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球仪认识地球形状,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制作小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读图1.1-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古代凭直觉臆断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20世纪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直觉臆断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 地球卫星照确证(2)读图1.1-2,了解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地球的模型为了便于学习地理和研究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下面左图所示)3.经线和纬线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它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中图所示)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②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③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相交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右图所示)①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②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⑤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经线和纬线的关系是垂直的。4.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1)经度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见下图)(2)纬度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赤道是0°纬度,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如1.1-6)5.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如图1.1-7所示)(2)东西半球的划分,不是以0°经线和与其相对的180°经线为界划分的,而是以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如图1.1-8所示)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20°W6.利用经纬网定位(1)指出经纬度数,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如:北纬20°,西经40°是指图1.1-9中的哪个点?(答:A,因为北纬度数一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点和赤道上的D点一定不符合北纬20°这个条件;而剩下的A、C点中,C点位于0°经线上。)(2)报出地点,能说出该地的经纬度数。(3)想一想:一个中国小朋友在放暑假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位于纬度40°、经度116°的北京一同度假旅游。他们按照信中所写的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可能发生什么差错?(答:他们四人很难聚到一起,因为信中没写明准确的地点,就纬度40°而言,有南纬40°和北纬40°;就经度116°而言,有东经116°和西经116°。于是,按信中所定的地点就有四处北纬40°和东经116°交会处,北纬40°和西经116°交会处,南纬40°和东经116°交会处,南纬40°和西经116°交会处。因而他们四人既有可能在一地相聚,也有可能在两地、三地,或四地分别等候。)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的经纬度、半球、时间等。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区经纬网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判读。考点主要有:地球形状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题型:主要有选择、图表分析、绘图等。【例1】(2003"宜昌)本初子午线是指( )。A.90°经线 B.180°经线 C.120°经线 D.0°经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答案:D本题主要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例2】 判断A点的经纬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容为经纬度的判断,而经纬度判断的依据是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自西向东,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图中的经度愈向东度数愈小,故为西经度。纬度的递度规律是:北纬度愈向南愈小;南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大。图中的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小,故为南纬度。答案:西经30°,南纬20°。由本题,应理解并记住经度纬度的递变规律:自西向东:经度数变小的为西经度,经度数变大的为东经度。自北向南:纬度数变小的为北纬度,纬度数变大的为南纬度。典型例题剖析【例1】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A.0°向东至100°E B.0°向东至180°C.180°向西至160°E D.0°向西至20°W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答案:D金钥匙:大多数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但是小于20°的西经度数却在东半球:大多数的东经度数在东半球,但是大于160°的东经度数却在西半球。【例2】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 )。A.他们在北极相遇 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剖析:本题所需的知识为①北极和南极分别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②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③所有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长度都相等。题中甲、乙两人从南极出发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开始逐渐增大,到赤道时达到最大。因为纬度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这样就排除了B和C的可能。在A和D这两个答案中,学生往往误认为A和D项都对,其实两人向北前进只能走到地球的最北端——北极,要想在南极再相遇必须改变方向——向南。答案:A金钥匙:遇到棘手的题目.先用排除法.再用对比法确定。【例1】某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A.西经20°和赤道的交点 B.东经160°和赤道的交点C.经度0°和赤道的交点 D.经度180°和赤道的交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为东西半球的分界。此题的第一个条件很好满足,只要此点位于南北北球的分界——赤道上即可;而另一个条件不仅要求此点必须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而且要求“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故不符合条件。答案:B金钥匙: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例2】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O°纬线上 B.O°经线上 C.北纬90° D.南极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线的基本概念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点,而极点是长度最短的纬线,即北纬90°和南纬90°。答案:CD金钥匙:①所有的经线都汇集于南、北极点;②北纬90°即北极点,南纬90°即南极点。【例3】 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纬度的特点。经纬线都有无数条,所以B不对;所有纬线都平行,所以D不对。答案:AC金钥匙:①经纬线都有无数条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所有纬线都平行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学用方法指导1.经纬度的区别:向东度数增大的经度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的经度为西经度,向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南纬度。2.东西半球的划分:只要大于160°的经度一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20°的经度一定在东半球。20°~160°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3.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