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总结报告书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负责人:舒小平
建立时间:2006年7月
统计时间:2006年7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
淮海工学院○○九年十月
淮海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源于1985年招收的机械设计及制造本科专业.1993年获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尤其是该专业于200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成绩斐然,所对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经过2005~2008年建设通过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验收,并进入第二轮建设(2008~2011年);所对应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于2009年2月通过硕士学位建设单位评审,成为硕士学位建设单位授权学科.2007,2009年分获中央与地方共建"先进加工技术"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资助建设,2009年获建江苏省基础实验室示范中心——机电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经过3年多的特色专业建设,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达到了省教育厅制定的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确定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为: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使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达到高校特色专业的验收标准,并在3年内把该专业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现面向淮海,扎根淮海,立足苏北,服务地方的宗旨,使其成为江苏省振兴苏北工业经济的主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根据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结合学校"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方案.经过几年的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专业建设实现了较快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达到了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并成功获得我校首批硕士学位建设单位授权学科.
二,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淮海工学院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为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我们根据江苏沿海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不断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丰富专业建设内涵,拓展专业发展空间.为确保全面达到省级特色专业的验收标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改革与建设中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建设目标,创新培养方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由于本科教育连续的扩招,使高校的在校生迅速增加,在短时间内很快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对于重点高校来说,由于招生生源质量仍处于高端,因而大众化教育对该层次的学校并没有太大的冲击,可以说在重点大学仍然是在搞精英教育.而实际上真正承担大众化教育艰巨任务的是像淮海工学院这类的普通高等学校.因此,面临新的形势,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实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特色专业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立项建设以来,根据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先后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4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原则是培养具有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知识,面向机械技术岗位(医药,港口,模具制造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着重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原有培养方案实施了削减总学分,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加强实践教学,整合部分课程及课程设计.增加了数控课程设计,整合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新整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设计时间.
为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在后续课程直至毕业设计中加强计算机绘图能力的训练,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计算机绘图课程由第6学期前移到第2学期.
为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针对港口,农业,医药,化工,模具,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机械设备,开展机械产品的功能结构,设计制造及运行控制的学习训练,以充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为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群的应变能力,增加了选择专业方向的灵活性,进一步整合了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和数量,增加数控原理,数控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达到5个,即:(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3)机电工程,(4)模具设计与制造,(5)数控加工,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需要.
为促进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设置了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在原有公共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跨学科选修课程,并设置了自主个性化学习与创新奖励学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