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IDS流行现状与HIV职业暴露的防护 ? 邓子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 HIV+ 3 AIDS流行现状 与HIV职业暴露的防护 邓子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4 AIDS流行现状 5 ?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HIV感染和死亡的数 字居高不下. ? UNAIDS(2004年11月)报告,估计全球有HIV 感染者 3940万人(3590至4430万) ? 2004年,全球估计有490万(430-640万)新感染 者,310万(280-350万)人死于艾滋病. ? 2004年,每天估计有14000人新感染HIV.其中 95%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一半左右的新感染病例发生在15–24岁年轻人 资料来源:UNAIDS 6 ?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 HIV感染和死亡的数字居高不下. ? UNAIDS(2004年11月)报告, 估计全球有HIV感染者 3940万人(3590至4430万) ? 2004年,全球估计有490万(430-640万)新感染者,310 万(280-350万)人死于艾滋 病. ? 2004年,每天估计有14000人 新感染HIV.其中95%生活在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 一半左右的新感染病例发生在 15–24岁年轻人 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 7 4千万 [34 - 46] 北美 950 000 加勒比海地区 420 000 拉丁美洲 1百50万 西欧 550 000 东欧 与中亚 1 百万 北非与中东 500 000 次萨哈拉非洲 2千8百50万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15 000 南亚与东南亚 5百60万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 1 百万 2003 年底成人和儿童艾滋病 患者和感染者的估计数值 中国 840 000 8 4 百万 [4.2 - 5.8] 北美 36 - 54 000 加勒比海地区 45 - 80 000 拉丁美洲 120 - 180 000 西欧 30 - 40 000 东欧与中亚 180 – 280 000 北非与中东 43 - 67 000 次萨哈拉非洲 3.0 - 3.4 百万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700 – 1000 南亚和东南亚 610 000 - 1.1 百万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 150 – 270 000 2003年HIV/AIDS新感染成人和儿童的估计值 中国 ??? 9 截至 截至2004 2004年底,全球估计 年底,全球估计HIV/AIDS HIV/AIDS人数 人数 总数: 3940(3590 – 4430)万 西欧和中欧 610 000 610 000 北非和中东 540 000 540 000 次撒哈拉非洲 2540 2540 万万东欧和中亚 140 140万万南亚和东南亚 710 710万万澳新 35 000 35 000 北美 100 100万万加勒比 440 000 440 000 拉美 170 170万万东亚和太平洋 110 110万万资料来源:UNAIDS 10 非洲艾滋病流行情况 ? 次撒哈拉非洲仍然是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 2004年,HIV/AIDS总数达到了2540万人,230万人死于AIDS ? 孕妇平均HIV感染率 ? 斯威士兰, 1992年4%上升为2002年39% ? 博茨瓦纳,2003年达37% ? 南非,2002年为26.5% ? 马达加斯加,从2001年到2003年几乎增加了4倍?城市中25-29岁年龄组产前孕妇HIV感染率 ? 博茨瓦纳―55.6% ? 斯威士兰―33.9% ? 津巴布韦―40.1% ? 南非每9个人中约有1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 东非和中非有下降 ? 乌干达,2003年HIV感染率下降为4.1% ?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2003年孕产妇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24% 下降为11% 资料来源:UNAIDS 11 亚洲艾滋病流行情况 UNAIDS《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报告》 ? 亚洲地区艾滋病感染人数增长最快 ? 2003年新增的5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1/4约100多万在亚洲 ? 2003年全球死于艾滋病的290万人当中,有50万在亚洲 ? 印度成为仅次于南非的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来源:(Monitoring the AIDS Pandemic,简称MAP 7月编制的亚洲艾滋病流行情况综合分析) ? 2004年初,艾滋病在亚洲的流行有五大类情形 ? 近期HIV感染率在高危人群中急剧上升 ? 持续的高流行最终扩散到低危人群中 ? 大量预防工作减少了危险行为,有效遏制了疫情 ? 预防工作存在契机,可保持低感染率 ? 太平洋区域疫情尽管数据有限,(新几内亚岛)但可能比任何地区都 严重 ? 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在亚洲占第2位,在世界占第14位12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 卫生部:截至二00五年年底,我国现有 65万艾滋病毒感染者 ? 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人群感染率 平均为0.5%. ? 二00五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约7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 13 北京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率为万分之二 ? 北京在已经检测的近280万人份艾滋病病 毒抗体中,500例呈阳性,56人被确诊为 艾滋病患者. 14 1985-2004年9月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情况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年份AIDS 1 0 2 0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1028 6120 9620 HIV(+) 5 1 9 7 171 299 216 261 274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5201 8219 9732 21691 29623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上述数据为当年各省报告数汇总,本次筛查中有所变动,尚需根据筛 查情况不断调整. 15 中国1985年发现艾滋病的省份 16 中国1989年发现艾滋病的省份 17 中国1995年发现艾滋病的省份 18 中国1998年发现艾滋病的省份 19 截至2004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 按地理分布 1-100 10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 HIV感染者数 20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 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 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但三种传播途 径并存 ? 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 继续 ?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21 中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 1985-2004年9月 不详 0.6% 女29.2% 男70.2% 22 中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按年龄分布图 1985 — 2004年9月 不详 1.9% 20-29岁34.7% 40-49岁15.6% 〈20岁5.3% >50岁7.9% 30-39岁34.6% 23 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 性交传播 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 血液传播 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 ? 母婴传播 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24 截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报告 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构成 采血 不详 血液/血制品 Blood and Blood products 2.8% 异性/同性 静注毒品 母婴传播 MTCT 0.9% IDU 43.2% Heterosexual/MSM 8.3% Commercial blood and plasma Donation 26.8% Not clear 17.9% 25 血液传播 ? 传播概率极高 ?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 ? 接受未经筛查的血液 ?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 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被针头 刺伤,粘膜接触液体等 ? 其他意外事故 26 27 28 AIDS职业暴露 ? 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 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 者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 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 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 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 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9 医务人员的概念 护师、助理护士、外科、内科医生、急救中心 人员、牙医、 实验室技术医务人员、内镜操作人员、理疗师、 药剂师、实习学生、 其他包括有关饮食人员、家政人员、污物处理、 清洁工、仓库管理、卫生环保等后勤医务人员、 神职人员(国外)以及志愿者,其他人员只要 在医疗机构中接触感染性物质均包括其中 . 30 问题日趋严重 ? 上海的医护人员有累计超过10例的"职业暴露"记录. ? 仅北京地坛医院已有7例. ? 广州市八医院,自1994年收治第一例艾滋病人以 来,共有15名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被污染 针头误伤的意外. ? 中国性病与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表示,尽 管目前国内尚未发现由"职业暴露"导致感染艾滋 病的记录,但随着接触艾滋病人的医护人员增多, 不排除将来经由"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31 1891名不同类型职业发生医疗事故的比例 (1983-1993) 家政人员 3% 呼吸科医师 2% 静脉切开者 8% 实验室技师 10% 医师(包括内 、外、口腔、 实习同学) 14% 护士 63% 32 CDC报告的1514例HIV接触事故 (1983.8.5.-1989.7.31.) 注射器刺 伤80% 切伤 8% 接触开放 伤口 7% 粘膜接触 5% 注:其中护士占 63%,医生占14%, 医技人员占10%. 1054例被注射器等 锐物刺伤或割伤中, 有4例发生了HIV感染,占0.0038%, 但粘膜接触的147 例中,没发生一例 感染. 33 HIV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1996年 美国) 工作类型 已确诊感染 可能发生感染 合计 口腔科医师(包括助理) 0 7 3 10 12 7 16 0 28 11 6 2 2 1 5 1 111 7 尸体防腐/太平间医务人员 0 3 急救人员/医士 0 10 女管家/保洁工 1 8 呼吸内科 1 3 透析室技术人员 1 3 外科技术人员 2 3 家庭护理员 1 13 临床实验室技师 16 32 非临床实验室技师 3 3 护士 21 49 非外科医师 6 17 外科医师 0 6 技术人员/理疗师等 0 5 其他工作岗位 0 1 总数 52 163 34 HIV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1998年 美国) 工作类型 已确诊感染 可能发生感染 合计 口腔科医师(包括助理) 0 6 2 12 14 12 16 0 33 12 6 2 3 2 10 4 134 6 尸体防腐/太平间医务人员 1 3 急救人员/医士 0 12 女管家/保洁工 1 13 呼吸内科 1 3 透析室技术人员 1 4 外科技术人员 2 4 家庭护理员 1 15 临床实验室技师 16 32 非临床实验室技师 3 3 护士 22 55 医师非外科系统 6 18 外科医师 0 6 技术人员/理疗师等 0 10 其他工作岗位 0 4 总数 54 188 35 问题日趋严重 ? 针对全国临床医生进行的一次艾滋病知识网络 问卷调查显示: ? 98%的医生能基本正确认识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 然而,关于发生"职业暴露"后最佳的预防用药时机, 医生的认识却十分有限: ? 仅有22%的医生了解应立即服药, ? 38%的医生根本不清楚最佳预防用药时机, ? 仅有8%的医生了解最快得到艾滋病预防用药渠道. 36 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 (1) 没有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2) 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4) 工作中发生意外,如给HIV感染者或 艾滋病病人注射时不慎被针头刺破手指; 医疗护理和实验室工作中皮肤或粘膜意 外被针刺或其它锐器损伤;感染者分泌 物或血液意外溅入工作人员的眼、鼻、 口中等. 37 据CDC估计 ? HIV感染患者传染给健康工作者的几 率为3/1000例手术, ? 医生传染给患者的可能性为3/10, 000例手术,甚至更低为1/42,000- 1/420,000. 38 针头刺伤后危险性有多大 ? 研究资料显示: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 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影响针 头刺伤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刺伤的深度; 针头的性质(空心比实心更危险); 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 毒载量高). 39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1)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 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 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 洗手; 40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2)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 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 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 罩外,还应带防护眼镜; 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 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 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 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 能的隔离服; 41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3)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若 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 双层手套; 42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 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或毁型器内进 行安全处置;抽血时建议使用真空 采血器,并应用蝶型采血针;禁止 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 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 等锐器. 43 防护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 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 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44 防护措施 ? 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 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者手消毒. 45 对3家医院的441名护理人员操作过程 中戴手套情况的调查结果(%): 4.1 2 31.1 41.5 9 12 处理血标本 1.1 4.8 60.1 28.1 2.9 2.9 静脉穿刺 19.3 5.7 18.1 32.4 7 17.5 换药 1.4 4.8 12.7 34.4 16.3 30.2 清除血渍 1.6 4.1 64.6 25.2 2.7 1.8 注射时 1.1 5 15.4 46.3 12.7 19.5 接触病人破损皮肤 4.3 4.1 18.4 42.6 13.4 17.2 处理尿液 0.5 5 55.30 31.50 3.9 3.9 抽血 其他 空白 从不 有时 经常 总是 46 护理人员不戴手套的原因(人数/百分比) 37/8.40 352/79.8 52/11.80 担心病人会抱 怨37/8.40 181/41 223/50.60 操作不方便 空白 不是 是47 防护措施 ? 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 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 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或防刺穿手套. 48 在操作过程中 ?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 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 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 器刺伤或者划伤. 49 锐器使用后 ?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 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 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 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 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0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 给别人.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 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 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 统一处理.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51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使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 52 锐器盒 53 54 55 56 HIV的职业暴露 ? 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它体液 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57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 (2)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 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 ( 3)存在伤口时,应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 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 水冲洗伤口; (4)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 行消毒、包扎处理. 58 紧急局部处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 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 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 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 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 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59 暴露源危险度的分级 ? (1)低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低、无症 状或高CD4水平. ? (2)高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高、AIDS 晚期、原发性HIV感染、低CD4水平. ? (3)暴露源情况不明:暴露源所处的病 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 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的病毒含量不 明. 60 暴露源评估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 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 轻度:暴露源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底、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 高. ? 重度: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 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 计数低. ? 暴露源不明: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 病病毒阳性者. 61 HIV暴露分为三级 ?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 医疗器械、物品: 一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可能有损伤 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可能有损伤 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 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 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 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 可见的血液. 62 暴露程度分级 ? 一级暴露 ? 二级暴露 ? 三级暴露 63 暴露程度分级 ?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 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 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64 ?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 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 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 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 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 部穿刺针). 暴露程度分级 65 ? (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 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 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暴露程度分级 步骤1:确定暴露级别 暴露物是否是体液、含血体液、OPIM或其沾染器械 是否不需PEP 血液或含血体液 刺、割伤皮肤 粘膜或可能有损伤的皮肤 完整的皮肤 不需PEP 危险度 低危 表皮擦伤、针刺 高危 伤口较深、见血液 2级暴露 3级暴露 暴露量 量小 暴露时间短 量大 暴露时间长 2级暴露 1级暴露 OPIM ="Other Potentially Infectious Materials" 67 OPIM "Other Potentially Infectious Materials" OPIM is defined in 1910.1030(b) as: ? The following human body fluids: semen, vaginal secretions, cerebrospinal fluid, synovial fluid, pleural fluid, pericardial fluid, peritoneal fluid, amniotic fluid, saliva in dental procedures, any body fluid that is visibly contaminated with blood, and all body fluids in situations where it is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body fluids; ? Any unfixed tissue or organ (other than intact skin) from a human (living or dead); and ? HIV-containing cell or tissue cultures, organ cultures, and HIV- or HBV- containing culture medium or other solutions; and blood, organs, or other tissues from experimental animals infected with HIV or HBV. OSHA,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Labor 68 预防性用药方案 ?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 量,连续使用28天. ?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 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 天. ?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 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 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69 预防性用药方案 ?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 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用 药; ?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 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 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 用基本用药程序. 70 预防性用药方案 ?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 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 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 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 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71 预防治疗的适应症 暴露级别 暴露源VL水平 是否进行预防用药 预防用药方案 一级 低传染性 不进行预防用药 一级 高传染性 建议进行预防用药 基本用药方案 二级 低传染性 建议进行预防用药 基本用药方案 二级 高传染性 建议进行预防用药 强化用药方案 三级 低传染性 建议进行预防用药 强化用药方案 三级 高传染性 建议进行预防用药 强化用药方案 一级 暴露源情况不明 建议进行预防用药 基本用药方案 72 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组合 基本用药方 案AZT+3TC 首选组合 (双汰芝) ddI+d4T d4T+3TC 强化用药方 案AZT+3TC+IDV首选组合 基本用药方案 + EFV(耐PI) 基本用药方案 + ABC 预防性用药方案 73 预防性用药方案 ? 标准方案: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 (3TC),联合用药持续4周?(双汰芝=AZT300 mg+3TC150 mg/片,60粒/盒) 每次1片,1日2次?加强方案:AZT+3TC+印地那韦或奈非 那韦 74 预防性用药方案 ? 两种药物组合: ?齐多夫定zidovuding(AZT) + 拉米夫定 lamivudine(3TC) ?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 + 拉米夫定 lamivudine(3TC) ?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 + 去羟肌苷 didanosine(ddI) ? 三种药物组合: ? 两种核苷类药物(上表)+茚地那韦,奈非那韦, 依非那韦,阿巴卡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软胶囊, 安普那韦,地拉韦定,利托那韦 75 国内市场已有的抗艾滋病药物 ? (1) 蛋白酶抑制剂: 佳息患【英地那韦(indinavir)】,有2种剂型, 400mg/片和200mg/片. (2)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双汰芝【每片含齐多夫定(ATZ)300mg,拉米 夫定(3TC)150mg】; 惠妥滋又叫地丹诺新(ddI)100mg/片; 赛瑞特又叫司坦夫定(d4T)20mg/片; (3)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施多宁【依非韦伦(efavirenz)200mg/片】. 76 随防和咨询 内容包括: ? 在暴露后的第6周、第12周及6个月 进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 ? 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 症状 77 ? 事故发生后立即、4周、8周、12周和6月 后检测HIV 抗体,有条件时可作HIV P24抗 原和HIV RNA测定. HIV感染的监测 78 登记和报告 ? 登记 内容包括: ?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 经过;暴露方式; ?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 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 的依从性情况; ? 定期检测及随防情况. 79 登记和报告 ? 报告 ? 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 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 逐级上报省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省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汇总后上报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80 谢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邓子德 dengzid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