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龙珠同人小说 > 金庸小说的武功与文化
  • 金庸小说的武功与文化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PT   更新时间:2005-01-0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pt
    文档作者:lulu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金庸小说的武功与文化
    卢璐 谢春国

    简介
    武功,打斗的描写对于武侠小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武功打斗的描写就不成其为武侠小说了.武侠小说原先被称为侠义小说,直到本世纪民国时代以后才改名为武侠小说,在侠之前加上一个武字,以便开宗明义,可见"武"对于这类小说的重要性.
    说是这样说,但"武"的因素在作者与读者两方面都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比如海外新武侠小说的先驱梁羽生便一再说武侠小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对武的轻视显而易见.而另一大家古龙则以不具体描写武功打斗的招式而闻名,他公开声明"武功是用来杀人的,而不是给人看的",自以为发现了一个真理.实际上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恰恰是要写出来给人看的,由此也可见他对武功打斗描写的轻视.

    武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武侠小说之所以只在华人圈内受到热烈欢迎,而难以被洋人所接受,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武侠小说的"武"和"侠"这两种文化元素太独特了,唯中国文化独有,而洋人世界找不到对应的概念.所以洋人将武术干脆翻译成"中国功夫",这倒也没错.
    咱们长话短说,金庸小说中功夫乃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中国功夫".也就是说,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打斗都是中看不中用,能看不能练的.这不必多做解释,小说不是武术的教科书.若像当年的平江不肖生那样努力将武侠小说写成武术教科书,显然不合时宜,又违背武侠小说的审美规律的.金庸当然不会这样做.他练成了一项专门绝技,那就是武功打斗的"文"化,武戏问唱,既热闹非凡,不失武功打斗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氛围,同时又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而又值得再三地品味.
    之一
    "文"化就是艺术化,也就是美化,雅化,而其方法与途径,则是发挥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地将中国文化艺术的丰富的类别内容与形式"化"入武功之中.诸如诗,词,赋,琴,棋,书,画,乐等等,这些原来根武功打斗沾不上边的文化艺术形式,都一一被金庸"化"成了武功及其打法形式.
    比如说<>一书中,写到李白的一首古风<>中藏有一套高深武学的奥秘,他们能理解吗 或者"音乐武功",早在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中就已出现了.主人公陈家洛悟出了一套"庖丁解牛掌",对付武功高强的张召重时,陈家洛命余鱼吹<>的曲子,等等.

    金庸小说的武功打斗,不仅与传统的艺术形式相通,而且还与传统的学术形式,学术内容及学术思想相通.
    海外的华侨将金庸的小说选为子女教育的中国文化教科书,即因在金庸小说的武功描述之中,便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学术思想.比如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以及佛经,道藏,典故等等,都被金庸"化"入了他的独创的武功之中.
    如<>中描写的太极拳,太极剑,若完全不懂"太极圆转"及"务使节节贯通,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道理,恐难领会张三丰武学思想的妙处.
    说到步法,金庸小说最妙的步法大约莫过于<>中段誉于偶然中学到的一套"凌波微步"的步法.这一套步法的实用妙处书中已经写得神乎其神,它的审美的妙处及学理的妙处却要我们会看门道才成.表层之美,是由于这一套步法的名称,乃是来源于三国时的才子曹植所写的一篇<>,其中描写洛水女神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具体情形.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中的著名的"降龙十八掌",其中"亢龙有悔","潜龙勿用","龙战于野"等等源于<>的卦爻辞.

    说到"门道",我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什么意思呢 便是讲世间的万事万物,形态不同,技法各异,然而九九归一,百川汇于海洋,都是由"道"而生,因而万物之理,万人之德同归于万事之道
    金庸从第一部书开始就注意武功之道的问题.要将武功写得丰富独特,又合情合理,还要耐人寻味,给人启示,那就非要明道不可.让我们举例来说明.<>中写到陈家洛一出场,便使出一套前所未有的武功,叫"百花错拳".这一拳法的独特之处,是将世间现有的拳术诸如长拳,太极拳,八卦拳等等加以综合,七颠八倒,叫人防不胜防,因此称得上是"百花"易敌,"错"字难当.
    <>中写到武当派的祖师爷张三丰当着敌手的面传授"太极剑",大家都觉得不可理解,唯张无忌能够领悟.

    前文已经说过,物以理载道,人以德承道,金庸小说的武功描写之"有理",必然会反映在事之理和人之德两个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的性格化",远不是我们理解或想象的那么简单,诸如笨人有笨功夫,巧人有巧功夫,奸人有奸功夫,坏人则"逆练真经".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真正的性格化,而只能说是类型化了.这样的理解,只涉及了金庸小说"武学"的一个层次.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P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完本七龙珠同人小说  七龙珠同人小说h  七龙珠同人小说完结  好看的七龙珠同人小说  七龙珠同人大结局小说  七龙珠小说  七龙珠小说完本  关于七龙珠的小说  重生七龙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