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娜丽莎的鉴赏150字 > 葡萄酒的故乡法兰西
  • 葡萄酒的故乡法兰西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7-11-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葡萄酒的故乡——法兰西
    一,花都采风 初到巴黎 法国首都巴黎是座美丽的城市.它的绚丽多彩与千姿百态深深吸引着法 国及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每年前来的游人都以千百万计.有人喜爱它古色古 香的城市风貌与塞纳河畔的秀丽风光;有人赞赏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 圣母院所代表的文化精萃;有人偏爱香榭丽舍大街,蒙泰尼大街,里沃利大 街的繁华与奢侈;也有人迷恋"丽都","红磨房"这些知名的夜总会的灯 红酒绿与纸醉金迷.总之,巴黎是个万花筒.大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 又常常把它称作"花都." 我们曾于 80 年代后期在巴黎客居几年,有机会亲自观察与认识这座城 市. 在我国首都北京与巴黎之间早已有定期航班.我们乘坐的中国民航班机 于晚上 9 点多离开北京,全部航程约 16 个小时.但由于巴黎时间比北京时间 向后推迟 7 个小时,我们的飞机始终飞行于茫茫黑夜之中,就是到达巴黎时 依然还是满天星斗.原想从飞机上俯视一下沿途景色与风光,可实际上根本 不可能.乘客只能睡觉,看书,看电影.飞行中唯一的停留站就是阿拉伯联 合酋长国的沙加. 沙加位于波斯湾沿岸,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七个成员国之一.全国面积 2600 平方公里,人口约 27 万,盛产石油.它的机场并不大,周围是一片沙 漠.中国飞机大约于当地午夜 2 时许抵达.候机厅中已空空荡荡,但可贵的 是各售货店铺全都店门大开,迎候宾客.乘坐这次航班的中国乘客喜欢利用 1 个小时的停留时间光顾这些售货亭,买些香烟,打火机,小型收音机,照 相机之类的免税商品.因此,这里的售货员还学了些中国话,尽管发音不够 准确,可毕竟能使顾客产生几分亲切感,激发他们购物欲望. 巴黎的气候远比北京要温和,冬天的平均气温高于北京,夏天的气温又 低于北京.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在这里交汇.据说,5~9 月为大陆性, 10 月至来年 4 月为海洋性.这里阴雨天也大大多于北京,见到太阳不是件容 易的事.早晨天亮得很晚.中国民航班机于当地时间早晨 7 时半到达巴黎上 空时,下面还是一片蒙眬.闪烁的灯光与天空星斗连成一片.地处巴黎北郊 的戴高乐机场出现在眼前,这是中国民航班机固定的起落点,离巴黎市区还 有 25 公里的距离.由于它所在地区称卢瓦希,法国人也常叫它"卢瓦希机 场." 走下飞机,穿过活动甬道就是卫星厅,再踏上一个很长的自动走道,便 进入了机场大厅.第一道关当然是边防检查,持有中国政府颁发的合法护照 与法国使馆签发的入境签证的人都会顺利过关.然后,乘扶梯来到行李厅. 稍息之后,运输带便把行李送出来.乘客用手推车推出行李时,海关人员站 在一旁监视,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免验放行.一般说,乘客无需填报物品申报 单,所带个人用品及自用的烟,酒,香水等只要不超出规定也无需上税.但 检查人员也不时对某些乘客进行抽查.如果他们真的决定检查,就"一不做, 二不休",什么都不放过.我们目睹过一位中国同事遭到这种厄运的情景. 他的行李被翻箱倒柜,东西一件件检查,连牙膏盒也要闻一闻,茶叶袋也得 仔细审视,折腾足足半个多小时.看来,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查禁毒品.因为
    吸毒在这里日甚一日,受害者越来越多,真有禁不胜禁之势. 提起巴黎戴高乐机场,中国人并不陌生.北京首都机场的设计有许多地 方就以戴高乐机场为蓝本.机场候机厅是个巨大的圆柱体,计有七八层楼, 各层之间由许多电梯连接着.除了"进港","出港"各占一层外,上面两 层是停车场,下面两层是服务设施,包括商店,食品店,餐厅,银行,邮局, 书店,报亭,甚至理发馆,洗衣房,电影院等,一应俱全.据说整个建筑用 料 18 万立方米水泥及 1.6 万吨钢材. 值得一提的是楼上的停车场.它面积大,容量多,可同时停放 4000 多辆 车.后来我们多次出入这里,还不曾见过停满的情况.各车位所在地区都有 明显标志,只要记住,很容易找到.如果来送客人,停车后取下行李,随手 就能找到手推车,而电梯相隔不远就有一个,因此会轻易到达"出发"的楼 层.接客人的情况也是一样,不用出候机厅,连人带行李就可登上汽车.对 多雨的巴黎来说,这该是一个很大的方便.停车场的出口有人收费.费用随 停车时间长短而定.由于进入停车场时必须自己按动一部机器的电钮领取一 张纸条,上面写明进入时间,所以驾车出来时计算停车时间就很容易.这里 停车费用相当高, 2~3 个小时的价格就相当于一张电影票或卢浮宫的参观 停 门票. 当然,更多的乘客抵达后没有人开车来迎接,那么走出大厅有法航班车 在等候,每 12 分钟一班,可直达市中心的戴高乐广场(亦称星形广场,凯旋 门所在地)及马约门.此外,也可乘出租汽车,铁路快车,公共汽车等交通 工具. 巴黎是世界性的大都会,每天来往于巴黎的法国人与外国人以成百万 计.机场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门户.目前,世界上有 103 家航空公司辟有巴黎 航线,把 230 多个城市与巴黎连结起来.戴高乐机场同巴黎南郊的奥利机场 是巴黎两个主要空中大门. 戴高乐机场建于 1974 年,占地达 3100 多公顷,每天起降飞机 500 多架 次.1989 年客流量为 2100 万人次.除上面提到的候机厅是专供外国航空公 司使用外,还有一个 2 号候机厅,主要为法航服务.近年来,该机场最大的 日运量有 6 万多人.机场的全部工程尚未竣工.待到完全建成,它的接待能 力将翻一翻,达到每年进出 5000 万人次. 巴黎南部的奥利机场是许多中国过境旅客换乘飞机的地方.它距市区 14 公里,占地 1533 公顷,1960 年建成.它分为"奥利南"与"奥利北"两部 分,每年接待旅客 2500 万人次,稍多于戴高乐机场.为照顾要在巴黎换飞机 的乘客,由戴高乐机场到奥利机场有定时班车,它们顺高速公路行驶,绕过 城区,可以避免堵车的麻烦.该机场也有法航班车接乘客进城,每 12 分钟一 班,终点站是市中心地区的荣军院.乘坐高速铁路列车及公共汽车进城也很 方便.除了戴高乐机场与奥利机场外,巴黎还有布尔热机场,在市区通往戴 高乐机场的路上,但它不用于定期客运航班.法国每两年在这里举行一次盛 大的国际航空展,因此,布尔热机场也广为人知. 我们到达机场时有朋友来接,从而避免了许多麻烦.汽车出了戴高乐机 场,很快就驶上一号高速公路(A1).这是巴黎通往法国北部重镇里尔市及 邻国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市的一条交通干道.一般说,从机场沿这条高速公 路向南到达巴黎市区周围的环城公路只需 20 分钟,但是,中国航班抵达时间 恰值住在郊区的人进城上班的高峰期,几股道的汽车均首尾相连,缓缓移动.
    1 个小时到达市中心已经十分不易. 巴黎市区占地约 10000 公顷,东西长 12 公里,东北宽 9 公里,大体呈圆 形.四周有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起的没有交叉路口,没有红绿灯的环城公 路,总长度为 36 公里.实际上,这是一条高架公路,两侧有许多出口,巴黎 人称之为"门".驾车人可以根据自己要去的地点选择不同的"门"离开环 城路进入市区.平时,许多巴黎人从城区一端到另一端也都愿绕道环城路, 因为这里堵车少,车速快,比穿越城区更为方便.上面提到的一号高速公路 与环城路相连.驶上环城路再进市区就十分方便了. 巴黎不同于北京,街区很少是方方正正的,道路也很少是垂直交叉的, 街道布局多是以一些广场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如著名的协和广场,戴高 乐广场,共和国广场,巴士底广场,意大利广场等都是众多街道的会合点. 从戴高乐广场竟有 12 条大街向四周扩展出去.遇到这种情况,陌生人走路会 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麻烦,需要特别当心.放射状街道的交叉口形成 许多富有情调的尖角房屋,大都被辟为商店,旅馆,许多精明的法国人在这 里开了餐厅或咖啡馆,人们或在室内或在露天的阳伞下,边吃边喝,边看报, 边四处张望.这是巴黎最常见的一个街景. 巴黎人喜欢创新,但在城市建筑中却更倾向于怀旧,多数房屋仍保持古 老的风格:楼高不超出六七层,外表呈乳黄色,窗户四周及房檐下都有不同 的雕刻与装饰.现代派的高楼为数不多,而且常被人认为是巴黎建设中的败 笔.照这些人看来,正是这古色古香的城市风格才是它的迷人之处.近 20 多年来,在巴黎西部的拉德芳斯区,一批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也算是对现代 建筑的又一尝试.对此,点头者有之,摇头者也大有人在.不过,新事物往 往在开始时受到非议,是好是坏还是让时间去证明吧. 巴黎市区的主要街道还是相当宽阔的,有的为林荫大道;有的上下行完 全隔开,人行路也大都整修得较好,路面不是柏油的就是铺砖石的.但狭小 的街道也随处可见.据一本书记载,最狭小的小巷只有 2.5 米宽.一个使当 地人感到恼火的问题是,许多本来就比较狭窄的街道,两旁总是停满汽车, 显得十分拥挤.只是星期六,星期日及节假期间,由于许多人开车去郊区, 城市街道才显得松快一些. 应当说,巴黎市区路旁的商店大大多于北京,而且注意门面的装饰与橱 窗的布置.门窗的玻璃总是擦得明亮如镜.主要商品都陈列在橱窗里,且明 码标价.顾客只需少许驻足,即可了解商品大致情况,无需都拥进店铺中. 许多商店外面都有五颜六色的遮阳篷,上面写着店名和耀眼的招牌,显得十 分华丽.初到巴黎的人,对这些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说古道今 巴黎是法国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教育的中心,是政府,议会,重 要行政机构及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由于几世纪来,它一直是法国的首都, 人口,财富,物资都向这里集中,各方面的发展都大大超出国内其他地区. 大巴黎地区占地面积不过是国土的 1/10,而人口却占全国的 1/5,拥有的财 富竟达全国的一半.法国的重要银行,保险公司,大企业的办事机构几乎都 设在巴黎.全国的新闻出版活动有一半集中在这里.冶金,机械,汽车制造, 航空,化工,电器,电子等行业在巴黎都有很强的实力.所以,法国人经常 感慨地说: "巴黎太大,太富了", "这里集中了太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巴黎是法国与欧洲的交通枢纽,是个交通十分发达的城市.塞纳河为它 创造了有利的水运条件.巴黎港是法国第一大内河港.铁路,航空的运输量 也远在国内其他城市之上.全市有 6 个火车站,是向全国辐射的铁路网的起 点.巴黎的机场每分钟有一架飞机起落,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市内公共 汽车,地铁及地区快速铁路网纵横交错.据统计,每年卖出的通用月票就近 2000 万张.通往各地的铁路线及航空线都十分发达. 这里是重大的文化,艺术中心.它的文化,艺术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整 个欧洲与世界也大放异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巴黎有 70 家剧场, 400 多家影院,300 多个艺术展出厅.世界知名的画家,作曲家,艺术家大都 在此展示过他们的才华.在 80 多个博物馆中,卢浮宫经过重大改造,在当今 世界已是首屈一指. 巴黎市拉丁区的索邦大学始建于 1257 年,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 一.还在 13 世纪末,它就容纳了上万名学生.1968 年,索邦大学被分成 13 所大学.现在,巴黎地区有综合大学与高等院校共 80 多所,几乎占全法国高 校的 1/2.著名的综合理工大学,国立行政学院,高等师范学院等专事培养 高级技术,行政,管理人才.法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及杰出的科学 家中不少人毕业于这些学校. 1991 年法国决定将国立行政学院迁往斯特拉斯 堡市,算是分散权力的一项措施,但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受牵连的教 师与学生都表示不满. 许多人所共知的名胜古迹都集中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 旋门,凡尔赛宫,卢浮宫,奥赛博物馆,拿破仑的墓地荣军院,陈放雨果等 名人遗体的圣贤祠等.正因为如此,巴黎才强烈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 每年的旅游者都在千万人次以上,使 2000 多家旅游饭店应接不暇.同时,巴 黎也成了世界最大的会议中心,在这里每年召开的各类国际会议的总数超过 了伦敦,纽约,日内瓦. 巴黎是世界时装的圣地,这里出现的时装新式样经常带动世界潮流,开 创世界时装的先河,竞相为各国时装界所效仿.巴黎的香水与化妆品同样受 到各国男女的青睐.这些不仅成为传播法国文化的媒体,也为法国带来巨额 的外汇收入. 人们常把巴黎称为"光明的城市".其实在光明的背后,巴黎也有许多 不光明的地方.巴黎是个不平等的社会,东,西两部分城区之间就有着巨大 的差距.政府机关,商业中心,金融机构,文化设施大都集中在西部,这是 富有与奢侈的巴黎,而破旧的房屋,狭小的街道,昏暗的灯光在东部的某些 地区随处可见.即使在西部也存在种种不平等的现象,比如在最豪华的香榭
    丽舍大街上,你环顾四周,会不时遇到乞求施舍的穷人与流浪者. 巴黎市区占地 100 平方公里,人口 200 万.在巴黎迅速发展时期,曾经 每 3 分钟就有一个人从外地迁来,使城市不断膨胀起来.现在,这已成为历 史.相反,近年来巴黎人口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因为人们从城区向郊区迁移 的浪潮仍在继续.尽管如此,巴黎仍然显得十分拥挤.统计表明,许多外地 人白天到巴黎上班,晚间返回.这样,城区最多人口可达 500 万.加之许多 人又是自己驾车,上下班时,街道上常常车水马龙,挤得水泄不通. 走在巴黎的街上或在地铁里,人们经常能看到各种肤色的外国人.的确, 外国人多,是巴黎一大特点.仅在警察局备案的外国人就近 40 万,占了全市 区人口的 1/5.其中,北非人(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最多,其次 是我们不易识别的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亚洲人本来所占比例不大,但 70~ 80 年代许多来自印度支那的难民定居在这里.从此,亚洲人数有明显上升. 中国侨民的人数近年也大大增加,他们大多从事商业与服务性行业,且集中 生活在 13 区与 19 区.由于他们勤奋刻苦与经营有方,事业不断发展,在他 们的聚居地区中国店铺林立,有中国字的店牌,广告随处可见,因而被当地 人称之为"中国城." 巴黎市共划为 20 个区,按顺序排列,由中心呈螺旋状向外扩展.1,2, 3,4 区在中心,5,6,7,8,9,10,11 区在它们的周围,最外边是 12,13, 14,15,16,17,18,19,20 区.在这里,无论是写信还是查询地址都要指 出在哪个区.各区的人口数字相差悬殊,最多的是 15 区,22 万多人,最少 的是 2 区,只有 2.1 万人.巴黎市的各项工作均由市政府领导,它享有很大 的自主权.市长经由选举产生.目前的市长是雅克·希拉克. 巴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很远.它位于法国偏北部的巴黎盆地中心. 塞纳河从东向西缓缓流过市区,呈一个弧形,把巴黎分成南,北两部分.河 中有一个岛屿,称为西岱岛,这便是巴黎的诞生地.远在公元前 3 世纪,一 个称为"巴黎吉"的部落居民就来到岛上定居.他们以打鱼为生,把周围的 河水当成保护自己的天然屏障,岛上只有渔民和渔船.公元前 52~51 年,罗 马人征服该地,起名"吕台丝",意即"水中屋",城区向两岸发展,人口 逐渐达 2.5 万人.公元 3 世纪吕台丝改名为巴黎.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写道:"几百年来,巴黎一直是一个有两座桥的小 岛."后来由于罗马人,匈奴人,诺曼人及其他民族的不断入侵,破坏了岛 上居民的安宁.为了自卫,巴黎吉人就筑起城堡.由于它是沟通地中海与英 吉利海峡的要地,也是日耳曼通往伊比利亚半岛的必经之地,与外界交往日 渐增多,因此,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13 世纪,在菲利普·奥古斯特的统治下,巴黎成为法兰克王国首都.城 市生活随之大大活跃起来.这时它的人口已有 7 万人.国王下令修建城墙与 防御工事,总面积达 250 公顷.西岱岛人口也不断增加,成为王国的权力中 心.塞纳河的右岸原是一片沼泽地,后来修筑了大规模排水工程.从 12 世纪 初开始,全城的贸易和手工业,如制鞋业,服装业,面包店,珠宝店等逐渐 在此集中,市场也开始形成.左岸的人口多于右岸,教育,学术与宗教界人 士多住在这里.后来,这里就变成了大学区,巴黎"索邦"大学便诞生于此. 1337 年开始的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将巴黎毁坏.其间,1420~1436 年英国军队还占领过巴黎.战后,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再次定都巴黎并对它进 行重建.1546 年卢浮宫开始兴建.之后的历代王朝都在巴黎为自己树碑留
    名,修宫殿,造花园,建广场,修喷泉.巴黎的许多重大建筑是在"太阳王" 路易十四 (1643~1715 年)的年代出现的.他下令兴建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表现王权的尊严和国王的荣耀.当时,法国宫廷生活的奢侈豪华为欧洲 各国封建王宫津津乐道,羡慕不已.17 世纪与 18 世纪,法国的统治者曾迁 都到巴黎西郊十几公里的凡尔赛,但巴黎仍是国家宗教,文化,艺术中心. 欧洲各国依然以巴黎为榜样,巴黎市的许多建筑都被仿造. 在巴黎不断发展的同时,有产者与贫困阶级即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 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生活上出现了强烈的对比.被压迫,被剥削的群 众逐渐有了革命的觉悟.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市民攻打巴士底狱,揭开 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3 年 1 月 21 日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1804 年 拿破仑一世登基,在巴黎圣母院加冕.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工人阶级武 装起义,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巴黎公社.这些 都成为法国历史上的最光辉的篇章. 19 世纪,巴黎在经济上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在拿破仑时代,巴黎市长 奥斯曼大兴土木,建了车站,交通干线,上下水道,剧场,商店,市场,公 园与森林.巴黎今天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他为了重建巴黎,花 掉 250 亿法郎,拆掉 27000 所旧房屋,新修了上百公里的道路.1860 年巴黎 郊区也划归巴黎管辖.到了 19 世纪末,巴黎人口已达 300 万.后来,两次世 界大战大大影响了这里的城市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进行恢复,只 是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才又开始大规模建设.1960~1975 年间约新建了 20 万套住宅,其中许多是高层塔楼,外观如同几何图形,单调古板,与城市原 有建筑风格很不协调,因而受到指责. 1977 年,巴黎市政府提出新的建设规划,控制建筑的高度,改变单调的 建筑结构,增加绿化面积,新建一些公园,同时增加文化设施.这些无疑会 为这座古都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城区之间更为协调,让巴黎更加丰姿多彩. 巴黎是座很古老的城市,旧的风貌仍然很好地保存着,但巴黎又是一座非常 现代化的城市.古老与现代化在这里完美结合在一起.蓬皮杜倡仪建造现代 化的文化艺术中心,密特朗总统提出扩建卢浮宫及兴建巴士底歌剧院,这些 都在改变着巴黎的面貌.
    文化之都 提起巴黎,许多人常想到香水,时装,想起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或者 想起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这些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巴黎更大 的魅力在于它孕育的文化宝藏,在于它到处散发的文化气息,在于它为开发 文化所提供的广阔天地.美术馆,画廊,雕塑,文化遗迹,歌剧院,音乐厅, 博物馆等等,这些文化的象征无处不在. 巴黎市区的博物馆,包括国家和市属的,计有 80 多家.雄踞榜首的自然 是卢浮宫博物馆,那里收藏的"蒙娜丽莎"画像及"维纳斯"塑像就是在万 里之外的中国也家喻户晓.但是,知名度不如卢浮宫的奥赛,蒙玛唐,卡那 瓦莱等博物馆以及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所属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也是行家 们难以放过的.它们任何一家都有世界级的藏画与艺术品.记得我们在巴黎 期间,曾在报上看到专门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的蒙玛唐博物馆失盗的消息, 一次就被偷走 9 幅名画,连该画派的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印 象派"因此得名)也在其中,可见其藏画之丰.据说,这里仅莫奈的作品就 有 100 多幅,还有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马内,摩里索等人的作品.可 以说,他们的任何一幅画都是价值连城的.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法国警方的 全力侦破,那些被偷的画已失而复得,重新与广大观众见面. 法国历史博物馆,巴黎市现代艺术馆,艺术与新作博物馆,非洲与大洋 洲艺术博物馆,群众艺术与传统博物馆,装饰艺术馆等等,更是百花争艳, 各有珍藏.除此之外,仅专门陈列中国及亚洲艺术的博物馆就有好几个.还 有军事,海军,人文,自然,技术,海洋等博物馆和钱币,邮政,广播,时 装,电影,乐器,钟表,眼镜等博物馆.还不要忘记著名的罗丹雕塑博物馆 及格雷万蜡像馆等.说巴黎是博物馆城实不为过. 巴黎有 300 多个画廊,经常展出绘画,雕塑,摄影等作品,它们每年组 织的展览会达 1400 多次.在拉丁区的某些街道,这种画廊鳞次栉比,顾客可 以站在橱窗前欣赏,也可以进去参观,选购和进行交流. 喜欢读书的人有众多的去处.这里仅市属的图书馆就有 83 个,还不算各 国立图书馆及国家资料中心.最大的图书馆是靠近卢浮宫的国家图书馆.它 历史久,规模大,目前主要供专业人员使用,一般不对大众开放.它的藏书 有 1000 多万册,期刊 40 多万份,还有 30 多万卷古代,近代,现代的手稿, 1200 多件底版与照片.我们曾在这里看到我国明清时代的书籍与绘画,看到 100 多年前法国传教士访华的日记与笔记,看到经法国人改写的《赵氏孤儿》 的最早版本.国家资料中心是供查找国家档案的地方,它完整地保存着百年 来法国政府公报,按年代与日期装订,查阅十分便利.作为常驻这里的外国 人,我们曾多次来这里查阅资料,没有受到什么限制.只要在入口处出示和 留下证件,里面资料便可自由翻阅. 漫步巴黎街头,你会感到这里到处都有历史.记录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 人物的纪念碑,纪念牌比比皆是,达 1500 座之多,只要与巴黎有关的人和事 大概都不会被忘记.巴黎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的确值得称道.纪念巴黎在大 革命中攻打巴士底的纪念碑有好几处,而纪念巴黎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纪念 物更以百计,时刻提醒人们勿忘法国受屈辱的历史.一所学校入口处的纪念 碑上写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校有 165 名犹太学生被驱赶到德国,后 惨死在集中营,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在著名的卢森堡公园附近,人们就能
    看到六七处纪念碑,纪念为解放巴黎而献身的法国爱国青年.在巴黎市区, 为纪念杰出艺术家,作家而树起的碑,牌不下 250 多个.巴黎人为法国古典 喜剧奠基人,伟大的剧作家莫里哀树立的纪念碑分布在 5 个地方.曾两次获 诺贝尔奖的法国大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有两座纪念碑.法国著名歌唱家埃迪 特·皮亚夫出生地点的纪念牌上写着:"埃迪特·皮亚夫在贫困中降生在这 所房子的台阶上,但她的歌声后来却响遍全世界." 对于曾旅居巴黎的外国人,只要成了名人,也照样给树碑立传.列宁曾 多次来巴黎进行革命活动,因此这里也为他树起了纪念碑.在意大利广场附 近的戈德弗鲁瓦街 17 号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块墨绿色大理石纪念碑, 上面镶 着周恩来的半身铜雕塑,下面镌刻着几行金字:"周恩来(1898~1976), 1922~1924 年在法期间的住所."这是由法国政府倡议于 1979 年 10 月修造 的.曾到过巴黎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曲家兼指挥家普罗科菲耶 夫,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德国大诗人海涅,作曲家瓦格纳,还有美国的前 总统及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等都有他们的纪念碑和纪念牌. 法国人是制造雕像的能手.他们制造的最出名的塑像该是耸立在美国纽 约湾的自由女神像.这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 100 周年而赠送给美国的礼 物,重 225 吨,连基座高达 92 米.经过了 100 多年的风风雨雨,她今天仍然 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着美国与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巴黎人就是凭借了他们精 巧的双手在自己城市的街头巷尾树起了许多的雕像.他们的座右铭是:"城 市没有雕像就如同没有灵魂一样."凯旋门,协和广场,卢森堡公园等著名 场所,雕像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协和广场走向卢浮宫穿过图勒利公园,1 公里长的路上两边都是雕像.在接近卢浮宫的路旁有一座狮子与鳄鱼争斗的 青铜像,总是引起过往行人的瞩目,鳄鱼抵不过狮子的凶猛,已经败下阵来, 咽喉被狮子紧紧扼住,正在垂死挣扎,形象逼真且十分传神.孚日广场上国 王路易十三的骑马雕像也是一个杰作,他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作工细腻精 巧,使过往行人留连忘返. 在蒙巴那斯大街与拉斯巴依大街的交叉路口,面对着终日穿梭不停的车 流,也有一座雄伟在青铜雕像,那是雕塑大师罗丹为大作家巴尔扎克雕出的 一件不朽之作.披着一件睡衣的巴尔扎克正在那里凝神沉思.为了这件雕像, 罗丹曾不知受到多少谩骂与攻击.那是 1891 年,作家协会为纪念即将到来的 巴尔扎克的百岁诞辰而决定请罗丹雕塑这位大作家的人像.罗丹苦思冥想, 一再推迟完工时间.当他于 1898 年拿出作品当众展示时,却引起轩然大波, 受到激烈反对与指责,连总统也表示不屑一顾.作家协会拒绝接受它.直到 罗丹去世,这件作品也没能浇铸成铜像.到了 1939 年才将这尊像树立在蒙巴 那斯与拉斯巴依两条大街的交叉口. 巴黎的著名建筑极多,它们不仅与法国历史紧密相关,是重大历史事件 的见证,而且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本身就是建筑艺术的珍品.如巴黎圣 母院,始建于 1163 年,体现了当时建筑的最高水平.凡尔赛宫的雄伟壮观与 富丽堂皇,为欧洲各国纷纷效仿.埃菲尔铁塔是为了向世界展现当时一流的 科学技术而修建的,而它与对面夏乐宫的两个扇形建筑,花园,喷泉,塞纳 河桥及后面的战神广场,军事学校所形成的巨大而和谐的建筑群体更使人叹 为观止. 我们曾不止一次地踏进巴黎歌剧院这座艺术殿堂. 它从 19 世纪起就经常 成为世界性歌剧的首演场所.各国的舞蹈家,歌唱家竞相来这里展现他们的
    绝技并以此为荣,许多歌剧与舞剧只有在这里演出后才得到世界的承认.其 实,到过这里的人都会承认巴黎歌剧院本身就是建筑艺术与装饰艺术的辉煌 创造.它气势磅礴的外观造型,富丽堂皇的大厅,光彩夺目的大理石阶梯及 楼上如同王宫般的休息厅都极为使人赏心悦目.无怪乎有的参观者说,进了 巴黎歌剧院还未看演出就足以使人陶醉. 我们看到,巴黎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总是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心与鼓 励.远的不说,就以 70 年代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来说,它 是由已故总统蓬皮杜亲自倡仪并审定设计方案的.目前已成为全巴黎市接待 参观者最多的文化艺术设施.我们在巴黎期间,亲自看到密特朗总统如何关 心几项大型的"总统工程":卢浮宫中的金字塔,奥赛博物馆及巴士底歌剧 院.从审定设计方案,关心施工进展情况到亲自主持揭幕典礼.他为这些工 程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与心血.为了发展文化,法国不惜支出重金,因为这 些大工程,每一项都在几十亿法郎之上.无疑,这些开支是值得的,因为巴 黎由此而变得更加文明,更加高雅,更加是无可取代的世界文化之都了.
    在香榭丽舍大街漫步 香榭丽舍大街有时也被译作爱丽舍田园大街.它是巴黎最漂亮,最繁华, 最富有,也是游人最多的林荫大道.今天,它被命名香榭丽舍大街已整整有 200 年了. 打开巴黎市地图,人们看到从东到西有一条中轴线横卧在市中心,它从 卢浮宫开始,穿经图勒利公园,协和广场,凯旋门,一直延伸到城外的拉德 芳斯地区.前几年竣工的大拱门建筑便是它西部的终端.这条笔直,宽阔的 街道上东起协和广场,西至凯旋门的一段便是香榭丽舍大街.耸立在协和广 场中央的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方尖碑与凯旋门的庞大身躯从这条街的两端遥相 呼应. 协和广场是巴黎也是法国最美的广场之一.整个广场呈长方形,南北长 247 米,东西宽 172 米,中间的喷泉,周围的雕像与四周的建筑形成和谐的 整体.特别是当夜幕降临时,喷泉的水花飞溅,加上灯光的照射就显得更加 绚丽多姿.被置于广场中心的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方尖碑高 22 米,已有 3400 多年的历史,上面镌刻着 1600 个古埃及文字,记述着古埃及法老的功绩.过 去,在 18 世纪中叶,广场中央是国王路易十五的雕像,广场也被称为路易十 五广场.大革命后的 1792 年,路易十五雕像被推倒,代之以自由纪念碑.国 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就是在这里被绞死的.那时,广场曾一度称为革命广场. 1795 年改名协和广场. 香榭丽舍大街全长近 2 公里,宽约 120 米,中间有一个称为隆布安的交 叉路口把这条街分为风格迥异的两段.东段约 900 米长,两侧绿树成荫,草 坪,花坛连成一片,一派田园风光.西段则是繁华的闹市区.走在东段的园 林区,你会看到游人坐在长凳上恬静地休息,或者看书看报,或者观看孩子 们嬉戏玩耍.许多鸽子在游人周围自由走动.有些老人专门带些食品来这里 喂鸽子,只要他们一出现,鸽子便云聚过来,有的飞落在他们肩上,有的站 立在他们头顶,表示对他们的亲昵.这时,老人们的嘴角就露出满意的微笑. 这里是巴黎市中心难得的一片幽静的乐土.由园林区向南不远是塞纳河.河 的对岸就是国民议会所在地波旁宫及外交部,再稍远是总理府.自园林区向 北便是法国总统府所在地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是这条街旁最早的建筑之一,它诞生于 1717 年,原属于艾夫勒 公爵,后来几经易手.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在这里住过,大革命后又成为拿 破仑的夫人约瑟芬的私宅, 1870 年改名爱丽舍宫. 1879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总统颁布法令,正式规定爱丽舍宫为共和国总统府.之后,法国的历届总统 均在此办公与履行公务.宫内主体建筑为一座大石块砌成的两层楼房,室内 陈设有 17,18 世纪各朝代镀金雕刻家具,名贵挂毯,精制座钟及大量著名油 画和其他艺术珍品.总统的办公室在二楼中间部分,旁边是总统府秘书长办 公室.几个接待大厅在一楼.宫殿正面朝东,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四周 是树木,中间为整齐的草坪.每年 7 月 14 日国庆节,总统在接受阅兵之后随 即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部长,议员,将军,企业家,作家,演员, 记者以及外国使节,总有五六千人之多,身着盛装前来庆贺节日.这一天, 爱丽舍花园四周桌子上摆满丰盛的佳肴美酒.据说每次都得消耗上千瓶香槟 酒,几百公斤葡萄酒.当密特朗总统出现时,许多人便拥上前去,运气好的 人可以与他握手.每当这一天,总统照例要接受电视记者采访,发表讲话,
    然后就在人群中穿梭走动,与各界人士互致节日问候. 香榭丽舍大街的西段是最能展示巴黎丰姿多彩面貌的部分.两侧店铺的 门面与橱窗五光十色,百货公司,时装店,银行,各国航空办事处,名牌汽 车经销店,电影院,戏院,各种风味餐厅,咖啡馆,夜总会等应有尽有.它 们不仅布满大街两旁,而且延伸到附近街道里,形成一个很大的消费区.这 里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富人的天堂.只要你有钱,转瞬间可以花掉几万,几 十万.以服装来说,有几千法郎的皮鞋,有几万法郎的时装,也有几十万法 郎的裘皮大衣.你可以随时兑换各国的货币, 预订去各国的机票. "奔驰" 买 , "雷诺","沃尔沃","丰田"等名牌汽车都十分方便.来自美国及日本 的游客也总少不了到这条街上最著名的夜总会"丽都"饱餐一顿的同时饱享 一下"眼福",看看巴黎艳女的盛大演出. 这条街上从早到晚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每天过往的车辆以十万计.到 了夜晚,五颜六色的灯光把整条街照得如同白昼.尤其是每年圣诞节与新年 期间,路旁树上挂满彩灯.有一次,我们乘夜航的飞机俯视城区的万家灯火, 这条街如同一条闪光的白带横卧在市中心,清晰可见,十分醒目. 相比之下,这里晚上的游人更多,汽车堵塞更加严重.白天,在这条街 遇到的人穿着不一,许多人随随便便,在旅游季节,许多游客身着背心短裤. 但到了晚间,你看到的多数是身着入时的男女,实际上这里又成了巴黎时装 的大展台.这时,无论穿着什么式样的服装都不会被当成奇装异服,无论着 装多么贵重也不会显得特别突出.许多人就是到这里来获取灵感以改进自己 的服装式样和梳妆打扮的.这里两侧临街的咖啡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里面的座位都是面朝大街,一排排摆开,如同戏院.顾客们边喝咖啡边看游 人,也是这里的一大景观.不过,细心的人也会看到,在这灯红酒绿,珠光 宝气的氛围中,有时也有依偎在墙角下的老人或抱着小孩的阿拉伯妇女伸手 向行人乞讨.这时,即使你给他一二个法郎,他也会感到满足. 这里原是荆棘丛生的沼泽地带,1670 年开始把它修成道路,两旁栽上榆 树,人们在这里聚会,游乐,逐渐把它变成游艺场.1694 年命名香榭丽舍, 寓意供上帝与勇士逗留的"乐土".国王路易十四把它变成"皇家大道", 与图勒利公园连在一起.他的本意是想穿过这里修建一条自卢浮宫直通他的 王宫凡尔赛宫的"皇家大道".1789 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新政府专门发布 了一道命令,将这条街最后定名香榭丽舍大街.那时,这条街的建筑还十分 简陋.后来,它得到不断扩建,改建,到 1900 年便具有了今天的轮廓.不久 前,当香榭丽舍大街迎来它命名 200 周年的时候,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 加妩媚,秀丽. 香榭丽舍大街是法国近代史中重大事件的见证人. 1789 年的大革命及巴 黎公社的起义都在这里留下了战士的鲜血.大革命后,人群也是从这里出发 去凡尔赛的王宫将国王路易十六及王室成员押解回巴黎.为庆祝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胜利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黎的解放,这里都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现 在每年的 7 月 14 日法国国庆日在这里都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那时,排列在 凯旋门广场上的士兵首先接受在共和国卫队簇拥下的总统的检阅,然后总统 驱车到协和广场上临时搭起的检阅台,在面对香榭丽舍大街的座位上入坐. 这时,各兵种的战士自凯旋门列队穿过整个香榭丽舍大街,走向检阅台,接 受检阅.群众自发地排列大街两旁,向军队鼓掌欢呼. 我们曾两次目睹前来法国访问的我国领导人乘车穿过香榭丽舍大街,前
    来凯旋门下的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的情景.当时,平日车水马龙的大街全部 戒严,禁止车辆通行,路旁路灯灯柱上挂满中法两国国旗.我国领导人乘坐 的轿车在共和国卫队的摩托车队与马队护送下徐徐驶到凯旋门,在军乐队伴 奏下,他们将花圈摆在凯旋门下无名烈士墓碑前,场面十分壮观.每当我们 回忆起这条世界闻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上挂满中国国旗并把路面全部让给中国 客人时,心中就很有几分自豪. 香榭丽舍大街也常常成为巴黎群众自发集会的场所.记得有一年,法国 足球队在普拉蒂尼率领下赢得欧洲足球冠军称号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青年人 自发聚集在这条大街上狂欢,跳舞.歌声,汽车喇叭声汇成一片.一年一度 的环法自行车比赛是世界最大规模的自行车竞赛,它也是最受法国各界人士 关注的体育项目.比赛的终点站就设在香榭丽舍大街.这一天,整条街上人 山人海,人数常常超过 100 万,他们向获胜者热烈欢呼,鼓掌.接着,举行 盛大的颁奖仪式.能在这条街上领奖自然是一个运动员的崇高荣誉. 每年的除夕,这里又是群众自发集中"守岁"的场所.刚到傍晚,从市 区各处人们就开始向这儿拥来,等待新的一年的降临.午夜的钟声一响,这 里一片欢腾.人们打开随身带来的香槟酒,碰杯祝贺.相识的与不相识的互 相握手祝贺.年轻人总是喜欢奔向女孩子们,因为,按照当地习惯,这时可 以随便吻她们的面颊而不会遭到反对.这些年,除夕夜燃放鞭炮的人越来越 多,这自然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但也有人反对这样做. 我们在巴黎期间,香榭丽舍大街上还发生一起荒唐的事.那是 1986 年 8 月 10 日的上午,这里正在拍摄一部电影,整条街禁止车辆通行,只是人行道 上有些行人走动.突然间,一架轻型飞机从天而降,在马路上滑行一段停了 下来.两旁的观众还以为这是电影中的场景.摄影师将飞机降落的情景摄入 镜头,但导演及演员们却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脚本中根本没有这一片断.后 来才弄清楚,原来,这位驾驶员驾机"游览"市容时,偶然发现这条终日繁 忙的大街竟然没有车辆行驶,空空荡荡.他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因 此,决定降落下来.这是一场荒唐的恶作剧.可惜,在法国这种事情还不是 绝无仅有.驾机在凯旋门的拱门中穿过和在埃菲尔铁塔一层平台下面穿过的 事都曾发生过.甚至还发生过一个妇女驾驶直升飞机到巴黎的一所监狱中营 救她被囚禁丈夫的咄咄怪事.
    巴黎的桥与塞纳河 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城区缓缓流过的塞纳河.它把城市分 为南北两部分,而且两岸以同样速度发展起来.据说在世界大城市中这是不 多见的.巴黎起源于塞纳河,城市的主要建筑大都集中在塞纳河沿岸.因此, 也可以说塞纳河也是巴黎的生命线. 塞纳河是流经法国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东部海拔 471 米的郎格勒高 原,水流曲折宛转向西伸展,穿过巴黎盆地,在勒阿弗尔附近注入英吉利海 峡,全长 776 公里,流域面积为 7.8 万平方公里.该河有 540 公里可供通航, 货运量居全国河流之冠.沿岸地区为法国经济中心,有运河同莱茵河,卢瓦 尔河等相通. 塞纳河在巴黎市自东向西流过,形成一个弧形,长度约 13 公里.它的两 岸风光秀丽,楼房鳞次栉比,有的建筑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有的则 是现代技术的杰作,它们完满地体现了巴黎古往今来各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 艺术与风格.名胜古迹也密布河道两旁.因此,乘船游览塞纳河总是外来的 参观者一项不可缺少的节目.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河上游人从不间断.几 十条精心装扮的游艇穿梭往来.大的可容几百人,小的可供几十人或十几人 专用.有一层的,也有二层的.只要是晴天,游艇的甲板,总是人们乐于光 顾的地方.一些新的游艇外面全被玻璃罩住,乘客既可避开风吹雨淋,又能 一览周围风光.我们还曾数次应邀乘坐兼作餐厅的游船,人们可以一边观赏 景色,一边享受美味佳肴.自然,饭费会比市区饭店高出许多.还有一种既 可用餐又可欣赏文娱节目的豪华游艇,大都在晚间开动.不过,乘坐这种游 艇的顾客必须衣着整齐,票价也就更贵一些. 游艇一离岸,扩音器便传出导游小姐清晰的声音.她一会儿讲述周围建 筑的历史典故或风格特色,一会儿叙说名胜古迹的来龙去脉及功能与作用. 根据船上乘客的情况,讲解员可以交替用法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西 班牙语等语言讲解.虽然中文的导游还没有,但中国乘客在买票时可以拿到 一份中文说明书, 上面对游艇的行驶路线及沿途的 40 几个景点均有概要的介 绍. 白天游览塞纳河,四周风景如画,岸上的座座建筑色彩分明,卢浮宫, 奥赛博物馆,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名胜一个个掠过,各具特色的桥梁 也一座座迎面扑来,使人目不暇接.夜游塞纳河则别有一番情趣.岸上灯光 闪烁,熠熠如画,河中风清水澄,优雅宁静.两岸的名胜被灯光勾画出清晰 的轮廓.按照巴黎市政府的规定,市区内有 155 座纪念场所夜间有灯光照明, 其中许多都集中在塞纳河两岸.特别是游艇上都装备有强聚光灯,一束束白 光放射出去,把两旁景物照得通明,不但建筑物的外形清晰可见,连上面的 装饰与雕塑在游人的目光中都不会漏过. 巴黎的桥是有名的.全市共有大小桥梁 35 座,连结起来总长达 5 公里. 这些桥的历史长短,规模大小,建筑式样均不相同.百年以上的桥有 26 座, 而最新的桥建于 1969 年. 多数桥是公路桥, 汽车与行人共用, 少数桥是公路, 铁路合用,但也有只供行人穿过的桥.许多桥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命名,也 有一些桥的名字取之于著名人物.由于塞纳河将巴黎分成两半,南北之间只 有靠桥梁沟通,桥在巴黎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便显而易见. 最古老的桥称"小桥",它把河心的西岱岛与左岸连结起来,相传已有
    2000 年的历史,曾多次整修,最后一次修缮是 1852 年.最早将西岱岛与右 岸连结起来的桥原称 "大桥".1141 年国王路易七世命令将巴黎各处的银楼, 钱庄都迁至该桥附近,从此改名"交易桥",沿用至今."新桥"是一座很 有名的桥, 实际它根本不新, 倒是巴黎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1578 年奠基, 1613 年建成.那时,"新桥"附近商店林立,货摊毗连,还有许多艺人在此献艺, 热闹非凡.巴黎市民最喜欢来这里购物,消遣,很像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天 桥.桥上有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骑马雕像,这是在他逝世 100 多年后由他的 五世孙路易十八下令塑造的. 由此往东不远是奥斯特利茨大桥.该桥是为纪念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赢 得一场重大战役的胜利而修建的.人们知道,拿破仑于 1804 年称帝,曾在西 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举行过隆重的加冕典礼.不久,他就率兵与俄奥联军在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展开大战.法军由拿破仑亲自指挥,俄奥联军由沙皇亚历 山大和奥皇弗兰茨直接督战,史称"三皇决战".拿破仑巧施计谋,在奥斯 特利茨(现捷克斯洛伐克斯拉夫科夫城)以西,维也纳以北 120 公里的普拉 琴高地展开决战.结果,法军大败俄奥联军.这是一次历史性胜利,法国上 下都引以为荣,举国庆祝.为此,随后修建的许多纪念物,都以奥斯特利茨 命名,仅在巴黎市就有以奥斯特利茨命名的大街,广场,车站,码头,桥梁 等 5 处. 将西岱岛与右岸连接起来的桥共有 4 座,除上面讲到的"交易桥"外, 还有一座名叫"阿尔科勒桥",这是一座建于 1828 年的悬索桥.桥名的由来 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那是 1830 年 8 月,巴黎群众起来反对查理十世的专制 统治,在此与军队进行激烈战斗.一个名叫让·福尔尼的年轻工人高举三色 旗冲在队伍前头,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临死前,别人问他姓名,他说: "你 们就叫我'阿尔科勒'吧!"阿尔科勒是当时工人秘密组织的代号.为永远 纪念这位年轻勇敢的战士,几天以后这座桥就被改名为阿尔科勒桥. 处于市中心位置的"协和桥"将塞纳河右岸的协和广场与左岸的国民议 会大厦连接起来.国民议会大厦又称波旁宫,是法国的立法机构所在地. "协 和桥"建于 1791 年,所用材料来自 1789 年 7 月 14 日大革命中攻陷的巴士底 狱.在大革命当时,革命委员会就做出决定,由于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专制 制度的象征,必须彻底予以拆除,同时利用拆除的石料架设一座新的桥梁, 表现人类之间不能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而应是相互沟通,相互交流. 结果,革命委员会的决定很快付诸行动,"协和桥"随即诞生.今天,"协 和桥"已是沟通两岸的重要通道,是巴黎的一个交通枢纽. "亚历山大三世大桥"紧靠着"协和桥",是巴黎桥中最精美,最有气 势的桥.整个桥就是一件艺术品.连桥墩,桥拱上都有雕塑.桥上每个路灯 的灯座也都是由一组雕像组成.桥的两端各有两个高耸的方柱十分醒目,桥 面两侧有许多大型青铜雕像,乘船从桥下通过看得很清楚.该桥建于 1895~ 1900 年.游人常在此驻足观赏,摄影留念.桥的南端正面对着荣军院和它的 巨大广场.荣军院中有拿破仑墓及军事博物馆,游人终日络绎不绝.桥的北 面是大宫殿与小宫殿.这里经常举办各种绘画及其他艺术展览,一年一度的 国际书展也在这里举行.由于大宫殿的中央大厅规模巨大,长 200 米,宽 50 米,高 43 米,连著名的巴黎国际航空展最早也是在这里举办的,只是到后来 才迁到巴黎北郊的布尔热机场. 自"亚历山大三世大桥"顺流而下就是"阿尔玛桥".阿尔玛系克里米
    亚的一条河名.1854 年英法联军与沙俄军队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这条河 边首战告捷,打开了通向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大门.1856 年法军凯旋,正值 该桥工程竣工,故命名"阿尔玛桥".桥墩上有 4 座法国士兵的雕像,它们 既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也是艺术化了的水文标志,因为根据雕像被河水 淹没的程度可以判断河水水位涨落的情况. 塞纳河流出巴黎市区时穿过一座"纳伊桥",桥有 5 个拱孔,孔长各为 39 米,于 1773 年建成.1871 年巴黎公社期间,国民自卫军与反动的凡尔赛 军队曾在此进行激烈战斗.当时,公社任命国际主义战士,波兰革命家布罗 夫斯基为巴黎防区司令,负责西部防线.他在极困难条件下率众据守"纳伊 桥"达月余.一次,在敌军连连炮击造成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布罗夫斯基高 举战刀冲出阵地,国民自卫军的战士端起刺刀尾随其后,在"公社万岁"的 口号声中向敌人猛烈冲锋,凡尔赛分子被打得狼狈不堪,抱头鼠窜."纳伊 桥"成了巴黎公社战士浴血奋战的战场与他们威武不屈的铁的见证. 不难看出,巴黎的桥与法国的历史紧密相连,记录着法国人民的辛酸与 欢乐.因此,巴黎人对这些桥怀有特殊的感情.1944 年在巴黎从德国法西斯 的铁蹄下解放的前夕,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抵抗力量曾专门发出"告巴黎人 民书",号召人民全力保护巴黎的桥梁.此后不久,巴黎解放了.成千上万 的人汇集到市政厅广场及邻近的阿尔科勒桥上聆听戴高乐将军发表的激动人 心的演说,许多人在这里流下激动的眼泪.巴黎的桥再次成了善良战胜邪恶 的见证. 千百年来,巴黎的桥目睹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件,同时它们也一直是作 家,诗人,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古往今来,已有多少小说,诗歌,绘画,雕 塑,戏剧,电影与这些桥结下了不解之缘,描写这些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叙述这些桥上发生的一切.这些杰作留在巴黎人的心目中,也留在世界人民 的心里.
    公共交通一瞥 巴黎市区及郊区总共拥有 1000 万人口,每天有 500 多万人上下班,若加 上其他巴黎人出门办事,采购,访友及外地人的进进出出,巴黎地区每天有 1900 多万人次拥上街头.他们大多是在上午 7~9 时拥向市区,在下午 5~7 时又从市区散去.统计表明,只有 100 平方公里,200 万居民的巴黎市区, 白天的人口可达 500 万.如何快速集散这样巨大的人流是摆在巴黎人面前的 一道难题.巴黎地区有私人汽车近 400 万辆,许多人乐于自己驾车出门.即 使这样,每天仍有约 800 万人次需靠公共交通工具来运送. 巴黎市最早的公共交通工具诞生于 17 世纪中叶路易十四的年代. 那是一 种由两匹马拉的四轮车,载客 8 人,时速 7~10 公里.开始只有一条从圣安 托万门到卢森堡公园的行车路线,中间没有固定停车站,而是根据乘客的要 求随时上下车.据说,开辟这条交通线及收费标准都是由国王钦定的.时间 已过去 300 多年,今日的巴黎公共交通已成为一个覆盖全市的完善的现代化 体系,由地铁,公共汽车及快速铁路三大运输网络组成,每天把千百万人安 全,迅速,舒适地送往四面八方. 地铁 地铁是巴黎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在整个城市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 位,巴黎地铁早已闻名遐迩并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到过巴黎的人会对这里 的地铁,如同对卢浮宫及埃菲尔铁塔一样,留有深刻的印象. 巴黎地铁全长 220 公里,有 15 条线路,366 个车站,日载客量近 500 万 人次.与世界其他城市相比,巴黎地铁不及伦敦与纽约的地铁历史悠久,也 不及莫斯科与东京的地铁运量大,但它最大特点是方便和实用.打开巴黎地 铁图,会看到纵横交错的路线伸向四面八方,366 个车站布满全城,其中 129 个换乘站是连结不同线路的枢纽,将 15 条线路相互沟通,组成一个统一的网 络.巴黎人常自豪地告诉过往客人,从城区的任何一点到达地铁站都不超过 500 米. 巴黎地铁最初投入运营是在 1900 年,当时它只有一条长约 13 公里的线 路.之后,它便不断发展,延伸, 1930 年达 116 公里, 1960 年 169 公里, 1980 年 190 公里.至今,地铁扩建工程仍是巴黎市政建设的一个重点.横贯巴黎 的塞纳河并未构成地铁的障碍,15 条线路中有 11 条穿过这条河流,其中 6 条在地下,5 条依靠铁路桥. 乘坐巴黎地铁也很简便.每个入口处均有售票窗口.有些大的地铁站还 装有自动售票机,人们投进硬币,票就自动出来,还可找回多余的钱.普通 地铁票是一种长方形的硬纸片,黄色,约有两张邮票大小,上面有磁性.记 得一次应朋友之邀到巴黎一家医院参观新装配的核磁共振仪.进入操作室前 医生要求留下手表等可能受磁性干扰的东西.我没有介意身上的几张地铁 票.等我参观完毕,到地铁站时才发现,几张票的磁性均已消失.因为没有 磁性的车票放入检票机中,会有红灯亮起,加上一种尖叫声,同时栏杆横在 前面,阻挡你过去.不过,进入地铁站后,刚刚从检票机中取出的消去磁性 的票还要暂时留存,以备检查.在地铁站中换乘其他线路,无需重新购票. 不过也有例外,就是一些大的地铁站下边还有 RER(地区快速铁路)通过. 这种车是通向远郊区的,但在市区也有若干车站,但更多的车站在郊区.如
    果走出地铁换乘 RER 到郊区,则必须另行购票,因为地铁票只适用于城区范 围的运行. 如果乘坐地铁的次数多, 最好一次买 10 张票, 平均价格便宜许多. 当然,也可以买周票,月票,年票. 在多数地铁站,除售票员外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列车上,除驾驶员外也 没有乘务人员.乘客识别站名及列车的运行方向全靠站台上的指示牌.有的 换车站是四五条线路的交汇点,出入口及通道特别多,令人眼花缭乱,不看 清路标就寸步难行.在地铁车厢车门的上端都有本线各站的站名,乘客可随 时了解列车所在的位置. 巴黎地铁列车多数由 5 节车厢组成,少数线路使用 6 节车厢.每节车厢 长 15 米.直到 1991 年 8 月 1 日前车厢一直分为一二等,外面有不同标志. 这是初到巴黎的人要特别注意的.一等车票价比二等车高出 1 倍.持二等票 自然不能随意上一等车.否则,一经查出,便要罚款.但高峰时间 (上午 7~ 9 时,下午 5~7 时)一等车也可随意乘坐.其实,一二等车的装备完全相同, 唯一的差别是一等车乘客少些.有钱人愿借以显示自己的阔气,但对老弱病 残乘客来说倒也提供了一些便利.到了 1991 年 8 月 1 日,这种分类便被取消 了. 应当承认,巴黎地铁在上,下班的高峰时刻也是非常拥挤的,其程度不 亚于北京的地铁与公共汽车.此外,地铁站中的社会秩序也并不好,乞讨的, 卖唱的,摆摊的到处可见.有人称这些卖唱的为"地铁音乐家."他们有时 两人一伙,一拉一唱.也有时一个人,一边拉,弹一边唱.他们多利用地铁 在两站之间运行的二三分钟,在车厢里表演.收钱后就换另一节车厢或另一 个列车.乘客有时在听完一曲之后鼓鼓掌,但是否给上一二个法郎,则悉听 尊便.当然,还有一些人是在地铁站的通道里吹,拉或弹,唱,这也是常见 的.此外,地铁也常常成为歹徒的作案地点.近几年,巴黎地铁每年平均发 案都在 300 起以上.至于小偷小摸,更是难以计数.由于入口处都是自动检 票,无人管理,从栏杆上跳过去很容易,因而无票乘车者大有人在.一项统 计表明,他们竟占乘客总数的 5%,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亿法郎.法国 人对付这种逃票者的办法就是派人在车上或在出口处查票,一经发现便课以 重罚. 巴黎地铁的装备可算精良与完备.绝大多数地铁站都配有电动扶梯,供 乘客上下.有六个大的地铁站还装有自动载人走道,长度均在 100 米以上, 最长的达 184 米.多数车厢的铁轮已由轮胎代替,振动与噪声都大大减少. 地铁站内一般都有报亭,小卖部,自动照相馆,大的车站还有食品店,服装 店,鞋店,咖啡店,甚至有配钥匙,修鞋等服务设施及举行文艺演出的场地 等,俨然是个综合市场. 这里地铁的平均运行速度为每小时 23 公里, 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不算最 快,但一般说,半小时之内,从城西到城东或从城南到城北是不成问题的. 很多人选乘地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时间有保障,因为,地面交通比较拥挤, 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间,有些街道塞满了车,你挤我,我挤你,谁也动弹 不得,谁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对参加活动及定点约会的人来说,时间全无保 证.这时,唯有地铁能准确地按时间表运行. 巴黎市区塞纳河畔有一个地铁指挥中心,那里的电子图表可以清楚反映 出每条线路及每个列车的运行情况.指挥台上的调度人员能够随时与任何列 车驾驶员通话,下达命令,根据客流情况进行调度.遇有紧急事件,也是由
    这个指挥中心及时采取措施,协调处理.一般说,地铁站的人员无权干预车 辆的运行.正是这种集中的,现代化指挥调度系统保证了巴黎地铁常年的安 全,可靠,正点与高效. 公共汽车 巴黎市区及郊区计有 269 条公共汽车线路,6500 个汽车站及 5500 多辆 公共汽车,每天运送 260 多万人次.与地铁相比,公共汽车的网络密,停车 站多,乘坐也方便,但它最大的缺点是行车速度慢,经常被阻塞,不能保证 准时.由于城市车辆逐年增多,交通日益拥挤,公共汽车越来越慢,比如, 1952 年巴黎公共汽车平均速度在城区为每小时 13.4 公里,在郊区为每小时 18 公里.到 1960 年市区车速下降到每小时 11.6 公里,郊区 16.2 公里.最 近几年,市区车速已降到 9.9 公里,郊区 13.8 公里.有时遇到交通堵塞,乘 客被围困在车上一二个小时的事也时有发生.由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乘 客放弃公共汽车,而选择地铁. 为了减少公共汽车的阻塞,在巴黎车流集中的路段陆续开辟许多公共汽 车专用线.细心的人会经常看到马路上最右侧车道上画着一条很宽的白线, 这就是专供公共汽车及出租汽车行驶的专用线.专用线内其他车辆不得进 入. 这种专用线自 1964 年起开始推行, 目前已有 170 多条, 总长 350 多公里. 这里的公共汽车均是统一的车型,呈深绿色,有 3 个门.车上座位不多. 车的前方有号码,表明是哪一条线路.车窗上也挂着主要停车站的站名.公 共汽车站的站亭也是统一的规格,虽不豪华,但很实用.除临街一面外,其 他三面有玻璃,可以挡风,防雨,还有座位供候车乘客休息.里边贴有本线 各车站的站名及汽车车次时间表.车站站亭外也挂有本站站名,但字体较小, 不够醒目.应当承认,我们在巴黎的几年中,乘公共汽车的次数屈指可数. 其中一个原因是公共汽车线路比地铁多,出门时总弄不清该乘哪条线.当然, 我们住地旁边就有个地铁站,这也是我们更喜欢乘地铁的一个原因. 巴黎的公共汽车票与地铁票相同,可以通用,只是在地铁中无论乘坐多 少站及换几次车一张票已足够用,而乘公共汽车则要视行程长短而用一张, 两张或三张票.一般说,行程在 10 站之内用一张票,超过就用两张,再选用 三张.具体规定都张贴在每个车站及每辆车上.这一点必须弄清楚.记得几 年前两位在巴黎工作的中国同事就是因为没弄清规定,用一张票多坐了几站 而被罚了款. 这里的公共汽车也如地铁一样,没有专职售票员,而由司机兼管验票与 售票.乘客一律由前门上车,向司机出示月票或当场买票.除了上下班时间 外,公共汽车的乘客比较少,一辆车中只有几名乘客的情况是常见的. 在起点站,汽车均能提前进站等候乘客.在沿途各站候车的乘客一般都 不排队,但上车时没有乱拥乱挤的情况. 乘客注意礼貌, 买了票说声 "谢谢" , 碰了人说声"对不起",有老人,孩子上车主动让座,有人下车主动让路等 等.司机也尊重乘客,在车站遇到有人朝车跑来时均能耐心等候片刻.我们 生活在巴黎的几年中,从没见过司机训斥乘客或乘客与司机吵架的事情. 巴黎公共汽车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将地铁终点站的乘客继续向郊区疏 散.因此,每个地铁终点站都连接着几条公共汽车线,它们呈放射状继续向 外扩展,与地铁一起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巴黎大区的交通网.
    地区快速铁路 到过巴黎的人都会熟悉"RER",这是横穿巴黎市区并伸向东西,南北郊 区的三条铁路大动脉的简称,直译为"地区快速网".在郊区,它们行驶在 地面轨道上,如同普通铁路客车一样,在城区,它们则行驶于地下,比地铁 还深,最深处离地面 40 米. RER 的三条线分别是 A 线,B 线及 C 线,总长度为 278 公里,计有 132 个车站,其中 19 个站在城区.A,B,C 三条线在城区有交汇点,可以互相换 乘.它们在城区的 19 个站大都又与地铁站在一起,可以与地铁互相换乘.因 此,RER 成为连接郊区与城区及连接不同郊区的重要通道,为乘客提供很大 方便. RER 的站距大,行车速度也远比地铁快,平均每小时 50 公里.一般说, 从 20~30 公里的郊区在 30 分钟内就能到达市中心.例如,在离巴黎 25 公里 的戴高乐机场旁就有 RER 车站,走下飞机的乘客先乘机场提供的免费穿梭公 共汽车到 RER 车站,然后搭乘 RER 车,半小时之内便能到达市区,再换乘地 铁或公共汽车,很快便会到达目的地. 在巴黎城区内 19 个车站间乘 RER 可以使用普通的地铁票, 但离开市区就 要另行买票,其价格随行车距离而定.巴黎市区的 RER 车站内均有自动售票 机.乘客将硬币放入后,按动相应的电纽,车票及找回的零钱就会自动掉出. RER 列车在运输高峰时都有 9 节车厢,长度远超过地铁,因此, RER 车站 站台的规模也大大超过地铁站.巴黎最大的夏特莱车站是多条地铁线路的交 汇点,其中 RER 车站站台长 315 米,宽 82 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火车 站站台.A,B,C 三条 RER 线路每天运送乘客 100 多万人. 除 RER 列车外,连接巴黎城区与郊区的另一重要交通工具就是郊区铁路 网.从巴黎市区的 6 个火车站有 30 多条电气化铁路线向四面八方伸展.郊区 铁路总长 930 公里,沿途共有车站 258 个,车辆总数 3000 多节.一般说,每 列火车有 10 节车厢,座位总数 900 个.最近几年巴黎郊区铁路线上开始运行 一种双层车厢,乘坐也很方便.双层车能使载运量增加 40%. 郊区铁路行车速度很快,每小时都在 60 公里以上,最高可达 140 公里, 就是说住在巴黎之外 100 公里的乘客 1 小时内可乘郊区火车来到市内.郊区 火车到达城区的 6 个车站,地下又都有地铁车站,走下一些台阶就可换乘. 这样,乘客又可乘地铁迅速到达市区任何地方. 除了上述讲到的地铁,公共汽车及快速铁路外,巴黎市还有近 15000 辆 出租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补充.它们走街串巷,招手即停,机动灵活,也给人 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平均每天乘坐出租车的人数为 30 万人次. 巴黎的公共交通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它非但没有盈利,而且有巨 大亏损.这主要是因为经营费用高,车票价格低及基建投资大造成的.这就 靠国家每年给予拨款,地方政府提供补贴及各企业交纳捐款来补偿. 巴黎人已有了一个良好的,现代化的公共交通运输网,但他们并不以此 为满足,而在进一步扩大线路,改善管理,完善交通工具和提高服务水平. 他们期望通过这些努力会使巴黎的公共交通更加快速,方便,安全与准点.
    拉德芳斯——法国的经济中枢 在巴黎西部,顺卢浮宫—协和广场—凯旋门这个轴线远望,人们可以看 到一片密集的高层楼群,与周围建筑相比,它们真正是"鹤立鸡群",十分 突出.这就是新近诞生的拉德芳斯区.法国人常把它称作"巴黎的曼哈顿", 一方面因为这里是大型企业,财团,跨国公司与托拉斯的集中办公区,另一 方面则因为它的建筑风格与结构完全是美国式的,与法国的传统毫无共同之 处. 法国人的初衷是在这里建起一个全法国,甚至全欧洲最大的经济中枢, "让全世界的企业家都知道它,都来这里谈生意."应当说法国人的目的正 在慢慢达到.因为,世界上 100 家最大企业中已有 1/5 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 法国国内 20 家最大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代表处已经安置在这里.有的大企 业,大银行(如埃尔夫石油公司,埃索石油公司,法国电力公司,里昂信贷 银行等)还买下了整座的摩天大楼. 拉德芳斯区共占地 160 公顷,30 年前开始兴建.目前已有 45 座大楼高 高耸立在那里.第一期工程,8 座 30 层楼的大厦于 1967 年建成.第二期工 程,20 座 40 层楼的高塔在 70 年代建成.对在古都巴黎旁边建起这种现代化 的曼哈顿式高层建筑群的做法,表示赞同者固然大有人在,但持否定意见的 人也很多.争论曾经相当激烈.反对者的一个主要论点是这里太缺少"自然" 的环境,一切都是"人造"的,住在摩天大楼里如同腾云驾雾,远离人间. 房间里门窗紧闭,无法自然通风,全靠中央空调.虽然玻璃窗很多,但因为 使用空调而不能打开.人好像被困在玻璃囚室中.考虑到这些人的意见,第 三期工程对设计做了较大修改.新建的楼房都不超出 10~15 层.每个房间均 有窗户,可以打开自然通风.此外,每套办公室中设置有电脑室,电讯室, 会议室以及餐厅,体育活动厅等,工作与生活条件大为改进. 目前,在这个经济,商业中心,总共已建起 300 万平方米的办公用房, 有 700 多家大企业的总部或办事机构设置在这里,职工总数超过 10 万人.来 去这里的法国与世界各国的企业家终年不断.设置在拉德芳斯地区的这些企 业的年营业总额在 10000 亿法郎以上.饭店,旅店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铁 路, 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整个区建有 6 个大型公共停车场, 可以同时停放 26000 多辆汽车.停车场与各高层建筑直接沟通,来上班或办事的人停好车后,进 入电梯,便可直达要去的楼层. 拉德芳斯区的高楼,公路,广场几乎都是用钢筋水泥从平地上架起的. 它们的四周是一条高高架起的环形高速公路.楼群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广场, 上面有花坛,喷泉,雕塑,长凳,但没有任何车辆行驶,原因是广场也是建 在空中,底下是公路,停车场,公共汽车站.这在巴黎地区是个难得的行人 的天堂,因为,市区的广场基本上都被汽车占领了. 拉德芳斯区的地铁站值得专门提一下,因为每天出入这里的人数达 8~9 万人次.地铁成为此地最重要,最方便,也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拉德芳斯 地铁站包括有两个站台,一个供地区快速铁路(RER)用,另一个则是巴黎市 区地铁的延伸点.RER 是连接巴黎市区与郊区的干线,向市区方向行驶第一 站就是戴高乐广场,行车时间不足 5 分钟,从那里再换乘各种车辆极为方便. 广场中心有一个电子控制的音乐喷泉,夏季每逢星期三中午,星期六下 午及星期日傍晚均有音乐表演.这里没有出入口,人们自由来去.音乐爱好
    者们席地而坐.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这里欣赏了法国著名作曲家拉威尔的芭蕾 舞曲《达夫尼与克洛埃》.音乐开始后,50 米长的喷水池中的几十个喷水管 的水流便随音乐的节奏而跳动.忽高忽低,水花飞溅,凌空飘舞.到音乐的 高潮时,水流可以喷到几十米的高空,造成激昂奔放的气氛.一会儿,音乐 节奏变得平缓,轻柔,水柱便也轻歌曼舞.音乐与水流配合极为默契,全部 由电子设备控制,使人看后得到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据说,这是欧洲最大, 也是最美的一座音乐喷泉. 1981 年,在拉德芳斯地区建起了名为"四季"的欧洲最大购物中心.中 心容纳了 250 多家商店,从服装,鞋帽,化妆品,日用百货到电器设备,建 筑材料,汽车应有尽有.在购物中心有 9 家电影院,20 个餐厅,还有一个规 模巨大的"奥商"超级市场,每天有 2 万多人在这里推着手推车从货架上自 选商品,然后到付款处付款.有意思的是,超级市场做过一次调查,中午来 选购商品的大多是附近高楼中的办事人员,下午的顾客许多来自邻近地区. 而拉德芳斯区本身的居民大都喜欢在下午 6 点之后到这里采购.这个购物中 心的年销售额超过 40 亿法郎. 拉德芳斯区的两个最后的大工程近年已经陆续完成,一个是"大拱门" 的建设,另一个是改造展览中心的工程."大拱门"位于拉德芳斯最西端, 实际上是卢浮宫——协和广场——凯旋门中轴线向西延伸的终点.为了建设 这个终点,人们费尽心思.曾公开招标选择设计方案.最后,在 424 个竞争 者中选定了丹麦设计师普雷克森的设计方案.经密特朗总统亲自审核批准, 工程才正式开始.整个建筑是个立方体,呈门框状,中间形成一个高与宽各 100 米的空间,足足可以摆进一个巴黎圣母院或者荣军院内的大教堂.两侧 各为 36 层的办公用房,其使用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可供 5000 人同时办公之 用.顶部则为会议大厅.这个庞然大物全部为大理石贴面或装有暗色玻璃. 建筑材料的总重量超过 30 万吨. 如果知道巴黎的最高建筑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是 7000 吨,那么 30 万吨的重量会使人感到吃惊.承担整个建筑的地基深度 达 30 米.为了这项工程法国人花费了近 30 亿法郎. 由于地下的复杂结构,"大拱门"没能正对着它前面由卢浮宫延伸过来 的中轴线,而是偏离了 6 度,但事也凑巧,中轴线的另一端,即卢浮宫东侧 的"方院"恰恰也偏离中线 6 度.那么,"大拱门"为什么选择了 100 米的 高度呢 法国人解释说,卢浮宫的高度为 25 米,凯旋门的高度为 50 米, "大 拱门" 100 米不正好是它们的倍数吗 况且, 高 卢浮宫方院的面积正巧是 100 米见方,中轴线上香榭丽舍大街的宽度也是 100 米.这样说来,"大拱门" 的高与宽均为 100 米该是满有讲究的. 全国工业与技术中心是另一座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外观呈等边三角 形,边长各 818 米,中部顶高 46.3 米.奇妙之处在于底下共有 3 个支柱,将 其从地面托起,这是一座极其复杂而又奇特的建筑.过去这里专供举办各种 临时性展览会.我们曾来这里参观过国际旅游展览和国际电子展览.由于面 积大,展台多,半天之内都很难看完全部.刚刚进行的改造工程,其目的是 将它变成多功能活动场所.里边有场地可调节的会议厅;有 2 万多平方米的 办公用房,既供长期租用,也可解决用户临时需要;有 2.5 万平方米的固定 展厅,专供电子技术展览;有一个 200 多房间的高档旅馆及一些服务设施. 整个改建工程耗资 15 亿法郎. 拉德芳斯区已有 30 年的历史,真的成了法国的经济中枢,来自世界各地
    的企业家每天都蜂拥到这里.但是对于是否应当用钢筋水泥筑起这个超现代 化的商业区,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估计反对者不会很快改变他们的立场. 然而时间似乎是对赞成者更加有利.
    世界最大的菜市场 法国是个很讲究吃的国家.法国人常说,他们的烹调与中国烹调一样, 同属世界最佳之列.为了吃好,各种副食自然是少不了的.法国是西欧最大 的农业生产国,农产品供应充足.来到法国的人都会感到这里副食供应网点 密,品种全,数量多.以首都巴黎而论,在 200 万人口的城区就有 13000 多 家副食或食品店分布在各个角落.此外还有 4000 多家小杂货店出售食品,而 每周开放一两次的小菜市各区都有.这里商品都加工处理得很干净,摆放得 整整齐齐,且都明码标价,经常挤满手提滕篮或手拉小车的家庭主妇.全市 还有 106 家超级市场供人光顾.由于超级市场的副食品不只品种花样多,价 格也相对低廉,有工作的法国人大都习惯于一个星期到这里采购一次食品. 超级市场停车方便,顾客一次买全商品,用手推车直推到汽车旁边,装车就 走,十分便利. 在巴黎只要有钱,什么吃的都能买到,各种鱼,肉,蛋和各类新鲜蔬菜 及水果自不必说,法国人爱吃的奶酪,蜗牛,牡蛎,龙虾也到处可见.住在 巴黎的中国人想吃镇江香醋,广东酱油,酱豆腐,上海的八宝饭以至海参, 鱼翅等都是不难办到的.而且所有这些东西都收拾得干净,整齐.比如说买 肉吧,想要哪个部位随你挑选,要买蔬菜,水果,可以走近摊前,自行选择, 还备有塑料袋自由选用. 据统计,巴黎及其郊区的各种副食店 80 年代每年平均售出蔬菜与水果 150 多万吨,肉类 48 万吨,奶制品 22 万吨,水产品 10 万多吨.这样大量的 食品都是从哪里来 原来,巴黎有个巨大的副食供应中心,这就是兰吉斯菜 市场.自全国以至世界各地源源运来的食品都集中到这里,由这里再分散到 各供应点.因此,谁家的餐桌也离不开它,它与每个巴黎人的生活都息息相 关.我们曾有机会到这里参观,它的规模之大,组织之好,效率之高都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巴黎的副食供应中心座落在巴黎南郊 7 公里的兰吉斯地区,因而得名兰 吉斯菜市场.据称,其规模之大在世界首屈一指.该中心占地 400 公顷,几 十座大小营业厅星罗棋布,160 多条街道在其间纵横交错.街道总长达 25 公 里.这里的商品只供批发,没有零售,进出商品几乎全靠车辆,因此每天有 大量汽车进进出出.为了方便商品的装卸,每个售货厅周围都有宽敞的停车 场.整个菜市场有个统一的交通指挥中心,指挥人员通过电视监视来往车辆 及交通状况.在参观指挥中心时,值班人员告诉我们,进入菜市场的车辆通 过光电器自动计数,目前每天都有 3 万辆左右,高峰时超过 4 万辆.菜市场 内停车场的总面积已达 60 公顷.车辆虽多,但井井有序.这里还设有专用火 车线,著名的奥利机场离它也只有 2 公里.这样,就形成一个立体的运输网 络,每天平均有近 1500 辆卡车,100 节车厢和 10 架次的飞机将几千吨的食 品从陆地和空中投放到这里来.菜市场的商品 70%推销到巴黎地区,其余销 往更远的地区,甚至有比利时,德国及荷兰的用户前来采购. 这个菜市场由一个行政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的农业, 商业,财政等部门代表,地方政府代表及租用场地进行营业的人员代表.行 政委员会下设权术协商,管理,纪律等委员会具体负责有关业务.副食中心 还有卫生检疫,海关,铁路,警察等部门的派驻机构.有 26 家银行在这里各 显神通. 7000 多条电话线及 600 多台电传机把这里与整个法国及世界各地紧
    紧联系起来. 兰吉斯副食中心按商品种类分成蔬菜水果部,肉食部,水产品部,奶制 品部及花卉部.每个部又有若干营业厅,营业厅之间又有更具体的分工.如 肉食部的四个营业大厅就分别经营牛羊肉,猪肉,家禽及杂碎.每个营业厅 中又按肉的种类或部位分成不同的摊位.家禽中有鸡,鸭,鹅,鹌鹑,野鸡, 野鸭,野兔等摊位.单拿鸡摊位来说又分为整鸡,鸡腿,鸡翅,鸡身,鸡心 等分别销售,按质论价.其实,在巴黎市区商店里也是如此这般将肉类分成 不同部位档次销售.奶制品是法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特别奶酪更是法国 人十分喜爱的食品,人们都说法国奶酪多达 300 种以上,这大概不假.我们 走进奶酪大厅,那里真是琳琅满目.小的如同一块糖,大的像圆桌面,是有 50 多公斤重,形状多种多样,而外面的包装也是五颜六色. 各营业部的位置都有路标指明,顾客一目了然.没有驾驶汽车的顾客或 工作人员可乘免费班车在各营业厅之间来往.由于商品的不同特点,各营业 部的营业时间也不相同.比如水产部开门最早,每天从早 4~8:30 时,肉类 部是 5~10 时,奶制品部 7~12 时,蔬菜水果部 10~15 时,花卉部 11~15 时. 营业大厅内的组织情况很像我国的农贸市场.摊位出租,商品摆开,任 顾客自由选购,还可以讨价还价.接待人员告诉我们,在这里租用货位销售 商品者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商品生产者(农户或渔民),他们自产自销; 另一种是中间商,他们从生产者手中买来产品,运到这里销售,利用差价谋 利.目前整个兰吉斯副食中心约有 2000 个摊位,直接生产者与中间商大约各 占一半.而来这里批发商品的顾客每天大约有 25000 人.顾客中一些人是各 副食店及超级市场的采购人员,另一些人则来自各大饭店,学校,企业和机 关的食堂.在营业厅里,除买卖双方外,还有运输专业人员.他们的任务就 是提供运输服务.比如说,法国政府规定,肉类的运输必须用专用冷藏车, 而许多部门没有或没必要购置这类专用车.这时顾客就可以将买好的肉委托 他们来运输.运输也是一种科学,他们都精于此道,在搬运时,注意减少损 失,途中又能保鲜,最后能按需要卸货到位. 兰吉斯副食中心的有关人员告诉我们,每天运进的商品有 80%当天售 出,这个周转速度已相当可观.剩余部分被送入冷库存放.市场还有自己的 制冰装置,提供商品保鲜用的冰块.最大限度保鲜无疑是售货人员追求的重 要目标.这里的商品尽管都是批发,但都十分讲究包装.水果,蔬菜均有简 易的木箱包装,葡萄,草莓等都分成小包.鱼,虾等海味则都采用白色泡沫 箱,里边装有碎冰,即可保鲜,又便于运输.据说这种碎冰比冰块耐久,而 且成份中不含其它化学元素,对鱼虾质量无不良影响.为了加快商品周转, 保持新鲜,买卖双方都注意节约时间.我们在营业厅里就看到一种有趣的现 象,一些采购人员为了尽快了解各摊位商品质量与价格,以便比较,选择, 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而不得不骑自行车在大厅中穿来穿去.每个售货厅都 备有一批自行车给顾客用.当然这也是因为这里只供批发,顾客远不如零售 商店拥挤,空间比较大. 这里商品多数没有定价,由买卖双方议定,随供求关系而调整.由于货 源分散,数量充足,谁也不能垄断商品和价格,所以物价大体稳定,合理. 管理部门每天清晨公布前一天商品的实际售价,供各方参考.菜市场中营业 额最高的是肉食部,约占 40%,其次是蔬菜,水果占 31%,奶制品占 16%,
    水产品占 8%,花卉占 4%.兰吉斯副食中心一年的营业额是 300 多亿法郎, 售出商品 250 多万吨,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兰吉斯菜市场于 1969 年建成投入使用.在此之前,巴黎的中央菜市场设 在市中心的"阿尔"地区.著名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就在它旧址的近旁. 这个中央菜市场几个世纪来一直是巴黎副食供应中心,被著名作家左拉说成 是"巴黎的肚子",拥挤的人群终日不断.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已不 能满足需要,因此,几经反复选择建立菜市场新址之后,才决定在巴黎南部 兰吉斯地区建立新的菜市场.它建成后,巴黎人正是依靠它才有了源源不断 的副食供应.它是巴黎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它在市中心"阿尔"地 区的旧址正在重新开发利用,一座别具风格的地下商场已在它的东端建成, 并投入使用.
    巴黎的地下水道 水,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是很珍贵的东西.在北京,缺水情况更加严重, "节约用水"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但在巴黎,人们没有缺水的感觉.这里 水源充足.地下水可供应 60%的需要,其余 40%来自河流.水多,用起来甚 至大手大脚.我们每天清晨看到清洗工人用很粗的水管冲洗马路,就下意识 地觉得这是一种"浪费",还不说清洗汽车用的水,市区成百个喷泉用的水 等等.近一二年,法国干旱缺雨,人们才感到有必要节约用水.巴黎市区供 水系统中饮用水与非饮用水是严格分开的.目前,饮用水管道总长 1800 多公 里, 非饮用水管道 1600 多公里. 城市贮存饮用水的容量, 可达 120 万立方米. 为了保持城市的正常生活环境,不仅要保障供水,畅通无阻的排水系统 也是必不可少的.巴黎的排水系统中的地下水道已有很久的历史,虽然直到 今天仍不能说它已尽善尽美.1992 年 6 月初的一场大雨过后,巴黎的市区再 次陷入一片汪洋,说明它的泄洪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过,经过多年的建设与 整治,巴黎的地下水道毕竟已很有特色,成为市政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城 区的全部地下水道都由砖石砌成, 纵横交错, 连结成网, 总长达 2100 多公里, 所有地段都可供人穿行.这个水道网遍布全市,且与地面街道相互对应,可 以说构成了一个地下巴黎城.自 1973 年起,它的某些地段定期对外开放,已 经成为受人欢迎的旅游参观点. 我们在巴黎期间也曾经到这里参观.参观者从塞纳河左岸阿尔玛桥旁一 个入口处顺楼梯而下,先经过几间办公室,然后来到地下水道旁.供人参观 的一段约有 2000 米长,里面相当宽敞,跟地铁中的通道差不多,中间为排水 沟,两侧为人行道.低头看到的是脚下迅速流动的废水,由于废水主要是居 民从厨房及卫生间排放出来的,免不了散发出一股臭味.抬起头来看到顶上 的各种复杂管道.原来,巴黎的地下水道已远不只用于排水.市里的供水管 道,压缩气管道,电话线,快速邮信管道,城市交通信号电缆等都在里边. 这就大大方便了这些线路的安装,维修与保养.无怪乎在巴黎,人们极少看 到刨开马路,铺设管道的情景.不过煤气管道与输电线出于明显的安全原因, 禁止在此通过. 陪同我们的主任工程师勒格朗先生介绍说,巴黎修筑地下水道之前,全 部城市污水都是通过水渠排入塞纳河.那时人们还直接饮用河水,因此,传 染病不断发生.特别是 1832 年发生过一次大规模鼠疫,使人们感到饮水的卫 生条件必须改善.从此,人们也零星地采取了一些措施.直到 1857 年,著名 建筑师贝尔格朗提出一个综合治理城市排水的较为完整的方案.他建议修筑 一个完整的地下水道网,用于排放污水.流入水道网的污水最后被集中到一 个总干道, 并沿这条总干道, 排到 20 公里以外的郊区. 这一建议不久被采纳, 排水工程正式动工.到 1878 年贝尔格朗逝世时,这个地下水道网已建成 600 多公里长.它便是今天地下水道网的前身. 总长度达 2100 公里的地下排水管道,依照用途不同而分成支水道,集水 道与主干道三种类型.支水道较狭,只在一侧有人行道,集水道较宽,两侧 均有人行道,主干道就更宽敞多了.全市有 900 名工人负责水道的管理与维 修,除他们外,水道里还经常有供水,压缩气,邮电等部门人员在里边工作. 正因为如此,市政府要求在水道中绝对不许排放碳氢化合物,酸类,氰化物, 硫化物,放射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以保护这些人员的安全.
    污水排放到水道后靠自身重力及水道坡度向前流动.工人的任务是对水 道进行定期检查清理,防止阻塞,并不断清除沉渣.各类水道使用的清理设 备各不相同,但都基于一个原理,即先将上游来水用闸板堵住,待水位达到 一定高度时,将闸板突然提起,依靠水流的冲击力将前面沉渣冲走.水道中 每隔 50 米有一个出口通向地面,供维修工人出入.巴黎的雨水多,雨水也是 通过地下水道排出.但为防止暴雨时地下水道中水量过大,市区还修有许多 水渠,它们可将雨水直接排入塞纳河. 巴黎市的污水通过地下水道汇集到城郊,再通过直径 4 米的大型管道输 送到 20 公里以外的污水处理场.巴黎郊区的污水也在这里进行处理.在建污 水处理厂之前,污水的处理方法是靠一片划定的农田自然过滤.对农田来说, 这是一种施肥与灌溉,从农田流出的过滤水,再通过管道送入塞纳河.目前. 这种利用农田过滤污水的办法仍然在部分使用,但数量很少.同时,国家规 定,在这种过滤污水的农田中不能种植供直接食用的蔬菜.从 1930 年起巴黎 开始兴建专门的污水处理厂,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推广使用生物方法处理污 水. 在参观地下水道之后,我们又应邀专门到巴黎郊区的阿塞尔污水处理厂 参观.首先看到是几个巨大的圆形污水沉淀池.随后按操作程序参观了几个 车间.上面提到的所谓的生物处理法,主要内容是使污水通过沉淀与絮凝净 化法,将其中含有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我们看到,经过沉淀与处理的清水 排入塞纳河,余下的泥浆被送入蒸煮池.在蒸煮池中,泥浆在 35℃下进行无 氧发酵.这时挥发出的甲烷可做能源使用,而泥浆脱水后变成肥料,出售给 农民.目前,位于巴黎郊区的阿塞尔污水处理厂是欧洲最大的,我们参观时 共有 4 条生产线,每天可处理污水 210 万立方米,其中 130 万立方米来自巴 黎市区.该厂还计划进一步扩建,增设第 5 套设备,不久污水处理将达 270 万立方米. 应当承认,参观污水处理厂时,如同参观地下水道时一样,不时有一股 臭气扑鼻而来,这也是很自然的,但参观者仍然兴致勃勃,因为不是为了消 遣与享乐而来,而是为了增长知识,了解社会.不是吗,正是参观之后人们 才知道保持巴黎市区的优美环境与人民的正常生活有许多事情要做. 这些年,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自 1970 年以来,流经巴 黎市的塞纳河有 80%受到污染,这成为市政府十分头痛的问题.为此,他们 已采取许多措施,先后投资 60 多亿法郎建设的巴黎东,西郊的污水处理厂便 是其中的关键工程.记得 1970 年时,巴黎的污水只有 20%得到处理,1980 年达到 50%,1990 年 80%.从 1985 年起,鱼类已经回游到塞纳河,新的鱼 种也开始出现,但游泳仍然是禁止的.计划巴黎的污水将全部得到净化处理, 塞纳河水将重新变得清洁.市长希拉克还允诺,到那时要亲自下河去游泳呢.
    狗——巴黎人的宠物 到过巴黎的人都会对巴黎的狗多留下深刻的印象.走在巴黎的街上要随 时小心,否则说不定在什么地方就会踩上一脚狗屎.但是,巴黎人不在乎这 一点,因为他们特别喜欢狗.法国电视中有一个固定的节目,叫"三千万个 朋友",实际上就是关于养猫养狗的专题报道.由于全国共有猫狗等宠物约 3000 万只,从而起了这个节目的名称.其实,对许多法国人说来,狗不仅是 朋友,有时干脆就是家庭成员,当你问一些孩子,家里有几口人时,他会把 狗与父母兄妹一起来计算.狗与人同住一屋,同睡一床.许多单身老人就是 与狗相依为命.就是那些在地铁站或大街上行乞的人也常有狗伴随,即使自 己没饭吃,也要供养一条狗. 我们的几户邻居无一不养狗,就连看门的一对年长夫妇也不例外.住在 我们对面的那位中年家庭——妇女整天与她的小狗形影不离,每次来我们住 处做客,狗也总是同行,而且狗和主人一样,无拘无束,东走西串.她与狗 的关系十分亲热,不断地与狗说话,有时抱起狗来亲吻.天冷了,还给狗穿 上罩衣.有一次谈话中,她说起过去曾养过一只大狗,养了许多年后因病死 去.说到这里,她还痛哭流涕,伤心的样子很令人感动,足见对狗感情之深 厚. 在法国狗几乎已经取得与人相同的权利,它们可以同主人一起乘火车, 飞机,轮船,只要把它们装在特制的手提篮子里就行了.狗出生要举行命名 仪式.狗的饮食也日益讲究,专供狗用的罐头食品在商店可随处买到.狗也 要洗澡,理发,美容,打扮.专供狗用的洗浴液,护肤霜,除臭剂,消毒水 等应运而生.一些著名的狗餐馆,美容院还在报上大做广告.狗病了,还要 进狗医院治疗,全国有 9600 多名兽医专门为狗及家畜治病.就是狗死了,还 有专门的狗坟供埋葬.巴黎郊区就有两座狗坟,游人前来还得买票.里面树 荫花木之间有一排排讲究的狗坟及猫坟,不少坟前还摆着鲜花和纪念品,有 的墓碑上还有狗的像.用黑白大理石精雕细刻的墓碑不亚于著名的拉雪兹神 父公墓中名人墓前的艺术品.几年前,狗坟所在地区区长曾想把狗坟迁移, 他的想法刚一宣布,就遭到强烈的反对.结果,他不得不让步,而打消原来 的想法. 巴黎到底有多少狗 我们问过许多人,也读过不少有关材料,但众说纷 纭,差别也很大.多的,说巴黎有上百万只狗.看来这有些夸大.我们觉得, 说目前市区里有 30~40 万只狗大体可信.就算 30~40 万只,这个数字也已 超过了 14 岁以下儿童的数量.一份材料说,巴黎有近一半的家庭养狗,其中 8%的家庭养狗 2 只以上.人们想买狗并不难,市区有不少售狗的商店.从卢 浮宫往东的一段塞纳河旁就是著名家畜和家禽销售中心,店铺林立.一些大 的展览会及每年一度的巴黎博览会上也都卖狗,狗的品种很多, 价钱也很贵, 一般说,一只小狗总要 3000~4000 法郎,良种狗要上万法郎,最高纪录已在 40000 多法郎. 狗买到手也仅仅是花钱的开始.如上所述,狗要吃,要穿,要打防疫针, 要看病,要修趾甲,要剪毛等等.每年每只狗总得要开支 2000~3000 法郎. 有的统计材料说,法国全国有狗 900 万只.如果以每只狗年开支 2500 法郎计 算,那么全国就是 225 亿法郎.这已足够一个几百万人口国家的全部开支. 养狗的法国人都习惯于每天早晨,中午,晚间三次出门"溜狗",就是
    说将狗牵出到街上散步.这一方面是为了让狗换换空气,舒展一下身体,另 一方面是给狗提供了一拉屎,拉尿的机会.天长日久,狗习惯了这个规律, 不牵它出门,它就不自在.如果家里没人,它会吼叫,甚至前爪扑到门上, 弄出很大声音,表示抗议.我们曾多次听到邻居房间中出现这种情况.按规 定,狗的粪便只能排在路旁的排水沟里,以便清晨在清洁工用水龙头冲路面 时一起冲走,对违反此项规定者要"处以 600 法郎的罚款".但事实上,这 一规定始终没能贯彻执行,狗屎满街都是,可是人们看不到谁被罚款. 巴黎街上的狗屎有多少 1991 年夏季,一位博士生在自己的论文中做了 解答.他说,经过调查,巴黎街道上平均每 40~50 米就有一堆狗屎.真是触 目惊心!狗屎已成为市区的一大公害,它不仅有碍观瞻,破坏了巴黎的美丽 形象,而且还污染环境,危及行人的安全.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巴黎的 狗屎超出世界任何一个城市,这使巴黎成为最脏的城市."此说虽有些过份, 但确反映了市政官员的困扰.还有一个统计数字说,巴黎市区每年因狗屎而 滑倒跌伤的人有 650 人,超过了滑雪中摔倒受伤的人数. 狗经常伤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应当承认,多数狗因为长 时间养在家里与人为伴,性格变得比较温顺,你不惹它,它也不惹你,你若 对它亲热,它也报之以热情,对主人总是完全的忠诚.但它们毕竟是狗,野 性发作难以避免.主人,客人,路人被咬的事时有发生.全国每年有约 50 万条狗伤人.我们一位法国朋友牵狗出去散步,遇到别的狗,两只狗打起架 来,她上去阴拦,结果手指被狗咬伤,几个星斯后才愈合.在法国,仅每年 被狗咬伤的邮递员就有 3000 多. 且不说, 狗咬伤人后会带来狂犬病, 精神病. 它们还会传染其他疾病.狗给人带来一大堆的问题. 巴黎市议会为狗绞尽脑汁,多次为狗立法,开展过许多宣传教育活动, 但收效甚微.就如只允许狗在排水沟中排便的规定来说吧,一方面是狗并不 完全受人摆布.任你如何强制,它们我行我素.再则,巴黎市区街道两旁大 都停满汽车,挡住了排水沟,很少能找到给狗排便的地方.记得,我们有一 次晚间外出回来,随便把车停在门前的街道上.次日,发现车前已贴上罚款 单.细看,才知道是侵占了供狗排便的地方.也不知什么时候路边人行道上 用黄色油漆画了一条狗,表示是供狗穿行与排便的地方,不许停车.但我们 知道,这个地方经常有人停车,而被罚者毕竟极少. 既然无法避免狗在人行道上拉屎,那么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及时清除这 些狗粪.为此,巴黎市成立了一支专门的狗屎清理队,配备 200 多辆清粪车. 这种车如同摩托车, 机动灵活, 后面有两个贮藏箱. 它们每天出动, 清理 2500 多公里的人行道,把近 20 吨狗屎清除.巴黎市政府每年仅为此一项就开支 4200 万法郎. 巴黎人爱狗,但每逢夏季休假季节到来时,街里又出现许多被遗弃的狗, 到处流浪.因为一些人觉得外出度假,带狗会有许多麻烦,于是把养狗的责 任推给了社会.遇到这种情况,市政府只得组织专人,到处去寻找,收罗, 把它们集中起来收养.这是巴黎为了狗而支出的另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 一些收罗回来的狗后来又被人买去,支出的钱总算还有些补偿. 我们讲了许多狗带给人们的麻烦.其实,狗也许更多的是对人类有好处. 本文开始时讲到狗为年老的人或孤独的人带来感情的寄托,它们可以看家或 守护财产.警察用狗进行侦察与制服罪犯.它们能帮助海关查禁毒品,也能 救灾,抢险等等.在上面讲到的狗坟中就有一个曾拯救过 40 个人生命的狗的
    墓.那是在本世纪初,在阿尔卑斯山发生了一次严重雪崩,许多人被埋在雪 下.深雪及困难的地形阻碍了救护人员及时赶到.这时,当地的一位神父与 一只狗赶到现场进行抢救.狗利用它敏锐的嗅觉,把雪扒开,救出一个个受 难者.这件事无疑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狗的感情.
    二,名胜漫游 卢浮宫揽胜 地处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人最引以为荣的一座 艺术宝藏,经过这些年的扩建与改建,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卢浮宫始建于 1190 年.当时这是一座防御要塞,后来又被改建成城堡. 查理五世当政时当作图书馆. 1546 年弗朗索瓦一世把它作为王宫而大兴土 到 木.随后的各个朝代都为之添砖加瓦,先后经过 9 代王朝 300 多年的建设, 使卢浮宫成为巴黎市一座最为庞大的建筑群.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封建 王朝被推翻,1793 年被辟为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共占地 19 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右 岸,两侧长度均为 690 米.整个建筑雄伟壮观,里边有数百个宽敞的大厅, 富丽堂皇.这座宫殿本身就已经是座建筑艺术的杰作.每个大厅的四壁及顶 部都有精美的壁画与精细的浮雕,镶金嵌银,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 有人认为,仅仅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得上是一次难忘的享受. 在这座辉煌的宫殿中收藏有 40 多万件各国的艺术珍品, 分别在六大展馆 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 绘画馆及雕塑馆.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最大,主要集中在二楼,部分在三 楼.珍宝馆在二楼的东侧.其余各馆则主要分布在一楼. 东方艺术馆建于 1881 年,后来的考古发掘不断予以充实.现共有 24 个 展厅,展出 3500 件展品.展品主要来自西亚与北非地区,包括伊朗,塞浦路 斯,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等地.许多艺术品出自十分久远的年代,如 公元前 2500 年的雕像,公元前 2270 年的石刻,公元前 2000 年烧制泥像等. 古埃及艺术馆建立时间更早,为 1826 年,展品也更加古老,计有 23 个展厅, 展出 350 多件展品,提供了展示古代尼罗河沿岸居民生活,包括衣着,装饰, 玩具,乐器等宝贵资料.如有一把公元前 3400 年用象牙做把柄的刀,上面有 战争与狩猎场面的雕刻.这里有古埃及神庙断墙,基门,木乃伊,有公元前 2600 年的人头塑像等.一个高 2 米,长近 5 米的浅红色大理石雕的人面兽像 十分引人注目.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于 1800 年开始展出,以王室的收藏为 基础,用法军在意大利取胜后劫获的古代艺术品加以充实,后来,又不断丰 富里面的收藏.展品约有 7000 件,各种雕塑占据主导地位,雕刻的物品包括 有大理石,铜,象牙等等. 在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中,有两件展品是最受人瞩目的.那就是创作 于公元前 3 世纪的《萨姆特拉斯胜利女神》像及公元前 2 世纪的《维纳斯》 像.前者被置于二楼的楼梯口,像高 3.28 米,站在一座石墩上,1863 年在 希腊出土时已经失去头部与双手,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人 们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她身披纱衣,健美的身躯得到绝妙的展示.据说, 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一场海战胜利而作.后来被泥土封掩,折断了 手臂,丧失了头颅.到 19 世纪才被重新挖掘出来.现在,她每天都受到成千 上万人的瞻仰.专家认为,它是已知的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 的作品.《维纳斯》雕像身高 2.02 米,已经失去双臂,是古希腊的美神,于 1820 年在爱琴海的米洛岛上出土.她陈列在雕塑馆中最里边的展厅中的一个 浅红色大理石基座上,半裸着身躯,显得十分自然,端庄,极富魅力,被认
    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作品.据说这尊雕像在 1820 年被希腊农民挖出时, 正有一艘法国军舰在米洛港停泊.船长海军少尉听到消息后赶到现场,法国 人想买下,但没有现金.结果《维纳斯》被希腊商人买走并装船准备运往君 士坦丁堡.法国人获悉后当即开船阻拦,在混战中雕像双臂被打碎.后经米 洛地方当局裁定,法国人用钱买下雕像,献给国王.许多年后,人们找到法 国军舰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他曾目睹《维纳斯》雕像的完整形态. 根据他的回忆录,《维纳斯》失去的双臂中右臂下垂,手抚衣襟,左臂上伸, 在头上部手握一苹果.双耳上还挂有耳环.后来,专家们曾试图修复断臂, 但未获成功.现在,这位断臂女神前总是挤满了人群,人们都在认真观摩, 品味,舍不得离去.我们多次独自或陪朋友到卢浮宫参观,每次都要在这两 尊雕像前久久观望,端详. 卢浮宫绘画馆藏品之丰富与完整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2200 多件展 有 品分布在 35 个展厅中,作品中有 2/3 为法国画家的创作,1/3 出自外国画家 之手.从 14~19 世纪中叶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世纪富凯创作的 15 《查 理七世像》,16 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拉裴尔的《美丽的园丁》, 枫丹白露画派的《女猎人》,17 世纪勒南的《农家》,18 世纪里戈的《国王 路易十四像》 19 世纪路易· , 达维德的 《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 , 德拉克鲁瓦的《为自由而战》,《肖邦像》,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等等, 这些作品都是这里的佼佼者.但是这里最受人瞩目的作品当然是达·芬奇于 1503 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她被置于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 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一种特别的保护措施.为她特设的照明灯光虽不强烈, 但也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这幅画的前面总是站满各种肤色的观 众,不断地从不同角度审视着.这里特设了各种语言的录音说明,供观众租 用.《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 家之一达·芬奇花了 4 年时间创作的,被认为是西欧绘画史上第一幅偏重心 理描写的作品.其原形是一位叫做"约孔特"的女子,因此展览大厅入口处 的指示牌上写着"约孔特"三个字.达·芬奇表现的《蒙娜丽莎》端庄俊秀, 她的微笑深沉,含蓄,而绝妙之处还在于,不论你是从那个角度看,她的温 和目光都在注视着你,这引起人们无穷的揣摩,遐想.这也许正是它的魅力 所在.达·芬奇以惊人的艺术技巧表现了一个挣脱封建制度束缚的中世纪妇 女形象.他本人也十分珍爱这幅画.1516 年他应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之邀 来法工作,将它也随身带来.后来经弗朗索瓦一世的再三请求,达·芬奇才 将这一惊世之作让给法国的君主.1911 年,一位意大利人曾将此画从卢浮宫 中盗走,使国际舆论大为震惊.当这位意大利人被捉拿归案后,他曾宣称: "每当我看到 《蒙娜丽莎》在巴黎被当成战利品展出并被当作法国的骄傲时, 我心中便产生屈辱感.我认为,这幅名画应当归还意大利."《蒙娜丽莎》 受到全世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喜爱与关注,仅各国出版的有关这幅画的图书 就不下二三百种. 法国人承认,《萨姆特拉斯胜利女神》雕像,《维纳斯》雕像及《蒙娜 丽莎》是卢浮宫的"三大宝",是为卢浮宫赢得世界声誉的主要展品.这是 一点不假的.来卢浮宫参观的人尽管各有偏爱,但这"三大宝"谁都不会放 过.据说,有些日本游客乘飞机到巴黎后就直奔卢浮宫,专程来看这三件展 品,看完后又乘飞机匆匆离去. 雕像馆成立于 1817 年,计有 27 个展厅,展出 1000 多件展品,最早的作
    品为 11 世纪的创作,主要是教堂中的雕塑及表现宗教的杰作.后来的创作大 都集中到表现人体与动物.珍宝馆原是雕塑馆的一部分,1893 年独立组成展 馆.起初,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时从王室没收的珍宝.随后,不断到处收购, 加之有人捐赠,展品大为丰富,现在已有 6000 多件.这里有 137 克拉的大钻 石,有镶满宝石的王冠,有镀金的圣母像,有历代王朝王室的家具,装饰用 具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 1987 年巴黎另一座大规模的艺术博物馆——奥赛博物馆 建成揭幕.卢浮宫中那些 19 世纪下半叶及 20 世纪初叶的艺术品,包括那些 著名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便迁移到那里展出.这使卢浮宫展品的时间跨度减 少,但内容则更加集中. 卢浮宫是巴黎市接待参观者最多的名胜古迹之一,每年游人约 400 万. 但由于它原是一座王宫,里面的结构与布局均已不能适应现代博物馆的需 要,因此,几年前才在它的庭院中央兴建了一座玻璃"金字塔".这座"金 字塔"由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经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审核决定 而兴建的.记得在当时,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公布之后,在法国社会 中曾掀起轩然大波,许多有影响的人士及发行量很大的报刊杂志都带头表示 反对,真有点"必欲置其于死地"的架式,而支持者也不甘示弱,摆事实, 讲道理,耐心加以解释,说明.我们就曾几次参加记者招待会,听取工程负 责人的介绍.在一次记者招待会后,组织者还专门把人们引到现场,观看由 吊车高高吊起的几根绳子,用以展示未来"金字塔"的轮廓,说明它不会对 原来的建筑造成损害.因为有人指责它破坏了卢浮宫原来建筑的"和谐". 1986 年 7 月 14 日法国国庆日的那一天,我们在总统府爱丽舍宫的招待会上 遇到贝聿铭先生.寒暄之后我们与他谈到这个很有争议的"金字塔".他却 满有信心地说:"法国人终究会喜欢它的!"事实证明,法国人不但接受了 这座"金字塔",而且也非常喜欢这座"金字塔".它为卢浮宫,也为巴黎 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贝聿铭的设计思想是:由于卢浮宫是卓越的古代 建筑,其传统的建筑风格必须保持不变.但是卢浮宫毕竟是经过许多朝代的 不断修葺与扩建而成,建筑密集,结构纷杂,缺乏协调,没有中心.因此, 应给予这座建筑以新的生命,为它建造一个统一协调的心脏,这个心脏又能 为巴黎人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所接受. 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路线就更为合理,可以直接去自己喜 欢的展厅.而过去,要去一个展厅常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 七八百米.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就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 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更衣室,邮局,小卖部,休息室等.一 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应占总面积的一半.而过去,卢浮宫中 80% 的面积用于展出,剩下很小的部分用于后勤,因而,成为人们所说的"没有 后台的戏院".有了这座"金字塔",周围的景物更加协调,原有的宫殿式 建筑也更显得雄伟壮观,因为"金字塔"周围的水池与喷泉,使四周环境与 水,天,云,光融为一体. 在新的"金字塔"中,观众更加自由自在,得到更加周到的服务.自动 显示器可以随时告诉你展品的目录及参观的路线.影像室及资料中心为你提 供各种语言的展品介绍.平时,集体参观者约占总数的 30%,现在,他们也 有了专门的影像室与休息室.中央大厅里有自动计数器,可随时将馆内参观 人数显示出来,以便管理人员对人流进行管理与疏导.
    卢浮宫的北翼曾长期被政府财政部占用.财政部撤出后,整个展出面积 由 3 万平米一下增加至 5.5 万平米,许多长期存放在仓库中无法与观众见面 的,被埋没的艺术品得到重见天日的机会.卢浮宫的接待能力可以达到每年 450 万人.在优美的环境中与方便的条件下,世界各地的观众就有了更大的 兴致去欣赏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这座无价的艺术宝藏.
    埃菲尔铁塔的雄姿 在巴黎市区塞纳河左岸巍然屹立的埃菲尔铁塔高耸入云,宏伟壮观,是 巴黎市,也是全法国最受人喜爱的建筑物.巴黎人讲起它总是眉飞色舞,流 露出自豪与骄傲,涉足巴黎的外地人也几乎毫无例外地以尽快一睹它的身姿 为快.埃菲尔铁塔已成了法国的同义词,世界各地的人一看见任何有铁塔标 志的物品,当即就明白,这是法国制造,是巴黎出产.我们曾无数次从铁塔 旁边走过,细心地打量它,也曾多次登上塔顶,在那里眺望巴黎景色.还有 一次,应铁塔管理委员会的盛情邀请,专程来听取主人对铁塔整修后情况的 介绍.这些都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这座举世无双的建筑的认识. 埃菲尔铁塔建于 1889 年.这一年是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法国决定举办 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铁塔是为展示当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而建造 的.博览会共收到 700 多个设计方案,而铁塔被评委们一致选中.它的设计 者是著名的工程师,钢铁建筑先驱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因而得名 埃菲尔铁塔.埃菲尔 1832 年生于法国的第戎市.在中央工艺学院毕业后便开 始从事各项工程设计.在法国的波尔多,图鲁兹,巴黎等地,他的设计天才 得到广泛的施展,到处留下了他精心构思的桥梁,车站,工厂,学校,天文 台等.他的名声还远扬国外,在罗马尼亚,匈牙利,西班牙,玻利维亚,智 利等国也有许多工程由他设计.耸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的整个构架也是他 的杰作之一.为设计铁塔这个庞然大物,埃菲尔和他的助手花费了巨大的心 血,仅设计图纸就达 5000 多张.它的构思大胆与结构巧妙已有口皆碑. 但是,正如一切新事物一样,铁塔的诞生也曾受到过众多的非议与责备, 甚至是攻击与谩骂.开始,一些住在铁塔附近的居民曾深切地担忧这座由钢 铁拼起的高大结构终有一天会倒塌,危及他们的人身与住宅安全.接着,一 些社会名流,像有名的作家莫泊桑,小仲马和有才华的作曲家古诺等也都卷 进了反对者的行列,联名上书市政府,要求阻止这项工程.他们把铁塔说成 是一座"丢人的螺栓塔",一个"无用的怪物".还有些敌视它的人外出时 故意绕开它,发誓永远不愿看见它.然而,这些非议都没能阻止铁塔的建设 与如期完工,相反倒激发了一般公众对这个"怪物"的好奇心.铁塔建成后, 人们蜂拥前来一睹它的风采.建成的当年,它就接待了近 200 万参观者.随 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反对者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则越 发喜爱它,珍视它.今天,埃菲尔铁塔已变成"美丽的贵妇人","巴黎市 的伟大标志","法国的象征".那位曾经反对建塔的音乐家古诺甚至在铁 塔建成时就改变了看法,专程前来向埃菲尔工程师表示祝贺,还当场演奏一 段乐曲为揭幕助兴.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全巴黎的了望台,这是千真万确的.铁塔高 300 米,像平地竖起的一根擎天柱,直冲云霄.巴黎市的任何建筑都在它的俯视 之下.直到 1930 年它在巴黎,在法国以及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高建筑. 后来,美国建起了百层的摩天大楼,铁塔才有了与之匹敌的对手.今天,铁 塔上面架起了广播与电视天线,总高度已达 320 米.它有上,中,下 3 个了 望台,可同时容纳 1 万名参观者.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视野,给人们带来了 不同的情趣. 最高层了望台离地面 274 米,面积 350 平方米.从这里远望,巴黎的景 色一览无余.往下观望,脚下的一排排汽车如同爬动的蚂蚁.据说,睛天时
    视野可达 60 公里以外.只可惜,巴黎阴雨天多,难得遇到睛朗天气.因此, 了望台的四周摆满图片,介绍各个方向的景物,甚至指明同一方向中世界重 要城市的名称.在这最高层的了望台上,观众还可通过玻璃窗观看埃菲尔展 室,实际上就是埃菲尔工程师当年的会客室.里边,埃菲尔与美国大发明家 爱迪生的蜡像正面对面坐在一张办公桌的两边,他们都身着整齐的西装,眼 睛炯炯发光,神态自然,形象逼真.在这个由玻璃窗隔起来的展室中,还摆 放着一些家具,装饰品,墙壁上挂着几幅画.说明词写着: "1889 年 9 月 10 日爱迪生来此拜访了埃菲尔".原来,铁塔建成后,这里辟为埃菲尔的会客 室,他曾将一些参加揭幕的贵宾请到会客室小歇与叙谈,爱迪生便是其中的 一位.据说,当年为庆祝铁塔揭幕而举行了盛大的仪式,鸣礼炮 21 响.法国 的三色旗在塔顶徐徐升起,迎风招展.埃菲尔站在这里兴奋地说:"当今世 界上只有法国的国旗有 300 米高的旗杆!"300 米的确是个了不起的高度.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这最高层参观时,忽然刮起大风,感到铁塔也明显地晃 动起来.陪同人员说,塔顶最大摆动幅度可达 12 厘米.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 原理,铁塔的高度也可伸缩 15 厘米. 中层了望平台离地面高 115 米.有的法国朋友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 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眼前白色的蒙马特圣心教堂,绿色的巴黎歌剧院屋 顶,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这一层的面积为 1400 平方 米.除小卖部外,有一家装璜考究的"巴黎全景餐厅",里边的装饰及使用 的餐具都是昏暗色,据说是为了让顾客能聚精会神地去欣赏外面的风光.可 以想象,在这里一面享受佳肴美酒,一面欣赏外面的花都美景会别有一番情 趣.餐厅经理告诉我们,这里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 10 天至半月 预订,临时来是找不到位置的. 最下层了望平台面积最大,达 4200 平方米,显得相当宽敞.在穿梭往来 的人群中的你好像置身于闹市区,而忘记这毕竟是 57 米的高空.从此观赏近 处景物最为理想,前面的夏乐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 塞纳河水,背后战神公园的大片草地等都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许多观众 站在栏杆前流连忘返.这一层左侧有一个电影厅,连续放映介绍铁塔历史的 纪录片.正面的一栋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是两个大众化的餐厅,右侧是一个 装璜华丽的大厅,称"古斯塔夫·埃菲尔大厅".这里既可组织文艺演出, 时装表演,又可举行酒会或宴会.好客的主人正是在这里请我们吃了一顿丰 盛的午餐. 铁塔的最底部是四个巨大的支柱,支柱之间距离相等,构成一个正方形, 每边长为 127.5 米.中间的大广场是停车场,四面有许多售货亭,供观众购 买小纪念品及食品.广场的南侧是战神公园与军事学院,继续往前便是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所在地.广场北侧临近塞纳河,穿过河上的伊埃纳桥与 夏乐宫庞大的扇形建筑相对应.这样,铁塔,军事学院与夏乐宫便形成一个 统一协调的完美的建筑群. 像铁塔这样的高大建筑,升降梯自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铁塔的东,西, 南,北四个支柱都备有一个升降梯,可以把乘客送到一层和二层了望台,由 二层到三层另有较小些的电梯.底部的东,西,北三个升降梯轮流开放供游 人使用,而南部的已辟为二层餐厅专用,因为这个餐厅每天营业到深夜,运 载游人的升降梯已停止运行,有了自己升降梯就便利了就餐的客人.东,西 两个升降梯是液压结构,均于 1899 年安装起来,这在当时已属尖端技术.我
    们在主人的引导下参观了西部升降梯的机器房,里面有两个巨大的水罐,一 个抽水,一个排水,推动活塞来回移动,而使升降梯起落.南,北两个升降 梯都已改为电动,前者是 1983 年的新产品,后者装于 1965 年.这四个升降 梯都有自动平衡装置,以保持平稳状态,因为铁塔的四根支柱均向中心倾斜, 升降梯的运行轨道只能是一条斜线.从第二层到最上层了望台则有垂直电 梯,设在中间,上下运送游人.升降梯内有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 70~80 人,铁塔上的所有升降梯都装有取暖设备,以抵御冬天从四面八方袭来的寒 风.应当指出的是,也有些游人不愿乘坐升降梯,而是踏着阶梯一级级往上 攀登,以欣赏四周的大好风光.主人告诉我们,由地面到顶端共有 1652 级台 阶.有的运动员还把这当成是很好的锻炼,而铁塔顶端电视转播台的工作人 员清晨或深夜上,下班没有电梯可乘,都是靠步行,看来身体好还是担负这 项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 埃菲尔铁塔无论在技术结构上,还是艺术造型上都堪称是一个杰作.它 气势雄伟,匀称协调,全部金属构架有 15000 多个,重达 7000 余吨,施工时 共钻孔 700 万个,使用铆钉 250 万个,300 多名装配工连续工作两年多才把 它组装起来.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未进行任何改动,足见设计之合 理与计算之精确.铁塔虽是庞然大物,但又结构轻巧,因为分布在地面四个 基座上的重量,平均每平方厘米只有 4 公斤,大约相当于椅子腿承受一个人 的重量.铁塔常年遭受风吹雨打,外界侵蚀严重,因此每 7 年须涂漆一次, 而每次仅使用油漆就要 50 吨,此外,还得加上 2 万个工时.给这位 "贵妇人" "洗个脸"还真是不易啊! 1981~1983 年巴黎市政府为铁塔进行了大型整修工程,更换了一些钢架 结构与了望台的地板,代之以新型材料,使整个重量减轻约 1000 吨.工程技 术人员改造了升降梯,完善了安全设备,装上了现代化的消防与警报系统, 增设了服务设施,调整了餐厅的布局,上面提到的中层了望台上考究的餐厅 就是这次整修中增建的.从此,埃菲尔铁塔重获青春,以更大的魅力吸引着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正是在这次整修中,巴黎市政府决定将铁塔的经营管 理承包给一家公私合营的公司.今天,这个公司的 120 名技术与管理人员正 成功地担负着这个庞大建筑的经营与维修.需要指出的是埃菲尔铁塔常年对 外开放,既无"公休",也无"假日",就是在整修工程进行期间也是如此, 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铁塔已经度过了它的 100 周年.它代表的工业革命已成为过去,人们的 目光正注视着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今天,已经再没有人对铁塔的建造表示怀 疑与非难.相反,它不只受到广大公众的喜爱,而且也成了作家,诗人,艺 术家,音乐家们启发灵感,进行创作的巨大源泉.以铁塔为主题的音乐,绘 画,故事,电影等文艺作品难计其数,以铁塔为标志的邮票,纪念品,明信 片,在法国随处可见.据说,仅故事发生在铁塔或情节与铁塔直接有关的影 片至少可以列举出 30 部. 在那次情况介绍后,埃菲尔铁塔管理委员会主席,巴黎市副市长告诉我 们,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成后一百年来,各种类型的"塔"已遍布世界.他 希望能有机会使世界上各种"塔"的负责人相互会面,交流体会,切磋经验. 中国是"塔"的故乡,许多宝塔闻名遐迩."我热切地期望有一天能与中国 的同事们坐在一起,各自谈谈自己的'塔'".
    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 在巴黎市及其郊区的王宫中,就内部装饰的富丽堂皇与外部布局的宏伟 壮观来说,凡尔赛宫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它是法国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设 计师,画家,园林艺人及大批民工,士兵多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是法国 17 世纪与 18 世纪的鼎盛时期建筑艺术与装饰艺术的代表作. 在法国与世界历史 中,许多重大事件又与凡尔赛宫有关,因此"凡尔赛"三个字在法国与世界 几乎家喻户晓,人们都渴望来此一游.而了解凡尔赛的法国人也愿在它繁花 似锦的花园里,或在它茂密的森林中,或在它水花四溅的喷泉旁度过他们的 节日或假日. 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市西南方 14 公里处,有三条大路汇集到宫殿的大 门.凡尔赛宫由宫殿与花园两部分组成.还在 1624 年国王路易十三就在这里 建起城堡,作为皇家狩猎的行辕.好大喜功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当政时决 定在此建立王宫,自 1661 年起便开始大兴土木.1682 年路易十四将政府迁 来,工程尚未完成,只好加速进行,一时曾动员 36000 多民工及士兵日以继 夜地劳动.到 1689 年全部工程竣工,先后历时 28 年.宫庭的建筑面积为 11 万平方米,园林占地 100 万平方米.王宫建成后,曾举办多次盛大的庆典, 其豪华与气派使欧洲各国的封建帝王为之垂涎.于是,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 后纷纷依照凡尔赛宫的模式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宫殿.当时,法国已经成为 欧洲文明的中心. 路易十四死于 1715 年.当时,王宫已基本建成今天的规模.后来的数代 王朝对内部也曾不断翻修,改建,但外观没有大的变化.王公贵族们终日在 此过着挥霍无度,豪华奢侈的生活,而置人民的死活于不顾,将他们推向苦 难的深渊.结果,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愤怒的群众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 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同年 10 月 5 日,国王路易十六被群众代表从凡尔赛捉拿 到巴黎,不久被送上了断头台,这就敲响了法国君主制度的丧钟.封建王朝 倒台后,凡尔赛宫变为国家历史博物馆.现在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 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凡尔赛宫的布局为东西朝向,左右两侧对称.花园中精心设计的雕像, 喷泉,树木,草坪分布在中央大道的正中或两旁,层次分明,布置合理.特 别是宽阔的中央大道上的一个个喷泉,里面有精雕细刻的人与兽,嘴里喷出 一柱柱水流,从宫殿方向望去十分好看,与周围的树木,人像雕塑形成一个 和谐,美妙的画面.靠近宫殿的大水池旁那些青铜雕像是古代的神像,其表 情,神态栩栩如生.游人们总是成群地围在雕像旁,照相机的快门声响个不 停.据说,整个花园中有近千个喷泉.夏季,每逢星期六,星期日傍晚,喷 泉全部开放,各种灯光与之交相辉映.此时,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每次仅 水的消耗就达 6000 吨之多.当然,这个费用还是由观众承担,因为门票的价 格也高于平时. 凡尔赛宫殿中共有 500 个大厅与房间.整个建筑大体呈凸字形,共有三 层,中间部分向花园突出,两翼成一字形摆开,两侧之间距离为 670 米.国 王与王后的房间以及主要大厅均在中间部分二层楼上,两翼为宫室及政府办 公楼以及剧院,教堂.中间右侧有国王的许多接待大厅及办公室,寝室,餐 厅,休息室,游艺室等,左侧则是王后的各种用房.最引人注目的该是正中 面向花园的镜厅,它长 73 米,宽 10 米,高 13 米,富丽堂皇,气势磅礴.面
    向花园一侧有 17 个大玻璃窗,对面一侧则有由 400 多块玻璃镜片拼成的 17 个大玻璃镜与之对应,将花园的美丽景色全部反射进来,同厅内绚丽的陈设 交相辉映.大厅四周有 24 个镀金的灯柱,上面布满精美的雕刻.10 多个华 丽的大吊灯悬挂在中央.大厅顶部是一组色彩鲜艳,线条清新,形象生动的 绘画.这是法国最大的一组壁画群.置身在这个大厅中,人们会感到"金壁 辉煌"几个字的真实含意. 镜厅是沟通国王住室与王后住室的通道,也是国王每天到楼下教堂祈祷 的必经之地,同时,国王在此接待外国政要及接受外国大使递交的国书.镜 厅的两侧分别是和平厅与战争厅,其规模较小,但也是玻璃镜与大理石贴面, 雕梁画柱,很有气派.和平厅中一幅圆形壁画表现法王《路易十五为欧洲带 来和平》,而战争厅的多幅壁画则表现法军在战斗中取胜的场面. 在凡尔赛宫所有对外开放的展厅中,绘画,雕塑,挂毯都构成装饰的必 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画是勒布朗,达维德,德拉克鲁瓦,马洛等人的杰 作.这里也有许多表现历代国王的油画及头像.达维德画的拿破仑骑马飞奔 的油画,马洛画的路易十四接见大臣的油画,里戈画的路易十四及路易十五 油画,卡莱画的路易十六的油画等都很有名.宫内各处都有大理石,作为内 部装饰用品,品种达 60 多个. 在王宫北翼的教堂及歌剧院也是两个重要的建筑.法国历代国王都是虔 诚的天主教徒,建设王宫自然少不了教堂.凡尔赛宫的教堂是 1709 年才完工 的.该教堂也如大厅一样,富丽堂皇,到处是精巧的雕刻,顶部布满色彩鲜 艳的绘画.路易十五在此举办了两个儿子的婚礼.路易十六与绝代美人安东 阿内特也是在这里成婚的.装饰考究的歌剧院是设计师戈布里埃的杰作,巴 黎歌剧院就是他设计的.剧院的建成满足了这些国王们渴望欣赏音乐与戏剧 的要求. 据说,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定建造如此庞大与豪华的宫殿也是 受到了当时内阁中最高财政总监尼古拉·富凯在巴黎南部郊区所建的一座豪 华,雅致的城堡的启迪.这位风华正茂的财政总监利用他的职权横征暴敛, 然后利用这些钱财修建了一座《沃子爵堡》.他的朋友拉封丹,莫里哀等都 曾前来做客.为了显示这座建筑的气魄,他也专门邀请了跑易十四到这里来. 国王极为赏识富凯的城堡,因此决定雇佣修建城堡的全班人马为他设计,建 造规模更加宏大的凡尔赛宫.而可怜的富凯,几个星期之后便以贪污舞弊罪 而被关押到监狱里,直到病死,全部财产也被查抄.《沃子爵堡》位于巴黎 南郊,在通往枫丹白露的路上,城堡四周有很漂亮的花园,至今仍是巴黎的 一个重要参观景点. 凡尔赛宫建成后,随着许多政府机构迁居这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各 项服务行业也不断发展,市政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今天,凡尔赛已经是个 有 10 万人口的城市,旅游业十分发达,与首都巴黎有高速公路,铁路及公共 汽车相通,交通十分便利.由于这一地区林木多,工业污染少,环境优雅, 许多巴黎人,特别是有钱人在这里建有别墅.每年夏季,这里都举行艺术节, 以吸引更多的游人. 法国大革命后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王室也被赶出凡尔赛宫.从 此,盛极一时的王宫开始没落.凡尔赛宫还曾几度遭劫,内部陈设也遭破坏. 进入 20 世纪以来这里曾进行大规模整修,耗资达 2.5 亿美元.专家们复制了 宫内的陈设与装饰,同时从世界各地私人收藏家与拍卖行收购了许多宫内遗
    物.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东阿奈特睡床的帐顶华盖就是从纽约的拍卖行购 回的. 法国与世界的历史中许多重大事件与凡尔赛相关.1715 年及 1774 年国 王路易十四及路易十五先后在此逝世;1783 年在这里签订和约,结束美国的 独立战争;1789 年法国大革命,国王路易十六被赶出王宫,押解巴黎;1871 年普法战争中凡尔赛宫被德军占领,成为德军司令部;同年德皇威廉一世在 此加冕;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时,反革命的国民议会在此开会,梯耶尔政府 从这里向公社战士疯狂反扑,因此,被称作凡尔赛分子.1919 年第一次世界 大战结束,英,法等战胜国在这里与德国签订和约,和约竟然规定将德国的 殖民地重新瓜分,把战前德国在我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这理所当然地激 起我国广大人民的不满与愤慨,从此爆发了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 "五·四"运动.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未敢在和约上签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凡尔赛再次被德军占领.战后,这里也召开过许多重要 的国际会议,1982 年第八次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便在此举行. 凡尔赛宫在法国人的心目中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目中确实占有重要地 位.
    巴黎圣母院的幽思 巴黎圣母院在中国广为人知,这大概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法国作家维克 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即在中国上映的同名电影.其实,巴黎圣 母院何止在中国有名,它在世界上也很有名.甚至有人说,巴黎圣母院的知 名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座教堂.到巴黎来的参观者几乎都想到巴黎圣母院一 游,揭开它的面纱,看看它的真面目.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市中心塞纳河心的西岱岛上,是巴黎最古老的建筑之 一,一直到 14 世纪末都是法国最大的教堂.它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沧桑,与巴 黎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知道,西岱岛是巴黎的诞生地,很早就有 人集居.后来,罗马人的入侵为他们带来了基督教.从此,人们开始供奉圣 母玛丽亚.自 1163 年起正式开始修建巴黎圣母院,前后持续了近 200 年,直 到 1345 年才最终建成.它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对后来 欧洲与美洲的哥特式建筑有重大影响. 从外观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宏大建筑,只是后侧的两个角呈半圆形. 教堂总长度为 130 米,宽 48 米.它位于西岱岛的一侧,紧靠塞纳河岸,从对 岸的很远处就可看到它的身影.正面入口处,有三个大门,每个门都有自己 的名称,中门为《最后审判门》,左门为《圣母门》,右门为《圣安娜门》. 三座大门之上有一排雕像,计 28 个,那是耶稣的先祖,28 位帝王.两侧大 门顶部各有一个塔楼高耸入云,每个高 69 米.塔楼中有盘旋的楼梯,游人买 票后可以顺梯而上.从塔顶向外了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圣母院大厅的屋 顶中央还有一个尖塔,塔顶距地面高达 90 米.圣母院前有一个很大的方形广 场.广场上终日游人不绝.一些人在欣赏圣母院的迷人姿态,另一些人在用 相机摄影留念.为了把正面,包括两侧高耸的塔楼摄入镜头,摄影师还必须 站到广场的另一端. 巴黎圣母院是游人可以自由参观的地方. 进门后里面是一个 6500 多平方 米的大厅,可容纳 9000 人进行宗教活动.大厅的前台也很宽阔,可容下 1500 人.大厅拱顶距地面的高度为 35 米,由 75 根柱子支撑着,四周有回廊.前 台中央摆放着玉石雕成的圣母像.从大厅向四外张望,可以看到教堂正面有 一扇 9.6 米的圆花玻璃窗,两侧也各有一个直径达 13 米的花玻璃窗.半圆形 的后殿堂也有花玻璃窗,墙壁,门窗均有绘画或雕刻装饰.两侧的小教堂里 有 17 与 18 世纪的绘画作品.这里的大管风琴是 1730 年制作的,19 世纪曾 进行过整修.现在经常有欧洲各国的大管风琴手前来演出.演出时间都是在 星期六的下午.听众可以免费欣赏.这个管风琴至今仍是法国最大的. 在教堂的神像中有一尊头戴钢盔,身披战袍的女神像,她面目清秀,体 态矫健,左腰佩有一把长剑,正双掌合拢在做祈祷.这就是著名的"圣女贞 德".贞德是法国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她生于 1412 年,本是农家少女, 在法国与英国之间的"百年战争"中投入保卫家乡的战斗,十分英勇善战, 1429 年 5 月 7 日率部队 6000 多人击退了英国侵略军,解放了她的故乡奥尔 良市,从而扭转了战局.但她在战斗中被封建贵族出卖,落入侵略军手中. 最后,宗教法庭秉承英国人的旨意裁定她为"异端"及使用巫术,而判处给 她施以火刑,并于 1431 年在卢昂将她活活烧死,其时她年仅 19 岁.1453 年 百年战争结束,法国取得胜利.1455 年,在巴黎圣母院为这位法国民族英雄 举行隆重昭雪仪式.教会追认她为圣人,国家追认她为民族英雄.5 月 7 日
    "贞德节"成为法国举国上下欢庆的节日.贞德的故事在法国广为传颂,有 关贞德的纪念碑也到处可见.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一个重要宗教祈祷场所,每天都举行祷告活动,具 体时间张贴在大门口,人们自愿前来.平时,走进大厅,人们立刻有一种庄 严肃穆的感觉.这里的一切好像与现代化的世界不一样,装饰,陈设都像几 百年前的样子.里边很安静,人们自觉地轻声话语,走路也尽量不出声音, 信徒们点燃的蜡烛闪烁着光芒,终日不断.据朋友说,这里除每天规定的活 动外,还经常为青年人举办结婚仪式.每逢宗教节日,这里更是纪念活动的 中心. 圣诞节及复活节, 不但 9000 个座位全部占满, 连走廊都挤得水泄不通, 最多时容纳 2 万人.巴黎圣母院的圣诞夜弥撒在全国是最有名的.巴黎大主 教亲自出面主持,信徒们都以能够参加这种弥撒而感到光荣. 据专家们说,巴黎圣母院是当时建筑艺术的一个伟大杰作,它一改教堂 外形结构古板, 单调的传统, 增加了雕塑与装饰, 正面 28 个古代帝王石雕像, 圆花玻璃窗及窗下的圣母怀抱圣婴的精美雕塑都是建筑与雕塑的精品,在这 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巴黎圣母院一改过去教堂内部窄小,昏暗的传 统,大厅宽敞,明亮. 自巴黎圣母院建成之后,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事件.因此有人把它看 作是一部"历史教科书".14,15,16 世纪都有国王来此参加盛大庆典. 1594 年亨利四世国王在此加冕.1654 年 4 月"太阳王"路易十四又在这里加冕, 在他当政之后,开始了法国历史上一段极盛时期.1774 年国王路易十六也在 这里加冕,可他并没有因此幸免于在大革命后被推上断头台的命运.1804 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这里加冕称帝,场面极其豪华,盛大.法国大画家 达维德的一幅名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就是表现这一场面的.1853 年拿 破仑三世在此举行婚礼.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又聚集到这里大 唱胜利赞歌.1970 年戴高乐将军去世,世界各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又在这里 参加了他的庄严,隆重的葬礼.1980 年罗马教皇来法访问,在这里举行了弥 撒. 讲到教堂,人们自然又联想到法国人的宗教信仰.法国被认为是天主教 国家,天主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天主教堂到处都有.不要说大中城市,就 是边远的农村,即使人口不多,也都少不了有一座教堂.有些城市如里昂, 兰斯,亚眠等地的大教堂雄伟壮观,结构精巧,在法国和世界上都很有名, 它们都是历史上不同建筑流派的代表作.统计表明,法国 5600 万人口中有 4600 万在教堂中受过天主教洗礼.同时,也要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 的进步,法国人中真正信教的人已越来越少,经常参加宗教祈祷活动的不足 人口的 16%,偶而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的约 15%,约 70%的人根本不参加 任何祈祷活动.相当一些人参加宗教活动不过是"凑凑热闹"而已. 1830 年法国最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不朽之作 《巴黎圣母院》问世. 在书中他把巴黎圣母院说成是"一个巨大的石头交响乐",是"整个人类和 人民的巨大工程",说这里"每一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到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出 的奇功,以千百种姿态跳跃而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巴黎圣母院有过许 多的赞誉.这部以《巴黎圣母院》命名的小说本身成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纪念 碑式的作品.雨果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善良无辜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 她是一个纯洁热情的吉普赛少女,在巴黎街头以卖艺为生.圣母院副主教克 路德·孚罗洛对她产生邪念,妄图占有她.但当他发现她另有所爱时,便刺
    杀了她的情人,还嫁祸于她.爱斯梅哈尔达被判死刑.圣母院丑怪的敲钟人 加尔莫多把她从刑场救出,留在圣母院中对她保护,照顾.但教会诬陷爱斯 梅哈尔达为反宗教的女巫.法院决定逮捕她.克洛德·孚罗洛趁机把少女劫 出圣母院,妄图强暴于她,但遭坚决拒绝.随后他便将少女交给了追捕的士 兵并从圣母院的楼上看着爱斯梅哈尔达被送上绞刑架.因失去了爱斯梅哈尔 达而悲痛欲绝的加尔莫多愤怒地将克洛德·孚罗洛从楼上推下摔死.他自己 也到公墓自尽在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旁边.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通过揭露法国 16 世纪专制社会的阴森黑暗,反动 教会的狡诈及司法制度的残暴,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特别集中揭露了教会 势力的淫邪,虚伪和狠毒.整个作品以浓烈的笔调表现了复杂的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夸张,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小说的特点.法国大作家雨果在年仅 29 岁时写出的这部小说在法国及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了与真正的巴黎 圣母院同样的不朽杰作.虽然这部作品中还有唯心主义宿命论的烙印,但雨 果已从政治上的保皇派及文学上的保守派转变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与文学 上的积极浪漫主义者.所以,他的作品才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巴黎圣 母院丰富了伟大作家的想象力,给予他无穷的灵感,而作家笔下的故事与人 物反过来也给这座教堂带来无穷的生机,使它的名字传遍世界,而家喻户晓.
    凯旋门今昔 在欧洲,自古罗马时代起,各国的封建帝王为炫耀他们对外侵略的战功 或抵御入侵的功绩而开始兴建凯旋门.到如今共建起多少凯旋门已难以计 数.据说,现在世上仍存的凯旋门还有 20 多座,但耸立在巴黎戴高乐广场中 央的凯旋门算是它们当中最雄伟壮观,最有名气的.这是一座高 50 米,宽 45 米,厚 22 米的巨大方型建筑,于 1836 年落成.它地处巴黎最繁华的香榭 丽舍大街的西端,也是横在自卢浮宫到拉德芳斯"大拱门"这条巴黎中轴线 上最醒目的建筑,它的高大身躯几乎从市区的各高层建筑上都能看到. 凯旋门全部由石料砌成,呈乳黄色,从东西南北四面观看,它均为方形, 且中间均有一个拱门.正面的拱门高 29 米,宽 14 米,可以并排通过七八辆 汽车.无怪乎这里曾经发生过轰动一时的有人驾驶飞机从拱门中穿过的事 情.拱门中央是 1920 年 11 月 11 日建造的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墓外只有一块横卧在地上的墓碑,碑上写着: "这 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法国军人."墓前经常摆放着鲜花,还有一个长明火, 昼夜燃烧.每当法国的重大节日,总统与总理等领导人都来这里献花.外国 领导人正式来法访问也都免不了到这里敬献花圈. 从外面看,凯旋门的前后有巨型雕像,内容均取材于 1792~1815 年法国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最有名的是正面,即朝向香榭丽舍大街那一面,左侧那 幅《自愿军出征》(又称《马赛曲》).它是浪漫主义大师弗朗索瓦·吕特 的不朽之作.雕像中一位右手持剑的女战士正在振臂高呼,号召战士,市民 及孩子们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挺身而出,投入战斗.正面右侧的塑像表现拿 破仑在战斗中获胜的场面.背面左右侧两组雕塑分别反映反抗入侵者的战争 及 1814 年的和平. 在拱门中两侧墙壁上刻有法国历史上 128 场重大战役的名称及 660 名指 挥这些战役的将领的名字.每天下午 6 时,人们都会见到一批穿着不一的老 战士举着战旗在这里集会,在无名烈士墓前献花,向死难者表示敬意.军乐 队在一旁奏乐伴随.这时"长明火"火势加大,熊熊燃烧.我们曾好奇地与 几位老战士交谈过.他们都是已经退休的军人,过去曾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 的不同战役.据他们介绍,到这里参加悼念活动是由老战士协会组织,人们 自愿而来.自 1922 年起,举行这种悼念仪式已成传统,日复一日终年不断. 今天,巴黎的凯旋门已成为法国民族荣誉的象征,人民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 场所.每当国庆节时,法国军队都列队凯旋门广场四周,在军乐声中接受总 统的检阅.我们也记得,每逢节日的傍晚,凯旋门的大拱门中都挂起一幅高 约 20 米的法国国旗.几个大型探照灯从西侧向拱门照射.于是,在东侧香榭 丽舍大街的天空中出现红,白,蓝三种颜色,场面壮观,节日气氛也更加浓 厚. 凯旋门四周是个巨大的圆形广场,广场外有 12 条大道规则地向外辐射, 因此广场过去称"星形广场",自 1970 年戴高乐将军去世后,改为"戴高乐 广场",作为对他的纪念.戴高乐是位伟大的爱国者,曾领导法国人民进行 反法西斯战争,打败德国侵略者.战后他曾长期担任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广 场是巴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每天有约 10 万辆汽车在这里通过.四周 12 条 大道均有车辆进出广场,使行车条件大为复杂化.巴黎人都认为这里是行车 最困难的地段.汽车碰撞的事情时有发生.本来法国人开车就比较"粗野",
    到这里更是"急不可耐",深怕被围在里圈转不出来,因此,每天上下班时, 只有靠一大批交通警来指挥交通. 参观凯旋门的游客还可以到顶部登高了望,或乘坐电梯,或顺环形阶梯 徒步攀登.凯旋门的顶部是一个大厅,里面陈列着有关凯旋门兴建过程及发 生在这里的重大事件的图片与资料.大厅的顶部便是平台.站在这离地面 50 米高的平台上极目远望,巴黎的景色历历在目.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 卢浮宫,巴黎歌剧院,蓬皮杜中心,蒙马特教堂,拉德芳斯的高楼群,布洛 涅森林等无一遗漏.往下看,12 条大街在广场四周均匀地分布并向远处延 伸.耸立在各条路口的 12 座设计精巧的白色楼房也为广场增加了新的魅力. 广场的地下是一个大型的地铁站,有 4 条地铁线在这里交叉汇合,每个 站都能相互沟通,供乘客换车,还有许多通往地面的通道与出口.4 个车站 的站台处于不同的深度,最下面是郊区铁路 RER 的车站.此外,凯旋门下还 有一个地下汽车通道及一个地下人行道.可以看出,它的地下已经是最大限 度地得到"开发".凯旋门广场四周还有几条公共汽车线的停车站.从北郊 戴高乐机场进城的法航班车也在广场的一角停留. 凯旋门的历史与拿破仑有着密切关系.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 帝,他当政时曾多次率兵南征北战,一方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同时也 执行了对外的侵略扩张政策.1805 年 12 月,他统率的军队在奥斯特利茨大 败奥俄联军.正是为了炫耀这一战功,拿破仑于 1806 年下令修建这座凯旋 门.同年 2 月,他钦定了设计方案后,工程便正式开始.1810 年工程尚未完 工,拿破仑为庆祝他与玛丽·路易斯的婚礼而命令在这里修起了一个实物大 小的凯旋门模型.1815 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被流放于圣勒拿岛, 1821 年病死在那里.他没能看到凯旋门的落成. 1836 年凯旋门建成,前后历时 30 年.这时,提议建造凯旋门的拿破仑 已死去 15 年.拿破仑在死前的遗嘱中曾表示: "希望把我的骨灰安葬在塞纳 河畔,安葬在我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1840 年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菲力 普为了争取民心而决定将拿破仑的遗骸移葬到巴黎.12 月 15 日这一天巴黎 人倾城出动,站立在大街两旁争看拿破仑的灵车.由 16 头大马牵引的灵车载 着拿破仑的灵柩在凯旋门下缓缓经过.法国国王及文武百官亲自伴随,场面 十分壮观.随后,拿破仑的遗体被安葬在荣军院的教堂中,至今仍是游人们 乐于参观的名胜古迹. 1885 年法国的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逝世.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 一位作家.他在漫长的一生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活动,写出了数量惊人的 诗歌,戏剧,小说及文学理论作品,在人民中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他死后 受到了最高的礼遇,他的灵柩被停放在凯旋门的拱门中.近 200 万巴黎人来 这里向这位大文豪告别,并参加为他举行的国葬.最后,在人们的簇拥下, 他的遗体被送往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圣贤祠中并在那里安葬. 凯旋门也是法国近代史中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人. 1919 年法国在这里举 行盛大的阅兵式,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944 年 8 月 24 日,巴黎从 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获得解放.次日,戴高乐将军又率领队伍来到凯旋门, 与群众共同欢庆胜利.
    蓬皮杜中心 蓬皮杜中心全名为"蓬皮杜国家文化与艺术中心",坐落在巴黎市心脏 地区,离市政厅,巴黎圣母院,卢浮宫都很近.它是根据已故总统蓬皮杜的 倡议兴建的.可惜,落成时蓬皮杜总统已经逝世.接替他的吉斯卡尔·德斯 坦总统决定以蓬皮杜的名字为这个引起激烈争论的古怪建筑命名.平时,巴 黎人也把它称作"鲍布尔". 中心是一个巨大长方形建筑,长 166 米,宽 160 米,高 42 米,除钢架结 构外,全部为玻璃覆盖.外部有纵横交错的管道及类似脚手架的金属结构, 涂着蓝色及绿色油漆,加之上下楼的自动扶梯也建在楼外,由玻璃罩住,貌 似更大的管道.因此,使人感到这是一座"炼油厂"或"煤气中心".建成 后,许多人横加指责,认为它"不三不四",与周围建筑"极不协调".经 过一阵喧闹之后,人们已慢慢习惯了它.今天,这个中心已成为巴黎市最受 欢迎的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每年到此参观的人数都达 700~800 万人. 蓬皮杜中心建成于 1977 年,其宗旨是帮助一般大众认识艺术,了解文 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文化交流,培养年轻的艺术家.这里有"国家现 代艺术博物馆",有"工业成就中心",有"公共情报图书馆",有"声乐 及现代音乐研究所",还有儿童画室,各种展览厅,剧院,电影院等,总面 积达 10.3 万平方米. "现代艺术博物馆"是目前法国最大的现代艺术品陈列馆,计有展品上 千件,包括现代派,抽象派,印象派,荒诞派,立体派,野兽派的绘画与雕 塑.尽管这里展出的都是各种现代流派的佳作,但一般观众难以领略其中奥 妙.几年前,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一个废旧的火车站被改建成奥赛博物馆, 专门展出 1848~1914 年的作品.早于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都陈列在卢浮宫 中,而 1914 年之后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就集中现代艺术博物馆中陈列.因此, 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便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发展与 演变过程. 这里的"公共图书馆"是法国对公众开放的最大图书馆.图书馆共有两 层,一层是期刊与报刊阅览室,二层是图书室,全部为开架阅览,计有 40 多种语言的图书,期刊,任凭读者随意选择.此外,还有许多录音带,录像 带,照片,唱片供读者借用.这里设有语言学习室,可供读者自学 70 多种外 国语言.这里也有卫星转播的外语节目,既可供学习外语,又能了解国外时 事.不难看出,图书馆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要,因此成为蓬皮杜中心最受人 欢迎的地方,平时每天平均接待 13000 多人,全年达 400 多万人,在全世界 的图书馆中首屈一指. 我们曾多次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因为是开架阅览,读者进去前必须寄 存包裹.如果有人将书从图书馆带出,出口处的警报器便会发出声音,因为 每本书中都贴有磁性条带.读者进去后可以到整齐排列的书架前按类别及作 者姓氏字母去查寻所需的书籍,然后随便找座位坐下.这里的座位经常满员, 因此许多青年人便席地而坐.地上铺的是纤维地毡,打扫得很干净,坐上去 倒也惬意.书看完后要放回原处.读者如对某些资料感兴趣,可随时到自动 复印机前复印,每次只要将一个法郎的硬币投进去即可.图书馆的负责人曾 告诉我们,图书馆的读者大多是青年人,年龄在 30 岁以下的占 2/3. 除上面提到的公共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之外,这里的各类展览,演
    出常年不断且经常更新,不断有新事物出现.此外,整个中心开放时间长 (每 天到晚上 10 时),且多数项目供免费参观,这些都是蓬皮杜中心之所以受人 们欢迎和得到人们称道的原因.我们每次到这里来,都会看到成群结队的中, 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观,学习.显然,文化艺术中心成了他们又一课 堂. 大楼的最上层有一个电影院,还有咖啡馆及餐厅.参观累了的游客和看 书时间长的学生可以到这里来小歇一下.因为这一层的高度有 40 米,向外了 望,视野广阔,远近的许多建筑都清晰可见,尤其是几个绿色屋顶的建筑, 如巴黎歌剧院,大宫殿,小宫殿等都十分醒目.许多参观者都乐于站在这里 环顾四周,了望巴黎的景色,久久不愿离去. "中心"的西侧是个大广场,这里经常人流如潮.许多民间艺人专门在 这个广场表演,有的演杂技,有的奏乐器,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人 在这里即席为游客们画肖像画,密密麻麻的人总是围成一圈圈,显得十分热 闹.其情景使我们想起过去北京的天桥.有的人确是身怀绝技,身手不凡, 但也有的人不过是凑热闹,没什么真本领.他们的动机也各不相同,一些人 乞求别人给些施舍,另一些人则不过是想表现一下自我,只要有人欣赏也就 心满意足了.我们曾看到一批来自拉美的青年男女,在参观文化艺术中心之 后心血来潮,在这里引亢高歌,唱起民族歌曲,看到听众鼓掌,便满意地离 去.天长日久,这个广场上的露天演出似乎已成为文化艺术中心的有机组成 部分. 广场的周围是商店,书店,画廊及旅游纪念品商亭,大都是为了适应游 人需要而设立的.那些介绍巴黎风光的明信片及幻灯片品种很多,总是吸引 着大批的人群.加之,附近的几条小街道禁止车辆通行,在这里散步没有后 顾之忧. 记得 1987 年 1 月 31 日晚,为庆祝"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与 开放 10 周年,而在这里的广场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巴黎文化界人士齐 聚一堂.接替吉斯卡尔·德斯坦的密特朗总统亲自与会.当时钟指向 20 时 15 分时,密特朗按动一下电钮,广场上一个巨大的倒计时电子钟当即启动并 显示出 407655000 的数字. 这就是人类迈入 2000 年前剩下时间的秒数. 从此, 这个电子钟开始不停地闪动,一秒钟减去一个数字,到 2000 年的凌晨将变成 零.与此同时,在密特朗总统身旁,一个不大懂事的小男孩在那里漫不经心 地四处张望.原来,当人类进入 2000 年的一瞬间,他将恰好年满 20 岁.这 一动人场景为这座现代的文化设施又蒙上一层"未来主义"的色彩.从这次 庆祝大会之后,来参观蓬皮杜中心的人首先看到的便是这个倒计秒数的电子 钟并从中获悉人类进入 2000 年所剩的时间. 蓬皮杜中心还是经常举行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所. 1986 年这里举 行了"中国电影回顾展".在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陆续上演了近百部有代 表性的中国电影,其中甚至包括早期的无声电影.这些电影大都具有很高的 艺术水准,受到法国朋友的热情称赞.1987 年这里又举行了"国际真实电影 节",实际上就是纪录片电影节,中国推出两部影片参展,世界著名电影大 师伊文思亲临指导.我国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中年导演都郁代表中国电影界, 在这里参加了广泛的交流活动.我们正是在这次活动中与他结识并成为朋友 的.本来,他还年轻,待蓬皮杜中心的电子钟闪到"0"时,他的年龄也只有 60 岁.但是,病魔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蓬皮杜中心将永远成为他为中法
    文化交流热心奔波的见证.
    奥赛博物馆见闻 1986 年 12 月 1 日,巴黎市塞纳河左岸一座粉刷一新的乳白色大厦第一 次打开大门迎接四面八方的来访者.法国总统密特朗,总理希拉克及政界, 文化界的几乎全体要员都来参加它的揭幕仪式.这就是经过近 8 年的建设刚 刚完工的奥赛博物馆.它在地理上与卢浮宫隔河相望,展览内容也与卢浮宫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里集中了 1848~1914 年有代表性的绘画与雕塑作品, 许多展品就是来自卢浮宫.展出面积达 45000 平方米. 奥赛博物馆是由一座废弃的火车站改建而成.那还是 1900 年,为了迎接 巴黎的万国博览会,建起了这座火车站.到了 1935 年,由于列车的长度增加 了,原来的 138 米的站台已经容纳不下,只好另建新站.如何利用这座旧车 站 几十年来人们为此绞尽脑汁,设想过多种方案.在 1971 年曾做出决定, 拆掉火车站,就地建一座旅馆,甚至已经选定了设计方案.1972 年又有人建 议把火车站改造成博物馆,建议得到当时的总统蓬皮杜的赞同与支持.不久, 蓬皮杜病故.继任的德斯坦总统也仍然认为建设博物馆是最佳方案,于是在 1977 年最后确定建设博物馆. 1981 年左翼的密特朗在总统选举中击败了右翼 的德斯坦,但对这项工程的建设非但未加反对,而且积极给予支持. 应当说,意大利的女设计师奥朗蒂为把这个长 138 米,宽 40 米,高 32 米的空旷大厅改造成现在这样别具一格,布局合理的博物馆,所提出的设计 方案是颇具匠心的.博物馆的大门设在西侧.走进大门,观众一眼就能看到 博物馆东侧的玻璃墙,一个长 100 米,高 32 米的巨大空间展现在眼前.而且 由于大厅的拱顶和西侧道,也是休息室,同时还陈列着一些雕塑作品,作者 有鲁德,卡尔波,普拉地埃,卡瓦利埃等.大厅两侧便是一间间展室. 两侧的展室各有三层,主要陈列绘画展品,按年代的顺序划分.一楼是 1848~1875 年的作品,北侧陈列着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及印象派初期的作 品,包括米勒,库尔贝,马内,德加,莫洛,夏瓦纳等人的作品,印象派代 表人物马内 1865 年画的引起很大争议的《草地上的午餐》便在其中.南侧则 是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象征主义等画派的作品.著名画家德 拉克鲁瓦,安格尔等都有多幅作品展出.在这一层还专有一间建筑艺术陈列 厅,埃菲尔铁塔的模型,草图,设计底稿等也陈列在此.这是铁塔的设计者 埃菲尔的后代捐赠的. 按时间的顺序,观众最好在参观一层后先登上第三层.这一层主要是展 出印象派的作品.由于它靠近大厅的玻璃拱顶,采光条件好,作品如同在露 天陈列,这对印象派绘画来说尤为适宜.塞尚,马内,雷诺阿,德加,莫内, 西斯莱等人都有多幅作品参展.塞尚的《浴女》及《塞尚夫人像》是很值得 一看的.人们都知道,正是在奥赛博物馆开幕前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身价 大增,在世界拍卖市场上创出一个个新纪录.1990 年 5 月 15 日印象派大师 梵·高的一张画《加赛医生肖像》竟然以 8250 万美元被人买走.梵·高是荷 兰画家,但他侨居法国多年,许多作品是在法国完成的,最后也死在法国. 生前他终生被人看不起,他的画无人问津,生活穷困潦倒.谁也没想到他在 死后 100 年居然登上世界画坛的顶峰.法国人很喜欢他的画.他的画也有多 幅在这里陈列展出.如果每幅都卖出 8000 万美元的高价,全部价值该是天文 数字了!印象派绘画是奥赛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许多观众就是为了 欣赏印象派作品而来.除印象派外,在这一层还有新印象派及纳比派的作品,
    诸如卢梭,高更,图卢兹-洛特雷克等人的作品,供观众欣赏. 从三楼走下来到第二层,实际上这是一个楼层较低的中间层.这里陈列 着许多雕塑作品,作者有罗丹,马约,布尔戴尔等人.有 19 世纪末学院派画 家的一些作品. 在另一侧则是 20 世纪初叶流行的立体主义及野兽主义画派的 绘画.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马蒂斯的创作. 奥赛博物馆为了帮助观众了解馆内展出的作品,每天都举行一场报告 会,分析介绍一部作品,或者是绘画,或者是雕塑.观众免费入场并可发言 提问或发表看法.此外,每周放映三次电影,有纪录片也有故事片,主题都 是与陈列的艺术展品有关.在博物馆的入口处还有一个录像厅,为观众放映 奥赛火车站历史的录像片. 1900 年,当火车站刚落成时,一位名叫德塔伊的画家曾高兴地说,这个 车站多么像一个陈列艺术品的宫殿!80 多年过去了,他的话真的成了现实. 巴黎人又有了一个值得骄傲的艺术博物馆.但是,正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 中心,卢浮宫中的"金字塔"等建筑刚诞生时一样,这座博物馆的开幕尽管 得到多数人的赞许,同时也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有人说,大厅与展室的结 构太古板,不能使展品都充分展示出它们的光彩.有的说,展品是按历史年 代顺序排列下来的,但艺术创作的发展毕竟不同于历史.这种排列法,使一 些平庸之作也登上大雅之堂,冲淡了优秀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有人批评 把展品的时间跨度划定为 1848~1914 年是不合理与不合逻辑的, 因为一些优 秀艺术家创作的鼎盛时期恰恰跨越了这个年代的界限.有的报刊说,是密特 朗总统亲自划定的这个界限,但他只"擅长文学"而"不大精于艺术".这 些意见并非全无道理,它们会促进博物馆的工作不断改善. 上面讲到,奥赛博物馆的展品就创作年代而言是卢浮宫的继续.而蓬皮 杜中心里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则又是奥赛博物馆的继续,那里主要陈 列了 1914 年之后的艺术作品.这样,爱好艺术的观众既可通过参观这三个博 物馆了解法国艺术的全貌,又可按本人的爱好从中进行选择. 自奥赛博物馆开幕以来,这里的观众中青年学生占了很大比重.他们在 老师的带领下结队而来,进行有组织的参观.到这里来已经是学校教授美术 课的一项内容,而博物馆也为他们提供许多方便.比如,尽管对普通观众来 说门票并不便宜,但对 18 岁以下的青少年均免收门票.他们有专门的入口, 参观前先听取介绍,有时也专为他们播放录像等.这些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艺术素养,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的潜力.法国政府肯用 13 亿法郎的巨 资建造这座博物馆,恐怕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培养教育年轻人.
    巴黎蜡像馆 格雷万蜡像馆是来巴黎参观的游客不应错过的地方.它坐落在市中心地 区蒙马特大街,周围电影院,剧院林立,是一个繁荣热闹,交通方便的地段. 蜡像馆是这条街的门牌 10 号,馆的门面不大,只有一个约有 4~5 米宽的大 门.走进去先穿过一段走廊,到了入口处买票,然后即可进入展览厅.展览 大厅入口有一衣着整齐的人,正彬彬有礼地站在那里欢迎参观者,如果不细 看还很难发现这就是你遇到的第一个蜡人. 蜡像馆计有三层,展出面积 4000 平方米,有各种人物的蜡像 400 多个. 走进一层的大厅,当代法国的与世界的名人便纷纷出现在观众面前,这里有 自戴高乐之后的法国历届总统,有著名的政治家,艺术家,电影明星,电视 明星,有著名的运动员,球星.你看,那不是密特朗总统吗!这不是最受欢 迎的文化部长雅克·朗吗!啊,那是著名电影演员伊夫·蒙唐,电视节目主 持人奥克兰,足球运动员普拉帝尼.在世界各国著名人士中,我们一眼就看 到了毛泽东,邓小平.尽管他们的衣着有些奇特,但是面目神态是符合实际 的.美国总统布什和德国总理科尔也赫然在目.据法国朋友告,蜡像馆中陈 列的人物也在不断更新,有些从现实中消失的人物在这里也会被新出现的人 所代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蜡像馆也是现实政治的睛雨表. 应当承认,蜡像馆的人物都塑造得十分真切,酷似活人.有的人与自己 的蜡像站到一起照相,在相片上你还真的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有一 次我们与朋友来参观,有些累了,看到大厅中一个长凳上只坐着一位老人, 手里拿着报纸,昏然入睡.我们便也在一旁坐下,稍事休息.过了许久,才 惊奇地发现原来他竟也是一个蜡人.据说,他手中的报纸曾换过许多次,只 因报社老板都不赞成在这种场合用他们的报,怕被说成内容枯燥而起了催眠 作用.后来换成《法国政府公报》,才为大家接受. 蜡像馆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地下室.这里展出 58 个场景,反映法国历史的 一些重要事件,有国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王宫举行游园会的场面;有年轻的 路易十七被监禁在圣殿中,还有两只老鼠伴随着他;有莫里哀躺在灵床上; 有十分壮观的查理七世加冕典礼的场面,特别是精心设计的布景给观众留下 很深的印象.18 世纪大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家马拉被暗杀的场面也真实地再 现了历史.人物的身份,动作,表情都很真切,马拉躺卧的浴缸及木拖鞋都 是当年的实物. 最盛大的场面还是拿破仑与他的妻子约瑟芬在他们巴黎郊区的住所马尔 梅松举办晚会的情景.这是拿破仑专为约瑟芬修建的一座豪华的城堡.据说, 约瑟芬长得并不漂亮,而且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比拿破仑还大 6 岁,但因 她十分敬佩拿破仑,而赢得拿破仑的喜爱,他们相识后 3 个月就结了婚.拿 破仑称帝后,不少大政方针得力于约瑟芬.在眼前这场晚会中共展示 48 个人 物,个个栩栩如生.为了制作这个场景并使其符合历史的实际,一些法国历 史专家亲自参与设计.蜡人的服饰也是严格按着原样缝制的,有的还以优质 丝绸为面料,价格十分昂贵.此外,这里的家具,乐器,装饰品甚至咖啡器 皿,镀金银匙等都还是拿破仑时代的原物,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 这个盛大的历史场景外面由特制的玻璃罩保护着,在整个蜡像馆中,属于保 护措施最严格的展室. 这一层的其他展室也都表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人物形态逼真,周
    围景物安排得合情合理.每个展室都编了号,观众可在入口处买一本说明书, 然后根据号码查出故事的内容.蜡像馆的人员在制作每个场景前都查阅许多 史料,还走访专家或知情者,做到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或每件道具的设计安 排都符合历史的真实,有据可查,而不是随意编造.这里的工作人员中许多 人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这项事业. 蜡像的制作自然是个复杂的过程.据介绍,首先要用胶泥做出头部模型, 再按模型制作石膏模子,然后用熔化了的液态蜡浇铸.一般说,浇铸一个头 像需用 2.5~3 公斤的蜂蜡.浇铸好的蜡像还要加工,修饰和化装.装头发是 一项费时费力的事,要一根根粘上去,而一个人头常常要用 200 克头发,这 该是多大的工程!除头部外,手与脚也大多要用蜡制,身体其余部分则用纸 浆制成.蜡像的服装大多是临时制做的,但也有许多例外.如摩洛哥国王哈 桑二世及其随从人员的服装就是派人到摩洛哥买来的,女电视明星克里斯 蒂·奥克兰的服装则是由她的专用裁缝制做的.由于假牙的价格比较高,有 些蜡像的表情只好不带笑容,避免露出牙齿,以减少成本.蜡像的眼睛是由 特制的各色玻璃球制成,眼睫毛用的是松鼠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老化,蜡像也是如此,而且蜡像老化得似乎更快 些.这样就要不断更新.就拿戴高乐将军的蜡像来说,已经在这里陈列了 30 年,先后更换了八九次.我们问过蜡像馆的工作人员制作一个蜡像要花多少 钱 他回答说,一个蜡像连同衣着与装饰大概总得 5 万法郎. 巴黎最早的蜡像馆诞生于 1761 年,那是由一位瑞士的解剖学教授创建 的.后来,这座蜡像馆迁移到外地.1882 年法国画家阿尔弗莱德·格雷万在 巴黎重建蜡像馆,这便是巴黎蜡像馆的前身.之后,其规模不断扩大,内容 也不断充实,经过多年的发展才达到今天的规模.1983 年格雷万蜡像馆又在 巴黎市的阿尔地区新建了一个分馆,面积 1000 平方米,展出 20 个场景,内 容有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及 1900 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等.每个场景有电子声 带配合,参观者可以听到马路上的嘈杂声,小贩的叫卖声,产生身临其境的 感觉.依靠电脑控制,声音还能与动作配合起来.当听到雨果说话时,观众 就可看到他的嘴唇也在动. 这座蜡像馆建成后,也发生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一个意大利人在陈列的墨索里尼像前自杀,还把孩子"托付"给这个蜡制的 墨索里尼.1983 年,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的蜡像突然间被人偷走. 当然,不久又被找回.还有,几个月前逝世的法国著名歌唱家,电影明星伊 夫·蒙唐,生前蜡像馆要为他铸像.这本是扬名四海的大好时机,人们都求 之不得,但他本人却坚决不同意.双方相持几个月,最后伊夫·蒙唐还是让 了步,他的像终于出现在蜡像馆. 格雷万蜡像馆中还有一个容纳 300 多人的剧场和一个圆形的幻影厅.剧 场中每天循环上演几场魔术,杂技等小节目供观众欣赏.幻影厅四周均是玻 璃镜,演出时靠各种灯光,布景及玻璃镜的反射制造出许多奇妙的幻影,使 人一会儿好像置身于大森林中,一会儿又进入富丽堂皇的宫殿.这些活动进 一步增加蜡像馆对观众的吸引力.
    拉雪兹神父公墓寻访 11 月 1 日是天主教的万灵节,在信奉天主教的法国这是国家规定的假 日.万灵节本来是瞻仰圣贤的日子,现在千家万户都利用这一天去为已故的 亲人扫墓,就像在我国的清明节一样.从一清早,巴黎的人群就络绎不绝地 拥向市区的各个公墓.一次我们也随人流来到东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进门 时看到,人们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提着花盆,还有的携带清扫工具.好在公 墓很大,进门后人群就分散开来. 拉雪兹神父公墓占地 50 公顷,是巴黎市近 20 个公墓中最大的.这里计 有 2 万多个墓地,由浓密的树木环绕,许多是参天的松柏.每个墓前都有墓 碑,记载着死者的姓名及生卒年月,不少墓上还有雕像,有的甚至是名家杰 作.因此这座 1803 年建起的公墓既是墓地,也是公园,同时还是一座雕塑博 物馆.就在平时,这里也游人不绝.我们看到几位年长的妇女正坐在路旁的 长凳上悠闲地聊天,同时把手里的食品不断地扔给一旁的猫.据说,这个公 墓里有四五百只野猫,它们就是靠这些老年人不时来喂养而活着.对住在附 近的人说来,这里更像是供休息的公园. 公墓里的道路纵横交错,有较宽的干道,也有狭窄的支线,为便于识别, 道路分别用不同的名字命名,路口还设有指示牌,使人感到好像走进一座城 中之城.墓地占地大小不一,外面的装饰也不一样.这在相当程度上是所处 地位的一种反映.许多墓地上用石头砌了一个小屋,使坟墓与供物不受风吹 和雨淋.有些"墓屋"建得相当考究,有的则年久失修,也许已没有亲人来 探视,关照.由于这天是万灵节,许多墓前已摆满鲜花,有白色的,黄色的, 紫色的,其中菊花最多,这也是法国人的习惯,菊花是专送给死人的. 我们走进大门,按着手里拿着的平面图,自左向右选定一条路线,目的 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看几座知名的墓地.这样,穿过几条街道,我们来到 法国大作曲家比才的墓地.使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墓地很小,极为普通,只有 一块简单的墓碑,上面写着:"乔治·比才,1838~1875".前面摆着两盆 并不丰满的菊花,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冷冷清清.我们的心里有些不平.因 为这位大作曲家所谱写的歌剧《卡门》不仅在法国家喻户晓,而且成了在世 界上上演最多的一部作品,他给法国带来莫大的荣誉与骄傲.的确, 《卡门》 刚刚上演时没有取得成功,这对比才来说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心情不好, 加上他创作与排练时的疲劳,而在一次心脏病发作时去世,年仅 37 岁就离开 了人间.当时离《卡门》的初演只有 3 个月.他未及看到这部不朽之作取得 的成功,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今天的情况不同了,人们不该再对这样一 位音乐天才表现出如此的冷漠!我们在他墓前默默地站了一会儿,怀着不平 静的心情离去. 又过了两条街,我们按着平面图顺利地找到了创作《人间喜剧》的大作 家巴尔扎克的墓.墓前已聚集着许多人,有的还在拍照.巴尔扎克的墓地呈 长方形,墓前正中是个一米高的石墩,上面有他的塑像.石墩左侧写着 "1799 年 5 月 20 日生于图尔",右侧写着"1850 年 8 月 18 日卒于巴黎".这里鲜 花很多,一束束,一盆盆,还有两个花环分别挂在两旁.与邻近的墓地相比, 他明显地受到人们更多的,也是应当得到的关心.这位法国现实主义的大作 家辛勤耕耘一生,他所创作的《人间喜剧》在一代代读者中留下了烙印,成 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恩格斯把这部巨作说成是"现实主义的最伟
    大胜利之一".站在他的墓前, 《人间喜剧》中的许多人物便浮现在脑际中. 我们继续前进,很快找到了莫里哀和拉封丹的墓,因为他们墓地所在的 这条路就称为"莫里哀与拉封丹街",路口的牌上清楚地标明着.他们是同 时代的法国文化巨人,莫里哀(1622~1673)通过戏剧的辛辣讽刺赢得了群 众,而拉封丹(1621~1695)则是以他寓言的深刻内涵打动了读者.他们的 墓地相毗邻;这想必是很符合他们生前的心愿的.这两个墓占地都很小.拉 封丹墓地上是一块石板铺在地面.莫里哀的墓地上有四个石柱支起一块石 板.由于年久失修及风雨的侵蚀,墓碑上的字迹已很不清楚.四周有铁栅栏 围着.几束鲜花零零星星摆在那里.有几位上年纪的法国妇女站在墓前凝神 注视着. 我们继续前行,想去瞻仰大作曲家肖邦的墓地.他的墓地不在大路旁, 甚至也不在小路旁,而是淹没在一大片墓地之中,加上树木的遮挡,我们反 复穿行都没有找到.正当我们想放弃这个念头,改变计划时,忽然发现前面 有个不同一般的墓地,前面的鲜花垒了好几层,还摆了许多蜡烛,有的仍在 冒着火光.我们好奇地走近细看,这正是我们寻找的肖邦墓.墓基上有一个 1 米宽,2 米长的石墩,周围是一圈铁栏杆.墓前中央是一个墓碑,正面有肖 邦的名子和头像.墓碑上面是一个正在沉思的少女雕像,作工精细,形象逼 真.肖邦是波兰人,7 岁开始作曲,8 岁登台演出,不满 20 岁使成为华沙公 认的钢琴家与作曲家.后来,波兰亡国,他被迫流亡国外,来巴黎定居.但 他时刻怀念祖国,思念亲人.他的作品渗透着思乡情,亡国恨,充满了爱国 激情.他经常为祖国同胞募捐演出.1837 年他曾严词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 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晚年,他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 母亲的波兰孤儿".1849 年,年仅 39 岁的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时,他还 嘱托亲人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这种伟大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千百万人. 巴黎人也正是出于对这位异国的伟大作曲家的崇敬与怀念,奉献给他那么多 的鲜花.正当我们站在这里低头沉思时,又有两个年龄约 20 岁的青年人走过 来,他们把手中的鲜花轻轻地摆到肖邦墓前. 下一个目标是到公墓的东北角瞻仰著名的"巴黎公社社员墙".1871 年 5 月 27 日,参加巴黎公社起义的最后一批战士在反动军队的疯狂反击下退守 到这里,继续顽强地抵抗.5 月 28 日凌晨,仅存的 147 人弹尽粮绝,被敌人 俘获,接着就在这个墙角下被凡尔赛匪徒野蛮地枪杀,法国无产者夺取政权 的第一次尝试被残酷镇压下去.恩格斯回忆起这一事件时曾说:"最后一次 大屠杀是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中一堵墙近旁进行的.这堵'公社社员墙'至今 还耸立在那里,作为一个不说话的但雄辩的证人,说明无产阶级敢于起来捍 卫自己的权利时,统治阶级的疯狂暴戾能达到何种程度."据统计,在这次 巴黎公社的起义中共有 3 万多人惨遭杀害,其中许多人也是被押解到拉雪兹 神父公墓中被枪杀的. 今天,社员墙前整洁肃穆,灰色墙上有一块纪念牌,上面用金字写着: 献给公社的死难者(1871.5.21~28.)字迹依然闪闪发光.墙上的花坛和草 坪整修得井然有序,几束鲜花摆放在墙角下的石阶上.不断有人走来,向墙 上投去敬慕的目光.每年 5 月,巴黎的劳动群众代表都结队前来,向公社死 难者敬献花篮,表示怀念.离开"巴黎公社墙"不远,我们看到了《国际歌》 作者鲍狄埃的墓.墓是一块长方形花岗岩石,正面刻着:"欧仁·鲍狄埃,
    1816~1887."这位著名的巴黎公社战士在公社失败后被缺席判处死刑,因 而被迫流亡国外.1871 年 6 月,即公社失败后的几天,他就怀着无比的革命 激情写下了全世界无产者的战歌《国际歌》.1888 年,法国工人作家狄盖特 为这首战歌谱曲.从此,这首歌便响彻全世界.歌中唱道"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那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 在"巴黎公社墙"的附近和对面还埋葬着一些前公社社员,革命者及前 法共领导人.多列士,杜克洛,罗歇等人的墓地并排在那里,分别用黑色或 咖啡色大理石砌成,上面都摆放着鲜花.还有一些为参加西班牙战争的法国 志愿军烈士墓及曾为反对德国侵略军而献身的战士墓也集中在这一片土地 上.走在这些墓前,人们自然会想到,由巴黎公社开创的事业已经和正在鼓 舞着一代代的革命者前仆后继,不断向前.他们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 "拉雪兹神父公墓"于 1803 年根据巴黎市政府的决定辟为公墓,向公众 开放.之后,许多法国的知名人士都安息在这里.今天,它已成了巴黎市最 大的"名人荟萃"的地方.
    摩纳哥纪行 摩纳哥大公国位于法国地中海沿岸,靠近港口城市尼斯.离意大利边界 也只有 10 公里.它的陆地与法国接壤,实际是法国领土中的一块飞地.气候 属地中海型亚热带,夏季干燥凉爽,冬季潮湿温和.全国面积 1.5 平方公里, 全部为山区.人口约 3 万人,其中摩纳哥人仅约 4400 人,其余为法国人及意 大利人,官方语言为法语. 摩纳哥与法国地中海沿岸各城市有公路与铁路相连.我们曾多次乘火车 前来这个美丽的袖珍国家参观访问.这种火车沿法国的地中海海岸运行,与 公共汽车差不多,约每小时有一班,随时买票随时上车,车上位置不对号, 随便坐.从海滨重镇尼斯到摩纳哥只需一二十分钟,从戛纳乘车也只需 1 个 多小时.初到这里,人们会感到与法国其他城市并无两样.人们讲的是法语, 商店招牌是法文,城市建筑也与法国无大差别,特别是当你走下火车时,既 无边防检查,又无海关,很难使人想到这已是另一个国度. 面积仅 1.5 平方公里的大公国又分成首都摩纳哥城及邻近的蒙特卡洛 城,实际上就是两个城区.摩纳哥城建在阿尔卑斯山脉伸入海中的一个悬崖 之巅.走出车站顺着路标前行,不远就来到山坡下.山坡上有阶梯,游人可 顺梯而上.登到山顶,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宽阔的广场,广场右侧是大公的宫 殿,左侧是密布的商业网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穿梭来往.大 广场便是摩纳哥最重要的参观景点之一.宫殿的入口处站着卫兵,每天上午 11 时 55 分,这里举行的卫队换防仪式,是游人不可错过的一幕.只见时间 一到,一列公国宫庭卫队排着整齐的队形从宫殿对面的城楼里走出来,穿过 广场来到宫殿大门站岗的卫兵前,他们互致敬礼后交换位置,下岗的卫兵再 列队走回城楼.他们身着古色古香的制服,动作有些古板,但很威风.这种 换岗仪式每天一次,终年不断.宫殿也有时对游人开放,在里面可以看到大 公的办公室,一座收藏丰富的画廊及一个展示摩纳哥发行的各种精美邮票的 展览馆.宫殿对面的那些商亭主要是出售各种旅游纪念品,而大公及其家庭 成员以及宫庭卫队便是这些图片,纪念章,雕塑像等纪念品的主题. "海洋博物馆"是摩纳哥的一个著名参观景点,它是建在离大公宫殿不 远的悬崖之巅,始建于 1910 年,费时 10 年.当时在位的阿贝尔一世大公酷 爱海洋学,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海洋研究."海洋博物馆"中的主要部分是水 族馆,60 多个大玻璃水池中陈列着各种奇异的海洋动物.参观时,人们犹如 漫游于神秘的海底世界之中.来到这里的孩子们更是兴奋异常,看着这千奇 百怪的鱼虾,久久不愿离去. 大宫殿与海洋博物馆之间便是摩纳哥古城的市区,街道不宽,房子也都 不超过三四层楼高,但都非常精巧别致.街面极为干净,几乎看不到一丝尘 埃,到处是花草树木,还有成片的公园供游人休息.置身于这样环境中好像 进入童话世界.我们原以为这都是民宅,但后来,发现有的门前居然还挂着, "经济部","外交部"的一类牌子.可见国家小,"官"与"民"的区分 也不严格.记得我们乘公共汽车时,多次看到车里的人互相打招呼.的确, 在 2 万多人口的国家里许多人相互认识也是很自然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一个不到 2 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为什么还有公共 汽车 原因是整个国家都建在山坡上,全部道路均是迂回曲折的山路.有时 直线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却要辗转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才能到达.这里的公共
    汽车有好几条线路.每辆车箱都十分整洁,一个证明就是司机们都穿着白大 褂如同医院的医生一样,而且洗得干净,烫得平整.司机也兼任检票员,售 票员,态度和蔼,服务热情. 摩纳哥的热带植物园也是一大名胜.它也是在山崖的顶端.人们可以一 面观看各种奇特的热带植物,一面饱览大海的风光.走进植物园,首先看到 的是各种奇形怪状的仙人掌,仙人球,仙人鞭,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粗壮高 大,直插云天.园内共有来自非洲,南美洲的花木 6000 多种,确实充满异国 情调.植物园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岩洞,里边有许多景色各异的洞穴,配有各 种灯光,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我们随参观的人流进入岩洞的大厅,讲解员 说,这里好像是一座教堂,前面是耶稣像,旁边是蜡烛,还有顶梁柱,壁画 等,他的解说充满想象使你真如同于置身教堂之中.据说,岩洞是 1950 年发 现的,经过几年整修于 1956 年对外开放.据考古人员的调查考证,这里在 20 万年前就曾有人居住,已经发掘出的许多文物陈列在附近的博物馆中,只 可惜我们无暇去参观.岩洞里的气温常年保持在 22℃,没有冬夏之分. 蒙特卡洛城则完全是现代化的城区,有高层的建筑及宽阔的马路,商店 的橱窗装点得五颜六色.有一次我们到摩纳哥来正遇上这里举行世界著名的 "蒙特卡洛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整个城区变成赛场,每个路口都搭起看 台,到处有栅栏围着,只有购票才能进入.汽车的大马力发动机刺耳地吼叫 着.那一天是星期日,商店都关了门,但小摊贩却充斥每个角落,有卖饮料, 食品的,有卖各种礼品的,也有借机推销运动衫,运动服的.来自法国各地 的观众大都是青年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运动服,挤满了主要街道旁的看台. 来到蒙特卡洛自然要到远近闻名的赌场看看.蒙特卡洛大赌场建于 1878 年,是个三层的楼房,外观精巧别致,前面是个色彩斑斓,百花盛开的大花 园,门前有一些高大的棕榈树.无数游人进进出出.走进去要把大衣和包裹 存放在存衣处.一楼有几个大厅,摆满一排排的"吞苏机",这是美式的赌 场,随便出入.愿意碰碰运气的人可以用纸币换成一个,五个或十个法郎的 硬币.硬币投入机器后用手搬动把手,如果赌中,一些硬币便从机器中哗哗 落下.当然,多数情况,投进的钱被白白吃掉.但毕竟有时会碰上运气,赢 回一些硬币,因此才会使一些赌徒那样入迷.楼上是欧式的赌场,有身着制 服的人守在门口,看起来相当森严,显然一般游人是不能问津的.过去,摩 纳哥的赌场曾强烈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富豪,为这个公国带来巨额收入.但 近年,随着旅游及其他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各种国际会议的增多,赌博 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已越来越少,目前只占 4%. 摩纳哥人都很热情好客,有教养,懂礼貌.我们这些陌生人来到这里总 免不了问路,每次都能得到热心的帮助.记得我们乘公共汽车,在司机那里 买票,一旁还有人提醒说,如果乘车次数多,不如一次就买下 10 张票,用起 来方便,平均价格也比单买一张要便宜许多. 摩纳哥原是一个缺乏资源的贫困山区.后来凭借它的优美自然环境,办 起赌场及相关的服务设施,从而把世界各地的富翁吸引过来,将大笔的钱留 在这里,旅游业及其他文化体育活动也被带动起来,从而使国家得到迅速发 展.现在仅在蒙特卡洛大赌场周围就有五六座四星豪华级大旅馆.高级饭店 比比皆是.今天,摩纳哥已成为欧洲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是国家收入的主 要来源之一.国内绝大多数人也都从事服务行业,人民的生活水平已高居欧 洲国家的前列.
    大公是摩纳哥的国家元首.立法权由国家元?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蒙娜丽莎的微笑鉴赏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婚纱摄影  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十字绣  蒙娜丽莎的眼泪  蒙娜丽莎卫浴  蒙娜丽莎皮具  北京蒙娜丽莎婚纱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