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的
评价方法探索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为什么要改变评价?
- 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
评价有巨大的“磁铁”效应
- 完善校本评价
- 优化外部评价
我国高中课程评价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内部评价(即校本评价,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自身的独立性格,沦为对以高考为核心的各种外部评价的简单复制、预演和准备。
高中应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校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学业成绩测试
成长记录
纸笔测验
实验考查
其他项目考查
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