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1.篇卷命名與內容無關。
2.宋朝趙普曰:「( 半部論語 )治天下。」
四、經書沿革
前 秦 | 六 經 | 詩、書、易、儀禮、樂、春秋 |
西 漢 | 五 經 | 詩、書、易、儀禮、春秋(因為樂,有名無實體) |
南宋光宗淳熙年間 | 十三經 | ( 六經 ):詩、書、易、儀禮、周禮、春秋
( 三傳 ):左氏、公羊、穀梁(春秋經合於三傳中) ( 四記 ):禮記、論語、孝經、爾雅 ( 一子 ):孟子 ※最後加入十三經者為(孟子)──南宋 |
五、孔子弟子簡表
姓 名 | 字 號 | 國藉 | 生平及言行 | ||||
閔 損 | 子騫 | 魯 | 1.二十四孝、孔門( 德行科 )
2.「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 ||||
冉 耕 | 伯牛 | 魯 | 孔門( 德行科 )。得惡疾,夫子嘆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
冉 雍 | 仲弓 | 魯 | 1.孔門( 德行科 ),口才不佳
2.「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 ||||
顏 回 | 子淵 | 魯 | 孔門( 德行科 )。安貧樂道,夫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短命早逝。夫子曰:「天喪予!」曾讚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 ||||
冉 求 | 子有 | 魯 | 1.孔門( 政事科 )。求也藝
2.為季氏宰為之聚斂,夫子曰:「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3.夫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 ||||
仲 由 | 子路
季路 |
魯 | 1.孔門( 政事科 )。嘗為季氏家臣,後於衛國變亂中結纓而死
2.「由也喭(鹵莽)」、「由也,不得其死然」 | ||||
端木賜 | 子貢 | 衛 | 孔門( 言語科 )。善於賤買貴賣,方人(批評別人) | ||||
宰予(我) | 子我 | 魯 | 孔門言語科。嘗晝寢,夫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 ||||
卜 商 | 子夏 | 衛 | 1.孔門( 文學科 )。晚年居西河為魏文侯師,喪其子而喪其明,與儒家學術之傳承著有功績
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 ||||
言 偃 | 子游 | 吳 | 孔門(文學科)。嘗為武城宰,夫子曰:「割雞焉用牛刀?」對曰:「君子學道愛人,小人學道易使。」 | ||||
公西赤 | 子華 | 魯 | 志為宗廟之事,願為小相 | ||||
曾 參 | 子輿 | 魯 | 夫子曰:「參也魯(魯鈍)」孔子以其通孝道,受之業,作孝經 | ||||
孔 鯉 | 伯魚 | 魯 | 孔子獨子,早逝 | ||||
司馬耕 | 子牛 | 宋 | 可考之弟子中,唯一貴族。因兄弟四人驕侈成禍,曾言:「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 ||||
曾 點 | 皙 | 魯 | 曾參父,志為暮春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 | ||||
至聖:孔子 | 亞聖:孟子 | 復聖:顏回 | 述聖:子思 | 宗聖:曾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