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种子法制和管理及其产业化
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种子生产的概念、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花器构造与开花习性,信阳紫云英栽培历史、生产意义;掌握杂种优势的利用、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原种、良种和杂交种的生产技术、马铃薯和甘薯生产技术、紫云英种子生产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
1、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
2、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原种、良种和杂交种的生产技术;
3、紫云英种子生产技术。
教学进程:
第一节_ 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种子生产原理和生态条件
第三节 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第四节 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第五节_ 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第六节_ 薯类种薯生产技术
第七节_ 牧草和草坪种子生产技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注意理论知识密切联系生产实践。
第十二章 种子法制和管理及其产业化
第一节_ 种子质量和种子标准化
一、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对种子质量的要求
品种好:熟期适合、株型好、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
质量优:净度高、纯度好、活力强、增产潜力大
能获得丰产优质的粮食
二、种子标准化的概念和内容
(一)种子标准化的概念:简单地讲就是种子品种标准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
(二)种子标准化的内容
1、优良品种标准: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2、原(良)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根据各地、各种作物特点制定技术规程,使繁种单位遵照执行。这是克服农作物优良品种退化、防杂保纯,提高种子质量的有效措施。
3、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目前我国分育种家种子、原种、及良种三级,不同等级种子对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质量有不同要求。
4、种子检验规程:与种子质量分级是种子标准化的两个最基本内容。为使种子检验得到普遍一致和正确的结果,就要制定统一的、科学的种子检验方法。
5、种子包装、运输、贮藏标准
(三)种子标准化的目的意义:
目的: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种子,确保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意义: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种子质量提高,改善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1996年修订和颁布,以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项指标进行分级定级。其中以品种纯度指标作为划分种子质量级别的依据。种子级别原则上采用常规种不分级,杂交种分一、二级。纯度达不到原种指标的降为一级良种,达不到一级良种的,降为二级良种,达不到二级良种,则为补合格种子。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其中一项达不到指标的,则为不合格种子。
第二节_ 种子法规
种子法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对种子产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依据,也是从事植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经营、使用等活动时必须遵守的法律和规章。
一、我国的种子法规体系
2000年我国第一部《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的颁布施行,标志我国种子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国的现行种子法规体系主要由国家行政法规、行业部门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法规组成。
(一)国家行政法规_
指由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颁布的法律和规章,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3月20日国务院第213号令发布)和《植物检疫条例》(1983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1992年5月13日修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