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工实训心得 > 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
  • 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9-10-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zhtdx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
    作者:郑舟杰
    (珠海市技工学校 广东珠海 519015)
    [摘 要]德国职教引导文教学法已得到我国职教界的广泛认同,但要具体实施,还需具备足够的条件.作为从事引导文教学法的实践者,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作具体分析,尤其是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希望能促进引导文教学法在我国的推广.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关键能力;双元制;学习能力;个性发展;经济意义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几乎所有课程,尤其是大量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课,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技能和目标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教师而言,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力各异的学生的进步.聪明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得不到智力上的挑战,会感到乏味.能力弱的学生则可能会被课程材料难倒并失去学习兴趣.
    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是崇尚科学技术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倡导教育应从传统的"陈腐公式"中解放出来,把科学技术作为教育的中心,通过实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精确操作的能力和清晰地表述事物的能力,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1].
    认知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动机等领域的研究者也提出了各种关于学习,智力发展以及信息加工的假说,模式和理论.这样的研究正在改变我们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学习是一个前后相互联系的主动过程;其次,相互交流将会促进知识的获得.由此可见,学习重在"主动"和"相互交流".引导文教学法正是在实践中学习,是"主动"和"相互交流"的完美结合.
    德国前总理科尔曾指出,德国人民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联邦德国今日强盛的关键所在.
    从生产力角度讲,工业化国家的过去就是我们的今天或明天.学习借鉴他们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重要特征在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它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特点.弥补了单纯学校职业教育的缺陷,实现了学习环境和工作现场的紧密结合.2002年我校与德国摩天宇公司合作建立了"摩天宇中德(珠海)职业培训中心",实施"双元制"教学,引入德国"引导文教学法"原版教材,聘请德国GTZ公司职教专家瑙石(Ernst Nausch)常年住校专职指导.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果,这是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
    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把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本土化的过程,因地制宜十分重要.本文分四个部分具体分析.
    一,引导文教学法的本质和目的
    引导文教学法也叫行动导向教学法,它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企业传授实践技能的方式发展而来,其目的不是以学校的教学为导向.作为企业职业培训的一种方法,引导文是专门的教学文件,常常用于一项实际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实施,用引导文法指导学生的自学过程.对工科专业课教学来说,就是来自工程实践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所谓"独立",既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前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后者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如团队精神).因此,一般都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文法的核心是提出引导问题.通过核心问题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引导文所给出的重要信息(常见引导文如:专业书,手册,表格,操作和使用说明书,标准表等);自己制订加工计划,实施加工和检查零件.因此,有时也将这种方法称为"引导问题法"[2].它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进度,在鼓励优秀学生和先进生的同时,也不放弃滞后生.
    教师结合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并准备相应的引导文资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则根据引导文及相关资料完成理论学习和实习任务.
    与技术工人的工作程序相似,引导文法将培训中的任务提出和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见图一)
    采用引导文法这六个步骤,从开始就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使他们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并能用之独立解决培训中(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文教学法不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引导文法正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例如:
    独立工作和自学的能力
    事先处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往,管理和协调能力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团队负责的意识
    接受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及思辩能力
    快速和灵活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图一 源自:德联邦职教所(BIBB)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车工实训心得体会  车工实训总结  车工实训指导书  车工实训体会  车工实训安全教育  车工实训安全注意事项  车工实训图纸  3000字的车工实训报告  车工实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