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理活动教学论
第一节 地理活动概述
学校的"地理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理活动"既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①,也包括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校外,野外的其他地理教学活动.本章所指的"地理活动"是狭义的,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地理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展和补充,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具有特殊的作用.虽然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世界各国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课外,校外,野外的地理活动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有些国家或地区制订的课程标准将地理活动列入正式课程,专门开设有地理活动课.
一,地理活动的地位
(一)开展地理活动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现代地理教学观之一就是提倡开放型教学,反对封闭型教学.地理教学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在搞好地理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地理活动,才能全面完成地理教学基本任务,实现地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要求:"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活动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活动,不仅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地理活动与地理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
开展地理活动,能够巩固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拓展学习地理知识的领域."地理活动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全班学生都应参加的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如参观天文馆,气象台站,自然博物馆,经济建设成就展览,民族风俗展览等).……二是根据条件和学生的爱好,组织他们阅读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制作教具,举行地理晚会或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等活动②."这些地理活动从内容上看,既是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再现,会起到强化作用,又是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丰富了地理教育的内容.
(三)地理活动与地理教学改革有密切关系
1.充实地理课程体系 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看,地理学科课程体系是由含有若干子系统所构成的课程体系.这些子系统包括地理必修课,地理选修课,地理活动课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展示了地理学科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缺少任何一个子系统,地理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没有地理活动的地理课程是一种不完整的地理课程,地理教育的改革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2.丰富地理教育内容 以地理教材为蓝本的地理课堂教学,除地理理性知识外,地理材料中大部分只是阐明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地理事象,与现实社会生产实践总会存在一定的"时差距离"和"滞后现象".而地理活动在内容上不完全受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约束,具有更大的知识容量,它以现实的地理环境为背景,时代感强,能极大地充实地理教育内容.在地理活动中不仅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和智能教育,而且把地理学科置身于社会生产实践中,体现了地理教育的社会价值.
3.改革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 班级授课和课堂教学,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地理知识,而且时间经济,但往往会形成"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弊端是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地理活动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的地理课堂教学封闭模式,课内外结合使地理教育实施开放型教学具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深化地理教育的内涵,形成新的地理教育观念.
二,地理活动的作用
(一)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地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地理活动是地理课程体系的子系统.地理活动对学生具有思想教育性,这种思想教育性含蕴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开展乡土地理调查,组织地理参观访问等.这些方式生动活泼,适合学生特点,因此极易为学生所接受.还因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有与他的情感体验相一致,相结合才能变成自己的信念,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可见思想情感是在一些具体活动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的体验所积累起来的.具体而言,地理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表现在:
1.国情,乡情教育通过地理活动,开展乡土地理教学,能使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萌生热爱乡土之情,并进而延伸到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情感的升华,能转化为一种民族凝聚力,产生强大的民族责任感.开展地理活动,能使国情与省情,市情,乡情具体结合,使学生由懂国情而具有全局和整体观念,知乡情而明白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区域差异,把国情乡情教育落到了实处.
2.科学人地观教育地理活动联系当地实际,不仅使学生通过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而且可教育他们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关心家乡资源和环境的责任心.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地理事物千差万别,地理现象纷繁多异,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类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然要改造和利用自然,从而繁荣了社会经济.地理活动能联系当地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地方都保留有古代劳动人民创建家园的伟大史迹,如秦朝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隋朝人工开挖的京杭大运河等.此外,新中国建立以来家乡经济建设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等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
4.国家和地方性政策法规的教育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国策,如人口政策及保护环境,保护耕地,保护森林的政策法规等.开展地理活动,可联系当地实际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的教育.例如在一些大城市进行遵守交通法规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农村地区进行人口政策和保护耕地的教育;在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在矿区进行保护矿产的法规教育;在林区进行森林保护法的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政策教育;在边疆地区进行国防教育等.
(二)培养各种地理能力
地理活动为培养发展学生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广阔的空间和实践的场所,能与地理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1.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实践性是多种学科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是地理活动显然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许多地理现象不仅仅只是通过描述来掌握的,大量的地理问题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才能把握各种地理问题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操作技能,如速测与草绘地形略图,进行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地震观测,环境质量监测,以及地理模型制作等,均可使学生获得地理技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丰富地理表象,培养观察力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在野外地理考察活动中,学生对大量的地理现象的观察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外界信息.通过对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的观察,培养观察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地理表象,丰富了学生的地理感性知识,同时也能为他们地理理性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联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地理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许多地理事物内部的逻辑网络不同于物理,数学那样存在着线性或非线性必然的因果关系.地理活动能接触到一些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的地理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现实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某地区特殊的小气候的成因,不一定能根据课本知识中关于形成气候要素的一般规律加以解释,而必须联系当地实际分析其小气候的特殊成因;某一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模式可能存在多种方案,需通过实地考察才能论证出其中必然存在的最优方案.例如浙江兰溪一中的学生在地理活动中通过调查写出了当地《工业地理调查报告》,其中对兰溪市酒厂的厂址,原料,能源,销售,技术,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的许多新建议得到了厂方的认可.①四川广元师范学校的学生,通过地理考察,对位于四川北部青川县境内的白水金矿在成因上作了扼要解释,使这个金矿得到正式开采②.
4.学用结合,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地理活动中,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大,容量大.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往往要从多学科,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杭州有名中学生曾留心观察火车鸣笛声与天气的关系,他把物理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异常传播的鸣笛声的特点,成功地作出几次当天会降雨的天气预报,并写出了一篇小论文,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③.
(三)培养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完全由智力因素单方面所决定,而是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影响并在其统一和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等是构成心理品质的非智力因素.开展地理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1.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经常推动认识的机制".科学家把好奇心称为"学者的第一美德".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开展地理活动,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自然,接触社会,无疑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地理活动中的许多技能和技艺,如地理观察,平面图测绘,计算机操作,实验设计,地理访问等能与社会上的一些相关职业对口,学生会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学有所乐.乡土地理能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不仅能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而且还是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良好途径.
2.锻炼意志开拓和进取精神是现代人才从事创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开拓和进取精神与人的意志品质密切相关.意志是支配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意识的心理品质,意志力的培养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地理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往往会面临许多困难.如进行气象观测,必须坚持不懈;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考察当地资源与环境,或徒步旅游,必须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等.有时在野外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一些障碍.有些任务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坚韧性.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坚毅性会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今后从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3.完善人格地理活动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知识,也培养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之间会有很多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他们的思想观念可以经常互相碰撞,融合,共振,形成一个动态的群体,培养了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乐群外向的性格.在校外活动中,学生与社会成员暂时结成一种实践性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优秀的社会成员所显示的人格力量,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例如我国曾有两名中小学生随国家南极考察队赴南极参加科考活动,在与考察队员相处的日子里,两位学生被科考队员们不怕牺牲,艰辛探索的精神深深感染.无疑,这样的活动,对于完善他们的人格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节 地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及内容
地理活动的开展,可在校外,可在校内;可在室外,可在室内;可个别自愿参加,可全体学生参加;可集中时间进行,可持续长期活动,种类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地理观察观测;地理园活动;乡土地理调查;地理课外阅读和写作;地理竞技活动以及其他一些形式的活动.
一,地理观察观测活动
地理观察观测活动主要包括气象观测,地震观测,天象观测,野外地形观察,河湖及海岸观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等.地理观察观测活动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培养他们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象观测
学生学习了有关气象气候知识以后,通过气象观测活动,能更好地理解气温,气压,风,降水等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天气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学生掌握了对本地天气观测的基本技能,对发展自己家乡的经济建设有重要作用.
1.气象观测场的设置
气象观测首先要建立观测场,包括场地选择,仪器设置等问题.观测场地的位置很重要.选择位置的原则是:在这一位置观测到的气象要素能反映这一地区的平均情况,资料具有代表性和能与其他地方对比的比较性,场地空旷平坦.标准的观测场范围有 25×25平方米及16×20平方米两种,场地为正南北向,门开在北面.四周围有白色的矮栅栏.仪器安装按照北高南低,互不影响的原则,依次安置在场内.百叶箱是双层"百叶"做成的木箱子,涂成白色,里面既六面通风,又减少辐射影响,能保证所测到的温度真正代表大气的温度.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学校场地狭小,不可能按照规范的标准建立观察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些小型的,简易的观测点.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观测,培养学生地理活动的兴趣,从中有所收获.
2.气象观测内容
气象观测就是参照我国气象工作的统一规定,结合学校作息制度,按规定的时间观测并记录,主要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云,降水等以及天象,物象状况的观测.
3.气象观测的方法
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解气象观测仪器的结构和性能,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并给予示范和写出操作规程.一般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观测时间.如规定:一个观测小组三个人,每次观测必须在观测前20分钟进入气象园作好准备;观测时,二人分头观测,一人负责记录;气象要素观测顺序为云状,云量,风向,风速,气温,湿度,气压,降水以及天象,物象等.
云状观测:观测云的高度,形状.
云量观测:把视线所及的天空划为十个等份,看云量大约占天空几份.
风向风速观测:观测自动风向风速器或压板式风向风速器.如无测风器,可利用自制的风向旗或根据地面征象确定风向风速.
气温观测:使用干湿球温度表和最高,最低温度表.读取度数时先读小数,再读整数.
湿度观测:使用干湿球温度表,根据示度差,查表算出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气压观测:如用水银气压表,观测时,水银气压表游标读至毫米后的小数一位,再根据有关规定订正,并把观测到的气压毫米换算为百帕.
降水观测:降水观测分为降水现象,降水量两个方面.降水现象是指雨,阵雨,毛毛雨,暴雨,雪,阵雪,雨夹雪,霰,雹等降水现象.降水量的观测,一般用雨量筒或雨量杯测定.
天气现象观测:就是把雾,霜,露,雷暴,尘卷风,龙卷风等天气现象分别记录下来.
物候观测:有些动物对天气变化反应灵敏,物候观测可以作为气象观测的补充.如天气变化时蚯蚓,蛙,蝉,龟,蛇,泥鳅,鸡,燕子等会有异常活动,有些植物如含羞草,竹子,松树等对天气变化也有明显反应,甚至有些物品对天气变化也有明显反应,如水缸,盐罐,础石等,要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还可根据多年物候观测记录,整理归类,编制成"自然历",以供对照,参考.
此外,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生活中总结出许多天气谚语,有的天气谚语对预报当地天气还比较准确.如: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朝有破絮云,下午雷雨淋;瓦块云,晒死人;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缸穿裙,大雨淋;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明等.当然,对天气谚语不仅应进行分析,看看是否适合本地应用,哪些有季节性等;而且还应通过实践加以判断,并广泛收集,整理形成资料,供天气预报时作参考.
4.补充天气预报
补充天气预报的步骤:
(1)按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气象节目,观看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图,收听并记录中央,本省或邻省气象台天气形势广播,并绘制成简易天气图,了解天气变化趋势.
(2)按本气象园观测到的实测记录,分析研究当地天气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当时天象,物象变化和有关天气谚语,气象小组成员进行认真讨论,确定本地区今,明两天的天气发展趋势,最后确定补充天气预报,由值班员发布天气预报.
学校气象园天气预报,是小范围的补充天气预报.过后要有检查,对预报的正确程度作出分析,记载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当地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以逐步提高补充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二)天文观测
人类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理环境,有必要认识和研究天文现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活动,对于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领域,探索宇宙奥秘,破除迷信,宣传无神论,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养成热爱科学的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
1.天文观测主要内容
天文观测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地理活动中可组织学生观察大行星,北极星,著名星座,月食,日食等天文现象,以及开展测定当地经度,纬度的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时,要注意做好组织工作,提出观测的目的和要求,拟好观测的程序和项目,准备好观测用具和记录表格,以及交待注意事项等.
2.天文观测方法
观察大行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它们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会产生明显变化.大行星的公转轨道与太阳赤道平面十分接近,总是出现在黄道(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间所走的视路径)附近.晴夜观测,行星的光芒看上去是稳定而不闪烁的,相对位置又在不断变动,较容易辨识.其中木星质量大,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18倍,它的亮度超过织女星,用望远镜观察,可以看到绕木星运转的卫星;土星有美丽的光环;火星质量比地球小,由于离地球较近,它有红澄澄的光芒,肉眼能时常看到;金星是除太阳和月亮之外天空中最明亮的星,在黎明时的东方和黄昏时的西方都能看到它(金星作为晨星在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时,叫做启明星;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时,叫做长庚星).
星座观测:观测星座要配合星空图观测.在进行星座观测前应要求学生回忆星座概念,熟悉星空图及其使用方法.由于不同纬度各月星空图都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好适用于本地当时观测的星图.还要选择好有利观测的地形位置,并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进行.在观测时可用电筒光束指示观测辨认的星座.恒星星光闪烁不定,相对位置长时间基本不变.认识星座,一般方法是认识各星座的亮星所构成的图形.开始时,可以先认识几个最突出又最容易辨认的星座,如大熊座,仙后座,天琴座,天鹰座,天鹅座,天蝎座,猎户座等.在观测星空的过程中,教师可穿插讲述一些神话故事和星座名称的来历,并加以科学的解释,会提高学生对观测星座的兴趣.
日食和月食观测:月食和日食均是一种天文现象.古人因不懂得月食,日食产生的原因,曾产生过各种迷信和传说,日,月食还被认为是不祥之兆,甚至认为日,月食曾极大地扰乱过人们的生活.今天,人们不仅弄清了月食,日食的原因,而且还能准确地推算出月食,日食发生的时刻,食分大小和见食地区.观察日食,月食,可先从当年《天文普及年历》上了解当地可以观察到的日食(或偏食,日环食)或月食(或月偏食)的日期和时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观察日食前,应简明通俗地介绍一下日食发生的原因,观察日食的意义,观察工具的制作方法.由于阳光强烈,如用望远镜,可把太阳像投影在纸上观察,而不能直接用肉眼通过望远镜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甚至失明.若无望远镜,可在一块小玻璃上均匀地涂上一层墨汁,使之能看清日轮,又不刺眼.还可用废照相底片挡住眼睛观看,或戴上深墨色太阳镜观看也行.并作好观察记录(见下表).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和月球都拖着一条很长的阴影.因为它们都比太阳小得多,所以影子的主要部分都是一个以其顶点背向太阳的圆锥.在这个影区内,照不到太阳光,叫做"本影".本影周围被一个比它大得多的,倒置的影锥所包围,在这部分影区内,能见到部分太阳光盘,因而并不完全黑暗,所以叫"半影".本影的延伸部分叫"伪本影",边缘较明亮.影子伴随各自的天体而运动.当月球的影子扫过地球表面时,被月影笼罩的地区出现日食;当月球隐入地球本影时,出现月食.日食有三种情形,即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它取决于月球影子的哪一部分到达地面:当月球的本影扫过地面时,那部分地区的人们看到整个日轮被月球遮蔽,这是日全食;在被月球半影笼罩的地区,人们看到太阳光盘部分地被月球遮掩,就是日偏食;如果月球本影迷不到地面,在月球伪本影笼罩地区,月球只遮掩了太阳的中心部分,还能看到日轮边缘,则叫日环食.发生日全食和日环食时,必定先后发生日偏食.
月食只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而无月环食.当月球全部隐入地球本影时,发生月全食;若月球只是部分隐入地球本影,则发生月偏食.月球进入地球半影时,不会发生月食.
日食发生在朔,月食发生在望,同时还必须满足月球和太阳靠近黄,白二道交点的条件.
观察月食,应先讲解月食发生的原因和观察月食的意义.若学校有较好的观察场地,时间适宜,可组织学生在学校集体观察,或让学生分散在家中自选观察场地进行观察.无论是集体还是分散观察,都应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见下表),并作为资料保存好.
测定当地纬度(图见下页):在北半球,利用斜度测角器,在晴夜对准北极星,所测得的北极星的高度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的约数.
测定当地经度(图见下页):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秋分到春分的时间内),用一支细直的竹竿(或细木棒)作日影杆,垂直插在地平面上,以日影杆所插的点(O)为圆心,在上午某时刻画一个半径稍短于当时杆影的圆.见杆子的影端落在圆周上时记取A点,下午见日影又落在圆周上时,再记取B点.然后将两点连成直线,取其中点.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就是正南北线(子午线);第二天当日影与这条南北线重合的时刻,就是当地的正午12点.然后算出它与北京时间(即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的地方时)正午之间的时间差数,就可算出当地的经度(约数).
(三)地震观测
我国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测报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使用地震仪器测报地震的初步技能,或学会观察地震前兆,为地震台站提供观测资料.因此地震测报活动是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教育意义的一项地理活动.地震观测可分为地震仪器测报和地震现象测报.
1.地震仪器测报
测报地震的仪器很多,如简易地电仪,地磁测量仪,地下水自动记录仪,地倾斜测量仪等.
简易地电仪能测报地震.因土层中存在着自然电流,在地震前,土层中的自然电流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可作为测报地震可能来临的一项依据.简易地电仪是用铅板和碳棒作为两个电极,分别埋入水平方向间隔几十米至一百多米的地下,再用塑胶皮导线将两极连接起来,中间安装一个微安表,就能测出两点间自然电流数值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异常的变化,还要作具体分析,分析时要排除雷电,风雨,气候变化,磁爆,高压线,电机等因素影响,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在地震观测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还创造了"倒立瓶式地震测报器",用来观测小地震,效果比较好.它的结构就是在倒立的瓶子外面包上一块铜片,接上电线,套在串连有电源和电铃的铜环中.因瓶子头重脚轻,地面稍有振动,瓶子就会晃倒,使电路接通,电铃报警.为了防止外界因素干扰,这种简易仪器应安置在地基坚实的地方.
2.地震前兆现象测报
地震发生前,地理环境中的某些成分会发生变异,被视为地震前兆.如可观测井水水位水质的变化,看看有没有井水暴涨暴落,甜变苦,苦变甜或发浑,翻花,冒汽泡等异常现象.记录后还要认真分析,排除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异常,作出测报结论.
观测动物异常,如家禽,家畜惊慌不安,不进饮食,乱叫乱跳;牛羊骡马不进圈,狗狂吠,鸡乱飞,鸽子惊飞不返巢;冬眠的蛇出洞,老鼠搬家往外逃等.也要通过认真分析,排除假象,再结合仪器观测进行测报.
观测植物异常,如发现有的植物未到季节提前开花,或季节已过又重新开花,甚至以往不开花的植物也开花等.注意作好记录并进行分析,去伪存真,排除非地震因素干扰,再进行测报.
(四) 地理野外观察观测
地理野外观察可以使学生认识家乡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家乡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概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地理野外观察的基本技能,从中也能受到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地理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有观察地形,地质,水文,土壤,天然植被,土地利用状况等.
地形观察:地形观察主要进行的是形态观察和地形的组成物质观察.前者指观察地形的类型,如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也包括微地貌或特殊地形如冲沟,河谷,河漫滩,阶地,沙丘等.后者指观察地形的组成物质,如粘土,沙土,砾石,砂岩,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等.通过对地形形态和组成物质的观察,可以进一步分析内,外营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形及其组成物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等.
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对土壤的观察主要是对成土母质(如黄土,风化壳等),土壤类型(如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盐土,红壤,黄壤,黑土,灰化土等),土壤质地(如砂土,壤土,粘土,重粘土等),土壤酸碱度的观察.通过土壤观察,可了解当地人民是怎样利用和改良土壤的.对天然植被的观察,主要是指对草本,灌木,乔木,阔叶,针叶,常绿,夏绿等植被形态种类的观察.通过对天然植被的观察,可认识家乡天然植被的主要特征.
土地利用状况观察:农村中学的学生可以观察本地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耕作制度(如一年几熟及水田还是旱地,轮作还是间作等),生产情况(单产,总产),以及林地,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的用地比重等.城镇中学的学生可以观察工厂,居民区,仓储,市政设施,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状况及其他各种用地比重.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的观察,能使学生认识家乡土地利用的结构特点,分析其利用的合理或不合理性.
二,地理园活动
中学地理园是指在学校附近(或校内),由人工建立起来的能够进行部分地理观察,观测和实践,演示,制作等活动的场所.广东省许多中学大力开展地理园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对促进地理教育的整体改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地理园活动的主要特点
1.实践性地理园中可设置气象,天文等观测仪器,地形地物等实体模型.这些设置为学生开展地理活动提供了实践条件.
2.模拟性地理园内若干项目设置,不受严格限制,因此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地理园内的模拟地形,模拟山,河,湖等地理事物,在逼真性方面虽不如自然山水,但由于人工塑成的某些特征更为突出,富有模拟性,使学生对一些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经济性地理园内许多设置的项目,师生可以就地取材,动手制作,比较经济.地理园位于学校附近(或校内),活动时不需要到校外或远行,在时间上是非常经济的,便于教师安排,提高地理活动的效率.
(二)地理园的基本设施与地理活动
地理园的场址最好选择在校内或学校附近地势稍高的空旷地上,四周不宜有高大的树木或建筑物遮挡.面积以不小于21米×12米为宜,也可根据学校条件适当扩大或缩小.园内平铺浅草,四周应有不高于1.5米的围栏,以便保管园内设施.
地理园设计布局时,首先要考虑有正确的方位.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定准后,还可以从中央引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条方位线,最好用有色小石子嵌铺,便于学生识别.
地理园内的设施,观测仪器部分可安置气象观测仪器,如风力风向仪,风速仪,雨量筒,蒸发皿,百叶箱,土壤温度计,测雪标等;天文观测仪器,如测定太阳时的赤道日晷,观测北极星以确定地理纬度的斜度测角器(也可测定其他星体的位置变化)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安置天文望远镜.
人造地形地物部分,可堆造一坡度有缓有陡的小丘,以向学生讲解缓坡,陡坡,坡底,坡顶以及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地理名词和概念.另外,在小丘的缓坡面上,可开挖"河流"及"支流",汇入"湖泊"或"海洋",使学生识别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以及沙岸,岩岸,港湾,沙洲,三角洲,岛屿等.在园内还可设置岩石,土壤标本架,让学生认识各种岩石和土壤;设置沙盘,让学生自由堆造各种地形地物.
三,乡土地理调查
"乡土"一词是一个范围比较模糊的地域概念.为了便于开展乡土地理研究活动,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中规定"乡土地理主要讲述本县(市)地理"①,给乡土地理研究明确规定了地域范围.
乡土地理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调查实践,能认识家乡工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家乡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和利用状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乡土地理调查的内容主要有环境质量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调查,工农业生产条件与布局调查,市政建设调查,市场经济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调查,环境承载力与潜力调查等.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是一项头绪纷繁的工作.地理教师应具有比较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有开展乡土地理研究的能力,比如能正确解释本地资源环境的特征,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布局特点及其成因,以及野外工作,室内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文字说明,绘制图表的能力.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根据有关条件,确定了乡土地理调查项目后,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在调查活动进行前制订出调查方案.
(一)环境质量调查
环境的范围十分广泛,环境质量调查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如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评价与治理,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的调查与治理方案设计,农村生态农业系统的观察与调查,自然保护区生态及珍稀濒危物种的调查等.
以下介绍的是上海市铁岭中学的"市内交通及其污染情况的调查"地理活动案例①.
高中地理教材有"人口与城市"一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对城市问题已有所认识.交通拥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之一.对于城市学生而言,通过"市内交通及其污染情况的调查",可加深对城市问题形成的认识.这种调查要尽可能争取得到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调查得到的有关资料也可提供给交通管理部门作为参考.
1.目的要求
①通过调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了解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
②了解汽车废气造成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③认识遵守交通规则是公民应该具备的社会公德.
2.准备工作
①观测工具:三只秒表,三面小旗以及记录表格等.
②选择交通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并事先了解交通高峰的时间.
③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观测组,其中四个组负责十字路上的东,南,西,北的汽车流量观测,另两个组负责观测车速.
3.调查过程
①十字路口的汽车流量观测.最好选择有人行天桥的十字路口,四个方向各置一小组,统计单向汽车流量.起始与终止时间均以挥动小红旗为号.每次统计时间为20分钟,可做两次统计,内容见下表.
②汽车车速调查.两条道路分成两个小组观测,站在大约离十字路口100米以远处,划定100米长度的测速距离(离路口太近,车速往往明显减低,甚至停车).一名学生立于起点,当某辆汽车经过时,挥动红旗,立于终点的学生随即按下秒表,测出该辆汽车通行的时间,记录在表格中,并算出速度.每一种类的车速应分别记录,并以多辆同类汽车的车速计算出平均车速(见下表).
③整理资料并大致测算十字路口单位时间内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按每辆汽车每天平均排放3千克一氧化碳,0.05~0.15千克氮氧化合物,0.2~0.4千克碳氢化合物,20分钟废气排放量为:
*表内数据是根据20分钟内通过408辆汽车推算出来的.
④调查汽车废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据访问调查,交通民警的呼吸道疾病的得病率高于园林工人.
4.调查总结
①通过调查谈谈你对交通拥挤以及污染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认识.
②谈谈你对治理交通和减轻交通污染的设想与建议.
(二)社区人口调查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问题既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社区的人口调查,可使学生认识人口问题的种种表现,加深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社区人口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总数,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文化构成,职业构成,此外还有家庭数量,每户人口数等具有特殊研究用途的调查项目.
以下介绍城市人口调查的活动方案:
1.目的要求
① 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本城镇(区,街)的人口状况.
② 掌握分析人口问题的方法,预测本地区人口变化的趋势,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准备工作
制定调查计划,组建调查小组,准备辅助材料.计划内容应有调查项目,预期成果和注意事项.在一般情况下,一次调查项目不宜过多.调查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三四人为宜,具体任务依调查内容而定.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也可负责一个地区.小组设组长.人口调查不需要仪器设备,但需要准备与之相关的资料,如大比例尺地图和有关该城镇的地理资料等.
3.调查过程
人口状况调查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没有严格的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有以下步骤:
(1)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包括资料调查和访问调查.资料调查就是搜集本区人口普查基本资料和反映区域内人口变动情况的具体资料.对于较大区域范围的调查(如整个市或区),可以通过《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资源部分以及《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等文献取得资料.对于较小范围的调查,可采用向居委会,派出所等户籍管理部门访问的方式取得资料.
(2)整理资料
把调查获得的资料依调查目的进行归类统计整理,并填入相应的表格内,以能有效地反映研究目的为标准.例如下面的武汉市各城区人口增长统计表,武汉市武昌区人口教育结构抽样调查表就是两份调查人口数量和质量的表格.
另外,还可将人口年龄构成,人口密度,人口职业构成,人口地区结构等内容分别制成统计表格,统计分析社区的人口状况及问题.
为了使统计结果直观醒目,可根据统计资料绘制成各种统计图形,如柱状图形,圆内百分比图,曲线图,折线图,平面分布图,金字塔形图等.
4.调查总结
人口调查总结,不仅是认识人口现状,而且也是分析人口问题,为解决人口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步骤.对人口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如对人口空间分布可以采用横向比较法的分析,将调查得到的人口资料与国内外或省内外类似城市同一时段内的人口资料进行对比,说明该城市人口分布的特征;也可采用纵向对比,使用该城市连续多年人口分布的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该城市人口随时间推移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特征,并可对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在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再写出该城市人口状况与问题的调查报告.
(三)农村农业生产状况调查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中学中的大部分学生将来仍要在家乡从事生产,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在地理活动中,开展乡土调查,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作些了解,不仅会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可结合调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国各地农村地域差异大,在设计调查内容和要求时,应注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以下介绍的是山东省无棣县小王中学的"以耕作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状况调查"地理活动方案①.
1.目的要求
①通过对当地农业生产状况的调查,使学生更熟悉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立志今后建设家乡的志向.
②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③在调查中促使学生把地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2.准备工作
①教师提出调查设计,并要尽可能地得到学校领导和当地乡,村领导对调查工作的支持.
②教师根据本乡或本村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拟定一份"农业生产状况调查概要"印发给学生,并讲明调查要求.
③每一村的同班同学组成一个调查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共同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对组长先进行培训,让他们事先考虑好调查对象.
3.调查过程
① 调查时间可安排在假期,也可安排在课外进行.
② 访问或召开座谈会,对象可包括村干部,老农或有农业技术专长的青年农民,并作好会议记录.
③ 调查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
4.调查总结
① 在调查组内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填写调查表(见下表).
② 在班内组织一次交流,对本乡或本村的生产发展提出积极建议,并将调查成果整理成文,可提交乡,村干部参考.
(四)水污染调查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对水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对水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水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要认识到保护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介绍小范围水体污染调查方案:
1.目的要求
①通过对水污染及其危害的调查,使学生认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②了解和掌握鉴别污染水体的方法.
③通过对水体污染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供减少污染或消除污染的建议,使地理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准备工作
①选择调查对象:选择较小范围的水体,如江,河,湖泊,水库等.教师对选择的调查范围应较熟悉,并在地形图上圈定选择的区域面积.
②将学生分成3~4人一组的若干观测小组.
③准备检测工具,如小口瓶,试纸,pH试纸若干,并印制水污染抽样调查表.
3.调查过程
①通过野外考察或收集资料,了解河源,河流长度,流经区域,流速和流量,或水库,湖泊的水深,面积及水量等基本情况.
②根据流域面积,水体污染状况,在野外选取若干水体污染取样点进行检测(在地图上确定位置),并填写水质污染状态表(见下表).
附:水质污染简易鉴别方法
嗅水味:用洁净的小口瓶盛半瓶水,加盖振荡后,迅速开盖嗅味.水质洁净应无臭味.
测水温:用温度计在野外水体中测水温,观测其变化.一般表面水温随气温而变化,但波动不大.如水温突然升高,可能是受到污染所致.
验试纸:将水滴在白纸上,干后斑迹越少,则水中杂质越少.
看水色:水呈棕黄色,多含腐殖质;呈褐黄色,含铁锰多;呈黄绿色,多藻类污染;呈蓝色,含硫多.
测酸碱度:用pH试纸沾水看试纸颜色变化.对照标准色卡,可查出pH值.若pH值在6.5~8.5间,属正常范围;若大于9.0,则呈碱性,若小于6.0,则呈酸性,都属不正常范围.
尝味道:水呈甜味,则含大量有机质;水带咸味,则含氯化钠;带苦味,则含硫酸钠;带金属味,往往含铁离子.
附:水体污染的生物检测
清洁水体:一般指污染较轻的水体,属饮用水.指示生物有纹石蚕,四节蜉,扁蜉,田螺,针杆硅藻等.
中度污染水体:无大量补充的水体如塘水,池水.指示生物有居栉水虱,瓶螺,鲶,甲栅,列藻,美洲眼子菜等.
严重污染水体:指死水,脏水等.指示生物有颤蚓类,蜂蝇,水颤藻等.
通过仔细观察,识别有关生物,即可大致了解水污染程度.
③污染源调查
污染源调查是指对造成水体污染的直接原因进行追踪调查,目的是决定防治对策.其要求是把区域内一个个污染源落实下来,特别要对流域内的工矿企业类型,废水性质和排出量,废渣浸出液性质和排出量等进行了解,对沿河(或湖岸)工厂,医院,生活污水的排污口进行调查,如量测排污口尺寸,估计污水排放量等.对农村水体污染调查要注意当地施用化肥和农药的种类,有无粪堆,厕所渗漏等污染源.
4.调查总结
①将调查结果标注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图上,绘制成××流域(湖泊)水体污染分布图.
②将水污染源的调查结果和治理建议写成调查报告,可提供有关部门作参考.
四,地理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
(一)地理课外阅读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也给地理科学的研究不断提出了新的课题,地理科学的新成就也不断涌现.地理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一些爱好地理科学的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地理课外阅读: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状况,按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组成若干地理课外阅读小组.其次,应向学生推荐(或由学校图书室购买)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地理知识读物.这些读物主要是地理科学通俗读物,和《地理知识》《地球》《天文爱好者》《气象知识》《海洋》《旅游》等杂志,以及《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天文,气象和地理分册等.第三,可根据图书资料条件有选择地分时段提出一些阅读专题,使阅读活动系统化和层次化.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提出阅读要求:如根据某一专题在某段时间内读完相应读物,写出读书心得或读书内容简介;几名学生读过同一种地理读物,可进行抽签问答,或交流读书体会;高年级学生可以写书评或专题报告;也可编辑出版地理墙报或召开以某一问题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或开展地理读书小组竞赛活动,对阅读效果好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巩固读书小组活动成果.
(二)地理写作活动
地理写作活动就是由地理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开展地理写作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深入学习地理,钻研地理科学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细心观察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锻炼地理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意志和毅力,发扬创造精神,向社会宣传地理教育等都有重要作用.
教师的指导工作大体上包括:选择论题,搜集资料,写作,修改,论文宣传与答辩等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
1.指导选择论题 指导选择论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点.①可选择与课堂教学关系密切的论题,以便在写作时能充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②可选择与乡土地理,地理兴趣小组或读书小组等地理活动密切结合的论题,这样容易调动写作的积极性.③可选择能获得丰富的地理观测资料的论题,也可选择具备丰富的地理资料的论题.此外,还应考虑论题的难易度,以及有利于教师指导的论题.
2.指导搜集资料 要写好小论文,搜集和整理相应的资料是十分必要的.搜集资料的途径:一是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别人做了哪些研究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并用卡片或笔记本作些必要的摘录.二是作系统的观察记录或进行调查访问,并将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整理成图,表或文字.对资料的利用要真实,准确,切忌先有结论,后搜集资料.
3.指导论文写作 地理小论文同其他论文的结构一样(因论题和篇幅较小,故称为小论文),由序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序论就是开场白.目的是要自然地引出正文.序论可介绍选题的背景材料或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可以概括论文的内容,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等.
本论部分是小论文的主体.作者要在这一部分讨论和解决序论中提出的问题.这一部分是论文科学性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写作形式可灵活多样,但必须要做到有论点,论据,有对研究对象的因果分析.好的论文论点鲜明,论据有说服力,推理正确,说明力强,语言简明,客观,准确.
结论是作者对搜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也是对序论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的答案或归结.一般用专节加以阐述,也可以借用文章的结尾以建议,展望一类的话加以说明.
论文初稿完成后,还应进行几次修改加工.主要是对论文结构的推敲,论据资料的进一步核实,以及表达语言的修改,使之严密,逻辑性强.
4.宣读或发表地理小论文 论文写出经修改定稿后,教师可组织召开论文讨论会.在会上进行讨论,答辩,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专门的论文评比,颁发优秀论文奖.论文也可在墙报,手抄报,校报上发表,或推荐给有关部门与有关科普报刊杂志发表.
五,地理竞技活动
地理竞技活动包括地理知识智力竞赛和地理技能技巧活动.这类活动具有知识性,增智性,技巧性和一定的竞争性,可为学生提供自我设计,自我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大知识面,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这类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和参与对象上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一)地理知识智力竞赛
主要包括地理知识竞赛,如国情知识竞赛,环境知识竞赛,交通知识竞赛,乡情地理知识竞赛等;地理知识演讲比赛,比如确定某个专题,让参赛学生围绕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3~10分钟)完成演讲;学生地理报告会,可事先让少数学生作充分准备,经过教师指导,学生写出书面讲稿,然后给全体学生作地理报告.
组织地理知识智力竞赛,首先要注意命好竞赛试题(或演讲论题),其次要制订出竞赛办法,评分标准和竞赛规则.竞赛开始时,由教师宣布有关事项,公平竞赛.最后应将竞赛结果公布,奖励优胜者,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打好基础.
(二)地理技能技巧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培养他们技能技巧的活动,也可以采用竞赛办法举行.主要有地理模型的制作,如制作地形模型,景观模型等;地理简易教具制作,如用乒乓球做小地球仪,用硬纸板做星图与时区转盘等;地理标本的采制,如采制岩石,矿物,土壤等标本.
这些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对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培养学生的智能技能,而且有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会使学生感到劳动的价值和可贵,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有重要作用.
六,其他地理活动
地理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地理观察观测,地理园活动,乡土地理调查,地理课外阅读和写作,地理竞技活动外,还可开展地理讲座,编辑地理墙报,地理游戏,地理旅游和参观等活动.
(一)地理专题讲座
地理教师组织地理专题讲座,在规模上可以年级为单位,也可面向全校学生.地理专题讲座的内容可选择与当时形势结合紧密的时事政治地理,如香港澳门回归,科索沃战事,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特区建设等;或选择国家一些重大建设工程,如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京九铁路等,谈谈这些项目所具备的地理条件,工程建设规模及其意义等.也可选择在课本中内容比较简略,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应用频率大的某些地理专题知识,如梅雨,寒潮,台风,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地理.开展地理专题讲座,要认真收集资料,作好充分准备,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二)地理墙报
地理墙报(包括地理黑板报,地理橱窗,地理画廊等)题材广泛,利用它可及时地向全校师生员工宣传和普及地理知识,尤其是重大时事政治地理知识;也可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开辟专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祖国地理新貌,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各地风土人情和世界地理趣闻等.地理墙报表现形式多样,如有地理图片,地理素描,地理诗歌,地理谜语,地理短文等.通过组织编辑地理墙报,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爱好,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地理游戏
地理游戏是融知识性,地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一种地理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地理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地理游戏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也可灵活多样,尤其是在计算机逐渐普及的时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地理游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谜语包括地名谜语和地理名词,地理事物谜语等.采用灯谜或其他形式,能使学生在谈笑的情境中记住地名以及加深对地理名词,地理事物的理解.
地理拼板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参加的学生各自拼同样大小的一幅中国政区拼板图,以准确迅速者为优胜.
漫游祖国游戏用一幅《中国铁路干线和主要城市图》设计若干条旅游路线,并要求能观赏到一定数量的名胜古迹,要求学生说出"旅游"时经过的铁路干线,主要城市,主要旅游胜地,起到熟悉和记住这些地理事物的作用.
另外还可组织演唱反映地理风情的民歌,朗诵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歌,以及表演含有地理知识的相声等游艺活动.
(四)地理旅游和地理参观
这类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名胜风景区或人文景观较集中的地区进行旅游参观.
地理旅游主要是观赏自然景观,如地貌景观,地质景观,水文景观,植被景观等.
地理参观活动则主要侧重参观历史古迹,风土人情,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市政设施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
地理旅游和地理参观,由于是走出校门,直接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学生兴趣大,参加人数多,因此组织工作非常重要,其具体大致有计划安排,组织准备,正式进行,座谈总结等步骤.组织工作的状况,往往直接关系到地理旅游和地理参观的质量效果.
第三节 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一,地理活动的组织
(一)地理活动的组织原则
在中学地理活动中,要成功地,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地理活动,必须善于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不断提高地理活动的质量,使其得以健康发展,更好地深化地理教育改革.开展地理活动应遵循下列原则:
1.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思想教育是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教育.地理活动是学生通过具体活动,亲身实践,能从实际中感受到的教育.无论开展什么形式的地理活动都应明确其思想教育性,而这种思想教育性又必须以具体的活动过程为载体.因此以科学的观念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也要善于挖掘其教育因素,才能使思想性与科学性和谐地统一起来.例如:水污染调查是在一定方法论指导下的学科性活动,其中又含蕴着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因素,体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双重教育价值;而野外踏勘活动,气象观测等,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有很好的教育作用.结合活动过程,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气质,性格等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2.学生自愿参加与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原则 有些安排在课外进行的地理活动,其知识性与地理课堂教学仍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但绝大部分活动形式不受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的具体约束,应该体现让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学生的兴趣爱好,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自愿参加的原则为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和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条件.当然,这种自愿和自由选择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或等待学生的自动参加.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启发引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活动.
3.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 地理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堂的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只有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才能使他们亲身体会,并从中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扩大地理知识领域,培养地理技能和发展能力.
学生为主的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但也不等于可以取消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选择项目,设计程序,组织分工,做好示范,注意答疑,加强管理,适时调控,及时鼓励和总结提高等方面.
4.内容形式多样性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地理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活动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也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参加和自由选择提供了余地,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但不论设计什么形式的地理活动,都应体现活动内容的地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使其深入持久.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地域差异大.因此,地理课外活动的项目设计要有灵活性,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主要体现在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学校设备条件,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养,设计出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地理活动系列项目.
(二)地理活动的组织方法
地理活动是个开放的教学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广阔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集中性,分散性,周期性;在活动的主体上具有群众性,个体性;在活动的客体上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在活动的过程上又有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因此,地理活动组织得好坏,关系到地理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质量高低.一般地理活动有如下组织方法:
1.常年性活动与临时性活动的组织方法
常年性活动组织:可从学校内外条件出发,分年级或分学年,学期进行整体安排.一般分专题设计,每周或每天定时活动,如环境监测,气象观测,地震观测等.常年性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周期性的特点,人数规模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人的小组为宜.参加者在有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自觉性.采取自愿报名,加强目的性教育,并要制定活动章程和管理办法.根据活动需要可一期或一年调整一次人员.
临时性活动组织:不定期开展的地理活动,如地理时事讲座,地学报告会,地理知识智力竞赛,地理活动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活动等,在时间上具有临时性的特点,但对地理知识的普及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参与对象上往往具有群众性,甚至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加.这种活动参加人数多,规模大,而活动的时间较短,因此组织工作要周密细致,资料和设备要充分准备.临时性地理课外活动的成功组织,不仅影响面大,可取得良好的地理教育宣传效果,而且还能为以后开展其他地理活动打下基础.
2.地理活动过程的组织方法
地理活动受校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活动空间上可以有多种选择,在活动时间上又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地理活动必须按一定的计划方案进行,避免放任自流.地理活动的计划方案,实际上就是地理活动过程的组织.它一般包括: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组织(成员,分工),活动的内容及其程序安排,活动日程,活动方法,活动成果与处理.
二,地理活动的管理
地理活动的影响因素很多,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还必须有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地理活动的管理,从形式上可分为组织管理和制度管理两种.
(一)组织管理
地理活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具体困难.为此应首先制定学期或学年活动计划,争取纳入年级教研组或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取得组织领导的赞同,支持.
举行规模较大,参加人数较多,历时集中的地理活动,如区域开发综合考察活动,以地理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乡土考察活动等,首先应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教师的集体协作,成立有校领导,科任教师和学生干部(或地理活动积极分子)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围绕活动开展的特点,程序,制订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和纪律要求.在活动开始前,由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向参加活动的全体成员宣布,并照章执行.
常年性课外活动如环境监测,地震观测,气象观测等,可先成立全校观测领导小组(由各班推荐代表组成),采用抓好骨干,兼顾一般,重在普及,注意提高的管理办法.在训练干部或骨干的基础上,再由各班代表领导全班同学轮流进行观测或活动.
(二)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主要是针对常年性或周期性很强的地理活动而言的.只有强化制度管理,才能保证地理活动的质量,并有利于活动持续开展.制度管理的目的一是明确工作程序,使操作过程规范化;二是使管理有章可循,增强自觉性.下面为学校气象站工作制度举例.
案例:学校气象站工作制度
观测制度 按照中央气象台(或气象教科书)规定的若干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记录要准确可靠.观测成员分成若干小组,轮流值班,每小组可连续值班3~5天,每月公布一次值班名单,公布后一般不作更动.
天气会商及评分制度 每天按规定时间,由值班小组进行集体会商,确定本地24小时的天气预报及短期天气趋势.对于前次预报的准确率作出评价,并作记载.评价成绩可用百分制计算:如天气状况预报准确为50分;风向风力预报准确为25分;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为25分.几个会商小组之间可开展友谊竞赛,以提高工作质量.
业务学习制度 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谚语验证,解释等知识有一定深难度,专业性较强.观测组成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业务性学习,提高知识水平.
奖励和处分制度 在长期工作中,维护气象站的仪器设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除了平时要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外,还应制订出奖励和处分制度.对于工作出色的学生,建议学校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还要规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因失职损坏观测仪器设备必须赔偿,并及时教育失职学生.
站务会议制度 学期开始,期中和期末,教师均应召开站务会议,宣布工作计划和要求,或作期中,期末工作总结,指出成绩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 保护环境手抄报内容 > 地理活动教学论
-
地理活动教学论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7-04-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 doc 文档作者: 微软用户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经理: 单位: 微软中国 分类: 创建时间: 上次保存者: 修订次数: 编辑时间: 文档创建者: 修订: 加密标识: 幻灯片: 段落数: 字节数: 备注: 演示格式: 上次保存时间: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环保节日知多少
下一篇:2006年度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参评材料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保护环境手抄报内容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保护环境手抄报内容短 保护环境手抄报 小学生保护环境手抄报 环境保护手抄报花边 保护环境手抄报名言 3年级保护环境手抄报 关于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保护环境手抄报资料 保护环境手抄报图片
- 大家在找
-
- · 小型环模饲料颗粒机
- · 珠穆朗玛峰
- · 成都板式家具品牌
- · 华凌驾校c1模拟试题
- · 2010执业医笔试真题
- · 光控电路设计
- · 湖北高职高专二批院校
- · 五年级上册数学思考题
- · 输入段梗阻
- · greenday
- · 一课经济学下载
- · 中南大学942答案
- · 西西网地下城
- · 于红梅二胡独奏曲
- · 第四套80版
- · a·D1ppt
- · 2011环球网校案例课件
- · 老款奥迪a6多少钱
- · 生化危机4教堂视频
- · mastercam9.1视频教程
- · 3dmax中文版序列号
- · 2011湖北驾校一点通
- · 宾馆客房部的管理
- · 电子驱鼠器电路图
- · 橡胶生产工艺流程图
- · oracleaudit
- · 华硕x43s笔记本报价
- · 轴承座尺寸图片
- · 百变金刚动画片
- · 东莞大岭山镇普工招工
- · 炒板栗机器的图片
- · 奥斯瓦尔德
- · 合工大考研论坛
- · 胡春华将任北京书记
- · 体育类动漫
- · 电子cad实践报告
- · cad2006序列号激活码
- · dota3.72指令
- · 电视剧断剑高清在线
- · 金星参加鲁豫有约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