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红色足迹 > 革命的一生
  • 革命的一生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8-05-04   下载次数:1   点击次数:3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Traditional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教學組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裴多菲
    革命的一生 引 子 裴多菲·山陀尔 (1823—1849 年)是匈牙利十九世纪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匈牙利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革命的杰出的战士和歌手.他以诗歌为武 器,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同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作战,献出了他宝贵 的生命.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匈牙利,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被压 迫,被侵略的弱小民族和国家里,得到广泛的流传.裴多菲诗歌传播的领域, 直到今天还在不断扩大,他的诗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中国,提到裴多 菲就会联想到鲁迅,因为他是我国最早评介裴多菲的人.鲁迅在一九○七年 所著《摩罗诗力说》第九节中,就以敬仰的心情,推崇他"所著诗歌,妙绝 人世",称赞他"为国而死"的革命精神.伟大的人民作家茅盾是我国翻译 裴多菲诗的第一个人.远在一九二一年他就以雕冰的笔名翻译了裴多菲的最 著名的政治抒情诗《匈牙利国歌》(即《民族之歇》),发表于同年十月十 日上海出版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栏中.这是裴多菲诗的第一首汉译文. 由沈泽民翻译的抒情诗《惟一的念头》即《一个念头在烦恼着我……》,发 表于一九二二年四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四号.三年后,即一九 二五年一月的《语丝》周刊上发表了鲁迅翻译的裴多菲的五首诗,流传很广, 影响较大.后来,革命诗人白莽翻译了他的评传和九首诗,其中《自由与爱 情》一诗,受到我国广大读者的欢迎.由于鲁迅与茅盾带头介绍,裴多菲早 已成为我国读者所熟悉的外国诗人之一.
    诗人的家世与少年时代 裴多菲·山陀尔于一八二三年一月一日出生在多瑙河与蒂萨河之间阿伏 德大平原上的吉什—— 克洛什村. 他原来的姓名叫彼得罗维奇· 山陀尔, 从一人四二年开始, 以裴多菲· 山 陀尔笔名发表诗歌作品.父亲彼得罗维奇·伊斯特万(1791—1849 年)出身于 斯拉夫民族,自幼贫苦,做屠夫为生;母亲赫鲁兹·马丽亚(1791—1849 年) 出身于马扎尔民族①的一个农奴家庭,在出嫁前做过洗衣妇和女仆.父亲性情倔 强,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厉; 母亲是一个身材不高的黑发女人, 一个温顺的农妇, 她娴静,温柔,忧郁,特别喜欢孤独. 根据十九世纪初期匈牙利的社会特点,裴多菲的家庭属于下层劳苦人 民.彼得罗维奇·伊斯特万按社会法律规定的条例来说,是没有任何社会地 位的最底层的农奴.正如裴多菲于一八四八年所著《老旗手》中回忆他父亲 时写道:"连他死后的一小块坟地,也说不上属于他自己;"裴多菲童年时 的家境,几乎处于赤贫状态.奥地利皇室对匈牙利进行新的勒索或者加重赋 税,本国的封建统治者也就极力将苛捐杂税强加于农奴身上. 一八二四年十一月裴多菲两岁时,他的家便迁居到菲尔艾吉哈兹.这是 一座不大的只居住匈牙利人的半农业小城.在这里,诗人的父亲开设肉铺. 他当屠夫,杀猪宰羊,赢得较多利润,日子很快就富裕起来.裴多菲一直把 这座小城当作他的故乡,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因为他在吉什——克 洛什村只居住两年就移居到这座小城来,在这里度过自己的童年,留下他幼 年时期的美好记忆. 一八二八年裴多菲五岁,父亲把他送进菲尔艾吉哈兹小城的学校,但不 久又转学到克奇克梅特城读书.他在这里,除了学习匈牙利语以外,还学习 拉丁语.彼得罗维奇对自己的儿子抱有更大的希望,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牧 师或者商人.这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幼儿来说,远离家乡和父母的照料,食 宿于学校,该是何等困难啊! 一八三○年彼得罗维奇全家迁到萨波德萨拉什,父亲把他接回家,在本 村的小学只读了一年书.一八三一年裴多菲又被父亲送到萨尔山特列林兹小 城的学校,专门攻读拉丁语.裴多菲远离家乡和双亲,他心情沉重,养成了 一种喜爱孤独,性情孤僻,不爱交际的性格,只是苦读书,专心写诗作文. 童年时期,裴多菲相当聪明,学习成绩优异,特别是他有掌握语言的才能. 除了匈牙利语以外,他还能用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 一八三三年裴多菲十岁时,彼得罗维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把儿子送 进布达佩斯最好的学校学习拉丁语和德语.在布达佩斯学习期间,裴多菲厌 烦校方的拉丁语和神学课;但是他对匈牙利古典作家,例如巴拉塞·巴林特, 兹里尼·米克洛什,秋柯诺依·维德兹·米哈依,包恰尼·雅诺什等,特别 是魏勒斯马尔蒂·米哈依的作品使裴多菲沉醉与迷恋.他日夜攻读文艺作品, 其中包括拜伦,雪莱以及海涅和贝朗瑞的诗歌.此外他对戏剧产生强烈的兴 趣.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布达佩斯民族剧院看戏,成了剧院的常客.这一时 期,裴多菲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了.这使裴多菲的父亲很恼火,他认为自己 的儿子进入大城市,受到了上流社会恶习的影响,便决心让儿子离开繁华都 市.裴多菲在布达佩斯只学习了一年,又被父亲送到多瑙河岸边的奥赛德的 学校学习.他在奥赛德学习了三年,由于阅读许多欧洲进步书籍和匈牙利古
    典文艺作品,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的这一段艰苦生活,在《旅行 书简》中有较详细的记述: 一八四三年冬末至一八四四年春初,正是寒气袭人的季节,我在这城里 度过了极其艰苦的岁月.我挨饿,受冻,落得孤身一人,病倒在一位穷苦, 善良的老太太家里.感谢上帝!我没有死去.如果不是她对我的怜悯,分担 我的痛苦,我一定会死亡.亲爱的朋友,如今这封信,我只好从另一个世界 上给你发山了.那时候,我是一个被抛到人世之外的年轻的流浪演员,上帝 和人毫不理睬我,对我冷若冰霜.三年半以前,我在剧院里扮演过配角,引 不起任何人对我的注意.后来我走下舞台,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间,成了 他们当中的一员.只有在这个时候,我的耳边才响起了阵阵的,热情的,雷 鸣般的呼声:"裴多菲·山陀尔万岁!" 裴多菲望成为一个演员,渴望通过舞台的艺术生活向人民群众宣传先进 思想.裴多菲想当演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一八四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在佩斯 民族剧院上演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时,他扮演剧中一个傻子的角色. 关于这次演出,裴多菲写下了《我第一次扮演的角色》的八行小诗: 我成了演员.第一次 我登台表演, 在舞台上我第一次 露出我的笑脸. 我表演得非常得意, 微笑从我的心底涌出; 啊,我不知什么缘故, 表演时我失声恸哭. 裴多菲参加了流浪剧团.通过步行,乘驿车和雪橇,他几乎游遍了半个 匈牙利的江山.他夜宿在酒店,小客栈,军营,露夭帐篷和多瑙河桥头下面. 这使他有机会接触下层劳动群众,了解他们的悲惨生活和命运.在流浪剧团 里,裴多菲开始搜集民歌.他采用劳动人民的口语运用民歌形式开始创作诗 歌.在十九世纪初的匈牙利诗坛上,当时流行着拉丁语诗的风潮,格律繁严, 语言晦涩,与劳动人民隔绝.裴多菲希望通过搜集民歌,突破拉丁语诗的限 制,采用民族语言,在诗歌创作上探索出一条健康的道路.他认为民歌是劳 动人民的创作,有着真切的感情,但是民歌必须加以提炼,提高到真正的艺 术珍品.裴多菲尝试的结果,证明他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在这种创作思想 指导下,他陆续写下五十多首民歌体诗篇.从发展上来看,民歌赋予了裴多 菲以新的生命,哺育着诗人成长.就是到他后期,在战场上完成的战歌,同 样保留着他前期采用民歇体进行创作的优点.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演讲稿追求伟人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论文  探寻红色足迹的作文  红色足迹  寻找红色足迹实践报告  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  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报告  探寻红色足迹活动  探寻红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