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 模拟电子线路
  • 模拟电子线路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PT   更新时间:2004-07-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7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pt
    文档作者:tzx1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模拟电子线路
    南通职业大学
    电子工程系:杨碧石
    Analog Circuits
    2.1放大的概念
    一,什么叫放大电路(放大器)
    1,放大:
    将信号的幅度由小增大或扩大幅度,不改变频率(波形形状)完成上述工作的器件(电路)叫放大器(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2,放大的本质:
    实现能量的控制.
    这种小能量对大能量的控制作用,就是放大作用.
    我们讨论的放大作用:其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
    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
    三极管,场效管.

    输入
    传声器
    音响
    放大器
    (含直流电源)
    输出
    扬声器
    输入
    信号源
    放大器
    (含直流电源)
    输出
    负载
    二,放大电路的分类
    1,按任务:
    以增大(扩大)U(I)为目的 小信号放大器
    (电压流)放大器)
    以增大UI(P)为目的大信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2,按输入信号来分:
    音(低)频率放大器:20HZ—200KHZ(语言信号)
    直流放大器:直流,缓慢变化信号
    宽频放大器:几十赫兹( HZ )—几百MHZ
    高频(谐振)放大器:高频载波信号,已调波信号
    二,放大电路的特点
    1,研究小信号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对放大电路最基本要求是将输入的模拟信号按比例地进行线性放大,使放大后的输出信号尽可能和原来输入信号的波形保持一致不产生失真.
    数字电路:数字信号输入与输出
    为逻辑关系.
    2,三极管—放大状态,输出信号必须忠实输入信号,对器件电源等有较高要求.
    数字电路中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
    3,分析方法
    模拟: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数字:逻辑代数,真值表,卡诺图,
    状态转换图等.
    2.2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basic common emitter amplifier)
    _ 由单个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称为基本放大电路.
    2.2.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电路
    1.原理电路
    图2.2.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原理电路

    该放大电路成立的条件是:
    (1)有正确的直流偏置,
    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
    反偏(接VBB和VCC );
    (2)输入信号ui为小信号;
    (3)输入回路的交流与直
    流应相互叠加(ui 与VBB
    串联连接);
    (4)输出回路应有交流电
    压输出(接Rc ).
    图2.2.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原理电路
    二, 工作原理
    1,_ 静态分析
    静态:把uI=0时放大电路的状态.
    此时分析的电路各量均为直流量有IBQ,ICQ,UBEQ,UCEQ=VCC-ICQRC 称静态工作点.
    2,_ 动态分析
    动态:把uI不为0时放大电路的状态.
    此时分析的电路各量是在直流量的基础上再加上
    交流量.
    输入端加入一个微小的变化量信号,在输出端
    得到一个较大的变化量信号,实现放大.
    由图2.2.1可以看出,输入回路的外加电压
    uBE= VBB+ui=VBB +ΔUBE ,这就引起发射结两端电压的变化,使发射极电流iE = IE +ΔIE ,即在原来IE基础上变化了ΔIE .相应地,集电极电流iC = IC +ΔIC ,基极电流iB = IB +ΔIB ,分别在原来基础上变化了ΔIC和ΔIB .
    在共射电路中,输入电流为基极电流iB ,输出电流为集电极电流iC ,输出电流变化量ΔIC与输入电流变化量ΔIB的比值称为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用β表示,即

    (2.2.1)

    显然,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若在iC变化时基本不变(ICEO一般也认为不变)的条件下,由式(2.1.3)得



    由于发射结正偏,发射结电阻较小,因此输入电压的微小变化ΔUBE就能引起基极电流的较大变化ΔIB ;又ΔIC =βΔIB ,故相应的集电极电流的变化ΔIC就很大.电路的输出电压ΔUO=ΔIC Rc ,只要Rc阻值不很小,就能使输出电压ΔUO的幅度比输入电压ΔUBE大得多,且二者波形相同,因此,这个电路就具有电压放大作用.
    综上所述,共射电路既有电流放大作用,也有电压放大作用,因此它具有功率放大作用."放大"的本质实际是指功率的放大或能量的放大.
    实用放大电路——双电源供电电路
    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交流信号源与直流电源共用一个回路,相互影响.
    (2)信号源经Rb才加到发射极两端,使发射极两端的信号大大减小,导致放大电路的放大性能的下降.
    (3)输入交流信号源与直流电源不能共地.
    (4)输出电压 uO中含有直流成分.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将阻容耦合交直流叠加(或分离)电路引入到放大电路中来,如图2.2.2所示.
    图2.2.2 双电源供电电路
    图2.2.1原理电路

    由于该放大电路使用了两组电源,所以称为双电源供电电路.C1 ,C2称为隔直电容或 耦合电容.
    该电路又称为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图2.2.2 双电源供电电路

    (a)双电源供电电路 (b)单电源供电电路
    实用放大电路——单电源供电电路

    (a)单电源供电电路 (b)习惯画法
    电压和电流符号的意义(以电流为例):
    iB = 40 + 20sinωt (μA)= IB +Ibmsinωt = IB + ib
    IB 基极的直流电流;
    IBAV 基极电流的平均值;
    IBM 基极电流的最大值;
    ib 基极电流交流分量的瞬时值;
    Ib 基极电流和有效值(均方根值);
    iB 基极电流总的瞬时值;
    Ibm 基极电流交流
    ΔIB 基极直流电流的变化量;
    ΔiB 基极电流总的变化量;
    放大电路中各点电压,电流及其波形
    [实验2-2-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实验线路:图2.3.3(b)所示单电源供电电路,图中Rb为51kΩ电阻与47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c为1kΩ,RL为1kΩ,T为S9013 .
    图2.3.3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1.静态情况
    [实验2-2-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1)不接ui ,接入VCC = +20V,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UBE ,并记录:
    UBE = V;
    [实验2-2-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3)调节Rb(RW),观察UBE有无明显变化,并记录:
    UBE (有/无)明显变化.
    推论:由 可知,此时IB应 (有/无)明显变化.
    (4)调节Rb(RW),使UCE=10V;
    [实验2-2-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5)调节Rb(RW),观察UCE有无明显变化,并记录:
    UCE (有/无)明显变化.
    推论:由 可知,此时IC 应 (有/无)明显变化.
    [实验2-2-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思考题:在放大区,IC实际上主要受IB控制还是受UCE控制
    此时,三极管的发射结 偏,集电结 偏,工作在 区.
    [实验2-2-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在放大区,调节Rb(RW)时,UBE___(有/无)明显变化,IB (有/无)明显变化,而IC =βIB必然___(有/无)明显变化,因此,UCE = VCC - IC Rc也会有 (有/无)明显变化,即调节Rb(RW) (不可以/可以)明显改变放大器的工作点和工作状态.
    理论上,静态时ui=0,三极管各极的电压和电流均为直流.VCC通过Rb使三极管的发射极导通,B,E两端的导通压降UBE基本不变(硅管约为0.7V,锗管约为0.2V),因此有
    IC =βIB UCE = VCC - IC Rc
    若Rb,VCC不变,则IB不变,因此,该电路称为恒流式偏置电路或固定偏流式电路.
    [实验2-2-2]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过程的测量与观察
    实验线路:图2.3.3(b)所示单电源供电电路,图中Rb为51kΩ电阻与47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c为1kΩ,RL为1kΩ,T为S9013 .
    2.动态情况
    [实验2-2-2]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过程的测量与观察
    (1)不接ui ,接入VCC = +20V,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2)调节Rb(Rw),使UCE = 10V.
    [实验2-2-2]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过程的测量与观察
    (3)保持步骤(2),输入端接入ui(fi =1kHZ ,Ui =10mV),用示波器(AC输入)同时观察ui ,uBE波形,并记录ui ,uBE波形;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ui与uBE波形幅度大小 (基本相同/完全不同).另外,接入ui后,由于uBE中 (含有/不含有)直流分量,即uBE为_______(纯交流量/交直流叠加量).
    [实验2-2-2]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过程的测量与观察
    因此,
    uBE = (UBE+ui 或 ui)
    iB = (IB+ib 或 ib)
    iC = iB = ;
    [β(IB+ib) = IB+ ib=IC+ic 或 ib=ic]
    [实验2-2-2]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过程的测量与观察
    (4)保持步骤(3),用示波器Y2轴输入(DC输入/"交替"显示)观察uCE波形和幅度大小,并记录uCE波形和幅度大小;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输出电压的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 (基本相同/完全不同),输出电压的幅度 (远大于/远小于/基本等于)输入电压的幅度,即 (实现了/没有实现)信号的不失真放大.
    [实验2-2-2]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过程的测量与观察
    从实验中还可以看出,uCE中(含有/不含有)直流分量,即uCE为______(纯交流量/交直流叠加量),因此,uCE=______(UCE+uce 或 uce)

    [实验2-2-2]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过程的测量与观察
    (5)保持步骤(4),改用示波器Y2轴输入观察uo的波形和幅度大小,并记录uo的波形和幅度大小;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由于电容C2的隔直流作用,实际的输出电压uo中 (含有/不含有)直流成分,即
    uo = (UCE+uce 或 uce)
    [实验2-2-2]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过程的测量与观察
    (6)保持步骤(5),观察和比较ui与uo的相位关系,并记录:
    ui与uo的相位关系为(同相/反相) .
    结论:ui与uo (同相/反相),即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为 (同相/反相)放大电路.实际上,uCE = VCC-iC Rc = VCC -(IC + ic )Rc=( VCC -ICRc ) -ic Rc= UCE + uo即uo =-icRc,由此即可看出该放大电路 (具有/不具有)倒相作用.
    各点波形图
    ωt
    ui(mV)
    O
    Uim
    Ibm
    ωt
    iB(μA)
    IB
    Icm
    ωt
    iC(mA)
    IC
    ωt
    uCE(V)
    UCE
    Ucem
    ωt
    uo(V)
    O
    Uom
    理论上,有
    uBE =UBE + ui
    iB =IB + ib
    iC =βiB =β(IB + ib) =βIB +βib = IC + ic
    uCE=VCC-iCRc =VCC-(IC+ic)Rc=(VCC-ICRc)-icRc=UCE+uce
    uo = uce,即uo =-icRc

    [实验2-2-3(仿真)] 放大电路不正常现象的观察
    结论:
    (1)Rc =0时, (有/无)交流电压输出(输出交流被短路).
    (2)UBE = 0(IB=0)时, (有/无)交流电压输出,此时三极管工作在 (放大状态/非放大状态).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过程可描述为: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2)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正确的直流偏置;正确的交流通路;交直流相互兼容,互不影响;合适的元器件参数选择.

    放大倍数;最大输出幅度;
    通频带;非线性失真系数;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等.
    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可以通过测试得到.
    一般采用正弦信号(纯交流信号)作为标准测试用输入信号.
    2.3放大电路的主要性标

    Ri
    信号源
    负载
    放大电路
    Ro
    Us
    +
    -
    Rs
    Ri
    Uo
    +
    .
    Ro
    RL
    Ii
    Io
    Uo
    Ui
    +
    -
    +
    -
    图2.3.1 放大电路技术指标测试示图
    1
    2
    一.放大倍数(增益)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变化量之比.
    如果信号的频率既不很高又不很低,则放大电路的附加相移可以忽略,于是上述两种放大倍数可用实数来表示,并写成交流瞬时值或幅值之比:
    电压放大倍数
    (2.3.1)
    电流放大倍数
    (2.3.2)

    [实验2-3-1]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放大倍数的测量
    实验线路:图2.3.1(a)所示放大电路.
    图2.3.1(a)中Rb为51kΩ电阻与47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c为1kΩ,RL为1kΩ,T为S9013.
    Ri
    信号源
    负载
    Ro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1)不接ui ,接入VCC = +20V,调节Rb(RW),使UCE = 10V.
    (2)保持步骤(1),输入端接入ui(fi =1kHZ),Ui =10mV);
    (3)保持步骤(2),用低频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入电压Ui和输出电压Uo的大小,并记录:
    Ui = mV,Uo = mV, = .
    某些情况下还要用到"源电压放大倍数" Aus .Aus定义为输出电压与信号源电压之比:
    (2.3.3)
    (4)保持步骤(3),不将ui接入到放大电路输入端 ,用低频毫伏表测量信号源的开路输出电压大小,求出Aus,并记录Aus = .显然,Aus (大于/小于)Au.
    一般信号源总是存在一定的内阻,所以放大器的实际输入电压Ui必然小于Us ,Aus亦小于Au .
    此外,有时要用到功率放大倍数(或功率增益) Ap ,对于纯阻负载,它等于输出功率Po 与输入功率Pi之比:
    (2.3.4)
    上述的各比值(即各种放大倍数)仅在输出波形没有明显失真时才有意义,其它指标也是如此.
    工程上常用分贝( dB)来表示放大倍数的大小,常用的有
    Au(dB)= 20lg│Au│
    Ai(dB)= 20lg│Ai│ (2.3.5)
    Ap(dB)= 10lgAp
    采用分贝表示放大倍数,可使表达简单,例如,Au =1000000,用分贝表示则为Au =120 dB.其次,由于人耳对声音的感受与声音功率的对数成正比,因此采用分贝表示可使它与人耳听感受相一致.最后,它可使运算方便,即化乘除为加减,这在多级放大电路计算放大倍数时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输入电阻Ri
    Ri
    信号源
    负载
    放大电路
    Ro
    Us
    +
    -
    Rs
    Ri
    Uo
    +
    .
    Ro
    RL
    Ii
    Io
    Uo
    Ui
    +
    -
    +
    -
    1
    2
    输入电阻Ri就是向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即输入电阻Ri :
    (2.3.6)
    输入电阻Ri可以通过测量而得到,如图2.3.2所示为测量输入电阻的电路.调节Rw1 ,当Ui =0.5 Us时,即可得Ri = Rs + Rw1 .
    Ri
    Rw1
    图2.3.2 测量输入电阻的电路
    [实验2-3-2]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输入电阻的测量
    实验线路:图2.3.2所示放大电路.
    图2.3.2中Rb为51kΩ电阻与47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c为1kΩ,RL为1kΩ,T为S9013.
    (1)不接ui ,接入VCC = +20V,调节Rb(RW),使UCE = 10V.
    (2)保持步骤(1),不接ui ,用低频毫伏表测量信号源的开路输出电压Us大小,并使Us =20mV;
    (3)保持步骤(2),在输入端串接电位器Rw1,并接入ui ,调节Rw1 ,使Ui =0.5 Us ;
    (4)保持步骤(3),断开Rw1,用万用表测出Rw1阻值,求出Ri,并记录Ri = .
    由图2.3.2可以看出,Ri相当于信号源的负载,而ii则是放大电路向信号源索取的电流.由该图可知,ii = us /(Rs + Ri),ii与Ri大小有关,因此Ri大小反映了放大电路对信号的影响程度.显然
    (2.3.7a)
    Ri
    信号源
    负载
    Ro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在Rs一定的条件下,Ri越大,ii就越小(指幅值或有效值,下同),ui就越接近于us ,即信号源的电压更多地传输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则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越小.反之,Ri越小,放大电路对电压源的影响越大.由于大部分信号源都是电压源,因此许多电子设备的输入电阻都很高.在后文中,若不特别指明,则信号源均指电压源而言.
    由式(2.3.7 a)不难得到源电压放大倍数
    (2.3.7b)

    粗略地讲,输出电阻Ro就是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根据戴维南定理可知,输出电阻Ro的定义式为:
    (2.3.8)
    三.输出电阻Ro
    Ri
    信号源
    负载
    放大电路
    Ro
    Us
    +
    -
    Rs
    Ri
    Uo
    +
    .
    Ro
    RL
    Ii
    Io
    Uo
    Ui
    +
    -
    +
    -
    1
    2
    显然,从输出端看放大电路,它相当于一个带内阻的电压源,这个内阻就是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 ,放大电路的开路输出电压u'o就是电压源的源电压.Ro越小,接上负载RL后输出电压下降越小,说明放大电路带负载能力强.因此,输出电阻反映了放大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强弱.
    Ri
    信号源
    负载
    Ro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输出电阻Ro可以通过测量而得到,如图2.3.3所示为测量输出电阻的电路.调节Rw2 ,当Uo =0.5 U'o 时,由图可得Ro = Rw2 .
    Ro
    图2.3.3 测量输出电阻的电路
    [实验2-3-3]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输出电阻的测量
    实验线路:图2.3.3所示放大电路.
    图2.3.3中Rb为51kΩ电阻与47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c为1kΩ,RL为1kΩ,T为S9013.
    (1)不接ui ,接入VCC = +20V,调节Rb(RW),使UCE = 10V.
    (2)保持步骤(1),接入ui(Ui =10mV),不接Rw1和RL ,用低频毫伏表测量放大电路的开路输出电压U'o大小,并记录U'o =___________;
    (3)保持步骤(2),在输出端接入电位器Rw2 .调节Rw2 ,使Uo =0.5 U'o ;
    (4)保持步骤(3),断开Rw2,用万用表测出Rw2阻值,求出Ro ,并记录Ro = .
    实验结果表明,Ro值与Rc值 (基本接近/相差很大).
    由于放大电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电抗元件(如耦合电容或结电容等),因此,当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会发生变化,输出波形的相位也会发生变化.

    四.通频带fbw
    Ri
    信号源
    负载
    放大电路
    Ro
    Us
    +
    -
    Rs
    Ri
    Uo
    +
    .
    Ro
    RL
    Ii
    Io
    Uo
    Ui
    +
    -
    +
    -
    1
    2
    [实验2-3-4]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通频带的测量
    实验线路:图2.3.2所示放大电路.
    图2.3.2中Rb为51kΩ电阻与47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c为1kΩ,RL为1kΩ,T为S9013.
    Ri
    信号源
    负载
    Ro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1)不接ui ,接入VCC = +20V,调节Rb(RW),使UCE = 10V.
    (2)保持步骤(1),不接Rw2 和RL;
    (3)保持步骤(2),接入ui ,使Ui =10mV(用低频毫伏表测量),fi =1kHZ ,用低频毫伏表测量此时输出电压Uo的大小,并记录Uo = mV;
    将此时的输出电压记为U0 ,电压放大倍数记为Au0 ,则U0 = ,Au0= ;
    (4)保持步骤(3),改变输入信号频率fi ,并保持Ui =10mV(用低频毫伏表监测),按表中的数据要求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5)根据表的结果,求该放大电路的通频带fbw ,并记录fbw = fH-fL = .
    _
    一般情况下,放大电路只适用于放大一个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当信号频率太高或太低时,放大倍数都大幅度下降,如图2.3.4所示.
    图2.3.4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0.7│Au0│
    │Au0│
    f
    0
    fH
    fL
    │Au│
    上限截止频率
    ——fH
    下限截止频率
    ——fL
    通频带或带宽
    ——fbw
    fbw = fH-fL (2.3.9)
    图2.3.4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0.7│Au0│
    │Au0│
    f
    0
    fH
    fL
    │Au│
    [实验2-3-5]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最大输出电压幅值测量
    实验线路:图2.3.2所示放大电路.
    图中Rb为51k 电阻与470k 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c为1k ,RL为1k ,T为S9013.
    Ri
    信号源
    负载
    Ro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五.最大输出幅值
    (1)不接ui ,接入VCC = +20V,调节Rb(RW),使UCE = 10V.
    (2)保持步骤(1),接入ui ,使Ui =10mV,fi =1kHZ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此时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并记录输出电压波形有无明显失真 ;
    (3)保持步骤(2),改变输入信号幅度,直到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
    (4)保持步骤(3),改变输入信号幅度,使输出电压波形刚好不出现失真,此时的输出电压振幅值即为最大输出电压幅值Uomax .
    从示波器中直接读出Uomax的大小,并记录Uomax = ;
    从该实验中可以看出,要使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从失真到不失真,必须 (增大/减小)输入信号,也就是说,若放大电路的输出产生了失真,则可能是输入信号 (过大/过小)而造成的.
    严格说来,最大输出幅值是指不失真时放大电路的最大正弦输出信号的幅值.但是,由于放大器件具有非线性的特性,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最大输出幅值是指基本不真或无明显失真时放大电路的最大正弦输出信号的幅值,它包括最大输出电压幅值Uomax和最大输出电流幅值Iomax ,常用的是最大输出电压幅值Uomax .
    最大输出幅值是输出其本上不失真时的单项(电压或电流)指标,而最大输出功率则是综合性的指标,它表示输出信号其本不失真的情况下放大电路能输出的最大功率, 用Pom表示.
    放大电路把较小功率的输入信号放大为较大功率的输出信号,而输出信号的能量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放大电路只不过是实现了有控制的能量转换.既然是能量的转换,就存在转换效率的问题.效率 定义为
    (2.3.10)
    式中PV为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
    六.最大输出功率Pom和效率
    由放大器件特性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就是非线性失真.
    为了衡量波形的失真程度,引入非线性失真系数D
    D定义为在某一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中的谐波总功率(失真分量)与基波功率P1(不失真分量)之比的平方根:

    (2.3.11)
    式中I1,I2,I3…和U1,U2,U3…分别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基波及和各次谐波的有效值.
    七.非线性失真系数THD
    2.4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_放大电路的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
    1.分析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静态分析)
    计算三极管的偏置电压和电流(UBE,IB,IC和UCE)值;
    并判断三极管是否工作在放大状态;
    2 .分析放大电路的交流性能指标(动态分析)
    计算Uomax,Au,Ri,Ro等指标.
    分析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三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也不同.
    下面仍以图2.4.1所示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为例进行分析.
    该电路中,电阻和电容均为线性元件,这部分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的分析和计算仍可采用经典的线性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图2.4.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但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是非线性器件,要完整地分析整个放大电路,就必须首先了解三极管的iB与uBE,iC与iB以及iC与uCE的关系.
    图2.4.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其中iC与iB的关系在放大状态下可表示为iC= iB,因此下面关于三极管特性的分析主要是围绕iB与uBE和iC与uCE的关系进行的.
    图2.4.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由于放大电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交,直流并存,而静态分析的对象是直流量,动态分析的对象是交流量.
    把电路在us=0(若信号源内阻为零,则为ui=0)时所形成的电流通路称为直流通路;
    把电路在只考虑交流信号时所形成的电流通路称为交流通路.
    显然,静态分析要采用直流通路,而动态分析则要采用交流通路.
    2.4.1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由于放大电路中存在电抗性元件(例如电容,电感),它们对直流量和交流量呈现不同的阻抗,因此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是不同的.
    对于直流,相当于频率f=0,则电容的容抗为无穷大,电感的感抗为零.因此在直流通路中,电容可看成开路,电感可看成短路.
    在交流通路中,大容量的电容因容抗很小可看成短路,电感量大的电感因感抗很大可看成开路,而直流电源因其两端电压恒定不变可看成短路(其电压变化量为零),恒定的电流源可看成开路.
    iC
    T
    iB
    -
    T
    iC
    +
    iB
    -
    +
    C1
    Rb
    Rc
    RL
    Rb
    Rc
    +VCC
    C2
    ui
    uBE
    +VCC
    +
    -
    -
    uCE
    +
    -
    uo
    UBE
    -
    +
    UCE
    (a) (b)
    +
    图2.4.2 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
    (a)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b)直流通路
    T
    iC
    +
    iB
    -
    +
    C1
    Rb
    Rc
    RL
    +VCC
    C2
    ui
    uBE
    +
    -
    -
    uCE
    +
    -
    uo
    R'L
    T
    e
    c
    b
    ib
    -
    +
    Rb
    ic
    Rc
    RL
    ui
    +
    -
    uo
    图2.4.3 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a)基本放大电路 (b)交流通路
    2.4.2 静态工作点近似计算法
    三极管的发射结导通时,B,E两端的导通压降UBE基本不变(硅管约为0.7V,锗管约为0.2V),因此有
    IC =βIB UCE = VCC - IC Rc
    图2.4.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在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来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情况,这种分析方法称为特性曲线图解法,简称图解法.
    图解法既可作静态分析,也可作动态分析.
    下面以图2.4.2(a)所示电路为例介绍图解法.
    设图2.4.2(a)中各元件参数值分别为:VCC =12V,Rb = 300kΩ,Rc = 4kΩ,RL = 4kΩ.
    图2.4.2 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
    (a)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b)直流通路
    iC
    T
    iB
    -
    T
    iC
    +
    iB
    -
    +
    C1
    Rb
    Rc
    RL
    Rb
    Rc
    +VCC
    C2
    ui
    uBE
    +VCC
    +
    -
    -
    uCE
    +
    -
    uo
    UBE
    -
    +
    UCE
    (a) (b)
    +
    2.4.3 图解分析法
    1.静态分析
    图2.4.4(a)为静态时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它以虚线AB为界分成两个部分:AB左边为非线性部分,右边为线性部分.
    非线性部分
    线性部分
    图2.4.3(a) 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的分割
    由于三极管在输入回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导通电压UBE近似不变,因此其基极偏流IB可由简单计算求得:
    非线性部分
    线性部分
    由于IB=40μA,因此非线性部分的伏安特性就是对应于iB=IB=40μA的那一条输出特性曲线,如图示2.4.3(b)所示.
    VCC
    VCC /RC =3
    直流负载线
    20μA
    iB=IB=40μA
    60μA
    80μA
    100μA
    120μA
    iC(mA)
    uCE(V)
    o
    4
    2
    1
    2
    4
    6
    8
    10
    12
    M
    Q
    N
    IC=1.3
    UCE=6.5
    非线性
    部分
    线性
    部分
    (a) (b)
    图2.4.4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图解
    (a)直流通路的分割 (b)图解分析
    而线性部分的伏安特性由下列方程所确定:
    (2.5.1b)
    上式表示iC ~ uCE为平面内的一条直线(MN).
    VCC
    VCC /RC =3
    直流负载线
    20μA
    iB=IB=40μA
    60μA
    80μA
    100μA
    120μA
    iC(mA)
    uCE(V)
    o
    4
    2
    1
    2
    4
    6
    8
    10
    12
    M
    Q
    N
    IC=1.3
    UCE=6.5
    非线性
    部分
    线性
    部分
    (a) (b)
    图2.4.4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图解
    (a)直流通路的分割 (b)图解分析
    直线MN的斜率为(-1/Rc), Rc ——直流负载电阻.
    直线MN称为直流负载线.Q ——直流工作点
    由图2.4.4(b)可得 IC ≈1.3mA ,UCE =6.5V.
    另外,已求得静态值IB =40μA ,可近似认为UBE =0.7V ,或由输入特性曲线来确定.
    2.动态分析
    对于交流分量,就要采用流通路进行分析.
    R L= Rc‖RL. R L=2k ——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电阻.
    根据图2.4.3(b)中ic与uce = uo的标定方向与极性,有
    uce =-ic R'L
    而uce=uCE-UCE,ic=iC-IC,代入上式可得
    uCE -UCE = -(iC-IC)R'L (2.5.2)
    T
    iC
    +
    iB
    -
    +
    C1
    Rb
    Rc
    RL
    +VCC
    C2
    ui
    uBE
    +
    -
    -
    uCE
    +
    -
    uo
    R'L
    T
    e
    c
    b
    ib
    -
    +
    Rb
    ic
    Rc
    RL
    ui
    +
    -
    uo
    uCE -UCE = -(iC-IC)R'L (2.5.2)
    动态时iC 与uCE的关系仍为一直线(AB)
    直线的斜率为(-1/ R'L ),由交流负载电阻R'L决定.
    直线通过工作点Q(UCE ,IC)
    AB称为交流负载线
    B
    A
    VCC
    VCC /Rc =3
    直流负载线
    20μA
    iB=IB=40μA
    60μA
    80μA
    100μA
    120μA
    iC(mA)
    uCE(V)
    o
    4
    2
    1
    2
    4
    6
    8
    10
    12
    M
    Q
    N
    IC=1.3
    UCE=6.5
    5
    交流负载线
    图2.4.5 交流负载线
    由式uCE -UCE = -(iC-IC)R'L可得到交流负载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A(UCE+ICR'L,0),B(0,IC +UCE/R'L).
    按图2.4.3a所给的参数,R'L =2kΩ,而由于IC =1.3mA,UCE =6.5V,则UCE +IC R'L =9.1V,即
    A点坐标:(9.1V,0mA)
    B
    A
    VCC
    VCC /Rc =3
    直流负载线
    20μA
    iB=IB=40μA
    60μA
    80μA
    100μA
    120μA
    iC(mA)
    uCE(V)
    o
    4
    2
    1
    2
    4
    6
    8
    10
    12
    M
    Q
    N
    IC=1.3
    UCE=6.5
    5
    交流负载线
    图2.4.5 交流负载线

    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iC和uCE都随着iB变化而变化,此时工作点Q将沿着交流负载线(而不是直流负载线)移动,成为动态工作点,所以交流负载线是动态工作点移动的轨迹,它反映了交,直流共存的情况.

    此外,若负载开路,则R'L =Rc ,说明交,直流负载线重合.

    若接上负载,因R'LIbm
    不产生饱和失真的条件为:UCE>Ucem+ UCE(sat)
    图2.4.7 工作点选择不当引起的失真
    (a)截止失真
    交流负载线
    UCE
    Q''
    ωt
    iC
    uCE
    o
    Q'
    Q
    uCE
    ωt
    o
    o
    ib
    iC
    uce
    ic
    IB
    Q
    Q'
    交流负载线
    UCE
    Q''
    ωt
    iC
    uCE
    o
    uCE
    ωt
    o
    o
    ib
    iC
    uce
    ic
    IB
    (b)饱和失真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Rb大,Q点下移靠近截止区,容易产生截止失真.
    Rb小,Q点上移靠近饱和区,容易产生饱和失真.
    VCC增大,直流负载线平行右移,动态范围变大,静态管子功耗增大.
    RC增大,斜率变小,IBQ不变,Q点向饱和区移动.
    β增大,Q点上移.
    选择工作点除了考虑不产生失真外,往往采取较为灵活的原则.
    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其非线性失真很小,为了降低电源的能量消耗,可把Q点选得低一些;
    在大信号输入时,为了减小非线性失真,Q点常选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如果希望放大倍数较大则应选Q处于静态电流较大处.
    总之,在不产生失真和保证一定的放大倍数的前提下,Q点可选得低一些.
    (2)最大输出电压幅值Uomax
    Q在中点时 , 将由二者中任何一者决定.
    当不在中点时, 将由二者中较小者决定.
    Uomax =min[UCE-UCE(sat),IC R'L ] (2.5.5)
    J '
    UCE(sat)
    Q
    Q'
    图2.4.8 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
    B
    4
    2
    1
    5
    A
    20μA
    IB=40μA
    60μA
    80μA
    100μA
    120μA
    iC(mA)
    uCE(V)
    o
    3
    6.5
    9.1
    12
    J
    IC =1.3
    (3)__ 非线行失真
    NPN:工作点过低,顶部失真 截止失真
    工作点过高,底部失真 饱和失真
    信号过大, 两头失真
    __
    在低频小信号的条件下:
    三极管在工作点附近的动态特性可近似看成是线性的;
    其电压,电流的交流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线性的;
    此时具有非线性特性的三极管可用一线性电路(即线性双口网络)来代替.
    称之为小信号等效电路或微变等效电路.
    整个放大电路可看成一个线性电路;
    可利用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求出它的主要性能指标.
    这种方法就是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法.
    小信号等效电路法只解决低频小信号交流量的计算问题.
    1.三极管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在低频小信号的条件下,工作在放大区的三极管可近似看作是线性双口网络.因此,对于交流分量(即正弦小信号)而言,电流,电压的关系近似为线性.
    在共射接法时,三极管输入电流为ib ,输入电压为 ube ,输出电流为ic,输出电压为uce,
    如图2.4.9所示.

    图2.4.9 共射接法的三极管
    2.4.4微变等效电路法
    (a) (b)
    图2.4.10 折合和简化后的等效电路
    (a)折合后的等效电路 (b)简化的等效电路

    rbe = rbb + rb e= rbb +(1+β)re
    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画出放大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
    先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再用简化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来代替其中的三极管;
    标出电压的极性和电流的方向.
    (2)用解线性电路的方法求出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Au ,ri ,ro等.
    2.放大电路的小信号分析
    下面仍以图2.4.3(a)所示的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为例进行分析.
    图2.4.1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T
    iC
    +
    iB
    -
    +
    C1
    Rb
    Rc
    RL
    +VCC
    C2
    ui
    uBE
    +
    -
    -
    uCE
    +
    -
    uo
    R'L
    T
    e
    c
    b
    ib
    -
    +
    Rb
    ic
    Rc
    RL
    ui
    +
    -
    uo
    ui =ibrbe ,uo=-βib(Rc //RL)= -βR L ib ,故电压放大倍数
    式中R L=RC ‖RL,负号表示共射电路的倒相作用.
    图2.4.12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又由该图得:ui=ii (Rb//rbe ),故输入电阻
    考虑到Rb>>rbe,则
    输出电阻Ro的求法:
    令us=0(但保留其内阻Rs);移去RL (或开路) ;
    在输出端加一信号电压uo,求io,再求Ro.
    输出电阻Ro的求法:
    由于us=0,ib=0,因此ic=βib=0,于是uo=icRc,输出电阻
    (2.4.11a)
    若考虑三极管的共射输出电阻rce ,由于rce>>Rc ,则
    Ro=Rc//rce≈Rc (2.4.11b)
    _
    结论:
    图2.4.12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图解法和小信号等效电路法这两种分析方法虽然在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质上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图解法:
    全面,直观;既能作静态分析,又能作动态分析;能分析非线性失真的情况.
    需要精确的三极管特性曲线,非常麻烦,结果不易准确.
    适用于分析低频大信号时的情况.
    小信号等效电路法:
    线性化处理,计算小信号交流指标很方便.
    不能用于静态分析,不能分析非线性失真的情况.
    [例2.4.2] 图2.4.3(a)所示的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中,若电路参数为:Rb=360k ,Rc=4.7k ,RL=4.7k ,VCC=15V,三极管为硅管,其 50,rbb'=200 ,求:
    (1)静态工作点;
    (2)电压放大倍数Au ,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
    (3)若外接信号源的内阻Rs=300 ,求源电压放大倍数Aus;
    (4)最大输出电压幅度Uomax .
    解:这里根据前面的分析直接引用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IB ≈VCC /Rb=15/360≈40×10-3 mA = 40 A
    IC =βIB=50×40 A=2mA
    UCE = VCC-IC Rc=15-2×4.7=5.6(V)
    Uomax=min[UCE-UCE(sat),IC R'L ]
    = min[5.6-0.1,2×(4.7//4.7) ]
    =4.7(V)
    应当指出,以上计算必须是三极管始终工作在放大状态下才成立.
    设计和调试放大电路时,为获得较好的性能,必须首先设置一个合适的Q点.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中,
    当VCC和Rb确定后,基极偏流IB是"固定"的,其偏置电路实际上是由一个偏置电阻Rb构成的.
    2.5 工作点稳定的电路
    这种偏置电路称为固定偏流电路或恒流式偏置电路.
    固定偏流电路结构简单,调试方便.
    但当更换管子或环境温度变化引起三极管参数变化时,电路的工作点(IC,UCE)将发生移动,甚至移到不合适的位置而使放大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本节主要讨论环境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以及稳定工作点的偏置电路.
    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
    ①电源电压的变化;
    ②电路参数的变化;
    ③管子的老化与更换等;
    ④三极管的参数(ICBO,UBE,β等)随温度变化(主要原因).
    2.5.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1.温度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
    (1)温度对ICBO的影响
    温度每升高10℃,ICBO将增大一倍.
    在高温场合多选用硅管.
    ,随着温度的高,ICEO也急剧增大.
    (2)温度对UBE的影响
    温度每高1℃, 减小2.2mV.
    (3)温度对β的影响
    温度每升高1℃,β增加0.5%~1%.
    应当指出,在工业上批量生产电子产品时,由于三极管参数的分散性,同一型号三极管的参数(如β)将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它的影响和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很相似.
    为了减少调试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希望电路对三极管参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即当管子参数变化时,其静态电流IC基本不变.固定偏流电路不能满足上述的要求.
    [实验2-5-1] β变化对静态工作点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实验线路:图2.4.3(a)所示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图中Rb为51kΩ电阻与47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c为1kΩ,RL为1kΩ,T为S9018或S9013.
    (1)用万用表β档分别测量三极管S9018和S9013的β值,并记录:
    β1(S9018)= ;β2(S9013)= ;
    (2)不接ui ,接入S9018和VCC = +20V,调节Rb(RW),使UCE = 5V;
    (3)保持步骤(2),输入端接入ui(fi =1kHZ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此时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调节ui(Ui)大小,使输出电压最大且输出电压波形无明显失真;
    (4)保持步骤(3),不接ui ,将实验电路中的三极管S9018改为S9013,测量此时UCE 的大小,并记录UCE = V.
    此时UCE值 (已经上升/已经下降/基本不变),也就是说,此时的IC值 (已经下降/已经上升/基本不变).这说明更换后的管子β值___________(小于/大于/基本等于)更换前的管子β值.
    (5)保持步骤(4),接入ui,观察此时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并记录:
    输入电压波形 (有/无)明显失真;输出电压波形 (有/无)明显失真;
    [例2.5.1] 在图2.4.3(a)所示的固定偏流电路中,若VCC=9V,Rb=150kΩ,Rc=2kΩ.三极管的3DG4的UBE=0.7V,UCE(sat)=0.3V,β=50.
    (1)试确定静态工作点;
    (2)若更换管子,使β变为100,其他参数不变,确定此时的静态工作点.


    解:(1)




    (2)当β=100时,IB的计算同上,仍为55μA


    该电路不可能出现UCEIB(sat) ,因此管子确工作在饱和区.
    该电路实际工作点为:IB=55 A,UCE=UCE(sat)=0.3V,IC= IC(sat)=4.35mA.
    温度升高时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最终都集中在工作点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大上.
    所谓的稳定工作点,主要指稳定工作点的电流IC .
    一种能自动稳定工作点的偏置电路如图2.5.1所示,该电路称为分压式偏置电路或射极偏置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偏置电路.
    图2.5.1 分压式偏置电路
    2.5.2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实验2-5-2] 分压式偏置电路工作点稳定性的观察
    实验线路:图2.5.1所示放大电路.
    图中Rb1为5.1kΩ电阻与10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b2为10kΩ电阻,Re为1kΩ,Rc为1kΩ,RL为1kΩ,C1为100 F,C2为100 F,T为S9013.
    (1)用万用表β档分别测量三极管S9018和S9013的β值,并记录:
    β1(S9018)= ;β2(S9013)= ;
    (2)不接ui ,接入S9018和VCC = +20V,调节Rb1(Rw),使UCE = 10V;
    (3)保持步骤(2),输入端接入ui(fi =1kHZ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此时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调节ui(Ui)大小,使输出电压最大且输出电压波形无明显失真;
    (4)保持步骤(3),不接ui ,将实验电路中的三极管S9018改为S9013,测量此时UCE 的大小,并记录UCE = V.
    此时UCE值 (已经上升/已经下降/基本不变),也就是说,此时的IC值 (已经下降/已经上升/基本不变).这说明分压式偏置电路____(具有/不具有)稳定工作点的作用;
    (5)保持步骤(4),接入ui,观察此时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并记录:
    输入电压波形 (有/无)明显失真;输出电压波形 (有/无)明显失真;
    I1>>IB时,
    稳定条件:
    UB>>UBE
    (1+ )Re>>(Rb1//Rb2)
    一般可选取
    VCC较低时,应取
    UB=(0.2~0.3)VCC
    2.静态工作点

    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3.动态分析
    设Rb=Rb1‖Rb2,R L=Rc‖RL
    uo=- ib R L
    ui=ibrbe+ieRe=ib[rbe+(1+ )Re]
    Ro Rc
    由式 知,接入Re后使Au大大下降(但Ri显著增大),可在Re两端并联一个大电容Ce(几十至几百μF)
    接入Ce后,对于交流信号而言,Ce相当于短路,Re也被短路了,故称Ce为射极旁路电容.
    有Ce时,Q点计算不变,但性能指标变为(令上述各式中的Re=0):

    其性能指标与固定偏流电路相同,因此,该电路最为常用.
    _
    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有三种基本接法,即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
    通常把这三种接法称为三种基本组态,分别简称为共射,共集和共基组态.
    共射电路在前面已作了详细讨论,下面分别讨论共集电路和共基电路.
    _
    2.6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图示为共集放大电路,输入信号加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输出信号从发射极取出.
    集电极是输入,输出回路的公共端,这种电路就是共集电路,由于负载电阻RL接在发射极上,信号从发射极输出,故又称为"射极输出器".
    2.6.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射极输出器的电路比较简单,可以不必要画出它的直流通路.由图直接列出基极回路的方程式如下:
    1.静态分析
    [实验2-6-1] 共集电路的基本性能测量
    实验线路:所示共集放大电路.
    图中Rb为51kΩ电阻与470 kΩ电位器串联,Re为2kΩ,RL为2kΩ,T为S9013.
    2.动态分析
    (1)不接ui,接入VCC = +20V,调节Rb,使UCE =10V;
    (2)保持步骤(1),输入端接入ui(fi =1kHZ ,Ui=2V)和RL,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此时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并记录:
    ui的波形 (有/无)明显失真;uo的波形 (有/无)明显失真.
    结果表明:共集放大电路的不失真输入信号幅度比共射放大电路 (大得多/小得多),即共集电路的输入动态范围要比共射电路 (大得多/小得多).
    输入信号幅度Uim = V;输信号幅度Uom = V;Au=_____,且Au______( 1; 1; 1);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为 (同相/反相).
    结果表明:共集放大电路为 (同相/反相)放大电路,且输出电压 (明显大于/基本等于/明显小于)输入电压.
    (3)保持步骤(2),不接RL,即增大等效负载电阻值,观察输出电压幅度有无明显增大,并记录: ;
    结果表明:共集放大电路 (具有/不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能力.
    由此可推断出:共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比共射放大电路 (大得多/小得多).
    (4)保持步骤(3),接入ui和RL,并在输入回路中串接1k 电阻,观察输出电压幅度有无明显减小,并记录: ;
    由此可推断出:共集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比共射放大电路 (大得多/小得多).
    结果表明:共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比共射放大电路_________(大得多/小得多).
    小信号交流等效电路
    求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uo=ieR L=(1+ )R Lib
    uo ui,即uo与ui幅度相近,相位相同,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射极输出器又称为射极跟随器.
    求输出电阻Ro :
    利用输入电阻高和输出电阻低的特点,射极输出器被用作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输出级和中间级.射极输出器用作中间级时,可以隔离前后级的影响,所以又称为缓冲级,在这里它起着阻抗变换的作用.
    共基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c为集电极电阻,Rb1,Rb2为基极分压偏置电阻,基极所接的大电容Cb保证基极对地交流短路.因为基极是输入,输出回路的公共端,因此是共基放大电路.
    2.6.2 共基电路

    1.静态分析
    共基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所示,它与分压式偏置电路的直流通路完全相同,因此工作点的求法也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2.动态分析
    [实验2-6-2] 共基电路的基本性能测量
    实验线路:图示为共基放大电路.
    图中Rb1为3.3kΩ电阻,Rb2为10kΩ电阻,Re为1kΩ,Rc为1kΩ, RL为1kΩ,T为S9013.
    (1)不接ui,接入VCC = +20V,测量并记录UCE = V;
    (2)保持步骤(1),不接ui,由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f =1kHZ ,Us=50mV(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开路即不接入到电路中时用低频毫伏表测量)的电压信号待用;
    (3)保持步骤(2),输入端接入ui,用低频毫伏表测量ui的实际幅度Ui,并记录:
    Ui= mV
    结果表明:共基放大电路的实际输入电压信号幅度_____(基本等于/明显小于)源电压信号幅度,即共基电路的输入电阻Ri (远大于/接近于/远小于)信号源内阻Rs(=50 ),因此可以得知,相对于共射电路,共基电路的输入电阻Ri ______(很小/很大).
    (4)保持步骤(3),用低频毫伏表测量uo的输出幅度Uo,求出Au,并记录:
    Uo = V; Au = .
    结果表明:共基放大电路的Au (远大于/远小于/接近于)共射放大电路,但在信号源源电压幅度Us相同的情况下,共基放大电路的实际输出电压幅度比共射放大电路要 (大得多/小得多).
    (5)保持步骤(4),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记录:
    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为 (同相/反相).
    结果表明:共基放大电路为 (同相/反相)放大电路.
    共基放大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设R L =Rc‖RL
    ui=-ibrbe
    uo=-ic R L =-βR Lib
    ∴Au= =
    (同相放大)
    Ro= Rc
    共基电路的输入电流为ie,输出电流为ic,所以没有电流放大作用.但是,由于共基电路的频率特性好,因此多用于高频和宽频带电路中.
    和三极管一样,场效应管也有放大作用,因此可以用它组成各种放大电路.显然,在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中,场效应管应工作在恒流区.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有共源,共漏和共栅三种组态,它们分别相当于三极管的共射,共集和共基组态.
    2.7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_与三极管放大电路一样,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也需要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管子工作在恒流区;也存在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由于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栅流必须为零,因此需要合适的栅极电压,且栅极电压的极性具有下述特点;耗尽型UGS与UDS的极性相反(其中耗尽型MOS管二者的极性可以相同或UGS可为零),增强型的UGS与UDS的极性相同.
    2.7.1 场效应管的特点
    场效应管特点:
    1._ 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
    栅源之间的电压变化来控制漏极电流的变化.
    2.____场效应管预置一个偏压
    3._场效应管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场效应管的栅极几乎不取电流其输入电流. 输入电阻高.
    4. 场效应管为单极型器件, 温度稳定性较好.
    _5.___场效应管制造工艺简单,有利于大规模集成.
    6. 场效应管的跨导较小, 电压放大倍数较低.
    2.7.2.共源放大电路
    共源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2.7.2.静态分析 1.自偏压电路
    典型的自偏压电路如图所示.静态工作时,耗尽型场效应管在无栅极电源时也有漏极电流ID,当ID流过源极电阻Rs时,在它两端产生电压降US=IDR .由于栅极电流近似为零,栅极电阻Rg上就没有电压降,即栅极直流电位UG≈0,故有
    可见,栅源之间的直流偏压UGS是由场效应管的自身电流ID流过Rs产生的,故称为自偏压电路.
    C称为源极旁路电容.
    Rg为栅极电阻,为栅,源极之间提供直流通路,其阻值较大,
    电路的输入耦合电容C1的容量较小.
    对于N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自偏压电路将使UGS(off) (1)计算法
    联立求解上二式组成的方程组,可得到ID和UGS .
    上述二次方程有两个根,即有两组的ID和UGS值,应根据管子工作在恒流区的条件,选出合理的ID和UGS值.又从电路图可得
    (2)图解法
    Q
    UGS
    直流负载线
    VDD
    IDSS
    uGS
    O
    源极负载线
    iD(mA)
    UGS(off)
    uDS(V)
    UDS
    iD(mA)
    O
    uGS=0V
    -1V
    -2V
    -3V
    -4V
    Q
    由于Rs的电流负反馈作用(其作用与三极管电路中Re相似),因此自偏压电路的工作点较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UGS=-IDRs0,所以自偏压电路只适用于UGS和UDS极性相反的耗尽型场效应管,而不适用于增强型MOS管和作正栅压运用的耗尽型MOS管.
    2.分压式自偏压电路
    自偏压电路的工作点确定后,UGS和ID为定值,源极电阻Rs就基本被确定,选择的范围很小.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分压式自偏压电路基础上加接栅极分压电阻Rg1,Rg2而组成的.
    图中,漏极电源VDD经Rg1,Rg2分压后的电压,经栅极电阻Rg3作为栅极电压UG ,因Rg3上电压降为零,则
    当VDD ,ID为定值时,只要Rg1,Rg2和Rs取不同值,则UGS可为正值,零值或负值,因此分压式自偏压电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场效应管,并且Rs的选择范围扩大了.由于栅流近似为零,所以分压电阻Rg1,Rg2和栅极电阻Rg3可以比较大.
    如果图中Rs=0,则因UG>0,这时电路只适用于增强型MOS管了.
    [例2.7.1] 若图3.14中场效应管为3DJ2G,其参数为UGS(off)=.7V,IDSS=4mA,其他元件参数均标在图上,试确定其静态工作点.
    解:
    把有关参数代入式(3.16),可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ID≈(5.6±3.6)mA,而IDSS=4mA,ID应小于IDSS ,故ID=2mA,于是UGS=-1.9V,故有
    UDS=VDD.ID(Rd +R)=21.2×(3.9+2.2)=8.8V
    对于P沟道的场效应管,在组成偏置电路时只要把相应的N沟道管的漏极电源由+VDD变为-VDD就行了.
    与三极管一样,场效应管在低频小信号且在工作在恒流区,可用微变等效电路来代替,于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便可用微变等效电路法进行动态分析了.
    1.共源放大电路
    [实验2-7-1] 共源放大电路的测量
    图中Rg1为51kΩ电阻与470kΩ电位器相串联组成,Rg2为20kΩ,Rg3为1MΩ,Rd为1kΩ,Rs为1kΩ,RL为1kΩ, C1为0.01 F, C2为10 F, C为100 F, T为3DJ6.
    2.7.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不接ui ,接入VCC = +20V,调节Rb(RW),使UDS = 15V.此时有
    ID= mA;
    (2)保持步骤(1),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场效应管G点对地电压UG和S点对地电压US ,并记录:
    UG= V;US= V;UGS= UG-US = V;
    (3)保持步骤(2),输入端接入ui(fi =1kHZ,Ui=10mV);
    (4)保持步骤(3),用低频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入电压Ui和输出电压Uo的大小,并记录:
    Ui = mV,Uo = mV, = .
    共源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rds因较大而被略去.
    设R L=Rd‖RL ,由图可得
    id=gmugs ui=ugs uo=-id R L=-gm R L ugs
    则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Ri=Rg3+Rg1‖Rg2
    输出电阻
    Ro≈Rd
    当源极电阻R两端不并联旁路电容C时,共源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
    id=gmugs
    ui=ugs+id R=ugs+gm Rugs=(1+gm R)ugs
    uo=-id R L=-gm R L ugs
    此时电压放大倍数
    显然,当源极电阻R两端不并联旁路电容C时,共源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变小了.
    [例2.7.2] 电路如图所示(R不并联C),其中Rg1=200k ,Rg2=40k ,Rg3=2M ,Rd=10k ,R=2k ,RL=10k ,VDD=18V,场效应管的IDSS=5mA,UGS(off)=-4V.求电路的Au, Ri和Ro .
    解:先求场效应管的跨导gm,为此就要计算其静态工作点的栅源电压UGS .把有关参数代入式(3.3.7),可得
    UGS=3-2ID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UGS≈-1.4V(另一解UGS=-8.2V,小于UGS(off)=-4V,舍去).
    解:UGS≈-1.4V
    可求得跨导
    Ri=Rg3+Rg1‖Rg2=2+0.2‖0.04≈2M
    Ro≈Rd=10k
    2.共漏放大电路 源极输出器
    如图为共漏放大电路,它与射极输出器相似,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和电压放大倍数略小于1的特点.由于该电路是从源极输出的,所以又称为源极输出器.
    在忽略rds的情况下,源极输出器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设R L=R‖RL,由该图可得
    uo=idR'L=gmR'Lugs
    ui=ugs+uo=(1+gmR'L)ugs
    显然,Au>1时,Au≈1.
    求输出电阻:
    ugs=-uo
    [例2.7.3] 若图示的源极输出器中,Rg1=2M ,Rg2=500k ,Rg3=2M ,R=12k ,RL=12k ,VDD=12V,且场效应管在工作点处跨导gm=1.5mS,求放大电路的Au,Ri和Ro .
    解: R L=R‖RL=12‖12=6k
    Ri=Rg3+Rg1//Rg2=2+2//0.5=2.4 M
    Ri=Rg3+Rg1//Rg2=2+2//0.5=2.4 M
    由上例可以看出,源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很高,输出电阻较低.但是我们同时看到,源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比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高得多.为此,常采用场效应管.三极管混合跟随电路,使输出电阻进一步降低,而输入电阻仍然很高
    2.8.1 多级放大电路的一般结构
    _
    Ro
    中间级
    (Au2)
    输出级
    (Au3)
    输入级
    (Au1)
    信号源
    负 载
    多级放大电路
    图2.8.1 多级放大电路的一般结构框图
    Ri
    2.8 多级放大电路与级间耦合方式
    ui=ui1,uo1=ui2,uo2=ui3,uo3=uo.
    Au=
    对于n级放大电路,有
    Au=Au1Au2…Aun
    Ro
    中间级
    (Au2)
    输出级
    (Au3)
    输入级
    (Au1)
    信号源
    负 载
    多级放大电路
    Ri
    Ri= Ri1 Ro= Ro3
    对于n级放大电路,其输出电阻等于第n级(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Ron:Ro= Ron
    Ro
    中间级
    (Au2)
    输出级
    (Au3)
    输入级
    (Au1)
    信号源
    负 载
    多级放大电路
    Ri
    多级放大电路存在一个级与级之间如何连接的问题.
    通常把多级放大电路中级与级,级与信号源,级与负载的连接方法,称为级间耦合方式.
    基本要求:
    (1)保证各级管子有合适的工作点,避免信号失真;
    (2)把前级信号尽可能多地传送到后级,减小信号损失.
    常见的级间耦合方式: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电隔离)耦合.
    1.阻容耦合方式:通过电容和下一级输入电阻连接起来的方式.
    特点:(1)各级的工作点彼此独立;(2)不能传送缓慢变化信号和直流信号;(3)常用于分立元件电路.
    第一级
    第二级
    2.8.2 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
    2.变压器耦合方式
    级与级之间通过变压器连接的方法称为变压器耦合,如图所示,它实际上是一种磁耦合.
    特点: (1)各级的工作点彼此独立;(2)前后级电路相互绝缘,电隔离性能好;(3)具有阻抗变换作用;(4)也不能传送缓慢变化信号和直流信号;(5)变压器体积大,笨重,价贵,频率特性差,不能集成.
    前 级
    放大电路
    后 级
    放大电路
    初级
    次级
    3.光电耦合方式
    级与级之间通过光电耦合器件连接的方式称为光电耦合,它实质上是一种光耦合.
    特点: (1)光耦合,电隔离性能好;(2)光电耦合器件可以集成,因此广泛用于集成电路中;(3)可以传送直流信号,但前后级的工作点相互影响.
    由于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这两种耦合方式都能够使前后级之间相互绝缘,所以统称为电隔离耦合.
    光电三极管符号
    发 光
    二极管
    前 级
    放大电路
    后 级
    放大电路
    光电耦合器件
    光 电
    三极管
    4.直接耦合方式
    前级的输出端和后级的输入端直接连接的方式,称为直接耦合.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不需要耦合电容和变压器,一般也不采用旁路电容,它具有良好的频率特性,可以放大缓慢变化甚至零频的直流信号,因此又称为直流放大器.
    显然,直流信号的放大只能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但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也能放大交流信号,而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只能用于交流放大.
    由于级间采用直接耦合,将带来一些特殊问题,因此必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这将在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1)各级直流电平的正确配合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要合理安排各级的直流电平(即电位),实现各级直流电平之间的正确配合,为此而设置的电路称为电平移动电路.
    常见的电平移动电路:
    ① 抬高后级输入端电平的方式(接Re2)
    常见的电平移动电路:
    ② 降低前级输出端电平的方式(接R或DZ )
    常见的电平移动电路:
    ③ NPN管与PNP管的交错组合方式
    (2)零输入时零输出
    作为一个放大电路,必须满足下述要求:当输入端接入信号源或输出端接上负载时,都不会影响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亦即静态工作点不应改变.
    对于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电路,由于耦合电容和变压器把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与输入端或输出端隔离开来,所以上述要求得到满足.
    但在直接耦合电路中,由于静态的电压,电流与信号的电压,电流无法截然分开,因此要满足上述要求,必须使放大电路在无信号输入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直流电位都为零,即满足所谓:"零输入时零输出"的条件.为了保证此条件成立,需要采用正,负两组电源,且在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中配置适当的电平移动电路.
    (3)零点漂移
    ① 零点漂移现象
    当把放大器的端短路时,从理论上说输出电压应为零(即输出端电压等于它的静态值),但是对于直接耦合电路而言,实际上电路的输出端却存在缓慢变化的电压,即输出端电压偏离静态值而上下漂动,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简称零漂.
    由于存在零漂,因此若不说明输入信号为零,漂移电压就会被误认为是输入信号引起的.
    当有信号输入时,如果漂移电压的大小可以和有用信号电压相比较时,就无法从输出电压中区分出有用信号的大小;如果漂移严重时,输出电压的主要成分是漂移电压,也就是说有用信号被零漂"淹没"了,使电路工作不正常.
    (3)零点漂移
    ① 零点漂移现象
    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越大,输出端的零漂越严重.所以衡量一个放大电路零漂的大小,不能只看输出端漂移电压的大小,还要看放大倍数有多大.
    一般把输出端的漂移电压折合到输入端来衡量,即把输出端的漂移电压ΔUo除以电压放大倍数Au作为输入端的等效漂移电压ΔUo/Au ,以便和输入电压进行比较.
    为了使电路能正常放大,输入电压必须远大于输入端的等效漂移电压.
    (3)零点漂移
    ② 零漂产生的原因
    引起零漂的外部因素很多,如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波动等,但最主要的是环境温度的变化,因此常又称为温漂.
    半导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而变化则是产生零漂的内在原因.
    (3)零点漂移
    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当第一级的工作点由于温度的变化而稍有偏移时,其输出端电压将有一微小的变化,这个缓慢的微小变化将会被逐级放大,致使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产生较大的漂移电压.因此,第一级零漂的影响最为严重,而零漂本质上主要是工作点的漂移.
    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电路虽然也存在零漂(即工作点的变化),但由于缓慢变化的漂移电压被耦合电容或变压器所阻隔,不会被逐级放大,因此对电路的影响只局限于本级,可通过采用工作点稳定的偏置电路把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3)零点漂移
    对于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必须采取措施来抑制零漂.抑制零漂的方法很多.例如,采用高稳定度的稳压电源来抑制电源电压波动引起的零漂;采用恒温系统来消除温度变化的影响等.但更主要的是应从电路形式的改进来抑制由于半导体管参数受温度变化影响而引起的零漂,这一方面的内容将在第4章中加以介绍.
    综上所述,直接耦合电路的主要特点有:
    (1)低频特性好,能放大缓慢变化甚至直流信号.
    (2)由于电路中只有半导体管和电阻,没有大电容,变压器和电容等元件,便于集成,因此在集成电路中广泛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3)各级的工作点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各级的直流电平.
    (4)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直流电位要考虑满足"零输入时零输出"的要求.
    (5)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P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非线性电子线路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答案  电力安规电力线路部分  广州公交线路电子查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电子线路基础视频  高频电子线路阳昌汉  高频电子线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