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专业教法改革 融入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各种教学辅助软件应运而生,但目前适合采油专业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还十分匮乏,那么如何制作适合本学科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石油工程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偿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将就几个方面谈一谈多媒体在《采油工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在《采油工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采油工程》是我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在油田开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主要涉及油田开发中各种采油方法的工艺过程及各种机械设备、工具、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而这些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工具、仪器就其所在位置而言,有的在地面(像油、水井站地面流程、地面设备及仪表等),有的在井下(像油、水井的管柱结构,井下设备、工具、仪器等);而从这些设备、工具、仪器的复杂程度而言,有的从外表可以看清其构造及工作状况(像各种抽油机),而有的单从外表是看不到的(像各种抽油泵)。诸如此类,给《采油工程》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单靠书本和粉笔,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显然,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知识所要求的教学需要,归结起来它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挂图的局限性。挂图在《采油工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具之一,一些小型简单物体通过制作挂图可以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但《采油工程》中所涉及的大多都是大型、结构复杂同时又带有一定动作(或运转)的设备,单靠挂图是无法清楚、完整地表达它们的内部结构的。更大的问题是挂图缺乏必要的演示功能,对设备、工具、仪器的工作过程无法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它还存在制作挂图费时、费力,不易保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2.实物教具使用的困难。教学中使用现场的一些实物做为教具是《采油工程》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即有一定的直观性,同时在某种情况下又具有一定的演示功能。但它一般只限于小型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但也存在着演示效果差、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对大型复杂的设备、工具、仪器等教具的使用就非常被动了,因为无法将它们搬进课堂。这些无疑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采油工程》教学中,对涉及一些大型复杂的设备、工具或工艺过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带学生到现场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直观教学问题而且还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但它又只适用于地面设备或工艺过程,对于一些井下设备、工具、仪器的工作过程或工艺过程即便在现场也无法看到,因此,现场这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同样受到了限制。且加之由于学校与现场一般都有一定的路程,进行现场教学会造成有限且宝贵的教学时间的浪费;有些工艺过程现场也不是经常进行的,因此就出现了教学需要与现场不同步的问题;另一方面,现场教学缺乏必要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学组织难度大、安全系数小,这些都使现场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合以上几点,以往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与《采油工程》教学内容及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在《采油工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可行性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我们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之所以受人们到广泛的认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知识表达的多样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音乐于一体,对知识的表达实现全方位多样式。图像、动画、影像不仅可以直接展示具体事物及事件的全过程,还可以把抽象的逻辑推理和空间转换形象地动态表现出来。文字、音乐和讲解声音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能将上述表达方式结合起来交互使用。直观、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点尤其适合《采油工程》中有关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工具、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教学演示,特别是井下设备工作过程的演示及表达。
2.教学管理的方便性。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基于计算机发展起来的,不仅存储的信息量大,还具有存取、修改方便的特点。这是以往教学辅助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由于《采油工程》涉及的设备、工具、仪器较多,大量的图幅资料在使用、管理上很不方便,更大的难度是无法对其修改。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将大量的信息储存到计算机里,不仅可随时存取调用,而且还可根据生产实际、教材与学科的最新进展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相关内容,使传授的知识得以及时的更新。
3.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之间缺少分工协作,必然导致教学上的低水平重复劳动。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将有关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后,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的。这就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特别是目前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更为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