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发(2003)30 号 各学院、有关部门: 根据我校首批精品课程、2002年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有关文件(浙大发教﹝2002)64号和浙大发教(2002)97号)精神,教务部于本学期初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 本次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项目进展情况,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存在的问题等。本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共检查132项,其中优秀41项,暂缓通过4项,未检查2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共检查136项,其中优秀17项,暂缓通过12项,未检查6项(各学院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情况见附件)。 本次中期检查的总体情况良好,特别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手段,还是考试方式方法均进行了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如医学院的领导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十分重视,对学校立项的项目等额配套,教师的课建积极性很高,精力投入大,课程建设的水平起点很高,特别是“放射诊断学”课程已完成部分网络课件,并通过了省级鉴定;信息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全方位对原课程进行改革,将原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天线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全面修订教学大纲,其教材现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课程已推荐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法学院“法理学”课程,其教学网站在国内受到一定的影响,“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师集体备课,汇编、出版的教师教学论文集得到国内同行好评;人文学院“中国文学”、“逻辑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研究型、讨论式授课,编写了有特色的适合非中文专业的通识教育教材;机能学院“工程图学”、“理论力学”课程,利用国家工科课程基地的优势,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二门课程已推荐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材化学院“化工原理”课程,利用基地的投入,将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实验教学很有特色,学生即将参加华东地区竞赛,并有望取得好成绩;理学院利用本学院网络平台构建网上数理化教学中心,供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答疑和交流,物理与化学类实验课程已局部实现开放,学生可预约实验等。 但是检查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重点课程的建设。由于本期重点课程项目均为02级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大类平台课程,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较强,不同于以往仅针对专业而设置课程,因而课程内容整合和改革是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部分基础课程的教师跨学院开课,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十分重要,但一些课程却把专业教育内容过早羼入基础课程的教学里,不利于学生拓宽基础和加强素质教育,同时不同学院教师间交流较少,沟通不够,影响了共建,为此我们在后期的课程建设中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协调,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课程指导委员会、部分学科基础课课程指导小组的作用,以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教师用课程建设经费购买图书资料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完善学院资料管理、使用与共享机制;一些课程完全可以采用国家推荐的优秀教材,是否一定需要自编教材值得研究;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素材、版本与格式以及技术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手段的提高,如何加强多媒体开发、管理,让教师与编程人员各司其职,使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还值得好好研究。另外,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填报的目标、要求与立项后所资助的经费存在差异,导致原申报书的目标难以近期实现,还需增加立项后填报项目确认书的程序来加以调整;由于人事调整变化,个别教师调离浙大或出国,被迫终止课程建设等,需完善有关终止或延期手续。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它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方面面,首先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选用国外一流教材或我校自编有特色的教材或国家重点推荐的优秀教材,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出发,少讲、精讲、多练,追求自主 性、高效性、研究性的教学;其次是进行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形式由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化为互动交流、讨论式的研究型教学形式。我们要求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真正为推动我校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起到示范作用。 本次未参加检查的项目主要是因负责人出差或上课时间与汇报时间发生冲突所致,这些项目的中期检查时间将另行安排;暂缓通过的项目将顺延半年建设时间,于明年3、4月再次进行检查。 教??? 务??? 部 2003年11月12日 附件: 学院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情况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