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漯河许慎墓 >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3-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X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漯河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
    目 录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要求,漯河市编制了《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规划》全面分析了漯河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市域概况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伏牛山前倾斜平原与黄淮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总面积2693.72平方公里.现辖舞阳县,临颍县和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二县三区,2005年全市总人口252.89万人,城镇人口80.17万人,城镇化率为31.7%,国内生产总值322.14亿元.全市人口密度为939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全省591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是我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省辖市.
    漯河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岩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境内,面积8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400亿吨.
    漯河市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豫中南城市群的中心.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京广,漯宝(丰),漯阜(阳)3条铁路和京珠,漯周,漯平高速公路及107国道,5条省道贯穿全境,成为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2005年全市公路密度122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基本实现"市县通高速,县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优越的区位,发达的交通,为承接我国东部产业转移,推动漯河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漯河市农产品资源丰富,食品加工业特色明显,是全省唯一的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市共有95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之一.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食品加工体系;肉制品出口量占全省的90%以上.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食品企业闻名中外,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60%以上.
    漯河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城市.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漯河,美国杜邦公司,美国泰森集团,日本火腿株式会社,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金大地,新瑞,中旺,旺旺,康师傅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漯河有投资项目.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既有一些国资控股企业,又有外商独资,控股企业,既有南街村,龙堂,北徐等集体经济区,又有一些个体私营经济区,是各种经济成份都能快速成长的"百花园".
    漯河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北方水城.淮河水系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0.3%和32.6%,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和中国品牌城市.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的文字史,音乐史和造酒史都分别向前推进了3000年以上.漯河是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三国时间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名胜古迹,彰显了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工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合理发展用地,促进了漯河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稳定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997~2005年全市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735.09公顷,占上轮规划目标的69.54%.到2005年底,全市耕地保有量为189220.95公顷,比上轮规划目标(189016.27公顷)多204.68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始终稳定在162002公顷以上,为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加强了规划的引导和调控,积极,有序地为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保障了京珠高速公路许漯段,漯驻段,洛界路与高速公路连接,漯舞铁路,G107线,漯双路,漯周高速公路,漯河市输变电站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和一大批城乡建设项目用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用地效益.规划实施期间,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促进用地方式转变,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分别由1996年的25.8万元/公顷,17.9万元/公顷增长到2005年的72.1万元/公顷,59.2万元/公顷,分别增长了1.79倍,1.90倍,提高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力度,减缓了耕地下降的态势.规划实施以来,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734.77公顷,完成了规划指标的57.83%,全市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平衡,减缓了耕地减少的趋势.
    ——加大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工业废水,废气及生活污水等的处理,加大了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建设,水土污染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规划实施机制,进一步规范了用地秩序,推动了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利用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上轮规划编制时的预期等各种原因,造成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规划调整频繁,部分类别新增用地超出指标等问题,如何强化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对新一轮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漯河市土地总面积为269371.86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63%.
    (一)农用地
    2005年全市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17613.2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0.79%.
    耕地:面积为189220.9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0.25%.其中水浇地面积133749.5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9.65%;旱地面积55379.5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57%;水田面积91.8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03%.
    园地:面积为2093.0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78%.
    林地:面积为5103.9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9%.
    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1195.2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7%.
    (二)建设用地
    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44677.2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59%.
    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39680.2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73%.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550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4%;建制镇用地面积为471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5%;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5866.8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60%;采矿用地面积为1011.8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38%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2591.4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96%;
    交通水利用地:包括交通用地(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和管道运输等),水利用地(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总面积4009.1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9%.其中,交通用地面积为2724.4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1%;水利用地面积为1284.7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48%.
    其他建设用地:包括风景名胜设施和特殊用地,总面积987.8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37%.
    (三)未利用地
    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7081.3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3%.其中水域面积3000.27公顷,滩涂沼泽面积2342.23公顷,自然保留地1738.85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1%,0.87%和0.65%.
    二,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利用率高.漯河市地处暖温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高,全市目前适宜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极少.2005年全市土地利用率达到了97.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89个百分点,未利用地只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63%.
    ——农用地结构相对单一,耕地比重大.在漯河市农业产业中,种植业一直是其中的主导产业,反映在农用地结构上,呈现相对单一的特征,耕地比重大,而园地,林地比重明显偏小.2005年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重为70.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58个百分点,园地,林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0.78%和1.89%,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和16.35个百分点.
    专栏一 漯河市土地利用现状
    地类
    面积(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农用地
    耕地
    水田
    91.85
    0.03
    水浇地
    133749.57
    49.65
    旱地
    55379.53
    20.57
    小计
    189220.95
    70.25
    园地
    2093.05
    0.78
    林地
    有林地
    4555.47
    1.69
    灌木林地
    3.88
    0.00
    其他林地
    544.64
    0.20
    小计
    5103.99
    1.89
    其他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
    4554.63
    1.69
    农村道路
    7515.32
    2.79
    坑塘水面
    3289.73
    1.22
    农田水利用地
    5824.61
    2.16
    田坎
    10.97
    0.00
    小计
    21195.27
    7.87
    合计
    217613.26
    80.79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市用地
    5500
    2.04
    建制镇用地
    4710
    1.75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2591.49
    0.96
    采矿用地
    1011.86
    0.38
    农村居民点用地
    25866.85
    9.60
    小计
    39680.20
    14.73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126.08
    0.05
    特殊用地
    861.8
    0.32
    小计
    987.88
    0.37
    交通水利用地
    铁路用地
    758.13
    0.28
    公路用地
    1964.03
    0.73
    管道运输
    2.24
    0.00
    水库水面
    0.83
    0.00
    水工建筑
    1283.94
    0.48
    小计
    4009.17
    1.49
    合计
    44677.25
    16.59
    未利用地
    自然保留地
    荒草地
    15.25
    0.01
    盐碱地
    2.55
    0.00
    沙地
    10.13
    0.00
    其他未利用土地
    1710.92
    0.64
    小计
    1738.85
    0.65
    滩涂沼泽
    沼泽地
    5.2
    0.00
    滩涂
    2337.03
    0.87
    小计
    2342.23
    0.87
    水域
    河流水面
    2969.71
    1.10
    湖泊水面
    30.56
    0.01
    小计
    3000.27
    1.11
    合计
    7081.35
    2.63
    总计
    269371.86
    100.00
    三,土地利用主要问题
    ——耕地面积总体趋减,人地矛盾尖锐.全市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96年耕地面积189949.67公顷,2005年下降到189220.95公顷,9年间净减少728.72公顷,同期全市人口从1996年的24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252.89万人,增加近9万人,人均耕地下降到1.12亩,比全省人均水平低0.1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2亩,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土地后备资源有限,补充耕地能力严重不足.全市尚有未利用地面积7081.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3%,适宜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已经非常有限.待开发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临颍县,资源类型主要以滩涂和自然保留地中的其他未利用土地为主,待整理土地资源主要有废弃地,农村道路,沟渠和"空心村",闲散地等,由于受分布较散,资金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补充耕地能力严重不足.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2005年漯河市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72.1万元/公顷,59.2万元/公顷,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2万元/公顷和40.4万元/公顷),但与郑州市的102.9万元/公顷和98.4万元/公顷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城乡土地统筹安排欠妥.由于沿袭城乡二元发展模式,重城镇轻农村,再加上考核机制,投入收益机制,保障措施等不尽完备,对城乡土地的统筹安排和统筹利用明显欠妥,致使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能够得到优化,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以造纸工业为主的工业污染源及城市污废水未得到充分处理而排入地表水,造成全市地表水水质下降和土壤污染.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漯河市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京广城镇发展带和伏牛东城镇发展带交汇处工业强市和经济强市,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具有较高品位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时期,是土地利用供需矛盾与其他各种问题的凸现期,同时也是必须抓住的改进土地管理,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耕地保护压力更重.2005年,漯河市城镇化率为31.7%,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远低于同期中原城市群平均39.5%的城镇化率,但是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42%,2020年将达到60%,快速的城镇化速度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规划期内,加快食品工业,盐化工业发展及过境铁路,公路改造拓展,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和物流枢纽建设等重点项目也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 2005年漯河市耕地面积189220.9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1.12亩,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人口总规模将分别达到260万和290万.即使现有耕地数量得到有效保护,人均耕地也将下降到1.09亩和0.98亩.而漯河市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非常有限,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双赢"的压力增大.
    ——做强做大国家食品工业基地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以建设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为目标,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食品加工基地,打造豫中南规模最大的食品交易基地,优而全的健康食品消费基地,打造全国领先的食品研发基地,把漯河建设成为一个规模领先,内涵丰富,品质优异,高端集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食品名城是漯河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战略目标.实施这一战略,不仅要求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壮大主导食品工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集群,而且还要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原料生产,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高效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建设,而这些都将对当前和未来的全市土地利用产生巨大影响.
    ——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对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既是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双重压力下,统筹城镇与农村发展,统筹食品工业,煤盐化工业,高效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等对城乡土地统筹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漯河因水得城,因水兴城,"生态宜居名城"是城市腾飞的一翼.为了加快城市发展,建立和谐优美的环境,规划期内,漯河市抓住"水"这一主题,发挥沙澧河穿城而过的优势,把沙澧河沿岸建设成为独具滨河特色的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带动房地产,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产业隆起带和增长极,打造"以水为本,以河为脉,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的"中原江南,绿韵名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构想,将为漯河市中心城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创造和谐,宜居环境提供良好的机遇.
    第二章 战略定位与土地利用目标
    第一节 战略定位
    漯河市定位:河南省京广城镇发展带与伏牛东城镇发展带交汇处中心城市,全国性轻工,食品制造业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中心城区定位:国家食品工业城;中原城市群重要城市,豫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之城,生态水域之城,漯河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京广城镇发展带与伏牛东城镇发展带交汇处的有利位置,在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重点布局和发展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在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重点布局和发展盐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不断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经济合作,强化城市职能,壮大城市经济规模,提高经济集聚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效应,加快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巩固食品工业在全国中的地位,提升"中国·漯河"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发展战略:
    ——新型工业化战略.紧紧围绕"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稳步培育化工业,扶强造纸工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战略.围绕"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和"全国无公害食品基地市"建设,充分利用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建设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城乡一体化战略.坚持走中心城市带动的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全市发展的主导作用,小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发展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2010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808元;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000元.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到2010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区)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全市全部工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
    ——城镇化目标.到2010年,总人口控制在26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2%左右;到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29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60%.
    ——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之城和生态宜居之城.
    ——农产品基地建设目标.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高效养殖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公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54公里以上.以增强"三河"(沙河,澧河,颍河)防洪安全为核心,全面提高河道防洪标准.
    第三节 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两保一高"要求.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漯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任务:继续贯彻落实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同时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基本思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制定,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主线,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
    第四节 土地利用基本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食品,盐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廉租房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从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沙澧河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第五节 土地利用目标
    为落实《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任务和保障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规划期内全市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土地利用目标: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全市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均保持在189220.95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59100公顷以上.
    ——重大发展用地得到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和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两大发展带中心城镇发展用地,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得到保障.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72.1万元/公顷提高到2010年的125万元/公顷,2020年的185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年的172平方米分别降到2010年的145平方米和2020年的117平方米.
    专栏二 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
    指标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指标属性
    总量指标(单位:公顷)
    耕地保有量
    189220.95
    189220.95
    189220.95
    约束性
    基本农田面积
    162002
    159100
    159100
    约束性
    园地面积
    2093.05
    2193.05
    2293.05
    预期性
    林地面积
    5103.99
    8003.99
    13203.99
    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44677.20
    47377.25
    54277.25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39680.20
    41566.20
    45280.20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3813.35
    15813.35
    20413.35
    预期性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25866.85
    25752.85
    24866.85
    约束性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
    4997.05
    5811.05
    8997.05
    预期性
    增量指标(单位: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2814
    10600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2468
    5500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2324
    4694
    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2415
    4929
    约束性
    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72
    145
    117
    约束性
    人均城镇用地
    127
    112
    97
    约束性
    注:1.2005年现状数由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依据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件转换确认;
    2.2005年城镇人口数来源于《2006年漯河市统计年鉴》,2010年和2020年城镇人口为预测值.
    ——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按照漯河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规划期内统筹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涵养功能区建设等,形成功能合理,有机结合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农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217613.26公顷减少到2010年的215463.26公顷,2020年的210113.26公顷,期内净减少75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控制在41566.20公顷,2020年控制在45280.20公顷,期内净增加560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2010年增加到5811.05公顷,2020年增加到8997.05公顷,期内净增加4000公顷.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得到落实.至2020年,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和未利用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4929公顷,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其中至2010年,补充耕地面积2415公顷.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按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和各类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217613.26公顷,2010年减少到215463.26公顷,2020年减少到210113.26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2150公顷和7500公顷.
    ——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严格控制耕地流失,2006~201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324公顷以内;保质保量完成耕地补充任务,2006~2010年全市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415公顷.规划至2010和2020年耕地面积始终稳定在189220.95公顷,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59100公顷以上.
    ——适当增加园地.规划至2010年园地增加到2193.05公顷,2020年增加到2293.05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100公顷,200公顷.
    ——稳步增加林地.规划至2010年林地面积增加到8003.99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13203.99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2900公顷,8100公顷.
    ——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等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的结构与布局,规划至2010年,其他农用地减少到16045.27公顷,至2020年减少到5395.27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5150公顷,15800公顷,减少类型以设施农用地(尤其是晒谷场)和农村道路等为主.
    合理增加建设用地.基本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国家及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用地需求.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44677.25公顷,规划至2010年调整为47377.25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54277.25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2700公顷,9600公顷.
    ——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大力推动工业化,加快发展城镇化,规划至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至201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15813.35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20413.35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2000公顷,6600公顷.
    ——合理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至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至25752.85公顷;至2020年减少到24866.85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114公顷,1000公顷.
    专栏三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单位:公顷;%
    地类
    2005年
    近期增减
    2010年
    远期增减
    2020年
    规划期
    增减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农用地
    耕地
    189220.95
    70.25
    0
    189220.95
    70.25
    0
    189220.95
    70.25
    0
    园地
    2093.05
    0.78
    100
    2193.05
    0.81
    100
    2293.05
    0.85
    200
    林地
    5103.99
    1.89
    2900
    8003.99
    2.97
    5200
    13203.99
    4.90
    8100
    其他农用地
    21195.27
    7.87
    -5150
    16045.27
    5.96
    -10650
    5395.27
    2.00
    -15800
    合计
    217613.26
    80.79
    -2150
    215463.26
    79.99
    -5350
    210113.26
    78.00
    -7500
    建 设 用 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工矿用地
    13813.35
    5.13
    2000
    15813.35
    5.87
    4600
    20413.35
    7.58
    6600
    农村居民点用地
    25866.85
    9.60
    -114
    25752.85
    9.56
    -886
    24866.85
    9.23
    -1000
    小计
    39680.2
    14.73
    1886
    41566.2
    15.43
    3714
    45280.2
    16.81
    5600
    交通水利
    用地
    4009.17
    1.49
    674
    4683.17
    1.74
    2326
    7009.17
    2.60
    3000
    其他建设
    用地
    987.88
    0.37
    140
    1127.88
    0.42
    860
    1987.88
    0.74
    1000
    合计
    44677.25
    16.59
    2700
    47377.25
    17.59
    6900
    54277.25
    20.15
    9600
    未利用地
    水域
    3000.27
    1.11
    0
    3000.27
    1.11
    0
    3000.27
    1.11
    0
    滩涂沼泽
    2342.23
    0.87
    -300
    2042.23
    0.76
    -800
    1242.23
    0.46
    -1100
    自然保留地
    1738.85
    0.65
    -250
    1488.85
    0.55
    -750
    738.85
    0.27
    -1000
    合计
    7081.35
    2.63
    -550
    6531.35
    2.42
    -1550
    4981.35
    1.85
    -2100
    总计
    269371.86
    100.00
    0
    269371.86
    100.00
    0
    269371.86
    100.00
    0
    注:面积减少为(-),比重为占全市土地面积比重.
    ——增加交通水利用地.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保障国家,省和市重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用地,保障沙澧河防洪工程,泥河洼安全建设工程等用地需求.规划至2010年交通水利用地增加到4683.17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7009.17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674公顷,3000公顷.
    ——扩大其他建设用地.规划至2010年其他建设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增加到1127.88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1987.88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140公顷,1000公顷.
    适度开发未利用地.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7081.35公顷,规划至2010年面积减少到6531.35公顷,至2020年面积减少到4981.35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未利用地550公顷,2100公顷.未利用地减少主要是开发滩涂沼泽(主要为滩涂)和自然保留地(主要为其他未利用地)来补充耕地和植树造林,其中近期开发滩涂300公顷,开发其他未利用地250公顷;规划期内开发滩涂1100公顷,开发其他未利用地1000公顷.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优先布设生态屏障.漯河市地处平原,规划期内要重点实施淮河流域生态防护林工程和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51个乡镇的淮河主要支流两侧,排涝沟渠两侧防护林体系建设,维系河流自然生态功能,保护饮用水源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实施交通廊道和河堤绿化,城镇和村庄绿化及荒沙,荒滩,荒地绿化,形成城乡一体,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国土生态屏障网络.
    优化农用地布局.按照国家及省相关规划布局的要求,优化全市农用地布局,充分考虑各地受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的土地适应性,结合各区域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等经济社会因素,在有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稳步进行,优化基本农田布局,推动园地和林地向沙澧河生态功能涵养区发展.
    ——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按照这一目标,规划要重点保护好各县(区)的优质耕地,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划期内全市总耕地面积保持稳定,不低于189220.95公顷,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保护面积分别为57168.2公顷,54411.3公顷,15537.95公顷,30886.8公顷和31216.7公顷.
    ——优化基本农田布局.依据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漯河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在确保调入的基本农田质量高于调出的基本农田质量,调整后基本农田连片程度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优化基本农田布局.
    首先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的基本农田核减2902公顷;其次,将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未核减基本农田和扩展区的基本农田全部调出,将县城和建制镇允建区与扩展区,基本农田保护缓冲区以及独立工矿区和双汇1亿只畜禽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内的基本农田调出,将低等别,质量较差以及生态脆弱地区,零星破碎,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调出;同时,将高等别耕地,集中和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作为"绿心","绿带"保留的耕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作为绿色开敞空间保留的耕地调入基本农田.
    全市共核减基本农田2902公顷,调整(调出和调入)基本农田12572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核减后)的比例为7.76%.漯河市源汇区,郾城区和召陵区基本农田调出面积5947公顷,其中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调出基本农田2882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外,扩展边界内调出基本农田1215公顷,重点建制镇,独立建设用地区和基本农田保护缓冲区调出基本农田1850公顷.
    专栏四 漯河市基本农田调整面积及保护任务
    单位:公顷;%
    单 位
    上轮规划指标
    2005年保护面积
    核减面积
    核减后面积
    调出面积
    调出比

    调入面

    调入比

    新一轮规划指标
    源汇区
    12624
    12624
    758
    11866
    1744
    13.81
    1404
    11.12
    11526
    郾城区
    25391.4
    25391.4
    432.4
    24959
    2552.6
    10.05
    2612.6
    10.29
    25019
    召陵区
    26790.6
    26710.6
    1711.6
    24999
    1650.4
    6.18
    1342.4
    5.03
    24691
    舞阳县
    47540
    47620
    0
    47620
    3215
    6.75
    3303
    6.94
    47708
    临颍县
    49656
    49656
    0
    49656
    3410
    6.87
    3910
    7.87
    50156
    合计
    162002
    162002
    2902
    159100
    12572
    7.76
    12572
    7.76
    159100
    注:调出,调入比例为基本农田调出,调入数量与2005年保护面积的比值.
    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全市建设用地布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用地,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和效益,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功能性和合理分区,体现不同组团的协调性.
    ——城镇工矿用地.促进"依托两条发展带,一主两副十重点"的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加快舞阳县城和临颍县城两个副中心城市发展,提升杜曲镇,繁城镇,王岗镇,召陵镇,万金镇,商桥镇,北舞渡镇,吴城镇,大刘镇,窝城镇等十个重点镇集聚力和辐射力,发展壮大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和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这两条城镇和产业发展带,引导生产要素向发展带集聚.
    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是由南北向纵贯全市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复合而成的,沿线有中心城区,临颍县城,杜曲镇,台陈镇,巨陵镇,孟庙镇,商桥镇及其它乡人民政府驻地集镇,是漯河市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密集,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承担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功能,重点布局和发展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依靠其便利的交通区位设施和经济基础,向许漯地区重要的新兴工贸城镇,中原地区的食品加工基地发展.在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规划建设4个产业区集聚区,由南向北依次是: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淞江仓储物流产业集聚区,颍南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和颍北产业集聚区,其中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颍北产业集聚区(即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已经获得省政府批准,纳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是由省道逍白线(S330)和洛界高速公路复合而成的,沿线有中心城区,舞阳县城,召陵镇,大刘镇,吴城镇,辛安镇及其它乡人民政府驻地集镇,它承担着漯河市东南和西南部集聚经济和人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功能,重点布局和发展盐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在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规划建设4个产业区集聚区: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沙澧河产业集聚区,漯西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和舞阳盐化工产业集聚区,其中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沙澧河产业集聚区和舞阳县化工产业集聚区已经得到省政府批准,纳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专栏五 漯河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
    主要内容
    一主
    中心城区
    两副
    临颍县城,舞阳县城
    十重点
    杜曲镇,繁城镇,王岗镇,召陵镇,万金镇,商桥镇,北舞渡镇,
    吴城镇,大刘镇,窝城镇
    两带
    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
    ——农村居民点用地.对距离市区,县城区和中心镇较远的农村地区,依据每个村庄的特点,对村庄实施建设性,整治性或萎缩性管理,推动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通过适当兼并自然村,改造旧村庄,拆除空心村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迁移.
    ——交通运输用地.坚持枢纽优先,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优化结构,完善网络,统筹部署全市交通建设用地.规划期间,配合国家建设郑州至武汉铁路快速客运专线,洛阳—登封—漯河—阜阳,舞阳辛安至平顶山范庄地方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改造过境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等其它交通项目.
    ——水利设施用地.以增强"三河"(沙河,澧河,颍河)防洪安全为核心,以泥河洼安全建设工程,沙澧河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河道防洪标准.
    第四章 严格保护和高效利用农用地
    以贯彻落实河南省粮食核心区战略部署为契机,以"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和"全国无公害食品基地市"建设为统领,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推进农用地高效利用,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食品原料供应能力.
    第一节 贯彻落实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任务
    粮食生产核心区范围与发展目标.按照《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漯河市粮食核心区主体范围确定在临颍县,舞阳县和召陵区,2005年耕地面积142796.2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5.47%,基本农田面积123986.6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6.53%.按照目前的粮食产量水平,分为两类区:高产田巩固区和中产田开发区,同时,由于每个县(区)都兼有高产,中产,低产三种类型的耕地,在区域的划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高产田巩固区涉及召陵区和临颍县,对此区域范围内的高产田,要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使其粮食亩产稳定提高到2000斤;中产田开发区涉及舞阳县和临颍县,对此区域范围内的中产田,要实施高标准开发,成为高产稳产田,亩产力争提高到1800斤.
    高产田巩固区涉及召陵区和临颍县,召陵区高产田面积24000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7.7%,涉及乡镇有老窝镇,青年村乡,万金镇,邓襄镇,召陵镇,姬石等共6个乡镇.临颍县高产田面积24733.3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3.3%,涉及全县15个乡镇,即城关镇,繁城镇,杜曲镇,王岗镇,台陈镇,瓦店镇,巨陵镇,三家店镇,窝城镇,大郭乡,皇帝庙乡,固厢乡,石桥乡,陈庄乡和王孟乡等.
    中产田开发区涉及舞阳县和临颍县,舞阳县中产田面积20600公顷,低产田面积10733公顷,合计中低产田面积31333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7.6%,涉及马村乡,孟寨,九街乡,吴城镇,太尉镇,保和乡,文峰乡,候集乡,章化乡,舞泉镇,莲花镇,姜店乡等12个乡镇.临颍县中产田面积21866公顷,低产田面积10568.9公顷,合计中低产田面积32434.9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6.7%,共涉及全县城关等15个乡镇.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途径.粮食核心区建设以强力推进中产田改造为重点,以巩固提升高产田为支撑,以打造吨粮田为方向,加快除害兴利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粮食稳产增产的支撑能力,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增强以工补农能力,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提供可靠保障,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二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建设优质,高产的现代农业基地.以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和科学规划,面向市场,整合农业资源,建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高效开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为食品工业提供优质,安全加工原料的目标,建设专用化,区域化,规模化的食品原料基地,实现农业与食品工业的对接.集中连片发展优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大豆生产基地,改善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积极申请产地认证,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以郾城区,召陵区和临颍县,舞阳县为中心的优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三大产业带.以临颍县为重点,围绕发展反季节蔬菜和外向型无公害蔬菜,调整品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引进高效园艺生产技术,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临颍北部乡镇,稳步发展烟叶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培育发展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
    建设高效,安全的畜禽养殖基地.以建立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为核心,率先开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试点基地建设,逐步建立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有机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双汇,北徐等企业,积极引进原种种群,大力推进品种改良,以建立无疫安全饲养为基础,加大养殖基地建设力度.围绕双汇集团,强力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引导生猪养殖传统乡,村重点发展生猪养殖业,建立生猪养殖区.围绕三剑客奶业公司,佳园乳业公司,引导近郊乡,村重点发展奶牛养殖业,建立奶牛养殖区.以沙河,澧河,颍河周边乡镇为重点,建设以牛羊养殖为主的家畜养殖.舞阳县重点建立兔肉生产基地和养羊基地.
    建设和发展特色,高效园业基地.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适当增加园地面积.园地发展应逐步由外延扩展转变到内涵提高上来,即完成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规划期间应重点建设和发展漯河清汇核桃园,前甄优质葡萄种植园,晚秋黄梨种植园以及天宫庄园,小庄和乔庄"中华寿桃"等特色园业,建立优质果产品基地.
    专栏六 现代农业建设重点
    建设重点
    主要内容
    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规划建设195万亩优质小麦基地,10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30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
    畜禽良种繁育基地
    重点扶持一批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商品猪养殖场和瘦肉型猪,"中原红"肉牛,鸡等畜禽的品种改良及繁育场.
    标准化农业综合开发
    建设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省级示范项目,100个示范基地.
    农田水利
    新建,维修中小型河道桥梁600座;解决舞阳,召陵岗地23万亩耕地的灌溉以及当地群众饮水困难;完成唐河,马沟,汾河等小流域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点5处,省级节水灌溉示范点10处,新增旱涝保收田20万亩;建成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第三节 加强耕地保护
    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各县(区)政府(含高新区管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县(区)长(管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列为县区政府第一责任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县(区),由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对其审批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按程序依法依纪处理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从严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要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入手,通过严格供地政策,贯彻落实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等措施,减少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合理性评价与论证,把减少耕地占用作为选址方案评选的重要因素,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提高占用耕地的经济成本,逐步减少单位投资和单位产出占用耕地量.规划期内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4694公顷以内,其中近期控制在2324公顷以内.
    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县(区)应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监管,确保建设单位切实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组织,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执行对项目建设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制度,确保不因建设占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并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期内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应不低于4929公顷,其中近期应不低于2415公顷.
    推动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以岗区为重点的水利灌溉基础设施,低洼地区排涝设施建设,沙澧河流域气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保障优质粮生产基地,高效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第四节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审查,严禁城镇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法定单独选址条件的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因选址特殊,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在用地预审和审查报批前,必须对选址方案,基本农田调整及补划方案等进行论证和听证.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进行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临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种活动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继续大力开展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基本农田地力等级和生产能力.
    加强基本农田监管.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基础建设,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及时更新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加强对耕地及基本农田的动态巡查和监测,在考核年向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提交耕地,基本农田面积和等级情况监测调查资料,并对数据真实性负责.
    第五节 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明确各县(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在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区域投资能力,以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为主体,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其中,规划期内舞阳县,临颍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补充耕地任务分别为924公顷,985公顷,930公顷,915公顷和1175公顷.
    合理安排补充耕地结构.结合粮食核心区建设,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立足优先农业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废弃土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积极复耕;加强未利用地的调查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土地开发的用途和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滩涂及自然保留地等.规划期内通过农用地整理,废弃土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分别补充耕地3729公顷,700公顷和500公顷;其中,到2010年农用地整理,废弃土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分别补充耕地2033公顷,82公顷和300公顷.
    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小和进行开发整理的基础条件,在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区域增加耕地的主要途径的差异,将全市划分为土地开发区,土地整理区,土地复垦区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综合区.
    土地开发区包含舞阳县姜店乡,章化乡,莲花镇,郾城区黑龙潭乡,李集乡,孟庙镇和临颍县窝城镇,王孟乡,杜曲镇,石桥乡等共10个乡镇.该区综合开发整理规模为47903.95公顷,可新增耕地2505.64公顷,其中整理规模为46661.26公顷,可新增耕地1709.93公顷,复垦规模为222.17公顷,可新增耕地89.28公顷,开发规模为1020.52公顷,可新增耕地706.43公顷.
    土地整理区包含舞阳县吴城镇,太尉乡,马村乡,北舞渡镇,郾城区裴城镇,城关镇,召陵区邓襄镇,青年村乡,源汇区问十乡,大刘镇和临颍县陈庄乡,巨陵镇,台陈镇等共13个乡镇.该区综合开发整理规模为63154.72公顷,可新增耕地3180.28公顷,其中整理规模为62625.61公顷,可新增耕地2959.6公顷,复垦规模为282.82公顷,可新增耕地98.57公顷,开发规模为246.29公顷,可新增耕地122.11公顷.在该整理类型区中以裴城镇,马村乡,问十乡,吴城镇为重点整理乡镇.
    土地复垦区包含召陵区召陵镇,姬石乡,舞阳县九街乡,辛安乡和源汇区干河陈乡,空冢郭乡,临颍县城关镇和固厢乡等共8个乡镇.该区综合开发整理规模为35182.55公顷,可新增耕地1656.27公顷,其中整理规模为34520.57公顷,可新增耕地1256.17公顷,复垦规模为536.56公顷,可新增耕地338.63公顷,开发规模为125.42公顷,可新增耕地61.47公顷.在该复垦类型区中以召陵镇,姬石乡,临颍县城关镇为重点复垦乡镇.
    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包含舞阳县舞泉镇,文峰乡,保和乡,孟寨乡,侯集乡,召陵区万金镇,老窝镇,郾城区新店镇,商桥镇,龙城镇,源汇区阴阳赵乡,临颍县皇帝庙乡,大郭乡,瓦店镇,三家店镇,王岗镇和繁城镇等共17个乡镇.该区综合开发整理规模为96604.15公顷,可新增耕地5069.11公顷,其中整理规模为94707.22公顷,可新增耕地3896.34公顷,复垦规模为727.42公顷,可新增耕地372.54公顷,开发规模为1169.51公顷,可新增耕地800.23公顷.
    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实施.以土地开发整理分区结果为基础,在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内,以待开发整理土地集中连片,具备较好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具有示范意义,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性高为依据,规划期内共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20个,待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总面积7528.04公顷,可新增耕地1113.33公顷.
    第六节 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
    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目标考核与奖惩措施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环保等部门在确定项目,编制规划,进行审批时,必须符合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要求;财政,税务,金融,电力,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应配合土地执法,预防或制止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互相配合的共同责任机制.
    建立有效的基本农田保护利益调节机制.妥善处理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加大对种粮农户直接补贴,相关投资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优先减免保护区相关税费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和农民保护基本农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财政扶持与投入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与各地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及耕地开发整理情况挂钩,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用于奖励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和耕地开发整理成效显著的县(区),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及耕地开发整理等工作.对粮食核心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倾斜的投入政策,逐步建立起粮食生产投入与产出挂钩机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创新投入机制,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分通过多种渠道从事农业建设,以投入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积极探索"以奖代补,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等多种民办公助形式,鼓励广大农民自愿投资投劳.
    第五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严控建设用地总量,用好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建设用地存量,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宜居城乡环境的形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规划期间全市建设用地的调控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着力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切实推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型利用方式转变.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要控制在54277.25公顷以内,比2005年净增96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要控制在45280.20公顷以内,比2005年净增5600公顷.
    高效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和"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量指标,优先支持重点城镇发展用地及工业集聚区用地,重点保障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食品工业,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纺织,造纸等重点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石(家庄)武(汉)客运专线,安信快速通道以及泥河洼安全建设工程与沙澧河防洪工程等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廉租房等民生用地.到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要控制在9600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新增规模控制在6600公顷以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增减挂钩自求平衡的基础上,总规模减少100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新增规模控制在4000公顷以内.
    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继续加大对城镇闲置地,空闲地,低效使用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清查与整合力度,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划的有关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引导和推动城镇土地置换.积极引导和推动工矿企业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力推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扩大发展空间.
    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控制城镇工矿用地非理性扩张.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明确城镇发展的主导方向,合理安排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结构与时序.积极推动土地有偿使用,探索土地出让的合理年限,针对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特点及发展周期,试行土地租赁制,逐步完善土地市场管理,控制城镇盲目扩张.到2010年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2000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6600公顷以内.
    加大城镇工矿集约用地引导.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优先发展节地型的工业产业,有效控制工业用地规模.加强各类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引导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适度提高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促进建设项目向空中发展,合理利用城市地上空间;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研究,积极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方式.
    引导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以国家食品工业基地,盐化工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紧密结合全市城镇体系规划,引导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区,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和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两大发展带集中,促进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沙澧河产业集聚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和舞阳县化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时引导和培育专业化程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地方特色产业集聚区,提高经济集聚与辐射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于产业集聚区用地安排,建成区要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发展区用地已纳入规划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指标给予保障,控制区以调整好各类用地布局为主,将区内的基本农田调出,为产业集聚区发展预留空间.
    第三节 加强中心城区用地调控
    合理安排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2005年末,漯河市中心城区用地面积5500公顷,人口46.61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18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达到62万人(含"双栖人口"2万),人均建设用地103平方米(其中"双栖人口"按0.6进行当量折算,下同),建设用地规模为6300公顷;2020年达到101万人(含"双栖人口"3万),人均建设用地91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9100公顷.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3600公顷.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向西发展,城区西向石武客运专线发展,使沙,澧河更多地融入城市里面,重点建设沙澧河产业集聚区,形成西部新城组团;向东一是重点建设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团,二是东跨京珠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形成召陵组团.中心城区规模边界为:北至北环,西至高速铁路,东至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发展区东边界,南至南环.
    合理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为适应中心城区发展的不确定性,并加强对城镇工矿用地的空间管制,在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划定了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范围边界,即扩展边界.漯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北至孟宝铁路和黑龙王庙村南,西至高速铁路以西1700米,东至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控制区东边界,南至南环.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区规模为1080公顷(不含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控制区400公顷).
    重点建设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控制区除外)和沙澧河产业集聚区位于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并且已纳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应重点建设.
    漯河市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位于漯河市中心城区东南部,其中建成区830公顷,发展区740公顷,控制区850公顷;以双汇食品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布局食品工业及其相关上下游产业,重点建设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医疗制造产业集群,休闲食品产业集群,逐步将小村铺,崔岗,前谢,清明李等村庄纳入规划范围.
    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位于市区东部,是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分为机械制造和生物医药,化工两个产业功能区.其中建成区405公顷,发展区400公顷,控制区400公顷,重点布局和发展机械制造,生物化工,促进原有电力金具,粮食加工机械,生物化工产业升级,积极发展食品机械,冶金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逐步将大周,李村,康刘,齐庄等村庄纳入规划范围.
    沙澧河产业集聚区.位于市区西部,是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其中建成区346公顷,扩展区400公顷,控制区513公顷.重点布局和发展机械加工,纺织以及贸易物流,文化娱乐,休闲商住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引导相关产业企业集聚,带动源汇区西部发展.
    第四节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结合部并入城区.规划期内,选择漯河中心城区,临颍城区,舞阳城区,中心镇的城乡结合部,作为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整合该区域行政村,推动集中居住,改变功能,建设新型社区,把原来农村人口逐步搬迁到社区内集中居住,由从事农业经营为主转变为从事非农业为主,兼营农业的新型社区居民.实施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促进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建设,形成一批人口规模适中,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有产业支撑的宜居型新社区.
    加快建设中心村.强化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推进农村新居集中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村庄环境,完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条件.规划期内,在杜曲镇,繁城镇,王岗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窝城镇,商桥镇,北舞渡镇,舞泉镇,吴城镇,辛安镇,大刘镇等重点建设形成40个中心村,平均每个村人口达到5000人以上.
    整合提升一般村.积极稳妥地调整村庄布局,因地制宜地撤并弱小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发展特色村,以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为依托,加快实施引农进城步伐或向中心村集中,逐步减少一般村居住人口.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促进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巩固和完善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自来水成果,提升村庄基础设施的层次和水平,构建便捷畅通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实施农村文化重点工程建设,改善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
    合理分配农村居民点整治任务.按照农村居民点总体上逐步减少的要求,综合考虑到各县(区)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农村居民点潜力等各种因素,规划期内各县(区)必须实现以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目标:舞阳县250公顷,主要区域为北舞渡镇,保和乡,舞泉镇,吴城镇,文峰乡,太尉镇,辛安镇等;临颍县300公顷,主要区域为大郭乡,台陈镇,杜曲镇,皇帝庙乡,繁城镇等;郾城区为160公顷,主要区域为李集乡,新店镇,商桥镇,裴城镇,龙城镇等;源汇区为120公顷,主要区域为问十乡,空冢郭乡,大刘镇,阴阳赵乡等,召陵区为170公顷,主要区域为青年村乡,老窝镇,召陵镇,姬石乡,万金镇,邓襄镇等.
    第五节 统筹安排重大工程建设用地
    保障能源建设重大工程用地.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以完善城乡电网结构为重点,加大能源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城乡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扩建华电漯河热电厂二期和漯河500KV变电站,建成市域内12个输变电工程.改造中低压配电网,争取开工建设临颍县巨陵220KV变电扩建,舞阳城西,源汇区空冢郭和双龙等110KV变电工程,新建供电线路192.6公里.到"十一五"末,全市110KV主变容量新增480MVA,220KV主变容量新增450MVA.
    安排交通建设重大工程用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省,市发展战略,优化交通路网,促进用地集约,严格执行用地标准,确保用地节约.铁路方面,配合国家建设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快速客运专线,洛阳—登封—漯河—阜阳,舞阳辛安至平顶山范庄地方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公路方面,建设漯平高速舞阳连接线,开工京珠高速双向八车道改造;建设安信快速通道漯河段工程,新建G107京深线沙河桥,完善焦作至舞钢,临颍至洛宁,鄢陵至舞钢,平顶山至舞阳,时南线漯河至华陂等干线公路漯河段工程;建设舞阳县林十路,改建临颍县后纣路,沟黄路,郾城区后魏路等县道公路;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航运和港口方面,开发内河航运,建成沙颍河复航工程,打通通往华东的水运出口通道.
    支持水利设施建设重大工程用地.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以增强"三河"(沙河,澧河,颍河)防洪安全为核心,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结合国家燕山水库工程建设,实施泥河洼安全建设工程,加固加高泥河洼蓄洪大堤,建设避水平顶房,撤退道路,围村堤加固及排水和通信报警配套设施.配合国家实施好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结合沙南区,沙北区,双龙区排涝工程建设和市区河道上下游的治理,实施沙澧河防洪工程,全面加强沙河和澧河堤防的维修加固和城市外围河道的治理工作,把城防工程保护面积扩展到280平方公里.建设沙澧河流域气象中心,争取到"十一五"末,沙河防洪标准由10~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澧河防洪标准由3~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合理安排物流用地.适时扩建豫南陆路口岸,依托陆路口岸,加快完善现代化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物流信息平台等物流设施,建设市食品交易中心,发展口岸物流,进出商品集散,建设召陵大河物流园区等综合物流园区.
    合理安排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用地.加强对重点文物古迹的保护,明确文物保护区范围,划定建设控制区.合理安排以北舞渡镇,繁城镇和小商桥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贾湖遗址,许慎文化苑,郝家台遗址等为内容的历史文化游,以滨河风情为内容的城市观光,康体娱乐与休闲渡假游,以"中国食品名城"建设为主的现代工业游和生态农业游,以"南街村"发展史为主的红色旅游,以"中原食品节","龙城桃花节","中原民间曲艺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游等文化遗产用地和旅游用地,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加强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一节 加强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与布局调控
    严格落实规划调控指标.根据土地利用调控方向和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资源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等因素,分别制定各县(区)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土地利用约束性指标,以及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等预期性指标,强化县(区)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调控责任,为各县(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区),严格落实,不得突破.预期性指标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力争实现.
    贯彻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方案和用途管制政策.各县(区)要按照《规划》规定的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配合河南省,漯河市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及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方案,切实落实所属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政策,加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统筹协调.各县(区)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必须确保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在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当地建设用地需求的情况下,既要通过有保有压,优先保障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又要防止有限建设用地指标过度向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集中.要做好市级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空间管制分区在本行政辖区的空间落实和用地政策上的互相衔接,促进形成统筹协调的土地利用秩序.
    合理安排市级产业集聚区用地.漯西精细化工区和颍南煤化工区为独立于中心城区和县城的市级重点工业区.根据发展规划,漯西精细化工区主要利用舞阳县盐矿资源,重点推动盐化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融入平顶山——漯河盐化工产业带,带动漯河西部发展.颍南煤化工区重点布局和发展煤化工产业,建设中部地区具有特色和重要影响的煤化工基地,逐步将岗石,西五里头,董硅等村庄纳入规划范围,推动台陈工业向区内集聚,打造豫南煤化工产业基地.郾城区,临颍县要分别合理安排漯西精细化工区和颍南煤化工区用地,支持其发展壮大.
    第二节 加快临颍县和舞阳县城区发展
    加快临颍城区发展.2005年,临颍县城区建设用地面积1511.3公顷,城镇人口13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16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城区规模2000公顷,人口达到18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2020年城区规模2452.3公顷,人口达到2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98平方米.规划期内县城区新增用地规模为941公顷.
    临颍城区的职能定位为漯河市域的副中心城市,临颍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许漯地区以食品,机械,制药等为主导行业的新型工贸城镇,是中原地区的食品加工业基地和特色农村旅游基地.加快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 340公顷,发展区600公顷,控制区680公顷)建设,重点布局和发展食品加工,现代农业和仓储物流业.完善集聚区水,电,路,气,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飞地经济","退城进园",促进临颍城区及各乡镇工业集聚,建设成为带动漯河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周边杜曲镇,巨陵镇,固厢乡等乡镇及农村发展.
    城区规模边界:北起辛庄,新赵一线;南至北马沟,董畦,靶场;西至杜曲镇王凤楼,东徐庄;东达京珠高速公路.
    城区扩展边界:西部沿城区规模边界外扩约200米,北部沿城区规模边界外扩约500米,东部沿城区规模边界外扩约300米.县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规模为282.3公顷.
    加快舞阳城区发展.2005年年末,舞阳县城区建设用地面积1055.44公顷,城镇人口8.81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城区规模1365.44公顷,人口达到12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13平方米,2020年城区规模1914.44公顷,人口达到2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96平方米.规划期内县城区新增用地规模为859公顷.
    舞阳城区职能定位为漯河市域的副中心城市,舞阳县的政治,经济和文教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化工业,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城镇.按照"完善城区,开发城东,启动城北,梯次推进"的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向东北方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向东重点加强舞阳县盐化工产业集聚区(其中建成区240公顷,发展区500公顷,控制区500公顷)建设,充分利用舞阳县丰富的盐矿资源,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盐化工产业集聚;沿沪渝铁路加强与中心市区对接,实现与市区互动发展.向北加快建设与南洛高速连接线,修建珠海路,东北路等城区道路,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完善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系统,提高城区服务功能.加快老城区改造,提高人居环境.
    城区规模边界:以文峰乡焦楼村起点,向东至辛安镇大邢村西,沿舞北路西侧向北至文峰乡戴庄跨舞北路向东折向南,沿舞北路向南至辛安镇大邢村,向东至辛安镇茨园黄村折向南,至辛安镇杨庄村折向西至舞泉镇柴庄村折向西,至舞泉镇大杨庄村折向西北,至文峰乡胡楼村折向北,至文峰乡焦楼村闭合.
    城区扩展边界:北,西,南各沿规模边界向外扩展200米,东侧沿规模边界向东扩展至舞阳县盐化工产业集聚区控制区东边界.县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规模为257.7公顷.
    第三节 有序发展重点镇和一般镇
    扶持发展重点镇.按照"构建工业强镇,打造商贸旅游重镇,建设现代农业基地镇,全面建设小康镇"的思路,重点加快杜曲镇,繁城镇,王岗镇,召陵镇,万金镇,商桥镇,北舞渡镇,吴城镇,大刘镇,窝城镇等十个重点镇建设,明晰功能类型,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召陵镇定位于漯河东部的经济和文化中心.2005年镇区规模110公顷,城镇人口0.8万人,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5公顷,并划定扩展区4.5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向东,向南发展.应充分利用全国重点镇,中州名镇等知名品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加工,面粉机生产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万金镇定位于农产品加工镇.2005年镇区规模90公顷,城镇人口0.65万人,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0公顷,并划定扩展区3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向西发展.应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包装印刷等产业.依托天宫庄园,小庄和乔庄"中华寿桃"高效种植基地以及西李,大姜蔬菜基地,郭庄食用菌基地,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依托帅波生物,康达纸品等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包装业.
    ——商桥镇定位于现代农业基地.2005年镇区规模100公顷,城镇人口0.7万人,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0公顷,并划定扩展区3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向南发展.应借助"瓜果之乡"美誉,重点建设和发展漯河清汇核桃园,胡庄村小辣椒基地,坡边村小白瓜种植基地,前甄优质葡萄种植园区等现代农业基地.加快胡湾,大张等生猪,肉牛和三禽养殖专业村发展.
    ——繁城回族镇定位于商贸旅游镇.2005年镇区规模150公顷,城镇人口1.1万人,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0公顷,并划定扩展区3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向东,向南发展,东至刘庄,南至夏庄.应重点发展商业,旅游业和清真食品加工业.依托镇区伊斯兰特色,发展清真餐饮一条街,商贸一条街及清真食品批发市场;依托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三绝碑和受禅台,发展三国文化游;依托各类养殖专业村,发展清真肉食品加工业.
    ——杜曲镇定位于农产品加工镇.2005年镇区规模160公顷,城镇人口1.5万人,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0公顷,并划定扩展区3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规划向北,向西发展,北至北徐庄,西至岗张,远期规划并入中心城区.依托北徐,龙云两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大力发展肉制品,挂面,绿色蔬菜,饲料等农副产品加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大造全国知名品牌.依托广大木业,森发木业等企业,推动木业整合,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王岗镇定位于小辣椒种子,生产,加工,集散基地.2005年镇区规模80公顷,城镇人口0.6万人,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0公顷,并划定扩展区3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向北发展,依托侨光纺织厂,重点培养产业优势,打造工业集聚区.依托小辣椒种植优势,做大做强小辣椒产业,引进小辣椒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小辣椒生产,销售,冷藏,加工一条龙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小辣椒交易市场,打造全省知名的辣椒集散地.
    ——北舞渡镇定位于商贸流通镇.2005年镇区人口0.70万人,镇区面积90公顷,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3公顷,并划定扩展区9.9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规划向东发展,规划期内应利用"豫南长毛兔养殖第一镇"的优势,发展壮大中原兔毛市场;依托舞阳北部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发展绿色蔬菜集散基地;依托大型木材购销加工园区和木材集散地优势,发展木材深加工.
    ——吴城镇定位于生态农业镇.2005年镇区人口0.67万人,镇区面积90公顷,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0公顷,并划定扩展区4.5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规划向南发展.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畜牧养殖,粮食加工,商贸和林果业等,依托兴农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以西军王,西王两个行政村为中心的养殖基地.
    ——大刘镇产业定位于生态农业镇.2005年镇区人口0.7万人,镇区面积100公顷,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0公顷,并划定扩展区3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向东发展.重点扩大晚秋黄梨种植规模,提升"雪中雪"品牌知名度.加快发展千亩以上烟叶种植户,打造"烟叶之乡".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发展肉牛,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依托中州名镇优势,以争创全省明星城镇为目标,发挥陈氏墓群,姣龙御碑等历史文化遗产优势,让大刘文化得以再现.
    ——窝城镇产业定位于工业加工型镇.2005年镇区规模90公顷,城镇人口0.5万人,规划期内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10公顷,并划定扩展区3公顷.以现状镇区规模为基础向南,向北发展,加强与许昌产业的对接.积极实施"黑金计划",发展毛发产业块状经济,打造毛发加工生产基地.在镇区北部规划建设辽北工业集聚区,引导板材加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子生产等企业入驻,壮大工业实力.
    适度发展一般镇.一般建制镇重点发展为市区,县城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善镇区环境.推动农村城镇化,实施迁村并点,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地区,蓄滞洪区内人口逐步向中心市区,临颍县城,舞阳县城和临近中心镇转移.整理农村建设用地,逐步将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恢复为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严禁对现有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的占用.
    第七章 加强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第一节 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区调控
    统筹市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明确主体功能分区及发展重点,将全市划分为城镇发展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等四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实行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城镇发展区.指在土地利用上以城镇功能为主导用途的区域,包括漯河市中心城区,舞阳县城,临颍县城和其他建制镇的规模区和扩展区,以及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两条城镇发展带开发强度较大,产业相对集中的各级,各类产业集聚区.规划期末该区总面积为18400公顷.
    规划期内,应围绕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继续把食品工业作为优先发展,优先支持的产业,加快各类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做大国家食品工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化工产业基地,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形成纺织,造纸特色产业基地,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保障重点产业发展用地;鼓励和促进旧城改造,尽量少占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保护与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主要指沙澧河滞洪区,同时也是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区,该区包括舞阳县中部,南部和西部的舞泉镇,孟寨镇,吴城镇,莲花镇,辛安镇,文峰乡,保和乡,姜店乡,马村乡,九街乡,北舞渡镇,郾城区的孟庙镇,龙城镇,辛店镇以及源汇区的问十乡,大刘镇,空冢郭乡,阴阳赵乡等共18个乡镇,总面积84782.7公顷.
    区内主要河流为沙,澧河及其支流唐河,三里河,是漯河市的主要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应积极实施沙澧河沿岸综合开发和绿化美化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建设,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严格控制开发建设,防止城镇,工矿企业等建设破坏生态环境;逐步整治,迁并零散居民点,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巩固,扶持生态农业示范乡(镇)建设,并以生态农业示范乡(镇)建设为依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建设阴阳赵乡,九街乡和保和乡等绿色,有色农产品基地;完善政策机制,促进生态建设.
    基本农田集中区.指基本农田分布集中度较高,优质基本农田占比例较大,需要重点保护和进行基本农田建设的区域.结合漯河市实际,划定了北部和东部两个基本农田集中区,涉及土地总面积95222.07公顷,基本农田面积59952.20公顷.
    北部集中区包括临颍县的石桥乡,王孟乡,窝城镇,巨陵镇,王岗镇,固厢乡,瓦店镇,皇帝庙乡,三家店乡和陈庄乡,土地总面积49772.1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6488.05公顷,基本农田面积32319.7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的20.31%,区内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8.58%.
    东部集中区包括:郾城区,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召陵区青年村乡,老窝镇,召陵镇,姬石乡,万金镇,邓襄镇等.土地总面积45449.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3916.13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7632.5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7.37%,区内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1.47%.
    基本农田集中区要以优质粮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高效养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粮食加工产业链,畜牧加工产业链,蔬菜加工产业链为关键,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加大农田基本整治和建设力度,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或擅自挖沙,采石,取石,堆放固体废弃物.
    一般农业发展区.是指基本农田集中区以外,以发展种植农业和林果业为主的区域,包括城镇发展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基本农田集中区以外的农业发展区域.
    规划期内要严格控制农业用地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有计划引导居民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积极进行村庄迁并与农田整理,鼓励本区内的非农用地,闲置土地等转为种植业和果业发展用地,鼓励农田规模经营.
    第二节 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遏制城乡建设的盲目无序扩张,将全市划分为四个空间管制区:即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现有建设用地区和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即是现状建设用地区和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规划期末面积45280.20公顷,散布于全市各县(区).其中,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规模为9100公顷,临颍县城的允许建设区规模为2452.3公顷,舞阳县城允许建设区规模为1914.44公顷.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衔接;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有条件建设区.指在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即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划定的区域,包括城镇,村庄,工矿等不同类型,规划期末面积4485公顷.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在特定条件下,区内土地可作为本级行政辖区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建用地.其中,中心城区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为1480公顷(含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控制区400公顷),临颍县城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为282.3公顷,舞阳县城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为257.7公顷.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限制建设区.指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区域.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区,园地区和林地区等类型.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农业用地区.农业用地区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而划定的区域.分为基本农田区和一般耕地区两个亚区,规划期末总面积189220.95公顷.
    基本农田区.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总面积159100公顷.主要特点:生产条件好,集中连片,产量高,不在近期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农田.
    管制规则: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基本农田生产及直接为基本农田生产服务使用;区内的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也可转为基本农田生产及直接为基本农田生产服务的用地,规划期内确实不能复垦和调整的,可保留现状,但不得扩大面积;严格控制区内基本农田改变用途.如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区内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按相应程序依法进行报批;严禁未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田进行城乡建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建窑,建房,建坟或者擅自挖沙取土,堆放废弃物和倾倒污染有害物质;区内的耕地不得弃耕撂荒,否则按有关规定处理.
    一般耕地区.一般耕地区主要指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和通过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补充的耕地,总面积30120.95公顷,零星分布在各县,区.
    管制规则: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和种植园业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鼓励一般农地区内的其它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一般耕地区内一些零星园地,小片未利用地,允许调整为一般耕地;园地内的一些零星土地允许调整为园地;严禁各类建设占用名,特,优,新种植园业用地,否则按有关规定处理.
    ——园地区.园地区是指为了发展果树及其它多年生作物而划分的用地区.规划期末面积2293.05公顷,在全市各县(区)分布不均匀,其中舞阳县,临颍县分布较多.
    管制规则:园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果园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为非农业用途;鼓励平地中适宜农作物种植的园地转为耕地,园地按规划要求调理到适宜的山地,丘陵,滩涂和其他未利用土地;控制园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确需改变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严禁各类建设占用名,特,优,新种植园地.
    ——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生产发展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划分的用地区域.规划期末面积13203.99公顷,主要分布在舞阳县,临颍县.
    管制规则:区内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鼓励区内自然条件较好的林地调整为园地,以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鼓励区内的小片未利用地,废弃,闲置建设用地调整为林地;严格控制区内零散耕地改变用途,但为改善生态环境,确需退耕还林的除外;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及其它各种防护林的用地.
    禁止建设区.指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包含的范围,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沙河,澧河,颍河流域两岸生态敏感区和城市水源区,以及许慎墓,小商桥,郝家台遗址,贾湖遗址,阿岗寺遗址和湖南郭遗址等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规划期末面积3578公顷.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土地开发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从源头上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逐步改善和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构建稳固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依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将全市划分为沙,澧河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功能区,城市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农业功能区3个生态功能区,严格按各区域确定的土地用途进行空间管制,重点建设淮河流域生态防护林工程,在沙河,澧河,颍河两岸,打造三条一级水脉生态走廊,构建全市稳固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
    加强沙,澧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区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尤其是要加强沙,澧河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国土综合整治,大力植树造林,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园,林地利用效益.加强对各项建设对蓄洪,防洪的影响评估,预防工程建设和规划实施影响生态环境和蓄滞洪能力.
    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田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田林网绿化率;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水肥耦合一体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积极治理白色污染,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优先保证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用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绿化和推进村庄整治,绿化与美化,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搞好铁路和干线公路,沙,澧河两岸绿化建设,建成贯通城乡,覆盖全市的干线林网防护体系.
    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查.所有拟建单选址项目或拟批准工业聚集区项目,必须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禁上马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可能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项目,新上项目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的,必须严格按要求编报,有关措施不达标不予供地.
    第二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改建并重,生态宜居城市型土地利用模式.要遏制城镇盲目外扩侵占农田,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充分挖掘城镇存量和低效土地利用潜力,加快旧城有机更新,合理推进城市发展,改变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低,布局散乱的方式;通过加强城乡结合部"园艺+新村+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鼓励城镇实施"居民点-工矿-绿地-农田-园地"相间布局建设的模式,鼓励城镇组团式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单调的现状.
    集约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型土地利用模式.要充分利用土地自然禀赋条件,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名优农产品种植基地.改变重用轻养的土地利用方式,采用合理的培肥改良土壤措施,做好农田污染防治工作,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对沙澧河沿岸的综合开发力度,加强林业建设,提高功能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巩固,扶持生态农业示范乡(镇)建设,并以生态农业示范乡(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预防和减轻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控制污染排放总量.规划实施必须建立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并逐步削减的基础上,做到"增产不增污".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可能造成环境重大影响的高能耗,高排放建设项目不予供地;逐步关停生产工艺落后,高排放的企业,为新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空间;中心城区必须控制二类工业,杜绝三类工业;各类工业聚集区,城镇发展带及城镇规划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禁不符合环评要求的项目落地,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预防对大气和水环境造成污染.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依据《规划》编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开展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改善土地生态环境,防止开发整理不当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部门合作与管理,切实落实环保工作.建立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等部门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项目立项,审批,实施,质量监督与工程验收等制度,实施动态管理,统筹监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第九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坚持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把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方针转化为全民的共识,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 强化规划的调控作用
    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各县(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态建设等有关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标准,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用地方案,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的控制作用.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规划》为依据,在指导原则,重大政策,控制性指标,区域发展方向,跨县(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方面必须与《规划》衔接一致.各地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专项规划,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制度
    保障规划目标和指标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要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土地利用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区),严格落实,不得突破.《规划》确定的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等预期性指标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力争实现.
    强化土地利用计划调控.充分发挥规划对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的调控作用,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实行指令性管理,未取得计划指标,不得批准建设项目用地.对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分类编制计划,分别考核.加强城镇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统筹安排新增用地和存量挖潜,严格控制城镇规划区内年度用地审批的规模和范围.
    完善规划实施动态监管机制.在省级监管制度指导下,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土地规划的动态监管制度,实行专项检查与经常性监督检查相结合,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扩大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范围,定期公布各地规划执行情况.严肃查处违法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违反规划批地用地的行为.
    落实规划实施领导责任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人对本行政辖区内的耕地保有量,节约集约用地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责.
    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加强耕地保护的财政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补贴机制,将《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作为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重要依据,实行保护责任与财政补贴相挂钩,充分调动基层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全部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等支出.
    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建立耕地异地补充,基本农田异地代保和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平台,在市,县(区)之间实行有偿流转.
    第四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加强土地调查统计和监测评价.按照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认真做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和变更调查.落实国家,省制定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加强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城镇,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效益调查监测.
    提高土地规划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数据库,实现土地规划信息化管理.加强土地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管,形成批,供,用,补的全程监管体系,确保规划目标落实.
    第五节 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强化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制度.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充分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划定基本农田,确立土地整理区域等方面应充分体现民众意愿.
    建立健全规划公示和舆论宣传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依法公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依法用地,依规用地,科学用地,节约用地的意识,把贯彻和执行土地法律,政策,规划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附表1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指标
    行政辖区
    2005年 耕地面积
    耕地保有量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指标
    2010年
    2020年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舞阳县
    54411.3
    816169.5
    54411.3
    816169.5
    54411.3
    816169.5
    47708
    715620
    临颍县
    57168.2
    857523
    57168.2
    857523
    57168.2
    857523
    50156
    752340
    源汇区
    15537.95
    233069.3
    15537.95
    233067.75
    15537.95
    233067.75
    11526
    172890
    郾城区
    30886.8
    463302
    30886.8
    463302
    30886.8
    463302
    25019
    375285
    召陵区
    31216.7
    468250.5
    31216.7
    468250.5
    31216.7
    468250.5
    24691
    370365
    合计
    189220.95
    2838314
    189220.95
    2838312.75
    189220.95
    2838312.75
    159100
    2386500
    附表2 建设用地指标
    行政辖区
    2005年各项建设用地规模
    2010年各项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
    总计
    其中城乡用地规模
    人均城镇工矿规模
    总计
    其中城乡用地规模
    人均 城镇工矿规模
    总计
    其中城乡用地规模
    人均 城镇工矿规模
    小计
    其中
    城镇工矿规模
    小计
    其中 城镇工
    矿规模
    小计
    其中 城镇工
    矿规模
    公顷
    公顷
    公顷
    平方米
    公顷
    公顷
    公顷
    平方米
    公顷
    公顷
    公顷
    平方米
    舞阳县
    13439.84
    11907.44
    2469.07
    223
    13985.84
    12213.44
    2799.07
    175
    15088.84
    12616.44
    3428.07
    132
    临颍县
    12501.2
    11169.4
    3316.2
    192
    13096.2
    11564.4
    3746.2
    141
    14222.2
    12010.4
    4457.2
    124
    源汇区
    4574.70
    4123.55
    2442.6
    155
    5101.28
    4536.13
    2842.6
    139
    6516.28
    5431.13
    3842.6
    112
    郾城区
    6823.85
    5837.45
    2846.93
    155
    7270.23
    6133.83
    3156.93
    139
    8716.23
    6953.83
    4116.93
    112
    召陵区
    7337.66
    6642.36
    2738.55
    155
    7923.7
    7118.4
    3268.55
    139
    9733.7
    8268.4
    4568.55
    112
    合计
    44677.25
    39680.2
    13813.35
    172
    47377.25
    41566.2
    15813.35
    145
    54277.25
    45280.2
    20413.35
    117
    附表3 城镇工矿用地指标
    行政辖区
    2005年用地规模
    2006-2010年增量
    2010年用地规模
    2011-2020年增量
    2020年用地规模
    2006-2020年增量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舞阳县
    2469.07
    330
    2799.07
    629
    3428.07
    959
    临颍县
    3316.2
    430
    3746.2
    711
    4457.2
    1141
    源汇区
    2442.6
    400
    2842.6
    1000
    3842.6
    1400
    郾城区
    2846.93
    310
    3156.93
    960
    4116.93
    1270
    召陵区
    2738.55
    530
    3268.55
    1300
    4568.55
    1830
    合计
    13813.35
    2000
    15813.35
    4600
    20413.35
    6600
    附表4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指标
    行政辖区
    2005年用地规模
    2006-2010年增量
    2010年用地规模
    2011-2020年增量
    2020年用地规模
    2006-2020年增量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舞阳县
    1532.4
    240
    1772.4
    700
    2472.4
    940
    临颍县
    1331.8
    200
    1531.8
    680
    2211.8
    880
    源汇区
    451.15
    114
    565.15
    520
    1085.15
    634
    郾城区
    986.4
    150
    1136.4
    626
    1762.4
    776
    召陵区
    695.3
    110
    805.3
    660
    1465.3
    770
    合计
    4997.05
    814
    5811.05
    3186
    8997.05
    4000
    附表5 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
    行政辖区
    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2006-2010年
    整治面积
    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2011-2020年
    整治面积
    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2006-2020年
    整治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舞阳县
    9438.37
    24
    9414.37
    226
    9188.37
    250
    临颍县
    7853.2
    35
    7818.2
    265
    7553.2
    300
    源汇区
    1680.95
    15
    1665.95
    105
    1560.95
    120
    郾城区
    2990.52
    20
    2970.52
    140
    2830.52
    160
    召陵区
    3903.81
    20
    3883.81
    150
    3733.81
    170
    合计
    25866.85
    114
    25752.85
    886
    24866.85
    1000
    附表6 规划期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指标
    行政单位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公顷)
    建设占用农用地(公顷)
    建设占用耕地(公顷)
    补充耕地(公顷)
    2006-2010年
    2011-2020年
    合计
    2006-2010

    2011-2020年
    合计
    2006-2010年
    2011-2020年
    合计
    2006-2010年
    2011-2020年
    合计
    舞阳县
    570
    1329
    1899
    500
    520
    1020
    470
    405
    875
    490
    434
    924
    临颍县
    630
    1391
    2021
    550
    540
    1090
    520
    420
    940
    540
    445
    985
    源汇区
    514
    1520
    2034
    450
    590
    1040
    425
    465
    890
    440
    490
    930
    郾城区
    460
    1586
    2046
    408
    620
    1028
    384
    485
    869
    400
    515
    915
    召陵区
    640
    1960
    2600
    560
    762
    1322
    525
    595
    1120
    545
    630
    1175
    合计
    2814
    7786
    10600
    2468
    3032
    5500
    2324
    2370
    4694
    2415
    2514
    4929
    附表7 园地指标
    行政辖区
    2005年面积
    2006-2010年
    增加面积
    2010年面积
    2011-2020年
    增加面积
    2020年面积
    2006-2020年增加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舞阳县
    739.2
    30.8
    770
    40
    810
    70.8
    临颍县
    687.18
    25.8
    712.98
    30
    742.98
    55.8
    源汇区
    74.94
    10.1
    85.04
    10
    95.04
    20.1
    郾城区
    367.73
    17.3
    385.03
    10
    395.03
    27.3
    召陵区
    224.01
    16
    240.01
    10
    250.01
    26
    合计
    2093.05
    100
    2193.05
    100
    2293.05
    200
    附表8 林地指标
    行政辖区
    2005年面积
    2006-2010年
    增加面积
    2010年面积
    2011-2020年
    增加面积
    2020年面积
    2006-2020年
    增加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舞阳县
    2036.63
    750
    2786.63
    1300
    4086.63
    2050
    临颍县
    1621.84
    700
    2321.84
    1250
    3571.84
    1950
    源汇区
    258.26
    450
    708.26
    850
    1558.26
    1300
    郾城区
    543.9
    500
    1043.9
    900
    1943.9
    1400
    召陵区
    643.36
    500
    1143.36
    900
    2043.36
    1400
    合计
    5103.99
    2900
    8003.99
    5200
    13203.99
    8100
    附表9 漯河市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涉及乡镇(村庄)
    总规模
    (公顷)
    净增耕地
    (公顷)
    舞阳中北部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姜店乡,北舞渡镇,孟寨镇
    490.5
    72.12
    舞阳中南部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马村乡,保和乡,吴城镇
    400
    43.75
    文峰-侯集乡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文峰乡,侯集乡
    500
    56.05
    侯集乡土地复垦项目
    土地复垦
    侯集乡
    267
    123.8
    吴城-辛安-太尉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吴城,辛安,太尉
    430
    47.38
    保和-文峰-吴城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保和乡,文峰乡,吴城镇
    440
    49.13
    三家店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三家店镇
    442.12
    66.5
    王孟乡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王孟乡
    321.58
    55.19
    石桥乡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石桥乡
    272.23
    42.28
    繁城镇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繁城镇
    348.56
    59
    皇帝庙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皇帝庙乡
    186.26
    34.41
    杜曲镇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杜曲镇
    306.12
    52.26
    瓦店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瓦店镇
    256.33
    49.64
    王岗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王岗镇
    349.7
    43.7
    万金镇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新庄赵,栗门,郭庄村
    412.53
    41.62
    商桥镇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张湾村,刘孟村,大杨村,小杨村
    563.14
    61.78
    召陵镇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寺后政,白庄村,沟李村,殷侯村,黄庄村,岗赵村
    412.34
    41.28
    空冢郭乡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叶岗,指挥村,崔岗,赵岗
    427.01
    65.93
    邓襄镇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疙瘩张,沱沟,洼张村
    533.8
    58.45
    裴城镇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
    宋岗村
    168.82
    49.06
    合计
    7528.04
    1113.33
    附表10 漯河市规划建设重大交通水利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预计占地规模(公顷)
    预计占用耕地(公顷)
    交通
    郑州至武汉铁路快速客运专线
    新建
    305
    278
    登阜铁路
    新建
    330
    308
    舞阳辛安至平顶山范庄地方铁路
    新建
    120
    106
    安信快速通道
    新建
    297
    267
    107国道改建
    改建
    50
    46.7
    329省道改扩建
    改建
    60
    51
    漯平高速舞阳连接线
    新建
    45
    39
    京珠高速改建工程
    改建
    248
    223
    G107京深线沙河桥
    新建
    15
    13.5
    小计

    1470
    1332.2
    水利
    泥河洼安全建设工程
    改建
    120
    108
    沙颍河治理工程
    改建
    80
    66
    沙澧河防洪工程
    改建
    60
    47
    沙河复航工程
    新建
    50
    33
    小计
    310
    254
    合计
    1780
    1586.2
    附表11-1 漯河市澧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
    范围
    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
    准保护区
    水域长度(米)
    3100
    2120
    13780
    水域宽度(米)
    河堤内整个河道
    河堤内整个河道
    河堤内整个河道
    陆域长度(米)
    3100
    5220(2120+3100)
    13780
    陆域宽度(米)
    河堤外延伸50
    河堤外延伸1000
    上游河堤外延1000 米,下游东河堤外延伸至泰山路(150-300),下游西河堤外延伸至嵩山路(300-400)
    面积(平方公里)
    0.62
    10.13
    33.9
    长度边界
    107国道三里桥——澧河橡胶坝
    姬沟与澧河交叉口——107国道三里桥橡胶坝——人民路澧河桥107国道三里桥——橡胶坝一级保护区外延950米宽陆域
    唐河与澧河交叉口(包括唐河防洪堤坝——唐河入澧河的河段)——姬沟与澧河交叉口人民路澧河桥——沙河与澧河交汇处
    附表11-2 漯河市城市地下水水源保护区
    水厂名称
    各级保护区
    范围
    面积
    第二水厂地下水
    水源地
    一级保护区
    以第二水厂地下水每个水井为中心,半径50米的圆形区域.
    0.047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
    东边界交通路,西边界107国道,北边界湘江路——澧河南堤走向一线;南边界南环路.以第二水厂地下水每个水井为中心,半径500 m的圆形区域.
    6.068平方公里
    第三水厂地下水
    水源地
    一级保护区
    每口井(8号,10号,12号除外)以开采井为中心,半径为50米的圆形区域.8号,10号,12号三口井划分为三口井一线向北径向距离50米,8号井向东径向距离50米,10号井向西径向距离50米,南为沙河堤类似矩形区域.
    0.122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
    东边界崂山路,北边界纬二路一线,西边界107国道,南边界沙河北河堤.
    8.38平方公里
    附表12 漯河市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情况
    序号
    文物名称
    时代
    位置
    保护区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1
    付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郾城区东北姬石乡付庄村
    以桧圣台学校旧址四边为基线,向东150米,向西160米,向南110米,向北19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西,南,北各扩100米,向东至京珠高速公路.
    2
    许慎墓
    东汉
    郾城区东北姬石乡许庄
    以许慎墓为中心坐标点,向东,西,北各扩75米,向南扩18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西,南,北各扩150米.
    3
    彼岸寺经幢

    郾城区西街实验一中院内
    自经幢底座向东,西,南,北各扩5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西,南,北各扩82米.
    4
    文庙大成殿

    郾城区城东街路北
    自大殿四周台基外壁向东,西,南,北各扩5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西,南,北各扩104米.
    5
    开元寺(含城隍庙)
    明,清
    舞阳县城西街路北
    以城隍庙拜殿东南角柱础为基点,垂直向北70米,向南50米,向西60米,向东73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西,南,北各扩54米.
    附属建筑僧舍保护范围:以主殿东南墙基为基点,向东20米,向西18米,向南30米,向北20米.
    6
    贾湖遗址
    新石器时代
    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
    以标志牌为基点,向北70米,向南200米,向西120米,向东16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西,南,北各扩54米.
    7
    东不羹遗址
    东周
    舞阳县西北章化乡古城村
    北至沙河大堤,西,南,东三面至城墙基外50米及城内南北1100米,东西230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外扩100米.
    8
    湖南郭遗址
    新石器时代
    舞阳县北湖南郭村
    以标志牌为基点,向北50米,向南300米,向西45米,向东18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北外扩75米,向西外扩30米,向东外扩90米,向南外扩34米.
    9
    阿岗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舞阳县北马村乡阿岗寺村西北
    自标志牌向北160米,向南180米,向西200米,向东24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外扩124米.
    10
    山陕会馆牌楼

    以牌楼东南角柱础为基点,向东,西,南,北各扩50米.
    以牌楼东南角柱础为基点,向东,西,南,北各扩5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四周外扩104米.
    11
    彼岸寺大殿

    舞阳县东北候集乡高寺小学院内
    自大殿台基外壁向东,西,南,北各扩5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西,南,北各扩104米.
    12
    大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舞阳县东北候集乡大岗村
    以标志牌为基点,向东60米,向西120米,向南10米,向北15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外各扩54米.
    13
    小商桥

    临颍县南商桥村
    自桥本体向东,西,北方向各扩100米,向南至临颍县,郾城区交界处.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西,北方向外扩100米,向东扩250米,向南至临颍县,郾城区交界处外扩79米.
    14
    受禅碑及受禅台

    临颍县西北繁城镇
    受禅碑文物保护区:从保护院墙四周向东,西,南,北分别向外扩50米.受禅台文物保护区:以受禅台边缘向东扩90米,向西扩100米,向南扩100米,向北扩100米.
    受禅碑建设控制地带: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扩300米,向西扩100米,向北扩100米,向南扩52米.
    受禅台建设控制地带: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西扩280米,向北扩300米,向南扩60米.
    15
    杨再兴墓
    南宋
    临颍县南商桥村
    自陵园围墙向四周外扩10米.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四周外扩104米.
    16
    郝家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
    源汇区北孙庄乡石槽赵村东北路
    以京广铁路(813km+800m)处(500)坡度标为坐标点,向东160米,向北200米,向南150米,向西跨京广铁路至漯孟公路东沿.
    自文物保护区边线向东外扩120米,向南外扩100米,向北外扩40米,向西外扩29米.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漯河天气预报  神墓  吕雉墓被盗  火影之荒墓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神墓续集  校墓处  木乃伊3之龙帝之墓  神墓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