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期末试题三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崭新形象。
2、列举大学生活中错误的人生观,你认为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人生观?
3、谈谈你对当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
4 、你是如何理解“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
5、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对最想感恩的人说一句感恩的话.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 1、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逻辑结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版块); 你认为这门课程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请写出其中对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视频,一个典型故事,为什么?
- 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简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 材料一: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 “ 苹果 ”。他们后来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
-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的理解?
- (2)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未来求职的需要,你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储备?自己最欠缺的是什麽?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 材料二:大学3年他仅花了父母300元钱,却靠打工为妹妹支付了8000元的学费;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到北京工作的机会,投身西部志愿服务,帮助陕西贫困地区农民种药材,帮助当地企业搞GSP、GMP认证,每天能挣到300元。2005年12月,他提前还清了2.6万多元国家助学贷款,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还清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他就是王一硕。阅读上文,请分析:
- (1)比较王一硕的奋斗历程和人生选择,谈谈你对人生目标和态度的理解?
- (2)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未来求职的需要,你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储备?
- 案例:2004年8月1日,长沙的士司机黄某驾驶出租车在远大路被劫持,车上一部首机和2000元现金被劫后,两劫匪离开,半小时后黄某在另一路口发现其中一个歹徒姜某正欲驾摩托车离开,黄某便迅速驾车追赶,把歹徒姜某逼至台阶处撞倒后, 姜某倒地头撞在台阶上身亡,司机黄某拨打110报警电话,并向公安机关详细交代案件经过.
- 1.司机黄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
- 2.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 3.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判决?为什麽?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