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学重点 > 中医内科学讲稿
  • 中医内科学讲稿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7-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LSN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二节 痹 病(第351~358页)
    教 材: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
    讲 授:林寿宁教授
    【概述】
    一.定义
    ⒈定义:痹病指因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⒉别名:痹证(现多数书籍为此名),历节风(关节肿,游走不定),痛风(李杲,朱丹溪言).
    ⒊病名解释: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本病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证.但通常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重着等一类疾患.本节讨论的也是此类病证.脏腑痹病(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等)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二.历代文献简介
    痹病首论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著)痹也."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述"历节"一病,创有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为今常用.
    后世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宋《济生方》,金《兰室秘藏》,元《格致余论》,明《景岳全书》,清《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对痹病都多有论述.
    三.范围(西医病名)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等风湿性及一些代谢性疾病.
    【病因病机】
    一.病因
    ⒈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是为内因.
    ⒉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是为外因.
    因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感邪.
    湿邪也有因于脾虚失运,湿从内生而伤于肌肉筋骨者.
    二.病机
    ⒈风寒湿邪特性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具开发腠理,穿透肌肤之力;湿性粘滞重着;寒气凝涩,阻滞经络气血;火热之邪,伤津迫血.
    寒借风性内犯,风借寒性附邪于病位,而成致病之基.
    ⒉三邪合至,夹杂而病
    风邪疏泄之力,寒邪收引之能,湿邪粘着,胶固之性本相互为用,使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致筋脉失养,绌(chu音畜,伸屈之屈,今引伸为不足,相形见绌)急而痛.绌急现多用拘(ju音居)急,拘乃收引抽急之意.
    ⒊风湿热邪致病
    或有感受风热之邪,与湿邪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素体阳盛,阴虚内热,感受外邪后易从热化,或风寒湿痹日久化热而病为热痹.
    因此,上述各种外邪是共同侵袭肌体而致病的,说其共同,常是风寒湿邪,或是风湿热邪侵袭肌体.由于感受外邪种类的轻重不同,所以表现的证候各有特点,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病邪不存在.
    痹病病因病机示意图:
    风邪善行数变 风借寒性附邪 风气胜为行痹
    寒邪凝涩 杂 至 寒借风性内犯 痹阻经络,气血凝滞,合而为病 寒气胜为痛痹
    湿邪粘滞重着 湿邪粘着胶固 风寒湿痹化热 湿气胜为着痹
    热邪伤津迫血 风湿热邪侵袭 热痹
    正气 不足
    另有药物所伤 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⒈临床表现: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学电子书  中医内科学教材下载  中医内科学视频讲座  中医内科学讲座  中医内科学视频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