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中教授访谈稿 刘远中教授访谈稿 教授
受访人:刘远中教授 受访人:刘远中教授 提问人:陈华教授, 提问人:陈华教授,倪琼湘小姐 教授 (以下简称:刘,陈,倪) 2008/10/16 於新竹市清华大学图书馆
早期清华物理系与其民主制度 早期清华物理系与其民主制度
陈:我们今天很高兴请到刘教授来接受访问,刘教授在我们学校服务非常久,对 物理系跟理学院都贡献很大.早年成立中国物理学会的时候,刘教授就是创会会 员,后来又筹画,主持同步辐射中心.我们现在就请刘教授先来谈谈这麼多年来 在清华服务,对於校风,学风等等的回顾. 刘:首先从物理系谈起,我是一九六七年从日本回国,学的是原子核物理.清华 是从原子科学研究所开始,里面有核工组,化学组,物理组,当时还没有组成物 理系,到了一九六五年,才成立物理系,所以六七年我回来的时候,已经有物理 系了.当时物理系是比较特别的,为什麼呢 现在当然觉得没有什麼,不过以当 时来讲,清大物理系中有许多从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后返国的学人.那时候物理慢 慢变得热门,但全国物理系只有台大,清华,还有中央研究院的物理所,所以当 时物理中心就设在清华. 当时是威权时代,所有的事情是上面在做决定,清华物理系却是第一个由本 系决定系主任的人选,再由校长来核定.现在看起来很理所当然,但在当时真的 很难得.这是因为刚回来的李怡严教授等人开始做这件事情,这个制度刚开始也 不是那麼容易,有的校长不喜欢,有的教授也是,后来我们几位去找校长,校长 也有意改变.当时清华物理系分成三个组,高能物理,固态物理,原子核物理,
1
系主任就由三组轮流提出代表,然后让校长认可.我记得第一任就是李怡严,其 次就是王唯农,再下来就是王守益,再下来就是陈蔡镜堂,我是第五任.这个系 主任任期是一年,当时的物理研究所也是一样,所以一年当系主任,系主任下来, 然后再当一年所长,这样轮流. 刚刚提到,有一年王唯农他当系主任,之后应该轮到王守益.他们几位都是 军人出身,就是以前中正理工学院的学生,是军人身份出去受训回来,因为那个 时候可能政府希望发展原子能,原子弹,所以就派军人身份的,比较优秀的人才 出去学习,再到清华.当时只有清华有原子科学研究中心.因为军人身份,所以 他们想法也比较保守一点.王唯农系主任下来,接下来应该换成王守益,那时王 守益不接,请王唯农继续当;我们系里同仁觉得绝对不可以这样,所以我们几位 教授就去找阎振兴校长.阎校长看到我们几位教授过去,就答应原来的办法.所 谓的民主化也不是那麼容易.优秀的教授回来很多,以及比较具有民主的观念, 这两个是当时清华物理系的特色.
早期清华物理系的学生 早期清华物理系的学生 清华物理
第三个特色,那个时候的学生素质很高,因为当时李政道,杨振宁他们几位 得了诺贝尔奖以后,整个台湾学物理的人越来越多.一大批人都想到物理系,所 以清大物理系那时候也很风光.在联招中,清华物理系是前三名,而且当时学生 非常认真.我回来以后任教过近代物理课,还有近代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这 堂课,学生开始做实验以前要先交预习报告,交完以后再做实验,实验做完以后 还要做实验报告.一开始前几届学生非常用心,程度也很高,所以预习报告写得 厚厚的.实验也非常认真,我晚上常常到学校绕一绕,看哪里灯光还亮著,哪里 还有人在做研究.那时候物理系学生实验室晚上灯都亮亮的,我记得有个学生为 了写报告,读完一本物理专书,才写报告,非常认真,所以他们的成就也比较高 一点.
2
我记得物理系第二届毕业生,那一班有三位院士,一位是赵午,第二位是李 太枫,他是做天文物理的,我记得李太枫在学校一直疯天文,讲起天文他就会很 高兴,还有一位名字不太记得(蒲慕明 )从事生物物理学与神经生物学,不是 做物理的,好像是工程,他们成就都很高.后来到一九七二年左右,美国开始不 景气,以前到美国留学都有奖学金,之后奖学金少很多,不太容易到美国去.学 生们的想法,作法就转向,觉得应该开始赚钱了.那时候转变很快,有的一毕业 就开补习班,有的到公司,这样当然也可以啦,不一定要全部当学者.只是一个 人读到物理系不研究物理,我觉得有点可惜. 那时候转向的有好几位正好遇到台湾经济起飞,所以有钱的例子很多,出了 好几家大公司的主管.有一位曾君,我十几年前有一次偶然机会碰到他,我问他: 「你们是不是薪水很高,财产很多吧!百万吗 千万吗 」他说: 「老师,我上 亿啊!」毕业不到二十年左右.我吓一跳!他说: 「老师,我还不是最好的喔, 某某某他比我更好」 .所以那时候很多人转向,刚好碰上台湾经济起飞,发展也 不错.后来因为这样子,物理系整个排名就一直下降,以前跟台大物理系可以比, 台大物理系到目前还是很好,很多真正喜欢物理的人是想到台大物理去.那清大 后来就不行了,我记得我有请倪小姐做清华物理系每年大学联招排名,你记得 吗 (倪:记得)做成一个表,一直下降了十几位,二十几位. 台大物理系虽然都是老的教授,当时做的研究也是老的,但是他们做的研究 还是不错.当初清大物理系一下子回来了很多学者,也造成问题.一大堆回来, 大家年龄都差不多,所以过了一,二十年,大家就一起老去,没有新的人进来, 因为名额都占满了.后来学校也考虑到这个因素,多加了几个名额.这些人现在 差不多都退休了,希望新的人能再发展.现在清华物理系在全国排行来讲,已经 不是最好的了,已经是第二,第三,有人甚至说已经到第四,我不知道.所以大 环境影响学生.
3
回忆担任理学院院长时期 回忆担任理学院院长时期 院长
讲到理学院,我刚刚提到清华开始是原子科学研究所,后来成立物理系,数 学系,化学系,这几个系应该都算是理学院.当时因为只有系,没有合并成理学 院.不过因为徐校长他想把清华变成一个完整大学,一个大学里头一定要有三个 学院,所以当时成立了原子科学院,工学院,还有理学院.工学院就请毛高文先 生回来,理学院请沈君山先生. 我是接沈君山先生任院长职,当时大概是一九七九年,那时候各系主任的产 生方法都不一样,只有物理系是最民主的,所以我当院长的时候就推行各系先决 定人选,然后由校长来决定.采取的方法是各系先做推选,系里头先选心目中的 系主任,排名一,二,三.第二轮就是投同意票,看有没有做系主任的条件,然 后以票数为根据,大概前面取两位或三位,就提到校长那边,当然校长要决定. 这个民主化的过程到这个时候才慢慢确定.那时候大环境也在改变,我当院长的 时候发生了高雄美丽岛事件.
回忆陈可忠校长
我一九六七年第一次到清华来,那时候校长是陈可忠校长,他原来是师大教 授,梅校长请他到清大来.后来梅校长去世,就由他接任,我刚来没有多久他就 退休了.他的太太听说是他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感情很好的女生.她从美国过来 以后也到过清华,组成教师眷属的妇女联会,那教授太太们就在一起,我记得最 近电视上有出现王企祥教授的太太徐露,当时还有王唯农教授的太太等等. 我有一次跟陈可忠校长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提到老总统,那时候整个局势就 是蒋经国先生要接任总统.当时他跟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提了一下,就是儿子继 承父亲的政权,他觉得不是很好,以当时的情况他敢讲这种话真是不简单!我吓 了一跳.陈可忠先生退休以后就是阎振兴校长,阎校长大家都知道他是蒋经国的
4
重要官员,所以他来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一年以后他就到台大当校长,当时台 大人非常反对.不过阎先生非常能干,对他来讲清华这样小小一个地方根本没有 什麼,他一来学校,大概一上午公文就乾乾净净的,学校的一切事情他也是办得 有条有理,因为他人很聪明,不会强制一定要怎麼样,就像是刚刚我提到物理系 教授一起去找他的事情.那时候有几次他早上事情忙完,下午他说我们去打球 吧,那时我也才刚学会打球,当时主任秘书是星兆鑫,还有张龄佳,我也陪过阎 校长几次. (陈:新丰高尔夫球场吗 )对,刚盖不久的时候,跟他们一边打球 一边谈,不过他在清华一年就走了.
回忆徐贤修校长 回忆徐贤修校长
然后就是徐校长,他比较积极,我记得阎校长他不喜欢把清华变得太大,就 是小而美,但是徐校长一回来就要清华变成一个完整大学.以前学校运动会是在 现在的机械系馆,就是理学院对面,一个小小的运动场,以前没有盖大运动场, 大家在那里比赛,徐校长那麼老了,他还出来跑,结果在中途跌倒.徐校长也喜 欢打球,打高尔夫,所以我也陪他打过高尔夫球.阎校长脖子比较短,他拿球竿 打得不是很用力,但是很准,非常准;徐校长就是另一种打法, 「啪!」一竿挥 出去很有力,球飞得很远,但是有时候就是 OB〈出界〉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 出来个性,如果是好球那当然很好,不过有时候就未必.
回忆张明哲校长 回忆张明哲校长
后来徐校长到国科会,刘兆玄当时跟徐校长很好,所以徐校长请刘兆玄到国 科会企画处去服务.张明哲校长是基督徒,非常温和.我记得有一次物理系还是 一样,有些事情反对校长,又是一堆教授去了.李怡严那时候讲话很大声,那是 我第一次看到张明哲校长也生气了.不过他是比较温和,考虑得比较多一点,所 以他的公文都堆得很高.跟阎校长比起来,他是考虑得太多了.
5
举例来说,这几位校长打电话来,阎振兴先生是直接自己打,我们一接就是 阎校长的声音.徐校长就叫秘书打,张明哲校长是自己跑来.我那时候负责联招 命题 他有什麼事情都会自己跑来找我 从这种小事情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不同 , , . 到了毛高文校长以后,毛校长比较 Political,我是不太喜欢,张明哲校长的 时候,我接了理学院长.毛校长时,我刚好任期到了,刚好那时候也是同步辐射 中心开始运作,工作也很忙.我就进去同步辐射,那以后就是专门做同步辐射的 兴建工作.
同步辐射中心的成立 同步辐射中心的成立
那麼同步辐射怎麼开始的呢 我刚才讲过,开始的时候,所谓物理中心是在 清华,当时物理中心的 members 只有清大,台大物理系和中央研究院的物理研 究所.到了一九八0年代,各大学都有物理系了,比如说成大,中央,师大等等, 已经有物理系.以前物理中心的研究经费是清华,台大,中研院的物理所分,但 是这样比较不公平,所以当时就有希望改革物理中心的声音.徐贤修校长那时候 已经是国科会主任委员,也同意要改造物理中心.当时我是院长,所以徐校长跟 我谈物理中心改组的事情.徐校长当国科会主委的时候,对研究经费管得很紧, 很多钱留下来当作基金,这一大笔钱,他觉得应该要好好利用.物理中心改组会 议分成两个议题,第一是有关物理中心组织方面的改革,另外一个是找出物理中 心将来发展对台湾最有用的研究方向.台湾研究人员不足,经费也有限,这种情 况下应该集中力量在某个方面做研究,物理中心开过好几次会,讨论台湾物理界 应该走哪个方向会比较好.当时同步辐射的研究慢慢起飞,很多位同仁,像是阎 爱德教授,郑伯昆教授等等,讨论的结果就提倡发展同步辐射研究. 同步辐射是什麼呢 同步辐射是一种以加速器,加速电子,加速到速度接近 光速.当电子在磁场里头,转弯时它的切线方向会发出一种辐射线,电子能量更 高的话,出来的 X 光能量越高.我们知道在一般所使用的 X 光强度有限,医院
6
用的 X 光它是电子以高电压加速,碰到铜制靶时,它的能量一部分变成 X 光. 因此若是我们需要更强的 X 光,电流要越大,但是电流并不是全部变成 X 光, 大部分是变成热能,如果电流太强的话,铜就会融掉,所以 X 光强度有一定的 限度.同步辐射就没有那种问题,所以发出的 X 光可以到以前的十万至一百万 倍.利用它的绕射现象可判断结晶的结构如何,举例来说,分析蛋白质一定要弄 成结晶,但是这个结晶很小不用很强的 X 光照射,根本得不到什麼结果.有了 同步辐射以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资料来分析,这是其中一例,其他很多实验也都 可以用到. 以前的核子物理是把质子或是电子加速以后,照射到某一原子核,然后看其 变化.同步辐射不是,电子在转弯的时候,四周因为都有同步辐射光,利用这个 光,可以同时作好几个实验,如果可以选择适当波长的话,物理,化学,生物, 材料,奈米的研究都可以做. 我们当时提出来这个对台湾很有用 ,而且是对各方面都有帮助的同步辐射中 心.我们提出来后,国科会主委徐贤修先生就同意.张明哲先生继任以后也同意 这个计划.当时不像现在立法院这种审查过程,所以行政院很快就核准,但是物 理界反对的声音也很大 ,因为大家觉得这麼一大笔经费运用在某个方向的话也不 是那麼好,也许担心会阻碍自己的研究.国科会解释这个经费不是一般的研究经 费,但仍然很多人反对. 有了这个构想以后,台湾科学界第一次走比较正规的路,先做可行性研究, 就是这个计画是否可行 该用什麼方式去做 以前台湾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 验,这是我们第一次的可行性研究.我们组成一个可行性研究小组,我是召集人, 然后阎爱德,郑国川,张秋男,郑伯昆这几位一起做可行性研究.费了一年的功 夫,产生了两本厚厚的研究报告.我们还请了国外有名的学者,像是丁肇中,袁 家骝,李远哲,吴健雄,杨振宁他们几位当评审员,由他们来给意见.当时对於 如何开始有几种想法,一种是整批从国外买来,另外有一些人主张自己做,这是
7
很难的,因为当时台湾根本没有加速器物理的研究,也没有加速器的技术,除了 很久很久以前,台大物理系许云基教授做过一个叫做 Cockrfot-walton,很小很小 的加速器,但是那个比较简单一点,我们要用的同步辐射加速器比较大,而且技 术方面难度高很多.
研究上的问题与尝试突破
台湾的研究有一点问题,技术与经验等各方面的累积很少.就制度方面来 讲,教授要研究一个专题的话,要专案申请国科会的经费,做几年就不做了;可 能因为这个研究也没有技术人员帮忙,这样的话没有累积,学生一毕业就不会继 续了,所以我看台湾很多研究都是起来一点就泡沫化,很难构成一个风气.我们 希望能在同步辐射的发展过程里培养一些真正的技术人员 ,能够在某一个地方将 经验继续累积.像台湾刚光复时,没有什麼研究的地方,想赶快产生美国式的 project 方式的研究有点困难.我们知道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学习了欧洲很多 制度,其中一个是讲座制度.一个讲座代表一个研究单位,研究单位里面有个领 导人,就是教授.教授底下有副教授,讲师,助教,秘书,技术员,那麼政府就 把一大批钱给这个讲座.一个大学可能有好几个讲座,如果研究做得好的话,就 可以增加讲座,没有限制.讲座对某一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做,累积,累积,所以 假设后来的人想做新的研究,需要用到某些技术,经验,就看哪个讲座有经验就 请教,不需要再重复.他们就一直有技术,经验,学术的累积,如果有大的计画, 甚至可以一起做. 台湾并不如此,我们是以教授为单位,下面没有技术员,所以教授不会操作 的话,根本不行.怎麼办呢 就靠学生,碰到好的学生,还可以慢慢摸索,碰到 不好的学生,就打混过去.我以前碰到很多这种问题,物理系有比较好的仪器, 别系的教授想要做这个研究,他自己不来,就派学生来,学生也根本不懂,有时 候还会弄坏这个仪器,所以物理系教授不太欢迎其他系的学生其实肇因於此.若
8
是台湾有能够累积技术,累积经验,累积学术的单位的话,情况会比较好一点. 如此一来,我们若是要自己做,虽然开始很辛苦,但是将来做好这个仪器后,运 转维护也好,改进也好,都有人可以继续. 同步辐射这个领域,当时我们做可行性研究时,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很多 地方考察,美国有几个地方的兴建失败,虽然硬体可能照计画做好了,但是电子 不转,很多小问题累积,就没办法发挥效果.美国好几个比较大的国立研究所也 是,所以我们有点担心,也非常谨慎.当时我们一点经验也没有,因此请各学校 对这方面比较有研究的教授合作,里头需要什麼样的技术,就请某一位教授来主 导.教授可以训练新的学生,也可以慢慢把经验累积起来.那时候我自己是做真 空,然后磁铁请了现在已经去世的清大工学院的黄光治教授,还有台大的郑伯昆 教授,电脑,控制方面,是台大詹国祯教授,这位也去世了.还有高频是请本校 物理系的朱国瑞教授,轨道计算则请许贞雄教授等等.这几位教授找自己的学生 进来,然后各自组成一个小 group,就在那里一起研究,最后整合工作是由我去 做,这很难,因为各位教授的意见未必完全相同.
同步辐射中心之成就
全球的同步辐射加速器分成三代,第三代是最新的.我们是一开始就做第三 代,第三代比较难一点,但是我们做成功了,而且是全亚洲第一个,当时连日本 也还没有第三代,只比美国的 ALS 那一部晚了几个礼拜.后来我们也提高它的 性能,最近同步辐射开了一个用户会议,请了国科会处长,清大化学系的郑建鸿 教授来讲,他说他这次到美国某一个研究所去参观他们的同步辐射中心,他们提 起我们的加速器性能非常好,所以与会的人听了都非常高兴. 1993 年盖好之后,阎爱德先生是主任,我是技术组组长,后来我接了主任, 至 1997 我退休,接任的是陈建德,也就是国科会陈建仁的弟弟.他是同步辐射 很有名的学者,因为前面已经有基础了,他就把这个基础提高,也改进了同步辐
9
射加速器,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仪器,但重点在於有多少研究可以透过这个仪 器完成 开始时人很少,因为大家都不太习惯大型研究,后来大家慢慢习惯了, 越来越多人参加,现在连学生都来了!每年大概有七千人次,所以在台湾算是一 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我记得郭南宏郭当国科会主委时到立法院备询,一些立委就 提出问题: 「台湾究竟有没有东西能够在国际上处於领先 」当时回答就是: 「同 步辐射!」有的立委再问: 「中国也一直在进步,我们台湾与中国大陆相比,究 竟哪一项比他们好 」回答又是: 「同步辐射!」不过现在世界竞争得很厉害, 上海现在也完成了第三代的加速器.本来他们只有第一代,第二代,没有第三代, 所以我们刚完成的时候,中国邀请我们到北京开关於同步辐射的会议.我们还看 到他们在报纸上登著: 「我国有三部同步辐射,第一代在北京,第二代在合肥, 第三代在台湾.」 (笑)唉呀!他们很会搞这些.不过立法院也是很麻烦,当时 主委说: 「我们是第三代.」就有立法委员回说: 「一代不如一代!」 (笑)其实 他们就是不懂乱来.
刘教授的家族故事
陈:刘教授是不是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当时在日本学成后选择回清华服务的过 程 刘: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有理想,所谓理想不一定只为自己,大家都想该怎 麼对国家,对社会,对台湾好一点.我在一个大家庭里头长大,我祖父是一个小 地主.台湾都是这样的,最初从大陆到台湾的那几代很辛苦,从中国来的时候, 什麼都没有,连太太也很难娶,就是大家所说的罗汉脚. 那我们家来台湾的第一代叫做李佑,他到台湾来大概是一七五 О 年代,但 是我家没有什麼祖谱,只有神主牌写著哪一个祖先什麼时候出生,什麼时候过 世.可能是李佑来了以后他回想过去祖先有哪些人,才写上去.历四世李公没有 写名字,他有两位太太.历五世根本没有记载,比较完整的是李佑以后,到我是
10
第七代.我看神主牌后面,它写了历三世,历四世,历四世是在海南岛的江中过 世.我不晓得海南岛有没有江中这个地方,不过我猜他的意思搞不好是在河里头 过世.到了历五代连名字都没有,但他的太太是在广南〈越南〉的浪赖过世.神 主牌写著祖籍是福建省泉州南安县石井镇张塘,后来迁徙到安园乡居住.张塘在 海边,石井镇就是郑芝龙的故乡,听说那里是郑成功练水兵的地方.后来迁徙到 安园乡居住,安园乡是在山里,也就是从海边搬到山里去,这可能是和清初「迁 界令」有关. 福建那时候很穷,大家都要跑到外地去讨生活,到外地以前先结婚,生儿子, 把太太,儿子留在家乡,自己跑到外地开创事业.很多情况都是在海难或是生病 过世,留下的孩子让母亲与祖母养大,长大以后,结婚,生儿子后,又出去.所 以在原乡都是女人和小孩,外地则是「罗汉脚」满地跑.我的祖先到历六世才成 功地到了台湾后龙,在那里很辛苦地过了三代.第三代的祖先叫做李沫才跑到新 竹来.新竹有名的郑家的祖先原来也是在后龙,后来同样搬到新竹.因为当时漳 泉械斗很严重,新竹有很多泉州同安县的人.第三代祖先就在新竹慢慢打拼,到 了第四代,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有三个兄弟.我的曾祖父是老大,他自己才开始 慢慢赚了点钱,有了一点积蓄.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祖父,当时是日治时代, 因为他比较能干,买了很多土地,成为小地主. 中国人有点钱以后就会很注重下一代的教育,我的祖父有四个儿子,老大患 有小儿麻痹,老二是我的父亲,叫做李泽祁,老三是李远哲的爸爸李泽藩,老四 李泽潢.因此三个儿子就送去受教育,我父亲是先到淡江中学,自己又跑到日本 京都,后到广岛高等师范念书,现在叫做广岛大学.李泽藩没有到国外,而是被 送到台北的国语学校,就是现在的台北教育大学.最小的孩子也送到日本的高等 学校.以前是大家庭,大家住在一起.我父亲是一个人带著小弟来到日本,然后 培养弟弟.家父毕业后就在广岛的小镇府中市当中学教师,现在来说就是高中老 师.后来他三十七,八岁时得了败血症,因为他牙齿不好,看牙科时细菌感染,
11
当时没有办法医治,大约两个礼拜就去世.所以我的母亲带著四个小孩回到台 湾,投靠我祖父的大家庭. 那时虽然我没有父亲,但大家庭里堂兄弟姊妹很多,而且有好几位长辈,所 以并不感到寂寞.我在家里头排行老二,李远哲的大哥是李远川院士,他跟我同 年,但比较早出生,因此比我高一年级.我弟弟跟李远川的妹妹是同学,所以就 几个堂兄弟姊妹在一起念书.我们从小一起读书,运动,互相勉励,虽然大家庭 看似封建了一点,但对小孩来说是很好的环境.因为我年纪比较大一点,所以当 孩子头,有什麼好书,大家就一起看.我那时候喜欢科学,因此看了科学的书, 李远哲当时被启发,我或许也可以说是有一点贡献(笑) . 我也接触音乐,像是小提琴等等.我们一起长大以后,大家就互相教导课业, 因此升学也满容易,没有什麼困难,我们这几个都上台大.台大毕业之后,留学 的风气越来越盛,所以当我毕业时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台湾最重要的是教育,因 此我们投身於教育,唯独李远哲认为不是,认为要先把自己锻鍊好,才对台湾有 用,应该赶快出国进修.我在台大毕业当兵一年退役后,新竹中学的辛校长一定 要我回去,我答应了.因为当时辛校长提倡三育并进,德智体,我在新竹中学算 是运动健将,还有音乐各方面都好,功课也好,校长将我当作一个榜样,要我回 去帮忙学校.我在学校教高三物理,跟学生年纪只差五,六岁,我在新竹中学很 认真地服务了两年. 后来我觉得自己这样不够,所以到台大当物理系助教,两年后我也出国了. 我那时候在台大先跟许教授做原子核研究,要出国的话,可以选择到美国,但美 国环境太好了,台湾的环境很糟,从美国那麼好的环境回到台湾不一定能够适应 配合.所以我选择日本,我想在日本所学的东西,回台湾应该比较适用.当时我 进入日本东京教育大学,也就是现在的筑坡大学做原子核物理的研究.那时候刚 好遇到日本学潮.总之,我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就回到台湾,回来第一志愿就是 台大或者清华.台大当时系主任是我的老师,他极力邀请我回去,不过我在那时
12
候考虑到母亲一个人待在新竹,因此决定回到新竹任教.我也知道清华的设备比 较好,当时有个台湾唯一的范氏加速器,但开始一两年都是台大,清大两边跑, 很辛苦.
对大学物理教育之看法及期许
陈:前面刘老师谈了早期学生素质比较好,这当然与大环境有关,就您这一路走 来,您对台湾高等教育中的物理教育有什麼样的看法 刘:物理是所有工程,化学等领域最基础的部分,如果我们想做好的研究发展的 话,必须先将基础打好,比如说李远哲为什麼能够有好的成就 我想清华的教育 也有很大的帮助,他应该是原子科学院第三届吧,因为当时只有原科所,里面分 为化学组,物理组,一起上课.化学组的话再多加一些化学的课,物理的话则多 加一些物理的课,但是基本的课程,如量子力学这是现代物理的基础,李远哲也 学了.这些基础打稳后,对他之后的研究帮助很大,我想基础是很重要的. 物理系现在同学的志向不同,不一定都得做物理研究,但有物理的基础对未 来帮助会很大.比方说现在人社院的黄一农教授是物理系毕业,生科院的吴文桂 教授也是物理系,物理的基础打好之后,对他们是绝对很有帮助的.我想物理系 还是要注重教学,现在好像都要求教授发表多一些 paper,像是 SCI 的论文评比, 这当然重要,但最基本,还是要对学生多用心,这是我的看法.现在全世界的物 理都不太景气,大家把物理看得太高了,我认为应该当作基础来看.今年诺贝尔 物理奖是日本的三位教授:南部,小林,益川.小林与益川是一起做的,他们的 研究是五十年以前他们当助理时对基本粒子所做的研究,到了五十年以后,他们 发表的才受到肯定,都已经半世纪了. 陈:刚刚刘教授为我们谈了早期清华大学的情形,以及物理系在大环境中的情 形,还有同步辐射的建立对国家科学的贡献,我们非常感谢刘教授的分享.
13
刘远中教授简历 1932 年 6 月 30 日生 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博士 1967.3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67.8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1971.8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1969-70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所所长 1970-71 1979-82 1982-84 1985-87 1985 1993 1994-1997 1989-1993 现为 国立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台湾物理学会理事长 台湾物理学会理事长 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技术发明奖 因兴建「同步辐射加速器」 ,荣获行政院三等功绩奖 同步辐射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真空科学学会理事长 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董事,顾问 常青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14
- kisstherainape > 刘远中教授访谈稿
-
刘远中教授访谈稿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9-03-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Traditional Chinese 文档格式: pdf 文档作者: 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经理: 单位: user 分类: 创建时间: 上次保存者: 修订次数: 编辑时间: 文档创建者: 修订: 加密标识: 幻灯片: 段落数: 字节数: 备注: 演示格式: 上次保存时间: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PDF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张佩瑶)
下一篇:写字楼月报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kisstherainape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kisstherainape kisstherain kisstherain简谱 kisstherain歌词 kisstherain琴谱 kissinthedark kisstheradio thekiss thelastkiss kissthebride
- 大家在找
-
- · 广西钦州石化招聘
- · 丛林生存1.28d
- · 幼师大专毕业论文
- · 管道安装论文
- · 适合日语初学者的资料
- · 乔布斯ppt
- · 学校消防安全制度范本
- · 怎样在word中拉伸字体
- · 电脑编程的书
-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学院
- · 第六批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
- · 宝鸡铣工招聘
- · 创业的捷径
- · pscs5软件下载
- · 学校安全管理考试卷
- ·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
- · 正方体棱长和公式
- · 扫地机好用吗
- · 行政公文课件
- ·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
- · 美女陪睡视频
- · 移动电子商务特点
- · 基于学籍管理系统平台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 · 压力变送器仪表
- · 围堵问题数学建模
- · 诺基亚二维码识别软件
- · 沂水机床厂
- · 奥迪q7空气悬架有几款
- · 天津祥瑞家园
- · 卡扎菲遗体
- · 瑞安航空官网
- ·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
- · 镗床主轴结构图
- · cad2007图形界限
- · 电梯十大品牌排名
- · 小学北师大版4年级书
- · 编辑记者资格考试题
- · 高二英语必修五
- · 男性前列腺增大的治疗
- · 高考复读十年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