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几点建议 廖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 本文对中国西部开发战略提出三点建议: 1. 中国西部地区现有地球信息资源非常丰富, 应进一步分析整 理与挖掘提炼, 为西部发展战略服务; 2. 中国西部地域辽阔, 区域差异明显, 发展战略与开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 从 实际出发; 3. 充分发挥第二亚欧大陆桥、 泛亚铁路与边境的作用. 关键词: 西部开发 战略 因地制宜 亚欧大陆桥 1 中国西部地区现有地球信息资源非 常丰富, 应进一步分析整理与挖掘 提炼, 为西部发展战略服务 ( 1) 建国以来, 中国科学院和有关部门在西部地 区多次组织规模较大的综合科学考察与部门专业调 查. 例如新疆综合考察( 1956~1960 年, 1985~1989 年) , 青海、 甘肃综合考察( 1958~1960 年) , 内蒙古、 宁夏综合考察( 1961~1966 年) , 西藏高原综合考察 ( 1973~1991 年) , 黄土高原综合考察( 1955~1958 年, 1984~1988 年) 、 西南地区综合考察( 1963~ 1966 年, 1986~1990 年) 等等.这些考察结果, 除考 察总结报告或专著外, 都编制出版了各种系列专题 地图. 如百万分之一新疆土壤图、 植被图、 《 青藏高原 地图集》 、 《 黄土高原综合系列地图》 等等.这些综合 科学考察不仅摸清了这些区域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 源, 而且对这些地区的发展战略也都提出系统的建 议. 又如地矿部门完成了西部地区的大、 中比例尺地 质图与矿产图以及水文地质图等的测制; 林业部门 和农业部门也分别完成了西部地区林业资源调查与 制图、 土壤普查与农业区划及其地图编制. ( 2) 完成西部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整个西 部地区都覆盖有 1: 10 万地形图, 除沙漠地区外, 还有1: 5 万地形图, 局部重要地区( 包括城市、 矿区、 绿 洲等) 都覆盖了1: 1 万地形图. 同时还有 1: 100 万数 字地图、 1: 25 万地形库及其数字高程模型. ( 3) 西部地区已建立一定数量的气象、 水文、 地 震台站及中科院野外观测试验站, 大都有 30 年以上 观测纪录. ( 4) 西部地区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丰富.70 年代 有美国陆地卫星 M SS 影像, 并以 1: 50 万制印集成 出版; 80 年代以后有 T M 影像覆盖西部地区; 90 年 代有法国 SPOT 影像, 还有俄罗 斯的分辨率为 15m、 8m、 5m 多波段与 2m 的黑白影像覆盖了西部 地区. 而且西部地区, 尤其是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的 影像由于云量较少, 能见度高, 一般都比东部地区清 晰. 我国自己的资源卫星、 " 风云" 气象卫星也都能够 获取西部范围的影像数据. 5. 国家自然地图集的出版为西部地区的自然 环境、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自然利用与保护方面提 供全面、 系统的地图信息, 并正建立数据库. 此外, 还有《 中国人口地图集》 、 《 国家经济地图集》 等许多全 国性地图集.西部的省区地图集, 如《 四川省地图 集》 、 《 四川省国土资源地图集》 、 《 云南省地图集》 、 《 贵州省地图集》 、 《 贵州省人口地图集》 等, 为西部地 区提供有关自然、 人口、 经济、 社会、 历史的较详细的 基础地图信息. 以上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第一手丰富信 息, 非常宝贵. 但这些信息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它应 有的作用, 现在西部大开发, 首先应该搜集整理这些 信息, 建立数据库, 并加以挖掘提炼, 以充分发挥这 些信息的作用.同时根据需要补充与更新一些新信 息, 为西部开发的规划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 科学依据. 第1期2001 年04 月地球信息科学GEO- INFORM AT ION SCIENCE No. 1 April, 2001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 区域差异明显, 发展战略与开发建设必须因地制 宜, 从实际出发 从总体分析, 西部地区存在共同的问题, 如: 自 然条件较差, 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交 通不够发达; 科学技术水平不够高, 人民受教育程度 和劳动者的素质较低等等. 因此西部开发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投 入, 吸引外资;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主导产业; 加强资 源的深度利用,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特色旅游, 带动第三产业; 吸引人才, 发展教育, 提高当地人口 素质等等. 但是现在所称的西部地区, 包括了西北地区、 西 南地区和青藏高原, 地域辽阔, 区域差异很大.首先 地形与气候上就有明显差别. 西北地形主要为平原、 高原与盆地, 气候为中温带干旱地区和暖温带干旱 地区; 西南地形为中高山地与四川低盆地, 气候为中 亚热带湿润地区; 青藏高原主要是平均 4000m 以上 的高原、 高山与极高山, 气候为温带湿润、 亚湿润、 半 干旱、 干旱地区. 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分析, 西北地区煤、 石油、 天然气、 太阳能、 风能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比较丰 富, 但水资源严重不足. 而且西北干旱区的荒漠化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西南地区有色金属、 水力资 源、 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但人口较多, 人均土 地资源较少, 山区基础设施较差, 交通不够发达.青 藏高原地区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森林资源、 水力资 源、 盐湖矿产资源, 地热与太阳能资源也较丰富, 还 有著名的藏族文化与名胜古迹. 但海拔高, 经济和科 技教育比较落后. 因此, 在谈论西部大开发问题时, 不能只笼统提 西部发展战略, 还需强调发展战略与开发建设必须 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不仅西北、 西南、 青藏高原这 三大区域之间差异很大, 而且中国西北、 西南和青藏 高原三大块内部各省区之间, 在自然资源与自然条 件、 经济基础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别也很明显. 包 括内蒙、 宁夏、 陕西、 甘肃、 新疆之间,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广西之间, 青海与西藏之间都存在明显差 异.因此, 应根据各大区和各省区的特点、 优势与不 利因素, 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 例如宁夏, 它有引黄灌区, 可以建成重要农业基 地, 面对中国进入 WT O, 农业竞争激烈, 必须改变 产业结构, 可以发展成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包括葡 萄、 瓜果、 蔬菜, 优质大米, 清真牛羊肉等生产基地) ; 宁夏拥有丰富的药用野生植物资源( 如枸杞、 甘草、 麻黄等等) , 可以建成生物药品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 优质煤炭与天然气资源, 建立能源- 天然气化工生 产基地. 又如新疆, 可建立细绒棉为主的棉花生产基 地, 以葡萄为主的水果生产基地, 以及甜菜生产基 地; 实行以绿洲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防治土壤盐碱化; 利用当地油气资源, 建立石油化工基地; 扩大边境贸易, 发展有民族特色 的旅游业, 带动第三产业. 其他内蒙、 陕西、 甘肃和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青海、 西藏也都各有自己的资源优势、 经济基础与民 族文化特点, 都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发展战略, 确 定发展方向, 调整经济结构, 加速经济与社会的发 展. 3 充分发挥第二亚欧大陆桥、 泛亚铁 路与边境的作用 ( 1) 新亚欧大陆桥( 第二亚欧大陆桥) 东起太平 洋西岸的中国连云港、 上海, 西至大西洋东岸的荷兰 鹿特丹, 横贯亚欧两大洲的中部地带, 共10900km ( 见图版 1) . 另外还有经过中亚到土耳其, 进入地中 海, 同阿拉伯国家联系的新" 丝绸之路" . 新亚欧大陆桥首先把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连接 起来, 可促进东、 西部物资流通, 改善投资环境, 促进 旅游业发展, 连接一系列城市, 尤其是西安、 兰州、 乌 鲁木齐等大城市, 有可能逐渐形成沿" 桥" 的经济开 发带. 建议将铁路改为电气化复线, 既可加快西部大 开发建设, 而且会加速沿亚欧大陆桥经济开发带的 形成. 再进一步还可促进西部地区同中亚和欧洲国家 的贸易与经济合作, 有助于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同样, 泛亚铁路从上海到昆明再经过老挝、 缅甸、 泰国, 再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进入印度洋, 也有 利于加强东部沿海与西南地区的联系, 进而促进西 南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 ( 2) 我国西部地区同 13 个国家相邻, 共1万多 公里的边界线.其中西北地区与蒙、 俄、 哈、 吉、 塔等 国接壤, 西南与缅、 老、 越相邻, 距泰国也很近. · 16 · 地球信息科学2001 年04 月 在西部开发中, 在逐步发展边境贸易、 边境旅游 的基础上, 逐步发展资源与经济的合作开发( 如国际 河流的联合开发) 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同俄罗 斯及中亚一些国家的经贸发展还较缓慢, 但具有较 好的前景. 中亚石油与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 建议将 塔里木盆地连通上海的输气管延伸到中亚, 并同时 修建输油管线, 把中亚的石油、 天然气输入中国及其 东部, 甚至输入日本、 韩国市场.而我国新疆的油气 资源作为储备资源尽量少开采. 建议与周边国家建立联合经济开发区, 以适应 经济全球化.尤其在中亚可建立中、 俄、 哈、 吉、 塔联 合经济开发区, 包括联合开发油气与有色金属资源, 建立石化基地与有色金属基地, 从而促进其他方面 的经贸发展, 最终形成中国西北与中亚经济圈. 这样 既可加速我国边境地区的发展; 也可推动周边国家 的经济发展.如果我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内部 稳定了, 同时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稳定的关系; 我 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 民族问题也容 易解决, 就为国家的安全与国内的稳定创造较好条 件.同样在西南边境, 可以同老挝、 缅甸和泰国建立 联合开发区( 如湄公河经济联合开发区) , 也同样具 有重要意义. Propositions of Exploitation Strategy on West of China Liao Ke ( Institute of geograp hical science and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CAS , Beij ing , 100101) Abstract THe author proposed thre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 China. First, editing and analyzing the rich geo-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West China provides basic scientific data and facts for the West China development. Seco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easures should be suitable to the local reality of vast area and outstand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T hird,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full use of second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 Keywords: West China development Geo-information Strategy and measure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 《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织召开的《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出版座谈 会, 于2000 年6 月13 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编委 会主任孙鸿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石玉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自然资源学 报》 主编李文华, 全国政协秘书长、 原地矿部部长朱训,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单基夫、 总编辑徐 惟诚, 原中科院综考会主任赵士洞, 中国科协学会部部长马阳,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 纪远等 20 余位专家、 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会议由单基夫社长主持. 与会专家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完成《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是我学会本届理事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学会为推动资源科学的 建立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历时 6 年的编写过程中, 学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 确保了该书的顺利 出版. · 17 · 1 期 廖克: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