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怡计算机二级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8-15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编号: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申报书(中医专业) 申报单位(盖章) : 卫生部北京医院 申报专科名称:老年病科(中医科) 主管部门: 卫生部 申报日期: 2011 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 一 专科整体实力情况 3 一、基本信息 医院第一名称 卫生部北京医院 医院类别 综合医院 医院等次 三级甲等 地址北京市东单大华路 1 号 邮政编码 100730 联系电话 85138505-8513 传真电话 65132969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1100 张 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18 万m2医院在编人数 2587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1968 人,管理人员 201 人 法定代表人 林嘉滨 联系电话 办公:85138610 手机: 申报专科负责人 李怡 电子邮箱 Liyi_doc@163.com _ 联系电话 (办) :85133627 (手机) : 二、专科基础条件 (一)专科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简介(500 字左右) : 医院近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中医药工作, 将中医药的发展纳入到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 根 据高干医疗保健为中心和老年病为重点的医院定位, 确定中医科重点发展老年病的方向, 并 结合中医科在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的中医综合调治、糖尿病、肿瘤、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等方面 的优势,统筹规划中医药工作. 三年来对中医药科室进行重点建设, 优先场地使用, 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传统文化特色 的门诊、病房装修风格,极大改善了门诊和病房的工作条件,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他科室共 同进步与发展;建立中医临床科室绩效考核制度,从中医药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所产生的社会 效益等综合指标对中医药科室进行绩效考评,不用单一的经济效益作为考核依据,在科室福利 待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在职称晋升、 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为中医药人员提供平等的 机会;建立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的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中医药 服务水平;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中医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充分考 虑中医药的特点,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要 求, 支持并督促检查有关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 并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中医管理 局的各个项目进行了至少 1:1 的匹配,为中医药科室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医院的扶持和中医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继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 (糖尿病) 建设单位, 国家药监局中医糖尿病临床药理基地和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后, 又成为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并被授予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专科实际开放床位数 36 张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 9.8-19.6m 2 4 (二)相关科室整体实力的说明(500 字左右) 卫生部北京医院,前身是德国医院,始建于1905年,1949年更名为北京医院,是一所 以高干医疗保健为中心,老年医学研究为重点,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老研所: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老年医学研究机构.下设生物 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六个研究室,老年保健品 功能评价研究室及中心实验室. 卫生部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老年卫生研 究培训合作中心亦设在所内.30 余年来,在老年医学,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防治研 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等项目,获得了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内分泌科:成立于 1975 年,并于 1982 年组建了内科实验室;在迟家敏教授以及许多前 辈老专家的带领下,内分泌科在高干医疗保健、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科室; 在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诊治等多方面开展了 大量的工作,在IGT 干预、糖尿病血管病变干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肿瘤科:肿瘤科从事肿瘤的药物治疗已有 30 余年,尤其对老年肿瘤有着丰富的临床经 验,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了解和预测肿瘤患者的复发风险以及选择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 案,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近5年来参与和完成多项 II-III 期新药 临床试验.参与了"九五"攻关的实体瘤干细胞移植的研究,目前还在进行"十一五"非小 细胞肺癌的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多中心协作研究. 其它:放疗科、外科、妇科等相关临床科室也具备相当的实力. (三)近3年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投入金额(万元) 主要用途 2008 150 门诊装修改造 2009 1300 病房装修改造 2010 60 仪器设备 合计 1510 5 (四)专科专用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 金额(万元) 运行状况 24 小时动态血 糖监测仪(3) CGMS-GOLD (MMT-7102 ) 美敦力 2004.8 2010.6 约30 万元 66 人次/年 胰岛素泵(4) MMT-508 型MMT-712 型 美敦力 2004.8 2010.6 约25 万元 50 人次/年低压液相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BIO-RAD-10 伯乐生命医 学产品(上海)有限公 司2008.5 20 万元 1650 人次/ 年 多普勒频谱血 流探测仪 亨特立 MD2 型 北京博达通 商贸有限公 司2007.12 6.5 万元 50 人次/年 内卡血糖仪 BIOSENC -LINE 拜耳公司 2008.5 8.9 万元 7500 人次/ 年 监护仪 MP30 飞利浦 2010.11 9 万元 5 天次/年 监护仪(2 台) VM6 飞利浦 2010.7 9 万元 200 天次/年 除颤仪 M475A 飞利浦 2010.7 7.3 万元 0 次/年 输液泵(2 台) Advantis DL 凯盈国际有 限公司 2010.1 4 万元 60 人次/年 微量泵(4 台) Asena GH 凯盈国际有 限公司 2010.1 8 万元 60 人次/年 (五)中医诊疗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 金额(万元) 使用情况 子午流注治疗 仪(特色治疗) ZWLZ-I 型 北京佳时正 通科技有限 责任公司 2010.6 约20 万元 200 例/年6(六)相关科室配套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 金额(万元) 使用情况 超速离心机 BECKMAN XL-90 中仪万诺贸易 公司 1994/8/1 79 在用 高效液相系统 WATERS ALLIANCE 沃特世科技 (上海)有限 公司 2009/10/20 54.21 在用 流式细胞仪(赠与) LUMINEX IS 200 2009/6/22 51.70 在用 放免 r 计数器 SN-682 中科院上海原 子核 1993/7/1 6.28 在用 全自动分析仪 AU5400 中化时代国际 经贸公司 2005/9/13 370.53 在用 全自动生化分 析仪 AEROSET 中国医药对外 贸易总公司 2002/3/1 215.38 在用 全自动免疫分 析仪 I4000 北京雅仕杰科 贸有限公司 2005/9/12 217.80 在用 全自动血液细 胞分析工作站 XE-5000ALP HA 北京联合执信 科技开发有限 公司 2010/11/3 148.50 在用 新柏氏超薄细 胞检测系统 THINPREP 2000 北京英硕力科 技有限公司 2001/3/1 22.00 在用 高级五人共览 显微镜 尼康 北京医讯成科 技有限公司 2007/8/8 20.85 在用 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线性离 子阱质谱仪 AB SCIEX 中国科学器材 进出口总公司 2010/11/3 437.80 在用 医用诊断 x 线机 (320 排CT) Aquilion One 日本东芝 2011 年2200 在用 核磁共振 3T 德国西门子 2006 年2500 在用 PEC/CT BIOGIAPH 16 德国西门子 2004 年2500 在用 高强度聚焦超 声肿瘤治疗系 统(HIFU 刀) 重庆海扶 (HIFU)技术 有限公司 2002/7/1 605.00 在用 7 (七)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特色疗法、中医诊疗设备、适宜技术、中成 药、现代技术、收费项目等内容) 在我们日常诊疗的方案中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子午流注 1.使用范围:(1)、中医科住院患者;(2)、主诉头痛、头晕、颈肩疼痛、腰腿 痛、膝关节活动不利、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的患者;(3)、有明确诊断的颈椎病、 腰椎病、骨关节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多种内科外科疾病的患者. 2.使用方法:采取开穴治疗和疾病治疗相结合的方法:(1)、开穴治疗:根据 灵龟八法和患者进行子午流注治疗的时间相对应,计算出相应的穴位,按照仪器指 示的穴位进行低频刺激治疗.(2)、疾病治疗: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辨病 辨证,根据结果和经络学原理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3.特点:(1)、针灸是中医治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针灸治疗具有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是对机体的一种良性调节,促进经络通畅,疾病好转. (2)、低频治疗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 以低频脉冲以毫秒为单位输出,更易产生经络传感现象,刺激穴位效应优于传统低 频和针刺效果.(3)、子午流注低频治疗具有无创,易于操作等特点,适合病房使 用. 4.收费标准:开穴 4.5 元/穴位*10 分钟;治疗 4.5 元/穴位*10 分钟 中药泡洗+足底反射治疗 1.使用范围:(1)、中医科住院患者;(2)、有腰腿痛,膝关节活动不利,肢体 麻木,四末不温或双足发凉,运动或感觉障碍的患者;(3)、查体可见下肢静脉曲张, 水肿,肌肤甲错,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双下肢皮温低,局部皮肤缺血,坏死,无破溃;(4)、西医诊断为腰椎病,骨关节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动脉硬 化闭塞,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炎等的患者;(5)、中医诊断为痹症,痿证,腰痛, 坏疽等疾病,辨证为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或气血亏虚,脏腑不足的患者. 2.使用方法:以中药外用泡洗与足底反射治疗相结合:(1)、中药外洗:在四 诊合参辨病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分清虚实,立法处方,交中药房 代煎,以代煎剂 200ml 加温水,每晚在护士协助下进行中药泡洗.(2)、足底反射 治疗:将外洗中药及适量温水混合,加入足底反射治疗仪中,在护士协助下,进行 8 中药外用泡洗和足底反射治疗,在泡洗的同时将振动按摩、冲浪按摩、磁疗保健等 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特点:(1)、中药泡洗、足底反射疗法等中医药传统疗法是在明确诊断和中 医辨证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不同所采取的个体化中医药外治疗法,有系统的理论 基础和临床治疗规范.(2)、中药外用剂量相对较大,局部用药,其疏通经络,活 血止痛效果优于口服药物,且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适用于基础疾病复杂,口服药物 多,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的老年患者.(3)、足底反射治疗仪具有振动按摩、自 动加热、冲浪按摩、磁疗保健、穴位按摩、锗石保健、温度调节等特点便于应用. 4.收费标准:中药泡洗 10 元/每次;足底反射治疗 10 元/每次*20 分钟. 中成药(同仁堂配丸药) 1.使用范围:适用于慢性疾病需长期口服中草药治疗的患者. 2.优点:充分体现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制作方法简单、服用方便、价格便 宜. 3.制作及服用方法:我院门诊处方中草药,医保办公室加盖外购章,同仁堂药 店制作蜜丸或者水丸.其中糖尿病病人适合水丸,非糖尿病病人多选择蜜丸.1、 蜜丸:所开中草药共硏细末,炼蜜为丸,每重 9 克,每日两至三服,每服 1 丸.2、 水丸:所开中草药共硏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10 克,每日两至三服. 化糖贴 1.组成及性能指标:盛世临红外保健系列贴-1 型(商品名:化糖贴)是由无纺 布,远红外基材粉末(远红外陶瓷粉) 、高分子压敏胶与植物花粉的混合层,以及 防粘纸组成.(1)、本贴的远红外基材粉末发射率应达到 2-18μ m 的远红外线广波; (2)、 本贴的总含膏量: 远红外基材粉末、植物花粉、压敏胶应不低于 1.5g、 100cm 2 ) (3)、本贴的远红外基材粉末法向全辐射率应≥80%;(4)、本贴的剥离强度不低于 0.5N/cm;(5)、本贴的持粘性应不大于 2.5mm;(6)、本贴的所含植物花粉为玉米花 粉;(7)、经生物安全性测试,本贴细胞毒性≤2 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正在接受常规治疗而效果不理想的 2 型糖尿病,本品对于 糖尿病引起的血糖控制不佳,气短懒言,夜尿频多,健忘,手足畏寒,肢体麻木, 肢体疼痛症状,配合常规治疗有辅助治疗作用. 3.用法用量:每日晨起将贴片外贴于足底,以涌泉穴为中心,双足各贴一片, 至晚间临睡前揭下,每次贴敷不少于 12 小时,次日请更换新帖.建议每疗程为三 9 个月. 4.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品;(2)、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皮肤敏 感者慎用,如在使用中出现皮肤过敏者,请暂时停用,必要时由医生给予适当脱敏 治疗;(4)、用贴期间请穿透气性良好的鞋袜. 5.收费标准:7 元/人次 (八) 本专科中医临床路径开展情况 (参与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名称、 制定情况) 我科糖尿病优势病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消渴病)建设 单位.通过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建设,参与消渴病组工作, 经过 2 年时间共同制订并验证了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其后参加了 2010 年4月下 旬在长沙以及 2011 年4月在宜昌召开的两次工作会议,与消渴病组兄弟单位合作 制订了中医消渴病临床诊疗路径,并于 2011 年4月开始实施,同时进入验证阶段, 目前合作组尚未给出具体验证方案. (九)本专科优质护理情况(包括中医辨证施护、护理工作模式、整体护理能力、 主要做法、患者满意度情况) 中医辨证施护: 制定中医护理常规,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积极开展中医 护理特色治疗项目,包括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药物贴敷、子午流注穴位刺激治疗 等. 护理工作模式: 病房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士对于其分管的病人提供包括生活起 居、饮食、用药、情志、康复、专科等多方面内容的全方位护理. 整体护理能力: 护理人员在职称、学历以及年龄方面梯队合理,责任心强,接受中医药知识和 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 小时,并且有中医科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占护理人员总数 的70%以上,与医生配合默契,获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奖项,在全院护理质 量检查中成绩优异. 主要做法: 1. 扁平化管理、责任到人:除护士长、主班护士,其他全部护士分管病人,每 位护士上班分管各自的病人,责任到人,每人 6-8 位患者,全方位的提供护理,让 患者对护士有归属感,知道谁是他的负责护士; 2.动态排班:根据科室患者总数,病情情况,每日排班,合理安排护理人力; 3.护士站前移:明确护士岗位在病房,把护士的工作时间更多的还给分管的患 者,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病情,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患者满意度情况: 近三年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工作标准, 2010 年护理满意 度为 99.7%. 10 三、中医医疗技术队伍 (一)技术团队整体实力的说明: 主要人员:国医大师李辅仁、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 文瑞、米逸颖,博士生导师 1 名、硕士生导师 5 名,全科医护技共计 38 人,其中 正高 7 人,副高 8 人,中级 7 人;现有博士 2 人,在读博士 2 人,硕士 10 人,在读1人,师带徒出师结业 8 人,在读 2 人. 医教研:中医科门诊主要治疗老年病、糖尿病、肿瘤、肾病、心脑血管病等, 日门诊量300人次左右;病房床位数36张,年收治病人380人次,以糖尿病及其并 发症为主,兼顾其它适合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疾病,如肿瘤、脑血管病等老 年常见病;全院年中医会诊2000人次左右.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课 题十余项,承担在研课题6项,每年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左右,是北京中医药大 学教学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硕士生培养点,承担北中医七年制研究 生培养和北医八年制学生的中医授课及带教任务. 其它:全国综合医院示范中医药工作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 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糖尿病)建设单位;国家药监局 中医糖尿病临床药理基地;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北京市十病十药临床试验 基地;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 (二)专科带头人 姓名李怡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5.4 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毕业时间 1989.7 学历学位 博士职称 主任医师 导师 姜良铎 所学专业 中医内科学 从事本专业年 限22 年11 专长老年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外语语种 日语熟练程度 熟练 电子 邮件 Liyi_doc@163.com 第二外语 语种 英语熟练程度 一般 联系电话 (办) : 010-85133627 (手机) :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兼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环球中医药》杂志编委. 中医医疗工作 (应用中医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 : 临床能够熟练地解决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相关领域的疑难复杂病例,擅长对 老年病多系统、 多器官同时并见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具备扎 实的中医基础, 可以中药解决诸多临床实际问题. 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 同时引进先进的现代医学仪器设备,为专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主持开展"十一五"重点专科工作情况: 1、我科自 2008 年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糖尿病(消 渴病)建设.第一阶段工作重点为消渴病诊疗方案的确立,先后多次参加协作组 会议,五易其稿,最终形成了符合国家局要求的诊疗方案.第二阶段工作重点为 配合组长单位, 验证经过整合的具有各单位特色的标准化诊疗方案.第三阶段工 作重点为与协作组单位合作制订消渴病标准化的临床路径. 目前进入临床路径的 实施和验证阶段. 同时医院给予我科大力扶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按照项目建设要求,逐 步改变我科弱项, 布置了极具中医特色的病房和门诊,兄弟单位领导前来参观学 习,并受到了国家、市中医管理局的好评.病床数也由 14 张提升至 34 张,并获 得了装备全新的独立病区, 在2009 年底重点专病中期检查时硬件要求基本到位. 2、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建设" 工作,填写了学科建设规划,确立了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整体 12 调治, 中西医结合对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整理总结传承和基于糖尿病的代谢性疾 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并在按照规划书的内容实施中. 3、参与了两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糖耐量低减中医药综合 治疗方案研究"与"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并担任国 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科研教学情况 (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 专利、 发表论著、 指导研究生毕业) : 科研项目: 1.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 3+3 工程"室站建设项目"魏龙骧名老中医研究室" . 2.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 3+3 工程"室站建设项目"李文瑞名老中医工作室" . 3.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李文瑞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及经验挖掘研究" . 4.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医药类)"御医流派学术体系研究" . 5.卫生部保健局课题"高干保健医疗对象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糖耐量低减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 (参与) 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 (参与) 8.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诊疗规律的挖掘及验证研究" . (参与) 9.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李 辅仁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的建立与临床经验采集和研究(分课题) " . 发表论著: 1.李怡,闫小光.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现状.中草药,2005,36(5):793-795 2.李怡,欧阳涛,吴翥镗等.糖肾胶囊对 FFR 模型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GLUT4 mRNA 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Suppl):133-136 3.刘震,李怡.糖肾胶囊对高果糖餐大鼠模型脂代谢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 志,2005,20(3):158-160 4.黄飞,李怡.糖肾胶囊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23(4):310-312 5.刘震,李怡.马来酸罗格列酮对高果糖餐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 学杂志.2007,23(3):199-201 6.李晔,李怡.与血脂变化相关的中医证候分析.2010,17(7):25-27 7.赵展荣,李怡.254 例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证候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6,29(12):856-861 8.关欣,李怡.穴位贴敷辅助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09,15(19):1828-1830 9. 陈亮,李怡.传统体育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作用.环球中医药,2010,3(2):153-142 10.李怡.中医药研究治疗糖尿病的几点思考.环球中医药,2009,2(6):407-409 11.闫小光,李怡.从复方中药糖肾胶囊干预 IR 大鼠的研究浅谈实验动物模型及 实验方法.环球中医药,2009,2(3):191-194 12.乔琳琳,李怡.黄连煎剂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骨骼肌 AMPK 表达的影响.中华 中医药杂志,2010,25(1):145-147 13.李晔,李怡.对1231 人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中医证候初步分析.中华中医药 杂志,2009,12(24):1578-1580 13 14.王凌,李怡.参地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7,2(4):207-209 15. 李怡.浅谈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1(11):40 指导研究生毕业情况: 2003 年至 2010 年期间共指导毕业统招硕士研究生 3 名,在职研究生 3 名,北京 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硕士研究生 1 名;目前指导在读统招硕士研究生 1 名,今年计 划招收统招博士研究生 1 名. (三)专科骨干一览表 姓名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称 执业类别 从事年限 张剑女1963.6.5 硕士 主任医师 中医 1985 年至今 王凌女1965.12.17 博士 主任医师 中医 1989 年至今 吴翥镗 男1966.3.8 本科 副主任医 师 中医 1991 年至今 张军男1965.5.4 硕士 副主任医 师 中医 1987 年至今 赵展荣 男1961.6.27 本科 主任医师 中医 1984 年至今 刘震男1973.7.9 硕士 副主任医 师 中医 1997 年至今 李晔男1975.9.30 硕士 主治医师 中医 1999 年至今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医医疗工作(应用中医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 : 1985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85 至今在北京医院中医科工作. 1997 年-2000 年拜全国著名中医老年保健专家李辅仁为师, 为其学术继承人. 2001 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读在职研究生.多年来跟随李辅仁医师学 习,从事老年保健工作,在治疗老年病方面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老 (四) (张剑)工作情况 14 年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老年抑郁等方面具有较深体会.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并参与编写医学书籍数部. "十一五"重点专科工作情况: 主要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的"中西医结合 对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整理总结传承"部分工作. 中医医疗工作及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 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 承担课题: 1.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李辅仁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 2.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李辅仁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所属项目:基于信息挖 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 发表论著: 1. 张剑,黄飞.从李辅仁用药频次浅谈如何提高中药汤剂依从性.北京中医药, 2008,27(12):928-929 2. 张剑.从三焦与"毒"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杂志,2007,48(6) :487-489 3. 张剑.李辅仁老年保健学术思想介绍.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 24 (4) : 477-479 4. 张剑. 论"糖毒"性质与致病特点.北京中医药,2010,29(8) :600-603 5. 张剑.试论老年外感病的中医证治特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 版),2006,13(5) :37-38 6. 张剑.214 例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探析.中华中医药杂 志,2006,21(4) :201-201 指导研究生毕业情况:自2010 年3月指导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硕士研究生 1 名,目前带教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硕士研究生 1 名. 15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医医疗工作(应用中医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 : 1991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积累了一 定的临床经验.参加多项院级、省部级、国家级科研课题及一项国家"十五"攻 关课题的工作,参加了多部学术著作的编撰工作. "十一五"重点专科工作情况: 主要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消渴病)重点专病建设工作.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 生毕业等) 承担课题: 北京医院院内课题"睡眠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研究" 发表论著: 1. 吴翥镗.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包头医学,2003,27(2) :30 2. 吴翥镗.中医药治疗亚健康浅谈.包头医学,2003,27(3) :20-22 指导研究生毕业情况: 自2007 年开始指导毕业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2 名,目前正在带教北 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1 名. (吴翥镗 )工作情况 16 (王凌)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医医疗工作(应用中医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 : 1989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六年制中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此后在卫生 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1998 年赴日本 札幌医科大学学习,主攻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及早期 预防和治疗工作. 2001 年获札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7 年晋升为主任医 师. 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中、英、日论文 30 余篇,参加编译 4 部书籍,参加 2 项国家级课题,参与多种中药新药的Ⅱ期、Ⅲ期临床试验. 能熟练应用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将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方法有机结合, 坚持"以人为本,整体调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解决了不少疑难 杂症.对糖尿病、高血压病、肾脏疾病、老年病等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治疗 方法.近年重点对以糖尿病为主的代谢性疾患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发 展和早期防治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十一五"重点专科工作情况: 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糖尿病)建设 17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 究生毕业等) 承担科研项目: 1.参与导师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课题"利用个体化诊疗平台评价中医药延缓糖尿 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 ,并圆满结题. 2.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IGT 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在研. 3.承担北京医院院内课题"参地降糖颗粒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发表论著: 1. 王凌.参地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中医杂 志,2010, (12) :79-81 2. 王凌.李文瑞治疗便秘经验.中医杂志,2007,48(6) :495-497 3. 王凌.参地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4): 207-209 4. 王凌.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143 例.中医杂志,2010, 51(3):206 5. 王凌.中药复方参地降糖颗粒对2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的探讨. 中国中医 药杂志, 2005,4:29-33 6. Wang Ling.Chinese Medicine Jiang-Tang-Ke-Li,Improves Insulin Resistance by Modulation Muscle Fiber Composition and Muscle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 Fructose-Fed Rats. Hypertension Research,2003,26(7) :527-532 7. Wang Ling.Effec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Jiang-Tang-Ke-Li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Fructose-Fed Rats.Hypertension Research,2001,24(3):303-309 8. 王凌.Leptin 对高血糖大鼠胰岛素的影响作用及降糖颗粒对 Leptin 的改善机制研 究.中医杂志,2001,(16):320-323 指导研究生毕业情况: 指导毕业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2 名,目前正在带教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1 名. (五)年龄结构 人员类别 总计人数年龄结构(%) 30 岁以下 30-50 岁50-60 岁60 岁以上 18 医师中医类别 22 22.7% (5 个) 45.5% (10 个) 9.1% (2 个) 22.7% (5 个) 临床类别 22 22.7% (5 个) 45.5% (11 个) 9.1% (2 个) 22.7% (5 个) 护士15 11 26.67% (4 个) 73.3% 技术人员 2 1 1 (六)职称结构 人员类别 总计人数职称结构(%)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初级医师中医类别 22 31.8% (7) 36.4% (8) 5%(2) 27.3% (5) 临床类别 护士15 3 12 技术人员 2 2 (七)学历学位结构 人员类别 总计人数学历学位分类 博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本科 学士 大专以下 学历 医师中医类别 22 2 10 10 0 临床类别 护士15 3 12 技术人员 2 2 (八)护理专科业务培训情况 培训名称 主要内容 举办时间 参加人员数量 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理论 2010(40 学时) 16 个 中医诊断学 诊断基础 2011(40 学时) 15 个 中药学 常见中药 2011(20 学时) 15 个 急救护理 临床急救 2010(20 学时) 16 个 疾病护理 特色护理 2010(20 学时) 16 个19 (九)护士长情况 姓名关欣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6.4.6 毕业学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时间 1999.7 学历学位 本科 职称 中级 导师 所学专业 护理学 从事本专业年 限11 年专长老年病护理工作 外语语种 英语 熟练程 度CET6 级 电子邮 件Guanxin46@gmail.com 第二外语 语种 熟练程 度 联系电话 (办) :85136721 (手机) :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北京分会康复专业秘书 护理工作(掌握中医辨证施护、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 护理查房次数等) : 1. 能够根据护理部及病房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病房的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 施; 2. 在病房内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常规,体现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特色; 3. 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特色治疗项目,制定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4. 全面掌握病区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指导并做好危重症患者、急救患者 的护理工作; 5. 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每周一次;积极参加科主任查房; 6.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完成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任务 负责病区的护理安全,对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0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 生毕业等) : 发表论著: 1.关欣等.从肝脾肾论老年中医护理.中国全科医学,2007,12(21):1805 2.关欣等.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腰痛情况调查与分析 .中国护理管 理,2008,8(12):23 3.关欣等.穴位贴敷辅助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09,15(19):1828 4.关欣等.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腰痛职业防护的调查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2008,24(9):9 5.关欣等.本科生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的体会.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3 21 (十)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说明(人才培养规划、培养方向及落实 情况) : 1、采取师承教育、高层次学位教育、继续教育和其他培养方式 立足于本院,国医大师李辅仁、全国名老中医李文瑞、米逸颖在治疗老年 病、高干保健,糖尿病、肿瘤等方面有着 40-70 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我们一直 派科里不同梯队的医师跟师学艺,使更多的人能得以继承他们的学术经验;由 李怡负责牵头培养全国统招硕博研究生,也为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增加了一条途 径. 在职 1 名博士和 1 名硕士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学位,1 名硕士在北京大 学医学部攻读,学习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3 名统招硕士毕业后留在科室, 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现有 2 名副主任医师跟师(米逸颖)学习,两名主治医师随国医大师李辅 仁抄方学习中,重点学习名老中医治疗肿瘤、老年病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 用药特点. 不定期地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科室每周三中午组织业务学习, 聘请院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给病房护理人员讲授中医基础 知识. 先后派 4 名医护人员参加 GCP 培训,3 人参加糖尿病临床路径学习班,参 加医院组织的岗位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 2、以职业道德讲座、中医古籍经典研读、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与特色疗法 介绍为内容 参加医院组织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务人员行为规范讲 座. 根据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与临床需求,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书目, 并将其放在名老中医研究室, 供大家阅读,并由带教老师辅导解读和临床实践. 通过师承的徒弟和学生的总结和经验介绍,学习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诊疗 经验、辨证论治思维和用药特点. 3、出国考察学习 医院先后派 3 名4次赴英国、美国和俄罗斯进行为期 3 周考察学习;还派 出1名护士赴日本学习 6 个月,国外老年医学的现状及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的学 习使我们受益匪浅,扩大了视野,坚定了从事中医工作的信心,其先进的医疗 理念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临床实际工作中. 4、不同类别医师的具体培养要求,严格按照医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 求执行 22 张军 糖尿病临床路径 2010.4 临床路径 王凌、范婷 GCP 2011.4.14-4.17 临床试验 郑颖 GCP 2008.12.15-12.19 临床试验 谢玲玲 GCP 2009.5.18-5.22 临床试验 吴翥镗、刘震 名老中医经验传 承2008-2011 米逸颖名老中 医学术思想及 经验传承 闫小光 博士学位 2010-2013 代谢综合征 王小岗 硕士学位 2010-2013 中医内科学 李晔 硕士学位 2007-2010 代谢综合征 张芳 赴日护理研修 2009.6-2009.12 综合护理 吴翥镗 英国医疗政策 2010.12.1-12.20 医疗政策及 医院管理 李怡 美国医疗政策 2009.2-3 医疗政策及 医院管理 关欣 俄罗斯 2010.12 医疗政策及 医院管理 人员姓名 培训内容 培训时间 主要方向 23 四、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总体水平 解决疑难病能力(包括主要病种、治疗方法、疗效评估) : 老年患者占据了我科病患中的绝大多数, 尤其是那些高龄老人合并多系统复 杂病例,病情缠绵,合并症多,临床症状多、程度重、病程长,我科针对老年病 的特点,根据病患的不同点,针对于各种合并症的综合治疗,充分评估病情,判 断预后,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互补,在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方面 疗效确切. 解决疑难病能力(包括主要病种、治疗方法、疗效评估) : 糖尿病酮症为我科疑难危重病, 是糖尿病专病领域常见病, 针对于糖尿病酮 症的发病机理,根据病情情况,入院后即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消除酮体治疗, 同时辨证施治以中药改善糖尿病酮症的"三多一少"症状,痊愈率达到 100%, 且临床症状改善非常明显,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 糖尿病是我科老年病中的主要病种,同时也是我科的专病病种,老年糖尿 病患者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糖尿病晚期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治疗复杂困难. 我科 从老年糖尿病的自身特点出发, 制定符合老年糖尿病特点的控制标准, 中西医结 合,采取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汤药、中药泡洗、子午流注、化糖贴、针灸等,在 血糖控制、临床症状改善、防治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效果确切. 解决疑难病能力(包括主要病种、治疗方法、疗效评估) : 恶性肿瘤是我科疑难病种之一, 针对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放疗期间的调理 及放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各种治疗结束后的患者进行中医对证调治; 针对于 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在延长肿瘤患者生 存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指标数据 指标名称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平均值 年出院人数 204 248 398 283 24 年门诊人次 73135 78287 87178 79533 平均住院日 22.3 21.8 22 22 中医治疗率 100% 100% 100% 100% 近3年疑难危重病例比例情况 疾病名称 08 年09 年10 年 平均值 糖尿病酮症 3 2 5 3.3 恶性肿瘤 11 32 39 27.3 高龄老人多系统复杂疾病 6 8 21 11.7 糖尿病二个以上慢性并发症 46 74 84 68 合计 32.8% 41.9% 37.4% 37.6% (二)中医专科特色技术(提供 3 项技术) 中医专科特色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1、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 0 0 200 人次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我科与针灸按摩科是各自独立的科室,考虑中医综合治疗离不开针灸按摩 等特色,故此添置了此仪器,去年刚刚在病房开展,采取开穴治疗和疾病治疗 相结合的方法:(1)、开穴治疗:根据灵龟八法和患者进行子午流注治疗的时间 相对应,计算出相应的穴位,按照仪器指示的穴位进行低频刺激治疗. (2) 、疾 病治疗: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辨病辨证,根据结果和经络学原理选用 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尽管例数不多,但已显出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由于低频治疗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子午流注低频 治疗仪以低频脉冲以毫秒为单位输出,更易产生经络传感现象,刺激穴位效应 优于传统低频和针刺效果; 同时子午流注低频治疗具有无创,易于操作等特点, 适合病房使用.今年一季度在医生的指导下,护士已能常规操作此仪器,并开 展了 200 余人次. 25 中医专科特色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化糖贴 60 1600 6900 3、中药泡洗+足底反射 0 0 600 中医专科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2、化糖贴: 化糖贴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外治"手段之一,源于 2008 年以我科为组长单 位牵头完成了其临床试验,共计 120 例,提示该产品具有辅助调节血糖、血脂 的效果,因其不增加口服药的负担,安全性也好,贴敷涌泉穴也有一定的保健 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正在接受常规治疗而效果不理想的 2 型糖尿病,对于糖尿 病引起的气短懒言,夜尿频多,健忘,手足畏寒,肢体麻木,肢体疼痛等症状 也有改善作用;因该贴采用较高技术含量的质材,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所以 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作为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辅助治疗手段,开展例数也逐年 增加.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 3、中药泡洗+足底反射: 中药泡洗、足底反射疗法是在明确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的基础上依据患者 病情不同所采取的个体化中药"外治"疗法. 该方法中药外用剂量相对较大,局部用药,其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效果优 于口服药物,且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适用于基础疾病复杂,口服药物多,易出 现胃肠道不适反应的老年患者.目前我们主要用于病房有腰腿痛,膝关节活动 不利,肢体麻木,四末不温或双足发凉,运动或感觉障碍;查体可见下肢静脉曲 张,水肿,肌肤甲错,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双下肢皮温低,局部皮肤 缺血,坏死,无破溃;西医诊断为腰椎病,骨关节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闭塞,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中医诊断为痹症,痿证,腰痛,坏 疽等,辨证为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或气血亏虚,脏腑不足的患者. 自2010 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我们制定了中药泡洗+足底反射治疗的协定 处方并随证加减,以及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由护士配合基础护理操作内容实 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同时,增加了护理的中医特色,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 度. 注:特色技术项目较多,可另附页. 26 (三)诊治能力 1.近3年专科优势病种情况 病种数 58 2008 年专科主要病种(中医病名排名前 5)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数 治愈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 112 3%(好转率 96.3%) 22 天8801.7 元 癌症 恶性肿瘤 11 好转率 20% 16.1 天6617 元 眩晕 高血压病 16 好转率 100% 17.7 天6020.8 元 感冒 呼吸道感染 15 46.7% (好转率46.7%) 20.3 天16088.99 元 淋症 尿路感染 6 33.3% (好转率66.7%) 18 天6915.54 元 病种数 69 2009 年专科主要病种(中医病名排名前 5)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数 治愈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 名 西医病名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 120 1.7%(好转率 96.6%) 21.6 天12219.62 元 癌症 恶性肿瘤 37 好转率 35.1% 25.8 天15900.2 元 眩晕 高血压病 20 好转率 100% 20 天9155.3 元 感冒 呼吸道感染 13 53.8% (好转率30.8%) 27 天19669.9 元 淋症 尿路感染 13 46.2% (好转率53.8%) 16.4 天8357.7 天 病种数 129 2010 年专科主要病种(中医病名排名前 5)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数 治愈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 155 1.9%(好转率 97.4%) 19.9 天12220.5 元 癌症 恶性肿瘤 46 好转率 19.6% 26 天17033.24 元 眩晕 高血压病 46 好转率 100% 24.7 天10971.1 元 感冒 呼吸道感染 23 78.3% (好转率21.7%) 23 天14183.39 元 淋症 尿路感染 9 55.6% (好转率44.4%) 18.2 天6463.95 元2.近3年专科疑难病种诊治情况 2008 年专科疑难病种 27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数 并发症 发生率 治愈好 转率 死亡 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癌症 恶性肿瘤 11 27.3% 0 16.09 天6617.11 消渴病 糖尿病酮症 3 100% 0 19.0 5749.45 消渴病变 证 糖尿病合并 两个及两个 以上并发症 46 97.8% 0 26.49 11586.8 9 85岁以上 (含85岁) 多系统 复杂病例 6 83.3% 16.6 7% 20.67 27839.6 0 2009 年专科疑难病种 疾病名称 患者总例数并发症 发生率 治愈好 转率 死亡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癌症 恶性肿瘤 30 8.1% 10% 25.13 16599.35 消渴病 糖尿病酮症 2 100% 0 29.0 9052.82 消渴病变 证 糖尿病合并 两个及两个 以上并发症 74 98.6% 0 23.65 14125.40 85岁以上 (含85岁) 多系统 复杂病例 8 100% 0 17.50 9091.67 2010 年专科疑难病种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 数 并发 症发 生率 治愈好 转率 死亡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癌症 恶性肿瘤 39 17.9% 5% 25.90 15716.21 消渴病 糖尿病酮症 5 100% 0 19.20 12880.22 消渴病变 证 糖尿病合并 两个及两个 以上并发症 84 98.8% 0 19.85 12547.40 85岁以上 (含85岁) 多系统 复杂病例 21 85.7% 14.3% 32.43 20769.56 28 3.提供 3-5 例疑难病种病历摘要 病例摘要 1 患者资料: 姓名:余某某 性别:女 年龄:89 岁 病案号:1923 诊疗经过: 患者余某某,女,89 岁,主因"间断左腿疼痛 60 余年,发作半月,加重 3 天"于2010.6.22 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 60 余年前因受寒,出现左腿疼痛,沿 坐骨神经走行,经相关治疗,近年病情较为稳定,发作程度较轻.半月前,无明 显诱因出现左腿疼痛,以右外踝上缘疼痛明显,疼痛难忍.为进一步系统治疗收 入院.刻下症见:时怕热,多汗,小便量可,大便偏干,夜眠差,食欲欠佳.既往:巨球蛋白血症 20 年,带状疱疹后遗痛 6 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 55 年.曾 诊断骨质疏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腔隙性脑梗塞、双眼老年白内障病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轮椅推入病房,痛苦面容,神志清楚,精神可,双肺呼 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及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四肢肌力、肌 张力正常,Babinski 征阴性.舌质暗淡少苔,舌下络瘀,脉弦.辅助检查:MRI (2010.4.19) :颈椎病,胸腰椎退行性改变(腰1-骶1椎间盘突出) ,2010.5 腰椎 X 片示:腰椎间盘滑脱.入院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兼夹瘀热,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滑脱,胸腰椎退行性改变,心律失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滞,带状疱疹后遗痛,巨球蛋白血症,骨质疏松,腔隙性脑梗塞,双眼老年白内 障病史,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中西医结合诊治.西医给予抗聚、营养神经等对 症治疗.中医考虑患者老年女性,肝肾两虚,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失于濡养, 筋脉不痛,发为痹症,见腰膝疼痛,肝肾亏虚,日久气滞血阻,内生瘀热,见时 恶热,口干喜饮,时汗多.结合舌脉舌质暗淡少苔,舌下络瘀,脉弦,四诊合参 辨证为肝肾亏虚兼夹瘀热.治疗中药以行气通络止痛为法组方,随症加减.予中 药注射液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并结合梅花针及针刺.另考虑患者年老体弱, 加用艾灸治疗. 方药如下: 醋柴胡 12g 赤白芍各 15g 枳实10g 制乳没各 5g 川 牛膝 15g 桃仁 10g 桑寄生15g 穿山甲先下 30g 酒军10g 路路通 10g 木瓜15g 神曲 15g 水煎服 日两剂.针灸穴位:据疼痛位置,选取胆经为主治疗. 穴取:瞳子髎,丘墟,日月,外关,腕骨,右侧心俞、督俞,膈俞,胃脘下俞穴 位为主,并局部阿是穴围刺疗法.治疗 15 次.经上述治疗患者左腿上疼痛区域 明显好转,后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痛明显减轻,患者可借助步器下地行走.经上级 医师批准患者于 2010-8-20 出院. 治疗方案: 1、 西医给予抗聚、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2、 中医药辨证施治,中药注射液活血化瘀;中药汤剂行气通络止痛; 结合梅花针及针灸、艾灸通络止痛; 3、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难点及诊治特点: 1、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该病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 2、患者病 情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患者年龄大,合并有心律失常、 巨球蛋白血症、腔隙性脑梗塞等疾病,结合该病人手术风险大,手术机会小,治 疗上只能选择保守治疗. 诊治成功点: 29 1、中医药辨证施治,中药汤剂以行气止痛为法治疗,并结合中药注射液活 血化瘀,两者合理应用,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发挥中医特色,结合梅花针及针刺、艾灸等方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病例摘要 2 患者资料: 姓名:王某 性别:男 年龄:44 岁 病案号:369543 诊疗经过: 主因"发现血色素降低 8 年,乏力 2 年"入院,患者 8 年前查体发现血色素 降低,于协和医院诊断"贫血" ,2 年前患者出现乏力、活动后气喘、心慌,行 骨穿后考虑"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给予环孢素及间断输血治疗至今,因症 状缓解不明显来我科住院中医治疗,入院症见:乏力、心慌,活动后气喘,口苦、 耳鸣、口疮,纳香,睡眠尚可,多梦,大便溏且粘滞不爽,偶有腹胀排气,体重 变化不明显.入院后查血常规:WBC1.0*10 9 /L、Hb58g/L、RBC1.92*10 12 /L、 PLT24*10 9 /L、N21.0%、L76.0%,血生化:ALT44U/L、FE32.51umol/L,尿常规: OB 少量 0-2/L, 血免疫: CRP4.91mg/dl、 FER5413.8ng/ml, 血型: B+, 叶酸>20ng/ml、 VitB12 609.8pg/ml,凝血相:FIB6.85g/L,便常规+潜血、感染三项均无异常. 胸片未见异常;双膝关节正侧位提示轻度骨质增生;超声心动:LVEF66%,左房 扩大,左室肥厚,二尖瓣关闭不全(轻)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腹部 CT:与2009 年3月12 日片比较:1、右侧肾上腺中部肾盏新出现一小结石,左肾下部肾盏区 结石较前少,右肾下部肾盏结石同前.请血液科会诊,诊断考虑"慢性再生障碍 性贫血" ,建议继续环孢素及间断输血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雄激素治疗.西医治 疗遵血液科意见执行. 入院后中医诊断考虑"虚劳" ,辨证为脾肾两虚夹郁夹湿,中药治疗给予健 脾益肾疏肝解郁除湿后, 症状缓解不明显.于2011-2-14 请李文瑞主任看病人后 指示:患者中年男性,慢性病程,主因"发现血色素降低 8 年,乏力 2 年"入院, 根据并实际症状体征,目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明确,患者主因症状为 乏力,口干,燥热,便粘,舌体大,质淡,边有齿痕,苔薄腻,脉弦滑,辨证主 要考虑脾肾两虚,但患者有燥热症状,脉象不虚,为虚中夹实,若以补脾益肾为 法,存在"虚不受补"情况,故应先治脾胃,以培补为主,脾土得健,运化水谷 精微, 故可补血统血, 治以健脾除湿兼以清热,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如下: 淮山药 15g 炒白术 10g 茯苓 10g 砂仁先下 6g 生苡仁 15g 黄芩 10g 葛根 25g 黄连 10g 党参 10g 莲子肉 10g 甘草 5g.服用上方加减约一个月,患者自觉乏力症状稍有 缓解,大便转实,日一行,后复查血常规提示:WBC1.24*109/L、Hb58g/L、 RBC1.86*1012/L、PLT33*109/L、N11.0%、L79.6%.后患者因仍有乏力,时有心 慌,睡眠差,大便实,夜间燥热明显,于2011-3-29 再次请李文瑞主任看病人, 后指示:患者仍有乏力症状,夜间燥热缓解不明显,大便见实,脉象较前有力, 呈沉细脉,辨证考虑脾不摄血兼阴虚燥热,治以健脾益气、滋阴清热,方用归脾 汤和生脉饮加减,方药如下:淮山药 15g 生黄芪 15g 当归 10g 太子参 30g 炒白术 10g 茯苓 10g 知母 10g 黄柏 10g 五味子 10g 麦冬 15g 川黄连 10g 生甘草 5g 大枣 10g.服用上方三周,患者自觉夜间燥热感较前缓解,仍有乏力,大便偏 实,仍有口疮及面部座疮.近日复查血常规提示:WBC1.58*109/L、Hb46g/L、 RBC1.56*1012/L、PLT50*109/L、N5.1%、L89.2%. 治疗方案: 30 1、 西医给予免疫抑制、保肝及间断输血等支持治疗. 2、中药辨证施治给予健脾益气、清热除湿治疗. 难点及诊治特点: 1、该病是一种病程长、治疗复杂的难治性疾病. 2、 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和雄激素治疗为主,该患者免疫抑制及激素治疗效果 不明显. 3、患者病情重,进展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诊治成功点: 1、通过科内查房、院内会诊等途径,诊断明确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查阅历史文献及相关资料,同时结合血液科专家意见,选择中西医结合 保守治疗:①中医治疗分三个阶段:初以调补脾肾为主,重用黄芪、地黄;继重 凉血止血,以降肌衄;终则补肾填精,以善其后,目前给予健脾益气、清热除湿 治疗;②继续以免疫抑制、保肝及间断输血等支持治疗.患者症状较前改善,临 床疗效明显. 3、综合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 病例摘要 3(李辅仁国医大师验案) 一般资料: 焦某,男,87 岁. 诊疗经过: 患者既往患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数十年,常因外感而引发或加重.现 又咳嗽 1 周. 初诊:咳嗽,咯白粘痰,痰多,流清涕,恶风寒,不发烧,纳差.素患慢性 支气管炎、 两下肺轻度间质纤维化、 支气管扩张、 冠心病、 室性及房性期前收缩、 肝硬化、 脾切除术后、 十二指肠溃疡、 胃大部切除术后、 慢性残胃炎及吻合口炎、 胆囊切除术后、脑动脉硬化症.察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结代.诊为:内有 素疾、外感风邪之咳嗽(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年老体虚,正气亏乏,又感受外 邪,致肺卫失宣,气道不畅,肺窍不利,而见咳嗽咯痰、恶风流涕.素体脾胃虚 弱,现肺气不利,更影响胃气,则见纳差,脉结代则为心气不足之象.治法:疏 风清热宣肺,兼扶正气.方拟银翘散加减.处方:炙白前 15g、银花 20g、连翘 10g、柴胡 10g、橘红 10g、杏仁 10g、防风 10g、党参 20g、麦冬 15g、丹参 20g、 款冬 10g、甘草 3g.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药 7 剂,诸症均减,仍有白痰,感疲乏无力.舌质红,苔薄白,脉 细滑.属表邪渐去,痰浊阻滞、肺气失宣尚留.原方去除解表疏风之品,加重化 痰止咳之力.再进 7 剂,咳嗽愈,有少量白痰,感疲乏无力,汗多,腰痛.呈邪 气去之八九,虚证逐渐突出之象,用少量化痰中成药即可,也可待痰热净后服用 补益之品. 思辨特点: 高龄老人大多长期患有各种慢性病,正气亏乏,各脏腑功能皆不足,极易招 致外邪侵袭,发为外感.治疗时当注意顾护正气,有时须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兼顾其他脏腑功能.此患者所用之方为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加 入党参、麦冬、丹参、防风,既有丹参生脉饮(生脉饮加丹参)之意,可益心气 活血, 治疗脉结代, 又有玉屏风散之意, 可补肺气固表, 治疗反复发作外感咳嗽. 有时也可加入焦三仙、砂蔻仁、木香等,以和胃气消食. 病例摘要 4(李文瑞名老中医验案) 31 一般资料: 傅某某,男,79 岁. 诊疗经过: 初诊: 入院后经会诊, 确诊为胃癌晚期. 因患者年事已高, 不能手术, 亦不 能进行放疗、化疗, 采取保守疗法维持.症见: 面色尚华, 精神良好,生活起居 如常态. 近3个月来, 胃脘痛频发, 疼痛不分空饱, 偶有泛酸, 纳尚馨, 但食不 能多, 多则心下痞, 神虽爽, 但体重日减, 夜寐欠宁, 少腹时胀, 得矢气则缓, 小便顺畅. 大便秘结, 每入厕心绪紧张, 时坐便 15~ 20 分钟, 便不出即加用开 塞露, 大便隔日或 3 日一行, 近2日未大便.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有紧象.急 则治其标, 以解患者便秘之苦. 辨证属脾虚气滞, 肠道失运.投枳术丸加味, 以 健脾通幽为法.处方: 生白术 15g, 枳实 10g,大腹皮 15g, 香附 10g, 甘草 3g. 1 剂, 水煎服.停用开塞露. 翌日再诊: 药后腹鸣增加, 时有矢气, 腹已不胀, 余症如前述.舌质淡、苔 薄白, 脉弦有紧象.继用前法.处方: 生白术 30g, 枳实 10g, 砂仁 6g (后下) , 厚朴 10g, 大腹皮 15g, 木香 8g, 莱菔子 15g, 甘草 3g.2 剂, 水煎服. 第3日: 服2剂后大便已下, 每日一行, 但质略坚,便时略难, 余如常.出院带 药.处方: (1) 生白术 50g,枳实 6g, 莱菔子 25g, 香附 10g, 大腹皮 15g, 甘草 3g.3 剂, 每日晚服 1 煎.(2) 补中益气丸 30 袋, 每次 6g, 每日 2 次. 第6日: 出院后 3 日, 患者生活如常, 心身宁静. 胃脘痛虽较前有减, 但仍 时发, 为隐隐作痛, 时或泛酸, 纳喜温热, 大便日一行.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弱.再投方以枳术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安中以祛邪.处方: 生白术 50g, 枳实 8g, 乌贼骨 30g, 大腹皮 15g, 香附 10g, 生黄芪 35g, 当归 10g, 升麻 6g, 陈皮 10g, 柴胡 6g, 大枣 2 枚, 生姜 1 片, 炙甘草 5g.7 剂, 每日 1 剂, 水煎分 2 次服. 第13 日: 2 周后复查, 胃癌病灶如故, 但体重未再降.保守疗法不变, 建 议少食多餐, 略增牛奶量, 晚睡前饮酸牛奶 1 杯, 以增强体质, 每日继续输液. 症见神爽,纳馨, 但喜热畏冷, 冷则胃脘痛.胃脘时有不适, 大便畅.舌质淡、 苔白不厚, 脉弦, 细按之弱.处方: 生黄芪 35g, 当归 10g, 升麻 6g, 柴胡 6g, 生白术 50g, 枳实 10g, 陈皮 10g, 人参 15g (单煎兑服) , 大枣 5 枚, 干姜 3g, 生何首乌 15g, 炙甘草 5g.7 剂, 每日 1 剂, 水煎分 2 次服. 第23 日: 李老每周根据患者病情以上方为主略有出入, 继服 3 个月, 病情 平稳.遂停服本院中药. 3 个月后因病情恶化入院治疗.胃癌原发灶虽无明显增大, 但已转移于肝 脏. 因不能手术, 亦不能化疗, 继以支持疗法.症见; 面色不华, 神情不爽, 时 发嗜睡, 肢软乏力, 大便时难, 质偏坚, 日可一行, 口干而饮水不多, 纳可而 不馨, 生活勉强能自理. 舌质淡、 苔白腻, 脉弦有紧象. 以扶正祛邪为法. 处方: 黄精 30g, 当归 10g,人参 15g (单煎兑服) , 生白术 30g, 生何首乌 30g, 茯苓 10g, 神曲 10g, 砂仁 6g (后下) , 鸡内金 10g, 甘草 3g.7 剂,每日 1 剂.以此 方加减, 连服数 10 剂, 胃癌未见好转, 但药后大便畅, 无便秘之苦.半年后病 逝. 思辨特点: 此案便秘, 虽诊为胃癌, 亦属于老年脾胃运化失司, 脾虚气滞所致. 初投枳 术丸加味, 之后根据病情演变投以补中益气汤、 四君子汤加减, 便秘之苦均得以 缓解. 每次换方, 均有生白术一味, 且量亦比其他药味量重. 此重用生白术通便, 32 得益于我院魏龙骧老先生.李老曾不解其重用生白术而专门求教:"白术属燥湿 止泻之品, 施诸于便秘, 岂非背道而驰, 愈燥愈秘乎?" 魏先生答: "叶天士有言, 脾宜升则健, 胃主降则和, 太阴得阳则健, 阳明得阴则和, 以脾喜刚燥, 胃喜 柔润, 仲景存阴治在胃, 东垣升阳治在脾.便干结者, 阴不足以濡之.然从事滋 阴, 而脾不运化, 脾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终属治标. 重用白术, 运化脾阳, 实 为治本之图. 故余治便秘, 概以生白术为主药, 少则一二两, 重则四五两, 便干 结者加重进以滋之, 时或少佐升麻, 乃升清降浊之意. 虽遇便难下而不干结, 更 或稀软者, 其苔多呈黑灰而质滑, 脉亦多细弱, 则属阴结脾约, 又当增加肉桂、 附子、厚朴、干姜等温化之味, 不必通便而便自爽" .李老遵魏先生之意, 在临 证治中气不足, 伴有腹胀, 矢气少者, 枳术丸加大腹皮、香附、莱菔子之属, 每 获良效. 生白术, 其性虽亦属燥, 但比土炒后尚有润性, 故用生白术运化脾阳以 通便而不燥.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术有促进胃肠分泌功能, 加快胃肠蠕动, 治慢传输型便秘有良效, 这与生白术对脾阳虚之便秘有效是一致的. 病例摘要 5(米逸颖主任医师验案) 一般资料: 患者,女,18 岁. 诊疗经过: 初诊:患者 2003 年初出现四肢乏力症状,进而出现活动受限,咀嚼困难,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自服中药(具体不详)效果不理想.2005 年患者症状加重,遂在协和医院行胸部 CT 检查,提示:胸腺增生.予口服溴吡 斯的明 180mg 每日两次,之后患者症状略有缓解,但稍有劳累即症状加重.患者 于2008 年7月行胸腺增生切除术.术后一个月患者仍乏力明显,下肢痿软,不 能久立,眼睑抬举无力,咀嚼困难.畏寒恶风,反复外感.少气懒言,心烦,四 肢沉重.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患者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失养, 致气血亏虚, 阴阳失调. 内虚气血不足, 精微物质不能荣养筋骨肌肉, 故肢体无力,少气懒言.里气不足,腠理亦难固摄.腠理开泄,故恶风畏寒,易 反复外感.心烦,四肢沉重,为挟湿挟热之象.故中医诊断为:痿症.证属气血 亏虚,外邪侵袭.处方如下:防风 10g、葛根 15g、当归 10g、炒白术 10g、茯苓 30g、猪苓 30g、升麻 10g、桔梗 10g、党参 10g、生黄芪 30g、生杜仲 10g、黄精 10g、菟丝子 10g、熟地 20g、山药 10g、山萸肉 10g、泽泻 10g、丹皮 10g、黄芩 10g、川芎 10g、桂枝 10g.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 再诊:连续服用 14 剂,患者自觉畏寒怕冷减轻,身体乏力较前好转,但仍 有肢体沉重疼痛感.予上方加羌活 10g、穿山龙 10g、白僵蚕 10g、姜黄 10g、鸡 血藤 15g.再进十四剂,患者自觉肢体沉重感也明显减轻,可长时间站立,自己 缓慢步行活动,咀嚼亦不觉费力,无明显畏寒表现,查其脉细弱,舌质略淡,舌 苔薄白.嘱患者上方改为两日服用一剂,坚持服用. 三诊:数月后患者复诊,诉溴吡斯的明已改为 90mg 每天两次,一直坚持服 用汤药治疗,病情未出现反复.现活动基本正常,可正常学习生活. 思辨特点: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重症肌无力并无满意治疗方法,而临床表明中医药对于病情平 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侯氏黑散由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防风、桔梗、人参、矾石、黄芩、当归、生姜、川芎、桂枝等药组成.方中菊花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 33 火降则热除;防风、细辛以祛风;当归、川芎以养血;人参、白术以补气;黄芩 以清肺热,桔梗以和膈气,茯苓通心气而行脾湿,姜、桂助阳分而达四肢,牡蛎、 白矾酸敛涩收,又能化顽痰. 所谓中风,无非风、热、痰、湿、瘀、虚诸端.或因其一,或因其二三,致 使经脉不通而发病.侯氏黑散中寓祛风、清热、行湿、化痰、益气、养血、通经 络诸法为一体,是治疗风邪侵袭的基本方.临床上凡受风邪侵袭,并有挟湿、挟瘀、挟热、挟虚,导致四肢烦重者皆可用之.但临床处方,理应灵活,切忌生搬 硬套.侯氏黑散原方中菊花四十分,量最大,清热熄风为君.余药通、补、清等 作用各不相同,各司其职,为臣为使.其意在以清热祛风为主,而不伤正.临床 中当观风、热、痰、湿、瘀诸邪何者偏盛,选择恰当药物为君而加减成方.倘若 正虚较著,而邪实不盛,亦可取其方意,酌情加入补益药品而组方. 《内经》曰: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脾胃论》云: "元气之不能充,诸病 之所由生也".该患者元气不充,气血不足,导致肢体痿软烦重,此证以正虚为 主.针对此证候,于原方中加入黄芪、黄精、山药、杜仲、菟丝子、熟地等补脾 益肾之品,增强扶养正气之力,以培元固本,提高机体生生之力.复诊后患者怕 冷、倦怠症状均减轻,此为正气渐复之象.但患者仍有肢体沉重疼痛感,此为风 湿痹阻,血脉不畅之故.故在补益脾肾的基础上,再加强祛风除湿、疏通血脉之 药味,如羌活、穿山龙、白僵蚕等,以求标本同治,使正盛而邪退.此治病求本、 攻补兼施之法.此法贯穿治疗始终,故收效甚佳. 34 2.近3年专科危重病种诊治情况 2008 年专科危重病种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数 并发 症发 生率 治愈好 转率 死亡 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名西医病名 消渴病 2 型糖尿 病性酮症 3 100% 0 19 5749.45 肺系疾 病 重症肺炎 3 67.3% 33.3% 25 47,986.93 2009 年专科危重病种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 数 并发 症发 生率 治愈好转 率 死亡 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 名 西医病名 消渴 病2型糖尿病性 酮症 2 100% 0 29 9052.82 肺癌 肺恶性肿瘤 5 40% 20% 27 19299.27 肺系疾 病 重症肺炎 3 33.3% 67.3 % 9 11483.39 癌症 涎腺恶性肿瘤 1 0 100% 16 31056.27 2010 年专科危重病种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 数 并发 症发 生率 治愈好 转率 死亡 率 平均 住院 日 人均费用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性酮 症5100% 0 19 12880.22 肺癌 肺恶性肿瘤 4 33.3% 67.3 % 22.5 23595.13 肠蕈 结肠恶性肿瘤 2 50% 50% 24 26901.95 胸痹 非ST抬高性心梗 1 0 100% 65 80,499.78 噎嗝 贲门恶性肿瘤 1 0 100% 41 32,642.39 肝癌 肝细胞癌 1 0 100% 70 31,935.02 35 3. 提供 3-5 例危重患者病历摘要 病例摘要 1 患者资料: 姓名:陈某某 性别:女 年龄:82 岁 病案号:114363 诊疗经过: 主因"便血 5 天"入院.半年前曾因消化道出血行输血治疗,既往高血压 病史 30 余年,2 型糖尿病 20 余年,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5 天,慢性肾病 CKD4 期 病史 2 年,半年前因"急性左心衰"住院,LVEF:45%.2010-6-26 行永久起搏 器植入术,冠心病史 2 年.入院查体:T 35.2℃,BP 135/70mmHg,神情,精神 差,全身散在老年性色素斑,未及肿大淋巴结,左锁骨下可见长约 5cm 手术疤 痕,HR 72 次/分,心尖可及收缩期杂音,心界左大,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 及,双下肢不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尚可.入院症见:乏力、气短,睡眠差,纳 食尚可,双手发凉,腰酸,偶有膝关节疼痛,大便日 1-2 行,为少量鲜红色血 便,便前腹痛,便后稍缓解,体重变化不明显,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细.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降糖、降压、补充造血原料、扩管及输血等对 症支持治疗.行胃镜提示:出血糜烂性胃炎,HP(—) ,病理回报: (胃窦)粘 膜中度慢性炎.结肠镜示:结肠癌,内痔,病理回报: (回盲部)腺癌.请肿瘤 内科会诊,考虑"结肠腺癌(回盲部) "诊断明确,建议行 CT 检查以了解病变 范围,并请外科会诊查看有无手术机会,行盆腔 CT 示:1、回盲部肿块影(部 分显示)伴周围小淋巴结;2、盆腔积液;腹部 CT:1、回盲部肿块影,考虑结 肠癌;2、胃腔充盈欠佳,贲门周围多发小淋巴结;3、双肾多发囊肿.请普外 科会诊,诊断"结肠癌、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起搏器植入术后) 、慢性 肾功能不全 CKD4 期" ,考虑患者心功能较差,LVEF 45%,合并症较多,手术风 险极大,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风险,患者家属表示理解,拒绝手术治疗,同 意保守治疗.中医诊断考虑便血,患者年老体衰,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统血 无力,血溢肠内,随大便而下,故见便血,脾胃虚寒,气血不足,故面色不华、 乏力、体力下降,综观舌脉症,本病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实夹杂,辨证为脾 胃虚寒,治以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用黄土汤加减,如下: 伏龙肝(包)30g 阿胶珠 10g 黄芩 10g 干地黄 15g 炒白术 15g 炙甘草 3g 制附片 (先煎)6g. 患者服药后未再诉便血、黑便,大便正常,为中量褐色稀软便.舌淡红,苔薄 白,脉沉细.查便常规:潜血(阴性) ,考虑患者出血已止,后期治疗以益气养 血为主,方药如下:党参 12g 黄芪 15g 干地黄 15g 黄芩 10g 阿胶珠 10g 龙眼肉 10g 白芍 15g 当归 10g 炙甘草 6g.患者服药后自觉体力较前好转,未诉心慌、 乏力,大便正常,为中量褐色稀软便,舌淡,苔薄白,脉细.多次便常规:潜血(—) ,给予带药出院. 治疗方案: 1、西医给予降糖、降压、补充造血原料、扩管及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2、中医药辨证施治,发病初期以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为法以控制便血情况, 出血控制之后以益气养血为主.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出血倾向. 难点及诊治特点: 1、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结合该病人手术风险大,手术机会小, 治疗上只能选择保守治疗. 36 2、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多系统疾病, 病情复杂.诊治成功点: 1、通过科内查房、肿瘤科及普外科会诊等途径,诊断考虑结肠癌,家属考 虑手术风险大,拒绝手术治疗. 2、该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中医药辨证施治,发病初 期以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为法以控制便血情况,出血控制之后以益气养血为主, 通过扶正治疗改善患者乏力、心慌症状;西医治疗为降糖、降压、补充造血原 料、扩管及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改善症状,中西医结合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 效显著. 病例摘要 2 患者资料 姓名:陈某某 性别:女 年龄:74 岁 病案号:395303 诊疗经过: 主因"发现血糖升高 5 年,头晕 3 天"入院.患者 5 年前在当地医院查体 时发现血糖升高, 无进食量、 饮水量增多及消瘦, 予控制饮食及口服达美康 30mg Qd,期间间断测血糖波动于 8-10mmol/L,最高 20mmol/L,入院一个月前于当地 医院查即刻血糖 31mmol/L,改用优泌林 50R 14uQdA1,10u QdA2,14u QdA3 皮 下注射,FBS 波动于 7-9mmol/L,PBS 波动于 11-14mmol/L.入院前 3 天出现头 晕,伴呕吐,每于体位变动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入院症见:间 断头晕,晨起为重,膝软无力,口干,大便 5-6 日一行,质干,纳眠可.既往 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左眼行人工晶体置换术.查体 BP150/90mmHg,神清, 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 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 及反跳痛,墨菲征(-) ,双下肢不肿,巴氏征(-) .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滑. 入院诊断:中医:消渴,气阴两虚夹痰;眩晕,气虚痰阻.西医:2 型糖尿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高血压 3 级 极高危;脑梗塞;血脂异常. 入院后予内科二级护理、免糖低盐低脂普食,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未见 明显异常,生化示TG2.27mmol/L , TC3.78mmol/L , LDL-C2.08mmol/L , GSP261.80umol/L,免疫示 CA199 为96.3U/ml,凝血象 D-D339.2ng/ml, HbA1C10.3%,8hUAER 为22.0ug/min,腹部 B 超示脂肪肝,胆囊充满型结石,右 肾囊肿,血管 B 超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左颈 总及右颈外动脉硬化斑块,脑血流图示左搏动性供血强度减低四肢肌电图示左 正中神经 SCV 减慢,心电图示 2 度房室传导阻滞,予降糖、降压、改善循环及 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 FBS6-8mmol/L,PBS8-11mmol/L,头晕症状消失,入院 21 天由总部返回途中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 呕吐, 上腹部痛, 查WBC9.92*10 9 /L, NE%88.6%,心肌酶谱及血尿淀粉酶正常,当晚发热 39℃,复查 WBC13.58*10 9 /L, NE%88.6%,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3 月25 日查 WBC15.78*10 9 /L,NE%87.5%, 生化ALT297U/L , AST100U/L , ALP275U/L , GGT551U/L , TBIL71.5umol/L , DBIL56.1umol/L,患者出现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邀普外科会诊示急性胆囊炎、 轻症胆源性胰腺炎,予禁食补液、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抑酸、保肝治疗, 并予补充白蛋白、降血氨,中药予疏肝利胆、通腑泻热,患者血象反复,生化 指标渐趋正常.4 月7日院内科际联合会诊,综合各方意见予逐步开放饮食,继 续予感染治疗,予美平 0.8 Q8h ivgtt.后患者病情平稳,血相、血生化回复正 常,精神好转.4 月12 日晚食少量油脂食物后再度出现腹痛,复查血常规 37 WBC9.72*10 9 /L , NE%84.6% , 生化TP56g/L , ALB28g/L , TBIL44.9umol/L , DBIL35.9umol/L, TBA214umol/L, ALT199u/L, AST379U/L, ALP988U/L, GGT815U/L, AMY95U/L,考虑再次出现胆管梗阻,予禁食并补液、保肝,联系普外科后入普 外科进一步治疗,另自 3 月21 日患者四肢复发皮下出血点,予抗组胺、改善血 管通透性治疗. 治疗方案: 1、西医予禁食补液、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抑酸、保肝治疗,并予补充 白蛋白、降血氨等对症支持治疗; 2、患者急性梗阻性黄疸,属中医黄疸之阳黄范畴,结合患者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大便不通等症状及舌干红、苔黄燥,脉弦滑,四诊合参,中医辨证 为肝胆湿热、腑气不通,予中药疏肝利胆、通腑泻热后,腹痛腹胀、恶心、呕 吐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排出较前通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 4、请各科室会诊协助诊治,密切配合,综合治疗. 难点的诊治特点: 1、 1、胆囊炎感染的控制:患者应用舒普深及加尔钠抗感染治疗后 2 周,血象 仍有波动,升级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美罗培南 0.5g Q8h 加强抗感染力度, 但患者为老年女性,需注意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根据患者肾功能的指标改变调 整抗生素的用量; 2、 2、过敏性紫癜的处理:患者双下肢粟粒样皮下出血点,结合皮疹,考虑为 过敏性紫癜,但患者血象较高,感染控制不理想,如应用激素,对感染控制和 监测将产生影响,故暂予抗组胺及改善血管通透性治疗; 3、 3、 患者逐步开放饮食的方案: 患者急性胆囊炎并发胰腺炎, 逐步开放饮食, 可向蛋白饮食过渡,如蛋清、蛋羹等,但需要注意饮食中不可有油脂,开放饮 食过程中可适当予胃肠动力药物,并予中药通腑泻下,中病即止. 诊治成功点: 1、多科室协同合作,综合诊治,突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特点; 2、患者梗阻性黄疸并发胰腺炎早期,不具备手术指征,中西医结合保守治 疗诊疗效果明显,临床黄疸可有寒湿阻遏、血瘀肝郁等证型,此例患者临床辨 证为肝胆湿热,腑气不通,给予中药疏肝利胆、通腑泻热,腹痛腹胀、恶心、 呕吐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排出通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胆管梗 阻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摘要 3 患者资料: 姓名:魏某某 性别:男 年龄:76 岁 病历号 380373 诊疗经过: 主因"咳嗽咳痰 10 个月,发现肺腺癌 7 月"入院.患者 10 月前出现咳嗽, 咳痰,发热,就诊于外院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回报示:肺高——中分化腺癌,骨扫描示:左骶髂关节转移,颈部及双锁骨上窝,左髂窝 多发肿大淋巴结,分期为Ⅳ期,T4N3M1,患者一般情况差,予靶向治疗后,为 求中医诊治入院.刻下症:乏力,气短,胸闷,咳嗽,纳差,纳眠欠佳,二便 可.既往高血压病 15 年余,BP150/90mmHg,现服拜新同 30mg,Qd,血压维持在 120-90/70-60mmHg 之间.肝囊肿 10 余年,10 个月前患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 症,经抗炎治疗后好转.胃结肠多发息肉 10 个月,发现腔隙性脑梗,脑干变性, 38 脑萎缩 10 个月,否认过敏史.查体:BP:95/65mmHg,神情精神差,双锁骨上 窝、左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黄豆大,质韧,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呼吸音 减低,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西医诊 断:肺腺癌Ⅳ期(淋巴转移、胸腔积液);高血压病 1 级;极高危;胃多发息肉; 结肠多发息肉;肝囊肿;腔隙性脑梗塞;脑干变性;脑萎缩.中医诊断:肺岩, 脾胃虚弱. 入院后西医给与靶向治疗、提高免疫力治疗及相应对症治疗.中医以辨证 施治为主导原则,随证处方,虽然最终没能治愈终末期肿瘤及多发转移灶,但 却改善了诸如纳差、汗症、心悸、喘憋、烦躁等临床不适症状,减轻了患者的 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后患者肿瘤进展,考虑癌栓脱落,阻塞气道, 出现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家属放弃抢救,并终止维持治疗后,宣布临床死亡. 难点及诊治特点: 1.老年男性,慢性病程,发现肺腺癌Ⅳ期10 个月,淋巴结转移、多发骨转 移、肝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患者肿瘤晚期,多发转移灶,既往 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脑干变性,脑萎缩等病史,病情比较复杂. 2.患者消瘦明显,体重仅 44kg,营养不良,基础状况较差. 3.患者无手术机会,不能耐受放、化疗,除靶向药物外,仅能依靠中医药 治疗. 诊治成功点: 1.在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中,得到了我科室老中医药专家吕秉仁主任医师、 张根腾主任医师和李怡主任、刘震副主任医师的大力指导,我们深入展开了中 医辨证处方用药的思考、讨论,对于其出现的各种终末期症状,结合治疗过程 中的影响因素,做出综合考虑,使得中医治疗方案是该病例中较为突出的一部 分. 2.总体来看,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我科对于老年肿瘤晚期患者,强调 以顾护胃气为主,尽量使患者能自行进食,相对于静脉营养而言,自主进食对 肠胃功能的保持是有着有证可循的依据的.故该患者的中医治疗中始终贯穿着 这一思路.只有保住胃气,其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痛苦、延长寿命等才 能成为现实. 3.该患者入院时中医辨为脾胃虚弱兼有虚热之证,予益气健脾,清热调营 法治之.后随病情变化,不断调整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与选方用药.住院期间, 在整体邪实正虚的宏观层面以下,先后经历了肺胃阴伤、胃气虚损、营卫失和、 气耗饮盛、精气耗竭、邪气鸱张等病理过程,在这些病理过程中间,尚夹杂着 火不归元、虚阳不敛、浮热上泛等气血阴阳损耗而带来的种种变化元素,即是 变症.如何分析出目前的证候,如何处理好这样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如何决 定治标、治本、先后、缓急,是对临床中医师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考验.就患 者的各方面反馈和最终结局来看,我们的中医策略是得当的. 4.在用药方面,对我科名老中医用药经验进行反复推敲与揣摩,尤其是对 已故名老中医魏龙骧先生的临证经验进行再学习与实际运用,诸如桑叶止汗、 牡蛎宁神、肉桂引火、生术通便、细辛通阳、荷叶醒脾等,取得了预想的疗效. 病例摘要 4 患者资料: 姓名:马某某 性别:男 年龄:40 岁 病案号:330704 诊疗经过: 39 主因 "头痛反复发作 4 月, 发现头部占位性病变 3 月" 收入院. 患者于 08.11.5 自饮酒后,突发头痛,为双颞侧及后枕部跳痛,较剧烈,伴有呕吐,呕吐物不 详,否认头晕及四肢活动不利.于我院测血压 150/100mmHg,即给与调整血压、 扩血管及对症止痛治疗.此后头痛间断发作.于2008.12.27 再次突发头痛,部 位和性质同前. 2008.12.30 我院头部 CT 提示: 右枕叶可疑占位; 头部 MRI 提示: 右侧脑室三角部占位病变.即于当日入住我院神经外科,考虑为颅内占位.主 要给予降颅压和止痛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且间断发作喷射样呕吐.后于 2009.1.4 于301 医院查 MRI 示: 双侧大脑半球、 胼胝体及脑干弥漫性异常信号, 考虑肿瘤性病变,以弥漫性胶质瘤可能性大.2009.1.5 患者家属携片于天坛医 院会诊,张立伟与张俊庭主任共同阅片,给出以下意见:两侧脑实质多发性占 位病变,右侧为主,累及右侧大脑半球、脑干、丘脑及左顶叶,考虑恶性病变, 胶质瘤可能性大;手术风险大,手术摘除不干净,且易复发;建议 301 医院尽 快行放疗和化疗.于2009.1.6 转入 301 医院,考虑脑胶质瘤,不宜手术,于院 内请神经内科主任会诊,考虑神经胶质瘤病可能,建议保守治疗,可以放化疗. 2009.1.10 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外科浦佩玉教授阅片, 意见如下: 同意天坛医院意 见, 必要时可活检. 病变位置弥漫, 不宜手术, 建议替莫唑胺化疗. 即于 09.1.12 至09.2.17 用6NW-X 线全脑照射 DT50Gy/25F,共25 程.于09.3 于301 医院化 疗一程(替莫唑胺 300mg/日,共5天) .放化疗期间各项检查未有明显变化,全身PET/CT 检查除颅内病变外余均正常.于09.3.16 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既往史:2001 年行肝脓肿切除术,有输血史.06 年因头痛住我院心内科,查头 部CT 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引起,给予施慧达和安 博维控制血压治疗.血脂异常史 3 年.2008 年12 月30 日住院期间查空腹血糖 6.6mmol/L. 入住我科后,中西医结合诊治.症状表现为头痛间断发作,近期记忆明显 减退.查体主要为双眼不能外展,余各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科内会诊考虑西 医诊断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脑胶质瘤可能性大,中医诊断为脑岩,肾阴不足, 淤血阻络.主要予完善入院常规检查,给予脱水降颅压及胸腺五肽及对症降压、 调脂、保肝降酶治疗.中药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扶正,同时予中药汤剂调补肾阴, 活血通络.于09.4.3 开始继续替莫唑胺 300mg/日,共5日,自09.4.3 下午即 出现头痛、头晕及呕吐胃内容物,09.4.8 出现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尿失禁、 嗜睡等症状,头部 CT 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后经加大脱水降颅压治疗 后,症状逐渐好转.于09.5.26 开始行第三程化疗,方案同前.化疗后再次出 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力减弱及活动不利伴有震颤.给 予对症脱水降颅压、保肝降酶、降压调脂以及中药注射液扶正和中药汤药辨证 施治,意识逐渐恢复,大小便好转,病情逐渐好转.09.7.30 查MRI 示:1、右 侧大脑脚、右侧丘脑及右侧脑室后角内一形态不规则占位性病变.2、梗阻性脑 积水.请陈敏主任再次阅片,考虑脑胶质瘤可能性大,弥漫性病变不出外放疗 引起可能,囊实性肿块较放疗前有所减小.我科内多次组织科内专家查房,诊 断脑胶质瘤诊断可能性大,但若需明确诊断须活检.治疗上仍以中西医结合治 疗为主.西医治疗给予脱水降颅压、保肝降酶、降压调脂及对症支持.中医药 辨证施治,中药注射液益气扶正;中药汤剂滋养肾阴,阴中求阳,活血通络, 软坚散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检查变化,观察临床症状变化.患者 近两月病情明显较前好转.家属代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主要表现为四肢肌力 有所好转,记忆力有所恢复,下肢震颤基本消失.09.11.2MRI:1、右侧丘脑、 40 大脑脚,右侧脑室后角区增强扫描较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实性占位,范围与 2009 年7月30 日MR 大致相同.2、梗阻性脑积水.请陈敏主任再阅片,陈主任表示: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胶质瘤可能性大,病变范围较 7 月MR 有所好转,脑白质弥 漫性病变范围亦有所减小.目前神志清楚,偶有头痛,发作次数和程度均较前 明显减轻,记忆力有所好转,饮食正常,睡眠安稳,大小便顺畅.查体:生命 体征平稳,卧床,满月脸,水牛背,双眼外展不能,双眼对光反射略迟钝,双 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侧跟膝反射正常,双踝震挛试验阳性,双babinski 可疑阳性.血糖、血压控制稳定,血糖 FBS:6mmol/L 左右,PBS: 10mmol/L,偶有波动,血压波动于 130-150/70-85mmHg.血生化各项指标(肝酶 和血脂等)等均有所好转. 治疗方案: 1、西医予脱水降颅压、保肝降酶、降压调脂及对症支持治疗; 2、中医药辨证施治,中药注射液益气扶正;中药汤剂滋养肾阴,阴中求阳, 活血通络,软坚散结;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4、各科室协助诊治,密切配合,综合诊治. 难点及诊治特点: 1、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该病治愈率低,生存期短,病情发展快,不易监测. 2、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较难判断,诊断较为困难,专家意见不一. 3、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变范围较大,结合该病人手术风险大, 易复发,手术机会小,治疗上只能选择保守治疗. 4、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可疑糖代谢异常及脂肪肝、肝损伤等多 系统疾病,以及疾病后期因长期使用激素多导致的 cushing 症等,病情复杂. 诊治成功点: 1、通过多方努力,科内查房、院外会诊等途径,诊断考虑为脑胶质瘤可能 性大,因家属拒绝行活检,而未行进一步检查. 2、查阅历史文献及相关资料,同时结合专家意见,考虑在原来放疗的基础 上,选择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1) 、中医药辨证施治,中药注射液益气扶正, 汤剂滋养肾阴,阴中求阳,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方中一味麝香的使用最有特 点. 文献记载麝香有活血通络, 软坚散结止痛之功, 有抗肿瘤和止痛的作用; (2) 、 继续以替莫唑胺化疗,在化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处理化疗所引起的各项副反 应,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 3、综合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中西医结合保肝降酶、 降压调脂、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 病例摘要 5 患者资料: 姓名:朱某某 性别:男 年龄:69 岁 病历号:203362 诊疗经过: 主因: "间断腹胀腹痛 1 年余"入院.患者 1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 痛,伴乏力,食欲不振及消瘦,当时无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大便颜色正 常, 于外院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效果不佳, 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腹部 B 超提示: "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占位" ,诊断为"梗阻性黄疸" ,于我院 外科行经皮肝穿胆管外扩张引流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 (胰头) 腺癌,中分化" ,予力比泰行 8 程化疗.6 个月前,患者自觉腹胀腹痛较前加重, 41 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为求中医治疗收入我科.既往:前列腺增生病史, 否认药敏史.查体:BP 125/75mmHg,神清语利,查体合作,消瘦,未触及明显 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韧,上腹部 压痛,上腹部可见一长约 30cm 弧形手术疤痕,脐正常,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 胁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不肿,舌暗红,苔黄根部厚腻,脉弦细. 入院诊断:中医:腹痛 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西医诊断为胰腺癌,胰及十二指 肠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化疗 8 程后,不完全性肠梗阻,前列腺增生. 入院后予二级护理,半流质饮食.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不畅,数 日一行,须开塞露等辅助排便,食欲差,进食量少,睡眠欠佳,小便可.患者 诊断明确,予治疗胸腺五肽提高免疫力等西医对症治疗,中药汤剂辨证施治. 患者老年男性,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病程日久,化为岩证,继而耗气伤血, 脏腑亏虚,气虚脾胃运化无力,因虚至实,终成虚实夹杂之证候,表现为大便 不畅,数日不行,腹胀腹痛,治疗以补气养血,通腑泄热为法,以四君子,调 胃承气汤及中成药四磨口服液,六味安消胶囊等对症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好 转,可维持大便日一行,偶虚开塞露辅助.2010 年12 月患者出现进行性双足背 轻度可凹性水肿,中医辨证为脾气亏虚,水湿内停,予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为 法,方中以黄芪建中汤健脾益气,通草利水消肿,双足背水周水肿逐渐消退. 入院期间共用力比泰行四程化疗,2011 年2月患者逐渐出现食量下降,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可视及腹壁静脉,查血生化示: ALB29g/L,复查腹部 CT 示:腹腔淋巴多发转移,大网膜饼形成.予人血白蛋白 静脉点滴,纠正低蛋白血症,并予利尿,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中医辨病为鼓 胀,辨证为脾胃虚弱,邪盛正虚,治疗以扶正为主,理气健脾调中为法,固护 胃气.2011 年3月腹部 B 超示:腹水大量.2011 年4月患者出现呕吐,为进食 后体位改变时,呕吐物为少量黄绿色胃内容物,伴反酸,烧心,治以健脾和胃, 降逆止呕为法,方药如下:川楝子,砂仁,陈皮,川连,枳壳,茯苓,泽泻, 黄芩,炒白术,炒三仙,瓜蒌,麦冬,竹茹,嘱患者凉药量少频服,另予昂丹 司琼静脉小壶,呕吐症状改善.后患者腹痛明显,偶有呕吐,烦躁汗出与畏寒 肢冷交替出现,予芬太尼透皮贴止痛治疗.中医辨证为厥阴证,予四逆汤治疗 后症状好转.现患者神清,精神欠佳,间断腹痛,纳少,偶有呕吐,小便量可, 大便 3 日一行,眠欠佳.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膨隆, 可视及腹壁静脉,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舌暗,苔薄根腻,脉弦细.血常规 回报示:WBC8.96*10 9 /L,RBC2.72*10 12 /L,HGB 80g/L,血生化:GLU10.1mmol/L, TP64g/L, ALB31g/L,K3.2mmol/L. 治疗方案: 1、西医予止痛,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 2、中医药辨证施治,中药汤剂初以补气养血,健脾和胃,后以回阳救逆为 法;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难点及诊治特点: 1、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胰腺癌预后差,生存期短. 2、患者胰腺癌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表现,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积极行 手术治疗,术后化疗,疾病仍有进展. 4、患者既往前列腺增生病史,术后继发糖尿病,病情相对复杂. 诊治特色: 42 1、西医治疗主要为肿瘤晚期的止痛,提高免疫力及营养支持治疗.在止痛 治疗方面联合应用消炎痛栓,奥施康定,吗啡注射液,强痛定,芬太尼贴膜治 疗,尤其是应用消炎痛栓塞肛对于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效果,不易出现耐药, 效果持续时间长. 2、患者入院治疗早期,辨证以脾胃虚弱为主,中药汤剂初以补气养血,健 脾和胃为法,治疗后患者精神状态及进食量等明显改善.患者出现大便不畅时, 予増液通腹,兼以补益之法治疗,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后 患者肿瘤进一步进展,出现亡阳之象,以回阳救逆之四逆汤为法,并凉药少量 频服的方法,改善症状,延长患者寿命,发挥中药在延长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寿 命,改善生活质量上的作用. 43 (五)创新能力(围绕优势病种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及设备、器械等方面有创新) 近年来,我们一直秉承在传承中创新的理念,基于科室三位全国名老中医 40-70 余年的临证经验,围绕高干保健对象的中医综合调治,老年糖尿病,老年 常见肿瘤三方面提出新的理论见解,研发治疗 2 型糖尿病新药 1 种. (一) .国医大师李辅仁学术思想: 李辅仁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行医六十 余载,长期从事老年保健与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在数十 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1、对老年生理、病理的认识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正气渐衰,五脏功能低下,生命状态处于较低水 平的平衡. (2)老年人的病理特点: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病情错综缠绵. (3)老年人的治疗用药原则:补勿过偏,攻勿过猛,杂而不乱. 2、强调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关系 老年人为正虚之体,而且多因虚致实,呈现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象.然而, 治疗用药时不一定拘泥于扶正祛邪并举,标本兼治的法则,而可以灵活变通.如 正虚邪盛,病情危重时,应以扶正为当务之急,以求正气有所复,留人治病;如 邪气缠绵,经久不愈时,可转而扶助正气,以求增强机体抗邪能力,祛邪外出; 正气亏乏,邪气不明显时,也可在补虚扶正之品中加入一些祛邪药物,抑病以强 身.从标本角度看,正为本,邪为标;人为本,病为标.祛邪是为扶正,治病是 为救人,治病必求于本.只有正气存在,机体才有能力抗御邪气,机体才能生存, 所以扶助正气较祛除邪气对于老年人更为重要. (二).李文瑞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特色 李文瑞教授系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临床长期从事于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 工作.通过对大量糖尿病人的诊治及对《内经》 、 《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主张用 阴阳、脏腑、气血辨证合参,将其大致分为气虚型、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以及阴 阳两虚、瘀血阻络;并擅用方小药精的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在李老 临证经验基础上所研发的"参芪降糖颗粒"及"糖肾胶囊"在临床和动物实验研 究中都得到科学的验证.其中"参芪降糖颗粒"已获得 SFDA 临床试验批号 (2002ZL0182) . 李文瑞教授倡导中西互参、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他认为中医药治 疗糖尿病有两大优势:一是中医药的作用温和而持久,而是在降糖的同时,具有 44 整体、全面、综合的治疗作用,可以活跃微循环,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在抗 氧化、改善外周胰岛素的抵抗等诸方面都有良好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 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中医药也有它的劣势,降糖幅度小,疗效欠确切, 重复性差, 特别是对 1 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不理想. 糖尿病临床病证复杂多变, 故临证宜根据其病症变化进行辨证施治,在实践中应根据病情各个时期出现的症 状不同,灵活而随机应变,千万不可执着于一种辨证分型治疗不变. 李老在从医 60 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潜心于汉方 "腹诊" , 收集整理了 《内经》 、 《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大量古籍有关腹诊、腹候和腹证的资料,并译著了 日本汉方典籍中的主要内容,出版了《伤寒派腹诊》 (上、下册) ,该书在腹诊理 论阐述和临床应用方面,都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三).米逸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特色 米逸颖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谨守病机,审因论治,善用大方 米逸颖主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如秉赋差异、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逸失调)长期作用于机体,使气滞血瘀,湿聚痰凝,正 气损伤,癌毒内生所致.邪毒互结,错综交织,虚实夹杂,多种病理因素同时存 在,多种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受损是各种恶性肿瘤的共同特点.因此,仅单治一证 或仅从某一点着手以常法处方,势单力孤,往往顾此失彼或者病重药轻,难以力 挽狂澜,逆转病势;而多证兼顾,数法并用,能推动全局,互相协调,提高疗效. 因而主张用大方治疗恶性肿瘤,针对各种病因,各个病理环节,有效地控制恶性 肿瘤的发展并促进病情好转. 2.中西结合,减毒增效,善用古方 米逸颖主任认为,患者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其得病必已有时日,病程长而 且变化多,就诊中医时往往已经采用了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免疫疗 法等西医疗法,证情更加复杂,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或因病致虚,或因虚致病. 同一病不同时期表现不同之证.米主任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三仁汤 (《温病条辨》)、十全育真汤(《医学衷中参录》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一贯煎(《柳洲医话》) 等中医古方,量症加减化裁,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或活 血化瘀,或芳化湿浊,或健脾和胃,或益气养血,或滋肾疏肝,以期减轻放、化 疗的不良反应, 有助于放化疗的正常进行, 促进患者体质的恢复. 米主任还强调, 用古方还应做到善摩古意而不拘泥于古方. 45 创新项目简介(包括如下内容:本专科的治疗方法被诊疗方案或指南采纳;理论创新; 新批准的医院制剂;新技术、新疗法、新设备;有本专科中医特色疗法或创新点,并有明显 临床效果等. ) 1、以我们长期的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先后参与了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病糖尿病(消渴病)的临床诊疗路径的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 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医糖尿病临床指南》的专家咨询;WHO 西太区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诊疗规范的专家咨询. 2、以参芪降糖颗粒为基本方的汤药处方一直在糖尿病的临床被广泛使用, 收到明显的临床效果; 3、作为四诊的补充,我科腹诊也日益普及,有六位临床医生参与编译《伤 寒派腹诊》 ,在掌握理论体系的同时,逐渐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糖肾胶囊准备申请院内制剂; 5、国医大师李辅仁学术思想指导下的老年病综合调理方药、养生保健系列 方及药膳已明确,将逐步研发. (六)辐射能力 1.近3年的相关数据 项目内容 省外患者比例 进修医生、 护士 数量 来自三级医院 进修人员数 覆盖省市数 2008年9.9% 转科医生 1 本院针推科 6 省2009年10.9% 转科医生 1 本院针推科 7 省2010年17.8% 转科医生 2 本院针推科 12 省2011年 进修医生 1 山东电力医院 2.近3年技术推广情况 项目名称 举办年度及培训班次数 受训人数 李辅仁临证经验介绍 3(科室培训) 每次 40 左右 李文瑞临证经验介绍 3(科室培训) 每次 40 左右 米逸颖临证经验介绍 3(科室培训) 每次 40 左右 46 3.近3年对口支援情况 受援医院名称 支援年度 支援人员数量及工作时间 (人天) 国家开发银行门诊部 2008 年至今 1 人,每周一下午 平谷中医院 2008 年至今 医院每天 2 人,我科不定期 内务部街社区 2008-2010 1 人,每周半天 大方家社区 2008-2010 1 人,每周半天 4.近3年受邀在国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报告名称 学术会议名称及年度 报告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疗效 日本 2008 年日本中 医药硏交会"中日医 学学术交流大会" 李文瑞 《伤寒杂病论》辨证方法 研究 韩国 2008 年13 届全 国韩医学学术大会 李文瑞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 临床和实验研究 台北 2009 年中华民 国中西整合医学会 "糖尿病之中西医疗 学术研讨会" 李文瑞 1、 老年糖尿病与并发 症的中医治疗 2、 中西医结合对糖尿 病的临床和实验研 究的思路与实践 2009年香港保健协会 "中西医结合学术讲 座" 李文瑞 便秘治疗专题报告会 2010 年日本东京"中 日汉方学术研讨会" 李文瑞 对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医疗 之成效 2010 年台湾"中西结 合医疗之进展与前景 专题研讨会" 李文瑞 Effect of Rhizoma Coptidis decoction on expression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skeletal muscle of metabolic syndrome rats 日本札幌医科大学学 术交流 王凌 47 五、中医医疗质量状况 (一)质量概况 1.辨证论治情况 年度 辨证论治优良率(%) 理法方药一致性(%) 2008 95 100 2009 95 100 2010 95 100 2.中药及非药物疗法使用情况 年度 门诊中药饮片处 方比例(%) 门诊中成药处方比 例(%) 非药物疗法占门诊人次比 例(%) 2008 74.51% 60.2% - 2009 68.92% 61.4% - 2010 60.0% 59.4% 3.5% 3.近3年病人满意度 2008 年100% 2009 年100% 2010 年96.67% 4.近3年医疗事故发生例数 2008 年02009 年02010 年0医疗事故相关情况说明: 三年无医疗事故. 48 (二)近3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2008 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数 并发症发 生率 治愈好 转率 死亡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2 型糖尿病 (消渴病) 112 96.3% 0 22 天8801.7 元 高血压病 (眩晕) 16 100% 0 20.27 天6020.8 元 尿路感染 (淋症) 6 100% 0 18 天6915.54 元2009 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数 并发症发 生率 治愈好 转率 死亡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2 型糖尿病 (消渴病) 120 98.3% 0 21.6 天12219.62 元 高血压病 (眩晕) 20 100% 0 20 天9155.3 元 尿路感染 (淋证) 13 46.2% 0 16.4 天8357.7 天2010 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疾病名称 患者 总例数 并发症发 生率 治愈好 转率 死亡率 平均 住院日 人均费用 2 型糖尿病 (消渴病) 155 99.3% 0 19.9 天12220.5 元 高血压病 (眩晕) 46 100% 0 24.7 天10971.1 元 尿路感染 (淋证) 9 100% 0 18.2 天6463.95 元49 (三)病区质量 1.近3年相关病区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诊断符合率 99% 99.6% 100%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 100% 100% 100% 甲级病案率 98.53% 99.15% 99.1% 出院患者随访率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基础护理合格率 98.9% 99.9% 99.7%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 98.9% 99.9% 99.7% 院内感染率 3.05% 1.56% 2.26% (三)门诊质量 指标名称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年均专家出诊人次 所占比例 78.0% 90.9% 85.7% 年门诊人均费用 无法统计 352.42 357.40 日均专病门诊数量 - - - 门诊预约挂号比例 40% 40% 50% 50 六、科研与教学 1.学术影响 姓名职称 学术团体(杂志)名称 学术任职 任职期限 李辅仁 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 终身理事 终身 李辅仁 主任医师 中央保健委员会 中医顾问 2011- 米逸颖 主任医师 中央保健委员会 会诊专家 2011-2016 李怡 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杂志 审稿专家 2007/12/26- 今 李怡 主任医师 环球中医药杂志 编委 2008/3/1-今 王凌 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保 健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2/1/1-至今刘震 副主任医师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 会临床教育研究会 理事 2008/09/01- 2010/08/01 李怡 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 理事 2009/6/1-20 12--6-01 李怡 主任医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理事 2008/4/1-20 12/04/01 李怡 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医 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6/9/26-2 009/09/26 李怡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医 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2007/12/21- 2011/12/21 李怡 主任医师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 年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8/1/1-20 12/01/01 李怡 主任医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 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6/9/16-2 009/09/16 李怡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 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9/07/10- 2013/7/10 李怡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 业委员会 常委 2009/12/09- 2013/12/09 李怡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会 监事 2009/12/27- 2013/12/27 赵展荣 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 育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1/04- 张军 副主任医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理事 2009/09/01- 2013/09/01 张军 副主任医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内科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理事 2008/11/01- 2012/09/01 51 张军 副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 育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1/04 张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 业委员会 常委 2009/09/01- 2013/09/01 张剑 副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 育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1/04 张剑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 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8/06/28- 2012/06/28 吴翥镗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医 学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2007/12/1-2 011/12/01 李怡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综合医 院中医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8/11/21- 2012/11/21 吴翥镗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综合医 院中医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 2008/11/21- 2012/11/21 吴翥镗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 业委员会 常委 2007--9-09- 2011/09/09 李文瑞 主任医师 中日医药学会 理事 2008 至今 李文瑞 主任医师 日本医学介绍杂志 编委 2.近3年主办学术会议情况 年度 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 参会人员数量 2008 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 中医科工作总结大会 暨北京医院中医科成 立50 周年纪念活动 北京医院诊 疗楼 7 楼2008.10 100 人2009 老年糖尿病学术会议 北京医院诊 疗楼 7 楼2009.5 150 人2010 老年病年会 温都水城 2010.1 100 人52 专科的中医临床研究方向的文字说明(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内容及与临床的关 系) 研究的主要方向: 1、老年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的中医综合调治 2、老年糖尿病(消渴)和老年常见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3、建立以高干医疗保健对象为主题的老年病中医文献库 4、推广名老中医诊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用药特点 研究内容: 依托医院以高干医疗保健为中心,以老年医学为重点的整体优势,进一步规 范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的中医综合调治理论和诊疗方案,提高中医老年病专科医疗 服务水平;完善糖尿病、肿瘤等重点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加强医疗 质量管理;推广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成果并进一步拓展传承范围,使更多的医生掌 握他们的诊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用药特点,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全 面系统收集整理相关老年病(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糖尿病、肿瘤等常见病)的中 西医数据资料,建立文献库. 与临床的关系: 中国已于 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最近公布的国务院第六次(2010 年)全国 人口普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口(60 岁以上)占13.26%,约1.78 亿,65 岁以上占 8.87%,约1.19 亿;至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 到17%;伴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衰老日趋明显,体力状况日趋下降,各 种疾病逐渐增多.中医科日常工作中的诊疗对象以老年人为主体,约占住院病人 的70%左右,门诊病人 60%;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的平均年龄则在 80 岁以上,往往 是常见多发病和增龄老化性失能交互并见,故其发病特点是多系统、多器官同时 并见,互相影响,某一局部或靶点的问题常常累及全身多器官功能失常.故在诊 疗过程中既要注重靶点和局部病灶,又要综合考虑整体状况,二者缺一不可,而 这些恰与中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理念相吻合,能充分中医的优势和 特点,同时也与医院以高干保健为中心,以老年病研究为重点的定位一致. 53 (二)近3年立项的科研项目 主要科研课题项目名称 级别项目批准 单位 立项时间 (年) 参加研究单位 (人)排位 李文瑞教授临床诊疗信 息采集及经验挖掘研究 省部级 北京 市科委 2008-10-31 北京医院 御医流派学术体系研究 省部级 北京 首发基金 2008-12-10 北京医院 李辅仁国医大师传承 工作室建设 省部级 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 2011-01-01 北京医院 高干保健医疗对象中医 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省部级 卫生部 保健局 2008-12-18 北京医院 (三)近3年临床方向的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科研成果名称 获奖名称 与等级 获奖时间 (年) 获奖项目单位 (人)排序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研究室 优秀奖 2009 李文瑞名老中医 研究室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3+3" 薪火传承 优秀奖 2010 李文瑞名老中医 研究室 近3年论文发表情况 作者 (序号) 主要发表论文题目 发表期刊及 年、卷、期、页 期刊 类别 李晔 与血脂变化相关的中医证候分 析2010、17、7、25-27 中华中 医药杂 志 陈亮 传统体育运动对 2 型糖尿病的 干预作用 2010、 3、 2、 153-155,142 环球中 医药 乔琳琳 黄连煎剂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 型骨骼肌 AMPK 表达的影响 2010、25、1、145-147 中华中 医药杂 志 史学军 调燮丸对 62 例代谢综合征患 者血脂和糖代谢的影响 2010、51、8、709-710 中国医 药学报 54 王凌 参地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伴 高血压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的影响 2010、51、12、79-81 中医杂 志 王凌 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动力障碍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 143 例2010、51、3、206 中医杂 志 张军 苁蓉益肾颗粒治疗肾虚型慢性 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2010、16、14、199-200 中国实 验方剂 学杂志 李晔关于《伤寒论》中药物用量规 律的分析 2010、31、3、412-415 首都医 科大学 学报 李晔基于糖化血红蛋白的老年人证 候分析 2010、 32、 9、 1318-1319 河北中 医 李秋贵 李文瑞论《金匮要略》祛病安 胎十法 2010、25、1、65-69 中华中 医药杂 志张剑论"糖毒"性质与致病特点 2010、29、8、600-603 北京中 医药 崔博乐 论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学 认识 2009、28、1、32-33 北京中 医药 李怡 中医药研究治疗糖尿病的几点 思考 2009、2、6、407-409 环球中 医药 闫小光 从复方中药糖肾胶囊干预 IR 大鼠的研究浅谈实验动物模型 及实验方法 2009、2、3、191-194 环球中 医药 李晔 对1231 人代谢综合征相关指 标的中医证候初步分析 2009、 12、 24、 1578-1580 中华中 医药杂 志张剑李辅仁老年保健学术思想介绍 2009、24、4、477-479 中华中 医药杂 志 魏玲玲 李文瑞论强直性脊柱炎证治 2009、36、2、175-176 辽宁中 医杂志 赵展荣 李文瑞治疗心动过缓验案 3 则2009、50、7、592-593 中医杂 志 魏玲玲 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 痛的临床观察 2009、 24、 11、 1532-1533 中华中 医药杂 志 范婷 治疗感冒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2009、16、2、51 首都医 药 李怡 浅谈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 论治 2008、11、11、40 中国全科医学 黄飞 糖肾胶囊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 2008、23、4、310-312 中华中 55 型的影响 医药杂 志 李秋贵 李文瑞教授论治少阴病热化证 2008、3、1、8-10 世界中 西医结 合杂志 张剑从李辅仁用药频次浅谈如何提 高中药汤剂依从性 2008、27、12、928-929 北京中 医药 魏玲玲 李文瑞诊治少阴病热化证经验 2008、49、6、491-492 中医杂 志 魏玲玲 脉血康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 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2008、23、5、461-462 中华中 医药杂 志 魏玲玲 益心舒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 病的临床观察 2008、28、4、374-375 中国中 西医结 合杂志 近3年专利发表情况 发明人姓名 专利名称 专利批准年 度 专利类别 专利证书号 无 (四)学生教育 年度 本科 硕士 博士 进修生 2008 41+11 8 在读 1 1 2009 41+41 8 1 2010 41+18+41 7 在读 1 2 近3年承办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情况 继续教育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举办年度 参加人员数量 无56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情况说明: 中医住院医师培训方案按照北京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针灸科培训 细则为标准.培训内容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三年,第二阶段两年.第一阶段 中,要求轮转针灸门诊一年、内科病房一年、中医病房一年,要求除了熟悉、掌 握中医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熟练的选用药物外,还要熟悉和了解西医常见病 与多发病的治疗.在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尚要熟悉西医临床检验、影像学 检查等辅助检查内容,在实践中学好中西医的病理、生理知识.第二阶段中,要 求继续轮转中医门诊和中医病房各一年,且有做住院总医师和门诊组长的要求. 在轮转结束后,要完成 1-2 篇综述或论著,对外文也要求每小时能够译、写4000 字符. 通过两个阶段的培训,使被训者掌握中医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 本临床操作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思维分析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基 本达到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 科室共有 2 人参加了北京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2 人均已顺利通过了第 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考试. 目前有 4 人参加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 近三年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编写 人员姓名 教材名称 出版社名称 人员类别 李文瑞 伤寒派腹诊(上下册) 学苑出版社 主编 李怡 实用糖尿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委 李文瑞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学苑出版社 主编 李怡 实用血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委 57 真实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愿意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科室负责人(签字) :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 : 单位公章 年月日58 二 专科发展目标 59 专科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包括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管理、人才队伍 建设、临床技术发展、辐射作用的发挥等) 作为综合医院的中医专科必须依托医院的工作中心和主攻方向确立本专科 的发展目标,以高干医疗保健为中心,老年医学为重点,借助国医大师李辅仁、 全国名老中医李文瑞、 米逸颖临证经验的积累和我们的前期工作基础,建立以老 年病、糖尿病、肿瘤的临床诊疗为核心,集高干医疗保健、医教研于一体的并具 有中医特色的老年病临床重点专科即是我们的总体目标, 如此才能有强大的支撑 和后盾,使专科长远可持续发展.专科未来五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提高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进一步规范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的中医综合调治理论和诊疗方案, 并推广应用 于普通老年人群;完善糖尿病、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路径,发挥中医综合 调治的优势, 突出糖尿病、 肿瘤等老年常见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特色; 争取提高门诊患者量 6-8%,住院患者以每年 3-5%递增,缩短平均住院日;增加 疑难病例的收治比例, 完善对疑难危重症诊疗方案的合理性,核心技术与中医特 色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提高诊疗效果.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进一步完善辨证论治评估标准,严格规范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提高中 医药诊疗比例,达到中医药处方占有率 80%;继续保持患者满意度高的常态,严 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医疗事故发生;控制单病种费用并保证质量; 增加门诊患者预约比例;开展辨证施护,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护理常规, 并对中医药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3.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文件的要求执行. 在专科的高干 保健医疗对象的中医综合调治、老年糖尿病、老年肿瘤、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经 验传承及建立文献库四方面形成以副高以上牵头,以中、初级医师为中坚,以研 究生为辅助的合理化团队; 保证专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才的定向培养.拟在研 究方向基础上培养七年制硕士 7-10 人,统招/在职硕士研究生 2-3 人,统招/在 职博士生 1-2 人,名老中医师带徒 2 人;院外进修 4-6 人次,国外交流学习 2-4 人次. 60 4. 发展临床技术: 本专业在临床技术层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拟在专科各个支点上有新 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并争取被相关诊疗方案或指南采纳;计划研发 1-2 种新药或 保健品, 申请专利 1-2 项. 通过全面系统收集整理相关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中 西医数据资料,建立文献库,并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加以挖掘、分析、归纳,探索 专科的学术研究与发展的方法学,也是我们从传承中求发展的一项内容. 5. 发挥辐射作用: 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对口医院社区支援,组织名医名家讲座及老年病 学术活动,扩大临床重点专科影响,吸引国内外医护人员来进修学习,增加外地 患者的门诊量和住院量, 提高本专科的社会服务能力,拓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播途 径,使其可为更多层面患者服务. 61 三 项目设计 62 一、项目设计简介 项目设计(目标、内容) 目标: 1、规范老年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的中医综合调治理论和诊疗方案 2、完善老年糖尿病(消渴)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 3、开展老年常见肿瘤(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研究 4、建立以高干医疗保健对象为主的老年病中医文献库 5、推广名老中医诊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用药特点 内容: 1、 高干医疗保健 围绕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的临证研究,依托卫生部保健局项目"高干医疗保健 对象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和北京市首发基金 "现代御医流派体系研究" 开展工作. 通过回顾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长期在北楼(高干诊疗部)中医科就诊 和体检的保健医疗对象, 遵循辨证论治规律, 采用 "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平台" , 尽可能全面、客观、规范地采集临床资料,真实记录诊疗中个体化的证候演变过 程和发展结局,利用计算机数据分析、推理手段,从中总结、提炼出保健医疗对 象的基本证候及治则方药的理论基础和诊疗方案,建立中医病历档案,以便更准 确、规范地指导临床应用,为老年保健医疗对象疾病的早期保健干预和长期中医 药综合调治提供有效的依据,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2、 老年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 通过国家重点专病 (糖尿病)建设和国家药监局中医糖尿病临床药理试验基 地,进一步开展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内外合治) ,以提高临床疗效;并在现有糖 尿病(消渴)临床诊疗路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发病特点,利用"十一五"期 间国家重大支撑项目与相关医院合作中数据共享的便利条件, 将临床数据资料通 过"信息化数据采集和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进一步完善老年糖尿 病的临床诊疗路径, 作为现在运行路径的补充;并争取研发糖尿病相关院内中药 制剂 1-2 种. 3、 开展老年常见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研究 63 肿瘤是老年主要常见病之一,我院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妇科及北楼的肿 瘤病床数接近 200 张;全国名老中医米逸颖主任医师从事肿瘤临床 40 余年,带徒4人,毕业研究生 3 人,均从事肿瘤的临床研究.加之已故广安门医院著名肿 瘤专家余桂清主任医师长年每周半天北楼门诊及病房会诊的积累, 和近年来由中 日友好医院的全国名老中医张代钊主任医师每周半天北楼门诊及病房会诊的经 验, 为我们开展老年常见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争取在老年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方面有所建树. 4、 名老中医诊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传承与推广 发挥国医大师李辅仁研究室的作用,借助北京市"3+3"薪火传承项目及国 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基于信息化数据采集和挖掘系统,加 快名老中医(魏龙骧、李辅仁、李文瑞)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传承的具体 实施,通过定期研讨会和学术交流形式,尽快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 并以此为契机, 推广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成果并进一步拓展传承范围,使更多的医 生掌握他们的诊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及用药特点, 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全面系统收集整理相关老年病(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糖尿病、肿瘤等常见病)的 中西医数据资料,建立文献库. 通过以上诸方面的建设,必将为临床人才的培养,科室的整体和可持续性发 展搭建良好的平台,真正起到综合医院中医工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64 二、项目先进性、可行性 (一)项目的先进性(500-2000 字) 1.基于"老年高干保健医疗对象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探索高干保 健医疗对象中医综合调治的优势病种、最佳中医药干预阶段(门诊住院病人) , 治未病(体检病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特色,对西医诊疗为主流的特殊群体 以中医规范且具个体化特点的病证资料积累,将为中医会诊专家更合理、更有针 对性的临证诊治提供"知常达变"的依据. 2、 中医学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历代先贤大医的积淀,传承老一辈中医名家的 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处方用药特点,于传承中求创新,乃吾辈中医工作者所承 载的历史责任和义务,从老年病角度的传承,结合先进的数据采集挖掘系统的采 集整理、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也是此项目的先进性所在. 3、糖尿病、肿瘤(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们传统的优势特色病种,也 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 多发病.目前虽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诊疗规范和临 床路径,但老年人伴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日趋明显,体力状况日趋下降,常 多系统、多器官相兼为病,因此有不同于单一疾病的复杂性,本项目将为补充和 完善糖尿病、肿瘤的临床规范和诊疗路径提供些许支持. 4、北京医院高干保健对象的病历是目前中、西医资料保存最完整齐全,其中 记载着几代中、 西医大家的诊疗经验和学术见解.本项目将以此建立与中医诊疗 相关的老年病文献库, 为老年病的研究增砖添瓦,并对中央及地方的保健医院和 基地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 65 (二)项目的可行性(500-2000 字) 1、卫生部北京医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高干保健医院,具有和共和国 同龄的临床经验和文化积淀, 医院中心工作就是高干医疗保健,临床研究重点即 是老年病, 我院作为老年医疗保健的先行者, 在老年病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日常就诊的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群,高干保健对象的平均年龄更是在 80 岁以 上, 住院病人平均年龄在 90 岁以上,因此本项目有强大的理论后盾和历史背景. 2、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流行病学、临床基础研 究方面技术力量雄厚;内分泌科和肿瘤科在老年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有很强的势 力, 长期以来各部分一直与中医科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北楼高干医疗保健基地汇 集了我院及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大家,保健医疗对象有定期体检、随访随诊等 一系列的规范化服务和标准制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拥有国内一 流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详尽可靠的病历资料,如此优越的条件,为本项目的 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医科近3年北楼(高干医疗保健基地)门诊量平均为 6932 人次,历居 北楼各科门诊量之首;病房会诊为 1273 人次,出诊会诊为 161 人次,北楼保健 医疗对象对中医药的需求量由此可见一斑; 中医科司局和普通门诊近三年平均门 诊量近 8 万人次;病房 283 人次,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人占 60%以上,糖尿病患 者约占 50%,肿瘤患者约占 15%,为本项目提供了充足的病源保障. 4、医院对中医科工作的支持 三年来对中医药科室进行重点建设,优先场地使用, 并投入 1500 多万资金, 鼓励支持传统文化特色的门诊病房装修风格,较原有面积扩大了四倍,极大改善 了门诊和病房的工作条件;不用单一的经济效益作为考核依据,在科室福利待遇 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并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各个项目进行 了至少 1:1 匹配,保证了中医科室与其他科室共同进步与发展. 5、中医科的整体实力、基础条件 主要人员:国医大师李辅仁、全国师带徒指导老师李文瑞、米逸颖,博士生 导师 1 名、硕士生导师 5 名,全科医护技共计 38 人,其中正高 7 人,副高 8, 中级 7 人;现有博士 2 人,在读博士 2 人,硕士 10 人,在读 1 人,师带徒出师 结业 8 人, 在读 2 人;专科带头人李怡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 66 主任会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领域具有较高的 学术地位. 医教研:中医科门诊主要治疗老年病、糖尿病、肿瘤、肾病、心脑血管病 等,日门诊量300人次左右;病房床位数36张,年收治病人380人次,以糖尿病 及其并发症为主,兼顾其它适合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疾病,如肿瘤、脑血 管病等老年常见病;全院年中医会诊2000人次左右.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级、 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承担在研课题6项,每年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左右,是北 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硕士生培养点,承担北中 医七年制研究生培养和北医八年制学生的中医授课及带教任务. 其它:全国综合医院示范中医药工作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 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糖尿病)建设单位;国家药 监局中医糖尿病临床药理基地; 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北京市十病十药临 床试验基地;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 以上综合条件,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67 (三)项目现有工作基础及建设意义(1000-2000 字) 现有工作基础: 1、高干医疗保健 北京医院有 106 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建国初期即被确定为高干医疗保健 定点医院.现有保健对象平均年龄在 60 岁以上,保健医疗对象对中医药的需求 量较大,仅北楼中医科近3年门诊量平均为 6932 人次,历居北楼各科门诊量之 首;病房会诊为 1273 人次,出诊为 161 人次.国医大师李辅仁、全国名老中医 米逸颖都是从事高干医疗保健数十载,在业内享有盛誉之名家,主持和参与了诸 多国家及涉外重要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和抢救任务, 多次获得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与 嘉奖. 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中青年队伍在继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基础上,都 具备了老年病中医综合调治的能力,并各有所长. 2、医疗工作 近三年来我科门诊量和出院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年平均门诊量 79533 人次,2010 年达到 87178 人次,历年占全院门诊量的 10%左右,其中大多数为老 年患者;病房年平均出院人数 283 人次,平均住院日 22 天,去年床位扩大后, 达到人次 398 人次,其中 60%以上为老年患者,病房中医治疗率 100%,并设有中 医特色治疗室,逐步开展了针灸、外治贴敷、中药泡浴、子午流注等中医特色诊 疗项目,引进了糖尿病足诊断仪、24 小时动态血糖监测仪、胰岛素泵等糖尿病 专科诊疗设备;长期与我院内分泌科、肿瘤科建立了互相会诊、学术交流等合作 关系. 3、护理工作 2009年被评为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为提高护士业务技能,培养中医 专科护士,邀请高年资医生为护士讲授中医学基础理论,并阶段考核,提高了中 医科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全体护士学习并掌握了中医护理技术"艾灸、拔罐、 穴位治疗、中药泡洗"四项操作,并在病房开展子午流注及中药泡洗两项中医特 色治疗;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减少陪住,提高患者 对生活护理的满意度,三年来无差错、无投诉、无违职违纪等不良事件. 4、与本项目相关的科学研究 围绕高干医疗保健对象的临床科研,依托卫生部保健局项目"高干医疗保健 68 对象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和北京市首发基金"现代御医流派研究"开 展工作;借助北京市中医管理局"3+3"薪火传承项目及国家科技部及北京市科 委的"十五" 、 "十一五"攻关项目"基于信息化数据采集和挖掘系统" ,进行名 老中医 (魏龙骧、 李辅仁、 李文瑞) 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传承的具体实施, 通过定期研讨会和学术交流形式,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临床医师诊疗水 平. 5、人才培养 本科有全国师带徒指导老师 3 名,博士生导师 1 名,硕士生导师 5 名,先后 承担和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承担在研课题 6 项,病房床位 36 张, 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硕士生培养点,还是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糖尿病)建设单位,国家药监局中医糖尿病临床药理 基地,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现有博士 2 人,在读博士 2 人,硕士 9 人, 在读 1 人,师带徒出师结业 8 人,在读 2 人,具备了人才培养能力. 6、糖尿病 由全国名老中医, 中西医结合专家李文瑞教授主持的瑞东糖尿病中西医结合 研治中心(中日合作)成立于 1993 年,在科研、人才培养、新药研发(参芪降 糖颗粒)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以成为我科的优势病 种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糖尿病)建设 单位和国家药监局中医糖尿病临床药理试验基地, 参与了糖尿病临床诊疗路径的 制定,目前正在实施中;并开展了 5 种中药新药的Ⅱ、Ⅲ期临床试验和化糖贴的 临床验证工作;参与了两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糖耐量低减中医 药综合治疗方案研究"与"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 7、肿瘤 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是由全国名老中医米逸颖主任医师主持, 从"伏邪致病"的理论创新,以及擅用大方的临证用药特点,取得了满意的临床 疗效.并先后指导了 4 名徒弟,培养了 3 名硕士研究生,并逐渐成为中医科的优 势病种之一. 已故广安门医院著名肿瘤专家余桂清主任医师长年每周半天北楼门 诊及病房会诊的积累, 和近年来由中日友好医院的全国名老中医张代钊主任医师 每周半天北楼门诊及病房会诊的经验, 为我们开展老年常见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 69 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将来与美国加州医学院合作的项目也定位在肿瘤的中西医 结合治疗方面. 建设意义: 中国已于 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最近公布的国务院第六次(2010 年)全国 人口普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口(60 岁以上)占13.26%,约1.78 亿,65 岁以上 占8.87%,约1.19 亿;至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老龄化水平 将达到 17%; 伴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的机体衰老日趋明显, 体力状况日趋下降, 各种疾病逐渐增多. 老年人往往是常见多发病和增龄老化性失能交互并见,故其 发病特点是多系统、多器官同时并见,互相影响,某一局部或靶点的问题常常累 及全身多器官功能失常. 故在诊疗过程中既要注重靶点和局部病灶,又要综合考 虑整体状况,二者缺一不可,而这些恰与中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理 念相吻合,老年常见多发病的临床研究,中医药防治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 的建设将对临床老年医学研究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70 (四)社会效益(社会需求量及其依据、对提高医疗质量,扩大医疗 服务范围,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有何积极意义) 1、北京医院日常诊疗的主要群体为老年人,老年病的临床研究是医院的重 点, 高干保健对象及糖尿病、 肿瘤等慢病老年患者都有寻求中医药辅助治疗的心 理、实际需要,特别是老年病患者逐渐衰老,多种疾病并存的客观事实也促使其 寻求中医药的治疗,我科所制定的规划重点能够符合社会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2、根据我科与内分泌科、肿瘤科就某一单病种治疗来看,我科的住院费用 低、综合调治手段多,中医特色突出、患者依从性好等有着一定的优势,体现了 中医"简、便、效、廉"的临床诊疗特点. 3、我科规划中所涉及的临床诊疗路径的实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推广、 效验方剂的研发、临床新技术探索等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在对外交 流活动中,通过充分宣传展示,可以扩大我科医疗服务范围,而最终达到增加患 者数量,降低药品比例,减少医疗开支的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群众看病 难、就医难、药费高的实际问题. 4、在综合医院中,我院名老中医的资源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在整体中医环 境中, 我院名老中医有其独特的服务对象和临床思路的, 这是我科室发展的基石, 对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与推广、继承与发扬,对我科室及向外辐射区域,会有 一种导向性作用,对中医药宣传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71 三、项目规划 围绕项目目标、内容,安排项目进度(限定在 5 年内) (500-2000 字) 第一年:部署项目安排,落实项目责任,组织搭建团队 由主管院长牵头, 组织科室副高以上人员、 专科相关科室 (高干保健办公室、 内分泌科、肿瘤科、老年医学研究所)负责人以及医院职能处室,出台项目具体 安排与详细时间表,按项目的目标和内容确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细节,围绕高干 保健医疗对象的中医综合调治、糖尿病、肿瘤、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及文献库建立 等五个分支, 组建各自的专业带头人及学术团队, 将项目分支具体落实到责任人, 总结回顾以往工作成绩并梳理完善研究内容;启动项目.同时沟通协调好各相关 科室的工作内容、计划,落实医院匹配资金到位,完善科室基础设备的配置. 第二—四年:加强自身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深入专科软实力建设 有计划地逐步开展各个专业分支工作,以临床医疗为中心,并在教学、科研 等方面不断开发能力,提高水平;每三个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对各分支的进度进 行小结,并由责任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年召开一次年度总结会,对临 床应用好、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团队予以表彰,并与个人绩效挂钩;定期安排科室 专业团队成员"走出去" ,学习外院、国外的先进医疗、管理、护理经验;学习 西医,尤其是国外先进的思路与方法,将其运用于临床专科建设,为我所用;做 好课题运行的保障工作,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撰写有影响力、公信力的 学术著作,申报相关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培养一批德医双馨的专业人才. 第五年:依靠辖区优势,发挥辐射作用,努力做好宣传建设 依托北京中医药学会、 北京中医药管理局等辖区单位,在提升软实力的基础 上,扩大自身影响力,对新药、新技术、新思路进行宣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总结上报材料,并反思自身建设期间的经验教训,与兄弟单位分享,力争使今后 其他单位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少费精力. 72 四、项目实施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项目实施需解决的技术研发问题 (应当围绕解决疾病诊疗问题) (500-2000 字)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技术方法长期以来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多数内容还保留 在简单出诊抄录或声像采集及授课录音等,尤其门诊工作,尚缺乏患者的整体的 身体状况和疾病的相关数据资料, 本项目将以资料非常完整的高干保健医疗对象 的医案为依托,以体现诊疗个体化的"信息技术采集挖掘系统"予以补充完善. 老年病所涵盖的内容繁杂,涉及的病种众多,往往是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交 织,加之靶点西药的干预,干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的态势,给临证合理 诊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且普通门诊依从性差,资料不完整,就诊医院分散,大量 信息重复或缺失,此需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研 究数据的支撑方可解决.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治疗有其特色和优势,但尚缺乏长期循证医学依 据; 尽管我们开展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但必要的现代医学技术支持项目 如:动态血糖检测仪尚不能进入医保,虽经多方努力仍未准许,严重影响了该技 术在中医专病诊疗中的广泛应用;新药研发、院内制剂也因受到经费及相关政策 的影响,不能在短时间内加以解决. 肿瘤的中医治疗,主要应发挥中医药优势,对肿瘤不同病种、不同发展阶段 的不同证型进行详细的观察, 就其各自的特有的发展规律及证候特点,进行有针 对性的治疗,真正起到减毒、增效、增敏的作用,以提高肿瘤的的疗效.中西医 结合治疗模式是提高疗效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中西医治疗如何结合、结合的方 式及机理,如何以最佳方式而达到中西医结合,还需进一步研究才能做到. 73 (二)项目实施需解决的人才培养问题(500-2000 字) 对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的相关内容,贯彻 落实其中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和初中高三级医师培养要求.在人才培养问题中 需想方设法保障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人才、引进人才的措施 保证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确保正常休假,切实落实国家相 关规定. 提倡百家争鸣, 并有计划的进行收集整理, 及时处理各环节出现的问题, 对科研、教学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与时间,满足基本需求,营造宽松学术环境. 对国内外优秀学者,经院内、科室协商后,可在待遇、职称、职务、住房、研究 设备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2、设置关键学术岗位,配备主要学术骨干 统筹规划,按照学科发展方向设置人员,满足人事要求,并形成合理梯队. 安排学术骨干院内、院外、国际交流学习,组织、参加大型学术会议,争取取得 学术团体相关职务. 3、增加人才数量 拟在研究方向基础上培养七年制硕士 7-10 人,统招/在职硕士研究生 2-3 人,统招/在职博士生 1-2 人,院外进修 4-6 人次,国外进修 2-4 人次. 4、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理念,将教学与个人绩效挂靠,完善新教师上岗前的试讲机制,由 优秀教师传帮带,观摩外院优秀教师授课;发表关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文章 2-3 篇,参与北医系统课件设计评选,争取建立中医药精品课 1 项,积极与北医沟通,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容及方法;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沟 通协作,争取参与临床医院专业课程的讲授. 5、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鼓励临床医生广泛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将辨证论治 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 比例、中医诊疗技术应用、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 指标体系. 6、建立保障激励制度 74 根据医院相关评估制度要求,对科室每位成员每年进行个人的临床、教学、 科研、高干保健工作评估,并设立综合排名及单项排名,适当予以奖励,并优先 给予继续深造、外出学习、参加会议交流的机会,对不合格者,不推荐高一级职 称评聘. (三)项目实施需解决的关键设备问题(设备购置计划) 1、高压液相仪: 由于目前中药饮片的质量不稳定,对临床疗效产生了不良影响,购置该仪器 的目的是用于中药饮片的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 以便更好地规范饮片质量的稳定 性,指导临床合理处方用药. 2、-70℃三洋超低温冰箱: 临床的科学研究常需不断地积累足够的患者标本,并长期保鲜储存,以备用 时所需,而目前常规使用的冰箱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3、其它设备: 可依托医院的整体一流的设备优势开展工作. 75 (四)项目实施需解决的其他问题 1.医疗政策法规层面: 建立适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适用法规,对诸如"院内制剂"与新药开发等重 要环节,建立新的、适于应用的政策法规,在中医药产业化的基础上,切实实现 对中医药的扶持. 2.医疗安全的保障层面: 探索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矛盾的新方法,净化中医药市场,引导舆论导 向,保证医疗安全,合理提高医护人员的绩效薪酬与社会地位,使从业人员可以 有尊严的劳动,且劳动成果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3.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层面: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人员占整个中医队伍的半壁江山,且名医辈出,虽然受 到西医的强力冲击, 却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希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尽快落实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并在专 科专病建设、学科建设、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独立立项支持,才能保证其健康持 续发展. 76 五、项目经费总预算 项目经费总预算金额:702 万元 其中:申请卫生部拨款金额:341 万元 单位配套金额:341 万元 其他经费金额:20 万元 (一)项目支出详细预算: 注:金额以人民币计; 如申请"实验材料费" 、 "科研协作费" ,请附预算细目. 支出科目 金额(万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经费来源 设备费 61 详见下表明细 拨款 61 详见下表明细 匹配 名老中医研究室建设及经验传承费200 科研、经验推广、新药研发 拨款 200 科研、经验推广、新药研发 匹配 人才培养费 50 国内、外学习交流 拨款 50 国内、外学习交流 匹配 组织实施费 30 国际、国内会议与研讨 拨款 30 国际、国内会议与研讨 匹配 其他 费用 申报课题 20 老年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国家、省部 合计 702 ----- 77 (二)仪器设备费详表 No 品名 参考型号 生产厂/国别 数量单价(万元) 金额 (万元) 备注 1 子午流注治疗仪(特色治 疗) ZWLZ-I 中国 1 20 20 2 24 小时动态血糖监测仪 CGMS-GOLD 美敦力/美国 2 10 20 3 -70℃超低温冰箱 mdf-u5386s 三洋/日本 1 12 12 4 高压液相(中药分析) Water hplc2695 上海天普分析 仪器有限公司 1 50 50 5 五脏相音治疗仪 二十五音分 析仪 上海交通大学 专利事务所 2 10 20 合计(数量、总金额): 122 (金额以人民币计,需要进口设备的可在备注栏注明美元金额) 78 六、申请项目装备主要仪器的必要性及预期效益 (1000-2000 字) 1.子午流注治疗仪: 将传统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与电脉冲治疗完美结合,极大便于临床应用, 和子午流注疗法的普及推广.仪器可进行中医疾病分析,穴位治疗处方,穴位 查询,穴位图,经络查询,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逢时开穴,定时开穴),治疗 中应用不同手法相结合.仪器通过穴位电极贴片用电脉冲刺激代替传统针刺. 仪器将中医从疾病分类开始到治疗结束以电脑方式进行分析, 以实现中医针灸 的疗效化、科技化、智能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目标.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又称"最佳时间针灸法",它重视疾病的治疗时机,因其在临床中效果显著, 所以在古代医学和现代中医学中, 一直被广大医学工作者和专家的关注, 尤其 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子午流注(灵龟八法)进行了更为科学,更为 细致的研究.同时也可部分弥补我科针灸力量薄弱,增加中医特色诊疗项目, 为老年病的综合调治和糖尿病患者提供非药物治疗手段. 2. 24 小时动态血糖监测仪: 指尖血糖测试是种重要的血糖测量方式, 因为它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 水平.但是再频繁的指尖测量也无法提供 24 小时连续的血糖信息,无法显示 出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因此,即使最积极的频繁血糖测量者,也无法发现那 些时而出现的高血糖或低血糖, 尤其是在夜间的时候.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 提供全天的血糖报告, 其反映的信息比传统测量方式更为清晰. 动态血糖监测 系统可以测量那些被指尖测量所忽略的血糖信息并能够揭示出隐藏的血糖状 态, 比如在某些时候出现的低血糖. 这套感应系统每 5 分钟提供一次血糖测量, 并能最长能持续 3 天. 也就是说, 该系统能够每天给出 228 个点的血糖测量值, 并最长能够连续 72 小时提供总数为 864 个点的血糖测量值. 在测量期结束后, 可以回顾这些血糖记录,能够了解到指尖测量无法观察到的血糖完整的信息, 更全面完整地了解患者的血糖状态.如此可以更好地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并为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3. -70℃超低温冰箱: 医用低温箱采用三洋生产的高质量零配件及环保的 HFC 制冷剂, 另外配备 完善的报警安全系统, 确保所存样本的安全性. 级链式制冷系统可快速地达到 设定温度, 微电脑控制确保温度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为我科临床和实验研究的 组织标本保存及长期持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储存基础. 4.高压液相(中药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 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 柱色谱"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 高压输液系统, 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 缓冲液等 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 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 进入检测器进行检 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 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购置该仪器的目的是用于中药饮片的 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 以便更好地规范饮片质量的稳定性, 指导临床合理处方 用药. 5.五脏相音治疗仪: 79 根据当代物理声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系统研究, 发掘、 整理和考证了 《黄 帝内经》中现存的有关五脏相音理论的内容,所研制的五脏相音治疗仪,依据 二十五音分析仪所检测的结果,按《黄帝内经》提示的各音所应当调理的经络 进行调理,对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2 型糖尿病、肥胖症、过敏性鼻炎、 慢性疲惫等病症有明显疗效.该项目经济实惠、方便诊疗、有明确临床疗效无 痛、无创、无风险,真正体现了传统医学的诊疗特色. 80 七、项目负责人承诺 我保证上述填报内容是真实的.如获批准,我与本项目组成员将 严格遵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 切实保证项目符合 医学伦理学要求,按计划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接受检查与 监督. 项目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签字人: (单位公章) 年月日81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 负责签字人: (单位公章) 年月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字: 年月日82 回避专家申请表 请求回避专家1姓名 专业 工作单位 回避理由 2 姓名 专业 工作单位 回避理由 单位公章 年月日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计算机二级考试  计算机二级成绩查询  计算机二级  计算机二级考试时间  计算机二级考试内容  计算机二级c语言  计算机二级报名时间  计算机二级考试office  计算机二级证书  计算机二级office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