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课题
以艺术化形式承载中职"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
以艺术化形式承载中职"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手段进行工作活动的一门公共学科,一般根据地方实际需要来确定开展的深度与广度.对目前中等职业学生的现状,其实基本上所有的城市初中都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可是初中教学以学科为主,往往没有系统的,或真正的从信息技术这个领域来影响学生的素质,学生都能使用电脑,不过把玩作为目的,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玩具,游戏,娱乐,聊天成了计算机的主要内容,而且自认为操作很不错,反而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大感兴趣.另一方面视窗系统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更多的是以一种点击鼠标的操作而存在,学生误以为点击鼠标就是技能,从而忽略了"信息"与"技术"的关系,丰富的"信息",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却被冠以枯燥,乏味等形容词.其实信息技术重在引导学生萌生一种新时代的思维,就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的处理,继而对信息的提升.我认为这是新形劳动者与创业教育所必需的素质,因此本人力求构建一种艺术化的教学氛围,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真正的为人的"信息"处理与提升服务,使学生在轻松的拟人,比喻,想象的教学手段下结合图像,文字,音乐等丰富的人文信息让学生的萌生信息技术的激情的同时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建立起个性化的信息文化内涵.从而使中职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与信息处理与提升的能力同步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与依据
(一)"中职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本身就突出了"信息"的地位,"信息"是主体,"技术"为"信息"服务,所以培养目标并非原先我们所一直追求的培养计算机操作能手;而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处理信息与提升信息的能力.而"中职信息技术"是与中职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把这种现代技术渗透到行业,从而为培养具有信息敏锐感的行业劳动者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国职教会议的精神,是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步入多元化成为新时期的特点,在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中特别增加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基本的观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内容.而信息技术不但是劳动者终生学习的手段,更是新时期行业创新,立业创业所需的.
2,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因此以拟人,比喻,想象的教学手段结合图像,文字,音乐等丰富的人文信息促使学生的萌生信息技术的激情,建立起个性化的信息文化内涵,使学生个体潜能,天赋易于诱发.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是通过社会建构的机会发生,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进行.也就是说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因此,以艺术化的形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空间与气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以及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展现.
4,发展性评价:以多元评价标准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不同评价标准适应每个学生个体,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发展时都及时得到进步的肯定,及时得到成长需要的满足,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走向更大的成功.
三,研究的方法与进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探索性,采用行动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相结合:即事前制定研究方案,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共同组成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的方式不断进行;在研究过程中逐步修正实践活动,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保证措施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重个案分析和积累,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进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