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建设行业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了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一是全面总结质量监督20年工作经验,制定了我市工程质量十年发展规划和十项质量通病防治要点。二是开展一系列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三是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质量检测行为。四是施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相关人员任职条件。五是加强全市建设行业安全管理的机构建设,初步建立了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网络。2004年有2项工程荣获鲁班奖,48项工程获得“巴渝杯”优质工程奖,66项工程获得“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奖。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全年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34起,死亡36人,同比分别下降10.5%和35%,杜绝了三级及以上重大建筑安全生产事故。
建筑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市建设行业转变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资质管理为手段,加快了建筑业的结构调整,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一是建筑行业组织结构趋向合理,全市总承包企业1501家,专业分包2273家,劳务分包249家,初步形成了总分包体系。二是调控了队伍规模,提高了高资质企业数量。全市建筑施工企业4023家,比直辖初期减少了15.4%;特级施工企业从无到有,已达2家,一级施工企业126家,比直辖初期增加了5倍。三是围绕提高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开展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了兼并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四是在政府公益性项目中试行了建设管理代建制,全市代建机构已达21家。
建设科技稳步推进。全市建设行业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高建筑业素质,积极引导企业多方位、多层面参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积极培育市场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布了75项新技术认定项目,一批高新技术得到推广使用,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有效提高了建设领域标准化覆盖水平,标准化工作在建筑工程中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得到提升。
2.勘察设计业规范发展
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成效显著。一是完善和加强了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在主城区范围内全面实行,绝大部分远郊区县逐步建立和完善。二是加强了勘察成果质量审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保证了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三是进一步完善勘察设计质量监督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编制了一批勘察设计规范和标准图集。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准入管理,严格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规范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活动,加大了查处力度。共有25个项目获市级优秀勘察设计奖。
勘察设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勘察设计资质类型得到完善和加强,全市现有勘察设计单位205家,甲级39家,占19%;乙级79家,占38.5%;丙级87家,占42.5%。行业结构基本合理,类别基本齐全。设计单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4家勘察设计单位进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收入前100名。新增执业注册人员392名,勘察设计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形势下,我市房地产开发保持平稳增长势头,继续发挥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住宅消费市场活跃,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小幅上扬,供求基本平衡,房地产业仍然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房地产行业管理和服务更加规范。继续加强日常管理,不断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加大了经济适用房违规销售的查处力度,建立和完善了经济适用房投诉、监管制度。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努力打造行业诚信体系,帮助企业开拓发展区域,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小城镇投资发展。
商品房供求保持平衡。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61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新开工面积2144.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竣工面积1534.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销售面积1317.12万平方米,与去年持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38.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5%,占销售面积的86.4%;预售面积950.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3%。供求基本平衡。
房地产开发结构合理。从竣工的商品房结构来看,住宅供应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住宅1187.23万平方米,占77.36%,其中,普通住宅比例为89.5%,别墅等高档住宅比例为1.6%,经济适用房比例为8.9%;办公楼39.09万平方米,占2.5%;商业用房226.13万平方米,占14.7%;其他82.13万平方米,占5.4%,商品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
住宅产业现代化取得进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水平、住宅品质明显提高,住宅小区的多样性、协调性、完整性明显改善,涌现出了一批“十佳住宅小区”和“优秀住宅小区”。积极宣传和引导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住宅功能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城镇住宅建设基本走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社会化生产道路。住宅建筑技术快速发展,技术集成度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的贡献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