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反思 > 第1 页上篇象限论
  • 第1 页上篇象限论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0-07-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7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English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mfruendt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在我们周围,经常发生着许多难解之谜:人类的起源, 生命的奥秘,梦的本质,弱智者的特异功能,亲朋间的超感 官知觉,气功的神奇效应,审美的玄妙法门,太空中的不明 飞行物……人们用种种理论,猜测,经验或想象去解这些谜, 但所有的解,都仅仅在自作自为的意义上满足了一时之需, 事过境迁,相应的解便随之流失,而为别的解或者无解和非 解所替代. 其实,即使在解题领域中,这类莫衷一是,随时而异的 解谜现象依然存在,只不过解的稳定性较大,维持过程稍长 而已.就拿绘画来说,照理应该没有什么谜,因为它本来便 是人自己所缔造的东西.然而,某种事物一旦在人的主观努 力中变为客观存在,就具备了自在的本体方式,而不再以人 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目的自由与规律限制之间, 由此平添了一
    第 4 页
    层随时间增长而加厚的隔膜.这层隔膜,就是人们需要解的 题,同时也是人们为之莫衷一是,随时而异的解所构成的难 解之谜. 中国画创新是个弥久而常新的论题.似乎没有人反对创 新,争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如何创新上.激进论者认为传统 的凝固性阻碍了当代绘画的 展,必须破而后立,因此提出
    了反传统的口号;规范论者认为民族传统是我们的"根", "源 "唯 独 在 继 承 中 发 展, 具 有 成 功 的 可 能 性 和 永 久 的 生 , 才 命力. 尖锐对立而又无法沟通的两极性观点,正是解题者所面 对的难解之谜.对人类行为这种特殊生命现象的理解与把握, 是人类从具有意识的时刻起便始终为之努力的不懈主题.只 有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有望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人自身 及自身行为的盲目被动状态,而成为自身的主人.当人类越 是具备实施主观意志的能力时,对自身行为的自觉,就越是 显得紧要.但是,由于功利目的,社会压力和逼仄浮滑的去 取态度,使得这个问题的解答,总是在为数众多的人那里南 辕北辙.上述中国画创新的两种抉择,实际上名异实同,即 都把绘画发展规律的认识,建立在波浪式,螺旋式,台阶式 等等进化论发展观念的基础上.这种基础理论规定了绘画单 向发展的绝对模式 一边是新,另一边必然是旧,这一头是
    前进,那一头必然是倒退,朝上走是真理,往下走必然是谬 误,而且绘画的上升,前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一代必
    第 5 页
    然胜过一代.从而,规范论者站在传统的顺方向,坚信中国 画的形式生命具有无限发展的前景;激进论者又站在传统的 逆方向,断言中国画的形式生命濒临或已经衰亡.不同的立 场导致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却又基于同一种认识方法,正说 明这种认识方法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然则能否找到另外一种较能符合事实的基础理论呢 思索从我们脚下开始.
    第 6 页
    第一章 无关的同构
    里程碑 历史河流 三个蜕变层 人与画
    绘画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存在着一种同构关系,这种说 法,恐怕是不会有问题的. 那么,绘画史和人生是否同构呢 人的生命进程无外乎三个里程碑.首先,是堕世,那第 一下呼吸和第一声啼哭,就决定了作为一个人的绝对界限.性 的发育成熟,和世界观的形成,是第二个里程碑,此期具有一
    第 7 页
    定的可塑性.第三个里程碑,则是更年期的出现,从此以后, 大局已定,就翻越生命的峰巅,逐渐走向衰亡了. 人生从幼小到老成,绘画史由原始而进步,应该有其一 致性;然而,对人生来说,死亡是一个绝对的界限,难道绘 画也将有一天从地球上消失吗 这样的类比, 人们的感情能允 许吗 接下去的问题,当然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是理智,它, 又将站在哪一边 绘画几乎和人类一样古老.严格地说,人们所谓的绘画 史,并不是指绘画作品的排列史,也不是指绘画者的生活史, 而指的是绘画作品与绘画者之间的关系史.正因为如此,对 于每一个后代人,便无不纠葛着两条紊乱的历史河流

    条客观的绘画史,一条主观的绘画史,而且遍布着不可知和 未知的沙漠.我们认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想象的.二 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曾经把大地想 象成球形.面对着巨大的空白,这种想象无疑是人类伸向未 知领域的触角. 绘画起源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从仰韶彩陶到商周青铜 器,也只能隐约见到一种共通性的东西,这就是蕴含在通行 图式中的神秘或神圣的观念.倘能沿着那些图案化,韵律化, 规范化的纹饰的形成过程追溯上去,每一种符号,都将像今 天的全息摄影一样,释放出浓缩其中的全部储蓄.可惜,随 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本来就难以用概念喻说的"有意味的形 式"因其 辗转仿制, , 日益沦为 失去这种意味 的形式, 后人即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  绘画透视原理与技法  绘画透视学基础教程  绘画设计透视学  绘画透视学基础  绘画透视原理  绘画透视  绘画透视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