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课件 > 第四讲: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及其运行王汉生
  • 第四讲: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及其运行王汉生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1-10-01   下载次数:1   点击次数:3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标题:第四讲: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及其运行 王汉生
    文档作者:Administrator
    关键词:
    主题:
    单位:
    文档创建者:PScript5.dll Version 5.2
    创建时间:
    上次保存时间:D:20060602165728-05'00'
    修订:Acrobat Distiller 7.0 (Windows)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Page 1
    第四讲: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及其运行 王汉生 一、关于传统农村基层政权的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农村基层政权”已有多位研究者猎足。他们分别从历史学、社会学、政 治学等角度进行观察,其中心问题是基层社会的稳定或动乱来源,以及国家(或历史中的“帝 国”)政权的进入(在农村建立统一管制秩序)同其原有秩序的关系。已经提出的概括有“双 轨政治”(费孝通,1947),“士绅操纵”(孔飞力,1980)、“经纪体制”(杜赞奇,中译本 1995) 等。 1、士绅操纵(参见农村研究 1) 孔飞力提出,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性有其很深的社会制度根基,这就是由名流(或称“士 绅”)操纵的政治生活。名流具有双重身份:社会领导阶层和国家官僚集团,其中没有官职 的生活于家乡社会,凭借他们的身份、财富和关系操纵地方事务。士绅的文化凝聚力、补充 国家各级官僚职位的人员流动、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合作,使得政权建立在这个集团政治 哲学的基础之上,并反映他们的利益。但是在咸丰朝之后的若干年里,这一社会基础受到削 弱。传统名流在 20 世纪开始解体,原因是现代化造就了新的城市名流,他们很难与中国农 村的利害产生一致联系(孔飞力,1980,中译本 237 页) ,后来农村士绅开始向城市社会 单向流动, 从而在 整体上渐渐离开了农村社会生活秩序。费孝通、梁漱冥、 陶行知等学 者都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2、双轨政治 在对传统社会如何与农民发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费孝通提出了“双轨政治”的概括。 他认为,在乡土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中,“皇权”是一轨,代表“霸道”,“绅权”是一轨,代 表“王道”。乡绅是有独立人格的,是国家霸道侵入基层社会的防线,也是基层社会活力的 保证。他强调乡绅的自立性和积极意义。(费,1948《乡土重建》上海观察社) 胡庆钧认为由于政府权力难以达到基层,地方权威实际存在于士绅们的手中,通过对上 级政府委派的公务及其它地方事务的控制。(费孝通、吴晗编《皇权与绅权。绅权的本质》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孙立平认为,士绅在分散的经济社会结构与集权性政权之间建立了一条使两者能有机联 系起来的纽带,国家政权通过士绅的作用将自己渗透能力深入到基层社会,并且士绅在官府 与民众之间建立了一种缓冲,从而形成一种三个层次的社会结构。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中 只形成两对直接关系,即国家对士绅、士绅对民众,而民众对国家的关系则由于士绅的作用 而被隔断了。”(孙立平《中国传统社会中贵族与士绅力量的消长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天津社会科学,1992 年第四期) 3、经纪体制 杜赞奇在对近代中国农村进行分析时,讨论了国家政权向基层社会扩张的问题,建议用 “经纪体制”理解基层社会结构。他认为“经纪人模式”比“乡绅模式”更能概括晚清中国 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他认为,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乡村中国,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进程,即 “国家竭尽全力企图加深并加强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而这一进程是靠复制或扩大旧有的
    Page 2
    国家与社会关系实现的:在乡村中国,知县(代表国家)如果要有效地控制那么多的农民, 就必然要利用“役吏”这种非正式官僚或地方这种自治性官僚人员来执行公务,役吏和地方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体育社会学课件  农村社会学课件  女性社会学课件  中国社会学网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  社会学专业就业方向  北大社会学秦明瑞  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