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互为因果。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痰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引起咳嗽,阻塞细支气管诱发哮喘。
支气管痉挛主要引起哮喘,同时因呼吸阻力增加使肺泡膨胀,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咳嗽。
咳嗽对呼吸道是机械刺激,引起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多,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而诱发哮喘。
临床上常将祛痰、镇咳、平喘三类药物配合应用,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这三类药物均是对症治疗,临床应同时采用相应的对因治疗措施(抗感染、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第一节┃平喘药
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慢性炎症和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哮喘的基本病理:炎症细胞浸润→炎性介质(组胺、LTB4、PGD2等)释放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充血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亢进→气道张力增高等。
1. 气道扩张药
①β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特布他林、AD、ISO等;
②茶碱类:氨茶碱、二羟丙茶碱;
③ M受体阻断药:异丙托溴铵、氧阿托品;
④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
药物分类:
平喘药从以往单纯扩张支气管为目的外已向抗过敏、抗炎症等多环节发展。
2. 抗炎抗过敏平喘药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倍他米松、氟尼缩松;
②抗过敏平喘药:如色甘酸钠、萘多罗米;
③炎症介质拮抗药:如5-羟色胺拮抗药芬司匹利,组胺H1受体拮抗药阿司咪唑。
一、气道扩张药
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决定支气管的功能状态。比值增高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肥大细胞膜稳定,过敏介质释放减少,利于哮喘的缓解。
本类药物中
β受体兴奋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cAMP生成增多;
茶碱类则抑制磷酸二酯酶(PDE),使cAMP分解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