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实现住宅小康的对策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系教授_ 丁芸
一、北京市住房市场现状
1、 1北京市的住宅供应体系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近50年的住房低租金实物分配制度,在原有旧公房继续向职工出售的同时,稳步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初步建立了新的住房供应体系。目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局部显示出泡沫的迹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开发量过大:由于对高利润的追逐,使许多开发商对高档楼盘趋之若鹜,使高档楼盘的开发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销售增长速度,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导致空置面积过大。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未来1至2年内,北京单套总价500万元以上的别墅,供应量在5000套至7000套左右,总市值不下300亿元,几乎占去年北京住宅销售总额的70%。
2)价格高:高档楼盘均以高价格来彰显楼盘的高档、高贵,其价格均超出当地市场均价的2倍以上,这种高价位已严重脱离市场,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购买力,导致空置量大,使高档产品过剩。
翻开近期的北京购房指南图,我们可以看到:每平方米售价1万元以上的在售楼盘就有76个,1万元以下、8000元以上的在售楼盘有56个,而市区内价位在4000元/平方米的住宅项目不到10%,供普通百姓的经济适用房也只有25个楼盘,反差如此之强烈,令人咋舌。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市近几年商品住宅价格一直高居不下。
图1:_ 近几年我市住宅平均价格
3)市场容量小:目前部分开发商产品定位出现了贵族化、套型设计大型化、室内装修宾馆化、小区庭院公园化趋势。而忽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结构是以大众化、平民化为基础,以中产阶级为中坚,高端市场为塔尖的金字塔形消费结构。高端市场是有限的,高档楼盘的大量开发,造成了住宅结构性过剩。
1、 2北京市住房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需求较大。
如果将我市购房者的家庭月收入分为五组,1999元以下为低收入组,2000—3000元为中低收入组,3001—5000元为中等收入组,5001—8000元为中高收入组,8001元以上为高收入组。据零点调查显示,家庭年收入在2.4-6万元的中等及中低收入家庭占到七成以上,其中家庭年收入2.4—3.6万元的中低收入群体占到42.47%,3.6-6万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占总数的30.43%,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需求较大。
第二,按照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要达到25平方米。这是最能直接反应我市城镇居民对未来住房需求的指标。据北京市统计局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从1998年的14.86平方米增加到2002年的18.2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0.84平方米。从2003年到2008年,6年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要增加6.8平方米,即平均每年增长1.13平方米。按照200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36.3万人计算,再除以0.75的平均使用率,平均每年需新增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约1717.1万平方米。考虑到未来城镇人口的增加(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目标,到2005年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1160万人以内)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按照《纲要》的目标,到2005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5%左右),房屋自然损失和大规模危改(“十五”期间全市将拆除危房300万平方米)等因素,每年实际需要增加的面积还要大。
表1:__ 近几年我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情况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