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12 日, 随着 川剧折子戏《八 大锤》的锣鼓声响起,由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化厅、 四川省振兴川剧领 导小组主办的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 演员比赛在四川省绵阳市拉开大幕.随后, 《大劈棺》 、 《困荥阳》 、 《梅龙镇》 、 《打饼》 等传统折子戏陆续上演, 引来场下观 众阵阵掌声. 在为期 4 天的比赛 中, 来自全省的 63 名青 年川剧演员携 62出折子 戏展开了角逐.这既是 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 文化厅继承优秀传统文 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也是 四川青年川剧演员的一 次练兵, 他们 用精彩的表演表明了振兴川剧的 决心. 本届青年川剧演员 比赛相较第一届, 规模 从3场扩大到了6场.所涉及的川剧折子戏或 川剧唱段, 风格样式和 题材都非常丰富, 文戏、 武戏、 唱功戏、 做功戏等 品类齐全, 同时又有新 编、 改编、 移植其他剧种 的剧目片段, 充分展现 了演员唱念做打、 手眼 身法步等全面技艺.而 演员更加年轻化, 参赛 演员2/3 为35 岁以下,很多都是仅在20 岁上下的 "90 后" 演员. "有这 么一批年轻人选择从事 川剧事业, 我们为仍在 振兴中的川剧感到欣慰 和鼓舞. " 四川省文化厅 艺术处处长范远泰说. 来自成都市川剧研 究院的康勇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比赛了. 本次比赛, 他特意挑选了 《困荥阳》 这部体 现唱功的传统剧目. "对于我们青年演员 来讲, 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努力成果的重要 平台, 无论是服装还是道具, 我都做了精 心安排. " 本次比赛导演、 四川省剧目工作 室专家杜林表示, 年轻演员的演出很精 彩, 不少演员很有天赋.但同时他也指出 了存在的问题: "部分演员还是表现出基 本功不扎实、 唱腔白、 表演紧等问题, 大部 分表演也只停留在展示行当, 没有融入角 色.在有天赋的基础上, 也要加上扎实的 基本功, 才能更上一层楼. " 比赛对于演员们是一次难得的展示 机会, 对于观众则是享受一顿川剧大餐. 除了最低花 150元购买套票就可以到现 场观看全部比赛之外, 比赛还进行网络 全程直播.比赛期间, 部分参赛演员还 走出赛场, 和刘谊、 王玉 梅、 王超等梅花奖获得者 一起为当地群众进行惠 民演出. "没想到年轻演 员也能演得这么好, 我挺 惊讶的. " 66 岁的绵阳市 民马荣光告诉记者, 由于 票价惠民, 他和老伴一同 来欣赏比赛. 近年来, 国家加大力 度扶持地方戏剧,2013 年, 文化部出台 《地方戏曲 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 施方案》 , 对传统戏曲文化 的传承推行扶持政策.在此形势下, 如何引导青 少年热爱传统文化, 学习 继承传统戏剧成了川剧 人思考的方向. 据了解, 2013年10月, 四川省川剧院就与中国 戏曲学院制定了本科合 作计划, 四川省川剧院委 托中国戏曲学院以代培 的方式开设川剧表演本 科班.双方首批招收学 生30 名左右,这批学生前两年在中国戏曲学院 接受两年戏曲基本功训 练, 第三年到四川省川剧 院进行一年实践, 最后一 年再回校学习.学员毕 业后根据定向培养协议 回到川剧本行择业, 四川 省川剧院也将对他们进行择优录取. "对川剧人而言, 此类比赛是振兴川 剧的成果展示, 是挖掘和培养优秀川剧演 员、 凝聚川剧表演队伍、 鼓励和推动新时 期川剧创作的盛会, 同时也是我们培养川 剧接班人、 获取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 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说, 此次比 赛的优秀参赛者, 将被选拔吸纳进入四 川省及各市级专业川剧院团, 为弘扬川 剧艺术增添一份力量. 2 2014 年8月19 日 星期二 本版责编 程园E-mail: zgwhbnews@163.com 电话: 010-64275044 综合新闻 百家横议 热爱乃业务之基 秦毅让古老川剧焕发青春—— —— 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侧记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侧记本报实习记者付远书"水墨青花的艺术精神" 研讨会举办 河北启动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本报讯 8 月13 日至 15 日, 贵州 省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与北 京市朝阳区文化委联合开展的 "春雨 工程" 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暨区域 文化联动培训活动在贵阳市举行. 本次培训包括 "春雨工程" 全国 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大讲堂活动"、区域文化联动培训、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交流座谈 会等活动, 邀请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罗云川、 贾 乃鼎以及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 慰祖和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副主 任、 朝阳区 文化馆馆长徐伟,分别从公共文化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民族文 化遗产与文创产业发展、 北京市朝阳 区文化馆模式案例分析等方面对贵阳 市各级文化部门负责人、 文化工作骨 干及部分文化企业代表进行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培训. (董金黄) 近日,群星风采·首届陕西省群文干部业务大赛决赛在西安举 行, 来自陕西各地的300 多位群文干 部, 在音乐、 舞蹈、 美术、 摄影等 7 个 艺术类别进行决赛, 比拼基本功, 展 示群文干部的业务风采.现场除参 赛选手外, 许多群艺 (文化) 馆馆长、 各地文广局负责人台前打气、 台后服 务, 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极为看重此 次业务大赛, 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当地 代表队的荣誉, 更能在交流切磋中发 现人才、 发现作品, 彰显为构建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 满足群众的文化需 求切实引入优质人力资源的价值和 导向. 能力强, 业务精.群文干部的不 同素养和能力影响着群文工作的效 果, 决定着文化馆 (站) 在当地是门可 罗雀还是门庭若市的生存态势, 关系 着群众文化需求能否在不断满足中 被充分激发的热情.因此, 从做好群 文工作、 满足群众需求的角度来讲, 切实提高群文干部的 "准入门槛" 很 有必要.而群文干部除了要在音乐、 舞蹈、 美术等方面有过硬的专业素养 外, 更要具有俯下身去服务百姓的意 识和热情.也就是说, 面对群众, 主 动投入的热情决定着自身能力的释 放程度, 是各项业务能力得以调动和 不断提升的基石. 因编制、 用人机制等现实因素, 在不少基层文化馆 (站) 内, 人员流动 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客气地讲, 一些群文干部为了获得编制或稳定 工资, "钻" 进群文系统, 整天安坐办公 室, 既不思自我提升, 也不去服务百 姓, 极大地损害了群文干部队伍的整 体形象.对此, 群文系统应当通过 "热爱+业务能力" 的考核方式, 择优 选拔真正的人才. "馆长点子多, 全馆活力旺; 馆长 歇一歇, 办事散架子. " 在常常为一些 老群文工作者、 群文之星的所思所 为感动、 敬佩的同时, 笔者也为一些 馆 (站) 因人员良莠不齐等原因导 致的文化馆 (站) "大隐隐于市、 小隐隐于野"的不良现象而痛惜.诚然,拿全国群文之星的高标准来要求所有的群文干部未免过于严苛,但不愿主动服务更多群众 的群文干部又怎么对得住头顶的 "群" 字呢? 活到老, 学到老.没有舞蹈、 音乐、 美术等方面的科班文凭, 不能成 为优秀群文工作者干事业的障碍.干一行, 爱一行.许多人 "半路 出家" , 从对音律、 绘画、 文学创作等 知之甚少, 到成为全能复合型群文 工作者, 皆贵在一心, 即对群文工作 的热爱和热情、 服务百姓的真心. 本报讯 (记者李佳霖) 8 月16 日,光明日报社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的"水墨青花的艺术精神—— 叶建新先生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美术评论家和画家进行了深入研讨. 水墨变换多姿, 青花素眉腾香, 二 者似为跨界, 实则一体.在水墨青花艺 术领域耕耘了 30 余年的叶建新在绘画 过程中, 尝试把在纸上的水墨研究应用 到陶瓷上, 以水墨浸润陶瓷的方式表达 "水墨青花" 的艺术精神.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 叶建新 的笔墨多是运势刚健的重笔和恣肆淋 漓的大写意泼墨, 大块的笔触与墨迹在 宣纸上印留下富有动感和质感的生动 空间, 突破了传统的经典章法和山水具 体的地域性特征. 本报讯(实 习记者杨国勇通讯员吴潇玎) 由河北省文化厅联合省工信 厅、 省科技厅、 省住建厅、 省教育厅、 省旅 游局、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多个部门共同 举办的首届河北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日 前正式启动. 作为河北省历年来规格最高、 参与 部门最多的文化类赛事, 本次大赛以 "创意 改变生活、 设计提升品位" 为主题, 参赛作 品涵盖工艺美术、 平面广告、 动漫、 时装、 新 媒体等多个方面, 是河北省文化创意人才 和优秀文化创意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据悉, 将于 9月26日举办的第三届河北省特 色文化博览会还将设立专门展区展出 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大赛还将举办文化产业相关论坛, 邀 请达沃斯 "世界青年领袖" 、 企业家冯军就 智慧商业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做专题讲座. 第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开幕以来, 以 "点亮童心 塑造未来 美丽中国 梦" 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儿童戏剧嘉年华活动, 受到广大观众 的欢迎.8 月14 日,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益智趣味儿童剧 《小吉普· 变变变》 走 进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 为周边社区的孩子们献上了精彩的演出, 并与小 朋友一起进行儿童戏剧交流体验. 《小吉普 · 变变变》 分为上、 下两部分, 上半部分叫作 《变变变》 , 3位演员用 香蕉、 苹果、 黄瓜、 白菜、 胡萝卜、 晾衣架、 刷子、 碗、 球等食物和日常用品, 变出了大象、 鸭子、 鱼、 会耍杂技的小熊……奇妙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让小观众们大开眼界.下半部 分则讲述了一辆消防车小吉普如何成为 一名救火小英雄的故事.演出中, 演员 们多次与现场的小朋友互动, 一起 "变 变变" , 在小朋友幼小的心灵种下艺术 的种子, 为他们美好的童年留下快乐的 回忆. 本报记者 王立元 摄影报道 本报讯 (实习生王星晶) 近日, 由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 中国文联主办 的 "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 国百场巡演" 走进吉林省, 先后在吉林 省 3个地区开展 5场专场演出. 演出紧扣 " 勤为本,俭养德"的主题编排节目, 如山东快书 《一分钱 一两米》诙谐幽默地表达了百姓节俭朴素的传统;评书《金 牌调寇》 赞扬了宋朝寇准为官为百姓的优秀 品质. 参加此次巡演的演员包括中国曲 协的艺术家和吉林省的地方曲艺演员, 表演形式多样, 山东快书、 二人转、 快板、 评书、 相声、 京韵大鼓等在舞台上精彩 纷呈. 8 月初的一个上午, 位于上海人民 广场附近的天蟾逸夫舞台售票大厅, 曲 折蜿蜒的队伍几乎排到大门外.一年 一度的公益演出季揭幕在即, 上海昆剧 团、 上海沪剧院等知名演出院团的剧目 将在 9 月连演 7 天, 演出 25 场. 以 "好看、 好听、 名家、 名剧" 为剧目 遴选标准, 天蟾逸夫舞台的 "好戏大家 看" 自2011 年举办至今, 公益演出已超 过百场.天蟾逸夫舞台工作人员陆女 士介绍, "好戏大家看" 每年策划一个公 益演出季, 就像一年一度的小型戏曲嘉 年华, 票价定为 30 元、 50 元、 80 元三档, 深受剧迷追捧. "对于特别经典的大型 演出, 我们还会 '反贴补' 演出费, 甚至 '反包' 院团.这些诚意举措, 使参加公 益演出的院团积极踊跃, 并愿意演出保留 剧目. " 从2011 年起, 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文 广局设立了总额为 1000 万元的上海市公 益性演出专项扶持资金, 为艺术资源供给 日益繁荣的沪上演出市场开辟出一条高 雅艺术和优秀民族传统艺术的 "亲民路 线" .3 年来, 上海大剧院、 东方艺术中 心、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 14 家剧场精心 组织了上千场公益性专场演出和文化讲 座, 最高票价均不超过 80 元. 据悉, 每场公益演出, 市、 区两级资 金扶持及票务营销各占 1/3, 同时还有 "确保公益性专场演出上座率在八成以 上" 的明确规定.这使得各剧场对演出 质量高度重视, 虽贴着 "低价" 的标签, 耳熟能详的名家名角、 喜闻乐见的经典 剧目却不少见.剧场还主动与剧团、 演 出公司加强合 作,策划公益性专场演出品牌. "东方市民音乐会" "好戏大家 看" "民星大舞台" 等品牌的创建, 不仅 为公益性演出的质量带来切实保障,而且在更多市民对公益专场的追捧下, 品牌也越唱越响. 考虑到规 模有限的"艺 术普及"性质的公益专场还不足以满足多元化的 市场需求,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借鉴国外剧院低价票的经验,结合上海实际,在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 文化广场、 天蟾逸夫舞台 4 家剧 场开展营业性演出低价票试点,即,除了公益性专场演出外,每场营业性演出至少保留数量为5% 的不超过80 元的低价票,以弥补公益性专场演出的局限性.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林宏 鸣曾算过一笔账,邀请世界名团的成本都在百万元以上,5%的标准意味着每场音乐会将有100 张低价票向市民推出,这对演出主办方的营销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压力的确很大,但是值.低价票的推出能让更多市民走进 剧院看演出,对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都将有长远的好处. " 林宏鸣说. 对市场的敏锐观 察促使更多创新举措不断推出.今年6月,"相约经典" 大学生公益票项目启动, 造福沪上 50 余万在校大学生.上海市12 家主要剧场以戏曲、曲艺、音乐会、话剧等为主,在营业性演出中拿出部分60 元至180 元的低价票面向大学生提前销售;上海市文广局与市教委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购票给予每张票40 元的补贴; 东方票务、 易班网专程为此合作开 发 "一站式" 购票服务系统.抢购到第 一张低价票的同济大学汽车造型设计 专业学生郝天枢表示: "这样的 '福利' 对我们学设计的同学来说,真是一件雪中送炭的好事. " 不断调整创新的策略带来了各年 龄段、各艺术场次均超乎预期的购票热潮, 剧院方也不遗余力地为 "公益计 划" 增添资本保障.今年 5 月, 东方艺 术中心为 "东方市民音乐会" 拉来陆家 嘴信托的独家冠名赞助,为推进文化艺术与商业品牌深入合作进行了有益 尝试. 上海给予公益性演出专项扶持资金—— 助推高雅艺术票价亲民 本报记者 洪伟成 实习生 黄思宇 8 月15 日, 北京中山公园 音乐堂 "畅游竖琴仙境——梦 幻夏日· 竖琴夏令营" 闭营. " 竖琴夏令营"是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 系列活动中营期最长的一 个, 今年有 60 名小队员参加. 汇报演出现场, 小班的小朋友 表演了 《小星星》 , 中班表演了 独奏和双竖琴重奏, 大班则演 出了难度较高的曲目.小营员们除了演奏, 还展现了竖琴 演奏的独特韵味. 图为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奏竖琴. 本报记者 陈曦摄"春雨工程" 联动京黔 曲艺走基层百场巡演走进吉林 本报讯 (实习记者薛帅) 8 月16 日至17 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与 三联书店、 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了 "倡 导暑期阅读、 营造书香之家" 悦读季系 列活动. 8 月16 日, 活动在北京三联韬奋书 店举行, 主要对象是中小学少年儿童及家 长.中国之声主持人于芳、 杨波等, 与孩 子及家长一道诵读好书、 分享心得, 并就 家长关心的 "如何选择课外书" "怎样引导 孩子培养读书习惯" 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 流.8月17日, 活动于国家图书馆行政楼 举行, 主要对象是低龄幼儿及家长.中国 之声负责人侯东合说, 孩子们喜欢动听的 声音和有趣的故事, 看书首先始于 "听" 书.中国之声小喇叭节目主持人晓澄、 春 天等, 为小读者们讲述了 《小马过河》 、 《图书馆里的奇妙事件》 等故事. 本报讯(驻 北京记者王晓风通讯员王佳茹) 近日, 由北京市文物局主 办,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承办的"明清皇家祭孔文物文化展" 在北京国 子监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孔庙历史概况、 祭孔 礼乐文明和祭祀文物展示三部分, 展品 主要由 70 多块展板、 33 件皇家祭孔珍 贵文物、 30 件祭祀礼乐器组成.其中, 首次展出的馆藏品有青铜器、竹木漆器,还包括全套编钟、祭孔礼乐服饰等.展览以精美图片、 建筑模型、 影像 资料、 数字虚拟为辅助手段, 向观众展 示了北京孔庙作为中国皇家祭祀孔子 的专门场所所独有的文化内涵. 据悉, 本次展览为期两个月, 是北 京市文物局 "2014 年暑期展览季" 重点 推介的展览之一. 明清皇家祭孔文物亮相京城 中国之声携三联、 国图共推悦读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