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设计理念及实践操作
一、为孩子的未来打下“精神的底子”
二、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
三、实践操作
四、评价建议
一、为学生的未来打下“精神的底子”
不管信息如何爆炸,阅读如何便捷,决定人之为人的基本界线,并没有改变;决定一个人生命等级的基本界线,也没有改变。这些基本界线,也就是人类维系尊严生存的精神经纬,几千年来已由一批文人学者用文字清晰讲述。这些文字并不太多,应该让每一代年轻人仔细阅读。
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即使是在我们义无反顾地以加速度的姿态,不计成败地奔向现代、后现代的今天,提及它,依然能够打动我们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部分。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有别于非经典的特质,其中第三条是这样概述的: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他说,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公元前六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瑞典】汉内斯·阿尔文
世界现在最需要的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如果中国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
——【英国】汤因比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经验不会是失败。如果人类将来日益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而且必有所得。
——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小史》
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台湾作家张晓风
“国学”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
国学以经、史、子、集作为研究主体的学科构架应该是可以形成共识的。正如明代学者胡应麟所说:“经、史、子、集,区分为四,九流百氏,咸类附焉,一定之体也。”
经学: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史学: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
诸子:中国人的思想与生存智慧;
文学: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
二、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
(一)总体原则
(二)形态设计:音、画、文三位一体
(三)内容设计:“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国学经典诵读”(感性与理性的有效融合)
(一)总体原则
在不违背作者意愿的前提下,坚持从现代人文思想出发对其内容加以阐释。在阐释过程中,凡是合理的内容我们都力求讲细讲透,讲清适用范围;凡是陈旧的内容我们都加以辨析,以便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今天应该怎么做。我们并非想让华夏子孙陷入复古的泥潭,而是要引导他们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二)形态设计:音、画、文三位一体
本书采用生动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字,而且能欣赏到栩栩如生的手绘图(大多数图画都是著名画家或艺术大师根据特定的经典创作的,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以图解文,图文并茂,辅之以朗诵艺术家的配乐诵读,音、画、文三位一体,生动形象,带给读者丰富的人生感受和审美体验。
配乐朗读给学生以示范与引领。使用学校的老师或学生均可以登录www.jcjyjt.net下载相关的音频教材,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实际上,科技的发展,已实现了可以下载这些音频文件到任何移动音频播放器,包括现在很多有此功能的手机。
(三)内容设计:“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国学经典诵读”(感性与理性的有效融合)
本丛书每一分册设计6-8个单元(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是6、7、8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单元导读”板块,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板块,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国学经典诵读”板块(遴选蒙学经典或诸子经典中的精华内容供读者诵读)。
每个单元的体例结构:
【经典诵读】经典原文由朗诵艺术家进行配乐诵读。
[注释]重点生词注音、解词、释义。
[译文]翻译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析论]对经典体现出的深刻思想进行言简意赅的点拨。
【相关链接】链接一些对理解原文有所帮助的历史典故、相关故事及现代案例等,用以增强本书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围绕古代诗词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一个专题 来遴选3-4首诗词供读者诵读,以传诵程 度作为作品入选的首要标准,同时兼顾思 想性和艺术性。
1-4年级侧重于五言绝句;
5-6年级侧重于七言绝句;
7-9年级侧重于七言绝句、五言律诗、词中小令以及古代民歌;
高一年级-高三年级侧重于词、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及古体诗。
小学(1-6年级)
1年级上册专题:秋思、悯农、归思、马诗、上人、咏雪。
1年级下册专题:远古歌谣、历史人物的歌咏、七岁孩童的诗作、 女儿的吟诵、画的意蕴、静谧的山林。
2年级上册专题:山中、重阳、隐者、相思、清夜、相送。
2年级下册专题:春日、乡情、送别、牧童、独钓、采莲。
3年级上册专题:采莲、清溪、劳者、边塞、气概、沧桑。
3年级下册专题:登高的慨叹、春的气息、傲雪寒梅、黄昏的惆 怅、月影婆娑、能饮一杯无。
4年级上册专题:秋词、戎马、小溪、山行、夜月、村居。
4年级下册专题:春日、忆江南、南北朝民歌、劝君惜取少年时、 从军行、佳人。
5年级上册专题:夏意、望山、送友、竹枝词、哲理、湖光。
5年级下册专题:蝶纷飞、如梦令、黄鹂声里、雨韵、四时田园、 读书之感。
6年级上册专题:赠诗、鸟、江景、鱼儿、宫怨、闻笛。
6年级下册专题:柳之韵、桃之夭夭、昆虫之谜、寄人、咏史、题 壁诗。
初中(7-9年级)
7年级上册专题:永不背弃、少女情态、蝉之吟唱、胜日寻芳、
惜花之心、哲理意蕴、己亥杂诗。
7年级下册专题:投桃报李、高山流水、杨柳依依、东望故园、
心怀天下、抚今追昔、冰清玉洁。
8年级上册专题:国风之诗、人物评说、池塘风景、花间诉说、
悠悠琴音、咏叹古迹、春日思绪。
8年级下册专题:爱花情怀、光阴之伤、田居之乐、愁绪之 苦、赠别之词、奉献之歌、民惟邦本。
9年级上册专题:园中风情、题壁之诗、淮海居士、读山海 经、赠友之诗、父爱情怀、春思何处。
9年级下册专题:春在枝头、芳草萋萋、醉里遣兴、清明时 节、桥之韵致、桑麻之欢、卜算子。
高中(高一-—高三年级)
高一年级上册专题:文客四友、贬谪之怨、山之向往、志在 千里、隐逸之诗、明月朗照、春归何处、 淮左名都。
高一年级下册专题:人生况味、望月怀远、山居幽趣、塞上风云、 锦瑟年华、壮怀激烈、两情依依、天涯羁旅。
高二年级上册专题:惜花之诗、怀古之词、咏怀之诗、写愁之词、 咏别之词、村野之趣、元曲风致、金戈铁马。
高二年级下册专题:惜春之词、梦照江南、归园田居、建 安风骨、际遇感怀、历史咏叹、对酒当歌。
高三年级上册专题:登楼之咏、幽居之幽、谁会凭阑意、拟 行路难、渔父风致、述志之诗、关山明 月、送别之诗。
高三年级下册专题:登临览胜、逝者如斯、唱和酬答、梦之 迷离、相思无尽、暗香疏影、恨无知音、 禅房花木。
◎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1-6年级)
1年级上册、下册《弟子规》;
2年级上册、下册《三字经》;
3年级上册、下册《千字文》;
4年级上册、下册《笠翁对韵》;
5年级上册、下册《增广贤文》;
6年级上册、下册《幼学琼林》。
初中(7-9年级)
7年级上册《菜根谭》(求学励志篇、齐家从政篇、为人处 世篇、修身养性篇)
《小窗幽记》(醒卷、豪卷、法卷)
7年级下册《朱子家训》
《韩非子》(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蛇 装神徙、郑人买履、买椟还珠、智子 疑邻、白马乃马、吴起重诺、子罕不 受玉、老马识途、杨布击狗、富贵有 涯、唇亡齿寒、远水不救近火、曾子 杀彘、爱鱼不受鱼)
8年级上册《围炉夜话》(道德、读书、勤俭、孝行)
《荀子》(人性篇、劝学篇、礼法篇)
8年级下册《庄子》(鲲鹏变化、朝三暮四、彭祖为殇、庄周梦
蝶、知也无涯、安时处顺、螳螂挡车、爱
马者、接舆歌凤、相濡以沫、东施效颦、
海纳百川、楚有神龟、惠子相梁、鱼之乐、
庄子妻死、返璞归真、呆若木鸡、林回弃
璧负婴、螳螂捕蝉、阳子之宋、道无所不
在、运斤成风、庄子贷粟、大钩巨缁、神龟
托梦)
《墨子》(兼爱、非攻)
9年级上册《孝经》
《颜氏家训》(慕贤、文章)
9年级下册《诫子书》(西汉·东方朔)
《女训》(东汉·蔡邕)
《诫兄子马严马敦书》(东汉·马援)
《诫子书》(三国蜀国·诸葛亮)
《与子俨等疏》(东晋·陶渊明)
《颜氏家训》(教子、治家、风操)
高中(高一年级-高三年级)
高一年级上册《论语》(论道德、论仁爱、论孝、论友、论 法语之时言、论法语之善言、论法 语之言行、论人之论古人时人、论 人之记孔子)
高一年级下册《论语》(论修养之自省、论修养之远怨、论 修养之论君子、论修养之论君子与 小人、论修养之论好恶、论修养之 论刚毅、论修养之论士、论为学)
高二年级上册《孟子》(论性善之人性本善、论性善之存养 善性、论性善之存理克欲、论行为之 行止务本、论行为之涵养操持、论教 育之确立标准、论教育之环境移人、 论政治之民贵君轻、论政治之因先尊 贤、论政治之仁者无敌)
高二年级下册《道德经》(道之德、道之训、道之体、力量 之源、生活的准则、政治论、箴言)
高三年级上册《大学》《中庸》
高三年级下册《孙子兵法》(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行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 变篇)
(一)设定教学目标
(二)经典诵读的基本原则
(三)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
(四)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五)经典诵读的保证措施
三、实践操作
(一)设定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
(1)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儿童时期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有研究表明,一个孩子背“小鸭乖乖”和背“有朋自远方来”,难度是一样的。利用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
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二)经典诵读的基本原则
(1)模糊性原则:要求正确朗读,熟读成诵,不要求理解内容,对于其中的生字生词能够识记即可。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3)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4)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
中国过去私塾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充分发掘了孩子的记忆潜能。过去十二岁,就要求背诵完四书五经。而且孩子记住的,是让中国人两千年得以安身立命的哲学思想,或者说一种信仰。我想这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对他们人格与道德的培养,一定大有益处。
“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
——日本筑波大学加藤荣一教授
“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
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而诵读经典是他们每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启蒙课业。
——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
我们现在公认犹太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许多致力研究其成功秘笈的学者都指出,犹太人的成功教育法则,其中一条就是离不开少年时期的“素读”经典训练。“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他们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要接受每天6~10小时的教育活动,其中诵读经典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课程。有关犹太教育的研究文献很多,都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成功教育的事实:一是经典训练的重要,一是“素读”的必要。也就是我们今天正在思考的“教什么”、“怎样教”或“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
私塾的教学方式,有其弊端,这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实践本来就是一种探索行为,需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不断修正和补充。私塾的不足,我们看到了,批判了;私塾的优势,我们是不是应该借鉴呢?别的不说,私塾里走出来的人群中,至少有过那么多我们当今课堂培养不出来的人才。
单是20世纪前半叶的那一代文化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钱穆9岁就熟背“三国”,除把“四书”全部“吃”到肚子里外,还背熟了《朱子章句集》;更令人不敢想象的是,他后来还能背《史记》,史学大师就是这样锻造出来的呀!现在又有谁能像茅盾一样把《红楼梦》倒背如流,像鲁迅一样在幼小时期就背下了《纲鉴》?倘若不是有确凿的文字记载,谁能相信辜鸿铭竟然把37部《莎士比亚》戏剧全部背诵下来?而杨振宁在初入中学时背诵过整本《孟子》……事实证明,“素读”中国的经典(经史子集)真的会使脑子变聪明。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血。不贫血的脑子方有活力。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对古代的经典训练课堂进行改良,效果显著。实际上,传统的经典训练方式如果被现代技术——也就是一点小技巧的改良,是完全可以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比如,诗词教学可以运用“唱诗”法,像《论语》《孟子》等文言,可以运用“剧本”结构法,像《笠翁对韵》《千字文》等韵文,依其节奏,设置为“快板”法、“小组接力”法等等。班级开展活泼多样的诵读活动,可以令“素读”做到“素”而不闷,“素”而有趣。
“素读”经典的训练,贵在坚持,难以速成。但只要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00字左右的文段,早读十分钟,下午十分钟,有时是语文课挪出五到十分钟,坚持五六年,奇迹就发生了。一学年除去节假日,每个孩子按在校日为180天计算,六年就可背诵十万多字的文章。
“素读”经典几乎没有什么较高的微格技术要求,只要你肯带着孩子读书,就算非教师专业的父母都可以操作。但,要想获得好的功效,却不是随便读读就可以的。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对母语教学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倡导“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书香家庭”,更应该倡导每一个教师都是“书香教师”。教师可以边读边成长,边教边积累经验。事实上,我看到许多一线的教师确实开始这样努力了。
(四)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1)每日一读。
(2)每周一课。
(3)师生、亲子同读。
(4)不求甚解。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1)每日一读。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各班都可以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
(4)不求甚解。经典诵读重在“读”,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宜作过多地讲解,对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越是经典的篇目,越难以理解,甚至发生歧义,当前的任务是让学生记忆牢固原文,等待将来学生的阅历和知识丰富了,自己会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经典诵读要与抄录、绘画、歌咏、手抄报、辩论、演讲、竞赛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五)经典诵读的保证措施
1.班级方面
2.学校方面
1.班级方面
(1)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每周用一天中的十分钟时间的诵读课,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经典名句接龙,也可以是你问我答。
(2)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国学经典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开展举办诗社,学以致用的活动。吸收对古诗文兴趣特别浓的学生为诗社学员,并由艺术教师组织他们开展作诗绘画、改写古诗、活用古诗、欣赏古诗、创作儿童诗等活动,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4)开设“国学经典园地”,为学生提供舞台。为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全校每个班级开设“国学经典园地”。内容可以是古诗的书画作品,可以是活用古诗的习作,做到点面结合,有经常性的活动,评出诵诗大王、小诗仙等。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5)组织手抄报编写活动,为学生提供编写、选材、绘画、书法方面的锻炼机会。并让学生根据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
2.学校方面
(1)学校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并作《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专题报告,让家长感受到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引导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2)可将《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相关音频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定期播放,培养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3)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精选诗文、版面设计、绘画、书法抄写方面得到锻炼。
(4)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或两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
(5)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方面的竞赛,出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方面的题目,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改变学生“读好语文书就行”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熏陶。
(6)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方面的效果,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热情。
(7)在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8)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办一期诗文手抄报,版面为8K,各班向学校上交10份优秀小报。让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自己设计,将自己了解的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等办成漂亮的手抄报,学校评选出最佳手抄报。
四、评价建议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应注意不能因此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防止挫伤学生经典诵读的积极性。
1.每周评价
2.学期评价
3.跳级评价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
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过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六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六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3.跳级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诵读水平,可以打破年级界限,在每学期末向所在班级的语文老师自主申报评价篇目和等级,由语文老师初评通过后,报教导处统一组织评价。通过该等级评价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跳级评价,但必须以学生和家长自愿为前提,不得作为硬性规定。
我们珍视一切重建汉语尊严、重塑现代人心的努力。尽管这套丛书所做的,不过是极为渺小的工作,但诚如佛典所言,“功不唐捐”。(唐捐即虚掷,功不唐捐,就是告诉我们功夫不会白费。)同样的意思,我还想起胡适先生常说的一句话:“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经典具有种子般的力量。那么,就让我们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活动中做一个播种的人吧!
谢谢!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