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D 0253-2875(2007)26:3 pp.21-32
研 究 综 述
《中国评论》与19世纪末英国汉学之发展
China Revie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nology in England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王国强(Wang Guo-qiang )*
《 中 国 评 论 》 原 刊 名 为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
的人口也保持了不断增长的势头. 3 香港人口中的非华裔人口主要是来自欧美国家的移 民,以 1897 年为例,在非华裔人口的 13,700 人中,欧 美人有「5,532 人,在总人口中约占 2 %,与华人人口 约成 1 与 50 之比. 4 单从人口数量上来看,欧洲人处 」 於明显的少数,但是他们控制了香港的政治和经济命 脉,在文化活动中也扮演著十分活跃的角色,地位和影 响都是十分重要的. 随西方移民蜂拥而至的还有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 术,大到政治制度,思维方式,小到日用器皿,建筑样 式,可谓不一而足.应该说,名为 Review(评论)的定 期出版物,也是西方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英国 「在 18 世纪, 『杂志』 这种刊物已经完全建立起来. 到了 19 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刊物,这就是『评论』」5 . 「19 世纪的英国评论开始於两个杂志,一个是《爱丁堡 评论》 Edinburgh Review ) 发刊於 1802 年, ( , 一个是《每 季评论》 Quarterly Review ) ( ,发刊於 7 年之后,是反抗 前者的」 这「在文学史上是一件很重要的史实. 6 「评 , 」 论」与「杂志」的区别在於「它用论文的形式提出一定 的观点,其内容就是评论文章开头所指明的那些书籍, 通过这种手段达到对读者进行教育或者说服的目的. 」
7
Queries on the Far East ) ,是晚清时期一份出版於香港的
英文期刊.对於《中国评论》的专门研究,目前为止 还十分有限.就笔者所见,仅有香港浸会大学黄文江 的"Hong Kong and Sino-Western Cultural interaction: Ernest John Eitel and the China Review" 一 文, 1 重 点 论 述 E. J Eitel(一般译为艾德或欧德理)与《中国评论》的关系, 对该刊的基本情况也有大致介绍.但由於缺乏较为直接 的档案材料,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这一刊物还存在不少障 碍,这裏笔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所 得,考述该刊的几个基本史实并论证其对於英国汉学发 展的贡献.
一,《中国评论》创立的背景: 西方文化在香港的传播和发展
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 此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人开始不断地移民香港,到 1860 年, 香港的人口 「已达 94,917 人, 约为 1851 年的 1.9 倍」 ,也就是在这一年「英国割占九龙,该地居民 5,105 人『人随地归』 ,悉数计入香港人口范围. 此后香港 」
* 作者为历史学博士,现任洛阳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 1 2 3 4 5 6 7
2
见《港澳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国史馆,2000) ,页 119-147. 余绳武,刘存宽, 《19 世纪的香港》 (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1994) ,页 339. 参考「1862 至 1901 年间香港人口的统计」 ,见 "Appendices V.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1862-1919," see G. R. Sayer, Hong Kong 1862-1919
Years of Discretion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5, pp. 138-139.
《19 世纪的香港》 ,页 354. 乔治 桑普森著,刘玉麟译, 《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19 世纪部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页 45. 郑振铎, 《文学大纲下册》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页 264. 同上注.
汉学研究通讯 26:3(总 103 期)民国 96 年 8 月
21
研 究 综 述
当然, 「评论」这种刊物在香港的产生除了自身的历史 渊源以外,还有其得以运转的种种文化和物质基础,而 西方文化在香港的传播和发展正是建立这些基础的必要 条件.以下笔者仅就交通和运输,教育事业,印刷和出 版等三个方面来做些探讨. 60 和 70 年代是香港航运业的重要发展时期,其网 路覆盖区域已经远至欧洲大陆,日本和新兴的英语世界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香港的航 线有「欧洲线,北美线,南洋线,澳洲线,印度线,菲 律宾线,新加坡线,海防线,曼谷线,日本线等. 」 已经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神经中枢」 . 来港的欧美移民中有很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人 士,他们传播西方文化的方式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就 是源自西方的新式教育.英国侵占香港后,马礼逊教育 会认为「香港英国居留地为扩大本会活动计画提供了特 别合适的机会,只有在该地才能为本会顺利实现自己的 意图提供保护和余地」 故而将原在澳门的马礼逊英华 , 书院迁至香港.之后不久,原在麻六甲的英华书院也将 其校址移到香港,使其於「1843 年成为香港的一所神学 院」 此后,各类学校相继建立,伴随著港府对教育投 . 入和管理的增加,在 60 年代「港府从教会手中获得了 对公共教育的控制权」 ,
- 16世纪的英国文学史 > 《中国评论》与19世纪末英国汉学之发展
-
《中国评论》与19世纪末英国汉学之发展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7-10-0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English 文档格式: pdf 文档作者: Office of the Childrens Guardian 关键词: 主题: NSW Out-of-Home Care Standards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经理: 单位: Office of the Childrens Guardian 分类: 创建时间: 上次保存者: 修订次数: 编辑时间: 文档创建者: 修订: 加密标识: 幻灯片: 段落数: 字节数: 备注: 演示格式: 上次保存时间: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PDF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下一篇:英国文学概述 -王守仁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16世纪的英国文学史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1617世纪英国音乐 16世纪的英国社会 16世纪的英国 16世纪英国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学史 20世纪日本文学史
- 大家在找
-
- · 步进电机的驱动原理
- · 湖南农村信用社贷款
- · 电子琴简谱歌谱大全
- · 民族理论,宗教政策考试试卷及答案
- · 数控车床宏程序编程
- · cf图标修改越光宝盒
- · 拳皇wing1.5的绝招表
- · 优酷校园青春剧
- · cpu温度容易升高
- · excel2011表格官方下载
- · 电路与电子学教材
- · 百度弹弹堂新手礼包
- · 双值电容电机
- · 深圳ems电话
- ·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
- · 华南理工研究生论坛
- · 北京loft楼盘
- · 正确使用成语课件
- · 改变苹果细胞通透性
- · 保密制度汇编
- · 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
- · 脢脫脝碌脕脛脤矛脠铆录镁脡猫录脝
- · 用单片机制作交通灯的论文设计
- · 护理学基础说课
- · 保定市卫星地图
- ·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前言
- · 日语入门学习视频下载
- · 我果汁分你一半伴奏
- · 重汽销售平台
- · jsp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网站论文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