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尽在历史中 —— —访《最三国》作者范军 范军,笔名老枪,1969 年出生于丽水,现 居北京,曾为北京 《 卫视周刊》执行主编,后退 出传媒江湖.漂在北京的老枪在 2006 年出了 五本书: 《 王城唱晚—— —中国八大古都的前世 今生》、 《 最后的江山》、 《 中国城市大角力》、 《 中国城市口水战》、 《 拐点: 近代中日博奕的 关键时刻》. 再加上此前的 《 " 大败笔"中国风 景黑皮书》、 《 名城之恋—— —带一本书去杭 州》、 《 泡一代的灰皮书》、 《 你不可突破我的底 线》. 2007 年起致力于历史写作,著有 《 下一 个出局者》、 《 帝国不语对枯棋》、 《 大明朝的死 弯儿》等. 最新力作 《 最三国》出版后,即走红 全国,8 月22 日,范军携 《 最三国》回到丽水, 在丽水书城举行现场签售, 并接受了本报记 者的专访. 艰辛的北漂磨砺性格 自称是漂一代以及最老的北漂的范军自 1998 年从 《 丽水青年报》出走,到2005 年春 天抵达北京, 这期间他转辗了中国的若干个 城市,西安、广州、杭州等等. 1998 年,范军离开供职了两年的 《 丽水 青年报》前往西安,加盟一家叫 《 文友》的杂 志,开始了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时的 《 文友》主编是周德东,副主编是伊沙, 《 文友》的 旗帜是媚雅, 《 文友》 几乎开创了文化期刊走 市场路线的先河.老枪回忆道,那时的 《 文友》 是一份集文学、文艺、文化为一身的综合性文 化杂志,读者群集中在大学生、文学青年的范 畴内. 《 文友》的最大功绩,是它自始至终都在 倡导一种平民化的、大众化的批评方式,其批 评栏目所发的文章,均有强人风范,所有批评 都指名道姓,言辞犀利,锋芒毕露,剑拔弩张. 至今, " 酷评"之风盛行, 《 文友》便是这种文体 的始作俑者. " 老枪"的笔名就是 《 文友》时代的产物, 一是为了夺人眼球,二是暗含 " 开枪炮轰"之意.如今将 " 老枪"输入搜索引擎,跳出一大堆 的人, 绝大多数与范军无关, 单单新浪的博 客,就好多的老枪,范军说,那些老枪都是伪 劣产品,只有他是正宗的. 《 文友》最后的命运是因为炮轰了太多的 人甚至炮轰中国作协,结果反倒伤及了自己, 不久便销声匿迹. 老枪之后转战《 新周刊》、 《 今日青年》等杂志,特别是在杭州的 《 今日青 年》, 老枪更是从编辑部主任一直到策划总 监,在策划杂志的同时,还为外面的时尚类杂 志大量写稿, 后来这些作品的一部分就收到 了那本 《 泡一代的灰皮书》里. 但最难忘的还是西安的岁月. 范军说,在《文友》,我结交了一大批的文学青年,比如沈浩 波.如今,他是中国知名的图书策划人. " 北京一 杂志叫 《 卫视周刊》,原来的主编也是我 《 文友》 期间的同事,2004 年底她考研要离开杂志社, 推荐我当了执行主编. 于是,2005 年的春天, 我离开杭州北上. " 北京的城市文化改造软弱文人 范军来到北京是 2005 年的那个春天: " 我就拎着一只箱子来了,元宵节,北京的雪 很大,天寒地冻. "那年老枪 36 岁. 到北京后, 范军一直住在安定门边上的 一民房里, " 一居室,四十多个平方,月租 1650 元,我这样差不多算最好了,北京城房价贵,租 房居住更不易啊! " 当初范军的 " 阔气"来自 《 卫视周刊》为他执行主编这岗位开出的 1 万 元的月薪.《 卫视周刊》是一本泛娱乐杂志,范 军执行主编后一年,倒闭了.老枪自嘲说,和在 杭州和西安的经历类似,我到哪个杂志,哪个 杂志就会倒闭. 这就是当时出版业的现状,一 份杂志办得再好,也是两三年的寿命. 我早有 心理准备了,杂志倒了,更好,更自由,当个职 业撰稿人,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于是, 范军就开始在自己四十多个平方 的一居室里,自由地掌控时间,一天写作四个 小时,从晚上 10 点到凌晨 2 点,剩余的时间 是睡觉,看碟,会客,甚至是上开心网偷偷人 家种的菜. " 基本是两个月出一本书, 自己定的选 题,再给书商.和我合作比较多的书商是沈浩 波,我定的选题和他们总会一拍即合,我们都 有历史人文情结.况且,今年我 38 了,在杭州 写完 《 你不可突破我的底线》后,我就意识到 自己要转型了,不能老写风花雪月,要厚重, 该成熟了. " 范军说, 在北京这座历史名城 里,源源不断的是关于历史的敏捷文思.这座 城市里,就连出租车司机都三句不离政治.泡 在这种环境中, 江南的软弱文人学会了融入 京味文化中, 于是就有了以后一系列的历史 人文题材写作. 关于写作速度, 范军说自己一天也就写 六七千字, " 这和圈子里的很多人是没法比, 比如周德东, 他去年一年出了十多本惊险小 说,每天要写一万三千多字. "对于已经出的 九本图书,范军评价说 《 中国城市口水战》卖 得最好,卖了三万多本,钱也拿得最多; 《 最三 国》即将超过它,有望突破 10 万本;自己最满意 的是 《 王城唱晚—— —中国八大古都的前世今生》; 《 最后的江山》也不错,写的是大明王朝如何将自 己的江山搞丢掉的. 写一本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书 在外漂了将近十年,闯荡了中国的若干个城 市,到北京后,老枪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范军说,很多人都有疑问,都是写书,在杭州 写书与在北京写书又有什么差异呢, 在杭州,离 家还近一点,这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视野和信息方 面的差异, 北京空间与杭州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在北京接触的圈子是杭州没法比的. 打个比方, 我在北京喝一次酒的价值就比在杭州高,因为认 识的人不一样. 北京电影、文学、出版等行业的人 给我很多启发. 还有,北京是中国在最发达的渠 道城市, 我写作所需要的材料一般有三个来源, 就是网络、书店、图书馆,也只有在北京,三个来 源才会有最好的结合点,然后源源不断地推动着 你的创作. 范军说,至于对未来的规划,没有细细想过, 现在有兴趣就写. 当然如果能写一本全国人民都 知道的书,那就好了.《 最三国》是最新的力作,可 以说, 这里面包涵了范军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 " 陆逊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低调,沉稳,实干;关羽 是中国诚信精神的化身;陈宫,很傻很天真. 在三 国里, 我发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写历史题材的初衷是写出适 合中国人的心灵鸡汤, 我想我达到了这个要求. 人生百态尽在历史中. 希望我以后的作品能超过 《 最三国》的销量. 记者 叶浩博 见习记者 陈炜芬 (本文某些章节引自吕驾宇《老枪,最老的北 漂》一文) 据出版业人士透露, 李开复将在下周一 出版的新书 《 世界因你不同》中独家披露自己 离职谷歌的对话细节. 李开复离职后将获得来自 YOUTUBE 创 始人以及一家美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注资,此 外一家国内知名的 IT 业领袖也进行了注资, 届时这笔资金将交由李开复进行管理, 用于 支持中国的青年大学生进行创业. 据悉,李开 复将于星期一披露最新动向的一切细节. 在该书的引言中 《 从心选择》中李开复写 道:2009 年8月5日当天李开复向自己的老 板谷歌工程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正式 提出辞职. 此外,还书中还首次对外披露了李 开复婉拒谷歌亿元股票等内容. 2009 年9月9日星期三 人文 · 阅读 责任编辑:尤慧莲 版面设计:李烜新书 刘墉父子合著新作 《 奋斗书》首发 李开复新书 将独家披露离职对话 《 幸福法则—— —美德与力量的积极心理 学》是国内第一本通俗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入门 读物,作者王薇华. 书中收录了 108 篇文章,穿 插了 200 多个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和真实有 趣的心理学案例. 不过,什么是幸福,人人都有 自己的诠释. 如果真的存在幸福法则,那幸福 肯定也是从实践中获得,而非只是看懂了一本 书就可得到. 9 月6日,著名畅销书作家、励志大师刘 墉与其儿子刘轩合著新作《 奋斗书—— —刘墉 父子谈人生》, 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 发. 书中,刘墉父子将近年的 46 封往来邮件 忠实呈现. 经由结集出版的机缘,与广大读者 分享关于职场、情爱、人际交往、乃至生命意 义等等诸多话题的看法, 鼓励积极奋斗的人 生态度,并指导待人、接物、修身、处世的人生 路径. 一对父子两代人,亦师亦友,相予相知, 由此碰撞出奇妙的智慧火花. 堪称 " 一对父子 的麻辣对话,两代达人的励志家书". 读书人 享受阅读的幸福 博尔赫斯说:"写作是小幸福, 阅读才是 大幸福. "这话说得太好. 把写作和读书联系 在一起,我觉得最为密切. 读书是广大读者的事, 但有一部分人的 读书却与众不同.比如说,从事写作的人读书 就与一般读者是不一样的.他们特别讲究"功利".因为他要博取众长,从书中吸取营养,以 便来充实自己. 所以, 这些人的读书特别用 心.人们从事写作,意在进行艺术创造和思想 的阐发,是从这其中获得快乐和幸福.但这其 中获得的快乐和幸福远远不及从读书中获得 的更多. 因为书博众家之长,而且先贤在前, 好书层出不穷,天才文章多如烟海,读来如鱼 得水. 所以说写作是小幸福, 阅读才是大幸 福.人们自觉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因为获得 了阅读的愉悦,也就是在读书中获得了大幸福, 有一种读书上瘾、丢不掉的习惯.如果一个人从 事写作,也多半是阅读的欲望产生写作的欲望. 是好书激发人的创造欲写作欲.冲动的激情、创 造欲是最大的幸福感. 写作是一个人创造和才 力的体现,阅读是显示接受众家之长的过程,自 然不断地被激发和感动, 常常使人处于激奋状 态. 细想来,一个人的写作并不重要,即使再怎 么得心应手的产品,再怎么自鸣得意之作,和前 人的天才文章一比,也只能是小幸福.而阅读就 不同了,那是一种无限的幸福和陶醉,因为天下 的好文章太多了.这里还给人一个启示,写作要 精,阅读要广博. 写不必贪多,如果没有真正的 激情去写作,恐怕连小幸福都没有了.文章缺少 的是精品,不是数量. 把幸福点放在阅读上实 在是一种语重心长的话. 这是对前人文章对阅 读的神圣和崇拜. 把读书归于幸福或者大幸福,这是熟谙阅 读真谛的话. 李贽曾称:"天幸生我性,平生不 喜见熟人,故自壮至老,无有亲宾往来之扰,得 以一意读书. "他还描述自己读书之乐"四时读 书,不知其余",到了忘我的境界. "一与心会, 自笑自歌;歌吟不已,继以呼呵. 恸哭呼呵,涕 泗滂沱. "这不仅仅是大幸福,而且是激情和发 狂.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曹操"老而好学,惟 吾与袁伯业"都是大幸福. 《菜根谭》里有"读 《易》松间,谈经竹下",读书人有"雪夜闭门读 禁书",这比伏案写作获得的都是大幸福. 吴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