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主要内容
本章既是对旅游学科的总体介绍,也是对怎样学习旅游学科的总体指导。通过介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特点,使学生明确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旅游业特别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旅游研究的视野和基本方法的介绍,使学生牢固把握辩证思维的根本研究方法。
学习目标
1.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特点及其基本表现;
2. 了解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3. 了解旅游业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支柱性产业、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表现;
4. 明确旅游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5. 掌握旅游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
丽江模式--一个品牌旅游城市的成功之道丽江在云南西部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丽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变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享誉中外的世界级旅游文化名城,将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3顶世界级桂冠拥在怀中。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地级市,丽江相继推出了“丽水金沙”、“纳西古乐”、“印象丽江”、“摩梭风情”等一个个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丽江被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最有成就的18个典型城市之一。
成就背后,丽江之路有何特别之处?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 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势特色经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彰显文化,扩大开放,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是其成功之道。
一、 找准坐标,整旧如旧保护古城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钢筋混凝土构造出来的火柴盒式的“洋房”、欧式建筑在丽江拔地而起,这令人兴奋,也让丽江的决策者反思: 如此下去,丽江将变成没有个性特点、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在这个十字路口上,1996年2月3日发生的7级大地震和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丽江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式以及丽江的发展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2·3”大地震恢复重建中,丽江闯出了“整旧如旧”的新路子: 由政府补助700万元、各单位自筹3000多万元,果断拆除了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近600米长的东大街两侧的钢混建筑物。之后的10年间,丽江陆续拆除了一系列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物。
重建之后,丽江古城因“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优美的典型具有特殊的价值,经历大地震后基本格局不变、核心建筑依存、恢复重建如旧、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此,丽江把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引入城市建设,确立了丽江特色城市的坐标。
二、 初显风采,跻身中国品牌城市
在城市建设风格上,丽江确立了“三个坚持”: 坚持以文化传承为主题,建设个性化突出的特色城市;坚持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坚持以城乡统筹为重点,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四个保护”: 古城保护、水系保护、景区保护和村庄保护。
眼前的丽江,既传承了古城的脉络,又有优于古城的玉龙新城、束河古镇、花马国等一大批特色建筑群落,一座山、水、田、城、文化共生共融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初显风采。2007年12月7日至9日在上海举办的2007年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将丽江市列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同年12月15日晚,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建设开发博览会,授予丽江市为“中国品牌城市”荣誉奖。到目前,丽江已先后荣获“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等10多个世界级、国家级荣誉称号。除了荣誉,丽江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成为全球旅游者心目中最向往的旅游地之一。
三、 形成模式,文化产值占生产总值的10%
有人说,没有文化的城市不可能有魅力,而没有文化的旅游也是没有内涵的。而民族文化正是丽江古城的灵魂,丽江市注重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使丽江城市有了灵魂。
多年来,丽江市委和市政府把文化产业放在支柱产业、龙头产业的重要位置,一抓到底,成功树立了许多知名的文化品牌。首先是“纳西古乐”迅速崛起,成为丽江第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接着,2003年,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大型民族风情舞蹈诗画《丽水金沙》隆重登场。2006年,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雪山篇》隆重推出。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
在丽江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上,丽江保护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经验,被与会的中外专家誉为“丽江模式”,并形成会议宣言在亚太地区推广。
(资料来源: http://travel.sohu.com) “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国计民生的要素,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旅游业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是中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在国际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经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