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蒙运动时间 > 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者的多重对 - 东海中文学报
  • 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者的多重对 - 东海中文学报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8-10-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W2K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127.
    《东海中文学报》
    第17期 页127-152
    东海大学中文系 2005年7月
    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者的多重对话
    周淑媚*
    【提要】
    作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乃至现代文学的起点,「五四」的重要性和复杂
    性一再地被描述与阐释.其众声喧哗的盛况不亚於五四时代的先驱者.五四
    新文化运动者及其对立者在当时的社会变革语境中是极其复杂的存在,而
    「五四」的生命力正是透过这些不同学派的对话,彼此间多声部合唱生发出
    来的.在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者的对抗中,残存的话语与主导的,新兴的话
    语同时共存,彼此间相互参差对话,呈现出多层次,多向度的局面,五四的
    精神正是由於这种文化,教育,心理的多方需求,在不同趋向的各派共同作
    用,相互影响而缔造完成的.

    关键词:学衡派 新文化派 多重对话
    * 中国医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
    .东海中文学报.
    .128.
    一,前 言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晚清以降的知识氛围和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产物,
    它并不是孤立的或仅由少数几个知识分子构成的社会文化运动.新文化运
    动所建立且在中国语境中广泛传播的旧/新,东/西,传统/现代,落后/
    进步等二分法的话语模式长期主导了中国现代知识实体的价值取向.
    然则「五四」所代表的社会和文化取向,其实是个庞杂且又缺乏内在
    逻辑的思想洪流;各种思想流派,各式学术知识,交相构成了一个「众声
    喧哗」(heteroglossia)的局面.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1879-1942),胡适
    (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等为代表的《新青年》及其他激进的
    文化刊物,引发了知识界有关东西文化的论争;在文化保守阵营中与之抗
    辩者先后有《东方杂志》,《甲寅》,《学衡》等刊物.这些各自标榜著不同
    主义的知识分子群体,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科学话语为表述工具,尽管其对
    科学的界定是不科学的.虽则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内部存在著相互矛盾
    或不相干之处,然理性主义始终是构成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的同一性;相
    对於「五四」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流派,各种学术知识,以及各种自然科
    学等,构成一个庞杂的,缺乏内在逻辑的思想洪流,汪晖以「态度的同一
    性」概念来描述「五四」运动的这一历史特徵.此一「态度」,即胡适所
    谓「评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态度.这一评判的态度不仅
    在新文化阵营中被贯彻到各种知识和社会生活领域,即便是一向被视为新
    文化派的反对面学衡派也试图通过吁请西方的权威,按照相同的游戏规则
    来解构或重构传统知识,建立其理想的新图式.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背景  西方启蒙运动  伏尔泰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教案  思想启蒙运动  欧洲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