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开基创业 1.新中国的教育 P86(2)特点:P86 (1)人民政府先是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2)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3)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基础?吸收?借助? 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过程 P86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2)为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3)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4)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3.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P87(1)表现:(2)意义: A.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开基创业的十几年,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P87〔学思之窗〕 答:不对.一方面,"四人帮"对17年教育进行的肆意诋毁和诬蔑,只能给教育带来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建国前的17年,政府对旧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创立人民教育制度;对被帝国主义把持的学校,收回教育主权;改革学制等.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为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1. 偏差与恢复 P87 (1)教育大跃进:大办学校、增加体力劳动、打乱教学秩序、教育质量下降(2)文革:严重破坏、教学秩序混乱、教师受到摧残、青少年丧失受教育机会(3)"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整顿恢复教育 :恢复高考、编写新教材、尊师重教、教育迅速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2、新时期教育的蓬勃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2)科教兴国战略 (3)邓小平"三个面向"指导方针(4)教育改革:普九教育、教育立法、改革高校、希望工程,等三、迎接挑战 1. 挑战 P88 (1)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综合国力—科技—人才—教育(2)至20世纪末,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2.国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P88-89 (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3)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