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通讯录 > 我的燕园岁月 2013
  • 我的燕园岁月 2013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3-11-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A2 我的燕园岁月
    2013 月 9 月
    总第 1 期
    ■文∕哲学系 2013 级博士生 李震
    初入燕园时曾听人说,从大一到大四的生活 存在着质的分野。现在,本科四年已经结束,我 却没有这样明确的感受。细想来,这种在高低年 级间的区分,或许是就主要任务不同——学习与 工作——而言;但对我来说,本科生活似乎更多 是一种同质性的延续,各个时段之间虽有差别, 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读书学习。 和这个园子里的很多学生相比,我的本科生 活大概算不得丰富:我虽然担任过院系的团委副 书记和学生党支部书记,但平凡工作为多,而可 资炫耀者少;虽然参加过许许多多种类不同的社 团,却也不曾留下什么供人怀想的凭藉。身边每 每可见一些同学相聚海谈,慷慨激昂;我则大愧 不如,自问见理尚浅,识断未真,唯有认真自修, 才不算辜负了这宝贵的四年时光。张载云:“为 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我一直相信,笃志 向学, 修德储能, 乃是一个学生的本分与正路所在。 记得刚入学时,我对于哲学的了 乎完全 停留在高中政治课的水准,每周的《哲学导论》 和《宗教学导论》课程对我来说,不啻天书。《哲 学导论》课程由赵敦华老师主讲。赵老师当时已 年届六十,授课仍极为认真细致,除推荐了一大 批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哲学原著之外,还为每 节课精选了阅读材料。赵老师讲课自有主线,把 中国、西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 按思想专题串联讲授,现在回想起来,逻辑线索 实在是非常清楚。但刚进入大学的高中生何曾进 行过如此抽象的思辨训练?我每周课前细读材料, 仍觉十分吃力,“理性”“善好”各种抽 概 念如外文,如符咒,让我无从着手。苦恼的我向 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求教,答曰:只要去看书、思 考便好。我再无办法,只好抱起大部头的著作硬 啃。当时读的第一本书是张岱年先生的代表作《中 国哲学大纲》,这部书以哲学问题为线索,对中 国哲学史作了横向的梳理,主题明 方法性强。 我自然读不懂,于是强迫自己,回忆老师课上提 到的零星半点的论证方法,为《大纲》中大化论、 本根论部分的引文补全逻辑证明。现在来看,当 时的论证无疑笨拙且不得法,但却为我展示了一 条学习哲学的可能途径。这一读就是两个月。每 天晚自习后,我都会来到学校南门外的麦当劳, 认认真真地对着书本“想”上一个半小时。慢慢地, 艰深晦涩的哲学概念在我的头脑里似乎开始一点 点明晰起来。我现在还记得,当读到《庄子》“有 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 夫未始有无也者”一段时,我自己的思考、论证 竟然能与张先生对《庄子》的阐释粗合,这对我 真是莫大的鼓舞!于是兴趣更浓。期末,我便仿 照《大纲》的思辨方法与体例,对《老子》中“道” 与“有”“无”的概念作了一番浅析,算作自己 的第一篇专业论文。这篇远非成熟的文章后来因 为老师的鼓励提携, 有幸在当年的哲学系 “爱智杯” 论文竞赛和学 “挑战杯”竞赛中获奖。荣誉 得来大出意外,让作为初学者的我颇有诚惶诚恐 之感,但同时又感到真真切切的喜悦:这意味着, 自己理解哲学的方法得到了初步肯定。由此,我 对哲学的兴趣愈发增强,思考变成了生活中愉悦 而自觉的一部分。
    大一下学期,我选修了杨立华老师主讲的《中国哲学史(上)》。我一直以为,能够有幸听到杨 老师讲授中哲史,实在是一种福分。中国哲学或儒家哲学是所谓身心性命之学,这门学问固然有抽象细 致的辨名析理,但更指向对人自家身心的涵养培壅,由格致诚正的内向工夫,开出修齐治平的家国关怀, 处处要人在自身上着实用力。而杨老师 我们例示出儒者所具的风范气象。杨老师思想敏锐而富有感 染力,于透彻的说理中自然显露对于往 学的深沉感情。我曾偶然在网上读到杨老师数年前讲课时手 录自己所作的诗,立下引为圭臬,低落时每每自诵以强志,今未经许可而窃引于下: 道崇自然德崇钦,竹林伊洛两关心。每录嵇阮狷狂迹,又慕程朱德业岑。 无望哀尘纷超落,有心明相任浮沉。惟期暗夜承薪火,不因微薄忘古今。 这种奠基于同情理 的文化自豪与使命感深深影响了我的思考和行事。我将中国哲学作为自己 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就源于杨老师的言传身范。
    四年的学习中,我对于西方哲学也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吴天岳老师、先刚老师、吴增定老师 等都曾在西哲方面给予过我宝贵的提点。吴天岳、 先刚两位老师为我们讲授西方哲学史,但着眼点 各有不同。吴天岳老师讲授古希腊至中世纪部分, 从分析论证入手,给我们以严格规范的学术训练; 班主任先刚老师讲授笛卡尔至黑格尔的哲学,全 面凝练又深入浅出,授课更是风 亲切。吴增 定老师讲授政治哲学,带领我们用一个学期的时 间深入阅读《利维坦》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两本原著,尤其使我得益巨大。吴老师十分强调 细读原典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哲学经典文本逻 辑完满充足,哲学家的思想便是其著作逻辑的次 第展开。读者只有严格从文本入手,理清作者思 路,明晰字句段落乃至章节的 含义,才能真 入哲学家的语境之中。这种扎实的阅读方法 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几乎毫不犹豫地 接受并开始信奉这种方法,进而用于其他课程的 学习中去,在未做足“笨功夫”前,绝不轻言评论。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对《利 维坦》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在 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就文本逻辑作了进一步的推演, 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论文。吴老师对这篇论文给予 了 98 分的高分。其后,吴老师开设的《现 国 哲学》课程又帮助我对尼采哲学有了初步认识。 可以说,在吴老师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是我本 科四年最大的收获之一。 在本系专业课之外的学习中,我也收获颇丰。 中文系陈晓兰老师、漆永祥老师、王岚老师和王 丽萍老师等诸位老师开设的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 向我昭示了学问的另一番天地,帮助我打下了初 步的文献学基础。比起“经虚涉旷”的哲理探讨, 质实的文献考证之学似乎更能培养人扎扎实实做 学问的态度,更需要“板凳须坐十年冷”的恒心 与毅力。反过来,文献学的知识对于我的专业学 习也有相当提示。两门学问都浩无津涯,更让我 时时提醒自己,唯有抓紧时间,尽力为学,方能 不断有所进益。 大一时曾读到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篇演讲 稿:《沉潜十年》。钱先生在演讲中说,“沉下来, 十年后你再听我说话,这才是好汉!” “扎扎实实, 不为周围环境所动,埋头读书,思考人生、中国 以及世界的根本问题,就这样沉潜十年。从整个 国家来说,也需要这样一 ……中国的希望在 这一批人身上。”我想,所谓十年,恰是包括本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