商到场找不出故障发生的原因,也只是换轴 ,每次换轴不但要支出9万元人民币,且费工费时延误生产。面对这一问题,吴连义同志召集设备操作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原传动轴中部增加一个轴承,用来加固和减轻轴的扭力、控制轴的变形和折断的改进方案,同样取得了预期效果。改造后不仅提高了主轴的使用效率,而且大大提升了该抛丸处理机的生产效率,其生产能力由过去每月只能加工3000吨板材,逐步提升到了每月加工10000吨。经有关专家测算该项目的改造成功一年可为企业节省修理费近50万元。目前,该项目经申报已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
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拼搏实干任劳任怨
钢板预处理和钢砂铁锈打交道,粉尘多、噪声大,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特别是燃热的夏季当设备发生故障,深入机器内排查问题更是一身汗、一身泥。遇到故障,年轻的同志也是抢着进去,每当这时,他都是乐呵呵的说,还是我去吧,我的经验比你们多,汗水会流的少些,你们干的日子还多着呢。该工段的职工说,到了我们工段你们要找吴连义好办,你们就到哪紧张繁忙、噪音大、灰尘多的工位准能找到他。为了保证工期、保计划、保节点,加班延时对他来讲是常有的事。在钢板预处理工段,谈起吴连义,工段的工友们会一 声地说,他是我们工段小改小革的小诸葛、他更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钱兴华(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院副总工程师
钱兴华,女,研究员,博 导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1××工程”总设计师,海军装备综合集成副总设计师,总装军事电子信息综合技术专业组委员、海军电子信息装备预研专家组委员、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预研电子组副组长、国防科工委舰船电子信息系统与特种装置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军用测试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和“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多年来,钱兴华同志主要从事海军指挥控制系统及指挥自动化系统软件、总体及仿真系统的研究工作。她怀着对海军装备现 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在南海×××-2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海军2××工程及海军装备综合集成副总设计师的岗位上,她主持过多项系统试验,在解决制约整体效能发挥的瓶颈性问题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钱兴华同志先后 国家科学进步奖、国防科学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和中船总公司科学进步奖,被国防科工委授予二等功、三等功,发表科技论文十多篇。
一、爱岗敬业、在实践历练中构筑人生基石
钱兴华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民企、外企的丰厚待遇,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军工科研工作中,并长期从事海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工作。工作中,她爱岗敬业、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设计能力,在平凡的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长期的工程实践,扎实的理论功底,使她一步一步从普通科研工作者到主任设计师、型号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成长为海军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物。
二、开拓创新,在平 研工作中攀登事业高峰
20多年来,钱兴华同志先后主持过多个重大型号科研任务,在我国海军信息化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
在担任南海×××-2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期间,她负责系统的总体、软件设计和系统开发工作,在恶 现场试验条件下,成功主持了大系统试验工作。
在担任海军2××工程及海军装备综合集成副总设计师期间,负 统的总体、软件、仿真系统及试验工作,提出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岸海系统人机界面设计要求以及岸海系统互操作要求,主持了总体仿真系统及系统共性软件的研制工作,多次主持系统的技术协调工作, 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2007年该项目获国防科学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
在担任联合目标识别系统技术总设计师期间,创新提出了系统装备体系、信息处理机制与信息流程。组织了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系统的重大技术协调与试验工作,为提高联合目标识别能力奠定了装备与技术基础。
在担任多源信息融合系统技术总设计师期间,主持系统的总体研制工作,组织了体系结构、信息流程、处理方法、信息应用、信息展示等系统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并组织了原型系统的研制,有力支撑了装备建设工作,显著提升了多源信息融合能力。
三、勇担重任、在新征程中创造辉煌
2011年10月,钱兴华同志被国防科工局任命为1××工程总设计师,全面主持工程技术指挥线工作。她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创新设计方法,带领科研团队开展了该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顶层规划设计, 了全系统建设的全局性、基础性、共性技术问题,提高了系统集成与建设效率、系统的综合性能等,同时,为复杂巨系统的研制建设提出了关键的路线图,规范了领域内2015年前的关键技术体制和重大技术路线。
为了验证和 专项技术攻关能够瞄准影响信息系统体系效能发挥的瓶颈,钱兴华同志组织开展了总体技术体制试验,克服技术难度大、组织协调工作繁杂的困难,带领科研团队全身心投入试验,深入到试验数据录取、试验现象分析、试验数据挖掘、技术讨论等各个环节,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保证试验达到验证工程基本技术体制, 多项工程技术难点问题,各系统功能协调匹配等目的,并提炼形成了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24个关键问题,为后期工程研制明确了主攻方向。
试验期间,钱兴华同志经常不知疲倦的工作至深夜,甚至带伤坚持工作。她的敬业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深深打动并鼓舞了试验现场的每个技术人员。在她的带领下,为期数月的技术体制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当前,钱兴华同志 领工程设计师团队,以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求为己任,精心设计、集智创新、刻苦攻关。
钱兴华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国防科研事业,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爱岗敬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她作风严谨、勇于开拓,廉洁奉公、品德高尚,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广泛称赞
谌谨(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事业部主任
谌瑾,女,中共党员,研究员,推进电机研究、减振降噪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电机事业部主任。长期致力于国防科研的技术创新工作,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电动机,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兆瓦级高温超导电机设计、制造能力;主持完成了多项潜艇推进电机的研制;主持开展的舰船减振降噪项目,为国防装备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研制的船舶中压电力推进系统核心设备——推进电机,首次实现了船舶电力推进核心设备自主研制“零的突破”,对于提升国家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她曾 “中船重工 2006—200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船重工有突出 专家”、“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十大女杰”。
敢于创新实现多项“国内首创”
“电动机是舰船航行的主要动力,被誉为舰船的‘心脏’。如果‘心脏’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握,就谈不上真 主动权。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等于受制于人。”从事20余年科研工作的谌瑾,有着深深的体会。2012年4月,谌瑾和她的团队研制的国内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电机实现满负载稳定运行,标志着国内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电机研制成功,在国家超导电机的战略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电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第四个掌握高温超导电机关键技术的国家之一。喜讯传来,各大媒体纷纷聚焦该电机,国内外的同行们相继向她表示祝贺。谌瑾却没有时间沉醉在成功的喜悦当中,马上又投入到后续的研究,她瞄准了大容量高温超导电机在船舶电力推进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向着超导电机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的方向继续前行。
为了锻造最先进、最强劲的舰船“心脏”,谌瑾在舰船高转矩密度交流推进电机的新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中压电力推进系统核心设备——推进电机,实现了船舶电力推进核心设备自主研制“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推进电机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对于全面突破电力推进及自主研发的核心设备在高技术船舶的应用,提升国家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许多人很好奇,谌瑾为什么要执着于“国内首创”,她总是从容的说到:“我很感激国家、感激七一二所给了我为国家服务的平台。因为有了这份担当,所以有 为国家的自主创新 自己的所有力量。”
善于攻坚成就水下“降噪专家”
潜艇,被称为神出鬼没的“水下杀手”,要靠隐蔽自己消灭敌人,然而噪声却是潜艇致命的弱点。随着反潜技术的迅速发展,“被发现”意味着“被消灭”,如何更好的保持“自身隐蔽”的难题,摆在了所有科研工作者的面前。
谌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自身的工程研究经验,经过研究分析,大胆的引入 设 念,运用电机电磁场、应力场和振动冲击分析等多物理场仿真技术,以理论分析有效指导工程实践。首次采用小长径比滑动轴承、人字型电枢绕组、双斜支撑端盖、变频低噪 动通风机组等新措施,攻克了技术研发中瓶颈, 了振动噪 能指标的实现,具有减振效果明显、可靠性高、综合性能稳定等优点,为总体减振降噪指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 。
对于繁重、艰辛的科研工作,谌瑾这样看待:“为了国家的强大,一辈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挺有意义。许多人没有机会来担当,这份担当对我既是挑战,也是意志力、经验和修养的 ,我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要多得多。”
彰显巾帼魅力带领锻造“国际一流团队”
员工评价谌瑾:她是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但她自己却更注重团队建设和人的发展,多年的科研实践和丰富的经历,使她深知:卓越的团队才能成就卓越的事业。鉴于目前团队承担的任务都代表着世界最前沿的方向和最新的技术,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团队。为此,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给团队提供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学术深造的机会,并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研发体系和平台,极大的拓宽了团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特别是通过超导电机的艰难研制过程,团队在经历了诸多挫折的锻造后,一大批年轻的技术人员迅速成长起来,大胆创新,克难攻坚,成为国内外超导电机领域的专家,团队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表彰。
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善于攻坚,为人谦和,是熟悉她的人对她的一致评价。谌瑾就是这样一个人:大气中蕴藏着坚毅,柔韧中显露着果敢。她带领着团队不断创新超越,为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切能量。
殷洪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殷洪,男,1964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中船重工719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家32试验潜艇型号总设计师、31潜艇型号改装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装备部水动力学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艇分会专家委员。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国家战略武器装备研制领域辛勤耕耘近30年,为舰船科技进步和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作出了重大 ,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
作为主要组织者和技术负 全力投入31艇的型号改换装。作为该工程副总设计师、水下发射潜地导弹技术组副组长、719所试验队队长,他组织完成了对服役近40年的老艇-31艇水下发射潜地导弹安全性的分析研究,作出了31艇能够安全完成水下发射试验任 结论,同时提出了防护措施和操艇方案,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31艇改装和试验过程中,他负 各相关单位进行技术协调。在历次水下发射导弹试验中,他担任发射任务艇副指挥长,多 队随艇出海保驾,保证了导弹发射试验平台、系统及设备的完好,为我国新型潜地导弹的试验定型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总设计师主持了32型潜艇研制。32艇是我国第一艘针对未来武器装备技术发展而研制的综合试验潜艇,承担海军未来30年潜艇新装备和新技术试验验证任务。他主持32型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组织方案论证,协调总体及各系统在设计、建造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32艇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期间,作为试验队长,他长期坚守一线,圆满完成了全部试验项目并顺利通过军检验收。32艇在总体性能、噪声水平、设 念方面均实现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创造了我国潜艇研制的多项第一,得到了海军首长和有关各方的高度赞誉。
作为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多项重大装备和民船研制工作。作为总装备部水动力学技术专业组成员,组织并参与了首次应用的泵喷推进技术的预研工作及实艇演示验证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082扫雷系统试验艇的研究设计工作,负 成了三峡导流明渠绞滩船、递缆船的方案论证及总体、性能、结构、舾装设计;主持了国内第一艘大型半潜式旅游潜艇的设计及配建工作,利用军民两用技术组织开发了多型旅游潜艇;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多型核潜艇的改换装设计、配建及多型民船的开发设计工作。
作为分管副总积极谋划我国核潜艇未来技术发展之路。
殷洪同志作为719所分管预研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在承担型号研制任务的同时,还负 潜艇发展的预研工作。他根据海军未来作战需求,密切跟踪国内外核潜艇装备技术的最新进展,组织开展了**型艇的使命任务和战技性能需求研究分析,确立了**型艇“高航速、多装载、远探测、综合隐身”的新技术发展目标,重点就单双 、导弹单(大)筒发射和发射装置内(外)置等多个总体方案进行了对比论证,形成了**型艇新概念图像,对我国核潜艇未来技术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刘勇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总设计师
刘勇,中共党员,低频通信学科带头人,现任XXX工程总师、国防重点工程XXX工程副总师,CGS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员。
刘勇同志怀着一颗报效祖国、奉献国防的赤诚之心,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一路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前行,完成低频深水通信、潜艇多型装备的研制,先后获得授权国防专利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特等奖一次、一等奖4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 ,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战略通信神圣使命。
心系海防、献身国防,坚持工作在最艰苦的一线
刘勇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忠于人民,理想信念坚定。深水通信系统涉及国家战略安全,为此,他亲自制定试验方案,多次带队冒着严寒、酷暑,足迹遍布新疆、甘肃、内蒙、福建等祖国的边陲,行程2万余公里,在荒山野岭和荒漠最艰苦的地方,圆满完成陆上试验,为深水试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勇同志还创造了我国非军人单次水下航行40昼夜,两次潜航64昼夜的新纪录。2010年某核潜艇深水试验,在远离祖国大陆的深潜远航,航程近2万公里,任务艰巨而危险。由于刚发生“361”潜艇失事,加之核潜艇辐射的影响,很多同志望而生畏开始退缩。在这关键时刻,刘勇以献身国防事业的坚定信念,毅然亲自踏上深潜远航的征程,在空气混浊、不见阳光、缺乏蔬菜的封闭舱室内,冒着核辐射危险坚持工作40昼夜,以顽强意志、精湛的技术,取得了深水试验100%的圆满成功,得到了首长们给予的“完美”的高度赞誉,为深水通信系统划上完美的句号。
挑战难题,勇于攻关,成为低频深水通信专业的开拓者
刘勇同志用理想和信念将生命与国防事业捆绑在一起,为之付出全部心血。他不向困难低头,以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从一个普通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国防重点工程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在某型水下天线系统性能改进中,由于技术难度大、时间紧,刘勇同志反复论证和试验,提出独特创新思路,经过以他为首的攻关团队40余天日夜奋战,创造性实现了将3个频段的微弱信号与控制信号、电源在一根导线上共用传输,解决潜艇水下同时接收3种信号重大技术难关,填补国内空白,完成了大多数人认为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刘勇同志主持的低频深水通信系统关系国家海洋利益和战略安全,工程庞大、技术难度大,美俄对我进行严密技术封锁。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刘勇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思考和决策了许多重大的技术问题,突破美俄的方案局限,提出了研制的主要实现途径、总体思路和关键设备技术方案。经过近十年像陀螺一样不停运转,一举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完成世界上最大功率、最高灵敏度的低频通信系统研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通信距离最远和通信深度最深的世界之最,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评价:海军新型潜艇装备了低频通信系统,水下生存能力明显提高、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项目已通过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答辩,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拓展低频应用领域,建立军民品结合研发体系,迎接市场挑战
刘勇同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始终不停地投入到新的挑战中。为了贯彻“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体系的若干意见”精神,他致力于将低频无线电技术拓展应用到大深度地下通信、资源探测、地震监测、地球物理等新领域,对我国跨学科、跨行业的科技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刘勇同志主持的国防重点工程出色完成,争取到低频通信系统出口合同和军贸科研任务,承担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低频探地工程”研制。最近十年承担的科研装备和工程经费超过14亿元,促进了低频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申报的低频电磁通信国防重点实验室已列入总装“十二五”规划。
刘勇同志组织完成“大地电磁探测系统”研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与德国、美国和加拿大一线品牌的激烈竞争中成功争取到合同;争取到国家科技部国际技术合作项目,掌握国际前沿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争取到国家自主创新东湖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基于电磁波探测的资源与地质服务”项目,组织完成低频最低限度通信系统论证和试验工作,争取拓展新的军用市场,力争新型大功率台站研制任务;开展了大深度矿井透地通信系统研制和探地雷达的论证工作。形成有市场推广、有在研产品、前期论证和有政府资助、国际合作支撑的良好局面,为低频专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刘勇同志以身作则,严谨务实的干练作风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人。在他的带领下,低频专业队伍迅速成长,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攻关、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先后荣获“湖北省青年文明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总装备部授予“先进集体”。
刘勇同志,以他奉献国防的高尚情操,出众的人格魅力,超一流的学术水准,不 工作业绩,成为新一 防科研工作者的杰出 ,为国防科研工作者中树立了好的学习榜样。
谢志浩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副所长
谢志浩同志1982年到七二五所工作,1998年3月进入所领导班子,任党委副书记兼 者代表。自2005年10月至今任副所长, 者代表,并担任所经营生产专项组组长,负责全所经营生产、工艺创新、精益管理工作和全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体系的建设及运行。作为主抓产业发展和市场营销的副所长,协助所长统筹谋划, '决策,亲临一线,组织重大工程项目的投标和经营生产 ,为全所科技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总收入从2005年的11亿元提升至2012年的55亿元;主抓全所质量工作,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克服困难,解决了大量技术质量问题,有效推进卓越绩效 ,综合提升了全所 水平,受到了集团公司、省、市的多项嘉奖。从研究室到业务机关,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本人受到了全所的肯定和各级表彰,起到了表率作用。近年来主要业绩如下:
1、“大质量”体系下推进卓越绩效 的奠基者
谢志浩同志是七二五所质量体系建设的最早实施者。作为副所长、管理者代表,近年来具体负 所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的有效运行、海军二方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认证、项产品生产许可证以及国外船级社认证。2009年开始在全所全面推进卓越绩效 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大质量体系,解决了大量技术质量问题,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全所综合 水平。近年来多次获得集团公司质量 奖,2010、2011年连续以第一名获得“洛阳市市长质量奖”、“河南省省长质量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2013年,谢志浩同志精心策划,组织对七二五所推进卓越绩效模式的实践进行总结归纳,积极申报首届中国质量奖。
近几年,谢志浩同志组织协调和 了多项军品和重要民品的技术质量问题,如:“DN550金属挠性接管泄漏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研究”、“筒盖锻件质量情况分析”等,协调召开了军方、船厂质量研讨会,并亲自参与编写和批准了多项研究报告,受到军方、技术指挥线的肯定。
自2009年开始,结合研究所“第三次创业”目标要求,以绩效提升活动为切入点,七二五所开始导入卓越绩效模式。谢志浩同志作为主管所领导,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推进质量管理、内部自评、标杆对比、竞争分析、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等一系列的卓越方法,各公司独立建立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大质量”的 格局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集团化管理模式。
他还将精益思想引入卓越绩效 ,质量管理的内涵也在深化和扩大,过程的质量、工作的质量、管理的质量成为各级人员关注的对象,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化 、体系化运作、全员参与的独特 模式。在具体实践上,通过“军品创精品、民品创品牌”活动、QC活动、“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班组建设等一系列 活动为抓手,持续强化精益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种质量改进活动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每年达1000多万元。2009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小组”称号和“国优QC小组”称号、八个系列产品获得了河南省优质产品、名牌产品及交通部名牌产品、商标获得“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等几十项质量荣誉,产品质量和服务得到质的飞跃,有力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2、“第三次创业”中市场开拓的领路人
进入新世纪,七二五所实施“第三次创业”战略,创建了“一所两制”的 模式,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成功实现了科技进步、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级研究院所的典型代表。
作为主抓产业发展和市场营销的副所长,谢志浩同志协助所长统筹谋划, '决策,策划各产业的发展、重大工程项目的接单和经营生产的组织 ,为全所科技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谢志浩同志在产品经营中始终坚持“要做就做第一”的竞争理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根据国内外市场形势调整经营策略,动态分析面临的战略挑战、机遇和竞争环境,组织团队以技术引领、攻坚克难、获取订单,连续多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12年,五大产业板块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种装备产业达13亿元,钛合金产业达14亿元,防腐与水处理产业达6亿元,医疗器械产业达10亿元,橡塑复合材料产业达5亿元。
先后主管全所公司组建和产业化发展,率先筹建了七维、七星公司,注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2008年底组建成立风电叶片公司,具体负 织公司的论证、项目考察、技术引进、工艺创新和机构建设,目前年销售收入已突破2.5亿元。
近年来,七二五所旗下的11家高科技产业公司产品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五大板块产业在细分市场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高尔夫球头占全球市场1/3、船舶压载水 系统占全球市场1/5、心脏支架占全国市场1/3、高铁桥梁支座占国内市场1/3、核电水处理占国内市场90%。先后获得英国BP公司“金牌供应商”、瑞士苏尔寿公司“最佳供应商”、岭澳核电站“优秀供应商”称号,承担的军品连续多年被四三八厂等用户评为“优秀合格供方”。
3、“动车组”文化的亲身实践者
七二五所领导层着眼于科学发展,以独特的管理风格形成了具有七二五所特色的“动车组”文化:全所犹如高速行驶的动车,在所领导的引领下,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自带动力,同向同行,共同推动全所快速健康发展。
谢志浩同志作为领导班子的一员,既是“动车组”文化形成的建设者,统筹策划了多项超亿元合同签约仪式等大型文化管理活动,更是身体力行、模范体现“动车组”文化的实践者。
参加工作三十年来,谢志浩同志一如既往,以岗为家,敬业奉献。尤其是七二五所进入第三次创业的新阶段,他作为副所长,领导全所经营工作,主管所里多项关键工作,头绪众多,更是不分昼夜、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克服身体疾病,奋战在岗位上。每一个重大项目合同的谈判、签订,每一个重要产品的推广和服务,他几乎都主持策划,参与实施,身影遍布七二五所主要产品市场,每年出差都在100多天, 每年经营目标实现了稳步增长。
推进全所卓越绩效模式以及申报各类奖项过程中,谢志浩同志亲自参加并组织全所标准培训,策划成立推进小组并坐镇指挥,主持召开全所动员大会,组织编印质量文化手册、“卓越绩效管理”学习资料。近年来,经他审定的质量奖申报材料30多万字,亲自主持召开的评审会议更是不计其数。他指导建立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所取得的成绩在科研院所系统更是名列前茅。
作为副所长,谢志浩同志积极协助所长开展工作。作为班子成员,他顾大局、识大体,团结班子成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七二五所班子的团结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 。
沈振玉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焊接试验室主任
沈振玉,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船重工)高级工人技师,公司船舶焊接专业的带头人。1972年参加工作的沈振玉,至今已经在船舶修造一线奋斗了整整41年。41年来,美丽的弧光中映照着他执着追求,不懈拼搏的身影,也映衬着一串串闪光的荣誉:他先后取得了中国、美国、挪威、德国等船级社认证的焊接资格证书,多次荣获山船重工“公司标兵”、“秦皇岛市劳动模范”、“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河北省“能工巧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30多项 。近两年,沈振玉主持或独立完成的主要创新项目达11项,其中有6项获省市级以上QC成果奖,有1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他带头研究成功的多项船舶焊接技术创新成果、先进工作法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山船提高造船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作出了重要 。
2007年,山船重工的造船事业开始起步。以前船舶建造过程中,船体立体分段船坞内合拢 焊接全是人工焊接,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各种焊接缺陷。要想提高造船效率,缩短建造周期,提高合拢 焊接效率和质量势在必行,这也是突破口。当年6月,沈振玉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进行垂直气电立焊试验工作。在船体合拢中应用垂直自动焊接,曾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一项技术课题被提上日程,但始终没有人成功。沈振玉啃起了这块硬骨头。他以1993年购进的SG-2Z气电垂直自动焊机恢复功能为起点,从修复安装到试验成功仅仅用了5个月。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他反复试验、深入摸索工艺与规范,逐步掌握了自动焊接的各种秘诀,并写出了《SG-2Z气电立焊作业指导书》以便徒弟和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其中16种焊接工艺评定取得了德国船级社的认证,并在3万吨大湖型系列散货船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船体立体分段合拢口焊接自动化,达到了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报验合格率达100%,生产效率是人工焊接的20倍以上,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生产成本费用只是以前的四分之一。这项技术的应用填补了山船重工焊接技术乃至国内焊接技术领域的空白,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8年,在“垂直气电立焊”技术刚刚填补山船重工的焊接领域空白后,沈振玉又针对船体大合拢板 切割质量制约着这项技术的应用问题,研发出新型的垂直切割机与气电立焊相互配合使用技术,实现了切割、焊接为一体的联合作业模式,再次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他编写的《气电立焊与垂直切割作业指导书》,从铺设轨道、设备安装到切割操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编写了七字言,以便操作人员熟记、操作。
2010年10月,经过潜心钻研,他攻克了又一个难题,研制成功了“液体冷却滑块”,进一步改进了垂直气电立焊工艺,消除了焊接质量缺陷,并于2011年在公司全面推广使用,创造了年降低生产成本约30万元的良好效益。此项成果获得国家级“QC质量成果一等奖”,并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永不止步。针对公司CO2气体消耗量过大的问题,沈振玉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根据每个机房的情况,分别为每台焊机做成一个组合型分气包,又在分气包端头加装一个出气口,可以向外串接,为其它机房供气, 了船上接气口不足问题,减少了施工现场进气 过多的杂乱现象,同时又将进、出气口设计成快速接头形式,使气包安装使用简捷方便。这种新型的“安全、节能组合型CO2分气包”现已在公司得到全面使用,CO2气从原来每天消耗60吨降到现在的每天消耗40吨,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约584万元,为公司节能减排立下大功劳。此项成果荣获秦皇岛市职工十佳节能减排成果、河北省科技质量成果奖。
2011年,沈振玉指导分段车间解决了FCB法焊接角变形、横向裂纹、通透裂纹等多项难题,提升了平面分段流水线生产的质量与进度,降低成本约82万元。
2011年,以沈振玉的名字命名的“沈振玉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他一边冲在公司船舶焊接领域的最前沿,一边孜孜不倦地培育着年轻焊工。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沈振玉带领徒弟们经过6个月的努力,自建了焊工培训场和电教室。
他和徒弟们利用废钢材自建起面积400多平方米的焊工培训场,每年培训从事修造船生产的焊工千人以上,此外还和市里的职业技术学校搞企校合作,为他们培训焊工专业的学生。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沈振玉,多年来坚持业余时间钻研焊接及相关专业书籍,遇到外文看不懂就记符号记图形,然后用于实践。最让他自豪的是他带出的徒弟,今年,14名徒弟在公司焊工技能比赛中,全部获奖。
秦皇岛市总工会以他名字命名的“沈振玉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公司首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也是秦皇岛市首次命名十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之一。工作室成立以来,征服焊接技术难题更成了他的乐趣。白天奔波在生产现场,指导焊接, 难题。晚上还要伏案自写自编焊接培训教案,然后在电教课堂上用幻灯片的形式给焊接人员讲课。为了让施工人员能够牢记焊接规范,他将难懂的工艺变成顺口溜发到他们手机里。只要按这些“秘诀”操作,工程质量一次报验合格率保证100%。他是严师也是名师,能在他手下学习焊接理论和技术,成了山船青年技工炫耀的资本。
三、公示期:2013年8月8日至14日
四、受理意见方式及联系人
如有不同意见,可与集团公司政工部联系。联系人:黄进、孔晓婷;联系电话:01088475759、010--88475758;传真:010—88475750;电子邮件:Kongxt@csic.com.cn;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中船重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
二0一三年八月八日
- 《大型电气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 > 关于对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 推荐对象进行公示的公告
-
关于对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 推荐对象进行公示的公告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3-08-08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年度报告
下一篇:做好内控评价 提升公司管控能力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大型电气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卓越绩效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51卓越绩效网 卓越绩效网 卓越绩效管理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标准 卓越绩效评价
- 大家在找
-
- · excel2010版下载
- · 赶集生活台州
- · 2012年公务员国考
- · 安科色选机
- · 电氧焊基本技术
-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 · 酷狗浏览器皮肤
- · 最牛的警车开道
- · 爱情,真相大白
-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答案
- · 红外线激光治疗仪
- · 神武天兵资质
- · 单子叶双子叶
- · winxpsp3iis
- · 南昌城运会
- · 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 · gbkbmb那个大
- · 美术课件包袋设计
- · 动态网站毕业设计
- · 关于教师节黑板报题目
- · c语言二级题库
- · 餐饮营销试卷答案
- · 御捷四轮燃油助力车
- · 91手机助手pc版下载
- · 在电驴资源中怎么搜片
- · haishun88.com.cn
- · 纪录片诗人毛泽东
- · 腹部肿块鉴别诊断
- · 沈阳东芝电梯招聘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 巧妙表达心意的故事
- · 钢筋砼化粪池
- · led实习报告
- ·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图
- · 镗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
- · 加热炉控制系统
- · 高一英语单词听力下载
- · 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图
- · 锉配凹凸体
- · 离散数学左孝凌答案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