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规划杂志投稿 >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0-08-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番茄花园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附件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城市是重要的要素集聚区和经济辐射源泉,城市群是促进 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 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部地区是我国人 口和城镇比较密集的区域,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武汉城市 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 群和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为主的发展格局,在中部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中也 面临着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资源要素整合有限,产业 集聚度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等突出 问题.引导和支持中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发展,有利于加速人口 和产业集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培育壮大经济 增长极,提升中部地区整体竞争力,激发市场潜力;有利于充 分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能 力;有利于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为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健康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6]10 号)精神 和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提出如下意 见: 一,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
    1
    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加快一体化发展;着力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 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口集聚,有序推 进城镇化;着力加强合作联动,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 色突出,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两纵两横" 经济带.通过努力,不断壮大城市群经济实力,增强产业集聚 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把城市群建成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核 心经济增长极和促进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带动全国又好又快发 展的重要区域.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编制提升城市群发展规划,明 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统筹协调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公共服务 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遵循市场经济和一体化发展规 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 持,把国家支持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改革创新, 扩大开放. 着力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开放水平,有序承接国内 外产业转移,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不断拓展 优化城市功能,实现合理分工,优势整合,加快一体化发展. 深化城市群间协调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着力解决当前制约城市群发 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又谋划城市群长远发展, 注重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激发城市群发展潜力,
    2
    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引导 (一)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在勾 勒城市群发展蓝图,布局产业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明确政策 取向,提升城市功能,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等方面作用. 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的定位和要求,科学编制 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各城市群 发展的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重 大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重大问题,全面提 升城市群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二)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城市群规划必须符合经国务 院批准的省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加强与国家 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综合 规划和防洪规划等的衔接,推动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加 强对各类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分类指导,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 划进行建设. (三)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城市群规划由各省组织编制, 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经省级政府批准实施.要采取切实有 效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指导协调,落实 保障措施,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作用的发挥和规划任务的 实现. 三,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 (一)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区域中心城 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现代
    3
    城镇体系.特大城市和有条件的大城市要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 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规模效 应和带动作用.其他大中城市要立足于既有条件,完善城市功 能,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协作对接,实现联动发展,互补发展, 特色发展和集约发展.加大对小城市,县城和重点小城镇的支 持力度,制定和实施县城规划,调整优化乡镇布局,统筹规划 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居民社区和中小学校,增强特色产业和 人口集聚能力,提高县域发展水平. (二)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群开发空间格 局,促进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产业与城市 融合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支持开发区提升支撑能 力, 按照各自定位,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用配套设施,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 提升吸纳就业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逐步向综合发展区域和城市新区转型.加 强开发区与城镇基础设施共建设共享,扩大城市服务功能辐射 范围,有序推动城镇化进程. 四,推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促进产业特色化发展.整合城市群产业资源,加强 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协作,按照已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调 整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从营造产业集聚环境,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延长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 强化区域产业分工. 强化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协作, 注重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互补发展和错位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区域中心城市要依托区位,人才,资源等优势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城市规划杂志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投稿  中华护理杂志在线投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投稿  短篇小说投稿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投稿  中华护理杂志投稿  实用医学杂志在线投稿  言情小说杂志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